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赵佗墓是否已经被盗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南越王赵佗墓是否已经被盗了?,第1张

前言:

南越王赵佗墓肯定是没有被盗的!南越王赵佗墓之所以没有被盗,是因为南越王赵佗墓,根本就还没有被发现。

一·历史上有多少个南越王:

1南越国:

说到历史上有多少个南越王,我们首先就要先简单的了解一下南越国的历史。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大小诸侯逐鹿中原。楚汉争霸中,刘邦最终笑到了最后,在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秦朝。与此同时,南方岭南地区的南海郡尉赵佗统一岭南地区,建立起了一个地区政权南越国。南越国向汉朝称臣纳贡,是汉朝的一个蕃属国。

2南越王:

南越国自公元前204年建立,至公元前112年灭亡,一共享国93年,共历经五任南越王。五任南越王分别是:南越武帝(南越武王)赵佗;南越文帝(南越文王)赵眜(又名赵胡);南越明王赵婴齐;南越哀王赵兴;南越末主赵建德。

二·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打第一代南越王赵佗的墓的主意:

三国时期,今广州以及整个广东地区都隶属吴国管辖。据史书记载,孙权曾派人专门去广州寻找、查探第一代南越王赵佗的墓葬。孙权的目的自然是为了盗墓,垂涎第一代南越王赵佗的墓葬品,认为第一代南越王赵佗的墓葬品必然极为丰富。西晋史书《交广春秋》记载:“佗之葬也,因山为坟,其垄茔可谓奢大,葬积珍玩”。

三·孙权盗墓记:挖盗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墓:

1孙权派来的人在广州多方查探,虽然第一代南越王赵佗的墓地没有找到,却意外的找到了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的墓地,这也算是孙权的意外之喜了。虽然第一代南越王赵佗的墓地没有找到,但是想必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的墓地的墓葬品也不会少很多吧。最后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的墓地自然是被孙权派出的人给挖了,果然从墓中盗出了一批珍宝。

2中国最早的“官方考古挖掘古墓”行为之一: 当然了如果用今天的标准看,孙权的行为是不算“盗”的,因为孙权是国家统治者,他的盗墓行为是官方行为,可以称为“考古性挖掘”、“抢救性考古挖掘”。如果真要这么论的话,说不定早在三国时期孙权的“盗墓”、“考古性挖掘”行为,是中国最早的“官方考古挖掘古墓”行为之一。

四·现代被考古挖掘的南越王赵眜墓:

1第二代南越王赵眜的墓地被发现,也是一个意外:

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的墓地被发现、挖盗纯粹是一个意外,孙权本来打的是第一代南越王赵佗的墓的主意。而第二代南越王赵眜的墓地被发现,其实也是一个意外。1983年6月,工程队在广州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象岗山施工,意外发现了一个古墓。经考古专家的抢救性挖掘,居然是第二代南越王赵眜之墓。

2第二代南越王赵眜之墓,出土的墓葬品非常的丰富:

第二代南越王赵眜之墓,出土的墓葬品高达一千多件,最为贵重的有:“文帝行玺”龙钮金印、随身有印章9枚、丝缕玉衣、青铜编钟、石编钟、众多的金器等,以及提筒、钫、锫、酒器、六博棋盘、甲胄、弓箭等墓葬品。

五·目前尚未发现南越王赵佗墓:

1三国时期没有找到南越王赵佗墓: 早在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就曾费尽心思、极力寻找第一代南越王赵佗之墓,据说广州城郊的山坡都被孙权犁地三尺。据史书记载,孙权极为贪财、盗墓成瘾,除了挖盗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之墓,在更早之前还挖盗了第一代长沙王吴芮之墓,所获墓葬品也极为丰富。幸好的是,第一代南越王赵佗之墓并没有被孙权找到,不然必定得遭殃。

2现代也没有找到南越王赵佗墓:

虽说古代没有发现第一代南越王赵佗之墓,但是奇怪的是,在现代也没有发现赵佗之墓,哪怕是蛛丝马迹也没有发现。广州城在近代先后经历过多次大规模建设、扩建城区,尤其是在现代更是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也没有发现赵佗之墓。据说在广州,曾有人根据古籍、史书关于“赵佗墓”的相关记载,认真查探、寻找,也一无收获。也许赵佗之墓没有被发现,反而是一件好事呢,让古人得到安息吧。

