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新华书店在什么地方?
1 新华书店 地址:南京市中山北路108号
电话:025-832417652 新华书店 地址:南京市南湖一号路8号3 江苏省新华书店 地址:南京市百子亭344 新华书店(龙蟠路) 地址:南京市龙蟠路附近5 新华书店南京花园路店 地址:南京市花园路86 新华书店湖南路店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湖南路47
电话:025-832417657 新华书店光华门店 地址:南京市御道街61-101号8 新华书店山西路店 地址:南京市中山北路1069 新华书店健康路店 地址:南京市建康路32
电话:025-8662412610 新华书店南湖路店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
电话:025-8661828911 新华书店江宁店 地址:南京市江宁东山镇竹山路18号
电话:025-5228152412 新华书店(珍珠桥北路) 地址:南京市近郊溧水永阳镇通济街11号
电话:025-5721304513 新华书店(双牌石影剧院北) 地址:南京市白下区高淳县漆桥双牌石大街
电话:025-5785234514 新华书店热河路店 地址:南京市热河路70号
电话:025-5880685915 新华书店太平南路店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中心部16 新华书店(航空航天大学分院西)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井头街17 新华书店光华东街店 地址:南京市白下区光华东街18 新华书店南京太平南路店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太平南路417
电话:025-8441791619 新华书店南京湖南路店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湖南路54号
电话:025-8324176520 新华书店南京湖南路二店 地址:南京市湖南路54号21 新华书店南京中山东路店 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130号
电话:025-8452255322 新华书店南京新街口店 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5623 新华书店南京瑞金路店 地址:南京市瑞金路5号
电话:025-8461030624 江浦新华书店 地址:南京市浦口区珠江镇文德路
电话:025-5811256725 新华书店太平南路店儿童书店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太平南路231
电话:025-8664828426 新华书店太平南路店音像书店 地址:南京市白下区太平南路27 新华书店新马路店 地址:南京市新马路5号28 新华书店南京梅山店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9 新华书店六合马集店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30 新华书店南京大厂店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31 新华书店双牌石大街店 地址:南京市双牌石大街32 新华书店溧水中大街店 地址:南京市中大街48-103号33 新华书店江宁同曦鸣城店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电话:025-5792621834 新华书店江宁大学城店 地址:南京市天印路29135 新华书店江宁大市口店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36 南京市新华书店储运部 地址:南京市红山路10537 新华书店南京鸡鸣寺店西门 地址:南京市太平北路38 新华书店招待所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中山东路56号39 新华书店江宁书城 地址:南京市竹山路
电话:025-5218752440 新华书店东门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马台街41 新华书店中山东路店东门 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130号42 新华书店太平南路店古籍书店 地址:南京市太平南路22043 新华书店音像世界湖南路二店 地址:南京市湖南路54-144 新华书店浦口文德路店 地址:南京市文德路45 江苏省新华书店集团公司 地址:南京市百子亭3446 新华书店中山东路店西门 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126号47 新华书店中央超市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学府路48 新华书店瓜埠门市部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49 六合区新华书店长江门店 地址:南京市长江路12号
