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你知道多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文学常识你知道多少?,第1张

一)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1.先秦作家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 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 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 ún ,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墨子,名翟(d 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 篇。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 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 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著有《荀子》32 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 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著有《列子》8 篇。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2.汉代作家作品

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河南)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7 篇,《新书》10 卷58 篇;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鹏鸟赋》。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是以他曾做过长沙王太傅命名的。

刘安,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集体编著《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班固,字孟坚,扶风(陕西)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二十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著名。

3.魏晋南北朝作家作品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到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辞。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诗歌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曹丕,字子恒,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代表作《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陈寿,字承祚(zu ò),西晋史学家。著有国别体史书《三国志》。

2 文学常识大全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乐羊子妻》、《张衡传》选自他的《后汉书》,“后汉”即“东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他的《后汉书·列女传》。

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的笔记小说,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50 篇,涉及到创作的许多问题。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40 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

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

4.唐代作家作品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学家,有抒情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杨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从军行》。

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长安古意》。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

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所作《回乡偶书》(七绝),为传诵名篇。

王之焕,字季陵,唐代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过故人庄》(五律)描绘了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和“把酒话桑麻”的农家情趣,体现了诗人与村民的真切感情。《春晓》(五绝)写春晓之景及早春之情,成为流传千古的好诗。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两首都很有名。

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名篇有《鸟鸣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抨击帝王权贵荒*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著有《李太白全集》。

高适,字达夫,唐代边塞诗人,诗作对当时的边境形势、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七绝)。

崔颢,唐代诗人,开元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所作边塞诗慷慨豪迈。《黄鹤楼》(七律)甚得李白推崇。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巩县(河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有《岑嘉州诗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古)。

张志和,字子同,唐代诗人,多写隐居闲适生活,著有《玄真子》,代表作《渔歌子》(词)。

韩愈,字退之,河阳(河南)人,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3 文学常识大全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深寓哲理,脍炙人口。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下(陕西)人,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还有《卖炭翁》(七古)、《钱塘湖春行》(七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论说文《天说》、《封建论》,传记文《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捕蛇者说》,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善用绝句形式讽咏时事,如《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著有《樊川文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代表作有《无题》、《隋宫》、《贾生》、《夜雨寄北》等。

5.宋代作家作品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第七,世称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著有《乐章集》。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溢号文正。名词《渔家傲》反映了边塞生活。贬为邓州知州时写了名文《岳阳楼记》,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体载,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山(四川)人,北宋散文家。著有《嘉 集》。《六国论》选自《嘉集·权书》。《权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涑(s ù)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月即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著有《司马文正公文集》。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在学术上有不朽贡献,花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与《史记》一起被誉为“史学双璧”。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也称王文公。临川(江西)人。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其散文雄健峭拔,“唐宋八大家”之一。《伤仲永》节选自《王文公文集》。

沈括,字存中,钱塘(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他的《梦溪笔谈》(26卷)是用笔记文体裁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是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其文明白畅达,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女词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其词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如梦令》选自《漱玉词》,另有《李清照集》。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诗作《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世传诵,《诉衷情》、《钗头凤》是很有艺术特色的词,文有《过小孤山大孤山》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共为豪放派的代表。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4 文学常识大全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江西)人,南宋词人,其词多为写景咏物、记述客游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江西)人,南宋大臣,爱国政治家。文学家,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正气歌》、《指南录》、《酹江月》、《〈指南录〉后序》皆为后人传诵。

6.元明清作家作品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所作杂剧达60 多种,今存14 种,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

王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代表作《西厢记》5 本,21折,以歌颂反封建的爱情为主题,歌颂张生和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北京)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所作杂剧15 种,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水浒》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曾共同从事创作。传有17 种通俗演义,代表作《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全书120 回。

于谦,字延益,钱塘(浙江)人,明朝大臣、爱国将领。官至兵部尚书,溢忠肃,诗人。有《于忠肃集》。《石灰吟》为作者12 岁所作,选自《古代诗歌选》。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江苏)人,明代小说家。四十多岁中贡生,官仅至县丞,因耻于折腰而罢归,一生贫寒,对黑暗现实不满。晚年著成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小说《西游记》,既寄托了他济世匡时的愿望,也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其艺术性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高峰。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江苏)人,后徒居嘉定(上海),明末散文家,60 岁中进士,官任南京太仆寺丞。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有《震川先生集》。《项脊轩志》选自《震川文集》。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代表作《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剧作多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

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长州(江苏)人,明代文学家,辑有话本集《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出自《醒世恒言》,改编为影片《秋翁遇仙记》。

徐宏(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江苏)人,明代旅行家,地理地质学家和游记散文作家,著有《徐霞客游记》,该书是日记形式的游记散文,是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书中作者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被称作“古今纪游第一”,《游黄山记》出自本书。(黄山,在安徽省境内,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芙蕖》节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中的“种植部”。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山东)人,清代文学家。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方苞,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官至礼部右侍郎。为桐城派创始人。散文多为经说、序跋、书信、应酬之作。

吴敬梓,字敏轩,全椒(安徽)人,清代小说家,所作《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55 回。

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祖籍丰润(河北),生于南京,清代小说家,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又名《金玉缘》)的创作,全书未成,病而卒,后四十回为高鹗(è)所续,全书120 回,属于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曾任知县,辞官后于江宁(南京)小仓山下修筑随园定居,自号仓山居士。《祭妹文》选自他的《小仓山房文集》,还著有《随园诗话》。

姚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是继方苞、刘大木魁之后“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提出文章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阐明儒家的“义理”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论。《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其中“雪中观日”一段,尤为后世称道。

