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薏米汤能治好痘痘吗
可以的。红豆薏米水可以消肿祛湿,红豆热量低,富含维生素E及钾、镁、磷、锌、硒等活性成分,养血益气,古籍说红豆“多食令人瘦”;薏米也有美白、清热排毒的功效。
红豆薏米水可以天天喝,但是每天只要喝一杯(250ml--300ml),这个量身体是可以每天接受的,最好再加点小米一起喝,能够清热利湿,散血消肿。不过薏米性微寒,体质偏寒的MM可以不加薏米或少加薏米,可以加小米、桂圆、红枣一起煮。因为红豆和薏仁就是很排水的,薏仁常常用作中药呢。这两种东西是瘦腿必备。
红豆还有健胃生津、祛湿益气的作用,是良好的药用和健康食品。红豆更是女性健康的好朋友,丰富的铁质能让人气色红润。多摄取红豆,还有补血、促进血液循环、强化体力、增强抵抗力的效果。哺乳期妇女多食红豆,可促进乳汁的分泌。另外红豆和薏仁一起吃美白效果超级好哦。如果每天都喝喝烦了,还可以把它们分别和其他食材(小米,绿豆,红枣,莲子等)一起吃,绿豆的利水功效也超棒的。薏米和红豆较难煮熟,在煮之前需以温水浸泡2-3小时,让它充分吸收水分,在吸收了水分后再与其他一起煮就很容易熟。
西瓜
概述:西瓜(Citullus vulgaris)(watermelon)葫芦科,西瓜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果瓤脆嫩,味甜多汁含有丰富的矿物盐和多种维生素,是夏季主要的消暑果品。西瓜清热解暑,对治疗肾炎、糖尿病及膀胱炎等疾病有辅助疗效。果皮可腌渍、制密饯、果酱和饲料。种子含油量达50%,可榨油、炒食或作糕点配料。
特性:西瓜主根系,主根深1米以上,根群主要分布在20厘米--30厘米的耕层内,根纤细易断,再生力弱,不耐移植。幼苗茎直立,4--5节后间伸长,5--6叶后匍匐生长,分枝性强,可形成3--4级侧枝。叶互生,有深裂、浅裂和全缘。雌雄异花同株,主茎第3--5节现雄花,5-7节有雌花,开花盛期可出现少数两性花。花冠**。子房下位,侧膜胎座。雌雄花均具蜜腺,虫媒花,花清晨开放下午闭合。果实有圆球、卵形、椭圆球、圆筒形等。果面平滑或具棱沟,表皮绿白、绿、深绿、墨绿、黑色,间有细网纹或条带。果肉乳白、淡黄、深黄、淡红、大红等色。肉质分紧肉和沙瓤。种子扁平、卵圆或长卵圆形,平滑或具裂纹。种皮白、浅褐、褐、黑或棕色,单色或杂色。种子千粒重大籽类型100克--150克、中籽类型40克--60克、小籽类型20克--25克。子瓜类型150克--200克。
栽培 西瓜喜高温干燥气候。 生长适宜温度25~30℃, 6~10℃时易受寒害。月平均气温在19℃以上的月份全年多于 3个月的地区才可行露地栽培。属长日照植物,喜强光,光饱和点为8万勒克斯。适宜干热气候,耐旱力强,要求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土壤pH5~7为宜。中国的西瓜栽培方式多种多样。属于露地的有西北的旱塘栽培和砂田栽培,华北的平畦栽培,长江以南的高畦栽培等;属于保护地的有北京的风障栽培,保定的苇毛栽培,以及地膜覆盖栽培、塑料大棚栽培、温室栽培等。不论露地或保护地栽培,均于春季先行保护地育苗,然后定植。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可提高果实的含糖量。种植密度一般亩栽 500~600株。华北行整枝,一株一蔓一瓜;华南不整枝,一株多蔓多瓜。自播种至收获约80~ 120天,从雌花开放到果实成熟约30~50天。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种蝇、守瓜等。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栽培。山东省莱西有大量栽培,莱西市河头店镇出产的南岚西瓜以瓤沙、味甜、水多、营养丰富而闻名。
用途 西瓜果实为夏季主要水果。成熟果实除含有大量水分外,瓤肉含糖量一般为5~12%,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甜度随成熟后期蔗糖的增加而增加。几不含淀粉,采后贮藏期间甜度会因双糖水解为单糖而降低。瓜子可作茶食,瓜皮可加工制成西瓜酱。在中医学上以瓜汁和瓜皮入药,功能清暑解热。
又称夏瓜、寒瓜,堪称瓜中之王,因在汉代时从西域引入,故称西瓜。西瓜亦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目前除少数边远寒冷地区外,国内各地均有种植,果味甘甜而性寒。
西瓜是夏天的典型水果,也是夏季的主要水果,我们应多加以珍惜。
在炽热的夏日或气温闷热的热带夜晚,只要有冷冻的西瓜,便具有消除暑热的效果。
品种:西瓜以用不同,可分为三类:普通西瓜、瓜子瓜、小西瓜
西瓜名字的由来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西瓜并非源于中国。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后经人工培植成为食用西瓜。
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我国,所以称之为“西瓜”。
据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娇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这说明西瓜在我国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
怎样获得无籽西瓜
现在生产上栽培的无籽西瓜,均是三倍体(3X)西瓜。它是由四倍体(4X)西瓜作母本,二倍体(2X)西瓜作父本进行杂交而产生的一代杂种。目前栽培的无籽西瓜并不是完全没有种子,还有未发育的象嫩黄瓜籽一样的小而白的种皮,吃起来有无籽的感觉,所以叫无籽西瓜。
生产无籽西瓜的其他方法
1.天然激素法
该法是根据西瓜具有“单性结实”的特点,利用少籽(四倍体)西瓜花含有的天然激素,刺激二倍体有籽西瓜子房,使之不发生受精过程,而通过其内在的生理作用,促使普通(二倍体)西瓜植株坐瓜并生长成无籽西瓜,这是一种快速生产无籽西瓜的新途径。它具有取材容易、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当年即可生产出无籽西瓜,而且果型端正,皮薄,不空心,西瓜的质地及风味与原来普通西瓜品种相同,从生长到成熟不需特殊栽培措施,避免了无籽西瓜的发芽率低、成苗率低和结实率低等问题。
湖北省农科院经多年多次试验证明,利用该法生产的无籽西瓜,与三倍体无籽西瓜相似,果实内只含有白嫩可食的秕籽,无空心,含搪量达9%~10%,果皮厚度及风味均与所选用的普通西瓜品种相同。试验结果,以选用兴城红作母本生产的无籽西瓜为最好,表现为皮薄,肉质脆沙,含糖量高、风味好,白籽小而且少。蜜宝、都三号西瓜为母本生产的无籽西瓜次之,具体生产技术要点是:
(1)选好父母本:选作父本的少籽西瓜,要求果实内的种子数目多,花粉质量好的品种,且要求植株生长健壮。选作母本的普通西瓜,要求果实内的种子数要少,果实皮薄、含糖量高、品质优良的品种,且要求植株生长健壮。
(2)适时授粉:选作父本的雄花和选作母本的雌花都要在开花的前一天下午进行套袋或人工束花保护。翌日早晨雄、雌花开放时,及时摘下雄花,除去套袋或束缚物,对雌花进行人工授粉,授粉要充分并小心进行,以免损伤雌花。授粉完毕后,仍将雌花进行套袋或束花,以防普通西瓜的花粉落到柱头上。一般授粉3天后,幼瓜坐住即应及时除去套袋,以促进幼瓜正常生长发育。