电话:025-5775902150 新华书店鸡鸣寺店 地址:南京市太平北路138号
电话:025-8361201551 新华书店地方版书店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12652 新华书店太平南路店生活 旅游主题书店 地址:南京市太平南路252
电话:025-8451189053 新华书店侍朗路店 地址:南京市侍朗路54 六合县新华书店竹镇门市部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55 中国移动新华书店营业厅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洪武路56号
电话:025-8478016056 中国移动新华书店沟通100服务店 地址:南京市洪武路56号57 新华书店浦口店 地址:南京市浦口新马路5号
电话:025-010-61388098 010-61338098
谈自学古文字
李学勤
李学勤先生,北京人,生于1933年,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研究专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西北大学兼职教授。主要著作有《殷代地理简论》、《中国青铜器的奥秘》(英文版)等。
案头这封长信,是远方一位青年教师寄来的。信中谈到他在十年浩劫期间失去了读书机会,但由于爱好篆刻,经常接触古文字,逐渐对古文字学发生兴趣,连同古文字产生的历史时代,也想深入研究。他迫切希望能根据业余自学的特点,告诉他怎样着手学古文字学,拟定一个系统学习的计划。
这样的信,近年我陆续收到过好多。写信的青年朋友,有文物考古界、艺术界的新同志,也有文史学科的教师或学生。每当我披读信里充满热情的文句,总是思绪萦回,沉浸于回忆之中。
我学习古文字,就是自学出身的。曾有人传说我得力于家学,这与事实不符。我的家庭是知识分子,却与古文字这一行无关,我在清华念书也没有学过与此有联系的课目。作为被古文字的“神秘感”牢牢吸引的年轻学生,我所仰赖的只有北京图书馆。巍峨的馆门,存衣处,目录箱,等候取书的长椅,阅览厅的净案明窗,至今追想,犹历历如新。不分寒暑,晨昏,奔走于文津街上的生涯,直到1952年,我去考古研究所参加编《殷虚文字缀合》,才告结束。这样一段经历,使我对有志自学古文字的青年朋友倍觉亲切。
中国的古文字学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然而出于种种原因,又是一门罕人问津的冷僻学科,过去甚至被称为“绝学”。建国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繁荣开展,新发现古文字材料层出不穷,古文字学的实用价值日益显著。但是这门学科的研究力量仍很薄弱,同摆在面前的繁重任务很不相称。这种形势,限制了古文字学本身的发展,也不利于考古学和整个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能看到不少年轻同志愿意学这个冷门,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根据亲身经历的甘苦,我觉得有义务告诉大家,自学古文字学实在是很难的。今天的古文字学,已非历史上的小学、金石学可比,它介乎考古学、古代史、语言学、文献学之间,和这几门学问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学古文字学,需要相当广博的基础知识。这是困难之—。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大都是珍贵文物,分散各地,有些不易见到。就连著录,一般也是印数甚少,价格昂贵,在图书馆列于善本。有关论著多较专门,缺乏有新水平并用现代语言编写的概论性书籍。这是困难之二。所以,有些自学者虽然努力,或不得门径,或缺乏必需的条件,成效不多,徒费精神,实在令人惋惜。
这么讲,意思绝不是要泼冷水。难学,不等于不能学,而是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毅力。荀子有云:“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自学,自然比不上有导师可随时请益,不过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即便学有良师,功夫还得自己去做。导师的可贵,最要紧的是指点治学的方向方法,避免弯路错路。我们自学,更必须注重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不妨通过前辈古文字学家的论著,仔细体会他们所运用的方法,所走的路数,吸取其中的丰富经验。假如走的路子错了,再想改正,便得用许多时间和气力,这种教训,我们见过得也有不少。
