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推荐几本了解中国美术史的书籍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能推荐几本了解中国美术史的书籍吗,第1张

中国美术史方面书籍

一、 文献史料

目录之书

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版

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

丁福保、周青云编《四部总录艺术编》。从传统文献分类的方法出发,将书学画学文献目录的范围扩展至法帖、版画,收书数量也由《解题》的860种扩大为1500种。

卢辅圣:《中国书画文献索引》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

王晖、贾俊侠:《先秦秦汉史史料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工具书:

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经韵楼本

王力:《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容庚:《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

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1988年版。

周法高:《金文诂林》,香港中文大学1963年。

商承祚:《说文中之古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唐作藩:《上古音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李孝定编著:《甲骨文集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年版。

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宗福邦等:《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龚延明:《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年版

丛书

于安澜编:《画史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新版20卷,上海书画出版社

华东师大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

各时期史料

(一)先秦

(宋)聂崇义:《新定三礼图》,宋淳熙二年刻本。

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中华书局2005年版。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

吴毓江撰:《墨子校注》,中华书局1993年版。

袁珂:《山海经校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闻人军:《考工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清徐鼎纂辑,王承略点校解说:《毛诗名物图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杨宗荣:《战国绘画资料》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7年版

(二)两汉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三)三国魏晋南北朝

晋张华:《博物志》,清指海本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俞剑华等:《顾恺之研究资料》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版

姜亮夫:《莫高窟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四)隋唐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毕斐:《校笺与研究》中国美术学院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明王氏画苑本

陈高华:《隋唐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陈清华:《王维年谱》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

(五)五代宋辽金

宋李诫撰、邹其昌点校:《营造法式》,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中华书局1979年版。

(宋)佚名:《宣和画谱》台北故宫博物院1971年景元大德吴氏刻本

(宋)佚名著,俞剑华注译:《宣和画谱》江蘇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宋)郭若虚著,黄苗子点校:《图画见闻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宋)邓椿著,黄苗子点校:《画继》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宋)黄休复:秦岭云点校:《益州名画录》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六)元

陈高华:《元代画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版

孙国彬:《元四家年表》,《朵云》第47期,1997年版

宗典:《柯九思史料》上海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日近藤秀真、何庆先:《图绘宝鉴校勘与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七)明

明黄成著,明杨明注:《髹饰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永顺主编:《董其昌史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单国强:《戴进年表》,《朵云》第61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

(八)清

张升编著:《王铎年谱》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版

童一鸣:《王时敏年谱》,《朵云》第46期,1997年版

李志钢:《程邃研究》,《朵云》第46期,1997年版

陈三弟:《程邃之交游考议》,《朵云》第46期,1997年版

二、 图录

邵宇等:《中国美术全集》(全60册),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金维诺等:《中国美术全集》(新版全51册),黄山书社2010年版。

耿宝昌等:《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全60册),商务印书馆,上海科技出版社

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全四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版

杨伯达主编:《中国玉器全集》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洪再新:《中国美术史图像手册·绘画卷》中国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有光盤)

周积寅,王凤珠:《中国历代画目大典》(全4卷),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王乃栋:《中国书法墨迹鉴定图典》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张正明,邵学海主编:《长江流域古代美术》(全6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三、 考古与文物鉴定资料

历年期刊:

《考古》

《文物》

《中原文物》

《江汉考古》

《故宫博物馆院刊》(北京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文物月刊》(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学术月刊》(台北故宫博物院)

单行本:

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版。

睡虎地秦墓竹简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丝绸工业公司文物研究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纺织品的研究》,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宝鸡北首岭》,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

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编:《江陵马山一号楚墓》,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信阳楚墓》,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

半坡博物馆,陕西考古研究所,临潼县博物馆:《姜寨》,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广西左江岩画》,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卢连成、胡智生:《宝鸡鱼国墓地》,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文物出版社:《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四、 美术史研究成果

相关学科通论

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史》(8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王朝闻主编:《中国美术史》(12卷本)齐鲁书社、(香港)明天出版社