(3)除掉异型瓜:在利用天然激素生产无籽西瓜的瓜田中,瓜坐住后要留巡视瓜田,及时摘除未经人工授粉而自然坐住的瓜,防止产生异型瓜及有籽西瓜。否则,由于普通西瓜的竞争力强,激素西瓜生长的竞争力弱而造成幼瓜长不大或化瓜。
(4)加强肥水管理:由于天然激素刺激而生成的无籽西瓜是未经受精的胚生长成的,所以其生长发育比较脆弱,必须给予良好的肥水条件和加强整理蔓工作,以促进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5)适时采收:利用该法生产的无籽西瓜,中熟品种的适宜采收期为开花后30天左右,采收过早,糖分含量不高,品质不佳;采收过晚,果实内的秕子增大,影响口感。采收后的无籽西瓜应立即销售或食用,不易久贮,否则果实内的秕籽变硬,品质变劣。
2.人工合成激素法
实践证明,利用某些激素类物质进行人工诱导,也能使普通二倍体西瓜结瓜,而且结成的西瓜内也只合有无胚的白嫩种皮,吃起来如同无籽西瓜一样。具体的生产要点是:
(1)选用优良品种:试验证明,早花是目前利用人工合成激素生产无籽西瓜的优良品种,在其他措施得当时,无籽成瓜率可达90%,与该品种人工人工授粉产生的有籽西瓜的成瓜率基本相同。其他品种如郑州3号、乐蜜1号、中育6号、鲁西瓜1号等也比较好。
(2)处理方法:先用蒸馏水分别配好100ppm的萘乙酸钠、25ppm的赤霉素和25ppm的2,4~D等三种溶液。再用这三种溶液的等量混和液(混合比例为1:1:1)处理西瓜雌花。混和液要求随用随配,混和后当日用完。处理雌花的万法是,在雌花开放的前一天下午先行套袋或夹花保护(如为两性花应严格去雄),第二天早晨雌花开放时,摘下套袋或束缚物,用新毛笔蘸混合液涂到雌花柱头和子房的基部上,每朵花每次用药量约为1毫升。涂药后仍须将花冠夹住或进行套袋保护。涂药后第四天去掉套袋,并用涂抹一次混合液,或涂用20ppm的细胞激动素6~呋喃氨基嘌呤溶液,对提高成瓜率都具明显效果。试验证明,以对主蔓(双蔓整枝)第二雌花进行处理最为理想。涂药应选择晴天进行,如涂药后遇雨,雨后应重涂 1次。
(3)精细的田间管理:开花前要求达到植株健壮。涂药处理后,要随即掐去主蔓各叶腋处的侧蔓和生长点,并压好瓜蔓,促使营养物质向瓜内输送。涂第一次药后,如发现幼瓜皮色发暗,要补涂1次,可有效地防止化瓜。第一次涂药处理后10天左右,可掐去第二条瓜蔓的生长点。同一株的两条蔓上不要保留未经药液处理的幼瓜,因为有籽瓜与无籽瓜同时在一株上,营养物质容易被有籽瓜争夺去,而引起无籽瓜化瓜。要及时摘除其他雌花,防止坐有籽瓜。第一次涂药处理后12天左右,达到安全期,应进行浇水和追肥。但浇水量不可过大,以小水勤浇为宜,一般每次每亩浇3~4立方即可,每隔2~3天浇一次。追肥应在植株一侧开沟追施,每亩施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
3.扦插栽培法
详见“扦插栽培”部分。
4.组织培养法
组织培养就是利用植物的某一部分组织或器官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成完整植株的一种新的繁殖方法。我国从1979年即开始开展此项工作,目前上海、北京、山东、河北、山西、甘肃及黑龙江等省市的许多单位已利用该法生产出大批优质高产的无籽西瓜供应市场,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方法是:
(1)培养材料:据国内外报道,西瓜的种胚、茎尖、根尖、花粉及子房等均可用于组织培养,但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种胚和茎尖组织培养。
(2)培养基:西瓜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因所选用的材料及培养阶段的不同异。一般可分为芽团分化培养基、种胚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等三种。
①西瓜芽团培养基:每升培养基中有大量元素硝酸铵(NH4NO3)500毫克,硝酸钾(KNO3)1000毫克,氯化钙(CaC12)440毫克,硫酸镁(MgSO4·7H2O)370毫克,磷酸二氢钾( KH2PO4)370毫克,铁盐EDTA-Na2)745毫克;有微量元素硫酸亚铁(FeSO4·7H2O)557 克,硫酸锰(MnSO4·4H2O)223毫克,硼酸(H3BO3)62毫克,碘化钾(KI)083毫克,钼酸钠( Na2MoO4·2H2O)025毫克,硫酸锌(ZnSO4·7H2O)86毫克,硫酸铜(CuSO4·5H2O)0025毫克,氯化钴(CoC12·6H2O)0025毫克;含有机物肌醇100毫克,维生素B104毫克,维生素B605毫克,甘氨酸2毫克,烟酸05毫克;含激素吲哚乙酸(IAA)1毫克,6-苄基嘌呤(6-BA)05毫克;含琼脂7克,蔗糖30克或食用白糖50克。pH调至55~64。
②西瓜种胚培养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及有机物等全部与①同,但激素类去掉吲哚乙酸(IAA)和6-苄基嘌呤(6-BA)。蔗糖改为每升20克(食用白糖333克)。pH调为6~64。
③西瓜生根培养基:除将①中的激素6-苄基嘌呤和吲哚乙酸去掉,换用吲哚丁酸(IBA)1毫克,其余各类元素与①完全相同。
(3)培养方法:首先对培养材料进行消毒处理。如果取材为种子时,先用70~80℃温水浸种,搅拌至30℃左右,浸泡一昼夜,然后用75%的酒精消毒30秒钟,在无菌条件下剥去种皮,用01%的开汞消毒2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4~5次,接种于培养基上,放入培养室培养。胚根首先萌发,2周后当2片子叶展开转绿时,将带子叶的胚芽切下,进行转移培养。以后每隔3~4周切割一次,将顶芽和侧芽分离,再行继代培养。
如果从田间三倍体西瓜苗上直接取茎尖或侧芽时,应先将取来的材料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75%的酒精消毒10秒钟,然后用01%的升汞消毒2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接种于培养基上,放入培养室培养。
(4)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所用的基本培养基为M5和1/2MS,根据对幼苗分化,生长以及生根等不同环节的具体要求,分别附加不同的激素,再加3%的蔗糖,07%的琼脂,调整pH值为58。在 1公斤/厘米2压力下高温灭菌20分钟,然后进行接种,再将接种好的外植体放在温度为26±1℃、光强1000勒克司、光照14小时/日的培养室中培养。
(5)嫁接及管理:将组织培养增生的芽苗,可直接培育为成苗用于生产,也可用于嫁接培育成嫁接苗用于生产,以后者为好。若培育嫁接苗,在嫁接之前,需将分化的芽苗加高。方法是,将芽苗转移到不含激动素的MS+IBA05~10+GA05生根培养基中,使芽苗的基部逐渐生根,伴随根的生长,幼茎迅速加高,发育健壮,提高了接穗的质量。嫁接所用的砧木播种在盛有普通土壤的塑料营养钵中,待砧木子叶展开,微露真叶时,切除砧木顶芽进行嫁接。砧木的选择及嫁接操作方法参阅“嫁接栽培”部分。嫁接后立即转入愈合棚中愈合,棚内温度25~35℃,相对湿度95%以上,在此条件下,嫁接苗一般10天左右即可愈合,然后转移到温室中,锻炼3~4天。此期应注意透风,使之逐渐增强适应性。最后移栽到大田。田间栽培管理措施与无籽西瓜栽培管理措施相似,可参照执行。
