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专业课都有哪些?请具体回答。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3收藏

请问,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专业课都有哪些?请具体回答。,第1张

古文献学史:分上下两学期讲授,是重中之重,主要的教材是孙钦善老师写的《中国古文献学史》,上下两册。很厚的两本,也是考研最重要的参考书了。

文字学:裘锡圭老师的《文字学纲要》

音韵学:《音韵学教程》,北大唐作藩等老师编写

(以上两门课较有难度,考试中占的比例似乎不多)

训诂学:洪成《训诂学》,董洪利《古籍的阐释》(这个老师是我们专业的)

版本学:没有现成的教材,大致可以看一下曹之的《中国古籍版本学》、李致忠的《古书版本概论》以及其他一些老先生的书,还有前两年出的《校雠广义》,也是很好的参考书。

目录学:高路明《目录学与中国古代学术源流》(我们专业的老师),还应该看看中姚名达的《中国目录学史》等书。

校勘学:倪其心《校勘学大纲》

哲学要籍解题:没有固定的教材,大致是介绍中国古代的哲学典籍

文学要籍解题:金开诚《历代诗文要籍详解》

史学要籍解题:可参看张传玺的《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张舜徽的《中国史学名著解题》

古籍整理概论:专业启蒙课,可看看最近黄永年老先生再版的《古籍整理概论》

中文工具书使用法:《中文工具书教程》 朱天俊,李国新著

中国古代文化: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古代汉语:王力与郭锡良的教材都可以

现代汉语: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写的《现代汉语》

中国古代史:在考试中占的比例也较大,教材一般是翦伯赞《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北大教材《中国文学史》,或者袁行沛新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

目录学:

余嘉锡 《目录学发微》

姚名达 《中国目录学史》

来新夏 《古典目录学浅说》

王重民 《中国目录学史》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新唐书·艺文志》

《旧唐书·经籍志

《郡斋读书志》

《直斋书录解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书目答问补正》

外加北师大的老师们的建议读书:

序号 著作或期刊名称 作者或出版者 适用对象 备注

01 中国文献学 张舜徽 博士、硕 必读

02 古典文献学 罗孟祯 博士、硕士 必读

03 中国古文献史 孙钦善 博士、硕士 必读

04 古籍整理概论 黄永年 博士、硕士 必读

05 汉语现象论从 启功 博士、硕士 必读

06 管锥编 钱钟书 博士、硕士 选读

07 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 朱维铮校注 博士、硕士 选读

08 十三经注疏 阮元编 博士、硕士 选读

09 四库全书总目 北京中华书局 博士、硕士 选读

10 文献学论著辑要 张舜徽 硕士 必读

11 文史通义 章学诚 博士、硕士 选读

12 古书通例 余嘉锡 硕士 选读

13 中国目录学史论从 王重民 博士、硕士 选读

14 书林清话 叶德辉 硕士 选读

15 目录学发微 俞嘉锡 硕士 必读

16 中国古籍版本学 曹之 博士、硕士 选读

17 古书版本学概论 李致忠 博士、硕士 选读

18 中国古籍印刷史 魏隐儒 硕士 选读

19 校勘学释例 陈垣 硕士 选读

20 校勘学大纲 倪其心 博士、硕士 选读

21 中国文学史料学 潘树广主编 硕士 必读

22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郭英德、谢思炜、尚学峰、于翠玲 博士、硕士 必读

23 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 王瑶 主编 博士、硕士 选读

24 先秦两汉文学史稿 聂石樵 博士、硕士 选读

25 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 博士、硕士 选读

26 中国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 博士、硕士 选读

27 古本戏剧剧目提要 李修生主编 硕士 选读

28 元杂剧史 李修生 硕士 选读

29 中国文化导论 钱穆 硕士 选读

30 中国书籍编纂史稿 韩伟民 硕士 选读

31 中国编纂出版史 肖东发 硕士 选读

32 中国图书文化导论 程焕发 硕士 选读

33 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二编 张静庐 硕士 选读

34 中国古代字典辞典概论 钱剑夫 硕士 选读

35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博士、硕士 必读

36 中国古代的类书 胡道静 博士、硕士 必读

37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博士、硕士 必读

38 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博士、硕士 必读

39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博士、硕士 必读

40 文艺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 博士、硕士 必读

41 文献 北京图书馆 博士、硕士 必读

42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博士、硕士 选读

43 Journal of Central Asian 博士、硕士 选读

44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博士、硕士 选读

祝你学业有成!!~~

『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同馆善本部编1959·北京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同馆编1987·北京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同馆编1999·北京

