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南京阅江楼的诗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赞南京阅江楼的诗句,第1张

1 关于南京阅江楼诗句

关于南京阅江楼诗句 1雪落金陵的诗词

春雪金陵

二月雪来倒春寒,

春雪飘飞沃江南,

两岸青山雪中挺,

一场润雪金陵城,

城墙绵延卧白龙,

紫金玉峰雪风情,

腊梅争春画中雪,

秦淮河畔雪中行。

朝门中山雪榭台,

瑞雪覆裹雨花台,

漫天绒雪城中舞,

莫愁湖边吟春雪,

诗情画意雪中景,

阅江楼上观金城,

江桥飞堑变通途,

江南江北好风光,

一路走来雪中情。

2写金陵名胜的诗句

《金陵古城》[原] (七绝)

吴城越邑古场州,十代京都战未休;百万雄师平宇内,金陵从此展红旒。

《游钟山》[原] (七律)

钟灵毓秀紫金山,福地原来别有天;近水楼台晴亦雨,矗崖宝塔夏犹寒;

先生陵墓呈祥气,灵谷禅堂结佛缘;游客熙熙人浪涌,醉人美景尽兴看。

《秦淮河》[原] (七律)

十里秦淮灯火灿,楼台亭榭绕河堤;笙歌浓酒盈朱雀,古籍奇珍满乌衣;

肃穆庙中拜孔子,庄严院内偈贤耆;升平盛世游人醉,漫步棂星八绝奇。

《秦淮春趣》[原] (五绝)

曲径生幽溆,花开溢酒香;旗亭春弄笛,画舫晚鸣榔。

《阅江楼》[原] (七绝)

有记无楼六百载,平砥空对大江咽;喜逢盛世华楼起,笑迎波涛直矗天。

3描写雪落金陵的诗句

《临江仙》

作者: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译文:

庭院很深,都不知道有多少层了。云雾缭绕的阁楼经常把门窗都关着。四周望去,之间柳梢绿了,梅枝也开花了。在古秣陵城的附近,树木渐渐绿了,这昭告这春天的到来。但是我却无家可归。看来是要在建康城呆一辈子了。

记得以前回吟赏风月,饮酒作诗,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呀。但是如今人已经老了,什么事都做不来了了,有谁能怜悯你呢?无论是元宵节的试灯还是踏雪赏景,都没有心情了。

扩展资料:

李清照的丈夫是建康的知府赵明诚。李清照曾经随自己的丈夫在南京的西街居住了两年。赵明诚的母亲曾经在南京长时间居住,所以李清照来南京后,还经常招待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在聚会后他们经常谈论到国事,备感缠心。

就是在南京生活的那段时间,李清照看到了自己居住的小院里树叶发芽了,便写下了这首描写南京的词《临江仙》。在诗词中表达了自己的心灰意冷和悲叹。

4描绘金陵景色诗句

1、《过金陵四首》 宋·苏泂 豆田无数老鸦飞,枣熟菰香稻子垂。

未说前年那有此,今年还似去年时。

2、《金陵夜泊》 唐·罗隐 冷烟轻淡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3、《金陵图》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4、《初至金陵》 宋·苏辙 山川过雨晓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路绕匡庐更南去,悬知是处可忘忧。

5、《题金陵杂兴诗后十八首》 宋·李琏 梁家天子抱琵琶,泪洒华林御苑花。

今日闻韶无处所,雁烟蛩雨属他家。

6、《金陵览古 秦淮》 唐·朱存 一气东南王斗牛,祖龙潜为子孙忧。金陵地脉何曾断,不觉真人已姓刘。

7、《登乌江宝泉寺南山望金陵作》 宋·贺铸 我爱金陵望不厌,独寻微迳蹑晴岚。

柔桑浅草三月尾,踊塔飞楼一水南。

8、《金陵咏怀古迹四首 含章殿》 明·费元禄 烟沉弱柳隔晴沙,窈窕香台忆主家。绮树游丝留晓色,雕窗粉蝶恋清华。

9、《金陵怀古》 宋·宋无 宫磗卖尽雨崩墙,苜蓿秋红满夕阳。

玉树后庭花不见,北人租地种茴香。

10、《金陵怀古六首》 宋·周文璞 孙伯陵头水最悲,蒋侯庙下月来迟。夜深行客心惊恐,猿挂晋朝枫树枝。

11、《金陵怀古二首》 宋·释善珍 齐楼梁殿黍离离,王气潜随斗柄移。

秋雨狐藏宫井树,夕阳鸦立御园枝。

12、《怀金陵三首》 宋·张耒 此君堂后青苍玉,别后何曾寄一声。想见秦淮月堂下,西风吹浪拍堤平。

13、《金陵即事》 宋·黄文雷 东庵遗像宿尘埃,追想鸡声午梦回。

只与钟山增九鼎,当时何似早归来。

14、《金陵怀古》 宋·梅尧臣 秦莫恃栈阁,吴莫恃壍江。不能恃以德,二国竟亦降。

迩来屡兴废,由险。15、《金陵怀古》 元·王冕 坏墙幽径草青青,何处园林是旧京?海气或生山背雨,江潮不到石头城。

16、《题金陵杂兴诗后八首》 宋·薛师董 舒王不让杜樊川,二十八字今断弦。

可怪苏郎呈好手,剪花排锦蒋山前。

17、《金陵官舍后圃散二首》 宋·杨万里 江梅未落杏先繁,萱草都齐柳半匀。却是浅寒花较耐,东风未要十分温。

18、《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怀古诗 明·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19、《金陵吊古八首》 明·何良俊 汉季平分三国,孙吴元占东方。堪笑当时王濬,与人闲管兴亡。

20、《金陵二首》 宋·晁说之 金陵形势眼中见,一吊兴亡梦寐间。

侯景长驱走龙虎,王敦内叛压江山。

21、《金陵雪中》 宋·刘过 风幻寒威夜扑人,晓看云脚四垂阴。牧羝塞上功名泪,骑马蓝关窜逐心。

22、《金陵怀古》 宋·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23、《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24、《金陵杂咏》石作城垣江作池,三分霸业远开基。

金陵自王东南气,赤壁中焚百万师。

25、《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己亥七月初一作 之一》 清·钱谦益 龙虎新军旧羽林,八公草木气森森。楼船荡日三江涌,石马嘶风九域阴。

26、《登金陵钟山绝顶》 宋·吴龙翰 万仞钟山著屐登,中原今隔几崚嶒。

自怜不及天边雁,岁逐春风到八陵。

27、《金陵三首》 明·王跂 三辅江山穴出虎,六朝形胜势蟠龙。皇基易绍因迁鼎,家痛难忘异举烽。

28、《金陵怀古》 唐·殷尧藩 黄道天清拥佩珂,东南王气秣陵多。

江吞彭蠡来三蜀,地接昆仑带九河。

29、《金陵怀古》 唐·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30、《金陵九日》 唐·唐彦谦 野菊西风满路香,雨花台上集壶觞。

九重天近瞻钟阜,五色云中望建章。

5中国四大古楼的 诗句

所谓四大古楼是否是江南四大名楼,江西滕王阁、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安徽宣城谢脁楼?