西瓜何时传入中国
西瓜,原产于非洲。埃及栽培西瓜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过去,有人引宋代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说:五代同州郃阳县令胡峤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周广顺三年(953)……峤归”。于是,西瓜从五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国的说法,似乎成了定论。近年报刊上谈论西瓜的文章多持此说。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课外读物《衣食住行史话》中就有“西瓜始于五代”一节。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南北朝时人)注瓜蒂言永嘉(晋怀帝年号)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南史·滕昙恭传》说,昙恭“年五岁,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俄遇一桑门问其故,昙恭具以告。桑门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还以与母,举室惊异,寻访桑门,莫知所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卷十九记载隐侯(沈约)的《行园》诗云:“寒瓜方卧垅,秋蒲正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都参差。”从诗中谈到寒瓜卧垅的时节看,正跟西瓜相符。另外,旧北京曾称先上市的西瓜为“水瓜”,后上市的为“寒瓜”;今访老农,也说晚西瓜确有“寒瓜”一称。看来,上述文献资料可以和李时珍的说法相印证。然而,李时珍的说法几百年来似乎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1976年,广西贵县西汉墓椁室淤泥中曾发现西瓜籽;1980年,江苏省扬州西郊邗江县汉墓随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于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这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李时珍记载的可靠性。
西瓜,顾名思义,是西域传来的瓜。五代以前,既然它已经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却又不叫西瓜,而因其性寒解热,称寒瓜。因此,西瓜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说法似有疑问。那么,它是从什么路线传入中国的呢?
笔者推测它是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汉武帝曾派“译长”,募商民,携丝绸,乘海船去西方国家“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海船从雷州半岛启航,沿北部湾西岸和越南沿海航行,绕过越南南端金瓯角,再沿暹罗湾,顺马来半岛海岸南下,到达新加坡,又西折,穿越马六甲海峡,沿孟加拉湾到达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汉书·地理志》);这条海道,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
“已程不国”是今天的什么地方呢,多数学者认为是斯里兰卡,也有人说是非洲东部的阿比西尼亚。无论哪种说法对,都说明汉武帝时代中国和非洲交通的海路已经打开了。因为在汉代,阿拉伯人已经掌握了印度洋上信风的秘密,能够东西穿航印度洋。这样,斯里兰卡和南洋群岛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和非洲交通的中转站。非洲的西瓜可以经过斯里兰卡或南洋群岛再传入中国。广西和江苏汉墓出土的西瓜籽,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中非文化交流的佐证。
另外,据1959年2月24日《光明日报》报道:在浙江杭州水田畈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曾发现过西瓜籽。如果这个考古收获确实可靠的话,我国有西瓜的历史至少在四千年以上,而且西瓜原产非洲的说法,又另当别论。
回答者:精灵之光1989 - 举人 五级 10-22 10:08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谢谢您,办了我一个大忙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7 个人评价
好
71% (5) 不好
28% (2)
其他回答共 2 条
西瓜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西瓜Citrullus Lanatus Matsum et NAKAI的果实。陶弘景注本草时在瓜蒂一项,曾提到「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者。」李时珍认为这就是西瓜,又说在五代之前,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因其未遍及中国的缘故。按《胡峤陷虏记》记载:峤征回纥,得此种归,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则南北皆有。因性寒而名寒瓜,因自西来而呼西瓜。西瓜之名出自元、明间的《日用本草》、《食疗本草》等古籍,而西瓜在五代引种中国,当初称为寒瓜,是否又名水瓜、夏瓜、青登瓜,则有待考证。西瓜品种很多,不只现代,古代其皮色即分青、绿,其瓤则有红、白品种,其种子有黄、红、黑、白色等品系,现在西瓜品类更无可计数了。
西瓜果皮、果肉、种子都可食用、药用。
籽壳及西瓜皮制成「西瓜霜」专供药用,可治口疮、口疳,牙疳,喉蛾(急性咽喉炎),及一切喉症。
西瓜果肉(瓤)有清热解暑、解烦渴、利小便、解酒毒等功效,用来治一切热症、暑热烦渴、小便不利、咽喉疼痛、口腔发炎、酒醉。
西瓜皮用来治肾炎水肿、肝病黄疸、糖尿病。
西瓜子有清肺润肺功效,和中止渴、助消化,可治吐血、久嗽。籽壳用治肠风下血、血痢。
《本经逢源》记载: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泻。能解太阳、阳明中暍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白虎汤为汉伤寒论方,功能清热生津,解渴除烦,即指西瓜皮与其同功之喻。而春、夏伏气发瘟热,觅得隔年收藏者啖之,如汤沃雪。
疗效
西瓜在古今用於民俗治病和食疗保健的资料甚丰。例如:
1《松漠记闻》云:有人苦於目病,令以西瓜切片曝乾,日日服之,遂愈,由其性冷降火故也。
2《随息居饮食谱》云:食瓜腹胀者,以冬腌菜瀹汤饮即消。目赤口疮用西瓜肉曝乾腌食之;唇内生疮用西瓜皮烧研噙之;食瓜过多成病用瓜皮煎汤解之;口腔炎用西瓜皮晒乾,炒焦,加冰片少许同研末,用蜂蜜调涂患处。
