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土茯苓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医林纂要》卷十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土茯苓汤的用法用量 25 各家论述 3 《续名家方选》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土茯苓汤的用法用量 4 《洞天奥旨》卷十六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土茯苓汤的用法用量 45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土茯苓汤 1 拼音

tǔ fú líng tāng

2 《医林纂要》卷十 21 方名

土茯苓汤

22 组成

土茯苓4两,黄柏2两,生黄耆2两,生甘草1两。

23 主治

杨梅疮,鱼口,肾疳。

24 土茯苓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5 各家论述

*疮之毒本于下,惟土茯苓解之,以其形状亦似此疮累累下生成串,皮赤肉白,团如粳饭,而甘淡能解其热;其相火溢于血,惟黄柏制之,抑相火之药,惟此入血分;惟肾纳气,肾亏则气不足,而毒不能外出,故黄耆、甘草以托之,药平而大功可奏也,必须如此大剂。

3 《续名家方选》 31 方名

土茯苓汤

32 组成

土茯苓、樱皮、忍冬、甘草、槲木皮各等分。

33 主治

臁疮。

34 土茯苓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4 《洞天奥旨》卷十六 41 方名

土茯苓汤

42 组成

土茯苓2斤(竹刀去皮),雄猪油(铜刀切碎)4两,没药2钱

43 主治

梅毒结毒。

44 土茯苓汤的用法用量

初次水7碗,煮4碗;2次水4碗,煮2碗;3次水2碗,煮1碗;其7碗去滓并油,将汤共盛瓷钵内露1宿,次日作3次温服。

45 用药禁忌

忌茶、酒、油、盐、酱、醋、鸡、鱼、鹅、鸭、海味等物,只吃大米饭、蒸糕,滚水下,余物一切不可用。

古籍中的土茯苓汤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诸疮部(上)]杨梅疮门主方

各三钱;在下部加牛膝、苡仁、防己各三钱。俱加入土茯苓汤中煎服。服过如毒瓦斯不行,小便不利,可于土茯苓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诸疮部(上)]结毒门主方

大竹筒一个,绢绷作筛,将药五分置竹筒中,细筛于土茯苓汤内,随手搅匀,一日吃完,看病上下,食前后服。逐

《知医必辨》:杂论(十一条)

再同研,加飞罗面二两和匀,瓷瓶收贮。每服五分,土茯苓汤下。逐日必戒茶饮,恐解性,可以土茯苓汤代之。如

《外科正宗》:[卷之四杂疮毒门]小儿遗毒烂斑第一百七

面皮肉俱坏,多妨乳哺,啼叫不安。初治宜早,内与土茯苓汤调人中黄末,每日数次,共饮四、五分;外用解毒紫

《神农本草经读》:[本草附录《别录》、《唐本草》、……]牵牛子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加减半夏茯苓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加减半夏茯苓汤 1 拼音

jiā jiǎn bàn xià fú líng tāng

2 处方

法夏2钱,云苓3钱,广皮2钱,砂仁5分,朴花2钱,木香1钱半,炒蕲艾2钱。

3 功能主治

顺气降逆。主妊娠胎气上逆,遂致恶阻,呕吐清水或酸水,头胀眩晕,心胸愦闷,起坐不安,时嗳气,饮食不进,怠惰蜷卧,口淡,舌苔白腻,脉濡或缓。

4 加减半夏茯苓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5 摘录

《中医妇科治疗学》

古籍中的加减半夏茯苓汤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八人集·妇人规(上)胎孕类]恶阻(二一)

壳,或用半夏茯苓汤。若饮食停滞作胀者,宜小和中饮加减主之。若气逆作胀者,宜半夏茯苓汤加枳壳、苏梗、香

《女科经纶》:[卷三胎前证上]胎前恶阻呕吐用半夏论

人参半夏干姜丸,罗谦甫用半夏茯苓汤,朱丹溪用二陈加减,并治胎前恶阻,痰逆呕吐,心烦,头眩,恶食,俱效

《妇人规》:[上卷胎孕类]恶阻

壳,或用半夏茯苓汤。若饮食停滞作胀者,宜小和中饮加减主之。若气逆作胀者,宜半夏茯苓汤加枳壳、苏梗、香

《冯氏锦囊秘录》:[女科精要卷十七胎前杂症门]恶阻

夏茯苓汤。朱丹溪谓肥人多因痰,瘦人多因火,用二陈加减,并治胎前恶阻,痰逆呕吐,心烦,头眩,恶食俱效。

《女科精要》:[卷二胎前杂症门]恶阻

目录 1 拼音 2 方出《伤寒论》,名见《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小青龙去麻黄加茯苓汤 1 拼音