若是则古时赞美诗句甚多。还有一种说法是 南京阅江楼 也是江南四大名楼 不是安徽谢朓楼

这里有王勃写的一首诗赞美滕王阁的《滕王阁序》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6南京阅江楼与古代哪个皇帝有关

明洪武七年(1374年)春,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在国都南京城西北狮子山开始建一楼阁,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又命朝廷众文臣职事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其中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

阅江楼在建楼工程所用地基平砥完工后,明太祖朱元璋突然决定停建,直至上世纪末决议复建“阅江楼”的动议,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1997年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建造阅江楼,直到2001年9月阅江楼正式竣工建成。从此结束了“有记无楼”的历史。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交通指南:没有直接去五台山的车,从各地到太原转车就可以了。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

五台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陆地之一。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太古代的26亿年以前。到震旦纪时期,又经历了著名的五台隆起运动,形成了华北地区最雄浑壮伟的山地。第四纪时期,冰川覆盖了五台山,至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冰缘地貌。五台山地层,完整丰富。特别是前寒武系地层,发育典型,已经成为全国研究对比的重点地区。五台山境内的绝大部分地层组段,都是以本地区的山、水、村、镇命名,充分显示了其在地学位置中的作用。

五台山,最低处海拔仅624米,最高处海拔达3061米,为华北最高峰。层峦叠蟑,峰岭交错,大自然为其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景观。奇峰灵崖,随处皆是,著名者达五十余处。其中写字崖,用水洒湿以后,拿手帕仔细拭擦,崖面会显示出类似篆隶体字迹,水干字隐。有人曾揭去表皮石层,结果下层仍能擦出字来。层层有字,字字不同。据载曾发现过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的联句。

清泉碧池,满山镶嵌,历史上誉为有灵气者二十余处。其中跃鱼石窟,位在山崖,径有尺许。每年清明节前后,窟中有鱼随流水拥挤而出,甚至于破身暴鳃,五六月后方止。鱼大者过斤,小尾数两,多为鲤鱼和鲫鱼,味道特美。清人张绅描述其为不许鹰鹤渡,谁知鲸鲤来。冲风疑破壁,激水自生雷。

佛洞妙石,得名者三十余处。其中牛心石,状如牛肝。传说牛魔王归依佛教,修成正果。其妻罗刹女情丝难断,追赶到此。牛魔王剖腹自杀,以明心迹。后化作此石,刮削石粉食后可疗心疾。清代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丛臣竞请凿取。康熙皇帝御笔岁月二字,意谓石头虽大,岁月无情,任意凿取,必然毁了名胜。

《清凉山志》是这样描述五台山的:清凉山者,乃文殊大士之化字也。雄据雁代,盘礴数州,在四关之中,周五百余里。左邻恒岳,秀出千峰;右瞰滹沱,长流一带;北陵紫塞,遏万里之烟尘;南拥中原,为大国之屏蔽。山之形势,难以尽言。五峰中立,千障环开。曲屈窈窕,锁千道之长溪。叠翠回岚,幕百重之峻岭。岿巍敦厚,他山莫比,故有大人状焉。其间,鸣泉历历,万壑奔飞。嘉木森森,千峦弥布。幽涵神物,蓄泄云龙。萦纡盘据,无非梵行之栖。隐显环匝,尽是真人之宅。虽寒风劲冽,瑞草争芳。积雪夏飞,名花竞发。白云凝布,在万里之澄江。杲日将升,见一陂之大海。此其常境也。五台山的奇秀风光,可谓千古传诵。

五台山最奇妙的自然景观,莫过于圆光射游人之影。一般的彩虹,多发生在降雨以后,呈弧形。五台山天不下雨,也会出现彩虹,呈圆环状,有时圆环可达到内外两圈。更为奇特的是七彩圆环中,会出现各种景观,或飞禽、或跑兽、或殿堂、或佛像、甚至是观察者自己。这种由物理、地理、气象等诸条件综合巧汇成的自然景观,壮丽神秘,历来被宗教界视为镇山之宝。

五台山,植物品种多达600余种。其中优质牧草近400余种,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导致了历史悠久的六月骡马大会。有观赏价值的开花植物200多种。唐代武则天探家回并,闻听佛地花异,曾从五台山移植了许多名贵花草,栽种在御花园内。药用植物150余种,其中台参、黄茂、黄苓等药材质量上乘,名闻中外。菌类植物台顶香蘑,既是珍贵药品,又是食用佳肴。历史上被钦定为贡品,今天已成为馈赠亲友的上乘礼物。夏秋之季登临五台山,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而在山阴古洞中,又可以欣赏到千年冰、万年雪,真可谓敷演清凉,四时风雪飘飞,幻出银装世界;恢宏极乐,六月莲花始开,翻成金色乾坤。

五台山,最早称五峰山,是说重山复岭中突兀拔起五座主峰。宗教活动在山内盛行以后,发现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依据中国历史上台的发展演变过程,改称为五台山。另外,五台山还有清凉山、紫府山、圆光山、白云山、雁门山、灵鹫山、五顶山、五龙山等别名。或据史实,或依经籍,或源传说,无不情趣盎然。