彭德:《中国美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美高居翰,台湾李渝译:《中国绘画史》雄狮美术图书股份公司1985年版

于非闇:《中国画色彩研究》,朝花美术出版社1955年版。

王定理:《中国画颜色的运用与制作》,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3年版。

蒋玄佁:《中国绘画材料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版。

杨仁恺:《中国书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杨泓、郑岩:《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陈淳著:《考古学研究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英]科林·伦福儒等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译:《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张舜徽:《中国古典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版

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齐佩瑢:《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2004年版

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卢嘉锡总主编,赵承泽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纺织卷)》,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振中:《先秦手工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

傅熹年:《中国科学技术史(建筑卷)》,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王世襄:《髹饰录解说:中国传统漆工艺研究》,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诸葛铠:《墨朱流韵:中国古代漆器艺术》,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

陈振裕:《楚文化与漆器研究》,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德]格罗塞著,蔡慕晖等译:《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综合研究

[德]雷德候著,张总等译:《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

美杜朴,美文以诚:《中国艺术与文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

李松:《土木金石:传统人文环境中的中国雕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美方闻:《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年代分类研究成果

先秦

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版

马承源:《商和西周的金文》,《书法》1981年第2期

马承源:《中国古代青铜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袁德星:《商周时代的绘画概念》,《台北故宫博物院院刊》1974年版

高明:《中原地区东周时代青铜礼器研究》,《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2期至第4期

史树青:《我国古代的错金工艺》,《文物》1973年第6期

郭沫若:《关於晚周帛画的考察》,《人民文学》1953年第12期

蒋玄怡:《长沙楚民族及其艺术》上海古籍书店1949年版

孙新周:《中国原始艺术符号的文化破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版;

严文明:《鹳鱼石斧图跋》,《文物》1981年第12期,

彭德:《屈原时代的一幅情节性绘画--荆门楚墓彩画《王孙亲迎图》》,《文艺研究》1990年第4期。

日林巳奈夫:《神与兽的纹样学:中国古代诸神》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版

秦汉

夏鼐:《洛阳西汉壁画墓中的星象图》,《考古》1965年第2期

金维诺:《秦汉时代的壁画》,《美术研究》1980年第1期

孙作云:《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画幡考释》,《考古》1973年第1期

孙作云:《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漆棺画考释》,《考古》1973年第4期

周士琦:《马王堆汉墓帛画日月神话起源考》,《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2期

王今栋:《南阳汉画像石研究》,《美术》1984年第3期

李亚东:《秦俑彩绘颜料及秦代颜料史考》,《考古与文物》1984年第4期

[美]巫鸿著,杨柳等译:《武梁祠》,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美]巫鸿著,施杰译:《黄泉下的美术》,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版;

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 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沈寿:《西汉帛画《导引图》解析》,《文物》1980年第9期。

陈振裕:《楚国车马出行图初论》,《江汉考古》1989年第4期。

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增订本)文物出版社2001版

魏晋

邹清泉:《顾恺之研究文选》上海三联书店2011版;

杨新:《从山水画法探索女史箴图的创作时代》,《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3期

陈传席:《六朝画论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阮璞:《谢赫“六法”原义考》(上、下),《美术史论》1985年第5、6期

徐书城:《山水画起源辨》,《美术史论》1982年第2期

陈传席:《山水画与玄学》,《朵云》第5辑,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年版

沙孟海:《略论两晋南北朝隋代书法》,《中国书法》1985年第4期

金维诺:《职贡图的时代与作者》,《文物》1960年第7期

隋唐

金维诺:《阎立本与尉迟乙僧》,《文物》1960年第4期

杨仁恺:《簪花仕女图研究》朝花出版社1962年版

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滕固:《唐宋绘画史》,《滕固艺术文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承名世:《论孙位的故事及其与顾恺之画风的关系》,《文物》1965年第8期

