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中记载的七种最强神龙,有哪七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古代典籍中记载的七种最强神龙,有哪七种?,第1张

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对于龙的信仰不言而喻,而在神话中就有七位神龙,充满神秘色彩,每一种都有着不可思议的无上威能。以下仅为简单列举,并非按照实力进行排名。

(七)蟠龙

所谓“蟠龙”,其实可以理解为“盘龙”,其中的“蟠”有“伏在地面上”之意,所以蟠龙即是中国民间传说中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因此,这种龙的形象,多出现在古代传统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以及天花板、房梁上的,都称为“蟠龙”

古籍《太平御览》: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

(六)夔龙

夔龙的“夔”字,是《山海经》中一种“苍身无角、一足、出入风雨相随”的牛状异兽,黄帝曾剥其皮制鼓打败蚩尤,也称为“夔牛”,而夔龙,主要是指青铜器上的纹饰,后人将青铜器上表现为一足、类龙(身躯蜿蜒曲折)的形象都称之为夔,主要是引用古籍中"夔一足"的记载。

古籍《山海经》:"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五)火龙

火龙之名,源于其掌握无上的火焰威能,全身赤红色,所到之处烈焰焚城。

古籍《清史稿》:浮山有龙飞入民间楼舍,须臾烟起,楼尽焚。清五十六年六月,吕州赤龙见于龙王谷,先大后小,长数丈,所过之处草木如焚。

(四)黑龙

黑龙的出世与天崩地裂的神话背景有关,黑龙本来是共工手底下一员大将,共工败给颛顼,黑龙就没人管束,无法无天,到处兴风作浪,后来被女娲大神所斩杀。

古籍《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

(三)青龙

青龙大家就比较熟悉了,作为和白虎、朱雀、玄武并称的四大神兽,青龙一般代表了东方甲乙木,为东方之神,主管春天,为木之精。

古籍《白虎通义·五行》:其神勾芒者,物之始生,其精青龙,芒之为言萌也。

(二)烛龙

烛龙,是一个人面蛇身的大神,传说其一只眼睛长在正中,睁眼为白天,闭眼为黑夜。

古籍《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一)应龙

应龙,是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亦作黄龙、飞龙。作为黄帝大将斩杀蚩尤、夸父,也曾以尾画地成江,助大禹治水,同时,还为禹王擒获了水怪无支祁,战功赫赫。

古籍《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清朝(1644年—1911年统治中国),统治者为满族爱新觉罗氏。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定都为赫图阿拉(后改称兴京,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境内)。1636年(明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称帝。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自杀,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大顺。清军说降吴三桂,在他的带领下入关打败李自成农民军,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迁都北京。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帝溥仪于1912年退位,清朝正式灭亡。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清朝历史

后金政权的建立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一直居住在满洲,即今中国东北。明朝洪武时,明朝欲压制北元残余势力,于是明朝在满洲一带设立远东指挥使司,开始着手控制女真部的各个部落。

女真族建州部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北方的部族势力强大,南下压迫建州。猛哥帖木儿被杀,建州部被迫南迁,最终定居于赫图阿拉。

南迁后,建州部与中原地区来往密切,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经济繁荣,八旗制度随即建立,而此时正是努尔哈赤担任明朝建州部首领。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袭封为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相继兼并海西四部,征服东海女真,统一了分散在满洲地区的女真各部。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大金(史称后金),改元天命。

1618年(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公布名为“七大恨”的讨明檄文,开始公开起兵反明。

清朝建立和入关。

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清朝正式建立。1643年皇太极病死,九子福临继位,是为顺治帝。

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统治,明崇祯帝自杀。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打败农民军。同年(顺治元年),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在北京再次即位,并定都北京。