龚自珍,浙江仁和(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官至礼部主事,后辞职南归。深于经学、文学和史地学,为“今文学派”主要人物,近代改良运动先驱之一。己亥年(道光十九年)归途中写了315 首绝句,总题为《己亥杂诗》。表达对国事的感慨与生平经历的哀乐。

刘鹗,字铁云,笔名(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镇江)人,清末小说家,通数学、医术、水利等,他的《老残游记》是我国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吴趼(ji ǎn)人,号沃尧,字茧人,后改趼人,广东南海(广州)人,因居佛山镇,又自称我佛山人,清末(近代)小说家。所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李宝嘉,号伯元,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清末(近代)小说家,他的《官场现形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曾朴,字孟朴,江苏常熟人,近代小说家,通法文。所作《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戊戌维新的领袖,政治家、文学家。《少年中国说》、《谭嗣同》出自《饮冰室合集》。

文学常识大全

(二)中国古籍和名著

1.“四书”、“五经”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即《诗经》、《书经》、《礼》(《周礼》、《仪礼》、《礼记》)、《易经》、《春秋》。

2.《诗经》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 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 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3.《左传》《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 多年的史事。《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4.《国语》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 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5.《楚辞》《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6.《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全书共26 卷,选入教材的有《察今》。

7.《山海经》

《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主要为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如“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著名寓言故事,是后世作家珍视的材料。

8.《战国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 编。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辑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9.《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总集名,南朝陈徐陵编,共10 卷,书成于梁代,是《诗经》、《楚辞》之后一部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代表性的篇目有《孔雀东南飞》(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等。

10.《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总集名,宋郭茂倩编。辑录了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包括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以及乐曲原辞与后人仿作。乐府原是当时官府设立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的歌辞。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11.二十四史指从《史记》到《明史》的24 部史书。其中中学课本涉及到的有:《史记》(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新唐书》(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明史》(清·张廷玉等)。

七杀有制化为权啥意思? 通常七杀有制能够化为权的人,机敏聪慧,胆识超人,有气魄,权欲较重,如果没有这种心性,我们从性格就可初步断定,此八字还尚未具有化为权的条件。

什么叫做七杀有制 中国古代法律规定的七种杀人罪的合称  即,谋杀、劫杀、故杀、斗杀、误杀、戏杀、过失杀。

秦律有杀人罪四种,汉律有杀人罪五种,晋律有杀人罪六种。

“七杀”之名始于唐律,宋、明、清律沿用。 [编辑本段]七杀星  七杀 又曰七煞 摇光宫破军星君 天枢宫贪狼星君 之友也

代表人生的权威、势力、竞争手段、意外伤害;

代表人生的敌对、小人、恶势力压迫、苛刻的上司;

代表叛逆、好胜心、争斗、不信任、刚烈、偏激。

七杀:此星入命,重在自化,有制名偏官,有化为玉帛,命理学逢杀先论杀,论杀则在看七杀的强旺或衰弱,如果七杀旺而日主弱,此时就要先用制杀,以免七杀乘财运来攻害日主,若无制者,七杀不是命中的喜用神,此杀变成鬼,这时对日主是有威胁而无益处,暗藏风险,如抱虎而眠,随时会被它吞噬掉对生命健康最明显之妨害,幼时多灾多难,不夭则也必带疾延年,因此七杀也列入六凶之一。

七杀者,乱世之贼, 计攻于心,有枭雄之才,无王者之风。

七杀,偏官等根据五行,古人认为阴阳相合,同性相排斥,根据六亲的观点,克我者官鬼,阴见阴为偏,见阳为正

在10天干的排列顺序中,以甲木为例,向后七位为庚金,乙木向后七位为辛金,庚金为甲木的偏官,辛金为乙木的偏官,因为间隔7位,7被古人认为是尽头(死人的头七,二七)所以又把偏官称为七煞或七杀

如果八字中即有甲木又有庚金的即为命带七煞

如果八字中即有乙木又有辛金的即为命带七煞

如果八字中即有丙火又有壬水的即为命带七煞

如果八字中即有丁火又有癸水的为命带七煞

如果八字中即有戊土又有甲木的即为命带七煞

如果八字中即有己土又有乙木的即为命带七煞

如果八字中即有庚金又有丙火的即为命带七煞

如果八字中即有辛金又有丁火的即为命带七煞

如果八字中即有壬水又有戊土的即为命带七煞

如果八字中即有癸水又有己土的即为命带七煞

带七杀的人有杀气,有威严,如果七杀有制可以掌大权,如果七杀没制容易发生意外

代表人物关羽

优点胸襟磊落,不畏挑战

缺点个性冲动,率性而为

七杀格歌诀  偏官不可例言凶,有制还他衣禄丰;

干上食神支带合,儿孙满眼受褒封。

身逢七杀旺提纲,只为干衰大受伤;

正禄交差刑杀入,终身不免受灾殃。

七杀提纲本是愁,只因驯伏喜无忧;

平生正直无邪曲,职位高封万户侯。

月令偏官本杀神,有制还居一品尊;

假若自身荣贵晚,也须为福及儿孙。

月令偏官最忌冲,伤官羊刃喜相逢;

日干旺相皆为贵,制伏无过百事通。

偏官有制化为权,英俊文章发少年;

身旺定登台谏客,印助扶官累受宣。

若逢七杀化为权,武职功名奏九天;

威镇边疆功盖世,貔貅云拥尽扬威。

杀神元有制神伤,制伏身强福禄昌;

如见制伏先有损,反将富贵变灾殃。

伤官七杀命中嫌,制伏调和可作权;