台湾蘇莹辉《院藏随画两轴析论-兼谈成陀罗在莫高窟凿窟造像的相关问题》,《故宫学术月刊》第二卷第二期(1983年冬季号)

台湾陈葆真:《图画如历史:传阎立本研究》,《美术与考古》(上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黄苗子:《吴道子事辑》,《中国画研究》第二辑

台湾佘 城:《唐代画坛奇杰李邕和他的书法艺术》,《故宫学术月刊》第二卷第二期(1983年冬季号)

五代宋辽金

令狐彪:《宋代画院画家政治地位与待遇》,《中国画研究》(第1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

美谢柏轲:《一幅古代作品()的现代释读》,《朵云》第58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

美姜斐德:《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中华书局2009

赵广超:《笔记清明上河图》三联书店2002年版

台湾王正华:《的政治意涵:徽宗朝院画风格与意义网络》,《美术与考古》(下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

台湾彭慧萍:《“南宋画院”之省舍职制与画史想像》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博士论文

元代

台湾嵇若昕:《王冕与墨梅画的发展》,《故宫学术月刊》第二卷(1983年秋季号、冬季号)

元代:

美高居翰:《隔江山色:元代绘画,1279-1368》三联书店2009年版

卢辅圣主编:《倪瓒研究》,《朵云》第62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

洪再新:《元季蒙古道士张彦辅》,《新美术》1997年第3期

美文以诚:《王蒙中的个人家境与文化类型》,《朵云》第65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

美文以诚:《关於元末山水画受10世纪风格影响之新论》,《朵云》第65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

明代:

美高居翰:《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1368-1580》,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版

美高居翰:《山外山:晚明绘画,1570-1644》,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

台湾江兆申:《从唐寅的际遇来看他的诗书画》,《故宫学术月刊》第二卷第二期(1983年冬季号)

美何惠鉴:《董其昌对历史和艺术的超越》,《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

美方闻:《董其昌和艺术的复兴》,《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

日铃木敬:《戴进的绘画风格》,《朵云》第61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

皮道坚:《吴伟研究》,《朵云》第61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

台湾石守谦:《浙派画风与贵族品味》,《朵云》第61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

英柯律格:《明代图像与视觉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清代:

美乔迅著,邱士花译:《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版

美高居翰:《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的自然与风格》,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

单国霖等:《扬州画派研究文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徐邦达:《龚贤生平及其考订》,《朵云》第63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

美张子宁:《龚贤与髡残》,《朵云》第63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

五、 美术史研究方法:

王尔敏:《史学方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台湾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邓福星:《美术史研究方法刍议》,《朵云》第52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

邵大箴:《美术史论研究随想》,《朵云》第52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

凌利忠:《明清画学著述的反思与启示》,《朵云》第52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

薛永年:《20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薛永年:《美国研究中国画史方法述略》,《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陈池瑜:《黄宾虹对中国美术史学的贡献》,《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李淞:《略论考古学的影响与中国美术史学的学科性》,《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洪再新:《中国绘画史学的叙事模式》,《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黄专:《阮璞画学研究中的实学传统》,《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美高居翰:《中国绘画史方法论》,《朵云》第52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

台湾石守谦:《中国绘画史研究中的一些陷阱》,《朵云》第52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

台湾石守谦:《对中国美术史研究中再现论述模式的省思》,《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美方闻:《西方的中国画研究》,《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日古原宏伸:《日本近八十年来的中国绘画史研究》,《朵云》第67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1、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相比,哪个故宫的藏品更具价值?2、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稀世珍品!这十大镇馆之宝是什么?3、珍贵国宝放异彩——台湾行之台北故宫博物院4、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5、台北故宫博物院中,都有哪些珍贵藏品?关于这些藏品你了解多少?6、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逆天文物有多珍贵?都有些什么?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相比,哪个故宫的藏品更具价值?

