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药酒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藏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英文名 23 标准编号 24 处方 25 制法 26 性状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规格 211 注意 212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蒺藜药酒 1 拼音
jí lí yào jiǔ
2 藏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Jili Yaojiu
22 英文名 23 标准编号WS3BC033695
24 处方蒺藜 1500g 青稞 500g
25 制法将蒺藜 1000g与青稞混合,加水约4000ml煎煮,滤过,滤液放置稍温(约 25~35℃),下曲发酵。再取蒺藜 500g,加水约1000ml,煎煮汤液,滤过,滤液冷至25~ 35℃,慢慢兑入以上发酵液中,置热处(约40~50℃),密封贮藏6~8天,即得。
26 性状
本品为淡**液体;气香,味酸、辛。
27 检查应符合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6页)。
28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用于肾隆,湿痹,风湿性关节炎,肾炎, 慢性盆腔炎,月经不调,白带。
29 用法与用量一次50~100ml,一日2次,早晚服用。
210 规格每瓶重500ml。
211 注意如病人患有心脏病,服用时将肉豆蔻 25g、羊小腿骨 25g熬汁兑入酒内。
212 贮藏密闭,置阴凉处。
青海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古籍中的蒺藜药酒 《本草新编》:[卷之二(商集)]蒺藜子藜子,味甘、辛,气温、微寒,无毒。沙苑者为上,白蒺藜次之,种类各异,而明目去风则一。但白蒺藜善破症
《本草经解》:[附余考证]蒺藜纲目称刺蒺藜。子有三角。所在有之。治风明目。其白蒺藜生同州沙苑。子光细微绿。补肾治腰痛云。今人称刺
《本草求真》:[上编卷三散剂]驱风(隰草)白蒺藜滋补肝肾兼散风邪逐瘀沙苑蒺藜益精强肾白蒺藜(专入肝肾。兼入肺)。质轻色白。辛苦微温。
《炮炙大法》:[草部]天麻(透明者良天麻十两用蒺藜子一镒缓火熬焦熟后便先安置天麻十两于瓶中上用火熬过蒺藜子盖内外便用三重纸盖并
《本草图经》:[草部上品之下卷第五]蒺藜汉代张仲景《金贵要略》言:“朝食暮食,暮食朝吐,宿食不化,名曰反胃,脉紧而涩,其病难治。”古以“胃脘痛、伏梁、翻胃、膈噎、积、木、死血、血症、血痛、血臌”等,以代之。胃脘痛既胃气痛也,伏梁既鼻癌也,翻胃既胃炎也,膈噎既食道癌也,积既肺肿瘤也,死血既肝肿瘤也,血症既白血病血癌也,血痛既血瘤或血管瘤也,血臌既胃肿瘤胃癌也,木既骨关节和皮肤肿瘤也,肺癌既痰结也,肝癌既肝血瘀(有三种),肾、膀胱、胆囊、肠、脑、目等等既瘀血肿瘤也。明龚廷贤《寿世保元》论:“翻胃”:脉浮缓者生,沉虚弱者死,翻胃之症其来也未有不由膈噎而始者,膈噎者,喜怒不常,所思劳役,警恐无时,七情伤於脾胃,郁而生痰,痰与气博,升而不降,饮食不下。后世代医家多之,以“反胃、翻胃、血臌”论。发生病症多以脾胃虚弱,加之饮食,七情所伤而致,饮食内伤,抱括过食生冷,饮食无律,常进食熏制,腌制,炸烤及霉变食品,饮酒无度等,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取,淡湿内生,郁久化热,湿热蕴结,气血瘀滞,聚而成形,发为此闻过则喜,情意失调,忧胃郁怒,损伤肝脾,生机不畅,血行瘀滞,水湿不化,湿聚成疾,痰瘀互结,腹中臌胀,处则成臌,臌者血也,出于血臌 ,既称胃肿瘤、胃癌。
血臌既胃肿瘤,此病症因跌闪而瘀血不散,或受邪而瘀血不行,或风邪而蓄血不散,留在腹中,变成血臌。饮食入胃不变精血,反去助邪,久则胀,胀成臌也。淌以治水法治之,从伤元气,而治气治之,而更非气也。徒增饱满。然而对胃肿瘤的治疗原则做了概括,提出:“活血祛瘀,行气破瘀,通络止痛,润肠通便,能经补血,利水消肿,散痞消痰”之治则。本方剂则严格依据中国古代医学古籍医则配伍而成,方中诸药功效简述如下:
当归:甘辛,温。此药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癜瘕结聚。《别录》:“湿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本草再新》:“治浑身肿胀,血脉不和,阴分不足。”红花:辛,温,无毒,此药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癜瘕,血瘀作痛,痈肿。《药品化义》:“红花,善通利经脉,为血中气药,能泻而又能补,各有妙义,则过于辛温,使血走散,同苏木逐瘀血,合肉桂通经闭,佐以当、芍治遍身或胸腹血气刺痛,此其行导而活血也。”牛膝:甘苦酸,平,生用散瘀血,消痈肿。《药性论》:“治阴瘘,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本草新疏》论:“牛膝走而能补,性善下行。盖补肝则筋舒,下行则理膝,行血则止痛,逐血气,犹云能通气滞血凝也。”详药性,气当作痹,伤热火烂,血焦枯之病也。行血则活,痛自止矣。水蛭:咸苦,平,有毒。破血,逐瘀,通经,治蓄血,癜瘕干血成痨。方龙潭曰:按《药性论》言:“止行蓄血,血癜,积聚。与桃仁同用其效如神无比。”桃仁:苦甘,平。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治癜瘕,热病蓄血,瘀血肿痛,血燥便秘。《本经》论:“此药主治瘀血,血闭癜瘕,邪气,杀小虫。”《本草经疏》论:“桃仁,苦能泄滞,辛能散结,甘温能行而缓肝,故主如上等证也。”~~:味苦,寒。此药主治消积,杀虫。治积虫,腹痛,疳疾,风痫。《本草经疏》论:~~其主杀三虫,白虫,才白自出者,肠胃湿热甚也。逐恶气,胃中热泪盈眶邪气,恶风,汗出,皮中热结积者,肠胃恶热盛也,苦寒二经。~~:苦辛,凉。此药善能破气,行痰,消积。治胸痰滞,胸痞,胁胀,食积等。《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消食,破癜,结痰瘕,五膈气,除皮明目及肺气水肿。”此药方服一剂后改服四物加味汤,不准服第二剂,否则就无药可救。四物汤为健脾行气,调理气血之功效。
脾胃者,仓禀之官也,属土以滋泉脏,安壳以济百骸,故胃於中宫,职司南政旺於四季,育应四肢,胃形如囊,名水壳之海,脾形如掌,剩呼吸而升降,司远化之标,其致呼吸者,元气也。脾居其间,附胃磨动,所以壳气消转输也。胃属於戎,脾乃已也,至贰坤元,万物滋生,人之元三焦之气,五脏六腑之脉,统宗於胃,故人以胃气为本也,还善调脾胃者,当情其气,气健则升降不失其度,气弱则箸滞矣。远食者元气,生血者饮食也。无时不在,无时不然,。然后胃气不相接济故也。气将绝则升降之道废,远化之机弛也,大凡隔不快,食不美者,是气之虚也,苟或饮食百倍,所伤乃一时臌闷,过则平矣。若伤者日久乃不快者,得元气亏损而胃弱乎。故今论脾胃及内外伤辨也。四物汤加味其方如下:熟地:滋阴补血,治阴虚少,腰膝瘘弱,劳嗽骨蒸,遗精血崩,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珍珠囊》:“大补气虚不足,通经脉益气力。”熟地黄性平,气味纯静,考试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脾胃经药耶。且夫之所以有生者,气为血耳,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以佐辅,补血以熟地为主,而芎、归但可为之佐,然在芪、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人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虚者非熟地不可。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痢,和血固腠理,泻肝补脾胃。”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当归,其味甘而重,考试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考试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川芎: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癜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痛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浓消瘀血。”~~:补脾益胃,燥湿和中,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泻泄,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湿,除湿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生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情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虚,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本草正义》:“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远中气,本与人参不堪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远而不燥,滋胃阴而为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用药心法》:“~~,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以上药方如有配得正确,三天见效,五天见轻,连服六至八个月痊愈,不复发。