3糖尿病、尿混浊,用西瓜皮、冬瓜皮十六克,天花粉十二克,以水煎服。
4高血压用西瓜支乾品十三克,草决明子十克,以水煎代茶饮。
5酒精中毒,酒醉后头晕、烦渴,饮西瓜汁一碗。
成分及效能
西瓜果肉:含蛋白质、葡萄糖、蔗糖、果糖、苹果酸、瓜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内氨酸、丙酸、乙二醇、甜菜碱、腺嘌呤、蔗糖、萝卜素、胡萝卜素、番茄烃、六氢番茄烃、维他命A、B、C、挥发性成分中含多种醛类。
种子:含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B2、淀粉、戊聚糖、丙酸、尿素、蔗糖等。
西瓜果肉所含瓜氨酸、精氨酸成分,能增大鼠肝中的尿素形成,而导致利尿作用。种子含一种皂样成分,有降血压作用,尚能缓解急性膀胱炎功能。新鲜西瓜皮盐腌后可作小菜。
西瓜生食能解渴生津,解暑热烦躁。有「天生白虎汤」之称,我国民间谚语云:夏日吃西瓜,药物不用抓。说明暑夏最适宜吃西瓜,不但可解暑热、发汗多,还可以补充水分,号称夏季瓜果之王。在新疆哈密地方日夜温差大,白天热,夜寒冷,故俚语云:朝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
宜忌
西瓜是最自然的天然饮料,而且营养丰富,对人体益处多多,但西瓜优点虽然很多,大量或长期吃副作用也不可轻忽。
明.汪颖《食物本草》云:西瓜,性寒解热,有天生百虎汤之号,然亦不宜多食。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西瓜、甜瓜,皆属生冷,世俗以为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取其一时之快,不知其伤脾助湿之害也。
元.李鹏飞《延寿书》云:北人禀厚,食之犹惯,南人禀薄,多食易致霍乱。又云:防州太守陈逢原,避暑食瓜过多,至秋忽腰腿痛,不能举动,皆食瓜之患也。
因此,中医辨证属於脾胃虚寒,寒积腹痛,小便频数,小便量多;以及平常有慢性肠炎、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於虚冷体质的人均不宜多吃。正常健康的人也不可一次吃太多或长期大量吃,因西瓜水分多,多量水分在胃里会冲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
西瓜变质后不可以吃,容易引起胃肠病而下痢。惟清.张璐《本经逢源》云:西瓜,甘寒降泻。子仁甘温性升,开豁痰涎之理是其本性。又引《相感志》云:食西瓜后食其子,即不噫瓜气,其温散之力可知。
过食瓜果类致使胃肠寒积腹痛者,酌服中药理中汤可治。西瓜裨益於人虽多,慎记台湾民间俚语云:日吃西瓜,半夜反症。
回答者:竟林小牛 - 魔法学徒 一级 10-21 13:11
先写西瓜的外形,夏天吃西瓜好,西瓜的生长经历等
回答者:萧萧旋风 - 魔法学徒 一级 10-23 21:40
针灸有哪些注意事项
针灸有哪些注意事项,针灸是我国传统疗法之一,虽然会对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也有需要禁忌,并不是人人都适合针灸,并且在针灸之后也要注意调理身体,以下是针灸有哪些注意事项的知识分享。
针灸有哪些注意事项1
1、针灸有什么好处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2、 针灸要注意什么
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对病人说明施灸要求,消除恐惧心理。若需瘢痕灸,必须先征得病人同意,应处理好灸疮,防止感染。
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证施灸,取穴要准,灸穴勿过多医学|教育网|整理,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切勿乱灸暴灸。
灸治中,出现晕灸者罕见。若一旦发生晕灸,则应按晕针处理方法而行急救。
施灸过程中,应防止艾火烧着衣物、被褥等。施灸完毕,必须将艾条或艾炷媳灭,以防发生火灾。对于昏迷、反应迟纯或局部感觉消失的病人,应注意勿灸过量,避免烧烫伤。
3、哪些人不适合针灸
糖尿病人群: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做针灸留下的针眼非常不容易愈合,很容易使针口处发生感染,所以糖尿病病人不适合做针灸。
凝血功能障碍人群:比如血友病,这些病人的凝血时间非常长,很难凝血,容易出现针口处血流不止等情况,所以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人群也不适合做针灸。
针灸有哪些注意事项2脸部针灸有什么注意事项。
一、不是人人都适合针灸
在进行针灸美容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皮肤状况,因为有些人是不适合针灸的。像皮肤比较敏感、有皮肤病、高血压、心脏病、白血病、糖尿病、出血性疾病、孕妇都不适合,以免造成生命危险。
二、针灸前要做好清洁
跟整容一样,针灸前一定要认真做好清洁,不要带妆。如果化了妆,一定要用卸妆产品卸干净,用洗面奶再清洁一次才可以哦。针灸的针器一定要进行消毒,最好使用一次性的,更加干净和安全。
三、针灸之后注意事项
针灸后的第一天皮肤不要碰水,避免寒湿邪气入侵。针灸之后不要开空调或者对着风扇吹,饮食上也要注意,像牛肉羊肉这些暂时不要吃。还有暂时不要化妆了,先暂停一个星期。
四、其他
个别有其他疾病的患者盲目进行针灸可能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以下五类情况不要进行针灸美容。
1、美容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2、孕妇慎刺,一般妊娠前3个月禁刺,以免引起流产。在月经期间,亦不应针刺。
3、若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也不宜针刺。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求美者,不宜针刺。
5、头面部禁刺穴位:中医古籍中记载头面部承泣穴、总会穴、脑户穴、神庭穴、玉枕穴禁用针刺。
针灸美容的三大好处。
1、健形养神
针灸美容在生活中也被很多人认可,在您的生活中就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美容方法。神,又称神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特征。一个人的精神容貌则是人体精、气、神的充分体现,而气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神赖气血奉养而精明。根据中医“形神合一”及“形与神俱”的'理论,针灸临床历来注重“形与神”而强调以“神”为主。
进行针灸的方法也是有很多种的,您在生活中就要注意自己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合理的针灸。针灸就其保健延年、美容美形方面可谓形神兼备,以神养形,以神治形,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的积极因素,调理脏腑,运行气血,使肌肤得濡润,毛发获滋养。若出现面色萎黄或苍白,面容憔悴,皮肤苍老晦暗、弹性减弱,皱纹渐增,腹部脂肪堆积等,可以通过针灸调节使其精充气足,容光焕发。