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相比,两个故宫的藏品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华夏文明史学的依据,极具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所以两个故宫的藏品都是无价之宝,都是属于国家的,属于人民的,任何人都不能将其变卖转移至国外,做此等兽行者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遗臭万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又叫作中山博物院,地址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博物院总占地面积达16万平方米,建馆于1965年,总计藏品698854件文物。

其实我不说大家也知道为何会出现台北故宫博物院,话说当年XX眼看大势已去,所以就把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量珍贵文物运到了台湾,所以之后才有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件事不得不承认,那个时候基本上把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所有珍藏文物都给洗劫一空了,唯一剩下的就是搬不走的北京故宫建筑物了,以及还有些被藏起来没找到的部分文物,所以北京故宫博物馆现在的大量藏品一方面来源于挖掘出土,一方面来源于溥仪的个人私藏,还有一部分就是来自民间捐赠,所以在这之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规模就超过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地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紫禁城,皇宫,其现存文物总数达到1807558件,这还不算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建筑,要知道这些珍贵的建筑本身就是无价之宝,那可都是文物呢!

从文物总数来讲,北京故宫博物院总计文物是一百八十多万件,而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总计是六十九万余件,就两者在数量上比较,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规模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但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大量珍贵文物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这些可都是咱们中华民族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宝贝,从这一点来讲,又怎么能比较出个孰轻孰重呢?

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简介

一、北京故宫博物院

馆藏数量

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馆藏数量为1807558件。

2代表文物

1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列女图》。

2隋朝展子虔《游春图》。

3唐朝韩_《五牛图》。

4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5五代卫贤《高士图》。

6五代黄荃《写生珍禽图》。

7《韩熙载夜宴图》。

8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9越窑青釉八棱瓶,花瓷腰鼓、凤首龙柄壶、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汝窑天青釉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宋官窑青釉弦纹瓶、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哥窑鱼耳炉、宋龙泉窑青釉凤耳瓶、登封窑珍珠地刻虎纹橄榄式瓶、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蓝釉描金_,另外还有明代的珍贵瓷器,以及金银铜器皿文物,和珍贵的玉器等,因为数量庞大限于篇幅故而不一一罗列。

3游览须知

故宫博物院全年开放,但是法定节假日和周一,为闭馆时间。

开放进馆时间8:30

止票时间(含钟表馆、珍宝馆16:00

停止入馆时间16:10

清场时间17:00

在里边游玩尤其要注意,不要在墙上到处乱涂乱画,因为有摄像头监控,只要你敢乱画,那肯定是跑不脱的,要知道里边的这些建筑物以及一花一草,都是文物,不是你可以随便去动的,这些文物你破坏了,可是要被警察叔叔请去喝茶的哟!

二、台北故宫博物院

馆藏数量

总计藏品698854件文物。

代表文物

代表文物主要有:翠玉白菜、毛公鼎、散氏盘、快雪时晴帖、《早春图》、《华子冈图》、《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稀世珍品。

游览须知

展览厅一(正馆周二至周日:09:00~17:00

至善园周二至周日:08:00~17:00

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相比,北京故宫在藏品规模上要大于台北故宫,而且北京故宫的所有建筑物都是珍贵的文物,但是不论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边所珍藏的文物,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属于国家和人民,任何人不得将其转移至国外,做此兽行者必将受到千古唾骂而遗臭万年!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稀世珍品!这十大镇馆之宝是什么?

台北到国立故宫博物院又被称为坦北部共或者中山博物院,是中国的一家大型综合性的博物馆,也是中国的三大博物馆之一。在台北故宫中有十大镇馆之宝,这十大镇馆之宝都可谓是稀世的珍品。其中分别为翠玉白菜,散氏盆,毛公鼎,天青无纹水仙盆,莲花温碗,富春山居图,溪山行旅图,江行初雪图,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这10件藏品来自不同的年代,是很有名的稀世之珍。