日弱又无制伏者,兢兢如抱虎而眠。

身弱杀强无制神,多生灾祸不堪论;

那堪更入官强地,带疾遭刑丧此身。

偏官制伏太过时,贫儒生此更何疑;

岁时若遇财旺地,杀星苏醒发权威。

偏官如虎怕冲多,运旺身强岂奈何;

身弱虎强成祸患,身强制伏贵中和。

偏官有制化为权,垂手登云发少年;

岁运若行身旺地,功名大用发双全。>>

八字里带有七杀的人都是小人吗? 不是的:

七杀无制(八字中没有克制七杀的,太旺叫无制)是小人。

七杀有制化为权,是有贵气的人,当官的人。

如女命八字中有食神,食神能克制七杀,找的男朋友会听女命主的,或者说女命主有办法修理 男友;若女八字七杀无制,则是受男朋友欺负,或找对象是一种压力等。不同的八字组合,会产生不同的结论。

天干七杀土透出是什么意思 命理点睛说,七杀的看法,大体与正官类似,唯须注意的是,正官乃以合作为手段,其性较为温和;七杀乃以竞争为手段,其性较为偏激。七杀可以直接攻身。比正官来得霸道无情,所以一般来讲,八字只要有七杀一点,用来对当事人产生适度的谨慎、惕励、鞭策之作用及对任何事物产生适度之抗力即可;不喜七杀太多,难以控制,造成对本身精神或肉体的残害;八字若七杀过于强旺,一定要有印星转化或食神抑制,否则,由于七杀直接戮身,日后定然拚出全力以反抗,久而久之,形成一股恨意与肃杀之情,行事就不免阴沉偏激,具有叛逆性,很容易犯下滔天大错,对生命构成威胁。由于七杀也会消耗财星的力量,如果八字身强以财、杀为用,大多很擅于应用金钱之手腕趋使他人为自己办事,而达到目的,如果八字日主身弱以财、杀为忌,而七杀力量强于财星甚多,行运再遇强旺的七杀,就很容易成为散尽祖业的败家子,或挥霍钱财,游手好闲,为非作歹.替社会治安带来无数困扰。

如果八字身弱,七杀旺而贴近日主,则个性外刚内怯,做事患得患失,狐疑不决。如果七杀强旺贴临日主,原局不见印星转化或食神克制,就需注意下列几点:

(1)水火七杀,个性好色贪饮,易患眼疾、泻痢、心脏病、高血压,并较易遭水厄,应避免独自游泳、下水、远途乘舟或经营水性事业。

(2)火金七杀,个性急燥暴烈,易患肺病、气虚、痰热、发炎、糖尿病、头晕,并较易遭火灾或烫伤,出远门应小心家中火烛、电源及避免从事火性职业。

(3)金木七杀,个性嗜杀好胜,易患筋骨、关节、肝胆方面之疾病与痉挛、神经衰弱,并较易遭刀枪、金器割伤或压伤,应避免打架斗殴及接近马达、机房等危险金属设施。

(4)木土七杀,个性执拗顽强,易患胃病、呕吐、怔仲、失眠、消化不良,并较易遭尖物日伤或自高处摔落,也常扭伤筋骨,故应逐免爬树、攀岩或 性之运动。

(5)土水七杀,个性阴沉善变,易患肾亏、风湿、伤寒、皮肤病、倦怠,并较易遭钝器所伤或意外跌伤,易遭虫蛇动物咬伤,应避免从事危险性之运动,或只身夜游荒郊野地及冒然涉足山林。

七杀因为拘身之力甚强,不管身强身弱,均喜印星紧随七杀或贴近日主引化其霸气,反可转祸为福,一旦运逢喜用之乡,大多能在社会中享有特殊权势与威望。如果八字七杀强旺,原局比劫力量很弱,这是表示与兄弟无缘,甚且有所刑克(兄弟中会有人意外夭折伤残),且难得朋友真心之助力,常会与兄弟朋友因利害关系而发生冲突。如果七杀得令复透出年干,年月两柱不见半点比劫,这是长子之命,如不为长子就会与兄长有所刑克,很难以和睦共处,严重的话,幼年时,兄长便会因故夭折死亡。

至于女命身弱,逢七杀强旺贴临日主,大都较小以吉论,尤其原局官杀混杂,而七杀的力量又大于正官甚多,这时最忌七杀与正官同时透出天干,这是主婚姻不定,难以一夫全终之兆,因为身弱杀旺,日主弱而无依,原局再不见印、比劫透出天干化杀或敌杀,多主胆小怕事,任人摆布,女命容易遇人不淑,遭男友恶意遗弃,这种格局自是以晚婚较为适宜。若是身弱杀旺天干透出七杀,再遇伤官不弱透出天干,那就有可能因任性而随波逐流,贞节观念较弱,当然较难确保婚姻之长久和谐了,这种格局若是七杀透于年干,伤官透于月干,正官藏于日柱或时柱,表示中年以前之婚姻不会持久,而且在十八岁前就很难守身如玉,婚前失贞的比例很高;因为女人命七杀透出得过早,多主生理早熟,年青时较易动情,由于原局伤官又很强旺,克制正官,使日主失去正规的约束力,于是任性而缺乏冷静矜持,『留逼而安』’,便要吃男人之亏;若是不幸三十五岁以前再行强旺的伤官、七杀或金水运,就难免纵欲ying荡,孽海浮沉,>>