六·南越王赵佗墓应该在广州地区:

古代因为交通闭塞,交通条件差,交通工具落后,所以墓地安葬大多选择就近原则。南越国都城广州,因而第一代南越王赵佗之墓,应该也是在广州。根据第二代南越王赵眜之墓、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之墓都是在广州城可知,第一代南越王赵佗之墓也有九成可能是在广州城。而且古代的广州城城区较小,远没有今天的广州城那么大,因此第一代南越王赵佗之墓在广州城的可能范围还要缩小。

结尾语:

1今天的第二代南越王赵眜之墓,经过抢救性考古挖掘后,现在被设置成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各位读者,你们有谁去玩过吗?

2·关于“南越王赵佗之墓”,你们有什么不同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关注。

秦朝末年,天下再次大乱,各地烽烟四起。其中最大的两股军事实力非项羽和刘邦莫属。

那座屹立于骊山之上高大雄伟的秦始皇陵,如同吸铁石般吸引着各路人马的觊觎!

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渭水注》中便写到了项羽举30万大军盗挖秦始皇陵的故事!

项羽人称楚霸王,其性格刚毅,嫉恶如仇。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这件事,一直是他心里过不去的坎儿,灭国之恨已经形成了熊熊烈火,烧得项羽肝肠剧痛!

因此,当他逼着刘邦退出咸阳城,自己成为“赢家”的时候,便急不可耐的命令士兵火烧阿房宫! 随即,又指派一支30万的军队,开往骊山直指仇人秦始皇嬴政的陵墓!

据说,当时皇陵的地面陵寝建筑还未完全竣工,起义军一到便开始烧杀抢掠,将祭堂庙宇通通一把火烧掉,摆放在其中的金银之物也被抢劫一空,30万人运送墓中珍宝,花了三十天还没有搬完。

当时,有个放羊的小孩,不小心也误入乱局之中,自家的羊羔因为受惊乱跑闯进了陵寝地宫。

众人为了寻找丢失的羊羔,举着火把进入地宫,不料却引燃织物,熊熊大会最终吞噬了整个地宫,秦始皇的巨大铜棺也淹没其中,成为了灰烬……

在一些史书记载中也有提到,刘邦与项羽对决之时,也将其盗挖秦始皇陵,擅自将陵中珍宝占为己有的事情作为一大罪状,进行口诛笔伐!

既然汉高祖刘邦都亲口说出项羽盗墓这件事了,那还能有假吗?

于是乎,后世之人逐渐将项羽盗掘秦始皇陵这件事情确认了下来。

数千年来,这一直成为了项羽英雄人生的污点之一。

那么,这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型皇陵,到底有没有被盗过?或者说,项羽真的进入皇陵地宫了吗?

我们先来看看秦始皇陵的规模,几个数据感受一下:

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208年,一共历时39年时间,动用72万人力修建而成。陵寝总面积达到了56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大小之和!

而位于陵区核心位置的封土,呈覆斗状,两千多年的岁月侵蚀之下,封土现存高度也还有51米,约有15层大楼高!

皇陵的总设计师是秦始皇的心腹丞相李斯,他倾尽所有智慧,设计督造了这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独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寝。

根据史料记载,为了充盈地宫中的随葬品的种类,秦国上下源源不断的将各种奇珍异宝送入地宫。

可以想象,不仅是秦国自身的珍宝,就连刚被荡平的其他六国所缴获的无数至宝,也成为了陪伴始皇帝长眠地下的随葬之物!

直到今天,还有许多传说认为, 秦始皇将三件天下至宝:隋侯珠、12金人、大禹九鼎都埋进了自己的坟墓中!

各种因素汇聚一起,这座天下第一皇陵几乎难逃被盗的命运!

要知道,汉代帝陵也同样有高大的封土,地面拥有各式祭祀建筑。 在西汉末年,赤眉军作乱,便将汉武帝刘彻的茂陵盗了个底朝天!

十万人马一趟接一趟地从茂陵里搬运珍宝,搬了几十天也没搬完!