但是,胃肿瘤有早、中、晚三期,不能用同样的数量来治疗,否则会有副作用。此药方是专门治疗胃肿瘤的,对其它癌症或肿瘤无效果。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食茱萸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生境分布 8 化学成份 9 性味 10 功能主治 11 食茱萸的用法用量 12 注意 13 附方 14 各家论述 15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食茱萸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食茱萸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食茱萸 1 拼音
shí zhū yú
2 出处《千金·食治》
3 拼音名Shí Zhū Yú
4 食茱萸的别名越椒(《广雅》),档子(《本草拾遗》),艾子(《本草图经》),辣子(《纲目》)。
5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樗叶花椒的果实。10~11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6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干上常有基部为圆环状凸出的锐刺,树皮灰褐色或灰黑色,幼枝的髓部常中空。单数羽状复叶,长25~60厘米,最长的可达1米,叶柄长6~12厘米,基部膨大;小叶11~27,对生,纸质或厚纸质,卵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四形,长8~13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圆,略偏斜,边缘具浅圆锯齿,齿缝处有透明腺点,下面灰白色粉霜状。花单性,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小而多,淡青或白色,有短花梗,基部具尖卵形细小苞片;花萼5,广卵形,细小;花瓣5,长椭圆形,长约25毫米;雄花有雄蕊5枚,花丝线形,花药广椭圆形,药隔顶端有一透明腺点,退化子房极短小;雌花花柱短,柱头头状,子房略呈球形,由5心皮组成。蓇葖果由成熟的2~3心皮形成,果瓣的顶端具极短的喙,果皮红色。种子广椭圆形而近似半月形,棕黑色,带光泽。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本植物的树皮(樗叶花椒皮)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7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内或旷地上,以及山麓溪流附近较为湿润的地方,喜肥厚的土壤,分布我国东南部。
8 化学成份种子和果皮均含异虎耳草素。
9 性味辛苦,温,有毒。
①《千金·食治》:"辛苦,大温,无毒。"
②《唐本草》:"辛苦,大热。"
③《纲目》:"有小毒。"
10 功能主治温中,燥湿,杀虫,止痛。治心腹冷痛,寒饮,泄泻,冷痢,湿痹,赤白带下,齿痛。
①《药性论》:"治冷痹腰脚软弱,通身刺痛,肠风痔疾,杀肠中三虫,去虚冷。"
②《千金·食治》:"止痛下气,除咳逆,去五脏中寒冷,温中,诸冷实不消。"
③《唐本草》:"功用与吴茱萸同,少为劣耳,疗水气用之乃佳。"
④《食疗本草》:"主心腹冷气痛,中恶,除饮逆,又齿痛酒煎含之。"
⑤《本草拾遗》:"治恶血毒,起阳,杀牙齿虫痛。"
⑥《纲目》:"治冷痢带下,暖胃燥湿。"
⑦《重庆堂随笔》:"少食能疏风秘。"
11 食茱萸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12 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药性论》:"畏紫石英。"
②《本草图经》:"不可多食,多食冲眼,兼又脱发。"
③《纲目》:"动脾火,病目者忌之。"
13 附方①治脾泻:豆蔻二颗,米醋面调裹之,置灰中煨令黄焦,和面研末,更以炒榄子末一两相和。又焦炒陈仓米为末,每用二钱煎作饮,调前二物三钱,旦、暮各一服。(《普济方》肉豆蔻方)
②治赤白带下:档子、石菖蒲等分。为末。每旦盐酒温服二钱。(《经验方》)
③治蛇咬毒:食茱萸一两。为末。冷水调,分为三服。(《胜金方》)
④治中贼风,口偏不语者:食茱萸子一升,豆豉三升。以好酒五升。和煮四、五沸。冷服半升,日三、四服,得汗便差。
⑤治皮肉痒痛:酒二升,水五升,食茱萸子半升。煎取三升,去滓。微暖,洗之。