五台山的五座主峰,以五方来命名。分别称为东台、北台、西台、南台、中台。五台具指,东台望海峰、西合挂月峰始终如此。其余三台历史上曾发生过变化。北台,最早定为大黄尖山,后改为叶斗峰;中台,最早定为叶斗峰,后改为翠岩峰;南台,最早定为翠岩峰,继改为古南台,最后定为锦绣峰。五台具指的变迁,应是历史上宗教活动中。必由北向南发展的客观反映。今五台山五座主峰,东台、北台、西台、中台为一列山脉,南台独立为峰。山石多为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组成,强度较大,不易剥蚀。形成了山顶平缓,可降飞机;沟谷纵深,状如U形的特殊风貌。五座台顶,又各具景观。东有离岳火珠,北有玉涧琼脂,西有丽农瑶室,南有洞光珠树,中峰则有自明之金,环光之壁。一代诗宗元好问惊叹:此景祗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东台名望海峰,海拔二千七百九十五米,顶端若鳌脊,环周三里,建有望海寺。伫立台项,可见云雾在群山中弥漫,露出点点山尖,其情景,有如海上浮舟。云海时而平静,轻柔如绢;时而上下翻腾,云浪滚滚。云海上的峰尖时隐时现,象是在急浪中飘游。登顶观日出,能见一轮红日跃出云海,海天一片通红,犹如红绫,煞是壮观。

南台名锦绣峰,海拔二千四百八十五米,顶端若覆盂,环周一里,建有普济寺。《清凉山志》称: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

西台名挂月峰,海拔二千七百七十三米,顶平广,周二里,建有法雷寺。由明月西沉时远望,有如悬镜而得名。

北台名叶斗峰,海拔三千零五十八米,为华北第一峰,其顶平广,周四里,建有灵应寺。民间有躺在北台顶,伸手摸星星的说法。《清凉山志》载: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风云雷雨,出自半麓。有时下方骤雨,其上曝晴时或猛风怒雷,令人悚怖。尝有大风,吹人堕涧,若槁叶耳。东望海气,北眺沙漠。

中台名翠岩峰,海拔二千八百九十四米,顶平广,周五里,建有演教寺。该峰与北台、西台接臂而座,南眺晋阳平川,北俯雁门雄关。巅峦伟峙,翠霭浮空,故名翠岩峰。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以其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居于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古往今来,帝王崇建,高僧懿行,不可胜数,中外佛教信徒和游人纷至沓来,朝山礼佛和参观游览。

五峰巍然,顶皆平广,千峰环开,钟灵毓秀,佛家以此为佛山灵区。《大华严经》云: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宝藏陀罗尼经》也称:佛告金刚密迹主言:我灭度后,于前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日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大震那,或震旦国,都是指中国。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是梵语音译,佛教大乘菩萨之一,有时称文殊大士,有时称文殊童子,都是指种种应化。《华严经》把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同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胁侍,文殊菩萨侍左方,其塑像多骑狮子。一般的佛教经典都记载,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演教之区。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出生于公元前七六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释迦牟尼姓乔答摩,名悉达多,成过后称为佛陀,略称为佛,意思就是觉悟者。因他的家系属释迦族,一般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就是释迦族圣者。释迦牟尼是王子,曾娶妻生子,后出家苦修,成道后旅行古印度各地,宣传他的教义,信徒弟子也越加增多。经典所载,佛说东北方有山曰五顶,释迦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的文殊菩萨于中说法,因此,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也名扬海内外。

究竟在什么时代,五台山开始创建寺院呢?

据多种古籍记载,五台山在东汉永平年间已有寺庙建筑。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端坐祥云,从西天飘然而来,知是有佛感应,随即派大臣蔡暗、秦景等人向西寻访,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大月氏得到佛经佛像,并巧遇正在当地传教的天竺国(今印度)高增摄摩腾和竺法兰,即相邀同至中国。永平十年(公元67年),梵僧汉使以白马驮载经卷和佛像到了洛阳。汉明帝一见释迦牟尼佛像,果然和梦中所见一样,越加崇信佛教,遂敕令修建了洛阳白马寺,并着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永平十一年,二高僧来到清凉圣境五台山,见五座台顶围护的腹地台怀,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分不出两样,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在五台山修建寺院。于是,汉明帝颁旨,在五台山修建大孚灵骛寺。大孚,是弘信的意思。寺曰灵鹫,指东土五台山腹地与西域灵鹫山相仿佛。这样,洛阳白马寺与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就成为我国最早创建的寺院。大孚灵骛寺就是现今显通寺的前身。

历史上,随着佛教的传播,帝王的崇建,高僧的懿行,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道场的名气越传越远,地位越来越高,寺庙建筑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其间又有佛法的起落兴衰,各个时期的情况亦不大相同。自汉明帝时摄摩腾、竺法兰弘扬佛教,建大孚灵鹫寺开始,到南北朝时期,五台山已建寺二百多处。周武灭法,五台山和其它地方一样,寺庙毁灭的情况十分严重。隋初,又复建寺庙,佛教再兴。在佛教极盛的唐代,五台山寺院多达三百六十多处。唐武宗会昌灭法,五台山佛教随入中落,寺庙减少。宋、辽、金、元各代,虽屡有修建,但由于战乱毁坏,未能尽数复原。到了明代,佛教再兴,五台山重修和创建寺庙院庵多达百余处。清代以来,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有的青庙改为黄庙,并新建黄庙,出现了青黄二庙各具特色,汉、藏、蒙、满各族僧众和睦相处的佛地风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正确贯彻宗教政策,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先后拨出大量资金维修和翻修寺庙。僧人也以庙养庙,用布施钱币补塑圣像。重修殿堂,整饬寺宇。信手拈起一茎草,总是金毛狮子威,五台山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台山,高齐时为北方地区研习《华严经》的中心。唐代高僧澄观将华严字发展到巅峰,曾为七帝之师,被敕封为教授和尚、清凉国师等等,尊为华严宗四祖。华严宗的真正兴旺光大,是在澄观时期。《华严经》中叙述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在东北方的清凉山。五台山不仅位于唐都长安的东北方,也在佛教发源地古印度的东北方。山内气候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与《华严经》所说吻合。凡此种种,五台山佛教便请文殊菩萨东来定居,改称五台山为清凉山,尊为中华大地上文殊菩萨携带家眷、游行居住、演教说法的道场。其后,又对文殊菩萨展开详尽的研讨,使文殊菩萨的形象不断高大丰满,最后上升为七佛之师、三世诸佛以为母。成为各民族佛教信徒最崇拜的佛教神,五台山也被尊为金色世界、清凉净地。五台山佛教在学习、继承古印度佛教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创立了不同于古印度佛教的菩萨信仰,并从佛学理论与佛教实践的结合上,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对四大名山的最终形成,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鼎足轻重的影响力。