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相对明末战乱有所恢复。至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史称「康雍乾盛世」。于是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纪后期,已达到三亿左右。康熙年间,统一了台湾,并与俄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乾隆中叶,平定准噶尔、回部,统一了新疆。这不仅一举解决了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而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清朝版图最大时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疆域西起巴尔喀什湖和葱岭,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和库页岛,东至海,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起南海诸岛,西南到广西、云南、西藏,包括达拉克,北至漠北和外兴安岭。在文化上,康乾时期编纂了几部集大成之作,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对清理和总结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将大量珍贵书籍焚毁。因为中国的大量古籍中存在强烈的“华夷之辩”意识,满族入关后,为巩固作为异族的统治,消灭汉族主体意识,对中国古籍进行了一次集中整理、检查、修改和销毁,即是通称的对“四库全书”的整理。其中凡被认为对满清不利的,进行修改或毁灭。其中著名的《天工开物》因被认为存在“反满”思想而被销毁。幸好法国有藏于《天工开物》的明朝原版才得以重印刊行中国。但没有保留于国外的大量珍贵书籍却永远失传,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场浩劫。

由于清朝大兴文字狱并焚毁书籍,并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因此,与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形势相比,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则相形见绌,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先进潮流,并且正在拉开越来越大的距离。

清中叶以后,由于承平日久,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反清斗争接连不断,其中历时九载的白莲教起义结束了清朝的全盛时期。1840年的鸦片战争和此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清廷与侵略者分别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满族失去了早期那种积极进取、富有朝气的精神,政治腐败,思想僵化,懦弱自卑,步履蹒跚地进入了它的衰落时期。人民负担更为沉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此而爆发一系列反帝反封建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为挽救自身命运,统治阶级内部亦进行了一些改革活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变革,使中国走上富强独立的道路,但皆以失败而告终。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拯救民族危亡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爱国主义的浪潮,在中国近代史上汹涌澎湃,空前高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篇章。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有关清朝的争议

有关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存在争议。许多人认为,由于清朝自入关以来积极推行儒家思想,定国号大清,定都于中原的北京;同时清朝基本上保留了原先明朝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并以儒家传统和中原正统的继承者自居,因此清朝是中国的一个正统朝代。在近代清朝与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和公文中也往往以“中国”来指代清朝,并在国际上作为中国的代表。不过,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这种观点认为,清朝(或称满清)是在代表中国正统的明朝灭亡后,在中国土地上建立起来的外国或外族政权,因此此时中国处于亡国时期。注意持这种观点的人所认为的“中国”是代表汉族的中国,而“外族”是以汉族为本位称呼满族。支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对清朝持负面的看法,往往特别指出清朝初年发生的剃发易服等事件来支持这种观点。

清帝王谱

历史长河

帝王

帝王介绍

期间历史事件

公元1616年登基

公元1626年去位

太祖(努尔哈赤)8

出生:公元1559年--去世:公元1626年(在位10年)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自中称王”。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 萨尔浒之战,移宫案,红丸案,宁远之战,

公元1627年登基

公元1643年去位

太宗(皇太极)8

出生:公元1592年--去世:公元1643年(在位16年)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袁崇焕之死,徐霞客游记,松锦大捷,

公元1643年登基

公元1661年去位

世祖(福临)8

出生:公元1638年--去世:公元1661年(在位18年)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李自成败亡,

公元1661年登基

公元1722年去位

圣祖(玄烨)8

出生:公元1654年--去世:公元1722年(在位61年)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三藩”,尼布楚条约,三征噶尔丹,聊斋志异,

公元1722年登基

公元1735年去位

世宗(胤祯)8

出生:公元1678年--去世:公元1735年(在位13年)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暂无

公元1735年登基

公元1795年去位

高宗(弘历)8

出生:公元1711年--去世:公元1799年(在位60年)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四库全书,

公元1796年登基

公元1820年去位

仁宗(颙琰)8

出生:公元1760年--去世:公元1820年(在位24年)

嘉庆帝颙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白莲教起义,

公元1821年登基

公元1850年去位

宣宗(旻宁)8

出生:公元1782年--去世:公元1850年(在位29年)

道光帝旻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公元1850年登基

公元1861年去位

文宗(奕詝)8

出生:公元1831年--去世:公元1861年(在位11年)

咸丰帝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太平天国运动,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辛酉政变,

公元1861年登基

公元1875年去位

穆宗(载淳)8

出生:公元1856年--去世:公元1875年(在位14年)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辛酉政变,垂帘听政,

公元1874年登基

公元1908年去位

德宗(载湉)8

出生:公元1871年--去世:公元1908年(在位34年)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 马关条约,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与辛丑条约,