算命说“面带七杀”啥意思? 七杀是偏官的意思,如果是男命,则代表权力,女命的话则代表丈夫。

主要看七杀有没有制,七杀有制化为权,没制的话,那就不是什么好信息。

七杀格的白话译文 灾险。这主要是从克制有灾这里讲。病痛,身弱,官制你,逢着流年再制,这不就有毛病了吗还有是非。 七杀克身是同性相克,同性带排斥,就是不怀好意地制,可以这样理解吧。那个官是异性相吸,相合,他是好意地去管你。但在实际命局当中官和杀是互相转化,转换到七杀时候,那就是以七杀为主了。代表的人和事,转换成官,就带有官的性质。七杀破坏性要强一些,因为他克你是排斥地克,排斥和友好那完全是不一样的,友好克那就像父母管你,社会道德约束你。但也有些是属于中性的,比方法院,他是友好的排斥你的好像说不出来,那就只有―求.他是针对你这个事,整个来说,他是制你,法制嘛,他包含着叫你走正道,你做妖了,就要制你了,过马路走错道了,要罚款,你说是爱护你呢还是制你呢好象两方面都说不出。你们记住,七杀是同性排斥地克,官是异性相吸友好地克。七杀还代表酒色,七杀无制这个人就要发狂了,在酒色这个领域就要有事了。残疾,那就是身弱受七杀制。权力,这个就好理解了。也代表贵子,七杀在命局里生克有情的话,在你子女身上就显示出来权威,名位等象。女命就是失贞。代表胆怯无能,就是七杀制身太厉害了,不得手脚。总的规律都是围绕着十神旺衰,和你日主的承受能力。是忌神的时候,负面反映的信息就强;是用神的时候,正面信息反映就强。七杀代表夭亡,代表失权,代表外界压迫。还代表诈欺,外界不允许你胡来,那你就需要隐蔽一些,变着法地欺骗了,敲诈了。意外伤害,就是在你身弱七杀旺,岁运逢七杀时,易造成伤灾。代表耗财,就是杀旺要盗泄财啦。还有争执,也就是口舌,七杀制身时又不服,不服就易产生口舌。你们看看我那个命局,杀旺身偏点弱,这几年都是帮身,那就年年都有口舌。哪来了,就是罚你款了,差在哪个地方了。特别是我们干这行的,得加十二万分小心。给人断了好坏方面,主要是看主流,每人他即使再背,相对也有他顺利的时候;代表争执和兄弟不合。女命主婚姻不顺,就是官杀旺、多制身,引起婚姻不顺。 偏官不可例言凶,有制还他衣禄丰;干上食神支带合,儿孙满眼受褒封。身逢七杀旺提纲,只为干衰大受伤;正禄交差刑杀入,终身不免受灾殃。七杀提纲本是愁,只因驯伏喜无忧;平生正直无邪曲,职位高封万户侯。月令偏官本杀神,有制还居一品尊;假若自身荣贵晚,也须为福及儿孙。月令偏官最忌冲,伤官羊刃喜相逢;日干旺相皆为贵,制伏无过百事通。偏官有制化为权,英俊文章发少年;身旺定登台谏客,印助扶官累受宣。若逢七杀化为权,武职功名奏九天;威镇边疆功盖世,貔貅云拥尽扬威。杀神元有制神伤,制伏身强福禄昌;如见制伏先有损,反将富贵变灾殃。伤官七杀命中嫌,制伏调和可作权;日弱又无制伏者,兢兢如抱虎而眠。身弱杀强无制神,多生灾祸不堪论;那堪更入官强地,带疾遭刑丧此身。偏官制伏太过时,贫儒生此更何疑;岁时若遇财旺地,杀星苏醒发权威。偏官如虎怕冲多,运旺身强岂奈何;身弱虎强成祸患,身强制伏贵中和。偏官有制化为权,垂手登云发少年;岁运若行身旺地,功名大用发双全。 七杀格与正官格大致相同,区别有四条:一是官星只许一位,多则以杀论,而七杀虽然也以一位为贵,但多也无妨,不以破格论;二是正官格不能被食伤克制,而七杀则须要以食伤来克制,特别是在无印的情况下;三是正官不能与食神相合,合官则不贵,而七杀最喜被食神或劫财合住,合杀则贵;四是官星不能遇刑冲破害,而七杀则可遇。因为有了上述这四点区别,所以七杀格就有了以劫合杀或以刃敌杀格,而正官格则没有。因为合去了官星则少了贵气,合去了七杀则添了贵气。七杀善于攻身,古人视如猛虎,必要予以制化而后快。尽管是身强杀浅的命造,对七杀最好也要有一定的制约,否则岁运一旦扶起>>