2、通经消斑
进行一些斑块的消除也是很大的作用的,在生活中你就要进行一些合理的针灸措施。黄褐斑,临床上很常见,是指对称性发生于面部的淡褐色或深褐色色素斑,好发于鼻部、额部、颧部、口周和面颊等处,多无自觉症状。
发生褐斑的情况一般就会和患者的自身的身体条件相关,进行针灸也是对身体的一种调节。根据临床观察认为黄褐斑往往与一些妇科疾病相关,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妇女以血为本,其生理特点,则以经血为重点,首重调经。脏腑和调,精气、津血上荣,黄褐斑自然消退。针灸既可以改善局部盆腔的血运,又能通调面部血运,既调整了内在脏腑功能,又可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
3、祛痤疮
在生活中我们始终会被一些疾病缠身,进行针灸也是一种面对痤疮的良方。痤疮,又称“粉刺”,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好发于颜面、胸、背等皮脂腺发达的部位,若不及时治疗或防治不当,可遗留终身难愈的瘢痕而影响容貌。现代医学认为痤疮主要与雄激素、毛囊和皮脂腺内微生物有关。
1、蒲公英药用价值高 蒲公英能治病疗疾,古籍早有记载。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曰:“女人乳痈肿,水煮汗饮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疗肿… … 乌须发、壮筋骨。白汁:涂恶刺、狐尿刺疮,即愈。”现代医学也已研究证实,蒲公英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根所含的多种三萜醇为蒲公英甾醇、 蒲公英赛醇、蒲公英苦素及咖啡酸、菊糖、果胶:全草含肌醇、天冬酰胺、苦味质、皂甙、树脂、菊糖、果胶、胆碱:花含 毛茛黄素、维生素B 2等。蒲公英对金**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及 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浓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杀菌作用。长期、大量事实证明:蒲公英是一味珍贵的中草药,性味甘、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消炎、凉血、利尿、利胆、轻泻、健胃、防癌等多种功能。主治:急性乳腺炎、腮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疗毒疮肿、急性结膜炎、咽炎、感冒发烧、急性扁桃体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 肺炎、胆囊炎、急慢性阑尾炎、泌尿系统感染、 骨髓炎、阴道炎、盆腔炎、十二指溃疡、痤疮、粉刺、结石症、以及多种癌症等数十种病症。其验方广泛流传于民间,许多医书和报刊杂志也我有刊载。 2 、蒲公英食疗效果好 蒲公英不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栽培的,均为营养丰富的特种蔬菜。鲜嫩蒲公英全草的可食部分约为84%,而每100g,可食部分含蛋白质48g,脂肪11g,糖类50g,粗纤维21g,钙2160mg,磷930mg,铁102mg,胡萝卜素735mg维生素B 1003mg,维生素B 2039mg,维生素c470mg,尼克酸19g。蒲公英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它不是普通的普通的特种蔬菜,而是一种珍贵的食疗佳蔬。如何食用?《本草纲目》有句云:”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由此可见,蒲公英可以炒熟吃,也可作凉拌菜。当然,还可与其他菜肴和佐料配伍,烹调成各种色香味俱佳食疗佳品。如蒲公英炒肉丝,因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能,猪肉具有滋阴润燥、补中益气效果,两者配伍制作成菜肴,不仅口味鲜美,而且能提供多种营养,因而可食疗感冒、胃炎、咳嗽、便血,以及疗毒疮肿等症;蒜茸蒲公英,可食疗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急性结膜炎、胆囊 炎、胃炎、肝炎、疗疮肿毒、瘰疠等病症;蒲公英绿豆汤可食疗多种炎症、尿路感染、大便秘结等。此外,厂家还可采用深加工的方法,将蒲公英制作成蒲公英咖啡、蒲公英饮料及多种保健食品出售,既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又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还能促进蒲公英产业的发展,真是一举可多得。 3、蒲公英具有一定的美容作用 蒲公英不仅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食疗佳蔬、疗疾良药,而且也在美容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不论你是干性皮肤、油性皮肤、老化皮肤,还是雀斑、色素斑、皮肤炎、粉刺,以及痤疮、须疮、白发、脱发等,蒲公英都能帮你消除”美中不足“,摆脱烦恼,使你”白壁无瑕“,容光焕发。如蒲公英与连翘、木贼配伍,可用于皮肤保健——治青春痘;蒲公英与马齿苋配伍,可用于治疗油彩皮炎;蒲公英煎汁后过滤,取汁涂抹面部,可以用于治疗干性皮肤蒲公英捣烂后掺入蜂蜜,可以用于治皱老皮肤;蒲公英鲜花煮汁,早晚涂面部,可用于治雀斑 、色素斑;蒲公英汁、香芹菜汁混匀后作润肤液,可用于治疗白化色素斑等。 4.蒲公英可以用作兽药 蒲公英不仅是人类的食疗佳蔬和疗疾良药,而且也能在畜牧兽医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既可作为珍贵的饲料添加剂,又可治疗多种家畜的多种疾病。如蒲公英全草加水煮汁灌服,可治疗家畜上呼吸道感染;蒲公英煎水热洗患部,可治疗家畜乳房炎;蒲公英、紫花地丁、冬瓜子配伍,可治疗家畜肺气肿、发烧气喘;蒲公英与茵陈蒿配伍,可治疗羊尿涩疼、发烧肚胀;蒲公英、王不留行共研细末,以黄酒、红糖为引,可治疗母畜缺乳;蒲公英煎汁加 白糖调 服,可治疗牛、马鼻出血;蒲公英、杏仁、明矾煎汁温服,可治疗牛、马喉炎;蒲公英、黄菊花共捣烂敷患处,可治疗家畜痈肿疗疮等。 5、蒲公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百花汇》、《群芒谱诠释》等专著对蒲公英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均有翔实介绍。虽然《百花汇》也指出:“蒲公英没有牡丹的娇艳,没有玫瑰的香浓,没有樱花的雪白 ,但它貌凡而内秀,生命力极强。” 蒲公英内秀的主要表现:一是朴实无华,长势极旺,颇为状观:二是春、秋两次开花,春季花期极早;三是花虽不大,不及牡丹、玫瑰、樱花之艳丽,但其花量大而纯,别具一格,也颇受人们喜爱;四是用途广,可一举多得,事半而功倍。其生命力极强的主要表现:一是种植一次,可利用多年;二是花罢成絮,因风而飞,落湿地即生;三是不择土壤,虽瘦薄之地,也可茁壮成长;四是耐寒、耐热、耐旱、耐涝、抗病虫,自然灾害极少;五是可与各种杂草抗争,并战而胜之。因此,蒲公英无论是地被种植还是盆景栽培都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编辑本段食用方法