五台山地处长城脚下,位于历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历来受到封建王室的极端重视。从北魏孝文帝在山内建立避暑胜地开始,隋炀帝、宋太宗、元英宗、清圣祖、清高宗等都曾驾幸五台山。至于历朝历代皇帝、皇后遣使礼扎五台山者,更是从未间断,数不胜数。翻开五台山各大寺庙史册,第一页上总是赫然书写着敕建二字。达官显贵,纷纷效仿。文人墨客,挥笔吐情。佛门常会龙门客,禅林时集翰林人,就是五台山历史的真实写照。正因为如此,五台山佛教以其在中国思想史中的特殊位置与功效,于北方地区民族团结融合问题上一直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长城是民族对抗的产物,则五台山佛教就是民族融合的象征了。

五台山,一直是名僧汇粹的地方。东晋高僧慧远,就诞生在五台山东麓的原平县。北魏时期的昙鸾、灵辩、令休、法聪、嘉福;北齐时的刘谦之;隋代的惠龙、解脱;唐代的道宣、窥基、慧祥、澄观、法照、鉴真;宋代的慧悟、成觉、善慧;金代的苏陀室利、慧洪、法冲;元代的八思巴、胆巴、真觉、了性、弘教、海云大士;明代的大宝法王、妙峰、憨山、紫柏、镇澄、释达也失、如馨律师等等,这些中国佛教史上的名师巨匠,或出生在本地,或在山内居住多年,或终身修持山寺,皆对五台山佛教的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甚至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巨大作用。

五台山在中国佛教中的显赫位置,使得不少国外佛教信徒慕名而来。盛唐时期,五台山成了国外信徒留学听经的高等学府。唐以后,国外高僧仍然不断朝拜巡礼五台山。五台山佛教以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向外扩散着影响。唐贞观年间,新罗王国的高僧慈藏来五台山参学。回国后,在朝鲜半岛开辟了五台山。以中台的真如院为中心,积极宣扬文殊信仰,使中国五台山的文殊信仰在朝鲜半岛开花结果。日本国从奈良时代就受到了五台山佛教的影响,圣武天皇仿效中国武则天赐额五台山大华严寺的圣举,也曾将大华严寺的匾额挂在日本国东大寺的南大门上。日本国高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打记》,其中对五台山佛教有着详细的描述,在日本国内影响很大。中国宋太平兴国年间,日本国南部东大寺的高僧来到中国,朝拜了五台山。回国以后,计划将爱岩山改称五台山,仿照中国五台山中最古老的大清凉寺,创建日本国大清凉寺。可惜宏愿来现,人先圆寂。其弟子请求朝廷恩准,将原来栖霞寺内的释迦堂改称为清凉寺,后成为集天下信仰的名刹。中国五台山古刹被移到日本,可以说五台山信仰已经普及到了东亚地区。今天,五台山佛教,又吸引着众多的东南亚信徒,每年朝山拜佛者络绎不绝。

五台山佛教宗派,大的方面分为青教与黄教两大系统。青教是汉传佛教的总称,先后有过法相宗、律宗、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密宗、禅宗及其属下的临济宗、临济岔宗、曹洞宗等等。比较特殊的是摩腾法兰宗,历史上,显通寺僧人认为该寺创建于摩腾法兰之手,便将该寺宗派自诩为摩腾法兰宗。其教义为禅宗与净土宗的揉合,时代不应早过明。黄教,是藏传佛教的总称。传入五台山的时间,有唐代与元代两说,清代达到顶峰。清初,朝廷将五台山十座青庙改为黄庙,僧人也由和尚变作喇嘛。从此,五台山出现了汉族喇嘛,这在全国还是罕见的。五台山黄教,在清代分菩萨顶札萨克与镇海寿章嘉两大系统。僧人有汉、满、蒙、藏、土各民族信徒,成为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圣洁之地。

五台山寺院组织,分子孙与十方两种。子孙庙接受小沙弥,按师祖、师父、徒弟、徒孙序列排位。一个寺庙内分成多个家族。寺庙除共有财产外,每个家族还可以有私产,像房舍、金银等等。师付圆寂后,徒弟要分遗产。子孙庙严格规定,本寺职事必须由本寺僧人担任。家族拍卖私产,必须售给本寺其它家族。五台山大部分寺庙,属子孙庙,他是保持五台山佛教常盛不衰的基本组织形式。十方庙,不准剃度,僧人一律按平辈称呼。云游僧人进寺,挂了挡,就是寺庙中的当然一员。只要遵守戒规,具有相当能力,即可担任重要职事。五台山出名的十方庙,有狮子窝、清凉桥、碧山寺、十方堂等等。其中以碧山寺影响最大。

五台山寺庙,北齐时号称200余座。唐大中年间可查到有名者64座。宋嘉佑年间可查到有名者72座。明万历三十一年(16O3)碑刻90座,分四个等级,其中大寺12座,五顶寺庙5座,诸山中小寺39座,诸山丛林静名34座。清初续修《清凉山志》收集寺庙104座,其中五座台顶以内的寺庙称台内寺庙,有68座;五座台项以外的寺庙称台外寺庙,有36座。清末,五台山诸寺中有十大青庙,十大黄庙之称。全山青黄二庙中,为首者称五大去处,计有青庙3座,为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黄庙2座,为菩萨顶、罗候寺。公元1956年调查,发现有寺庙124处,其中青庙99座,黄庙25座。现存寺庙四十三处,其中台内三十七处,台外六处。

今天,五台山已经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稀世宝库。

我国保存下来的寺庙木结构古建筑,最早的是唐代遗物。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与佛光寺东大殿,则是唐代木结构建筑的鼻祖与典范。唐代以后,宋、辽、金、元、明、清,直到民国年间,均在五台山留下了典型的木结构大型建筑物。唐代建筑庄重朴实,宋代建筑柔和绚丽,辽金建筑大胆减柱,元代建筑粗扩自然,明代建筑规矩谨严,清代建筑豪华精巧,民国时期的建筑细腻繁杂。五台山的寺庙木结构古建筑,历史沿革连续性强,建筑规模宏伟,细部构件精细,样式繁多,手法典型,在全国绝无仅有。完全可以说,五台山保存下来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典型建筑,本身就是一部篇幅浩繁的中国古代寺庙木结构建筑史。

