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古的九州是指哪九个州?
古代的九州是把现在中国划分成九个区域,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豫州又被称为中州,因为它位于九州的中间,也被称为是古代的中原地区。豫州主要包括河南地区,而且河南的简称就是豫,这中间还夹杂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小部分地区。豫州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很多古代王朝都把都城设在这里,历史文化悠久,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冀州,河北的简称是“冀”,冀州包括了河北省,也包括了现在的北京、天津部分地区,还有山西、辽宁,河北北部以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冀州由于它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一直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
荆州,包括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还有贵州、广西、广东的小部分地区,以及河南南部的部分地区。荆州也是历史名城,曾经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这个地方建立了都城,是政治经济中心。
兖州,主要指的是现在的山东西部地区,也是古代魏国的所在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兖州地区的民风非常质朴,而且还讲求信义。
青州,主要指的是山东半岛的部分地区以及渤海的周边地区。 这里有很多名胜古迹,而且风景非常优美,是历史文化名城。古时候的青州交通非常便利,经济也很发达,而且青州还是兵家的发祥地之一,著名的孙兵和孙武就是在这个地方出生。
徐州在古代被称为彭城,徐州包括了整个江苏,北至泰山的南面,东到黄海,南及淮河,徐州也被称为是“南方人的北方,北方人的南方”,目前已经有四千年历史了,徐州的水利资源非常丰富,也通过水运发展的经济。
扬州在古代被称为广陵,指的是秦岭、淮河及长江的南部地区,包括了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扬州这个地方充满了诗情画意,提起扬州,很多人都会想到诗句,很多大诗人都在这里留下了很著名的诗。
梁州包括了陕西南部、四川盆地和汉中的一些地区,是九州当中名气最小的州。因为这个地方随着历史的更迭,不同的朝代有很多不同的名字,范围也在不同的变化,大家对他比较陌生。
雍州,包括了陕西的北部,甘肃的西北部以及宁夏、青海以及内蒙古高原等地区。这个地区位置比较偏僻,而且交通不是很便利,在古代很少有人知道。不过,这个地方曾经出现过一个诸侯国,就是秦国。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九州的内容。
《走近科学》曾经连续三期讲述了一个故事:《谁在背我飞行》。主人公黄延秋,一个地地道道的河北省肥乡县农民,却于1977年经历了前后三次神秘飞行,几乎在全国打了个转。
据他讲述,每次飞行都是在他睡着后,有人背着他飞行。前两次都是一觉醒来,人已在上海,最后都由村里人从上海接他回去;第三次醒来躺在兰州一家宾馆里,这时他看见身边站着两个年轻人,然后又背着他瞬间到了北京、天津、沈阳等地,等他再醒过来,发现已经回到了家中。
每次动辄千里往返都是在一夜之间,听来犹如妄想症患者的梦呓。栏目组最后也只能用“梦游”之说来解释。而翻阅古人笔记,类似黄延秋这种经历却并非孤例。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就记载了山东莱州发生的一起“飞行事件”:
故事的讲述者是当时的莱州知府,姓林,曾经当过纪晓岚的启蒙老师。林知府跟纪晓岚说过一桩他爷爷亲历的奇事。
老爷子八十多了,犯了老年痴呆,腿脚也不能行动,只能一天到晚闷在屋里。于是家人经常把他连人带着躺椅搬到外面,晒晒太阳、看看风景希望老头能开心点。
有一天早上,刚出门估计风大,家人就回去取件毯子什么的,留老头在门口稍等。结果拿完毯子回来,老头连人跟躺椅都不见了!一家人顿时慌了手脚,立马全体出动,四处找人都没找着。眼瞅着天色已黑,当时也在找爷爷的年轻的林知府,急得都要哭了,只能跟个没头苍蝇一样乱转。
正好这时,有个刚从崂山回来的朋友,路上遇见林知府,立即喊道:老林,是不是在找你爷爷?早上从崂山走的时候,我还在某寺庙中见过他呢,当时还纳闷老爷子怎么一个人跑这来了,别担心老爷子没啥事。
林知府立即跟家人骑快马奔赴崂山,果然在那寺庙中找到了老爷子。
莱州距离崂山有一百多公里,快马也得跑一天。老爷子早上刚在莱州家门口失踪,那位朋友就在崂山寺庙里见到了他,这事也忒古怪了点,问寺庙里的僧人,僧人也一头雾水,问老爷子,老爷子含糊不清地说,他是躺在椅子上,被两个人抬着凌空飞来的,至于那两个人他也不知道是谁。
纪晓岚听了这事也只能猜测,可能是山魈狐仙之类的跟老人家开个玩笑,这和黄延秋的经历非常相似,甚至就连“空中交警”的数量都是两个人。而时间再往前推,金末元初时的元好问在他的《续夷坚志》中,也有一段类似的记载:
河北省鸡泽县,有五个村民一同出去砍柴。快到山脚下,西边突然刮起狂风,而且不知道从哪冒出个老头,让他们回去。其中四人心里有点犯嘀咕,就都回去了。只有一个村民估计家里就等柴火做饭,仍然硬着头皮继续进山。
果然,一进去风势陡然更盛,瞬间飞沙走石,就连大树似乎也要被卷起。此人看得胆战心惊,急忙就近钻进一条沟里避风。还没等他趴下来,就被一个人猛地拽起,提着他在狂风中飞行。左右还有数位“鬼神”般的人跟他们一起,此人吓得跟头鹌鹑似的不敢再偷看。
不一会就飞过一座城市,提着他的人对他说,这是朝城(今山东山东省莘县朝城镇)。又一直往东飞,路上遇见一个长胡子飞来,邀请这行“鬼神”下去喝酒,于是这群“鬼神”就降落在一座庙宇中,把他丢在门外,自顾聚会痛饮起来。期间还把他也喊进来喝了一杯,喝完后,这些“鬼神”也不知道是不是喝多了,又是一阵大风乍起,喊了个“滴滴”就各回各家了,就这么把他孤零零地仍在那里。
这个村民待风停了许久,才敢走出庙宇,走到外面一打听,才知道已经到了山东省东平县,而那座庙正是泰山东岳庙。这人身无分文,只能沿路乞讨,走了好几天才回到河北鸡泽家中,回去之后,仍然恍恍惚惚,好像得了失心疯一样。
有一点挺有意思,这个村民的鸡泽县,和黄延秋所在的肥乡县同属河北省邯郸市,两地相距非常近。一个地方,相隔数百年,发生了两起相似的“飞行事件”。只不过鸡泽的村民身处古代,是以认为自己遭遇的都是“鬼神”;而黄延秋作为现代人,将带自己飞行的人看作“交警”。还有一起飞行事件,原文记载在湖北荆州的《松滋县志》里面,这次不是有人带着飞,而是自己乘坐“飞行器”:
这个事发生在公元1880年,清朝光绪六年农历五月初八。
湖北荆州松滋县西岩嘴村的一个农民,姓覃,早上起来去屋后山林散步,突然看见灌木丛中有一样东西,“光彩异常,五色鲜艳” ,以为是个宝贝,立马扑了上去就怕宝贝跑了。
宝贝不能跑,可宝贝能飞!这宝贝似乎感觉到有人,竟然自己腾空而起,倏忽之间已经飞出云端。老覃吓得死死趴在上面,一动不敢动。只觉耳边风声飒飒作响,这宝贝一路风驰电掣也不知道要飞去哪里。
突然好像飞机没油了,宝贝开始翻滚着往下坠去,老覃这下再也趴不住了,一阵天旋地转就从这宝贝身上掉了下去。幸好此时距地面不高,地下又是厚厚的草甸,人倒是毫发无伤。
落地后的老覃四面环顾,但见崇山峻岭,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鬼地方。四处找了找,也不知道那能飞行的宝贝是后面自己又飞走了,还是掉在哪个旮沓地方了,反正没见了踪影。
转了许久才遇见一个樵夫,自述是湖北松滋来的,问大哥这是哪里。樵夫张大嘴巴道,哥们你不是开玩笑吧?这里可是贵州,一个人怎么跑这来了?离你那几千里路呢。老覃跟着樵夫出了山,跟前面鸡泽的哥们一样,一路乞讨,一直走了足足十八天才回到湖北松滋家里。