4个七杀的人,求教生辰八字,危险吗 一杀是官,二杀恶权,三杀病弱,四杀伤残,杀多有制化为权,杀要反用,

七杀星的史料记载 紫薇斗数在命理学中记载,七杀、贪狼、破军在命宫的三方四正会照时,就是所谓的“杀破狼”格局。指“七杀星”、“破军星”、“贪狼星”,此三星一旦聚合,天下必将易主无可逆转!七杀星能征善战文武兼备,古化主是以武成王黄飞虎为代表,黄飞虎智勇双全不在话下,读者若有兴趣,可研究黄飞虎的七杀性格与关羽到底有何差异。美髯公关羽字云长,三国武将中,堪称拥有最高人气及知名度角色,丹凤眼、卧蚕眉的关羽,唐朝后,被列为古今六十四位名将之一,自此被迎奉进入武庙配享姜太公;才过八百年,又被宋徽宗连升三级,更逼退首席武圣姜子牙,戴上顶级桂冠独享天王礼遇,传到明神宗时代,关格羽庙格升等为武庙,与文圣孔庙并列,蝉联近千年武林盟主宝座,广受众多Fans欢迎,陈寿评关羽为『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中国境内曾统计所有祭祀宫庙,关公遥遥领先亚军高居榜首,因此在民间身价自然非同凡响,尊号如:『恩主公、关圣帝君,伏魔大帝』等,倍受信众推崇,想必就连曾为蜀帝的义兄刘备,或同为世人喜爱的孔明、赵云等人也都望尘莫及。刘、关、张桃园结义后,在三国鼎立前期几乎形影不离,关羽在群雄争霸过程中大放异彩,其家喻互晓的流传故事不胜枚举:刘备小沛兵败,率亲信落荒而逃,关羽身在下邳,外无援军内无粮草,为保护甘、糜二位兄嫂免遭欺凌,只好树立降汉不降曹名义,委身曹操麾下,随曹军到达许昌后,曹操为破解关羽权宜计策,曾以高爵、厚禄、美色诸事诱惑,关羽皆不为所动极力拒绝,深受曹操及诸将敬重及钦慕。袁绍前锋颜良率军进攻曹操,近逼白马,曹营连失数名上将,兵士更死伤无数,为报知遇之恩,关羽义不容辞出兵抗敌,阵前疾驰如飞,展现超凡武斗技艺,颜良惨遭冷艳锯劈杀身首异处,曹军乘机掩杀,解除『白马之围』,战后曹操表奏朝廷论功犒赏,敕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不久关羽接获刘备书信,迫不及待『挂印封金』,护送刘备家眷远离许都,期间智勇挥洒连闯五道关隘,六名守将不幸殒命,逼得曹操胆战心惊,不得不下令放行,成就『千里走单骑』的关羽威名,在与投身袁绍麾下的刘备,完成手足相会后,随即又于古城寻得张飞,三兄弟自此又形影不离,转战天涯。官渡大战前后,刘备投靠刘表,寄居新野、江夏,而后与孙权联军合盟,于赤壁力挫曹操,关羽奉命驻守华容道拦截曹军,流离失所的曹操,果真被孔明料中,一干散兵游勇来到华容道上,意欲闯关北返。关羽今见曹操失利疲于奔命,回忆起当年纵虎归山恩情,心中挣扎不忍,最终为偿还昔日旧恩,不昔甘冒签下军令状的伏死风险,虽说成就一段义薄云天佳话,却让曹操龙归大海。刘备为打造安身立命处所,率领诸将平定巴蜀,将『借』之不易的荆州托付关羽,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十数年关羽镇守州治江陵,凭借威望将各方势力有效阻隔,终成三足鼎立雏型,令刘备无后顾之忧。器宇轩昂的关羽,被冠上仁、义、礼、智、信五大高尚品德,但刚而自矜、刚愎自用缺陷性格,亦与其人划上等号,孙权对关羽之威如芒刺在背,时常遥望有借无还的荆州兴叹,为拉拢这位盖世虎将,特请鲁肃释放善意,愿与关家结成秦晋之好。孰料关羽随着德高逐渐望重后,竟然有些目中无人,知悉此项联姻讯息后,好言宛拒便罢,竟出言不逊戏称:「虎女安能配犬子乎」,此举无疑掴了孙权一记耳光,还一干子得罪无数江东好汉,孙权怒不可遏,派出官吏强行接管长沙、桂陵、零陵,但关羽肆无忌惮,反率兵将其全部赶走,逼的孙权非采用武力不可,派吕蒙进军长沙、桂陵、零陵,又命鲁肃率军一万进驻益阳。刘备不甘示弱为助关羽气势,也亲率大军五万驻防公安,关羽则率部队三万日夜兼程驰赴益阳,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鲁肃为巩固刘、孙联盟,特邀请关羽在益阳前线会谈,关羽意气风发单刀赴会半分不让,>>

c++中的是什么意思还有:是啥 5分 三目条件运算符(?:)

在Java语言中,三目条件运算符(?:)与C语言中的使用规则是完全一致的,使用的形式是:

x y:z;

上面的三目条件运算的规则是:先计算表达式x的值,若x为真,则整个三目运算的结果是表达式y的值;若x为假,则整个三目运算的结果是表达式z的值。

下面的例子实现了从两个数中找出较大的数的功能。

int a=3,b=4;

int max=a>ba:b;

max的值为4。

三目条件运算是可以嵌套的,如有以下的阀句,则max表示的是a、b、c三个数中的最大值,其值为5。

int a=3,b=4,c=5;

int max=(a>b a:b)>c (a>ba:b):c;