公元1908年登基

公元1911年去位

宣统帝(溥仪)8

出生:公元1906年--去世:公元1967年(在位3年)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 辛亥革命,

登基时间:不详

去位时间:不详

慈禧(叶赫那拉)8

出生:公元1835年--去世:公元1908年在位时间不详

指出几种最重要的明代史籍:

1、《明实录》是明代史料的最重要的源头,台湾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据抄本校勘,共计正文133册,校勘记29册,附录21册,共183册,经过校勘之后的这套书依然是影印本的,没有标点。市面上也买不到的。最近线装书局出了一套《抄本明实录》,定价过万元。

2、《明史》,二十四史之一,有中华书局点校本,清朝编撰的官方明代正史,共28册。常见,也容易阅读。

3、《国榷》,有中华书局断句本,六册,私修的纪传体明史,未曾刊刻,也未曾被清廷删改,故保留了不少满洲人早期与明朝关系的史料;

4、《明史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明史,成书在《明史》之前,有中华书局的点校本,史料价值较高,也因册数少(4册),最便阅读。

5、《明通鉴》,编年体正史,有考异。岳麓书社的点校简体字本,册数仅3册,便于阅读。上海古籍出版的一册本为影印本。

6、《明会典》,官修之政书,若需研究明代的典章制度,此书为必读。但建国后未有整理本面世。

7、《南疆逸史》、《小腆纪年附考》、《小腆纪传》则为南明史料中最为详备者,中华书局版本因出版较早,又无重印,故不易得。

8、《国朝典汇》为崇祯年间编订,明代人研究本朝历史(太祖直至穆宗)的著作,在清代为禁书,有较多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资料。目前,市面上有书目文献出版社的影印本出售。

9、《弇州史料》前、后集,私家修撰之史书,是《明史》的史料来源之一。

参考书:《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有用+1已投票

讨论

《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是2005年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茅海建。

作者

茅海建主编

9787800604133

定价

4600000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

装帧

精装

这是一部反映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清代军事类专书。它涉及清代军事学的军制、军法、工程、教育、陆军、海军、骑兵、防务、供给、及满、蒙、汉各族军事人员履历清册等内容。

《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更注重清中晚期军事档案资料,兼顾清早期军事文献。它不仅具有研究价值赵芾简介,又有军事教科书作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研究,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系统的专项信息。如对清末接受东西洋军事教育,使用现代军事装备,均有较集中和全面的资料。又如清末海军计划、装备、涉及到当时清海军实力的资料,再如:清廷对内外的战史也另有资料备用等。对学者研究清军事史或更具体到单一专科题目也有资料可获取,故本书编成后,才显其庞大 (100册)。

本丛书另一特点为“实用”。它只收录历史史料,而不收清学者对军事论述的著作及军占、谋略、诸家兵法类等著述。大概有以下内容:一、清代兵制。二、清代军事防务。三、清代战史。四、清代军事后勤保障。五、清代军事教育。六、清代兵事奏稿等。

《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从现代研究视角出发,不仅收录有较高版本价值的资料赵芾简介,如《保障升平》、《雍正年抚标左营清册》、《光绪十年各省兵数册》、《兵法备遗》、《清咸同间军事史料》:又有彩绘本《奏定陆军制衣图说》、《北京南院武卫中军操演兵法阵图》展现了清军装备的精彩画面。该书所收各类历史文献,不仅有大量抄本、填写本、粘帖本外,也不乏稿本、彩绘本、及原本奏稿等,其抄写之精美,保存之完整,在国内图书馆界堪称绝无仅有。前贤曾言:“兵事为儒学之至精”,古今圣哲英雄,于兵事未稍疏忽。《清代兵要档案汇览》中的“兵法”、“兵案”等,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可为国内外从事清史及军事研究者提供镜鉴。