直到三百多年后的西晋时期,居然还有人从茂陵里盗得随葬品无数,可见这乱世之中,前朝帝王陵寝便是众矢之的,惨不忍睹!

西汉立国近两百年,帝陵尚且遭此大辱,何况是立国十五年便轰然倒塌的秦帝国呢?

查阅古籍以及一些野史传说,唐末、五代十国、宋末这样的混乱时期,也有秦始皇陵被盗挖的文字记载出现。

有一些坊间传闻还绘声绘色,就连盗墓贼挖掘地宫的时间、过程等各种细节也记录的清清楚楚,仿佛自己亲身经历一般,让人不得不信。

秦始皇陵真的已成一座空墓了吗?这个疑问,在新中国的几代考古专家们运用各种科学手段的探寻中,终于渐渐有了答案!

当然,因为这一研究结果,也使得楚霸王盗掘始皇陵这一事件,有了新解!

项羽背锅两千年,终于可以翻身了……

1974年,西北一带发生干旱,眼看着庄稼地的农作物缺水灌溉,即将颗粒无收!陕西省临潼县 骊山镇西杨村 的村民们,便想着打几口井,抽取地下水救急。

随后,村民们将打井的地点选在了村边的一片石榴林里。这个地方距离秦始皇陵的巨型封土堆仅有15千米的距离。

3月的一个傍晚,一连忙活了好几天的村民们,却始终没有见到地下水的影子。正在焦急之时,却突然有人大喊,泥土里居然被挖出了好几个真人大小的人俑!

也就是这一次的无疑挖掘,挖出了一个“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阵两千多年后重现人间!

随后,1980年,考古专家们又在距离秦始皇陵20千米的一个陪葬坑中,发掘出两辆制作精良的大型铜车马!

宛若真人大小、阵型保存极为完整的兵马俑和完美制造的铜车马的出现,直接说明了一个问题:秦始皇陵并没有遭到严重的破坏!

试想一下,以项羽的爆裂脾气,怎么可能放任这些秦始皇的地下军队完整无损的保存?

就算是拿不走搬不动,恐怕也逃不过他一声令下将其毁灭殆尽的命运!

如今,这些随葬之物原封不动地出土,只能说明当年项羽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破坏!

当然,难道是项羽突发恻隐之心了吗?肯定不是的!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秦始皇陵实在是太过巨大,就算是起义军大肆破坏,也仅仅是伤及表面皮毛,并未动其筋骨核心之处!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 社会 ,生产力还很低下。

面对高耸入云,坚固如铁的巨型封土堆, 项羽的军队撬不动,后面那些乱世的流寇之辈,仅靠洛阳铲等物更是不可能!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对秦始皇地宫最早的记载:地宫中以巨量水银模仿百川入海之势,以人鱼膏作烛火万年不灭……

针对“巨量”水银这一记载,现代地质科学家们经过数据研究,已经给出了答案!

封土堆的土壤化学检测中出现了“汞异常”。而汞,就是古代人说的水银!

这是在陵墓修建两千多年后,运用先进科学探测技术得到的数据,而这一发现恰好说明:秦始皇陵没有被盗!

原因在于,水银是一种极易挥发的物质。如果封土之下的主墓室遭到过盗挖和盗掘,那么以水银无孔不入地挥发特性,早已经在两千多年的岁月中消失殆尽,如何还可能检测的到超大数值的“汞异常”?

那座现在高度依旧达到51米的巨大封土,依旧严丝合缝地保护着秦始皇的地下宫殿!

这样的研究结果,令考古专家们欣喜若狂。

近几十年,一系列针对秦始皇陵的考古研究从未间断。人们在封土之上钻探了多达四万多个探孔,从而明确出了封土之下的皇陵地宫四周,居然还存在一堵直径达到4米的高达墙体!

这堵墙的外层是砖石包裹,内层则是坚固的黏土,它们如同一座水泥堡垒,将地宫紧密包围!

别说是古代只有洛阳铲的盗墓贼,就算是现代人如果不使用大型爆破设备,根本无法撼动其分毫!