『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增订本1-4同馆编1967·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善本书目』同所编1967·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普通本线装书目』同所编1970·台北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解题』同馆编1984·长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古籍善本书目』同所图书馆编1993·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书目』同馆编1983·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同馆古籍整理研究所编1991·北京

『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善本书录』饶宗颐编著1970·香港

『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图书微☆目录索引』同馆编1984·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善本旧籍总目』上下同院编1983·台北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王重民辑录·袁同礼重校1972·台北

『国立中央图书馆典藏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同馆编1969·台北

『大仓文化财团汉籍善本目录』同财团编1964·东京

『台湾公藏普通本线装书目书名索引』国立中央图书馆编1982·台北

『台湾公藏善本书目人名索引』国立中央图书馆编1972·台北

『台湾公藏宋元本书目』昌彼得编1955·台北

『国立北平图书馆书目目录类』萧璋编1934,1972·台北

『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第一卷目录门同馆普通古籍组编1990·北京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86·上海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91·上海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94·上海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96·上海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丛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89·上海

『东方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1945·京都

『大东急记念文库贵重书解题』第一卷总说·汉籍长泽规矩也编1956·东京

『补订足利学校遗迹图书馆古书分类目录』长泽规矩也编1975·东京

『庆应义塾图书馆藏和汉书善本解题』同馆编1958·东京

『阳明文库藏书解题国书善本·贵重汉籍』东京

『蓬左文库典籍丛录-骏河御让本』杉浦丰治著1975·名古屋

『关西大学所藏内藤文库汉籍古刊古钞目录』同大学图书馆编1986·大阪

『日光山「天海藏」主要古书解题』长泽规矩也编1966·日光

『大仓文化财团汉籍善本目录』同财团编1964·东京

『汉籍丛书所在目录』东洋学文献センタ 连络协议会编1965·东京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合册订正缩印版同所编1981·东京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同所编1963·京都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目录』缩刷版同所编1981·京都

1 怎么提高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试卷中的分值为20分。

对常见的实、虚词的理解是考查的重点,考生复习时在这一块投入的精力最多,但失分也不含糊。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找到文言文实、虚词的规律,把精力都投入到死记硬背,或大量的机械性的训练上,结果事倍功半! 大家知道,文言文实、虚词都具有一词多义,用法灵活多变的特点。

有没有必要将这些意义和用法都牢记于心呢?答案是没有必要。对于文言实词,笔者认为,只需要记住其基本义就行了,其他的引申义比喻义只需要作一般的了解。

例如“本”,其基本义是“树根”,除了特殊情况,古汉语中一般都采用基本义,这就是规律。实词的基本义与造字法有关,“本”在造字法上是一个指事字,“木”下加一点,指明是树木的根,这一点后来发展为一横。

因此,从造字法上去把握(或推测)文言实词的基本义,准确而又直观,是一条捷径! 例句: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商君列传》) 此处的“徇”作何解释?根据造字法,\\\"徇\\\"是一个形声字,左形右声。

而形旁又与“行走”有关,因此可以推测,“徇”在这里是游街示众的意思。 文言实词的用法复杂多变,要把它们一一记住,是很要费一番脑筋的。

记住了也不等于就掌握了,考试时照样会出错。因此,把握文言实词的用法的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笔者认为,文言实词的用法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遵从语法规律。对考生而言,只需记住现代汉语的“主谓宾定状补”,然后套用在文言文的具体语句中,问题一般都能迎刃而解 。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事”作为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了宾语“之”,因此它活用了,即“名词活用为动词”。

“兄”处在主谓之间,是状语,而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充当状语的,因此它也活用了,即所谓的“名词活用作状语”。 例句: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天下苦秦久矣。 “苦”是形容词。

1句中的“苦”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了宾语“其心志”。我们知道,形容词是可以充当谓语的,如“江水绿了”、“枫叶红了”,但前提是后面不能接宾语。

因此可以肯定它活用了,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以理解为“使其心志苦”。2句中的“苦”情况和1句相同,因此它也活用了,可以理解为“以秦为苦”,或“苦于秦”,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完全是根据翻译的情况来定义的。1、2句中的“苦”也可分别翻译为“折磨”和“仇恨”,则就是一般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了。