回到家中,老覃逢人就问那闪闪发光的宝贝究竟是何物,可临了也没人给出答案。不过这件事当时闹得人尽皆知,还被记录在当地的县志中。
究竟是这些人是得了“梦游症”、“妄想症”,还是故意耸人听闻,以博眼球呢?若果有其事,那些能飞行的人究竟是传说中的鬼神,亦或是地外文明?那能飞行的宝贝是传说中的飞行法器,还是超越时代认知的科技?真相暂时是不得而知了,也许随着人类的探索和发展,终有一天我们最终能真正理解这些故事,而不仅仅当是做奇谈怪论吧。
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唐·吕洞宾
如果你喜欢看一些没用,却有意思的段子,敬请关注:野狐奇谈
我们祖国地大物博,五千多年的历史给后人留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天地。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华夏神州、十二洲、九州等名称,并,有句老话叫得九州者即得天下,话中的九州源于大禹时期,传闻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其中九州分别是雍州、徐州、荆州、衮州、冀州、豫州、梁州、青州和扬州。
根据古文献记载,古代大禹治水成功后成为了夏王,当时大禹便以高山和江河作为边界,将天下分为九个大州,后来到了战国时期,九州成为了我国的一个代称,直到晋代才逐步演变成汉地。九州虽然从几千多年前就流传至今,但九州的名称和地域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随着汉民的不断发展,居住地域也不断向外拓展,所以在不同的时期中九州的具体位置和区域范围都有所不同,连九州的具体名称也有所改变。
九州最早出现在秦朝时期的古籍中,在尚书禹贡中记载九州分别是青州、徐州、荆州、扬州、豫州、梁州、冀州、雍州和衮州,而在战国时期的尔雅一书中将梁州和雍州改为幽州和营州,但根据周礼中的记载,周朝时期没有了徐州和梁州,反而从冀州中划分出了幽州和并州。后来经过历史学家的研究认为,九州只是古代为了方便管理土地和居民人口而划分的九个区域,并且从仅存的古文献中可以看到九州是多出现在战国时期的文献中,所以以尚书记载的九州名字和地理区域范围是后人认为最为准确的版本。
最后,虽然九州在不同的朝代,名称和区域都有所不同,所以后人以最先记载九州的尚书禹贡为准,即九州分别是青州、徐州、荆州、扬州、豫州、梁州、冀州、雍州和衮州。
熊家冢墓主的猜想 辜振民 现在,熊家冢的车马坑发掘已有一段时间,一个迷团仍摆在世人面前:熊家冢墓主倒底是谁?当熊家冢刚开始发掘时,有报道认为可能是楚庄王墓,但很快被专家否定了。长江大学的徐文武教授曾采用排除法推定为楚昭王,但是仍有疑问。这是因为:楚昭王是春秋晚期的楚国国君,其年代与熊家冢目前肯定为战国早中期的楚墓仍有出入。古籍《水经注》记载,楚昭王的墓地在当阳河溶镇的昭丘,即沮水漳水会合处。朱翰昆《沮漳江汉——荆楚文化的摇篮》中记载:此处有当地老农反映,解放前该地有观基寺,寺前有石碑,刻有“昭王古陵”四个大字。按此,熊家冢不在沮水漳水会合处,墓主就不应是楚昭王。那么,熊家冢既然不是楚昭王墓,有可能是楚王墓吗?如果是楚王墓,那又会是哪一位楚王呢?一、熊家冢是座规模宏大的楚王墓(一)墓葬形制与规格综合已发掘的考古资料,熊家冢应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楚王墓。熊家冢主要由主冢、陪冢、车马坑、排葬坑和壕沟等5部分组成。主冢是一座有斜坡墓道的“甲”字形木椁墓,主冢南面还有90多座排葬坑。此座古墓规模非同一般,据刘德银《纪南城周围的楚墓》记载,熊家冢在50年代尚存有高大的封土冢,封土冢直径超过100米,原来的封土高近20米。现存封土高度为4米左右。从考古铲探和地球物理勘探的资料来看,熊家冢是一座略呈正方形、带有斜坡墓道的土坑竖穴木椁墓,墓道朝东,方向为50°。墓口长68~70米,宽68米,墓道长33米,宽16~20米。