xiǎo qīng lóng qù má huáng jiā fú líng tāng

2 方出《伤寒论》,名见《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 21 方名

小青龙去麻黄加茯苓汤

22 组成

小青龙汤去麻黄,加茯苓1两。

23 主治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小便不利,少腹满。

古籍中的小青龙去麻黄加茯苓汤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十四伤寒药方]诸方目

二粒)半夏(一钱)水二盏煎服。第三十三、小青龙去麻黄加茯苓汤青龙汤减麻黄,加茯苓。第三十四、小青龙去

《证治准绳·伤寒》:[卷四厥阴病]少腹满

伤寒表不解干呕发热而咳或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小青龙去麻黄加茯苓汤主之(详咳)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

《医学纲目》:[卷之三十一·伤寒部厥阴病]少腹满囊缩

,干呕,发热而咳,或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小青龙去麻黄加茯苓汤主之。(论见咳。)不大便,日晡潮热,从心

《伤寒证治准绳》:[卷四厥阴病]少腹满

伤寒表不解干呕发热而咳或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小青龙去麻黄加茯苓汤主之(详咳)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

《医学入门》:[外集·卷三(病机)外感]伤寒用药赋

目录 1 拼音 2 《医方集解》:茯苓白术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摘录 3 《三因》卷五:茯苓白术汤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直指》卷三:茯苓白术汤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易简方》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附注 6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茯苓白术汤 1 拼音

fú líng bái zhú tāng

2 《医方集解》:茯苓白术汤

21 处方

茯苓、白术各等分。

22 功能主治

心下支饮,常苦眩冒。

23 摘录

《医方集解》

3 《三因》卷五:茯苓白术汤

31 处方

茯苓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1两,白术1两,桂心1两。

32 制法

上为末。

33 功能主治

冒暑毒,加以著湿,或汗未干即浴,皆成暑湿。湿温寒热,头目疼痛,胸满妄言,多汗,两胫逆冷者。

34 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煎7分,去滓,食前服。

35 摘录

《三因》卷五

4 《直指》卷三:茯苓白术汤

41 处方

茯苓、干姜(炮)、甘草(炙)、白术、辣桂、苍术(炒)各等分。

42 制法

上锉。

43 功能主治

中湿,身体痛重。

44 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煎服。

45 摘录

《直指》卷三

5 《易简方》 51 方名

茯苓白术汤

52 组成

白术1两,附子1两,甘草半两,茯苓半两,官桂半两。

53 主治

冒雨湿著于肌肤,或因汗出浸渍,或因澡浴得病,腰重脚弱,身体烦痛,头眩。

54 附注

《普济方》本方用法“上(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

6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61 方名

茯苓白术汤

62 组成

赤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3分,桂(去粗皮)3分,甘草(炙、锉)半两,芎藭1两。

63 主治

伤寒吐后,心下逆满,松悸不定,起即头眩。

64 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6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古籍中的茯苓白术汤 《伤寒溯源集》:[卷之四太阳下编]风寒两伤营卫证治第六

邪内犯膀胱。气化不行也。治之以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未详其义。恐是后人传写之误。未可知也。即或用

《普济方》:[卷一百十八寒暑湿门]中湿附论

胜持。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治在太阴。宜与茯苓白术汤。不可发汗。汗出必不能言。耳聋不知所在。身青

《伤寒证治准绳》:[卷二太阳病]项强

桂加茯苓白术汤(张或问上条所云头项强痛此邪气仍在表也虽经汗下而未解犹宜解散之何故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伤寒证治准绳》:[卷二太阳病]头痛

强痛翕翕发热兼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论见项强)太阳(下)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可

《伤寒证治准绳》:[卷三阳明病]自汗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