文言虚词是公认的难点。近年来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数量减了又减,但许多考生仍然摸不着头脑。

其实,文言虚词比实词更具有规律性。我们知道,文言虚词都是由实词演化而来的,所谓“实词虚化”,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之”,最初是一个动词,“走路”的意思,后来虚化了。在文言文阅读中,怎样鉴别它是实词还是虚词呢?关键还是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

例句:1、吾欲之南海。2、郑商人玄高将市于周,遇之。

1句中“之”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宾语“南海”,因此它是动词。2句中“之”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前面有谓语动词“遇”,因此它是代词(在文言文中,代词是属于虚词的)。

虚词和实词较容易鉴别,但虚词里的代词、助词,介词、连词,等等,又该怎样鉴别呢? 例句: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犹且从师而问焉。

两个“焉”都处在句末,怎样辨别它们是代词还是助词(还有兼词)呢?1句主谓宾齐全,“焉”在这里不可能充当宾语,因此不是代词。而2句明显缺宾语,因此“焉”充当宾语,用作代词。

1句中的“焉”可以理解为助词,也可以理解为兼词,完全是根据翻译来的,无所谓规律问题。 许多虚词既可以作介词也可以作连词,鉴别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只需看它后面所接的成分就可以了。

例如:1、为了祖国,我无怨无悔。2、为了祖国繁荣昌盛,我无怨无悔。

这两句意思差别不大,但1句中的“为了”后面接的是名词,因此它是介词,与“祖国”一起构成介宾结构,充当整个句子的状语;而2句中“祖国繁荣昌盛”是主谓短语,属动词性短语,因此“为了”就只能是连词。文言文虚词与此同理。

例句:1、不足为外人道也。2、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1句中“为”接名词,构成介宾短语作“道”的状语,因此是介词;2句“为”后面接的是主谓短语,因此是连词,表原因。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搞清楚词性是第一位的。

词性不同,哪怕意义相同,用法也不会相同。而词性是复杂多变的,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环境才能准确判断。

因此,对句子的语法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2002年《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作品。

可见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是语文考查的重要方面。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提高阅读能力和应试中的答题准确率呢? 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首先要通读、读懂、读透、从读中悟其义、明其理。通过阅读,摸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要多读几遍,只读一遍就急于做下面的题目,有些甚至是囫囵吞枣读完后凭。

2 怎样提高高中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一、精选篇章,抓好熟读、背诵一环这是历来的传统经验。

要进一步研究的,是学生必须读多少文言文,背熟多少文言文,怎样才能背熟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学生要真正能够独立阅读哪怕是较浅易的文言古籍,不读上100—150篇文言文是不行的,而熟读到背诵程度的,至少在50—60篇之间。

其所以要求熟读、背诵五六十篇,是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仅熟悉文言文句法的特点,而且能掌握阅读一般文言文古籍所必须掌握的文言词语。 中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熟读、背诵50—60篇文章可能吗?如果按十个学期计算,平均每学期不过五六篇,只要增加课堂的朗读因素,只要重视背诵、默写的反复检查,只要入选的文章便于朗诵,是完全可能的。

而这三者中,精选篇章又是重要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凡是生动活泼,能引起读者强烈兴趣的作品,都是容易熟而且经久难忘的;凡是枯燥乏味,不能引起读者强烈兴趣的作品,都是难以读熟而且容易忘记的。

抓好读熟、背诵一环,督促学生反复温习是重要的,但尤须在精选文章上用功夫,要选择短小精悍、文质兼美的让学生精读,而且要各类文章齐备。此外,在教法上要注意启发学生自学钻研,也是很重要的。

凡是采用注入式的教法,学生对所学的东西难以记住;凡是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认真钻研过的东西,学生则难以忘记。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这个体会。

二、系统整理,掌握一定数量词语严格说来,要具有独立阅读哪怕是较浅易的文言古籍有能力,单是读了百多篇,背熟50—60篇短文还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采用科学化的教法,使学生掌握阅读一般古籍所必须撑的文言句式和常用词语。

文言句式并不复杂,教学中容易解决,本文只就词语方面来进行一些探讨。 这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到底要掌握多少文言常用词语。

文言常用词语为1350个左右。而在这些词语中,学生有500多个,实际上要着重讲析的只有800多个。

这就说明,即使是阅读《孟子》那样的古代哲学著作,在文言词语方面着重讲析800多个也就够了。 对这些要着重掌握的词语,要使学生熟悉它,读后能举一反三,单是逐课讲释是不行的,必须在一个单元结束以后,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