⑥治脚气冲心:食茱萸和生姜煮汁饮之。(④方以下出《食疗本草》)
14 各家论述《本经逢原》:"食茱萸与吴茱萸性味相类,功用仿佛,而《本经》之文,向来错简在山茱萸条内。详其主心下寒热,即孟诜治心腹冷痛之谓;温中,逐寒湿痹,即中恶,去脏腑冷之谓……。虽常食之品,辛香助阳,能辟浊阴之滞。已上主治,岂山茱萸能之乎其治带下冷痢,暖胃燥湿,水气浮肿用之,功同吴茱萸而力少逊。"
15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食茱萸的方剂 五噎丸
十六方之五噎丸:别名:食茱萸丸(《普济方》卷二O五)。处方:干姜、川椒、食茱萸、桂心、人参各五分,细
茱萸内消丸,去皮、脐)肉桂茴香(舶上者,淘去沙石,焙炒)食茱萸吴茱萸(微炒)青皮(去白)各60克海藻(洗焙)
续命散。《普济方》卷二四八:方名:续命散别名:食茱萸丸组成:食茱萸2两,芍药1两1分,细辛1两1分(去苗叶
麦糵丸皮)1两,陈曲(炒)1两,甘草(炙,锉)1两,食茱萸1两。功效:温中下气,令人能食。主治:虚劳。脾
小泽兰丸芷、川椒、藁本、细辛、白术、桂心、芜荑、人参、食茱萸、厚朴各十八铢,石膏二两。制法:上药为细末,炼
更多用到中药食茱萸的方剂用到中药食茱萸的中成药 艾煎丸
(节密,炒)熟艾120克(糯米饮调作饼,焙干)食茱萸(汤洗)当归各22克白芍药熟干地黄各45克制法
艾子自《本草图经》,为《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记载的食茱萸之别名。别名:艾子、辣子。来源及产地:芸香科植
二和丸之大香连丸:组成:黄连(去芦,须二十两。制法:用茱萸十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见火)四两八
香连丸之大香连丸:组成:黄连(去芦,须二十两。制法:用茱萸十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见火)四两八
桂附地黄口服液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本品含山茱萸以熊果酸(C30G48O3)计,不得少于001
更多用到中药食茱萸的中成药古籍中的食茱萸 《证类本草》:[卷第十三]食茱萸
食茱萸味辛、苦,大热,无毒。功用与吴茱萸同。少为劣尔。疗水气用之乃佳。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二卷果之四]食茱萸有杀毅党然之状,故有诸名。苏恭谓茱萸之开口者为食茱萸。孟诜谓茱萸之闭口者为子。马志谓粒大、色黄黑者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七疝门]诸疝实丸(出卫生宝鉴)川楝子(炒)茴香(炒)山茱萸食茱萸吴茱萸青皮陈皮芫花(醋炒)马兰花(醋加减。以沉
《普济方》:[卷二百五膈噎门]五噎。干姜(半两炮制锉)川椒(半两去目闭口者微炒)食茱萸(半两)羚羊角屑(一两)射干(术(一两)赤焙)
《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诸虫伤问题一:红豆薏米汤怎么做适合早上喝还是晚上喝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传说中薏米有美白作用,在艺人中很受欢迎,也有叫“艺人米”。 指导意见:红豆,在中药里称作为“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
指导意见:建议你先不要担心,晚上是可以喝红豆薏米,但是也需要补充其他的营养,祝你健康。
指导意见:红豆薏米汤最好是白天喝,可以早上和中午喝,能发挥排水利湿的作用,晚上喝会造成水肿。
指导意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斑雀、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对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祝生活愉快
指导意见:建议你最好是白天喝红豆薏米汤,这样对肾是没有影响的。希望能帮到你。
指导意见:红豆薏米汤是可以晚上喝的,红豆和薏米的比例为1:2,煮水代茶饮,保健效果很好,任何时候喝都可以,但是建议晚上不要饮用太多的水,容易引起水湿内停的症状。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指导意见:红豆健脾温中,调养脾胃,红豆薏米汤不管是白天或是晚上都可以喝的。