八字算命里面的七杀是什么意思 指迷算命中说的七杀格八字是偏官格中的另一种称呼,当月令为偏官且透出天干时,定为偏官格。 所谓偏官,就是七煞有制的称谓。如果八字中同时出现偏印、偏财,身煞平衡,就是大富大贵的命。如果七煞被制过头,或者八字中官煞混杂,那就退职离官,如遇煞旺身弱,多致凶死。又如身弱行运进入煞乡,也主不死而穷。此外,日柱在地支无根而遇煞制,或煞重藏根,主人有被煞制死的可能性。所谓煞重藏根,就是指煞直接藏在自身日柱的地支中,比如乙酉日生的人,酉是辛金,克乙木为煞,这时如果年柱、时柱中又不见制煞或化煞的干支,就是很不吉利的命。 七杀格诗曰: 偏官有制化为权,唾手登云发少年。 岁运若行身旺地,功名大用福双全。 其意是:逢七杀格局的,一定要有食神制,或者有印化的才是有权势之人,往往在青年期就能发达。因为七杀格最忌身弱,所以,一般大运要配合走旺身的印、比运,才能在官场享受名望福禄。 古籍《神峰通考》云: 煞星原有制神降,制旺身强责必昌。 若见制神先有损,反将富贵变灾殃。 其意是:七煞如果在四柱中有食神或伤官制服,而且日干强,则一定是富贵官场中人。但四柱中有偏印,或大运流年遇到偏印(枭神),把制服七煞的食神夺去,即食神受损伤,这时,命主就从富贵中变生灾难了。这里说明,四柱中的七煞一定要有制(伤食去制)或化(印缓转化),否则便是贱命了。 “七煞有制”有两层意思:①对日主太凶恶的七煞有食伤制伏’②日主受羊刃的威胁,七煞对羊刃发挥制伏作用。如此,七煞便是偏官,多居武职。“羊刃驾煞”是两凶相碰撞,使日主能够不受其害。当然,命局刃弱则扶刃,煞弱则扶煞。 《神峰通考》云: 时上偏官一位强,日辰自旺贵非常。 有财有印多财样,注定天生作栋梁。 偏官与七煞是同一组概念,古人把直接有食神伤官制住的叫偏官而已。其实,大凡七煞,只要有制化的就为上格,少数身煞二停者除外。但此格局,一般仍需取用神印绶通关为好。所以,七杀格与偏官格没有必要绝对分开。

杜光庭(公元850~933),字宾圣,号东瀛子。他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道教集大成者,是“学海千寻,辞林万叶,扶宗立教,天下第一”(《道藏》第32册8页)的道门领袖。唐僖宗李儇和前蜀王建两位帝王视杜光庭为帝佐国师,并将他类比轩辕黄帝之师“广成子”,进其号为“广成先生”。他是著名的文学家。在《全唐诗》中有诗一卷,特别是他的传奇小说《虬髯客传》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曾得到鲁迅先生的高度肯定。当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考证认为,他及其《虬髯客传》是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他还是医学家、书法家。他所著的脉学著作《玉函经》、《了证歌》等都很受历世医家推崇,对我国中医脉学的发展和普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宣和书谱·卷五》说:杜光庭“喜自录所为诗文,而字皆楷书,人争得之……虽不可以拟羲(王羲之)、献(王献之),而迈往绝人,亦非世俗所能到也”,可见其楷书之精。他还擅长武术技击,四川青城武术中的仙鹤拳、白鹤单刀、六合双刀,为杜光庭等所初创并留传至今。

缙云是杜光庭的故乡。但由于他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很高,加上他虽著述甚丰,从不写自己,所以在历史上和当前的一些文章中,对杜光庭的乡贯存在着一些误说,很有必要予以甄别和澄清。

最早使杜光庭乡贯引起歧义的可能就是北宋时的张唐英。他在《蜀梼杌·卷上》说:杜光庭“京兆杜陵人,寓居处州……”。因为历史上杜姓分成京兆、襄阳、濮阳、汉阳、南阳等郡,所以张唐英原话的本意是说:杜光庭之“杜氏”宗祖、郡望是京兆杜陵。汉宣帝时,将京兆东南的杜氏集中地封为杜县,后改杜陵。京兆杜陵杜族是杜姓的大宗,特别是唐代京兆杜陵的杜氏,官声显赫,名望很高。古人崇郡望、重门第,所以京兆杜陵成了杜姓最为尊贵的郡望,源于京兆杜陵的杜氏在当时也因显扬的郡望而成为自己的荣耀。因此,尽管杜光庭祖上已迁居处州缙云,但为了显示杜光庭之“杜氏”族源的尊贵,张唐英还是首先把他说成是“京兆杜陵人”,然后写明他的贯居地——“寓居处州”。其,“寓居”地就是杜光庭的实际乡贯,历代府(州)、县志书的内容可以说明。历代府(州)、县志书内容中,都列有“流寓”一节,“流寓”的本意是转徙。地方志“流寓”所记录的就是那些较有名望的人物或氏族转徙、迁居本地或曾到本地、并留下遗迹的情况。所以,“寓居”地就是杜光庭出生、成长的地方,也就是人们习惯上说的“故乡”。

到了北宋陶岳在著《五代史补》时,对张唐英的上述说法断章取义,仅用“京兆杜陵人”的意思,又因“杜陵”系“长安”三辅之一,进而又主观推断地把杜光庭误为“长安人”。

另有临海的陈耆卿,在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写台州之疆域志——《赤城志》时,也故意把杜光庭写成“天台人,或曰括苍人”。作为南宋学者型官员的陈耆卿明明知道杜光庭不是“天台人”,为什么又把杜光庭说成是“天台人”呢?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因杜光庭是一个名人,把他写为“天台人”是为了借名人之光,彰显本地的历史文化底蕴。《赤城志》是一部台州的地方志,尽可能把更多的名人写为本地人,也是历来地方志撰写者一个潜在的欲望;二是杜光庭年轻时曾弃儒入天台山学道;三是想打一个“擦边球”。因为他在说杜光庭是“天台人”后,又补上一句“或曰括苍人”,似乎“天台人”与“括苍人”不存在矛盾。这是因为他十分了解天台县始置时称始平(又称南始),后改始丰,县名几度换用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平陈,并始丰入临海县,属括州(即处州)”(《天台县志》),可见天台县域曾为括州(处州)所辖。陈耆卿想依此而借杜光庭的名人之光,其良苦用心可以理解,可杜光庭是“天台人”一说,却着实难以使人认同。