我的做法如下:(一)在文言虚词方面,采用点面结合,反复辨析的方法。比如代词,在学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知识后,我就指导他们按人称、批示、疑问三类,共归纳出33个(包括主要不用作代词的“尔、而、乃、若”)。

然后抽出其中最常见或用法较复杂的代词如“其”、“之” 、“彼”、“夫”、“或”、“莫”等等,指导学生结合句子结构的分析,反复辨析。文言虚词,在浅易文言文中,除去古今通用或过于生僻的,大致在80个左右,其中兼有多种词性,出现频率最高的,又不到30个。

采用上述方法,这30个重点虚词,学生有反复辨析的机会。(二)在文言实词方面,采用按照特点,分类归纳的方法。

其具体做法有三,即汇合总注、古今对照、综合分析三种办法,所谓汇合总注,就是将几课中的 同义词和近义词找出来,加上总的注释。所谓古今对照,就是将几课中现已消失或古今字面相同而意义迥别的词列出来,要求学生参看注释,写出与之意义相当的现代语词所谓结合分析,是将几课中字面相同而意义有别(也就是通常讲的“一字多义”的词)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分析。

例如“亡”这个字,有“逃亡”、“灭亡”、“死亡”、“离去”、“丢失”、等义,又与“无”通假。先逐课讲清其一两种意义,然后把例句汇集起来,指导学生分辨它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

(三)在涉及古代文化知识、名物制度的古名词方面可采用结合课文,适当补充的方法。现在,对文言虚词、文言实词的归纳整理,一般都比较重视,而对古代文化知识名物制度方面的名词,有的人还注意不够。

其实,这些古名词,在古籍中比比皆是。三、指导自学,扩大学生阅读面这种自学能力的培养,可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指导学生借助注释阅读课文;第二阶段,指导学生离开注释阅读课文。在这两个阶段,都注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我在教学中体会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均要求教师比逐句串释发挥更多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方面,要熟悉全部文言文教材,摸清学生的知识底子,确定在该课应着重讲清什么,并善于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来理解课文。

例如教《六国论》在词语方面,学生自学一遍以后,我根据课文中的难点和系统归纳的整理的需要,联系旧课,着重讲了“兵”、“赂”、“互”、“亡”、“暴”、“厌”、“弥”、“判”、“速”、“劫”、“以”、“盖”、“然”、“殆”、“为”、“苟”、等文言实词、虚词,有的从一字多义的角度讲,有的从古今字义异同的角度讲,有的结合句子结构分析。学生再读课文,就不感到困难了。

采用这样的教法,在开初,教学进度较慢,但过了一段时期,速度愈来愈快。大扩大阅读面方面,要配合课文,编选一些文章选段,由浅到深,由短到长,让学生标点、翻译。

此外,还应推荐一些文言普及读物让学生课外阅读。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都得力于课外阅读。

3 怎样提高高中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一、精选篇章,抓好熟读、背诵一环这是历来的传统经验。

要进一步研究的,是学生必须读多少文言文,背熟多少文言文,怎样才能背熟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学生要真正能够独立阅读哪怕是较浅易的文言古籍,不读上100—150篇文言文是不行的,而熟读到背诵程度的,至少在50—60篇之间。

其所以要求熟读、背诵五六十篇,是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仅熟悉文言文句法的特点,而且能掌握阅读一般文言文古籍所必须掌握的文言词语。 中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熟读、背诵50—60篇文章可能吗?如果按十个学期计算,平均每学期不过五六篇,只要增加课堂的朗读因素,只要重视背诵、默写的反复检查,只要入选的文章便于朗诵,是完全可能的。

而这三者中,精选篇章又是重要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凡是生动活泼,能引起读者强烈兴趣的作品,都是容易熟而且经久难忘的;凡是枯燥乏味,不能引起读者强烈兴趣的作品,都是难以读熟而且容易忘记的。

抓好读熟、背诵一环,督促学生反复温习是重要的,但尤须在精选文章上用功夫,要选择短小精悍、文质兼美的让学生精读,而且要各类文章齐备。此外,在教法上要注意启发学生自学钻研,也是很重要的。

凡是采用注入式的教法,学生对所学的东西难以记住;凡是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认真钻研过的东西,学生则难以忘记。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这个体会。