整个墓区勘探和发掘表明,这些遗迹南北跨度约550米,东西跨度约150米,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在墓的西边已露出一个台阶,露出的台阶为第一级台阶,高05米,宽1米,探出的第二、三、四级台阶高1米,宽08~1米左右。推测该墓可能有15级台阶。墓坑底长27米,宽25米。从钻探的情况分析,按台阶级数推测,该墓椁室较大,长约22米,宽约20米,高35米,面积约440平方米。其规格是中国已知的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帝王棺椁中最大的。经考古发掘,在一号墓的封土上方以及边缘发现了成行成列的柱子痕迹,表明墓冢上原有一座由殿堂、回廊组成的高台建筑,封土如覆斗形,墓道向东。一号墓的墓坑坑口长、宽皆为约68米,坑深15米以上。因此,熊家冢墓的结构具有典型的楚王墓特征。荆州地区已发掘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有天星观邸阳君番乘、包山左尹邵佗和望山悼固;其它地区已发掘的淅川下寺楚令尹墓,楚王墓则有河南淮阳马鞍冢楚顷襄王,以及安徽寿县李三孤堆的楚幽王墓。相比之下,这些墓的规模都远小于熊家冢墓地。如天星观邸阳君番乘,其地位为封君,身份仅低于楚王,但其木椁长82米,宽75米,面积615平方米,只是熊家冢椁室面积的1/8。深受楚国影响的曾侯乙墓墓主为曾国一国之君,椁室为多室结构,面积为1405平方米,熊家冢的椁室面积与曾侯乙墓的椁室面积相比,大了近3倍。对照1986年发掘秦公一号墓(秦景公、公元前576—537年),该墓全长300米,其中墓室长60米,宽40米,深245米,墓室面积2400平方米。秦公一号墓殉人牲达184具。车马坑在大墓的右前方,东西长863米,南北宽24米。秦公一号墓有陪葬坑,墓西南侧还有祭祀坑,地面上有陵园祭祀建筑。秦楚世世通婚,秦昭王的母亲还是楚贵族之女,楚昭王之母是秦女,秦公一号墓年代与熊家冢下葬年代仅相隔百余年,因此,秦国王墓形制与楚国虽有差别,但作为秦王墓,其规格与楚国王墓的规格应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秦景公(公元前577年~前537年)名嬴石,乃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四世孙。他统治秦国长达39年之久,秦景公在位期间继承了穆公、桓公的执政方略,坚持对外扩张,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并在与晋国及其盟国的多次交战中屡次取胜,使得秦国继续日渐强盛。这个宏伟的陵墓,其葬制敢于超过周天子的规格,不仅见证了秦国当时的强大国力,也说明了秦景公在秦国历史上的昭著地位。熊家冢与秦公一号墓相比,其墓室面积、车马坑、殉葬坑、祭祀坑、地面的陵园祭祀建筑,规格都大于秦公一号墓。墓中殉人因没有完全发掘,具体人殉数量不知,但可以肯定,熊家冢的规模与秦公一号墓相比毫不逊色。由此可知,熊家冢应是战国早中期当时楚国国力强盛时期的一位楚王墓。(二)殉葬坑《墨子·节葬下》中说:“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舆马女乐皆具。……熊家冢一号墓南侧及二号墓北侧的小墓,目前发现已超过120座,杀殉人数已超出“将军大夫”级。从已发掘的殉葬坑,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式小型墓,坑口长4—5米,宽3—4米,坑深45米左右。已发掘的11座墓,人骨及葬具都保存不好,葬具仅存灰色棺椁痕迹,为一椁一棺。随葬品均出于棺内,以玉石器佩饰为主,器形有璧、璜、环、珠、管、龙形佩等。其它还有少量小型铜器,如带钩、削刀、铃。熊家冢墓地的这些殉人,有可能为自殉,也有杀殉的,坑位排列按等级、性别的不同而排列有序,是经过精心规划、同时下葬的结果。已发掘的殉葬坑中均有一椁一棺,并有不扉的随葬品,说明殉葬的人殉有一定的身份地位。