当然,在封土堆之上,考古专家们还是发现过盗洞痕迹。当年可能依旧有许多不信邪的贪婪之辈,想要前来撞一下运气。

专家们在陵墓外围的甬道附近探测时,就发现了距离地表9米深的两个盗洞。

不过,整个甬道周围没有被盗洞破坏的痕迹,换言之这些盗墓贼的盗洞根本就连甬道的位置都没有找到,更别说找出地宫入口在哪里了……

在秦始皇陵外围的考古发掘中,专家们还发现了两具身中数个箭头而亡的尸体! 这些箭头便是传说中的秦国弩机发射而出的。

因此,这也印证了《史记》中关于地宫内布满机关陷阱的描述:“并将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而这个位置,仅仅是皇陵的外围。

地宫之内会有着多么凶险的防盗设计?想想都觉得脊背发凉!

看来,当年设计皇陵的丞相李斯,绝对是极尽天下能人异士,巧布机关暗箭,使得一有风吹草动便可万箭齐发,诛杀来犯之人!

如此说来,当年的楚霸王项羽,并不是不想挖掘秦始皇陵地宫,实在是挖不动!

最终只得烧毁了陵墓的地面建筑,悻悻而去!

后世之人,前赴后继的盗墓贼们,试来试去也找不到方法突破那道钢铁防卫,只能望陵兴叹而已!

始皇帝嬴政,他的一生都在创造着奇迹,就连自己的死后之所,也成了两千多年以来世人为之惊叹的不朽传奇!

古往今来何人能与之比拟?秦始皇乃天下第一人也!

更多古墓好文推荐

1、秦始皇泰山封禅“唯一现存实物”:仅有10字的“破石头”传奇故事

2、西汉竹简《赵正书》语出惊人,引发秦始皇遗诏“真假说”讨论

肯定被盗过!只是里面大物件的陪葬品应该还在。一般小贼应该能力有限应该只能划拉划拉小物件带走。如果想拿去大件陪葬品极易暴露。远了不说就说80年代,盗墓成风。我们这边截止90后基本上是没人去学打墓挖坟的手艺了。80后还有能干这行的。远了不说~就说说80年代没人动过秦始皇陵的注意我不信!别看有什么夯土多宽多厚 没用的。专业打墓的搞头十斤左右。刃厚而窄,水泥墙都能一点点啃透夯土层不算啥的。你要迷信夯土层比现在水泥灌胶还结实我也不抬杠你开心就好。老家这边没有一个人45岁往上的男的没盗过墓的,后来本地管的严他们就去外地开展业务了。老手找墓室很准的,完全不输那些考古学家。考古学家对墓穴的认知也是通过记载 和经验积累获得的。个别盗墓的也一样并且经验上更胜一筹。一些经验丰富的就墓穴的布局朝向就能判断年代。一些阅历丰富的也能根据陪葬品判断墓穴年代。再说水银,就算真的有。也不是问题,听一个老哥吹过,他们用氧气瓶和炸药在外地干过活开展过业务。他们不怕夯土不怕青砖古窑就是比较怵保存良好的夹层墓,墓室周围箍了一圈夹层中间灌沙子那种。保存条件好的话基本就是累死人你掏不干净,你挖一点他塌一点。背氧气的老哥吹他遇到过不知真假。基于从小对这些盗墓贼的认知,可以肯定秦始皇陵就算在解放前就算没被盗过,80年代应该被盗掘过。不过肯定有很多文物都还在。不要迷信下面有水银,有多少夯土,在底下多少米,地宫多大。古代原始落后的全靠人力硬砸出来的防御结构是扛不住现代人的手段的。只是我比较坚信秦始皇陵的被盗走的文物跟总体的陪葬品比应该是九牛一毛。地宫越大塌方的可能性也很大 特别是秦汉时候的墓穴,就不说墓穴就说冢也是塌方居多。盗墓贼为了不惊动官府作案工具应该都相对简单挖掘能力有限。在下面应该也是一边掘进一边探索带走的殉葬品肯定不多。顺便说 政府赶紧抢救挖掘吧!!!!!!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秦始皇陵的真面目。

  专家估算了一下,目前在47个国家的2000多个博物馆中,中国流失的文物大约有167万件。在全球,中国至少有数百万件文物流落异域。有的是战争时期掠夺来的,有的是外国探险家以科学考察的名义窃取的,有的是盗墓贼或文物贩子走私出去的。