五台山,还有众多的佛塔宝刹。从使用材料上看,有砖塔、石塔、琉璃塔、木塔、铁塔、铜塔、银塔、玉塔、水晶塔等等;从建筑形制上看,有车堵波式塔、密檐式塔、楼阁式塔、亭阁式塔、金刚宝座式塔、组合式塔;从性质上看,有佛塔与墓塔之分。佛塔中为舍利塔、灵迹塔及一般的供奉塔。墓塔中可分为高增墓塔与一般性纪念塔;从时代上看,最早的是北魏石塔,以后各个时期均有,最迟的是近年来为五台山圆寂高僧建的舍利塔;从规模上看,大者高564米,刺破苍穹,欲与天公试比高。小者仅005米,精巧玲珑。从全国现存佛塔价值角度考虑,圆果寺的元建阿育王塔,塔院寺的释迦文佛舍利宝塔,显通寺的组合式铜塔,以及《华严经》字塔,均属稀世珍品,皆可独领风骚。五台山的塔,沿革之久,数量之多,用材之广,形制之全,性质之繁,都是全国同类地区所罕见的。

五台山的佛像,有关部门仅对37座寺庙调查,数字就达到了17445尊。全山佛像,恐怕会成倍于这一数字。在使用材料与制作方面,大致可以分为八种类型:泥塑(含悬塑与模拓),金属铸造(有铁、铜、鎏金、金),石刻(含玉雕。可分为全雕、浮雕、摩崖石刻),木雕,烧瓷,拓纱,刺绣,画像(含壁画、轴画、经卷插图树叶画)。最早的佛像为南北朝时期遗物,键陀罗艺术手法明显。最多的佛像为泥塑,自唐至今,连续不断,形成了独特的完整的沿革体系。最罕见的是明代著名画家丁云鹏在菩提树叶上彩绘的十八罗汉图,共12幅,单数绘单,双数绘双,工笔重彩,共成一册。五台山佛像,原料不同,工艺有别,时代手法各异,整个作品嫣红姹紫,斑驳陆离,将五台山充实成一座罕见的佛像艺术宝库。

五台山寺内寺外保存下来的钟、鼓、钵、板、碑、碣、幢、匾、牌、联、诗、文等等,数量浩繁。其中不少属于国家珍贵的文物。

五台山又是久负盛名的避暑胜地。农历六、七月,三伏骄阳炎炎,燥热难耐,然而五台山却气候清凉,爽快宜人。这里峰峦叠翠,嘉木葱笼,野花烂漫,清泉遍地,伽蓝寺宇,散布其间。时有清风徐徐,拂人面颊,蓝天上白云从头上飘过,洒一阵碎雨,复又阳光灿烂,满目清新。盛夏白昼,气温适中,早晚还略显些凉意。在这清凉圣境避暑调养,确实是一件称心惬意的快事。

总之,五台山风光壮美,景色独特。境内梵宇林立,文物遍布。置身其中,松亭亭,泉淙淙,云山雾海沉浮中,楼阁姿容秀。古刹晨昏天香飘,佛寺早晚金钟鸣。三步一趣典,五步一掌故,到处有景致,到处又隐伏着神奇的秘密。世人赞说:五台归来不看庙。

1 关于阅江楼的诗句古诗

2 关于南京阅江楼诗句

关于阅江楼的诗句古诗 1关于梅亭的古诗

《梅亭盖旧太守徐公禋所作传者谓公得庾岭梅移》

年代: 宋 作者: 吴芾

已无庾岭旧时梅,但见梅亭向水开。

遐想风流犹仿佛,更将梅绕四檐栽。

《梅亭》

年代: 唐 作者: 唐彦谦

东海穷诗客,西风古驿亭。

发从残岁白,山入故乡青。

世事徒三窟,儿曹且一经。

丁宁速赊酒,煮栗试砂瓶。

《梅亭》

年代: 宋 作者: 李龙高

飞甍面面枕冰霜,云抵轻纱月抵窗。

莫怪能寒吟彻夕,一生无梦到沈香。

《梅亭》

年代: 宋 作者: 钱厚

东风吹雨雨吹花,洗却阴沉放月华。

俗眼总嫌梅太白,嫦娥勾引莫云遮。

云浓更欲催诗句,风急花飞留不住。

使君唤客早评章,趁渠未点苍苔路。

夜阑留月迟春酌,生怕楼头吹画角。

更摧银蜡上寒梢,冷艳烧春春未觉。

烛光炯炯花冥冥,花前醉倒唤不醒。

南枝自与北枝语,今夜诗工眼倍沮。

《次洪内相梅亭》

年代: 宋 作者: 裘万顷

人间多是梅开后,旋踵东篱事故常。

那得红帘卷朱户,细看素质傲清霜。

一生寄兴云山外,几度搔头江路傍。

咫尺名园身未到,夜窗羞对返魂香。

《梅花引·梅亭别》

年代: 宋 作者: 朱雍

梅亭别,梅亭别,梅亭回首都如雪。粉融融,月濛濛。月上小车,归去小楼空。当时曾傅新妆薄,而今一任花零落。朝随风,朝随风。竹外孤根,犹与幽径通。

长相忆,无消息,庾岭沈沈云暗碧。玉痕惊,对离情。无奈水遥天阔、隔琼城。年来素袂香不灭,此心无限凭谁说。夜绵绵,路漫漫。愁听枕前,吹彻笛声寒。

2关于黄鹤楼的古诗

黄鹤楼主楼壁画上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 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也成为咏诵黄鹤楼的绝句。

唐崔颢的《黄鹤楼》

昔 人 已 乘 黄 鹤 去,

此 地 空 余 黄 鹤 楼。

黄 鹤 一 去 不 复 返,

白 云 千 载 空 悠 悠。

晴 川 历 历 汉 阳 树,

芳 草 萋 萋 鹦 鹉 洲。

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

烟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据说李白登临此楼,也是诗兴盎然,当他发现崔颢的这首诗后,连称“绝妙”,于是写了四名打油诗:

一 拳 捶 碎 黄 鹤 楼,

一 脚 踢 翻 鹦 鹉 洲,

眼 前 有 景 道 不 得,

崔 颢 题 诗 在 上 头。

便搁笔不写 ,后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 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即是李白搁笔亭。

李白写下的诗词与黄鹤楼有关的不下五首,其中有一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从此,“江城”便成为武汉的美称。

唐代文学家阎伯理在其《黄鹤楼记》中描述“耸构巍峨,上依河汉,下临江流。。”可谓:“ 危乎,高哉!”无怪李白以“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诺谓楚人重,诗传谢眺清。沧浪吾有曲,寄语棹歌声。”抒发自己心头的感慨。

贾岛《黄鹤楼》

高槛危檐势若飞, 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 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 空使含情对落晖!