册数 书名 撰者 版本

1

旗务集览 (清)佚名撰 清抄本

八旗表 (清)佚名撰 清抄本

八旗官员俸米表 (清)佚名撰 清抄末本

福州驻防志 (清)新柱等纂 乾隆间外郎王鉴甘士发刻本

2

钦定军卫道里表(一) (清)鄂尔泰等纂 清乾隆八年刻本

3

钦定军卫道里表(二) (清)鄂尔泰等纂 清乾隆八年刻本

4

钦定军需则例 (清)阿桂、和坤等纂 清乾隆五十年刻本

鄂省满绿营汛州县驿传全图 (清)佚名绘撰 清刻本

5

奏销浙省各镇协营官兵马匹应支康熙五十四年分俸饷乾银米豆草束等项钱粮数目文册 (清)段志熙等编 清康熙五十四年原抄本

6

雍正十三年江南各营官兵马匹粮草折银支出清册 (清)赵国麟编 清乾隆二年抄本

7

乾隆九年浙江抚标左营官兵马匹粮草折乾银支出数目清册 (清)佚名编 清乾隆十年抄本

8

山东省抚、镇等标营嘉庆九年分实在官兵马匹俸薪饷乾米折等项支放过兵马钱粮数文册 (清)全保编 清嘉庆十年抄本

两江嘉庆十六年分督操两标各营马匹数目册 (清)百龄编 清嘉庆十七年稿本

安徽嘉庆十六年抚标左右两营马匹总数黄册 (清)钱楷编 清嘉庆十七年稿本

江苏嘉庆二十一年分苏州抚标左右两营并苏州营官兵马匹数目文册 (清)胡克家编 清嘉庆二十二年稿本

山东省嘉庆十一年官兵马匹钱粮数目之册 (清)杨志信编 清嘉庆十二年抄本

山东嘉庆十四年分官兵营员马匹等项数目文册 (清)吉纶编 清嘉庆十五年原抄本

山东省嘉庆二十四年分官兵马匹钱粮奏销清册 (清)钱臻撰 清嘉庆二十五年原抄本

嘉庆二十四年分漕标七营官兵马匹清册 (清)成宁撰 清嘉庆二十五年抄本

嘉庆二十四年分河标中右庙湾佃湖四营官兵马匹清册 (清)黎世序撰 清嘉庆二十五年抄本

武职廉俸章程 (清)佚名编 清抄本

行军纪事汇编 (清)佚名编 清抄本

9

保障升平 (清)佚名撰 清乾隆抄本

军储纪畧 (清)刘组曾撰 清乾隆四十五年刻本

10

兵法备遗 (清)佚名撰 抄本

11

武备挈要汇纂(一) (清)应自程编 抄本

12

武备挈要汇纂(二) (清)应自程编 抄本

13

武备挈要汇纂(三) (清)应自程编 抄本

14

武备挈要汇纂(四) (清)应自程编 抄本

15

武备挈要汇纂(五) (清)应自程编 抄本

16

训兵辑要 (清)薛大烈撰 清刻本

流寇琐记 (清)赵吉士撰 清抄本

杨中丞抚黔奏疏 (清)杨雍建撰 民国间存素堂绿丝栏抄本

17

乌里雅苏台事宜 (清)佚名辑 清松古斋朱格抄本

蒙古诸部述畧 (清)邓廷桢辑 清刻本

定边纪畧 (清)奕湘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柔远新书 (清)朱克敬辑 清光绪七年长沙刻本

新疆兵事志 王树枏撰 清末新疆官书局铅印本

阿尔台山情形暨筹拟防守节畧 (清)佚名卷 清末紫格抄本

18

靖海纪 (清)施琅撰 (清)施世纶辑 清木活字本

19

防海备览 (清)薛传源编纂 清嘉庆十六年望山堂刻本

20

台湾资料杂抄 (清)佚名辑 清末抄本

陈资斋天下沿海形势录 (清)陈伦炯撰 清咸丰间铜活字本

海防经略纂要 (清)章錀辑 清乾隆十八年会稽章氏锄经堂刻本

程督院奏酌筹台湾善后事宜各款奏稿 (清)程祖洛撰 清光绪间抄本

21

洋防辑要(一) (清)严如熤辑 清道光十八年安康张鹏飞来鹿堂刻本

22

洋防辑要(二) (清)严如熤辑 清道光十八年安康张鹏飞来鹿堂刻本

23

洋防辑要(三) (清)严如熤辑 清道光十八年安康张鹏飞来鹿堂刻本

24

洋防辑要(四) (清)严如熤辑 清道光十八年安康张鹏飞来鹿堂刻本

25 广东海防汇览(一) (清)卢坤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26 广东海防汇览(二) (清)卢坤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27 广东海防汇览(三) (清)卢坤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28 广东海防汇览(四) (清)卢坤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29 广东海防汇览(五) (清)卢坤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30 广东海防汇览(六) (清)卢坤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31