那位教师问我怎样系统学古文字,依我看,可以有两种学法,因人而异。
对于以古文字研究为终身职志的人,我建议最好从《说文》入手,先学秦汉文字,如秦简、秦刻石、汉简、汉碑,以后再上溯两周金文,最后学甲骨文等商代文字。记得二十多年前,陈梦家先生讲过这样的学习法,我当时颇不以为然,事经多年,才认识到这样学能对古文字源流演变,文字形音义及其所以然,均有透彻了解,奠定古文学知识的深厚基础。表面看似乎迂缓,实则事半功倍。
《说文》一书,现在看来固然有很多时代局限,但仍不失为研究古文字的出发点。汉儒所见古籍,所闻师说,不少是后人无法直接接触的。许慎号称“五经无双”,《说文》集汉代文字学知识大成,清人注解《说文》更有重要成果。开始学古文字,不可不读《说文》,但不要单看大徐本本文(如最近影印的一字一行本),应当兼读注释。大家喜欢读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这是对的。如果觉得段注卷帙浩繁,一时读不完,建议先读王筠的《说文句读》,比较简明。此外,徐灏的《说文解字注笺》,对读段注很有帮助。至于丁福保编纂的《说文解字诂林》,汇集众书,便于检索,不能作为阅读之用。
上 面说的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的学习法,需时较多,只适用于专门研究这一学科的同志。如果出于工作要求,或本人兴趣,一开始就学甲骨文或金文,也无不可。比如,先读郭老《卜辞通纂》、《两周金文辞大系》,容庚《商周彝器通考》,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和《西周铜器断代》(《考古学报》1955—1956年连载),及《金文编》、正续《甲骨文编》等,都是很好的。我起初就是先学甲骨和战国文字的,到六十年代不得不补学青铜器,说明不管先学什么,想要在古文字学范围内有所建树,还得认识古文字发展的全过程。借用武术家一句话说,叫做“及其至,则一也”。
有些自学者担心古文字难记,以致把精力全用在摹写《说文》篆字或《甲骨文编》、《金文编》上去了。实际上,对古文字的理解,常比默记更为重要。为了弥补记诵的不足,可以尽量利用工具书。如《经籍纂古》、《说文通训定声》、《新编上古音韵表》、《广韵声系》、《甲骨文字集释》、《金文诂林》等书,与学习研究都有裨益。新出的高明同志《古文字类编》、徐仲舒先生主编《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分栏列举不同时代字体,尤有助于学者通习文字的流变。
唐兰先生说过:“古文字学的功夫不在古文字。”我这些年讲课,屡次介绍这句名言。我体会,唐先生的意思是强调文献知识对古文字研究的重要。研究古文字,必须充分运用文献学的成果。以我所知,著名的古文字学者,无不在文献方面有高深造诣。以杨树达先生为例,先生研治小学多年,但直到抗日战争时避难湘西,才着手考释金文。他所著《积微居金文说》,真是妙义纷呈,创获独多。推其本源,其功力和方法都是从文献研究中得来。又如不久前逝世的陈直先生,所著《史记新证》、《汉书新证》、《两汉经济史料论丛》、《三辅黄图校证》等多种,均以秦汉文物与古籍互相印证。即使是一砖一瓦,他信手拈来,都能用以说明一定的历史问题。没有对文献的精湛研究,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
在学古文字时读古书,最好能以古文字材料与同时代的文献对照阅读。例如学西周金文,同时读《尚书》、《逸周书》及《诗经》中西周作品,必能收左右逢源之效。前几年,我们整理注释云梦秦简,特立一条凡例:“注释尽可能引用时代接近的古籍及其注释。”就是为便于对比研究。如一味追求高古,援弓《诗》、《书》古训,反与秦简不合。
读古书,首先要读常见书,不可偏好孤本秘籍。最普通的如《史记》,司马迁写作时将《诗》,《书》、《左传》、《国语》等熔于一炉,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基本材料,三家注虽不理想,内容却很丰富,足资参考。有人以《史记》为常见,不值得细读,甚至治学多年,还没通读过《史记》,这是不足为训的。
古文字学又不能同考古学分开。在解放以前,绝大多数的古文字学材料得自偶然发现或者盗掘,学者研究甲骨、金文,不能不多靠拓本,侧重于文字的辨析,接触器物本身的机会较少,对出土情况更很难了解。现在的科学发掘材料,有明确的出土记录,其学术价值大为提高,所以学古文字的人不可不具备一定的考古知识。
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相辅相成,把文字考释与考古学方法结合起来,常能解决单凭前者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研究青铜器,不仅注意铭文,还应观察其形制、纹饰、功能和冶铸技术。研究甲骨,也应该兼顾甲骨品种,修治方式及钻凿的形态。这些年新发现的重要古文字材料,象殷虚小屯南地甲骨,“妇好”墓青铜器、周原甲骨和青铜器、淅川下寺青铜器(我认为出令尹子庚鼎的墓不属于令尹子庚)、侯马等地载书、随县曾侯墓青铜器及竹简、云梦秦简、长沙马王堆帛书等等,都必须与遗址,墓葬结合研究,才能深入了解。所以,希望自学古文字学的同志多读有关的考古报告,如有机会参观博物馆或发掘现场,千万不要错过。
