古籍校勘的前期准备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4收藏

古籍校勘的前期准备有哪些,第1张

古籍校勘的前期准备包括下列内容:

1准备底本——校勘古籍所采用的工作本;

2翻书,查目录工具书、各地图书馆古籍目录、官私目录、各种题跋,尽可能全面调查古籍的现存版本、存佚情况、藏本地点;

3鉴别,进行一种版本一种版本的具体翻阅、比较鉴别。主要着力版本的时代先后、卷帙分合、内容多寡、版刻优劣、行款、板式、牌记、题识、印文。及其初刻、补订、传抄、校勘、递修、收藏等过程。

古书校勘所使用的资料来源有他书的引文、本书的异本、石刻文、古书注引文、抄本。

1、指对同一书籍用不同的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核对,以考订其文字的异同和正误真伪。

唐白居易《策林二·大官乏人》:“秘著之官,不独以校勘之用取之。”宋欧阳修《书后》:“予在馆中校勘羣书,见有八十馀篇,然多错乱重复。”胡适《重印乾隆壬子本<红楼梦>序》:“他料定读小说的人决不会费大工夫用各种本子细细校勘。”

2、犹核实。比较核对。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定谥》:“太常博士掌谥,职事三品以上薨者,故吏录行状,申尚书省考功校勘,下太常博士拟议讫,申省,省司议定,然后闻奏。”《元典章·刑部二·狱具》:“照得先为校勘笞杖,具呈都省照详,遍行合属依例施行去讫。”

3、宋代校订宫中藏书的官名。

《宋史·欧阳修传》:“ 脩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校勘原则:

校勘的原则,即目的有三项:一日存真,二日校异,三日订讹。存真又分二种,一为求古本之真,二为求事实之真。求古本之真,多为藏书家所为。他们得到了一个善本,就要把它跟通行本对校,把文字异同,以及书的行款、版式、宁圆差异、纸质,甚至旧本中的圈点。

收藏图章等都要一一记录下来。求事实之真,就是“断其立说之是非”,即对原著的史实错误订误。校异,只是罗列众本并同,校者不作是非判断。订讹,是最上乘的校勘,要明其致讹原因,用正本或理校订正讹误。

前人对校文的处理方式,有多种形式。现以张灿玾教授的《中医古籍文献学》为基础,将其归纳为:随正文附记、朱墨分书、迳改、书内附见校勘记、单篇别行校勘记等形式。

随正文附记者,是将别本异文附记于正文之后。如今存《素问》与《灵枢》两书正文中所存少量校文,即属此类。这种方式极易造成正文与校文的混淆,后世很少采用。

朱墨分书法,见于雕板印书之前。如唐王冰次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云: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糅。王冰用朱墨来区分原书旧文与新加文字。此外,校书人为区别不同校文,亦有取朱、墨分书方式者。如日本小岛尚真父子校勘《针灸甲乙经》医统本,其中以正统重抄本相校者,皆以赭笔校雠,以《素问》及《灵枢》相校者,亦或取墨笔书之。这种方式给传抄及雕版印书带来诸多不便,后人校书少用此法。

书少用此法迳改,即直接改动原文,不加校记说明。如明·吴敏学所校诸书,多未留校记。近代亦有采用此法者。采取这种方式,使后人无法了解其迳改之处原系何字,是否确系误文,难以进行核对,亦无法复原。所以校书一般不采用此种方式。

书内附见校勘记,即于正文之外,另写校勘记说明校改的内容与理由。校勘记与原书合刊在一起。这种方式可反映出底本正文与校出异文的原始面貌,以便于分析判断,即使误改亦可复原。后世及今人校书,多采此种方式。根据校勘记在书中的位置,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①置于书末的校勘记,一般适用于原书内容较少或校记不多的古籍。如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备急于金要方》的考异等。为了检索方便,采用此法-般应注明提校字词的页、行、字,标示其位置。

②置于卷末的校勘记,校语编号要与正文出校编号一致,以便查检。如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伤寒论》本,每篇之后有任应秋先生的校勘记。

③置于篇末的校勘记。如宋·史崧整理的《灵枢经》。

④置于段后的校勘记。近代校注或注释等体裁的书,多用此法。有的校、注分书,如《素问》、《灵枢》、《诸病源候论》、《脉经》等校释本,均于段后设校勘与注释之项。有校注合书者,如王筠默《神农本草经校证》及《中藏经》、《难经》、《脉经》、《诸病源候论》、《素问》等校注本。用此法时,一般应先校后注,有时校、注互参,便于说理及行文。

⑤置于句后的校勘记。多以双行或单行小字表示。若原书有注,则校记一般放原注之后,前加按、或案等表示。如196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排印本《黄帝内经太素》中萧延平按语即是。

⑥置于字词后的校勘记。是将校记直接写在有误的字词之后。如1984年山西人民出版社排印本《傅青主女科校释》。

⑦置于页末的校勘记。是将校记集中于当页之末,这是目前校勘古籍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提校正文与校记均要加序号表示。

⑧置于书页天头的校勘记。即在书的天头,正文之行上书写校勘记。如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步月楼刊《针灸甲乙经》,天头有日本小岛尚真父子之批校,又有清柯逢时复请刘殿臣过录奈须恒德之批校。

单篇别行校勘记,即将校勘记单独为篇,不与原书并合。这类校勘记,只录校记,不录原文。如日本度会常诊《仿宋椠本素问校伪》(后附刊于日本复刊明顾从德本《素问》之后),清·顾尚之《内经素问校勘记》与《内经灵枢校勘记》(后附刊于守山阁本《素问》、《灵枢》之后)。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