戎马风涛集 (清)沉汝瀚撰 清道光十八年刻本

杨芳练兵奏疏 (清)杨芳撰 清道光刻本

32

防海辑要(一) (清)俞昌会编辑 (清)俞昌会撰 清光绪十一年星沙明远书局刻本

33

防海辑要(二) (清)俞昌会编辑 (清)俞昌会撰 清光绪十一年星沙明远书局刻本

34

防海辑要(三) (清)俞昌会编辑 (清)俞昌会撰 清光绪十一年星沙明远书局刻本

35 邓廷桢军政奏议 (清)邓廷桢撰 清道光间抄本

筹海策畧 (清)余含棻撰 清道光二十二年燕山泽存书屋刻本

36

道光元年分云南省各标镇协营官兵马匹支过奉饷马乾银米数目清册 (清)史致光撰 清道光二年抄本

道光二十二年分云南省各标镇协营官兵马匹支过俸饷马乾银米数目黄册 (清)桂良撰 清道光二十三年抄本

道光二十三年分漕标七营官兵马匹数目 (清)李湘棻撰 清道光二十三年抄本

督标五营原额官兵数目 (清)佚名编 清抄本

官兵借支行装银两花名底册 (清)佚名编 清道光间抄本

延绥镇统辖标协营汛官员兵丁数目册 (清)佚名编 清光绪间抄本

鄂省营制驿传汇集 (清)陈仲衡编 清光绪十五年刻本

37

钦定兵部处分则例(一) (清)伯麟等修,庆源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38

钦定兵部处分则例(二) (清)伯麟等修,庆源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39

钦定兵部处分则例(三) (清)伯麟等修,庆源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40

钦定兵部处分则例(四) (清)伯麟等修,庆源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41 钦定兵部处分则例(五) (清)伯麟等修,庆源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42 武场条例 清兵部编 清同治间刻本