检索古文宇学论著及有关的考古材料,也应依靠工具书,即各种书目、索引。关于历代金石论著,可查容嫒的《金石书录目》,其补编刊于《考古通讯》1955年第三期。这部书近年又经增订,可望再版。解放以来的书籍论文,可使用考古研究所图书资料室编的《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专科的目录,甲骨方面,有胡厚宣先生五十年代出版的《甲骨学五十年论著目》。《古文字研究》第一辑所载萧楠《甲骨学论著目录》,可视为胡先生目录的续编。金文方面,容庚先生《宋代古金书籍述评》(《学术研究》1963年第六期),《清代吉金书籍述评》(《学术研究》1962年第二期)及张维持《评中国青铜器外文著述》(《中山大学学报》1965年第三期),对掌握著录情况都非常有用。
翻阅书目,不要被前人著述的繁多吓倒。自学读书,应当精于选择。我年纪小的时候,总幻想读尽天下之书,实际上生也有涯,一个人一生能从头到尾看完的书,不会有多少种。如果不加别择,拚命读了好多书,不能消化,也没有多大用处。小说《谐铎》所讽刺的“两脚书橱”,足为鉴戒。我建议把要读的书分为两类,一为精读,一为泛览。精读的书,必须是对本人确属必要的好书,不管卷帙多寡,一定要读通读懂。这样的书,一年能读一两种,已经获益不浅。泛览的书,不妨扩大范围,目的在开拓眼界,但为珍惜精力,也不能太多。我学甲骨时,曾力求把有关论著全部读过,费了许多不必要的功夫。有一种讲甲骨的线装书,册数很多,我从图书馆借来,用好些天时间通读,没有收获,本应到此为止。我又设法借到同一作者一种未刊稿,篇幅更长,苦读了不少天,仍归失望。自学者精力有限,这样的书,如不是为了写学术史,似可从缓阅读。
最后还想谈一下写作。我觉得练笔是很重要的,学到一定程度,能产生一些见解,就应该试写论文。过于矜慎,长期不肯开笔,容易陷于眼高手低的弊病。不过,论文应该有新见解,没有创见,那就不必写,至少不要发表。创见常与传统的成见相对立,要打破成见,需要很大的勇气。有人说:科学的特点就是从来不是“正统”的,即指研究工作要不断创新。李卓吾论治学为文,应有胆、有识、有才,所谓胆,便是克服困难,破除成见的勇气。在古文字学研究中,想建立新说,有时也得经过多年的论难,没有决心和勇气,便不易于坚持下去。但是,有胆还必须有识,所谓识,我认为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明辨是非的能力。没有艰苦的功夫、真正的见识,虽然有李卓吾所说的“二十分胆”,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
我个人对古文字学所知甚浅,学力非常有限,拉杂谈来,不知有没有足供青年朋友参考之处。至于古文字学的基础知识,以后还有机会介绍。谨祝大家在自学上取得新的成绩。
目前办理国图的读者卡只需要本人持身份证就可以办理,并且是免费的。有一些阅览室直接拿二代身份证就可以看了。
要是在馆里复印资料,大部分都是可以的,但是古籍善本孤本等除外,他们是有珍藏价值的,这个你可以理解的哈。复印一张2毛钱,原来比这高,现在降了,据说国家拨款力度大了,所以就把这优惠给读者了。
问题一:北京哪儿有免费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
在白石桥,农科院南边,有多种借阅方法,藏书量大
北京图书大厦
就是西单图书大厦,书多(但不一定专)不打折,你可以在里面免费看一整天,但前提是你必须有很好的身体(因为没有坐的地方,毕竟人家是卖书的)
海淀图书城&海淀图书大厦
两个离得很近,海淀图书大厦没有西单的多但是一般打7折,实际上里面是多家书店开在一起,也可借阅,收费方式有多种,一年300或500押金等等
王府井图书大厦
也挺大,但是没进去过,估计跟西单那个类型差不多
一般就以上这三个地方,别的地方没有优势了
问题二:北京西单图书馆什么时候闭馆 晚上九点关。
问题三:北京有哪些图书馆 1、国家图书馆:中关村南大街33号
2、首都图书馆:东三环南路88号
3、东城区图书馆:交道口东大街85号
4、西城区图书馆:西直门内后广平胡同26号
5、崇文区图书馆:新地点请向图书馆咨询
6、 宣武区图书馆:教子胡同8号
7、石景山区图书馆:八角南路2号
8、朝阳区图书馆:朝阳门外小庄金台路17号
9、丰台区图书馆:西四环南路64号
10、海淀区图书馆:丹棱街16号海兴大厦C座
11、通州区图书馆:车站路27号
12、大兴区图书馆:黄村西大街1号
问题四:北京哪里有图书馆? 过去的名字是“北京图书馆“,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三大图书馆。 景点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 国家图书馆 门票:免票。进入阅览室、服务点须持国家图书馆读者卡;满十八周岁以上的中国公民可以凭第二代身份证进入开架阅览室阅览。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21:00