  中国文物流失是在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后开始的。1860年10月18日,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是中国文物史上最大的劫难。圆明园自康熙以来历代帝王庋藏的纯金、镀银、玉雕、铜铸佛像达10万尊以上。法国文豪雨果说过:“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但是,这座艺术宝库被彻底洗劫一空,大量稀世之宝,包括《永乐大典》和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早募本等都散失殆尽。

  目前,在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总数多达23万余件,珍品如山。其中我国古画有数百件之多。被八国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永乐大典》、《女史箴图》、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和“考察队”窃取的敦煌画卷就收藏于此。这里的中国馆是1990年香港商人何鸿卿爵士捐助200万英镑(约2700多万人民币)改建的,改建的目的是便于对文物进行保护和展览。大英博物馆一向被认作是在中国之外藏有最多最好的中国文物的博物馆。事实上,大英博物馆某些类别的收藏还要优于中国,例如敦煌画卷与经卷(经卷现已随大英图书馆一起搬出)。

  大英博物馆的文物除少数为爱好者捐赠外,绝大部分为大英帝国全盛时期大肆掠夺而来。近年许多国家纷纷向英国政府交涉,希望能够取回属于他们的展品。希腊为争取古代巴特农神庙埃尔金大理石雕的归还,至今仍在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流失到日本的中国文物数量也非常大,且品种丰富。日本1000多座公私博物馆几乎都收藏有中国文物,数量大概在数十万件。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收藏了中国历代名画、金玉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等3万多件。巴黎卢浮宫国立博物馆分馆——吉美博物馆藏品的一半以上都是中国文物,达3万多件。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是以收藏中国文物为主的博物馆。其中陶瓷部有2000多件,始于新石器时代,迄于清。玉器部有1200多件,为世界上收藏中国玉器最丰富的博物馆。青铜器部约有800件。

  就地方志和古籍而言,美国最多,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我国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万片。就敦煌宝藏而言,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3成,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万件。

  面对如此多的中国古代艺术瑰宝,我们在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杰出创造力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为如此众多的无价之宝流落海外而感到痛惜和惭愧。

  文物走私猖獗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非法文物交易价格不断攀升,仅次于毒品和军火走私的巨额利润,导致全球性文物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据国家文物局提供的资料,河南、山西、陕西等文物大省,群众性的盗墓挖坟以及贩卖文物之风屡禁不绝,甚至在一些地方形成行业。青海某地在短短几个月时间被毁古墓1000余座,5000多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珍品被哄抢一空。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发生在全国各地的盗挖古墓案有10万余起,被毁古墓20余万座。在英国倒卖中国文物的犯罪嫌疑人住宅里,挂着一张中国地图,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地点被标注出来,形同“作战地图”。这些唯利是图的文物贩子们是中国文物流离失所的源头,也是屡禁不止的文物犯罪的祸首。据海关总署统计,1991~2000年,全国海关缉获走私文物10多万件。1997年5月,天津海关查获一起用集装箱偷运文物案,集装箱内共有文物5000余件。2003年8月,深圳海关对外宣布,该关成功破获一起走私国家珍贵古生物化石的走私团伙,截获国家一级文物等国家限制出口文物共计2165件。这一案件是建国以来海关系统查获的最大一宗古生物走私案件。这批走私化石数量之多,级别之高,品种之全,国内罕见。

  因管理不善或监守自盗而造成的文物流失,已成为中国文物走私市场仅次于古墓盗掘的第二大来源。2003年6月18日,在因坐拥避暑山庄而久负盛名的河北承德,共有158件文物被从门禁森严的文物仓库中盗出,其中数件为堪称中国国宝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其余为国家二级或三级保护文物。案件所涉文物数量多,品级高,业内人士认为,这很可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博界第一大案。2003年10月9日,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管理文物的办公室副主任陈迪宽,因涉嫌贪污文物被当地检察机关逮捕,之后又有两名工作人员被刑事拘留。这个馆5000多件文物不翼而飞,也没有报案,主管部门也未作深究。2003年11月27日晚,央视《焦点访谈》“访谈”了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一个经营了近20年的博物馆连一个完整的账目都拿不出来,出现文物大量流失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此之前,也报道过故宫字号文物被盗流失的事,流失的原因也是难敌“家贼”。