第1名首先就是我们的翠玉白菜,这个是来自清朝的藏品,也是位于国宝排行榜的第1名。故宫也是不敢随意更换展品,翠玉白菜也是一年无休的展览。第二为散氏盘是西周的宝物,散氏盘是在康熙年间出土的,在这个盆上的造型与纹饰都展现出了西周晚期的青铜器,的简约风格是研究西周文化的重要材料。第3位盟宫顶也是西周的文物,他还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差点被日本所夺走。毛公鼎除了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之外,他在文字学以及书法艺术上也有很高的价值。第4位是来自北宋汝窑的天青无纹水仙盆,这也是北宋宫廷的御用瓷器,根据考证来看的话,世界仅存这一件了。第5位的是莲花温碗也是来自北宋汝窑的,是非常著名的瓷器,传世品也是极少。

第6名富春山居图是由元朝的作家黄公望所画,这幅作品也是耗费了10年的时间才完成,是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笔。第7名则是北宋范宽所做的西山行旅图,这部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并且还体现出了北方山水独有的特点,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第8位则是有五代时期的作家,赵干所做的江行初雪图,这幅作品将景物和人多绘画的,如有其神,线条勾勒非常的劲道。第九名则是唐朝颜真卿的书写作品祭侄文稿,这幅作品不仅笔画非常的顺畅,而且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情感,所以如有其神一般也被认为天下第二行书。最后一位则是宋朝苏轼所做的黄州寒食帖,这部作品在书法史上影响非常大,是一幅典型的行书作品,还是抒发了作者当时郁闷的情感。

这十大文物都是非常珍贵的藏品,稀世珍宝,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研究都有非常大的作用,作为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一直都被展出,供大家所欣赏。

珍贵国宝放异彩——台湾行之台北故宫博物院

珍贵国宝放异彩

——台湾行之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传学

5月29日下午,我们参观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重镇,为台湾省规模最大的博物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座落于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建造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为仿造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主体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广场耸立五间六柱冲天式牌坊,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中华民族特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自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所藏来自北平故宫、南京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馆藏文物已达696万余件。

为保持馆内的安静,采用了导游和游客之间用无线话筒与耳机接受的方式,这样就避免了各旅游团导游讲解的互相干扰。我们观看了清代乾隆皇帝的用品及收藏,商周以来的青铜器藏品,精美的玉器、瓷器等,还参观了为纪念著名画家张大千诞辰120周年举办的画展。

在众多藏品中,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被称作三大镇院之宝。

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原陈列于清末瑾妃所居住的北京永和宫,是清代艺人巧妙地运用一块一半灰白、一半翠绿的灰玉雕成,把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白色部分雕成菜帮,菜叶自然反卷,筋脉分明,上面攀爬两只红色小憩的螽斯虫。螽斯虫,属飞蝗科,俗名“纺织娘”或“蝈蝈儿”,善于高声鸣叫,繁殖力很强。在《诗经·周南》中有《螽虫》一篇,是为祝福他人子孙众多的诗篇。这棵白菜和真白菜一样大,好像用指甲掐一下就会出水一样,增添了活意,令人叹服。在当时,白菜象征家世清白,螽斯虫则有子孙绵延之意,可以说这是件别有含义的嫁妆。

肉形石

肉形石俗称红烧肉,也称东坡肉形石、东坡肉。

肉形石,顾名思义,是像肉之石,横看竖看,都像肉,像东坡肉,像红烧肉。此东坡肉形石色峰纹理全是天然形成,是一块天然形成的奇石。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相信初次看到它的人不会把它当成硬邦邦的石头,怎么看它都像是一块连皮带肉,肥瘦相间的东坡肉。无论是色彩还是纹理,都可以乱真。

毛公鼎

西周青铜器毛公鼎,1843年陕西岐山出土,有着2800年的历史。毛公鼎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净重34705克。其鼎口呈仰天势,半球状深腹,垂地三足皆作兽蹄,口沿竖立一对壮硕的鼎耳。文物界公认此物系西周晚期宣王(公元前827-公元前781年时的一件重器,因其鼎腹内铸有32行关于“册命”毛公喑(yīn的铭文,故名“毛公鼎”。铬文有32行、共497个字。迄今为止,毛公鼎是铭文最多的重器,自然便成了稀世瑰宝。当时的青铜器不但以质地、古旧程度论价,而且还按照铭文的字数加价,一个字可以加一两黄金。