43 湖南苗防屯政考(一) (清)但湘良纂 清光绪九年蒲圻但氏湖北刻本

44 湖南苗防屯政考(二) (清)但湘良纂 清光绪九年蒲圻但氏湖北刻本

45 湖南苗防屯政考(三) (清)但湘良纂 清光绪九年蒲圻但氏湖北刻本

46 湖南苗防屯政考(四) (清)但湘良纂 清光绪九年蒲圻但氏湖北刻本

47 苗防备览(一) (清)严如熤撰 清嘉庆二十五年潊浦严氏刻本

48 苗防备览(二) (清)严如熤撰 清嘉庆二十五年潊浦严氏刻本

49

黔阳从军纪略 (清)程卓梁撰 清光绪三年刻本

团练乡守备要 (清)沉衍庆辑 清咸丰二年鄱阳县署刻本

乡守外编辑要 (清)许乃钊辑 清道光三十年刻本

荆州府江陵县团练清册 (清)积纶编 清抄本

50

禀定和州团练现办章程 (清)佚名撰 清刻本

保甲团练辑要 (清)易棠辑 清抄本

川东捐输团练志 (清)张正椿撰 清咸丰三年刻本

团练实纪 (清)闫汉璞辑 清同治四年刻本

湖北襄阳府团练章程 (清)佚名辑 清刻本

万县团练战守图标 (清)冯卓怀编 清咸丰十年刻本

广西团练事宜 (清)朱孙诒编 清咸丰十一年刻本

51

咸丰初年用兵上谕 清抄本

清抄奏稿 (清)佚名辑 清末抄本

52 清咸丰年间军事史料 (清)佚名辑 清抄本

53

清咸丰年奏疏钞 清咸丰间朱格抄本

海隅兵事纪 (清)佚名撰 清光绪十四年朱格抄本毛装

剿压太平军奏折 清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元年兵部户部抄稿本

曾文正公水陆行军练兵志 (清)王定安纂 清光绪二十六年柏经正堂刻本

54

曾国荃剿匪疏牍折奏秘稿(一) (清)曾国荃奏 (清)吴汝纶辑 清同治抄本

55

曾国荃剿匪疏牍折奏秘稿(二) (清)曾国荃奏 (清)吴汝纶辑 清同治抄本

56

军兴本末纪畧 (清)谢兰生撰 清同治十一年活字本

锡金团练始末记 (清)华翼纶撰 清同治三年抄本毛装

皖南军务纪畧 (清)陈钟秀撰 清光绪二年刻本

寿州城解围奏折 清咸丰十年抄本

守蒙纪略 (清)贺绪蕃撰 清同治三年刻本

守岐纪事 (清)张兆栋撰 民国八年铅印本

57

东牟守城纪略 (清)戴燮元撰 清同治八年刻本

洋兵纪畧 清董恂朱格抄本

兵事 (清)赵芾辑 清末朱丝栏稿本

英法联军入京史料 清咸丰间抄本

襄理军务纪略 (清)佚名辑 清刻本

58

都下防军疏稿 (清)佚名辑 清朱格抄本

59

张公襄理军务纪畧 (清)丁运枢等编 清宣统元年石印本

60

咸同间有关捻军史料 (清)佚名辑 清咸丰同治间稿本

有关捻军信柬 清咸丰间稿本

武备固圉录 (清)沉汝瀚编 清光绪十年刻本

61

练勇秘诀 (清)佚名撰 清咸丰叶恩培抄本

兵书三种 (清)湖北官书处辑 清光绪二十一年湖北官书处重刻本

险异录图说合览 (清)豫师撰 (清)钱宝书绘 清光绪十四年石印本

62 豫军纪略(一) (清)尹耕云等纂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63 豫军纪略(二) (清)尹耕云等纂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64

楚军营制 (清)佚名撰 清刻本

彝军纪畧 (清)彭洵撰 清光绪十二年刻本

军务急迫应办要件 清抄本 毛装

各省奏报军需银两数目 (清)佚名编 清光绪间抄本

兵部公牍 (清)黄云鹄撰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兵差腰拨章程 (清)佚名编 抄本