秦公一号墓殉人牲达184具,其中有箱葬72具;熊家冢主冢有棺椁的殉葬坑达90多座,则殉人数量与秦景公不相上下。(三)车马坑熊家冢车马坑,有二点值得重视,一是规模宏大,二是车马坑中的马饰中有玉饰。熊家冢车马坑,也如秦公一号墓,在主冢的右前方,西南侧,车马坑长约134米,宽约23米。其中1号车马坑,南北长1326米,东西宽约12米,车马坑规模远远大于九连墩战国车马坑(长52米,宽95米,坑深23米,有33辆战车、72匹战马。)。熊家冢车马坑中可能有80多辆战车,也要大于秦公一号墓的车马坑和九连墩战国车马坑,是目前春秋、战国考古中发现的最大的车马坑。在1号车马坑的西面还分布有30多座排列有序的小型车马坑。已发掘了其中的一座,即33号车马坑。33号车马坑内埋一车二马。车由轮、轴、辕、衡、舆几部分组成。车的放置为衡西舆东,两马背向侧卧于辕两侧,马首向西。车的木质均已腐朽无存,仅存表面所髹的黑褐色漆皮痕迹。轮变形为椭圆形,下半部置于坑底轮槽内。轮有36根辐条。两毂端各套一青铜軎,軎上附辖。舆为长方箱形。马骨保存基本完整,呈灰白色。马口中有铜衔,头部有包金箔的锡节约,颈部下方有玉串饰、玉佩、玉饰状的玉器。《文选·张衡〈西京赋〉》“天子乃驾雕轸六骏驳,戴翠帽,倚金较,璿弁玉缨,遗光儵爚。”薛综注云:“弁,马冠也,叉髦以璿玉作之。缨,马鞅也,以玉饰之。”现33号车马坑内的一车二马,其车马饰中有玉饰,“倚金较,璿弁玉缨,遗光儵爚”当为君之“骊驾”。《后汉书<舆服上>》“天子玉路,以玉为饰……夷王以下,周室衰弱,诸侯大路。”从全国各地发掘的战国车马坑中,包括秦公一号墓中的车马坑,秦景公随葬的车马坑中,“诸侯大路”却未见到玉饰,而熊家冢车马坑中发现有玉饰。再看大型车马坑中,已发掘出一具车轮,直径达15米,按周尺换算,合《周礼·冬官考工记》“车有六等之数。车轸四尺。谓之一等……六尺有六寸之轮。”可见这熊家冢车马坑中发现的战车或乘车,其规格之高。(四)熊家冢玉器熊家冢墓地现已发掘近30座殉葬墓,出土玉器超过1300件,整个熊家冢出土的玉器不仅总类繁多,涵盖了春秋以来楚国所有的玉器品种。并且制作工艺精致,透雕、阳雕、阴雕等艺术手法都得到运用。其中一件大型玉璧,直径22厘米,应属拱壁,拱璧为持握,供奉的礼器,包括大璧,谷璧,蒲璧。这些玉璧中的纹饰以谷纹、蒲纹、以及蟠螭纹为主,具有战国时期玉器的特点。而大璧为天子礼天之用,诸侯献天子也要用大璧。“璧琮九寸,诸侯以享天子。”这块直径22厘米的大型玉璧发现在一号祭祀坑,表明了墓主人的显贵。更重要的是,在熊家冢考古中,首次出现玉器以组佩形式出现在殉葬墓中,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殉葬者的身份决非一般。二、熊家冢墓主可能是楚悼王(一)熊家冢所处年代距今约2300~2400年,楚悼王死于公元前381年,距今约2400年,与熊家冢的年代相近。(二)战国时期,秦白起拔郢前,若从楚惠王算起,楚国共有惠、简、声、悼、肃、宣、威、怀八位楚王。楚惠王在位57年,在位期间,他执行安邦定国的方针,对外扩张使楚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但早年有白公胜之乱,且死亡时间为公元前432年。参照曾侯乙墓,其年代为公元前433年或稍晚,为战国早期的楚惠王时期,墓中亦有殉人,但无车马坑。又对照淅川下寺楚令尹王子午墓,王子午为楚庄王之子,其墓为春秋中晚期大墓,但墓道较短。所以熊家冢墓主若是楚惠王,依据有限。楚简王在位24年,少有建树;楚声王在位仅六年即被“盗”所杀。楚肃王在位11年,因“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加上楚巴之战,国力大减。其后的楚宣王、楚威王虽有二度复兴,但根据战国中期偏晚或中、晚之际的大型楚墓,均未发现有殉人的特点,而熊家冢主冢就有殉人的殉葬坑达92座,故可以将楚宣王、楚威王排除于熊家冢墓主之外。以此标准,再考虑到特大型车马坑,熊家冢应是一座战国早、中期的楚王墓,其墓主则应是楚悼王。