婴儿枕

瓷枕造形采婴儿侧卧于榻上,头微扬、宽额、身硕、双手交叉为枕,两脚弯曲交迭,状极悠闲。左手执一状似彩球童玩,丝带贯穿,上下以蝴蝶结饰固定。婴儿脸部交待清晰写实,模样雅稚可人,衣饰以今日用语应是:身着长袍,外加背心,长裤,布鞋。背心前襟饰钱形纹,后背划牡丹,长袍下裳印圆形团花,衣袖长裤无纹饰,显示以不同布料缝制而成。榻周开光,印有龙纹,底平无釉,刻乾隆御制诗。

院藏同型婴儿枕两件,北京故宫亦有一件,三件造型一致,均以模印成型,除在细部纹饰技法、纹样、部位及尺寸略有差异外,在面貌、衣饰皱褶几乎一致,想当时应有一共同样本,提供模制。

张大千画展作品选

(于2019年5月29日摄自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档案2万多片;陶瓷器2万多件,包括从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铜器1万多件,包括历代钱币,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4300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闻名海内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镶玉如意”等;古代书画近1万件,其中有从唐至清历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部长卷,怀素的《自叙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苏东坡的《寒食帖》,张宏的《华子冈图》等;善本古籍有近20万册,包括中国仅有四部的《四库全书》较完整的一部;明清档案文献近40万件,其中有清朝历代皇帝朱批奏折、军机处档案、清史馆档、实录、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见的满文老档40巨册。铜器-6,044件绘画-5,287件瓷器-25,423件书法-3,046件玉器-12,104件法帖-474件漆器-707件丝绣-306件珐琅器-2,510件成扇-1,651件雕刻-651件善本书籍-198,459册文具-2,379件清宫档案文献-386,729册件钱币-6,953件满蒙藏文文献-11,501件杂项-12,347件拓片-895件织品-138件以上总计677,609件册,是到2009年11月底全院的典藏量。瓷器2万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在全世界的博物馆中,该院是收藏中国古代瓷器最精、最多的机构之一;藏有铜器1万多件,包括历代钱币,有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4300多件,如商代蟠龙纹盘、兽面纹壶、西周毛公鼎、战国牺尊等;玉器1万多件。

台北故宫博物院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来宋至清历朝皇帝推崇艺术、广事收集的稀世珍品70万件,这是一般博物馆(院的收藏都不能比的。价值连城的极品更是数以千计,如铜器中的西周毛公鼎、散氏盘;玉器中的翠玉白菜、辟邪雕刻(六朝古墓出土;书法中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颜真卿、宋徽宗(赵佶书法手迹;画卷中的张宏《华子冈图》;以及中唐至清历代名家的代表作;瓷器中的宋、明、清名窑名家亲制品,官窑制御用艺瓷等,国宝级文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70万件藏品(包括近40万件明清档案堪称中国文化艺术之宝库,北京故宫博物院超过了180万件的珍藏(另有800万件明清档案拨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同样无人匹敌。

金石:迁台的学者当时认为金石是最重要的,鼎是国家的象征,所以拿走了不少(2382件青铜器去台北。

书画:文人重视书画,书画本身也好运载,能拿的尽可能拿,共拿走了5424件去台北,其中仅宋画即达943(实际上,台北故宫元以前绘画和书法分别为574件(不包括南薰殿宋以前帝后像和155件,被清宫归为宋画的作品中有相当部分属后世作品。台北故宫在鉴定方面较为松散,以沿用清宫旧定结论为主,宋元山水画系列可构成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极品特展;北京故宫则追回370件被溥仪私带出宫的绝品书画(溥仪共带走1300余件书画精品,其中大部分回到大陆各博物馆,又接受大量民间捐赠,共藏有绘画、壁画、版画、书法、尺牍、碑帖约14万件,占世界公立博物馆所藏中国古代书画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早期书画(尤其人物画和元代书画品质极佳,明清收藏极其丰富、全面。