65

历代兵制考 (清)朱墉等纂辑 清光绪二年岭南吉林辉发索绰络氏《重刊武经七书汇解》刻本

历代民兵考畧 徐炳龙撰 民国铅印本

皇朝兵制考略 (清)翁同爵纂 清光绪元年武昌节署刻本

步军统领衙门兵制沿革 佚名编 民国抄本

66

兵部武选司现行章程 清兵部编 清光绪十六年铅印本

67

光绪丙午三十二年京口驻防正白旗蒙古两甲之官兵闲散人等三代男丁数目档册 (清)佚名编 清光绪三十二年写本

68

前任广州汉军副都统升迁调补年月日清册 (清)佚名编 清光绪二年抄本

内札萨克六盟四十九旗王公等衔名单 (清)佚名编 清末抄本

外札萨克四部落及各路将军大臣所属札萨克汗王贝勒贝子台吉等衔名单 (清)佚名编 清末抄本

宣统元年京口驻防镶蓝旗蒙古两甲及身而止兵丁等数目名册 (清)京口副都统衙门编 清末写本

宣统元年京口驻防正黄旗蒙古两甲及身而止兵丁数目名册 (清)京口副都统衙门编 清末写本

宣统已酉元年京口驻防镶白旗蒙古两皿之官兵闲散人等三代男丁数目档册 (清)佚名编 清末写本

光绪十年各省兵数册 (清)兵部编 清抄本

清光绪二十八年贵州通省粮储兼巡贵阳等处兵备道移交册 (清)黄元善编 清光绪二十八年写本

李勉林中丞奏定江西军制 (清)李兴锐撰 清光绪木活字本

分防彰德营官弁衔名数目清册 (清)复俊编 清光绪三十四年原抄本

武职俸饷额数 (清)佚名编 清抄本

69

张学院奏四川东乡案一折稿 (清)张之洞撰 清光绪六年琉璃厂刻本

从军纪略 (清)杨玉科撰 清光绪十八年刻本

抚湘公牍 (清)卞宝第撰 清光绪十五年湖南刻本

70

清光绪间廷寄 清光绪间稿本

法国越南构衅交兵事宜谕旨 (清)佚名辑 剪贴本

各军驻扎处所 (清)佚名编 清光绪抄本

张李两中堂密奏征东疏 (清)张之洞、李鸿章撰 清光绪间刻本

策倭要略 (清)李岳蘅撰 清末抄本

71

甲午战争有关史料钞 (清)佚名辑 清末抄本

甲午山东威海倭警电报 (清)佚名撰 清光绪二十年稿本

72

旅顺失守后军务大概情形 (清)佚名撰 清末抄本

饶文卿太守言关东战事书 (清)饶恭寿撰 清末抄本

陕督奏报河湟军务购械造销案 (清)陶模等撰 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编 清光绪抄本