凉拌蒲公英
材料:蒲公英一大把、剁辣椒一大勺、蒜瓣3颗; 调料:盐适量、蚝油一大勺、香油一小勺、鸡精少许; 做法: 1、先将蒲公英摘洗干净,坐锅烧水,水开后撒少许盐下蒲公英焯一下赶紧捞出过凉水,然后放冷水里泡一会儿; 2、蒜瓣剁碎,加剁辣椒、蚝油、鸡精、香油调成汁; 3、将蒲公英捞出过冷开水,挤干水,淋入调好的剁椒汁,充分拌匀即可。 小贴士: 1、蒲公英本身是带有苦味的,所以一定要用开水焯过,再到凉水里漂出苦味。 2、凉拌的菜建议还是用冷开水过一遍再料理,比较卫生。 3、剁辣椒和蚝油都是有咸味的,此菜不需要再另外加盐了。 4、蒲公英又称尿床草,对于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叶子还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关节不适的净血功效;它的根则具有消炎的作用,可以治疗胆结石和风湿。
蒜蓉蒲公英
原料:蒲公英250克,蒜蓉6克,精盐3克,味精1克,香醋12毫升,香油26毫升。 做法: 1、蒲公英洗干净后切成2厘米长的段。 2、将蒜蓉、精盐、味精、香醋、香油放入盛器内,搅拌均匀后,下入蒲公英拌匀即成
蒲公英炒肉丝
主料:猪肉100克、蒲公英鲜叶或花茎250克。 调料:味精、精盐、料酒、葱花、姜末、酱油、素油各适量。 做法: 1、将蒲公英鲜叶或花茎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洗净,沥水,切段。 2、猪肉洗净切丝。将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葱、姜同时放入碗中拌匀勾成芡汁。 3、油锅烧热,下肉丝煸炒,加入芡汁炒至肉熟时,投入蒲公英鲜叶或花茎炒至入味,出锅装盘即成。 注意:此菜用蒲公英鲜叶或花茎均可制作,花茎的食用效果更佳。 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的功效。猪肉具有滋阴润阳,补中益气的功效。两者相配做成此菜,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C。适用于疔毒疮肿、瘰疬目赤、便血、咳嗽、消渴、胃炎、感冒等症。
海蜇蒲公英
原料:海蜇150克,蒲公英200克,姜丝5克,白糖20克,香醋20毫升,精盐1克,香油15毫升。 做法: 1、海蜇切成丝,放入80℃的热水锅中焯一下迅速捞出,放在凉水中浸泡,至无咸味时捞出控净水分。 2、蒲公英洗干净后,切成4厘米长的丝。 3、将白糖、香醋、精盐、香油混合制成糖醋味汁后,将蒲公英丝和姜丝放入拌匀后放在盘内,余汁同海蜇丝拌一下,放在蒲公英上即成。
清热蛋花羹
原料:蒲公英100克,鸡蛋1个,火腿肠半根,精盐6克,味精、鸡精各1克,绍酒6毫升,鲜汤或水600毫升,香油10毫升,淀粉适量。 做法: 1、分别将洗净的蒲公英及火腿肠切成细丝,鸡蛋打散。 2、净锅内倒入鲜汤并置于火上,放入精盐、味精、鸡精、绍酒,至汤沸腾后勾流水芡,再次沸腾后,下入火腿肠丝,至火腿肠丝浮起时下入蒲公英丝,并淋入鸡蛋液,沸腾后迅速离火盛在汤碗内,淋入香油即成。
蒲公英赤豆鲤鱼
主料:鲤鱼一尾、蒲公英100克、赤豆50克。 调料:陈皮6克、苹果6克,葱、姜、精盐、白糖、味精、胡椒粉、鸡汤各少许。绿叶蔬菜适量。 做法: 1、将鲤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陈皮、赤豆、苹果洗净,塞入鱼腹内。 2、蒲公英择洗干净,切碎,连花带草全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入锅加水煎煮,去纱布袋取浓汁液。 3、将鱼放入盆内,加入葱、姜、白糖、胡椒粉、精盐、药汁液,鸡汤各适量。 4、上笼蒸,蒸约60-80分钟,鱼熟后即可出笼。绿叶蔬菜用沸水烫熟后,放入鱼汤内加味精调好口味即可食用。 功效:本品汤清淡、味鲜、药汁香。可用于消渴水肿、黄疸肝炎、脚气、湿热、小便不利等症。
蒲公英绿豆汤
主料:蒲公英100克、绿豆50克。 调料:白糖适量。 做法:将蒲公英去杂洗净,放汤锅内,加入适量水煎煮,煎好后取滤液,弃去渣,将滤液再放入汤锅内,加入绿豆,煮至熟烂,加入白糖拌匀即成。 功效:此汤由蒲公英与绿豆相配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适用于各种炎症、尿路感染、小便不利、大便秘结等病症。
蒲公英粳米粥
原料:蒲公英嫩苗150克,粳米100克。精盐、葱花、素油各适量。 做法:将蒲公英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洗净切碎。粳米淘洗干净。油锅烧热,下葱花煸香,加入蒲公英、精盐炒至入味,山锅待用。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粳米煮至成粥,倒入蒲公英煮一段时间即成。 功效:食用粥味略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适用于乳痈、疮肿、淋巴结炎等病症,疗效显著。民间多用于感染发炎、乳痈肿痛等病症。健康人食用能增强抗病防病能力,润泽皮肤,乌发,壮筋骨。
蒲公英莼菜鸡丝汤
主料:蒲公英50克、西湖莼菜1瓶、鸡脯肉100克、清汤150克、鸡蛋2个。 调料:精盐、味精、料酒、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 1、将蒲公英择洗干净,切成段。鸡脯肉剔去筋皮,放入凉水中泡30分钟,捞出切成丝,莼菜打开瓶倒入碗内,鸡蛋去黄留清。 2、将鸡丝用清水略洗一下,捞出挤净水分放入碗内,加入鸡蛋清、精盐、水淀粉调匀浆好。锅烧开水后离火,将鸡丝抓散,放入开水内,再将锅上火,用筷子把鸡丝拨散,视鸡丝变成白色捞入碗内,用凉清汤泡上。 3、清汤500克烧开,将蒲公英放入清汤内烫透熟,捞入汤碗内。鸡丝也用滚开的清汤烫透,放入汤碗内。烧开余下的清汤,用料酒、精盐、味精调好味,注入汤碗内即成。 特色:本品蒲公英、莼菜脆嫩爽软滑,汤鲜味美。
酥炸蒲公英
原料:蒲公英300克,米粉一杯,鸡蛋一个,冷开水一碗,菜油、精盐适量。 做法: 1、将蒲公英洗净,控水备用。 2、鸡蛋打入容器中,加入冷开水再行搅打,然后倒入米粉搅拌,撒入少许盐拌成稀糊状待用。 3、将沥过水的蒲公英逐条蘸上蛋糊液,即上浆或叫挂粉衣。 4、油锅置中火上,菜油烧至六成热,投入蒲公英炸至酥香绿色捞出,放漏勺中沥干油后装盘即成。 特点:此菜无苦味,香酥可口,风味独特。
上汤牛肉蒲公英
原料:蒲公英400克,瘦牛肉300克,鸡清汤500克,芝麻少许,盐、酱油(或番茄酱、果酱、咸酱等)各适量。 做法: 1、将蒲公英洗净入开水中稍烫,立即捞出,控水后铺入汤碗底。 2、牛肉切成极薄的片,铺盖在汤碗中的蒲公英上。上汤煮沸时,冲在牛肉片。汤要漫过肉和菜,用盖子盖好焖3-5分钟即成。另用小碟盛调味的酱油或酱料,撒上芝麻,食时蘸吃。所用调味汁不同,风味也不同。 特色:利用上汤的汁味精华,不用油而保持原味。