问题二:薏米红豆汤的功效,怎么做才正确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薏米红豆汤是祛湿佳品。体内有湿气,喝薏米红豆汤的功效很显着的。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薏米红豆汤的功效、怎么做薏米红豆汤以及如何判定自己体内有湿气等。 薏米红豆汤的功效 薏米红豆汤的功效,那真是非同小可。薏仁,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作“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仁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 关于薏仁和红豆的“消肿”作用,也很有意思。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肿就是水肿。试看今人,十个里面起码有五六个身体发福,这也是肿,叫做体态臃肿。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浅而已。去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所以,治疗水肿必用红豆,而实践证明,薏仁红豆汤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湿邪是造成现代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根本,而薏仁红豆汤是对治湿邪最好的药。经常有人问:“为什么薏仁红豆汤煮不成粘稠状的呢?” 在熬薏仁红豆汤的时候 ,千万不能加大米进去!为什么?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粘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红豆和薏仁都是去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所以整个粥都稠了。味道虽然更好了,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就因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红豆、薏仁就都白费了,功效全无。 上面这段文字,不但用最通俗的语言把湿的症状、怎样鉴别体内是否有湿以及怎样祛湿说的十分明白,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人皆宜的祛湿佳品――薏仁红豆汤。 薏米红豆汤是清除体内湿气最好的偏方 如果诊断出病人体内有湿时,我经常给病人推荐两种“药”,这两种药既能祛除体内湿邪,还能当水喝、当饭吃。这两种“药”,一是薏米,一是赤小豆(红小豆),一起熬汤喝,是清除体内湿气最好的偏方。 有的人在我的博客中看到过这个偏方,反馈给我很多信息,并且还有一些疑问,借此机会,我就大家最关注的问题,再详细地解答一下。 很多朋友说,红豆加薏米很难熬,怎么熬它都不黏不稠,能不能放点大米或别的食物一起熬?其实如果从治疗的角度来讲,我建议大家最好不要用。因为这个薏米红豆汤的主要功效就是清热除湿。赤小豆是红色的,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红豆还有减肥的作用。薏米性偏寒凉,主要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正是这种不黏不稠的清轻之相,才能达到清热祛湿的效果。但如果从预防的角度来讲,熬大米粥的时候,加上一把红豆一把薏米也未尝不可。 薏米红豆汤怎么做 熬薏仁红豆汤是有很多技巧和讲究的。薏仁很硬,红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锅里一直熬,大概熬一个多小时还不烂,很浪费火或者电,而且搞不好还会把水烧干,造成糊底。我建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锅里加进去足够的水,烧开后熄火,让薏仁和红豆在锅里闷半个小时,再加火,烧开后再闷半个小时,红豆汤就煮成了。第二种方法更简单,就是把咱们家现在不常用的保温瓶洗干净,把薏仁和红豆放在里面,再倒进去开水,塞紧瓶头闷着,每天晚上这样>>
问题三:红豆薏米汤怎么做法 将红豆、薏仁淘洗干净浸泡一晚,次日早晨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小火继续煮1个小时左右即可。
还有一种省火(省电)的方法,浸泡好的红豆、薏仁放入加足量水的锅中大火烧开后,关火,闷30分钟,再开火烧开后,关火,闷30分钟,即可得到红豆薏仁汤。
问题四:红豆薏米粥怎么做,怎么做的好喝 红豆、薏米、江米、红枣、桂圆、链子洗好后,加水烧开,米和水一同放在保温的暖水瓶里,盖好盖,2-3小时后,倒入砂锅,加热,半小时左右,加入冰糖即可。 注意:1为了使粥更糯,更滑,加入少许的江米。 2暖被瓶最好是新的,不然水锈会煮到粥里。
问题五:红豆薏米怎么煮可以去湿?详细的做法。? 先泡一夜,第二天一起倒进入煮
问题六:薏米红豆汤的做法 薏米红豆汤的做法
1薏米和红豆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够足够水
2开火至锅中水开后,再煮3分钟,关火焖30分钟