问题五:从西单到国家图书馆怎么走? 公交线路:地铁4号线大兴线,全程约81公里
1、从西单乘坐地铁4号线大兴线,经过7站, 到达国家图书馆站
问题六:北京西单图书大厦营业时间 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
问题七:北京哪里有对市民开放的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就一直对市民开放。
==========
国家图书馆由位于文津街的古籍馆和位于白石桥的总馆南区、总馆北区构成,形成三位一体的馆舍布局。古籍馆主要提供普通古籍、外文善本、地方志家谱文献服务和临时主题展览服务;总馆南区提供外文文献、中外文专藏文献的专业 和国家典籍博物馆展陈服务;总馆北区提供以中文普通文献借阅、电子文献、音视频资源服务和少年儿童服务为主的大众服务。
1、本馆开架借阅区面向年满13周岁读者开放,13至15周岁读者入内须凭国家图书馆读者卡,其他读者凭国家图书馆读者卡或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入内。
2、本馆闭架借阅区面向年满16周岁并持有国家图书馆读者卡的读者开放。
3、少年儿童馆接待15周岁及以下少年儿童,凭读者卡入内。学龄前儿童须有监护人陪同,陪同监护人(限一位)凭有效证件入内。
4、请妥善保管随身物品,大尺码箱包(大于184cm×13cm)及其他与借阅无关的物品可凭有效读者卡或身份证免费寄存至存包处。
5、请勿携带个人书、刊、报(含从本馆借出的图书)进入阅览区自习。
6、请勿在馆区内从事与国家图书馆所提供服务无关的活动。
7、请勿携带食品、液体物品入馆。
8、禁止在馆区内吸烟和使用明火,入馆须按规定接受安检,禁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
9、请注意仪表着装,衣冠整洁得体,言谈举止文明。
10、请遵守公共秩序和国家图书馆相关管理规定,服从工作人员管理,自觉维护参观秩序和良好的阅读环境。
问题八:北京市都有哪些公共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各城区图书馆,都可以借阅资料和进入免费阅览的。办证的话,有身份证即可,没有户口限制的。
问题九:北京有哪些图书馆是对外开放的 10分 北京市图书馆免费开放的
问题十:北京都有哪些大的好的图书馆? 要看你在哪个区了
朝阳区的首都图书馆不错
其他海淀也有
上网看看
而且每个区都应该有图书馆的只是相对小点,还有一些大学也有图书馆,不知道会不会对外开放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丰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结粹。作为国家藏书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法接收中国大陆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此外还收藏中国大陆的非正式出版物,例如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之列。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和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从藏书量和图书馆员的数量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原北京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可上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皇家缉熙殿藏书,最早的典藏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珍品特藏包括善本古籍、甲骨金石拓片、中国古旧舆图、敦煌遗书、少数民族图籍、名人手稿、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和普通古籍等260多万册(件)。截至到2012年底,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达3119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举不胜举。