  长期以来,资金和人手不足是中国文物博物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客流量最大的上海博物馆,每年2000万元的门票收入仍不足以使其自足。有的博物馆则因为新文物的出土,不得不在既无人员补充又无资金注入的情况下,背上看守墓葬的沉重负担。近几年来,全国诸如周口店遗址这样的国宝级文化遗产,由于缺乏维护、保护资金,都纷纷陷入了困境。文物保护经费的巨大缺口在全国已是一个普遍现象。目前国内许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都多少有些收入,有的单位如秦俑博物馆等的门票收入都过亿元。这些收入大部分上缴当地政府,上缴的部分返还给文物部门很困难,实际上很难做到专款专用。

  海底“沉宝”“守业”难

  2004年3月1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的佳士得公司拍卖大厅,有1700余件精美的中国瓷器被同时拍卖。这些产自明朝万历年间的漳州瓷器是越南渔民几年前在南海的一艘中国古沉船上发现的。如此大量的中国海底文物在境外被批量拍卖已经不是头一遭。中国南海的古沉船应该超过2000艘。由于船的装载量大,因此在文物市场上形成了“一艘船十个墓”的说法。通常一艘普通中型商船就能装载10万件以上的瓷器。

  关于海底沉宝的归属问题,根据国家文物局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对于遗存于中国领海内以及依照中国法律由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的文物,无论其起源于中国或起源于外国,均属中国所有。为了获得中国文物并逃过法律制裁,海上盗宝者们使出了各种招数。比如探宝者在获得菲律宾国家博物馆的许可证后就可进行海底打捞工作,只须按协议与其共同分享打捞上来的宝物即可。但是有些探宝者利用这些国家的许可证作幌子秘密在中国海域进行打捞。外国盗宝者们将其打捞沉船的经纬度作为最高机密,从不对外公布,使外界无法找到其违法的证据。国际公约中有“无人认领的沉船允许拍卖”的规定,于是他们钻国际法的空子,将从中国海域打捞上来的文物藏匿一段时间,等过了法律规定的确认期限,再将其堂而皇之地送往拍卖行拍卖。

  由于受到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中国目前还无法对南海海域的中国沉船进行保护性打捞。尽管沉船数量很多,但是由于分布在浩瀚的大洋中,水下打捞无异于一场巨额赌博。打捞一艘比较深的沉船动辄需要几千万元。中国曾经组织过一次对一艘日本近代沉船“阿波丸”的大规模打捞工程,结果前期开支预算就高达1�2亿元。

  海底沉船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其装载的文物值钱与否,人文价值才是最重要的。近年来,中国海底文物严重流失的现象已经引起了中国有关部门的注意,目前中国正在着手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遏制这一现象。

  文物回归不惜血本

  我国的综合实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开始步入小康,许多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陆续回归。这原本是自己的东西,拿回来却花了大量血本。2003年9月,香港信德集团董事局主席何鸿斥资700万元,以物业发展项目名义,购入圆明园乾隆御制錾花铜猪首并将其赠送保利艺术博物馆。2003年4月,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的书法国宝《淳化阁帖》最善本四卷被上海博物馆以450万美元从美国收藏家手中购回。据说这还是占了大便宜,此前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比利时的博物馆、日本的藏家以及中国的一些拍卖行等都想要这一阁帖,出价均不低于这个数,日本人开的价是1100万美元。这四卷《淳化阁帖》在上个世纪40年代曾经在上海出现过,后来就流出国门。20世纪80年代,在香港的一次艺术品拍卖会上,为美籍犹太人安思远以30万美元拍下。

  2002年12月6日,散轶多年的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行书《研山铭》被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海外征集回国。国家文物局依据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指定《研山铭》采取定向拍卖方式,在12月6日拍卖会上,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依法参加竞买,最终以2999万元购回《研山铭》,并由该中心代接代管,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存放保护。这是国家设立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后收购的第一件珍品。故宫近几年在文物拍卖市场已经展示好几次大手笔了:1800万元收购张先《十咏图》、400多万元收购清石涛《高呼与可图卷》、600余万元收购沈周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2200万元收购《出师颂》。