3再开火,煮至锅中水再次沸腾后,再煮3分钟,关火焖30分钟即可
4将汤滤出当水喝,红豆和薏米当饭吃,也可以一起当成粥吃。喜欢甜的,就加些糖
小贴士
1、红豆和薏米均不用浸泡,煮焖两次已可使薏米软烂,红豆开花了。
2、此款汤不是粥,所以汤是汤,米是米,豆是豆。注意不要加米。
3、尽量使用砂锅,保温性好,焖的效果更棒。
4、量和比例,各抓一小把就行了,别放多了,否则煮出来一大锅,尽量多放水少放米和豆。
问题七:教你如何正确煮好薏米红豆粥 体内湿邪是造成现代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根本原因。说到食疗,薏米红豆粥是这个季节人人皆宜的祛湿佳品,关于薏米红豆粥的做法,网络上早就有很多的介绍,但是他们都忘了提醒人们,在熬薏米红豆粥的时候,千万不能加大米进去!大多数人喜欢望文生义,因为薏米红豆粥有一个粥字,所以就想当然的认为是粥就离不开大米。再加上又想粥粘稠点,通常在煮这款粥时都爱放上点大米。其实红豆和薏米都是祛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其实,中医恰恰是利用了薏米红豆粥这种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而大米湿气较重,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虽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就因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红豆、薏米就都白费了,功效全无。薏米红豆粥的正确做法――做薏米红豆粥除了不能添加大米之外,还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加减:神色晦暗、精神不足,甚触心悸、贪睡、心中空虚加桂圆;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加百合、莲子;胃中寒痛、食欲不佳、怕冷加生姜;肾虚加黑豆;脚气加黄豆;咳嗽加梨;食欲不振、身体赢瘦加山药;泄泻、腹痛、糖尿病加南瓜;体虚、早泄、遗精、夜尿过多加芡实;孕妇减薏米,加少量黄芪、党参;产妇减薏米,加大枣、小米、红糖。主材料:薏米,红豆,等量各一小把,辅料:红枣,桂圆等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可参照上面的加减表。做法:薏米,红豆洗净,无需浸泡,直接放入煮锅中,倒入足够水。如果加红枣或桂圆,也可以在此时加入。开火煮至锅中水沸开后,关火焖一小时。再开火,煮至锅中水再次沸腾后,关火焖一小时。再开火,煮至锅中水再沸后,关火,将汤滤出当水喝,红豆和薏米当饭或粥吃。
问题八:红豆薏米水的家常做法大全怎么做好 红豆薏米水的家常做法
材料
红豆、薏米、水
做法
1、薏米提前浸泡数小时。
2、红豆放入沸水里,,边煮边加几次凉水。
3、放入薏米同煮,直至薏米红豆烂熟。
问题九:吃红豆薏米汤的好处是什么 我们都吃过红豆和薏米,它们既可以煲成糖水也可以做成各种菜。那么,你煲过红豆薏米汤吗 如果想喝红豆薏米汤,你就要学会怎么煲。下面是红豆薏米汤的具体做法。 用电压力锅的做法:把红豆、薏米洗净放入锅里,加入冷水,盖上盖,调到煮豆挡位就好,通上电,无需管它,待锅自动跳闸后,把锅内的气体散净后,方可打盖饮用。 用砂锅的做法:将洗净的米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慢慢的煮熟就好。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作为“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 薏米和红豆还有“消肿”的作用,我们的常识认为肿就是水肿。在中医看来,肥胖也是肿好,肥胖和水肿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人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有浅而已。祛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所以,治疗水肿必用红豆。 实践证明,吃红豆薏米汤的好处是:红豆薏米汤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者,效果尤其好。总的来说,红豆薏米汤是治湿邪最好的药,所以但凡有湿邪的都可以喝红豆薏米汤。
问题十:红豆薏米粥该怎么煮好喝? 按个人习惯加红豆薏米文火煮熟即可。可以喝时光磨坊的红豆薏米粉,和蜂蜜一起喝的,感觉还挺好喝确实会有饱腹感,喝完再吃东西 吃的少了老多。好像还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
本文2023-08-03 20:54:4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