楚悼王在位21年,“国人拥立为君”他大胆重用异邦人吴起主持变法,使楚国振兴复强,几年内楚国势力迅速扩张,楚军向北一直打到了黄河;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史记·吴起列传》说,吴起变法“要在强兵”、“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可见楚悼王的军队强大。而且,楚悼王正北胜魏国,问兵黄河时病亡,壮志未酬。为此,楚悼王死后有这么大的车马坑殉葬,长达130多米,可以殉葬八十到九十辆战车(车马坑中已发现有弓、箭簇),则极有可能。另外,车马坑有部分坑中有马无车,则有可能殉葬的为战马,因楚悼王时期,楚国已有相当强大的骑兵。(三)熊家冢所处位置于故楚都郢西北部的川店,此处由当阳河溶镇起,至荆州区八岭山一带的楚墓,规格大,墓葬密集,符合春秋、战国时期大型墓葬群位于国都附近的特点。另外,距熊家冢东南约数十里,在1965年发掘的马山沙冢昭固的墓,出土了越王剑。而昭固是楚悼王重孙,因此这一带有可能是楚悼王家族墓地。(四)吴起变法失败,旧贵族用乱箭射杀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遗体。《吕氏春秋·贵卒》说:“荆国之法: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楚悼王儿子楚肃王即位后,按其法,“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史记·吴起列传》)。这些被“夷宗死者”中等级较高的贵族,以及妻女,完全有可能被杀殉,或令其自殉在其楚悼王的主冢周边。由此,就可以解释,在熊家冢殉葬坑中殉葬者的排列等级,也可解释殉葬坑中殉葬者的身份。由于楚悼王死亡被一些豪门贵族“丽兵”,所以,楚肃王完全可以以极高规格厚葬楚悼王。而且,楚肃王借楚悼王时代建立的综合国力,完全有实力,也有理由为楚悼王修建如此规模巨大的王墓。(五)楚悼王死后四、五十年后,是楚宣、威王执政。楚宣、威王两王,借楚悼王打下的基础,一直采取休兵自重和伺机进取的策略,北取睢、泗之间至泗水之上,西拓巴蜀,东收吴越,“临天下诸侯”使楚国成为雄踞一个大江南北的大国强国。《战国策·楚策一》记策士说楚威王语: “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句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为此,楚威王或楚宣王为纪念他们的曾祖楚悼王,是有实力对楚悼王的墓地大建祭祀之庙等建筑的,今熊家冢有回廊、祭祀之庙等建筑遗址,其年代距今2300~2400年,基本与之相符。由此,可以推定,熊家冢墓主极有可能是楚悼王,但最终结论,仍待熊家冢发掘资料的证实。
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
中国的代称还有:华夏、中华、四海、神州、赤县、(诸)华、(诸)夏、中夏、区夏、方夏、函夏、海内、禹城、禹迹、禹甸、九牧、九区、九域、八州、九囿、九土、九野、中原等。
“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当时列国纷争,战火连天,人们渴望统一,于是产生了区划中原的思想萌芽,因而《禹贡》便有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其它古籍如《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等也有“九州”的记载,尽管具体的州名有所差异,但记载的均为九个州。
“州”正式成为政区是东汉的事。后代的州越分越多,越分越细,辖区也越来越小,但中心地域大致相当于战国时代“九州”的范围。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扩展资料:
九州最开始只是泛指,因为州是很小的地理范围,茫茫大地,划为九州,并不是确切所指,到了后来才逐渐的具体划分。九州划分成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域,据记载可能是出现在战国时期。