建昌行记 (清)佚名撰 清末铅印本

晋东防军纪略 (清)王耀焕撰 清光绪三十年刻本

大义从军躬行记 (清)绍元撰 清光绪二十六年稿本

鄂沪来往电稿存查 (清)佚名撰 清末抄本

黔边军务批稿 (清)佚名撰 清光绪三十年抄本

北洋练兵案 (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编 清光绪间原抄本

73

华州兵事志 刘东野撰 清宣统三年石印本

治兵私议 张謇撰 民国间朱格抄本

麟洲兵事刍议 (清)钱麟书撰 清光绪三十三年正谊书局铅印本

永城兵防禀稿 (清)杨葆昂撰 民国初年抄本

74

光绪十五年吉林将军奏折 (清)长顺撰 清末朱格抄本

各省关欠解本年并历年东北边防经费银两奏 (清)奕劻等撰 清末抄本

伊犁奏请将孳生羊厂变价同旧厂马价拨充军饷奏稿 (清)广福撰 清宣统二年抄本

惠远新城保甲办法 (清)佚名辑 清光绪间抄本

西宁军务节略 (清)佚名辑 清光绪二十三年石印本

筹藏刍议 (清)姚锡光撰 清宣统二年铅印本

75

升恭勤公藏印边务录 (清)升泰撰 清光绪间铅印本

蒙边新制或问 (清)张超宗撰 清宣统三年铅印本

76

筹边刍议 (清)姚锡光撰 清宣统三年抄本

滇西兵要界务图注 李根源撰 李根澐编 民国二十一年腾冲李氏曲石山房刻本

督办广西边防函电存稿 郑孝胥撰 清光绪二十九至三十一年稿本

77 伊犁将军马广奏稿(一) (清)马亮、广福撰 清末抄本

78 伊犁将军马广奏稿(二) (清)马亮、广福撰 清末抄本

79 伊犁将军马广奏稿(三) (清)马亮、广福撰 清末抄本

80 伊犁将军马广奏稿(四) (清)马亮、广福撰 清末抄本

81 军制 (清)佚名编,(清)李鸿章校 清稿本

82 新建陆军兵略录存 (清)袁世凯撰 清光绪二十四年石印本

83 淮军武毅各军课程 (清)佚名编 清末抄本

84

奏定北洋陆军武备学堂章程 (清)北洋陆军武备学堂编 清光绪刻本

条陈浙江武备学堂练兵稿 (清)联豫撰 抄本

防营将弁学堂试卷 (清) 佚名编 清末铅印本

奏定北洋练兵营制饷章 袁世凯撰 清宣统北洋官报局铅印本

筹办湖北练兵酌议饷章 (清)张之洞、端方撰 清光绪二十八年铅印本

奏定陆军营制饷章 (清)奕劻等编 清光绪三十年铅印本

奏定陆军审判试办章程 (清)荫昌等撰 宣统二年铅印本

奏定陆军行营礼节 (清)奕劻等编 清光绪铅印本

湖北制造步兵枪学 (清)佚名编 清光绪铅印本

军制学教科书 (日)贺忠良编 清光绪铅印本

85

兵要地理 军学编辑局编 民国铅印本

86

夜战通法 (清)伍士修编 清光绪石印本

野外战术记事录 (清)应雄图编 清光绪石印本

混成协战术 (清)寿永康编 清光绪石印本

奏定陆军游学毕业考试章程 (清)奕劻等撰 陆军部编译局刷印处光绪三十四年铅印本

广西常备军步队第一标规程 (清)佚名编 清抄本

山东调查陆军财政局试办宣统三年预算比较表 (清)山东调查局编 清宣统三年原稿本

87 沈文肃船工奏稿 (清)沉葆桢撰 清末抄本

88 船政奏议汇编(一) (清)左宗棠等撰 清福建船政局编 清光绪十四年刻本

89 船政奏议汇编(二) (清)左宗棠等撰 清福建船政局编 清光绪十四年刻本

90 船政奏议汇编(三) (清)左宗棠等撰 清福建船政局编 清光绪十四年刻本

91 船政奏议汇编(四) (清)左宗棠等撰 清福建船政局编 清光绪十四年刻本

92

筹议海防案 (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编 清抄本

筹议海防经费案 (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编 清抄本

北洋海军章程 (清)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编 清光绪十四年铅印本

93 海防新论 (清)知新馆主涂山氏辑 清光绪二十四年上海广学会刻本

94 中国江海险要图志(一) (清)陈寿彭译辑 清光绪二十七年经世文社石印本

95 中国江海险要图志(二) (清)陈寿彭译辑 清光绪二十七年经世文社石印本

96 中国江海险要图志(三) (清)陈寿彭译辑 清光绪二十七年经世文社石印本

97 皇朝边防纪要 (清)陶骏保编辑 民国初年抄本

98

筹海军别录 (清)姚锡光撰 清光绪三十四年稿本

筹海军刍议 (清)姚锡光撰 清光绪三十四年京师庽斋刻本

中国海军地理形势论 丁开嶂撰 民国元年北洋公报局铅印本

光绪三十三年海军调查表 (清)佚名辑 清光绪三十三年抄本

99 海军水师第一次统计表 (清)海军部主计处编 清宣统元年刻本

世界海军现状 (清)丁士源撰 清宣统二年铅印本

100 北京南院武卫中军操演兵阵图 (清)佚名绘 清末彩绘本

陆军衣制详晰图说 (清)奕劻等编 光绪三十一年石印本彩色套印

编写《清史》这样严谨的史书,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与时间,去考证很多年代久远的史实,因此这事难度就挺大。而且清朝灭亡后,中国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内战与被侵略的状态下,根本没有人力物力去专注做这个事情,所以《清史》的撰写工作才会还没有完成。

清朝灭亡后的中国

清帝国在溥仪宣布退位后,就结束了自己276年的统治,清朝也成为历史。按道理来说,北洋政府应该组织一批文人学者给清朝编撰史书。也许北洋政府中有人在做这事,可清朝灭亡后,先是袁世凯登基,然后是溥仪复辟,再然后就是军阀们混战。这期间侵略者也没闲着,在中国的土地上,各种侵略,就算到了后来的民国政府,国内各类派系林立,日本人又忽悠溥仪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就是处在混乱且水深火热之中。自救自保都成问题,很难有精力与物力去考证史实,撰写史书的难度非常大。

撰写史书的难度

也许有人会说,就算清朝灭亡后,中国再乱,只要有少部分人去编撰,到现在也应该完成了。好像乍一听挺有道理的了,但历史上史书不是这么写的。就说鼎鼎有名的司马迁吧,他写《史记》的时候,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算是西汉时期最鼎盛的时期了。即便如此,司马迁也用了一生才撰写完。并且还是在父辈们的基础上,完成的。也就是史书的撰写难度很大,尤其是年代久远的历史,谁也不敢轻易下笔定结论,除了考究之后,再考究,有大量史实以及古籍佐证下,才能定稿。

如果史书好写,那么西汉王朝也不会历经高祖,惠帝,吕后,文帝以及景帝等几朝,最后在汉武帝时期才能完成这一伟大的史书。当然《清史》可能没有《史记》那么难撰写,毕竟只有清朝一朝的历史。但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被剥削的血泪史,这段历史对中国的影响巨大,警示意义也非凡。学者们精益求精,多番考证才敢定稿,也是对后世之人负责,因此《清史》在清朝倒台108年后,还没有完全完成也就正常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