玉器:中国有君子佩玉之说,故玉器也拿走不少,现有1万件;但也留下23万件精品。

陶瓷:陶瓷只拿走了一部分,计17934件。

宫廷:台北故宫收藏有比较完备的宋元以及明代的帝后画像,多为故宫南熏殿旧藏,但没有清代帝后画像。

书画藏品:共计约有9120件,以元朝作为划分点,著名的展品包含郭熙《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图》以及苏轼《寒食帖》等;陶器展品以宋代五大名窑瓷器、明代官窑瓷器和清宫旧藏瓷器为大宗,著名的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即为代表;图书典籍部分以宋朝、元朝和明朝的版本较多且完整度高,如文渊阁《四库全书》、_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宛委别藏》等,都是展品特色所在。金丝玛瑙熊猫像画面奇石翠玉白菜莲花式温碗宋汝窑婴儿枕五彩龙凤大盘散氏盘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镀金镶珊瑚松石坛城早春图万壑松风图快雪时晴帖华子岗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中,都有哪些珍贵藏品?关于这些藏品你了解多少?

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有如下的珍贵藏品。

一、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翠玉白菜,与真正的卷心菜一模一样,用翠玉雕琢而成,主题亲切,洁白的菜身,碧绿的叶片,都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再加上菜叶上的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此件作品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

台北故宫博物院总共有三件翠玉白菜,除了镇馆的翠玉白菜外,另一种是青黄相间的翠玉白菜,高134公分,色泽微黄,菜叶上还有菜虫,台北故宫博物院人士_称他为“翠玉小白菜”。

另一棵也经常被冷落的翠玉白菜也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库房,这棵白菜来源是紫禁城的南库。

二、肉形石

和同为镇馆之宝的翡翠白菜不同,这颗玛瑙石之所以能成为一件受欢迎的宝物,并不是因为它的精致,而是因为它的自然,它是在地质运动过程中与其他矿物质接触转化而成。

一块天然形成的神奇石头,被大自然用一种精巧的手法处理,变成了一块色泽诱人、令人垂涎欲滴的东坡肉。

三、毛公鼎

西周晚期的青铜器,以制器人的名字命名,在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天宝鸡市岐山县,目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馆收藏。高538公分、腹厚272公分、宽47公分、重量34700千克。口饰重环纹一条、开口式、双立耳、三蹄足。

整体形制厚重,装饰纹饰古朴,充满了浓郁的生命气息,是西周后期鼎从宗教走向社会生活的典型代表。与此同时,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近500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堪称西周青铜器中铭文之最。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逆天文物有多珍贵?都有些什么?

台北市故宫博物院一直以来就凭借着其丰富的藏品名扬海内外,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之中有近70万件在册文物。而正宫三宝就是翠玉白菜,毛宫颈和肉形石。除了鼎鼎大名的镇宫三宝之外,该博物院之内还收藏着“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代表作,中国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以及宋代雕塑白瓷婴儿枕等。这些作品无疑不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浓浓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但根据人民日报的消息,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9万件藏品将被转移到海外的传言引发了诸多网友的关心,不过根据这一传闻,院方给予了否认。台北故宫博物院之中所出场的各类产品都是古时候人们的杰作,一旦流失至海外,对于全中国人民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而台北故宫博物院之中的文武究竟有哪些特异之处?就拿镇宫三宝之一“肉形石”前来举例,“肉形石”源于清代,由坚硬的玉髓制作而成,经过工匠巧手雕琢与染色,看上去就与平常所吃的红烧肉极为相似。

肉形时也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镇宫三宝”之中最受年轻人欢迎的一件,除“肉形石”之外,同为“镇宫三宝”之一,源于清代的翠玉白菜,凭借着精妙的设计和高超的雕琢工艺,将一颗绿色经营的白菜呈现在大众面前,翠玉白菜的问世也体现了当时工匠手艺之高超。