最主要的划分有三种,所属区域也不同。
1、一种划分是豫州,属于中原,在黄河的下游,河南,山东等地。徐州,起自黄海,泰山,淮河,也涉及到了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冀州是起自黄河壶口,兖州是起自黄河下游,青州是起自渤海,涉及到了河北和山东半岛,扬州是起自淮河,荆州起自荆山,凉州起自华山,雍州起自黑水,西河等地。
2、第二种划分是冀州,豫州,属于河南省的大部分,另外还有山东省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青州指的是山东东部一带,徐州是山东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雍州指的是河北东南部,山东西北,河南东北等地。
雍州是陕西北部,甘肃河西,青海东南,宁夏等,荆州是两湖两广,河南和贵州,扬州是淮北等地,凉州是如今的山西中南以及四川省等地。
3、第三种划分是豫州,是九州中的首要位置,起于河南。青州是东方的代表,东岳泰山是五岳之首,青州是山东半岛,以及黄河以南等地,徐州是泰山以南,淮河以北,扬州是淮河以南。
荆州是指湖北以及长江中游,梁州是陕西以及秦岭以南和四川盆地,雍州是甘肃以及青海,宁夏和内蒙古西北,冀州是河北以及陕西和辽河,兖州,黄河与济水之间。
——九州 (古代中国的代称)
——中国代名词
郭汉闵
导读:一代女皇武则天入宫前,随父驻守荆州5年。在当阳玉泉寺结下了佛缘,一生礼佛敬佛。武则天悍然向几千年的男权 社会 发动致命一击,荣登帝王之位,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佛的"众生平等"" 男女平权"的观念和早年诵读佛经,埋下的来自"天意"的一颗种子。
在当阳县城由莲花堰西迁至至玉阳城后的第八个年头,也就是贞观五年(631年),当阳迎来了一个新的都督大人:武士彟。这一寻常的人事变动,为以后中国 历史 的走向埋下了一个伏笔。这一伏笔在几十年之后才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在此之前,它还只是 历史 长河中涌动的一道暗流。现在,它的使命就是蛰伏,发酵,积蓄力量。谁也不会想到,几十年之后,这道暗流会冲破无尽的黑暗,在华夏大地上掀起滔天波澜。
这一年,大唐撤并都督府,保留了扬州、益州、荆州、并州四个大都督府。武士彟为大唐开国元勋,深得唐高祖、唐太宗李世民父子任。由于他原先任职的利州(今四川广元)并入益州, 武士彟转任荆州府大都督, 掌管两湖、两广、云贵地区的军事武装,一跃而跻身大唐高级士族之列,成为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 陪一起来到荆州的,有他的夫人和三个女儿。武则天是其次女。 在三个女儿中,不论是相貌,还是心性,武则天均出类拔萃,让人刮目相看。 这一年,武则天刚满七岁。
在整个唐朝,不论是最初的南郡,还是稍后的荆州大都督,以及后来的荆南节度使,治所均在江陵府荆州城。当阳一直隶属江陵府。在荆州这一古九州称谓的耀眼光环下,唐时的当阳显得黯然失色,似乎只是荆州城西北方向的一座山。幸好这座山上有一座叫玉泉寺的寺庙。众多文献关于智者、一行、神秀、弘景等在当阳玉泉寺的修行传道的记载,都称其为荆州当阳山。
荆州城磅礴而宏伟,庄严而肃穆,颇有长安城的恢弘气势,远非利州古城可比。登上荆州城楼极目四眺,两湖平原尽收眼底,鄂西群山逶迤如画,让人心旷神怡。而在利州,则是开门见山。外面的精彩世界、广阔的天地,被群山严严实实地挡住了。武则天在荆州的新生活,就从登上荆州城楼激动喜悦的那一刻开始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如画卷一般在这个少女的面前徐徐展开。