宋之问

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清江度暖日,黄鹤弄晴烟。

岳飞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

陆游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范成大

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

白居易

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刘禹锡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王维

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3关于小舟的古诗

有关船的诗句

1、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4、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5、烟水本好尚,亲交何惨凄。况为珠履客,即泊锦帆堤。沙雁同船去,田鸦绕岸啼。此时还有味,必卧日从西。——杜牧《初上船留寄》

6、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4描写日落 归鸟的古诗

落日怅望 谢朓 昧旦多纷喧,日晏未遑舍。

落日余清阴,高枕东窗下。 寒槐渐如束,秋菊行当把。

借问此何时,凉风怀朔马。 已伤归暮客,复思离居者。

情嗜幸非多,案牍偏为寡。 既乏琅邪政,方憩洛阳社。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途次(一作落日)望乡 孟浩然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落日 杜甫 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边城落日 骆宾王 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 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

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 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

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 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 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落日忆山中 李白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 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落日山照曜 无名氏 裴回空山下,晼晚残阳落。 圆影过峰峦,半规入林薄。

余光澈群岫,乱彩分重壑。 石镜共澄明,岩光同照灼。

栖禽去杳杳,夕烟生漠漠。 此境谁复知,独怀谢康乐。

落日 齐己 晚照背高台,残钟残角催。 能销几度落,已是半生来。

吹叶阴风发,漫空暝色回。 因思古人事,更变尽尘埃。

天净沙 秋 无名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日湖上 薛莹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沈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题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高亭 白居易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江村晚眺 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谪仙怨 刘长卿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晚风 杨万里 晚风不许鉴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5关于夫子庙的古诗

[桃叶歌] 东晋--王献之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渡

桃叶渡为南京古名胜之一、金陵四十八景之列。 桃叶渡之名的由来,要追溯到东晋时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住淮水南乌衣巷内,他常在这里迎接他的爱妾桃叶渡河,他有一首《 桃叶歌》,其中所说的渡,即桃叶渡,当时因秦淮河上已设浮航(东城航),献之迎接 桃叶无需用船。六朝以来,许多文人墨客来此揽胜对渡赋诗。随着秦淮风光带的建设,“ 桃叶临渡”这一景点已再现游人眼前。

金陵五题--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与朱雀桥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今中华门内,已不存。人们为追忆朱雀桥,往往把镇淮河当作昔日的朱雀桥,不知有多少历代文人名士来此抒发过桑梓情思,抚今追昔!如今在武定桥和镇淮桥间新架设了朱雀桥,游人至此,望着潇洒的“朱雀桥”三个字,思古之情顿生。这里淮水微转,桥卧晚霞,尚不失当年风范。

[地址]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

朱雀桥:因年湮代远,朱雀桥早已无存,遗址也缥缈难寻。该桥应在今中华门城内的镇淮桥和武定桥之间,正当古长乐渡之处。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河

秦淮河古名“淮水”,一名“龙藏浦”。早在远古时代就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南京地区第一大河。秦淮河有两个水源头,南源在溧水县东庐山,称溧水河。北源在句容市宝华山南麓,称句容河。南北二源合流于江宁县方山埭西北村。

秦淮河至通济门外九龙桥,又分成内、外两支。秦淮河全长100多千米,整个流域2600余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16条。远在石器时代,秦淮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有大小集市100多处,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但到了近代,由于战乱等原因,昔日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拔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又再度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地址]

秦淮风光带地处南京城南,东起东水关淮清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直到中华门城堡延伸至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包括秦淮河两岸的街巷、居民、附近的古迹和风景点

6描写金陵十二钗的古诗

林黛玉 薛宝钗

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 湘江水逝楚云飞。

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官闱。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

贾迎春

子系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粱。

贾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贾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深, 情既相逢必主*。漫言不肖皆荣出, 造衅开端实在宁。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 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 枉与他人作笑谈。

妙玉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贾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关于南京阅江楼诗句 1雪落金陵的诗词

春雪金陵

二月雪来倒春寒,

春雪飘飞沃江南,

两岸青山雪中挺,

一场润雪金陵城,

城墙绵延卧白龙,

紫金玉峰雪风情,

腊梅争春画中雪,

秦淮河畔雪中行。

朝门中山雪榭台,

瑞雪覆裹雨花台,

漫天绒雪城中舞,

莫愁湖边吟春雪,

诗情画意雪中景,

阅江楼上观金城,

江桥飞堑变通途,

江南江北好风光,

一路走来雪中情。

2写金陵名胜的诗句

《金陵古城》[原] (七绝)

吴城越邑古场州,十代京都战未休;百万雄师平宇内,金陵从此展红旒。

《游钟山》[原] (七律)

钟灵毓秀紫金山,福地原来别有天;近水楼台晴亦雨,矗崖宝塔夏犹寒;

先生陵墓呈祥气,灵谷禅堂结佛缘;游客熙熙人浪涌,醉人美景尽兴看。

《秦淮河》[原] (七律)

十里秦淮灯火灿,楼台亭榭绕河堤;笙歌浓酒盈朱雀,古籍奇珍满乌衣;

肃穆庙中拜孔子,庄严院内偈贤耆;升平盛世游人醉,漫步棂星八绝奇。

《秦淮春趣》[原] (五绝)

曲径生幽溆,花开溢酒香;旗亭春弄笛,画舫晚鸣榔。

《阅江楼》[原] (七绝)

有记无楼六百载,平砥空对大江咽;喜逢盛世华楼起,笑迎波涛直矗天。

3描写雪落金陵的诗句

《临江仙》

作者: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译文:

庭院很深,都不知道有多少层了。云雾缭绕的阁楼经常把门窗都关着。四周望去,之间柳梢绿了,梅枝也开花了。在古秣陵城的附近,树木渐渐绿了,这昭告这春天的到来。但是我却无家可归。看来是要在建康城呆一辈子了。

记得以前回吟赏风月,饮酒作诗,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呀。但是如今人已经老了,什么事都做不来了了,有谁能怜悯你呢?无论是元宵节的试灯还是踏雪赏景,都没有心情了。

扩展资料:

李清照的丈夫是建康的知府赵明诚。李清照曾经随自己的丈夫在南京的西街居住了两年。赵明诚的母亲曾经在南京长时间居住,所以李清照来南京后,还经常招待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在聚会后他们经常谈论到国事,备感缠心。

就是在南京生活的那段时间,李清照看到了自己居住的小院里树叶发芽了,便写下了这首描写南京的词《临江仙》。在诗词中表达了自己的心灰意冷和悲叹。

4描绘金陵景色诗句

1、《过金陵四首》 宋·苏泂 豆田无数老鸦飞,枣熟菰香稻子垂。

未说前年那有此,今年还似去年时。

2、《金陵夜泊》 唐·罗隐 冷烟轻淡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3、《金陵图》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4、《初至金陵》 宋·苏辙 山川过雨晓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路绕匡庐更南去,悬知是处可忘忧。