接下来就该说“镇宫三宝”之中年纪最大的一位,源于西周的毛宫鼎。毛公鼎原本是一件宗庙祭器,但由于其内部所镌刻的500字长篇铭文,使得其身价跃升,根据考古专家所言,毛公鼎是迄今为止所知最长的青铜器铭文。除“镇宫三宝”之外,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收藏了许多名人书法,例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等。

清明上河图传遍世界几千年来,一直有一个传说,任何人收藏它都会遭遇不幸!清明上河图的第一位收藏家是宋徽宗。1128年,“靖康之变”,宋徽宗被俘,最后被严刑拷打致死。这幅名画在宫殿外丢失了。

明朝以后,《清明上河图》经过辗转,再次浮出水面。曾一度叛国的严松和儿子严世凡千方百计把这幅画收到手中。但不久,严松就被对手徐杰推翻了。阎世藩被判斩首,严松则被遣返回家中,被斩首身亡。

这些传闻为这部巨著增添了一个传奇,而清明上河图也被称为“不祥之兆”。但与其说清明上河图给主人带来厄运,倒不如说是人性的贪婪让这幅画粘上血腥。1931年10月的一天晚上,溥仪独自走进天津官邸靖远的书房。进入大门后,溥仪小心翼翼地拿出清明河上河图,小心翼翼地打开,静静地坐在那里。溥仪在古代绘画中从未见过繁荣的景象。在他20年的人生经历中,他所经历的最多的只是世界的寒冷和命运的起伏。到达长春后,溥仪开始计划修复。除了第一政治首都外,他最重要的经济首都是天津的古籍、绘画和宝藏。于是,他找到了最信任的亲戚,并指示他们秘密海运这些宝藏。

就这样,这七八十个装着中国学者精华的大箱子被秘密运到长春。当年在伪满皇宫的“小白楼”里,这里还收藏了清明上河图。除了溥仪、万荣和几位贴身侍从,谁也想不到这两座看上去普通的小楼里藏有丰富的宝藏。

相关研究成果也注于文章之后,便于读者了解历史上的争论情况。

《中国画论类编》一书由著名美术史论学家俞剑华先生编著。本书初编始于1936年。当时俞剑华先生受《书画书录解体》与画论丛刊启发、影响并以这两书为基础,开始本书的编写,初名《历代画论大观》。然而,此时抗日战争开始,遂而停止。抗战胜利后,俞剑华先生回到上海,又大量收集材料,续有辑录。新中国成立后,又重编一过,改名《历代中国画论集成》。1953年,俞剑华先生又赴京,请叶恭绰、王朝闻、蔡若虹、王逊、傅抱石、潘天寿等老先生审阅,几经修改,最后定名《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于1956年定稿,1957年出版。2005年已经是第二版第三次印刷了。可见本书近年颇受欢迎。

本书虽名画论,其实包罗很广。凡历代经传文集中有关画论之作都在收集之列。内容也颇为翔实,如画论、画理、画法、画诀、画诗、画品、画评、画谱、画说、画鉴、画跋等无不酌加收录,以求完备。本书为了增加信息量,便于读者寻根找据,编者不但注明出处,而且撰写了作者小传。此外,编者还适量撰写了按语。

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容三编,第一编为泛论;第二编为品评;第三编为人物。下编容三卷,第四编为山水;第五编为花鸟畜兽、梅兰竹菊;第六编为鉴藏、装裱、工具和设色。每编按年代前后排列。检索起来非常便利。遗憾的是,编者为了梳理主线,便于阅读,把清代的许多论述,删去了二十多万字。此外,编者还有清末到新中国建立阶段所收集的一百多万字,在此次再版时也没有收录,只有以后再说了。

本书由于是从浩瀚的古籍中辑录而成,所以免去了许多入门者和学者的检索之苦。同时由于编者用心良苦,又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留出了线索,为继续深入创造了条件。所以本书不但为美术史论学者所重视,也是藏家的必读之书,对藏家进一步鉴赏藏品,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基础。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