中医·酒渣鼻酒渣鼻(brandynose;acnerosacea)为病名。因鼻色紫红如酒渣故名酒渣鼻。出《魏书·王慧龙传》。中医称之为酒皶鼻、酒齄鼻、酒齄鼻、鼻齄、肺风、肺风粉刺、赤鼻、鼻准红赤,俗称酒渣鼻、酒糟鼻,古名鼻赤。是指发生于鼻部,以鼻色紫赤、丘疹,甚则鼻头增大变厚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慢性皮肤病。由脾胃湿热上熏于肺所致。《黄帝内经素问·热论》:“脾热病者,鼻先赤。”《外科大成·酒渣鼻》云:“酒渣鼻者,先由肺经血热内蒸,次遇风寒外束,血瘀凝滞而成,故先紫而后黑也。治宜宣肺气化滞血,行营卫流通,以滋新血,乃可得愈。”本病以颜面部中央的持续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伴丘疹、脓疱、鼻赘为临床特征。多发生于中年,男女均可发病,尤以女性多见。酒渣鼻相当于西医的酒渣鼻、酒渣性痤疮、玫瑰痤疮。古人论述中医对酒渣鼻早有认识,《黄帝内经素问·热论》记载:“脾热病者,鼻先赤。”《魏书·王慧龙传》已出现酒耱鼻之名。《诸病源候论》认为:“此由饮酒,热势冲面,而遇风寒之气相搏所生。”说明了此病的病因病机与饮酒和寒温失调有关。《丹溪心法》称之为“肺风”。鉴于本病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般粉刺的特征,故又称为“肺风粉刺”。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说:“肺风、粉刺、酒簸鼻,三名同种。”唐代以前,治疗以外治为主,主要药物为水银、雄黄等。至元代,逐步开始用内服方药。在明代,更提出以“清肺、消风、和血”(《外科启玄》)为原则。清代对本病论述比较突出的是《医宗金鉴》。该书指出,由肺经血热引起的称为肺风粉刺;由血瘀凝结而成称为酒皱鼻,前者用枇杷清肺饮宣肺清热,后者用凉血四物汤、栀子仁丸等凉血清热,活血化瘀。从其描述的症状来看,两者当属同一病症的不同阶段,前者较轻,而后者较重。《医林改错》则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因而活血化瘀也成为本病的治法之一。外用药以《医宗金鉴》创制的有
详见百科词条:酒皶鼻 [ 最后修订于2019/12/20 14:04:40 共1316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人类在与自然斗争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与自身的伤与死作斗争。考古表明,原始人类的寿命很短,大多在年轻时就死亡了。人类应该努力消除伤害,延长寿命,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的祖先在使用火、熟食和衣服后,学会了选择天然材料来制作药物,并逐渐发明了针灸技术,最终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医学科学。
在古代,医学总是和巫术交融在一起,两者往往是一体的,医生和巫师往往是同一个人。这是原始时代的自然现象。但本质上科学和宗教是不同的熔炉,医学和巫术的分离是必然会发生的。
在中国古代,巫医分离始于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之交。到了战国时期,巫医分离已经基本完成。从原始时期到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医学从无到有,从微到微,最终奠定了整个古代中医体系的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中医的趣事,探寻巫医分家的种种痕迹~~
扁鹊被诬陷与女巫战斗。
扁鹊,原名秦越人,战国时期的医学家。他一生为人治病,走遍天下,医术全面过硬。在赵国看病时,人们称赞他擅长“带大夫”;拜访周国时,人们称赞他精通“视听痹”;入秦当大夫,人们称他为“小儿医”。2300年前,扁鹊因首创中医切脉术,成功救活了虢国“尸厥”之子而名扬天下。
扁鹊痛恨巫医的巫术,这种巫术骗取人们的钱财,危害人们的生命。他的“六大不治之症”之一就是“相信女巫,不相信医生的人都会死”。为此,很多巫医想尽一切办法想杀了他,杀了他。后来,秦武王因生病打电话找人请他治疗,被秦王朝的李益告知,暗中令食客杀了扁鹊。
扁鹊为促进医学发展和抗击女巫而死,他的名声永垂不朽。后人把他一生的行医经验编成了一本书难经,署名秦越人,成为中医宝库中著名的经典之一。
张仲景以药抗巫。
张仲景,又名张继,是汉朝末年的一位医学家。当年军阀混战,连年征战,疫病横行,尸横遍野。统治阶级利用神权大肆搜刮人民的财富,而女巫沈晗则施香灰、香水、舞剑驱邪,欺骗人民。痛恨巫魔的张仲景,对抗巫术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中医治病救人。
有一次,一个村妇得了精神病。女巫说自己“被恶灵缠身”,需要“驱邪”。结果她骗了钱走了。那个村妇仍然疯疯癫癫,胡言乱语。张仲景被请去看病。他笑着说:“这恶鬼在哪里?其实就是一种‘热入血室’的妇科病。耍花招的女巫,可以称之为害人的活鬼!”张仲景给病妇打了银针,开了清热安神的方子,病人很快就好了。
又一次,一个孩子晚上经常说梦话,他的父母请来了一个巫师,用咒语愚弄自己,病情越来越严重。张仲景检查后发现,孩子晚上发烧才说胡话,绝非鬼神所致。他给孩子准备了药,吃了几次,就好了。
为了弘扬传统气的学术研究
李时珍,名胡林,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他继承了祖传的行医经验,24岁开始行医。一生重视临床,尤其重视草药研究,去伪存真,提倡创新。为了实地采集和研究药材,他走遍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行程不下万里。
但当时上至皇帝、王公大臣,下至许多富商、学者,都信奉炼丹求长生不老之术,服用炼丹长生不老。实际上,所谓的仙丹是由水银、铅、锡、金、砷、硫等矿物质制成的。长期服务不仅没有用,甚至是致命的。
看到丹药对人有害,李时珍对方士恨之入骨。在他采药和诊断疾病的生涯中,他从未忘记宣传丹药对人的危害。他列举了历代帝王将相、亲戚吞服“金丹”、服用“仙药”猝死的例子,以警示服用者。为此,昏庸的统治者,当权的炼丹师,曾派人将李时珍的弟子等人捆绑在一起采药,驱赶下山。
但李时珍不畏强权,在其27岁的药物巨著内经中,严厉批判了水银“无毒”、“久服则寿”等谬论。当时朝廷几乎所有的官员大臣都迷信炼丹求术,所以大书商在难经后都不敢出版。直到李时珍去世,这本书才得以出版,造福后世,如今已是天下皆知。
女巫求医问药,叶石天。
叶清初名医,擅长治疗四时疫疾和各种疾病,著述从0755年到79000年不等。在我国医学史上,他是一位谦虚好学,善于集众家之长的名医。
当时江西有一个巫神,名叫“正一派真人”,以巫术和邪法闻名。他生命垂危,是因为通过苏州染上了瘟疫,自己的巫术无法治愈自己。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寻求当地著名医生叶的医疗建议,才度过难关。但是女巫被医生打败了,所以很可惜。"
为了挽回面子,郑真人专买通了叶的童仆。当他得知叶将在某个时间从万年桥乘船时,他提前片刻乘上轿子,前往万年桥的桥站。他一边上下打量,一边喃喃自语。当叶下了万年桥,他立即命令轿夫把他抬到桥上。当时围观者都很不解。
他吹嘘道:“我算出来了,刚才有个‘天医星’从桥下经过。我坐轿子从他头上骑过去,怎么会失礼呢?”大家一打听,叶医生刚从桥下驶过。看,巫师的欺骗是多么厚颜无耻!