其中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 类别文种文献细类册(件)数图书 中文 普通书 5,413,505(册) 普通古籍(含新线装) 1,648,206 (册) 台港图书及海外出版的图书 200,068 (册) 合 计 7,261,779(册) 外文 西文书(英文、法文、德文及其它) 1,895,277 (册) 俄文书(含其它部分斯拉夫语种) 622,147 (册) 日文和东文书(日文及其它部分东方语种) 1,041,785(册) 合 计 3,559,209(册) 图书合计 10,820,988 (册) 期刊 中文 中文期刊(514623种) 6,701,841(册) 外文 外文期刊(47207种) 6,631,305 (册) 期刊合计 13,333,146 (册) 报纸 中文 中文报纸(7624种) 119,097 (合订册) 外文 外文报纸(1708种) 93,206 (合订册) 报纸合计 212,303(合订册) 特藏专藏 古籍善本 282,300 (册,件) 新 善 本 14,918 (册,件) 外文善本 35,638 (册,件) 中文地图 96,861(册,张,幅,件) 外文地图 49,306(册,张,幅,件) 照 片 99,646 (张,册) 画 片 64,581 (张,幅) 金石拓片 304,265 (张,片) 金石书籍 10,080 (册,件) 金石画册 644(册,件) 手 稿 86,178(件) 书 札 2,930 (册,件) 民语文献 159,781(册,件) 精装精印 7,463(册,件) 其他特藏 299(件) 图书馆学资料 41,575(册) 敦煌吐鲁番资料 21,255(册,件) 家谱、地方志资料 53,949 (册,件) 其他国内资料 1,006,990(册) 外国政府出版物 56,985(册,件) 联合国资料 560,897(册,件) 特藏专藏合计 2,956,541 (册件,张,幅,片) 缩微文献 缩微胶卷 100,750 (卷) 缩微平片 1,308,207(张,片) 缩微文献合计 1,408,957(卷,张,片) 视听文献 录 音 带 19,708(盘,盒) 激光唱片 40,224(张) 立体声唱片 967 (张) MP3 2,860(张) 录 像 带 14,608(盘,盒) LD视盘 1,880(张,盘) VCD视盘 85,829(张,盘) VHD视盘 260(盘,盒) DVD视盘 38,037(张,盘) 视听文献合计 204,373 (张,盘) 电子文献合计 42,895 (张,盘) 馆藏总计(截止2010年) 28,979,203册(件) (表格来源: )
OA图书馆(中文) http://wwwsouoacom/
美国专利网(美国专利) http://wwwfreepatentsonlinecom/6254722html
免费国内标准(标准) http://wwwbzwxwcom/indexhtml
谷歌、百度里免费的中英文文献!
以上都是免费的,尤其是第一个,非常强大的!希望采纳!
鲁迅翻译过外文著作的。
鲁迅翻译过外文著作有:
《壁下译丛》 1929年4月,上海北新书局
《现代日本小说集》 1923年6月,上海商务印书馆
《现代新文学的诸问题》 1929年4月,上海大江书铺
《桃色的云》 1923年7月,北京新潮社
《艺术论》 1929年6月,上海大江书铺
《苦闷的象征》 1924年12月,北京未名社
《文学与批评》 1929年6月,上海水沫书店
《出了象牙之塔》 1925年12月,北京未名社
《月界旅行》 1903年,日本东京进化社
《小约翰》 1928年1月,北京未名社
《工人绥惠略夫》 1922年5月,上海商务印书馆
《思想·山水·人物》 1928年5月,北新书局
《现代小说丛译》 1922年7月,上海商务印书馆
《近代美术史潮论》 1929年,北新书局
《爱罗先珂童话集》 1922年7月,上海商务印书馆
《小彼得》 1929年11月,上海春潮书局
《文艺政策》 1930年6月,上海水沫书店
《艺术论》 1930年7月,上海光华书店
《毁灭》 1931年9月,上海大江书铺
《竖琴》 1933年1月,上海良友图书公司
《十月》 1933年2月,上海神州国光社
《一天的工作》 1933年3月,上海良友图书公司
《表》 1935年7月,上海文化生活书店
《俄罗斯的童话》 1935年8月,上海文化生活书店
《死魂灵》 1938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坏孩子和别的奇闻》 1936年6月,上海联华书局
《药用植物及其它》 1936年6月,上海商务印书馆
《山民牧唱》 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
《译文补编》 2008年3月,福建教育出版社
《地底旅行》 1906年3月,上海普及书局及南京启新书局
《域外小说集》 1909年3月,上册;1909年7月,下册 署会稽周氏兄弟纂译,周树人发行。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外文文献可以不做标引,论文的参考文献不一定要在文中有引用。如果是文中有引用的参考文献一定需要标注出来,如果是自己受到启发而写下的文字,没有直接引用,也可以标注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本文2023-08-06 04:24:4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8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