  近年来,国内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品中有30%左右为海外回流品。看到国人为购回国宝而奔忙不止,并且时有所获,我们在庆幸之余,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如果按照这些价格,数以千万计的大量流失文物,今后又将如何收回。一件件以巨款赎购根本就不现实。正因为经费短缺问题,不少国宝我们眼睁睁看着让人家买走,我们出不起那么大的价钱。2003年7月12日,康熙御用传世玉玺被海外神秘人士以600万元拍去。华辰公司在征集2003年春拍物品时,从一位海外收藏家手中征集到了这件国宝。这枚玉玺被称为“康熙御笔之宝”,仅印面就有9�5厘米见方,是康熙年号玉玺中尺寸、体积最大的一枚,在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遗失海外。康熙共有120方印章,大部分在这次国难中流失。玉玺这种文物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收藏价值不同于一般文物,它拥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政治价值、学术价值以及艺术价值。

  从2002年开始,国家财政第一次设立了“国家文物征集专项经费”,一般安排5000万元。只能有所选择,“买回一件算一件”,以“填补文物空白”为要。大部分只能眼睁睁看着被人家买走。乾隆的《大阅图》有三件,第一件在故宫。前些时候第二件拿出来拍卖,故宫曾想以500万元收购,但人家的底价已是800万元,最后拍到了2000多万元。《康熙南巡图》一共12卷,故宫有几卷,卖方的开价高也没有买。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故宫的心理价位是1000万元,当叫到2300万元的时候,都不敢举手了,只好看着国外买家拿下了,后来进了美国的博物馆,估计永远不会再出来了。

  立法保护有待加强

  对非法出境的文物,世界各国少有重金赎回的先例。普遍的做法是依据法律和道义的原则,锲而不舍地竭力追索。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甚至不惜采用强硬的外交手段。2003年6月17日,美国向中国归还了6件走私文物,这是中国通过法律程序追索文物取得的一项成果。2000年3月,我国墓葬文物武士浮雕像出现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在中美两国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成功阻止拍卖,最终得以按照司法程序将这件文物没收为国家财产,并无偿归还给中国政府。武士浮雕像的胜利追索,开创了中美两国政府共同合作,打击非法出口文化财产,返还被盗文物的先河。追寻文物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依靠国际刑警组织,协助各国追回被盗文物。我们现在追寻文物的主要法理依据是《国际流失文物返还公约》。但有一个问题存在,返还文物至公约生效以后实行,不溯及以往。当然,国际公约也没有肯定以前的非法流失文物的合法性。

  被帝国主义列强掠夺的文物无偿返回祖国,是中国政府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中国人民的殷切企盼。国宝回归的前提是必须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按照国际公约,于情于理,无可辩驳的是属于中国人民的财富。若“不惜重金”赎回,确有损于中国人民的颜面和自尊,有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格。但2002年12月9日,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18家欧美博物馆联合发表《关于环球博物馆的重要性和价值的声明》,表示反对将艺术品,包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依靠掠夺等非正当手段获取的文物艺术品归还给原属国。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相抵触。按照规定,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掠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该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这里所说的“没有任何时间限制”,就是不论战争何时发生,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归还要求。中国政府多次声明,决不放弃追索被盗和非法出口的文物。

  为了打击文物走私,中国对文物出境实行许可证制度。这是国际上普遍实行的一种文物出境管理制度,未经我国文物出境鉴定机构审核许可,以任何方式携运文物出境都是非法的,是走私文物出境,都要受到法律追究。我国在禁止非法发掘、禁止文物的非法交易和严厉打击文物走私方面也作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如果能得到严格执行,文化遗产受破坏的情况就会有很大的改变。针对国际文物走私猖獗的现象,亚欧一些文化官员呼吁制订一部国际公约,打击文物走私,防止文化遗产流失。目前许多国家都有针对文物走私而制订的相关法律规定,但国际社会需要一部更为详尽可行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以确保人们不会掠夺其他国家的文化遗产,同时保证被掠夺的文化遗产能返还给其原属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