二、系统整理,掌握一定数量词语严格说来,要具有独立阅读哪怕是较浅易的文言古籍有能力,单是读了百多篇,背熟50—60篇短文还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采用科学化的教法,使学生掌握阅读一般古籍所必须撑的文言句式和常用词语。

文言句式并不复杂,教学中容易解决,本文只就词语方面来进行一些探讨。 这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到底要掌握多少文言常用词语。

文言常用词语为1350个左右。而在这些词语中,学生有500多个,实际上要着重讲析的只有800多个。

这就说明,即使是阅读《孟子》那样的古代哲学著作,在文言词语方面着重讲析800多个也就够了。 对这些要着重掌握的词语,要使学生熟悉它,读后能举一反三,单是逐课讲释是不行的,必须在一个单元结束以后,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

我的做法如下:(一)在文言虚词方面,采用点面结合,反复辨析的方法。比如代词,在学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知识后,我就指导他们按人称、批示、疑问三类,共归纳出33个(包括主要不用作代词的“尔、而、乃、若”)。

然后抽出其中最常见或用法较复杂的代词如“其”、“之” 、“彼”、“夫”、“或”、“莫”等等,指导学生结合句子结构的分析,反复辨析。文言虚词,在浅易文言文中,除去古今通用或过于生僻的,大致在80个左右,其中兼有多种词性,出现频率最高的,又不到30个。

采用上述方法,这30个重点虚词,学生有反复辨析的机会。(二)在文言实词方面,采用按照特点,分类归纳的方法。

其具体做法有三,即汇合总注、古今对照、综合分析三种办法,所谓汇合总注,就是将几课中的 同义词和近义词找出来,加上总的注释。所谓古今对照,就是将几课中现已消失或古今字面相同而意义迥别的词列出来,要求学生参看注释,写出与之意义相当的现代语词所谓结合分析,是将几课中字面相同而意义有别(也就是通常讲的“一字多义”的词)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分析。

例如“亡”这个字,有“逃亡”、“灭亡”、“死亡”、“离去”、“丢失”、等义,又与“无”通假。先逐课讲清其一两种意义,然后把例句汇集起来,指导学生分辨它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

(三)在涉及古代文化知识、名物制度的古名词方面可采用结合课文,适当补充的方法。现在,对文言虚词、文言实词的归纳整理,一般都比较重视,而对古代文化知识名物制度方面的名词,有的人还注意不够。

其实,这些古名词,在古籍中比比皆是。三、指导自学,扩大学生阅读面这种自学能力的培养,可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指导学生借助注释阅读课文;第二阶段,指导学生离开注释阅读课文。在这两个阶段,都注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我在教学中体会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均要求教师比逐句串释发挥更多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方面,要熟悉全部文言文教材,摸清学生的知识底子,确定在该课应着重讲清什么,并善于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来理解课文。

例如教《六国论》在词语方面,学生自学一遍以后,我根据课文中的难点和系统归纳的整理的需要,联系旧课,着重讲了“兵”、“赂”、“互”、“亡”、“暴”、“厌”、“弥”、“判”、“速”、“劫”、“以”、“盖”、“然”、“殆”、“为”、“苟”、等文言实词、虚词,有的从一字多义的角度讲,有的从古今字义异同的角度讲,有的结合句子结构分析。学生再读课文,就不感到困难了。

采用这样的教法,在开初,教学进度较慢,但过了一段时期,速度愈来愈快。大扩大阅读面方面,要配合课文,编选一些文章选段,由浅到深,由短到长,让学生标点、翻译。

此外,还应推荐一些文言普及读物让学生课外阅读。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都得力于课外阅读。

4 高中生该怎样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

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

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

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教学中应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更好地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

5 怎样提高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题作为语文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中考中,它的高难度、低得分和极强的主观性已为历年语文高考的实践所证明我觉得要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在阅读中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 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主语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6 如何提升高中文言文阅读能力

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教学中应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更好地全面把握课文 实话要真是零起点的水平还真有点难,先做好心里准备先要多读,半读半蒙培养语感然后是记: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这些4要多看文言类的书 《史记》 可以加强自己的文学素养,了解历史,了解典故很多东西在语文书上也会学到,所以自己先把它给看了,还能学古文 《古文观止》 喜欢古文的强烈建议看这一本书,带翻译的那种 都是在前面读的基础上慢慢积累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只要这些能过关就能很流利的阅读文言文了说的比较粗,做起来很难。