孙思邈巧用水蛭。
孙思邈不仅是唐代著名的养生学家,101岁寿星,还是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王,著有伤寒杂病论、伤寒论等书。下面是小菜一碟,可见他的医术之高,药学之精。
孙思邈40岁的时候,有一天,他正在长安公寓里午睡。突然被门外的吵闹声惊醒,看到一群人围着一个右眼受伤的大个子,进来请他治疗。孙思邈起身看了看。哦,我的天啊!大个子的右眼肿了一个大血肿,像个红柿子,疼得大个子的眼睛都睁不开了。
孙思邈有点犹豫:如果用针挑出淤血,容易刺到眼睛;如果用刀割出血,风险更是不可想象。他突然想到蚂蟥,急忙跑到后院的小水池,抓了四条蚂蟥,小心翼翼地用布包好,捏紧,放在达汗右眼的血肿上。大家都很惊讶:“水蛭?"
孙思邈点点头,静静地看着四只水蛭在血肿处竞相吸血。眨眼间,四条水蛭变得又粗又大,而达汗眼睛里的血肿也在塌陷。然后,孙思邈用凉开水冲洗伤口,app
叶非常渴望学习。他一听说别人治病好,就去求教,先后拜访了17位名师。就这样,他很快成了苏州有名的医生,百姓都称赞他是“活神仙”。有一年,一个去北京赶考的秀才,在旅途中因病来看他。
叶石天说他身患绝症,婉言谢绝,并请他另找师傅。然而,一年后,书生不仅没有死,还来找他聊天。叶感到非常惊讶。他忙招呼他坐下喝茶。仔细询问后,他得知书生去年的重病是由附近寺庙的一个老和尚用草药治好的。羞愧地送走书生后,叶立即收拾行囊,关了诊所,上山去找他的第十八任师父三三五四老和尚。
钱乙攻击“哑巴家庭”
儿科,俗称“哑科”,不能或不清楚自诉是因为诊疗的对象是儿童,而儿童患病,是因为智力和语言发育不成熟。所以,在医学领域,尤其是古代,相对于其他医学博士,儿科专家并不“炙手可热”,成就斐然者寥寥无几。
在宋朝,因为麻疹等儿科疾病,夺去了很多孩子的生命。所以“哑科”让很多医学生望而生畏。然而,在云州有一个名叫钱乙的年轻人,却致力于攻击“哑户”。他年幼丧母,家境贫寒。他是姨妈带大的,跟舅舅学医。他见证了多少兄弟姐妹的生命被病魔夺走,并下大力气钻研前人的儿科医书。
“有志者事竟成”。他孜孜不倦地研究,终于找出了克服“哑科”的“五脏辨证法”。根据小儿五脏六腑不全的生理特点,其病易虚易实,易寒热,他提出小儿疾病的治疗要“温润”,切忌“猛攻”、“大缓解”、“大补”。
他善于观察患儿病情,灵活加减古方,创制新方,挽救了无数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病儿的生命。如治疗小儿心火的“导赤散”,治疗初期痤疮皮疹的“麻生葛根汤”,治疗脾虚的“龚毅散”等。
钱乙因治好了皇帝侄女的怪病,被朝廷封为太医。但他对老百姓的疾苦念念不忘,不久就辞职回了老家。晚年,他请学生颜帮他收集、整理自己40年的医学论著、医案、方药,编成书金匮要略,流传后世。在中医史上,钱乙享有“儿科鼻祖”的美誉。
皇甫谧擅长针灸。
世界上奇妙的针灸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最杰出的针灸师是魏晋时期的皇甫谧。
皇甫谧小时候很出名,但从小就好动贪玩。20岁时,他还是一个“没心没肺”的浪子。有一次,他给继母弄了些水果,继母说:“这些水果能安慰我吗?”皇甫谧没听懂,后妈却流着泪继续说,“靖,你都二十多岁的大人了。你什么时候才会懂事?你爱读书,走正道吗?”他继母的悲伤感动了他。从此他拜了一个叫檀溪的老师,开始静下心来学习。闲时在田里劳动,改名糜。
人到中年,因风痹,筋骨疼痛,行走困难,四处求医,疗效不明显,决心学医。他根据自己的古籍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温热论,摸索着在自己的穴位上针灸,终于治好了自己的风痹。他还经常用针灸和煎药来治疗许多村民和长辈的慢性病。
他精通针灸,远近闻名,惊动朝廷。皇帝命他入宫授官,但他总是乐善好施,享受“田园诗般的情趣”,安
浮萍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那个浮萍,就是一种水生植物,但是可以入药,一般是种子入药,入药主要有发汗解表的作用,所以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那么,浮萍入药有什么作用?浮萍有哪些药用功效?
浮萍浮萍为浮萍科植物紫萍Spirodelapolyrrhiea(L)Schleid的干燥全草。全国各地池沼均有产,以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四川等省产量大。6~9月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
药性辛,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应用
1风热感冒。本品辛寒,质轻上浮,有宣肺发汗,疏散风热之功,较宜于风热感冒,发热无汗等症,可与薄荷、蝉蜕、连翘等同用。若风寒感冒,恶寒无汗,亦可与麻黄、香薷、羌活等发散风寒药同用。
2麻疹不透。本品辛散,能疏散风热,解表透疹。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薄荷、蝉蜕、牛蒡子等同用。
3风疹瘙痒。本品辛散,具有祛风止痒之功,可用治风邪郁闭肌表,风疹瘙痒。偏于风热者,多与蝉蜕、薄荷、牛蒡子等辛凉类疏风止痒药同用;偏于风寒者,多与麻黄、防风、荆芥等辛温类祛风止痒药同用。
4水肿尿少。本品上可开宣肺气而发汗透邪,下可通调水道而利尿消肿,故以治疗水肿尿少兼风热表证者为宜,可单用,或与麻黄、连翘、冬瓜皮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煎汤浸洗。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者不宜使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须发,止消渴。”
2《本草图经》:“治时行热病,亦堪发汗。”
3《玉楸药解》:“辛凉解表。治瘟疫斑疹,中风_斜,瘫痪;医痈疽热肿,隐疹瘙痒,杨梅,粉刺,汗斑。”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红草素、牡荆素等黄酮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叶黄素、醋酸钾、氯化钾、碘、溴脂肪酸等物质。
2药理作用:浮萍有利尿作用,其有效成分主要为醋酸钾及氯化钾。浮萍水浸膏有强心作用,并能收缩血管使血压上升。此外,尚有解热及抑菌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紫背浮萍鲜品60g,紫草15g,白鲜皮30g为主组成的双紫白肤汤,辨证加减用药,治疗痤疮、湿疹的等常见皮肤病21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黑龙江中医药,1998,(2):7)。以桂枝浮萍汤(桂枝、苍术、防风、薏苡仁各15g,浮萍、皂角刺各10g,地肤子20g,蚕砂25g)加减,治疗荨麻疹50例,效果显著(中医药学报,1998,26(3):43)。
风寒型感冒症状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风寒感冒,其起因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风寒感冒属于太阳经症,太阳开机受阻。其特征症状为:
1、后脑强痛,就是后脑袋疼,连带脖子转动不灵活。
2、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
3、舌无苔或薄白苔。
4、鼻涕是清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如果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开始流清涕,这也属于风寒感冒。
本文2023-08-06 05:45: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8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