5、《题金陵杂兴诗后十八首》 宋·李琏 梁家天子抱琵琶,泪洒华林御苑花。

今日闻韶无处所,雁烟蛩雨属他家。

6、《金陵览古 秦淮》 唐·朱存 一气东南王斗牛,祖龙潜为子孙忧。金陵地脉何曾断,不觉真人已姓刘。

7、《登乌江宝泉寺南山望金陵作》 宋·贺铸 我爱金陵望不厌,独寻微迳蹑晴岚。

柔桑浅草三月尾,踊塔飞楼一水南。

8、《金陵咏怀古迹四首 含章殿》 明·费元禄 烟沉弱柳隔晴沙,窈窕香台忆主家。绮树游丝留晓色,雕窗粉蝶恋清华。

9、《金陵怀古》 宋·宋无 宫磗卖尽雨崩墙,苜蓿秋红满夕阳。

玉树后庭花不见,北人租地种茴香。

10、《金陵怀古六首》 宋·周文璞 孙伯陵头水最悲,蒋侯庙下月来迟。夜深行客心惊恐,猿挂晋朝枫树枝。

11、《金陵怀古二首》 宋·释善珍 齐楼梁殿黍离离,王气潜随斗柄移。

秋雨狐藏宫井树,夕阳鸦立御园枝。

12、《怀金陵三首》 宋·张耒 此君堂后青苍玉,别后何曾寄一声。想见秦淮月堂下,西风吹浪拍堤平。

13、《金陵即事》 宋·黄文雷 东庵遗像宿尘埃,追想鸡声午梦回。

只与钟山增九鼎,当时何似早归来。

14、《金陵怀古》 宋·梅尧臣 秦莫恃栈阁,吴莫恃壍江。不能恃以德,二国竟亦降。

迩来屡兴废,由险。15、《金陵怀古》 元·王冕 坏墙幽径草青青,何处园林是旧京?海气或生山背雨,江潮不到石头城。

16、《题金陵杂兴诗后八首》 宋·薛师董 舒王不让杜樊川,二十八字今断弦。

可怪苏郎呈好手,剪花排锦蒋山前。

17、《金陵官舍后圃散二首》 宋·杨万里 江梅未落杏先繁,萱草都齐柳半匀。却是浅寒花较耐,东风未要十分温。

18、《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怀古诗 明·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19、《金陵吊古八首》 明·何良俊 汉季平分三国,孙吴元占东方。堪笑当时王濬,与人闲管兴亡。

20、《金陵二首》 宋·晁说之 金陵形势眼中见,一吊兴亡梦寐间。

侯景长驱走龙虎,王敦内叛压江山。

21、《金陵雪中》 宋·刘过 风幻寒威夜扑人,晓看云脚四垂阴。牧羝塞上功名泪,骑马蓝关窜逐心。

22、《金陵怀古》 宋·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23、《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24、《金陵杂咏》石作城垣江作池,三分霸业远开基。

金陵自王东南气,赤壁中焚百万师。

25、《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己亥七月初一作 之一》 清·钱谦益 龙虎新军旧羽林,八公草木气森森。楼船荡日三江涌,石马嘶风九域阴。

26、《登金陵钟山绝顶》 宋·吴龙翰 万仞钟山著屐登,中原今隔几崚嶒。

自怜不及天边雁,岁逐春风到八陵。

27、《金陵三首》 明·王跂 三辅江山穴出虎,六朝形胜势蟠龙。皇基易绍因迁鼎,家痛难忘异举烽。

28、《金陵怀古》 唐·殷尧藩 黄道天清拥佩珂,东南王气秣陵多。

江吞彭蠡来三蜀,地接昆仑带九河。

29、《金陵怀古》 唐·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30、《金陵九日》 唐·唐彦谦 野菊西风满路香,雨花台上集壶觞。

九重天近瞻钟阜,五色云中望建章。

5中国四大古楼的 诗句

所谓四大古楼是否是江南四大名楼,江西滕王阁、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安徽宣城谢脁楼?

若是则古时赞美诗句甚多。还有一种说法是 南京阅江楼 也是江南四大名楼 不是安徽谢朓楼

这里有王勃写的一首诗赞美滕王阁的《滕王阁序》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6南京阅江楼与古代哪个皇帝有关

明洪武七年(1374年)春,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在国都南京城西北狮子山开始建一楼阁,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又命朝廷众文臣职事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其中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

阅江楼在建楼工程所用地基平砥完工后,明太祖朱元璋突然决定停建,直至上世纪末决议复建“阅江楼”的动议,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1997年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建造阅江楼,直到2001年9月阅江楼正式竣工建成。从此结束了“有记无楼”的历史。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最佳时间:四季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

五台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陆地之一。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太古代的26亿年以前。到震旦纪时期,又经历了著名的五台隆起运动,形成了华北地区最雄浑壮伟的山地。第四纪时期,冰川覆盖了五台山,至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冰缘地貌。五台山地层,完整丰富。特别是前寒武系地层,发育典型,已经成为全国研究对比的重点地区。五台山境内的绝大部分地层组段,都是以本地区的山、水、村、镇命名,充分显示了其在地学位置中的作用。

五台山,最低处海拔仅624米,最高处海拔达3061米,为华北最高峰。层峦叠蟑,峰岭交错,大自然为其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景观。奇峰灵崖,随处皆是,著名者达五十余处。其中写字崖,用水洒湿以后,拿手帕仔细拭擦,崖面会显示出类似篆隶体字迹,水干字隐。有人曾揭去表皮石层,结果下层仍能擦出字来。层层有字,字字不同。据载曾发现过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的联句。

清泉碧池,满山镶嵌,历史上誉为有灵气者二十余处。其中跃鱼石窟,位在山崖,径有尺许。每年清明节前后,窟中有鱼随流水拥挤而出,甚至于破身暴鳃,五六月后方止。鱼大者过斤,小尾数两,多为鲤鱼和鲫鱼,味道特美。清人张绅描述其为不许鹰鹤渡,谁知鲸鲤来。冲风疑破壁,激水自生雷。