针对北宋以来关于杜光庭乡贯的不同说法,清内阁大学士、四库馆副总裁董浩(1740~1818)等人在奉诏编纂《全唐文》时,对杜光庭的乡贯进行了全面综合考证后,比较肯定地说:“光庭,字宾圣,缙云人”,接着另加了一句:“一曰长安人”。清吴任臣撰写的《十国春秋》以及以后的典籍也多沿用此说。

各个时期、各个地方的地方史志一般是当地人记录当地历史、地理、风俗、人物、物产、文化等情况的典籍,具有较强的可靠性。而历代的《缙云县志》都记载杜光庭是缙云人。也许是现存的缙云县志中最早的——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缙云县志·人物·仙释》就载:

“杜光庭,邑人。唐咸通中与郑云叟赋万言不中,遂入天台山学道。应制为道门领袖。僖宗(时)从幸于兴元,后隐于青城山。蜀王建封为广成先生,年八十五而逝,时人以为尸解。有文集百卷。”

这里很值得一提的是,被尊为中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先生在《古籍序跋集》中非常肯定地写道:“杜光庭,字宾圣,处州缙云人。”另外,现代杜光庭研究专家王瑛先生也在《杜光庭事迹考辩》一文中指出:“史籍记载杜光庭为括苍人或缙云人两种说法均属正确,区别只是前者是指大的处州府,后者是确切的缙云县。”

杜光庭的乡贯在现代的研究中基本上统一于“处州缙云”一说,但2005年12月,四川巴蜀书社出版了华东师大古籍研究所罗争鸣博士撰的《杜光庭道教小说研究》中却提出了一个理由很不充分的说法。罗博士在书中提出:

(一)“查上海图书馆《浣溪杜氏宗谱》〔缙云〕两种、《杜氏宗谱》〔缙云〕,其始迁祖最早为北宋人,不见光庭的有关记载”。

(二)缙云县方志办原主任金兆法编撰的《缙云姓氏志》(1999年方志出版社出版)载:“唐代缙云已有杜氏,著名道士杜光庭……。但县内川集、三里、浣溪诸杜……以京兆为郡望,系宋相杜衍之后”。

罗博士因而得出“由此看来,杜光庭一族并没有根于缙云。所以认定杜光庭籍贯为处州缙云,或许还有疑似之间”的错误结论。

说其是错误结论,理由之一是上述谱、志说当今缙云杜氏是北宋迁入是对的,但这不能断定北宋之前,缙云没有杜姓氏族居住。因为古代由于战争、自然灾害、出仕等情况都会引起氏族的迁移或兴衰。另外,有过硬的证据可以说明,唐朝时缙云是有杜姓氏族居住的。唐朝是从公元608年开始到907年灭亡,而五代则从907年开始,至960年统一于宋。我们随机选取早于五代迁入缙云的谢、潘两族古宗谱查检:

据《五云谢氏宗谱》载,五云(谢山)谢氏于南朝刘宋年间入缙定居,唐、宋时的谢贤(902~970)、谢缟(944~1006)父子均娶本邑杜氏为妻。《箬川(今大洋镇后村)潘氏宗谱》载,潘氏于唐武周年间迁缙后的第二世——泉州太守潘梦之次子潘佐(881~969),字经国,住箬川,娶妻杜氏(879~961),生二子,元、昌;潘佐弟弟潘鼎的长子潘奎(939~1017),字子星,住箬川,娶妻杜氏(942~1022),生子二,褕、显,后迁居杜桥(今属五云镇),为杜桥派。

以上缙云谢、潘古宗谱明确记载,唐、五代时就有多人娶杜姓人氏为妻,足可断定,在北宋之前的唐朝和五代时,缙云绝对是有杜姓族群居住的,只不过是当时所居住的那些杜姓族群,不知是迁徙外地或是其它什么原因,在缙云消失了而已。

说其是错误结论,理由之二是封建氏族规定,凡出家入道者,都是不能写入宗谱的,这是常理。谁又见过古代有哪一部古宗谱记载过本姓人氏的“方外”人物呢?所以绝不能拿缙云杜氏宗谱有没有记载杜光庭,作为判定杜光庭这个“方外之士”的乡贯是不是缙云的依据。

综上所述,古今书籍所记载杜光庭的故乡、乡贯虽有不同表述,除“天台人”前文已作排除外,主要可归纳为两类:一是浙江的缙云、括苍、处州;二是陕西的“京兆杜陵”、长安。

长安即今之西安,杜陵在今西安市东南,是唐时京畿三辅之一,所以京兆杜陵与长安可以认为是同一地域的不同表述。

而据有关典籍记载和分析,缙云、括苍、处州也是缙云同一地域的不同表述。《括苍汇记》载:括苍县置于隋开皇九年(589),隶属于处州,现缙云县的西南半县当时是括苍县的一部分(东北半县属东阳郡永康县)。唐万岁登封元年(696),分括州括苍县东北界及婺州永康县南界置缙云县。唐天宝元年(742)至乾元元年(758)缙云属之的括州曾改名缙云郡,后复为括州。唐大历十四年(779)改括州为处州(《旧唐书·地理志》、《缙云县志》)。缙云建县以后曾是括州、缙云郡、处州的属县,缙云西南半县是在括苍县改为丽水县前的大括苍县划入。所以,所谓的括苍、处州指的都是缙云县而已。

浙江缙云与陕西长安,一南一北,相距千里。杜光庭故乡、乡贯到底是南方的浙江,还是北方的陕西,这在杜光庭的一首诗中已经有答案。杜光庭的《题鸿都观》(见《全唐诗》卷854)诗曰:

亡吴霸越功已全,深隐云林始学仙。

鸾鹤自飘三蜀地,波涛犹忆五湖船。

双溪夜月明寒玉,众岭秋空敛翠烟。

也有扁舟归去兴,故乡东望思悠悠。

诗句表达了他离开故乡,伴驾入蜀,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思念久别的故乡之心情。从“扁舟归去”分析,其故乡应该是可以用“扁舟”顺长江而下“归去”、而且舟楫方便的江南,而绝非必须翻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方可到达的长安;从“故乡东望”分析,其故乡肯定是在成都“东望”的浙江,而绝非偏北的长安。

至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认为,杜光庭具体出生地、乡贯是缙云。具体说,就是在原括苍县划为缙云的——现缙云西南部那些地域。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编辑出版了一套共200部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其传主是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数千年中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4000多位历史杰出人物中遴选出来的270位最具代表性的伟大人物,杜光庭入选其中,并单独立传(有的为合传)。《杜光庭评传》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孙亦平女士承著,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3月出版发行。

再是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在精心准备基础上,启动了该院最大的科研项目——“‘浙江省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的编纂。全方位精心选取古今最具代表性的浙江籍杰出名人100位。其中数千年的古代只选50位,二十世纪选50位。在古代的50位名人中,缙云的杜光庭占有一席之地。《道门领袖杜光庭传》由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蔡唐根承著,浙江人民出版社于2005年3月出版发行。

杜光庭越来越引起中外学者的重视和研究。目前已知的专著,除上述提及的《杜光庭评传》、《道门领袖杜光庭传》、《杜光庭道教小说研究》三部外,韩国的金兑勇先生(北京大学博士)撰写的《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的道教哲学研究》,也于2005年12月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发行。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杜光庭是缙云、是丽水、是浙江、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之一,是一位非常值得家乡人民重视、研究和开发的杰出人物。

金庸称杜光庭为中国武侠小说鼻祖!

杜光庭是有数几个非张姓天师之一,是传真天师,道教宣传家。杜天师在道门中威望很高,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建福宫和浙江省缙云县历山骑龙宫都供奉他的神像。

广成韵。这是杜光庭创建的道教音乐韵曲。音乐韵曲以其道号“广成”来命名,这在中国音乐史上是罕见的。杜光庭在道教斋醮行道(道场)仪轨中,对道教音乐也予以规范化,以能更好配合道场静坛与行坛的法事活动,达到娱神乐人、弘道宣教、祈福消灾的效果。鼓板乐器有指挥行止、统一步伐、协调众人的作用,在广成韵有板有眼、声调悠扬的伴奏中,唱步虚词,诵经念唱,步罡踏斗、步虚旋绕、呼吸吐纳、舞蹈散花等。杜光庭也是音乐家、表演艺术家、指挥家。

1、项羽:项籍,字羽,中国古代第一猛将,司马迁《史记》中为十二本纪之一,成为中国正史以非帝王身份入本纪的第一人。 ●上榜理由:项羽少有大志,力能举鼎,自言:“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又有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以八千江东子弟兵起事,后拥兵数十万,号称“西楚霸王”,先灭秦,后与刘邦争天下,败于九里山前,终于乌江自刎,却留下一段霸王别姬的千古佳话。(笔者按:京剧《辕门射戟》中,吕布有一段摇板转二六的唱段,第一句是“将军休要逞刚强,刚强怎比楚霸王。”可见连吕布都敬畏项羽。又梅兰芳先生之京剧《霸王别姬》不可不看,这里强烈推荐。)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2、吕布:吕布字奉先,先随丁原,为主簿,后杀丁原投董卓,誓为父子,爵封温侯,世称“吕温侯”。司徒王允以连环计间布、卓,吕布杀董卓,后为曹操所破,缢死于白门楼。(笔者按:关于吕布戏貂蝉大闹凤仪亭之事,盖《三国演义》等讹传,历史并无貂蝉之人,《三国志》仅言“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云云。其恐英雄寂寞欤?然京剧《小宴》一场,把吕布刻画得惟妙惟肖,让人不得不信真有吕布与貂蝉事也。) ●上榜理由:吕布是三国第一条好汉,胯下赤兔马,手中方天画戟,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虎牢关一人单挑刘关张三人;辕门射戟;杀董卓虽为私愤,却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毕竟当时能杀董卓者,唯温侯耳。 3、廉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史记8226;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榜理由:赵惠文王时,虽有强秦虎视,而诸侯无敢忤赵者,皆因赵有廉颇蔺相如。廉、蔺二人初不和,后释疑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尝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几拔之。后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廉颇年八十,尚能一饭斗米,肉十斤,于十大名将中为高龄第一。(笔者按:廉颇亦勇矣,惜乎未得其时,故赵使者言: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有廉、蔺之士而难霸者,天不佑耳。) 4、李元霸:李元霸,唐高祖李渊子,《隋唐演义》中言为四子,隋炀帝封其为赵王,世称“西府赵王”,然《旧唐书》中言为三子,早丧,追赠卫王。 ●上榜理由:李元霸是隋唐第一好汉,力大无穷,使一对擂鼓瓮金锤,在《隋唐》中未尝败绩,但因怕打雷,抛锤以击天,锤落自伤而亡。(笔者按:或曰元霸无用,英雄何惧雷声,故哂之,余以为谬也。《论语8226;乡党》云:迅雷、风烈,必变。盖圣人尚如此,何况英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5、赵云:赵云字子龙,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称西蜀五虎上将。 ●上榜理由:赵云是三国第二条好汉,但因为生的较晚,未能与吕布一决高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