      最有智慧的古书排名

      《周易》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一名《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

      《菜根谭》、《幽梦影》、《小窗幽记》、《围炉夜话》《颜氏家训》、《朱氏家训》,到后来的《曾国藩家书》、《左宗棠家书》,再到解放前鲁迅许广平的《两地书》、《闻一多家书》;解放后的《傅雷家书》、《沈从文家书》等 国外的如英国培根《人生论》,

      NO10 锏 锏,(铁)鞭类,长而无刃,有四棱,长为四尺(宋制四尺为一米二), 后来才有了杨家枪和杨家将的故事NO3 矛 有古书上也说矛=枪, 但从一些小说和文

中国最神秘的一部古书

      很多,例如:《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内容非常广泛《黄帝外经》37卷,据说内容也很丰富,可惜失传了 《连山》、《归藏》 周易的分支 《明心宝鉴》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辑录者或整理者是范立本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阅览室收藏有1368年刊印的《校正删补明心宝鉴》,其善本室则藏有1553年刊印的《重刊明心宝鉴》(二卷)和1621年刊刻的标明“范立本集”《新刻音释明心宝鉴正文》(二卷),普通古籍室还收藏有《新镌校正明心宝鉴正文》,扉页上题“官板正字明心宝鉴”,“桥村庄三圣堂行”国家图书馆同时收藏有明万历皇帝《御制重辑明心宝鉴》二卷(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影印),成书于1585年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内容包括一些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和一些远古神话和传说

      十三经 《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中国十大旷世古书

      按古籍影响 周易、论语、诗经、史记、资治通鉴、本草纲目、伤寒论、四库全书、六艺十三经、孙子兵法 以下是按古籍年代 唐咸通九年刻本《金刚经》唐成都府BIAN家刻本《陀罗尼经咒》宋杭州猫儿桥刻本《文选五臣注》宋刻本《昌黎先生集》,《河东先生集》宋黄善夫家塾刻本《史记集解索引正义》金刻本《刘知远诸宫调》元至正五年刻本《金史》元大德三年《稼轩长短句》按古籍类别:经学、子学、玄学、佛学、理学、 总之门类繁多,不可细数

      很多,例如:《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内容非常广泛《黄帝外经》37卷,据说内容也很丰富,可惜失传了 《连山》、《归藏》 周易的分支 《明心宝鉴》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辑录者或整理者是范立本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阅览室收藏有1368年刊印的《校正删补明心宝鉴》,其善本室则藏有1553年刊印的《重刊明心宝鉴》(二卷)和1621年刊刻的标明“范立本集”《新刻音释明心宝鉴正文》(二卷),普通古籍室还收藏有《新镌校正明心宝鉴正文》,扉页上题“官板正字明心宝鉴”,“桥村庄三圣堂行”国家图书馆同时收藏有明万历皇帝《御制重辑明心宝鉴》二卷(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影印),成书于1585年

      中国古书:《三字经》、《黄帝内经》、《山海经》、《资治通鉴》、《道德经》、《奇门遁甲》、《孙子兵法》《易经》、《增广贤文》、《论语》、《史记》、《汉书

中国人十大必读古书

      1、中国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 《诗经》 孔子 2、兵家韬略之首 《孙子兵法》 孔武 3、垂范千古的儒家经典 《论语》 孔子及其弟子 4、中国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 《老子》 老子5、最爱中国人推崇的英雄传奇 《水浒》 施耐庵 6、包含处世权谋与人生智慧的杰作 《三国演义》 罗贯中 7、东方世界的《堂吉诃德》 《西游记》 吴承恩 8、成就人生事业的大学问 《菜根谭》 洪应明9、不会做诗也会吟 《唐诗三百首》 孙洙,徐兰英 10、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 《红楼梦》 曹雪芹,高鹗

      如下:《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史记》,《论语》,《孟子》,《孙子兵法》,《道德经》,《诗经》

      《太平广记》 全书按题材分为92类,又分150余细目神怪故事所占比重最大,如 明代拟话本有的据古书记载敷演成篇,如《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咏菊花事,出自《

中国十大经典古籍

      1、《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 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

      如下:《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史记》,《论语》,《孟子》,《孙子兵法》,《道德经》,《诗经》

      我国古籍目录数量多、种类多,内容极其丰富如果从目录编制的体例看,大致可分如下三种:第一种,部类前后有小序,书名之下有解题解题又叫叙录或提要它的作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