佛洞妙石,得名者三十余处。其中牛心石,状如牛肝。传说牛魔王归依佛教,修成正果。其妻罗刹女情丝难断,追赶到此。牛魔王剖腹自杀,以明心迹。后化作此石,刮削石粉食后可疗心疾。清代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丛臣竞请凿取。康熙皇帝御笔岁月二字,意谓石头虽大,岁月无情,任意凿取,必然毁了名胜。

《清凉山志》是这样描述五台山的:清凉山者,乃文殊大士之化字也。雄据雁代,盘礴数州,在四关之中,周五百余里。左邻恒岳,秀出千峰;右瞰滹沱,长流一带;北陵紫塞,遏万里之烟尘;南拥中原,为大国之屏蔽。山之形势,难以尽言。五峰中立,千障环开。曲屈窈窕,锁千道之长溪。叠翠回岚,幕百重之峻岭。岿巍敦厚,他山莫比,故有大人状焉。其间,鸣泉历历,万壑奔飞。嘉木森森,千峦弥布。幽涵神物,蓄泄云龙。萦纡盘据,无非梵行之栖。隐显环匝,尽是真人之宅。虽寒风劲冽,瑞草争芳。积雪夏飞,名花竞发。白云凝布,在万里之澄江。杲日将升,见一陂之大海。此其常境也。五台山的奇秀风光,可谓千古传诵。

五台山最奇妙的自然景观,莫过于圆光射游人之影。一般的彩虹,多发生在降雨以后,呈弧形。五台山天不下雨,也会出现彩虹,呈圆环状,有时圆环可达到内外两圈。更为奇特的是七彩圆环中,会出现各种景观,或飞禽、或跑兽、或殿堂、或佛像、甚至是观察者自己。这种由物理、地理、气象等诸条件综合巧汇成的自然景观,壮丽神秘,历来被宗教界视为镇山之宝。

五台山,植物品种多达600余种。其中优质牧草近400余种,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导致了历史悠久的六月骡马大会。有观赏价值的开花植物200多种。唐代武则天探家回并,闻听佛地花异,曾从五台山移植了许多名贵花草,栽种在御花园内。药用植物150余种,其中台参、黄茂、黄苓等药材质量上乘,名闻中外。菌类植物台顶香蘑,既是珍贵药品,又是食用佳肴。历史上被钦定为贡品,今天已成为馈赠亲友的上乘礼物。夏秋之季登临五台山,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而在山阴古洞中,又可以欣赏到千年冰、万年雪,真可谓敷演清凉,四时风雪飘飞,幻出银装世界;恢宏极乐,六月莲花始开,翻成金色乾坤。

五台山,最早称五峰山,是说重山复岭中突兀拔起五座主峰。宗教活动在山内盛行以后,发现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依据中国历史上台的发展演变过程,改称为五台山。另外,五台山还有清凉山、紫府山、圆光山、白云山、雁门山、灵鹫山、五顶山、五龙山等别名。或据史实,或依经籍,或源传说,无不情趣盎然。

五台山的五座主峰,以五方来命名。分别称为东台、北台、西台、南台、中台。五台具指,东台望海峰、西合挂月峰始终如此。其余三台历史上曾发生过变化。北台,最早定为大黄尖山,后改为叶斗峰;中台,最早定为叶斗峰,后改为翠岩峰;南台,最早定为翠岩峰,继改为古南台,最后定为锦绣峰。五台具指的变迁,应是历史上宗教活动中。必由北向南发展的客观反映。今五台山五座主峰,东台、北台、西台、中台为一列山脉,南台独立为峰。山石多为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组成,强度较大,不易剥蚀。形成了山顶平缓,可降飞机;沟谷纵深,状如U形的特殊风貌。五座台顶,又各具景观。东有离岳火珠,北有玉涧琼脂,西有丽农瑶室,南有洞光珠树,中峰则有自明之金,环光之壁。一代诗宗元好问惊叹:此景祗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东台名望海峰,海拔二千七百九十五米,顶端若鳌脊,环周三里,建有望海寺。伫立台项,可见云雾在群山中弥漫,露出点点山尖,其情景,有如海上浮舟。云海时而平静,轻柔如绢;时而上下翻腾,云浪滚滚。云海上的峰尖时隐时现,象是在急浪中飘游。登顶观日出,能见一轮红日跃出云海,海天一片通红,犹如红绫,煞是壮观。

南台名锦绣峰,海拔二千四百八十五米,顶端若覆盂,环周一里,建有普济寺。《清凉山志》称: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

西台名挂月峰,海拔二千七百七十三米,顶平广,周二里,建有法雷寺。由明月西沉时远望,有如悬镜而得名。

北台名叶斗峰,海拔三千零五十八米,为华北第一峰,其顶平广,周四里,建有灵应寺。民间有躺在北台顶,伸手摸星星的说法。《清凉山志》载: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风云雷雨,出自半麓。有时下方骤雨,其上曝晴时或猛风怒雷,令人悚怖。尝有大风,吹人堕涧,若槁叶耳。东望海气,北眺沙漠。

中台名翠岩峰,海拔二千八百九十四米,顶平广,周五里,建有演教寺。该峰与北台、西台接臂而座,南眺晋阳平川,北俯雁门雄关。巅峦伟峙,翠霭浮空,故名翠岩峰。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以其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居于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古往今来,帝王崇建,高僧懿行,不可胜数,中外佛教信徒和游人纷至沓来,朝山礼佛和参观游览。

五峰巍然,顶皆平广,千峰环开,钟灵毓秀,佛家以此为佛山灵区。《大华严经》云: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宝藏陀罗尼经》也称:佛告金刚密迹主言:我灭度后,于前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日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大震那,或震旦国,都是指中国。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是梵语音译,佛教大乘菩萨之一,有时称文殊大士,有时称文殊童子,都是指种种应化。《华严经》把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同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胁侍,文殊菩萨侍左方,其塑像多骑狮子。一般的佛教经典都记载,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演教之区。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出生于公元前七六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释迦牟尼姓乔答摩,名悉达多,成过后称为佛陀,略称为佛,意思就是觉悟者。因他的家系属释迦族,一般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就是释迦族圣者。释迦牟尼是王子,曾娶妻生子,后出家苦修,成道后旅行古印度各地,宣传他的教义,信徒弟子也越加增多。经典所载,佛说东北方有山曰五顶,释迦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的文殊菩萨于中说法,因此,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也名扬海内外。

究竟在什么时代,五台山开始创建寺院呢?

据多种古籍记载,五台山在东汉永平年间已有寺庙建筑。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端坐祥云,从西天飘然而来,知是有佛感应,随即派大臣蔡暗、秦景等人向西寻访,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大月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