关于武则天早年在南方荆州的这段生活经历,一直不见文献记载,或者说,历代的史官都选择性地遗忘了这段 历史 。《新唐书》《旧唐书》只提到武则天为武士彟之女,14岁入宫。 《资治通鉴》记载稍为详尽:"十一月,辛卯,上幸怀州;丙午,还洛阳宫。故荆州都督武士彟女,年十四,上闻其美,召入后宫,为才人。" 这一记载中的"上"即唐太宗李世民。但这一记载并不能说明武则天早年在荆州有过一段难忘的经历。对这位中国 历史 上唯一的传奇女皇,后人对她的关注热情并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有所减退。
近几十年来,这段被遗忘的 历史 重回人们视野。不论是学术界,还是文艺界,开始正视这一段 历史 。白寿彝先生在其所编著的 《中国通史》中认为,从武则天随父到荆州,直至其父在任上病逝,武则天至少在荆州生活了五年。 五年的时间可以有很多故事发生。武则天一生礼佛敬佛,并悍然向几千年的男权 社会 发动致命一击,荣登帝王之位,如简单笼统地归结为其母亲的影响,恐怕过于单薄了。武则天在荆州生活的五年时间,不会是空白,一定发生了什么。
在清光绪年间,一位名叫斯坦因的英国探险家来到中国的甘肃敦煌寻找失落的遗迹。这个探险家没有发现什么遗迹,却意外发现了一本古籍;武则天当年登帝后刊印的《大云经》。这本《大云经》现珍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武则天登帝后之所以刊印这部佛经,是因为 这部佛经中记载了佛祖的一个预言:将会有天选之女担任女王。在武则天看来,佛意也就是天意。 她是顺天意登上帝位的。大学者王国维、陈寅恪在对《大云经》影印本研究考证的基础上得出一个结论: 武则天刊行的《大云经》与北凉时代译释的《大方等大云经》几乎完全一致。这个发现为武则天洗清了千年的冤屈, 《旧唐书》等史书关于武则天伪造《大云经》、假托佛教符谶之说登帝的记载并不符合事实。更为重要的是,这本《大云经》疏中的一句话,让武则天早年在荆州的一段经历逐渐浮出了水面,也让我们得以行至 历史 的隐秘腹地。
《大云经》疏中的这句话是:"伏承神皇幼小时已被 缁服 。""神皇"也就是武则天,"被 缁服 "也就是曾入佛门当过女尼。 武则天在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入长安感业寺为尼,在贞观二十三年,她已经26岁。疏中的"幼小时"显然并非指其入感业寺为尼的两年时间。武则天跟随其父亲在利州时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孩子,其父母不可能也不忍心让她入佛寺为尼。 这个"幼小时"指向的应该就是武则天在荆州生活的五年。
由于智者大师的弘法传道,唐时的荆州已是南方佛教重镇,其道场玉泉寺更是名震北方京城。荆州城内有长沙寺、天皇寺、铁女寺等,但过于嘈杂,也过于小家子气,不利于修行悟道,更吸引不了高僧大德驻赐。有名气有影响的寺庙,总是建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而当阳山的玉泉寺正好符合这一条件。更为重要的是, 玉泉寺与武则天的母亲有着解不开的情缘。
杨氏家世的显赫,远非武家可比。杨氏家族是隋代皇族杨家,父亲杨达为隋宗室重臣,曾任工部尚书;伯父杨雄与高颖、虞庆则、苏威并称“朝中四臣”。隋朝以佛立国,固然有着多种原因,但隋文帝杨坚早年的经历也是重要原因。杨坚出生于同州(今陕西渭南)一佛寺,并自小在寺院生活,由寺院尼姑抚养成人,至13岁时才出寺归家。杨坚还有个"那罗延"的法号,即金刚不坏之身的意思。听惯了寺庙钟声的杨坚,自然对佛教有着深厚感情,其开国首政即为重兴佛教。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诏告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而京师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于寺内,而又别写藏于秘阁。"
玉泉寺原名覆船山寺,为南朝梁宣帝所赐。 智者大师到来后,通过化缘将其修葺一新,已破败不堪的玉泉寺始有庄严肃穆气象。隋文帝不计智者大师曾为前朝旧臣这一前嫌,乐意看到其在荆州当阳山弘法传道,在南方撒播天台宗的种子。 在隋文帝看来,覆船山这一梁宣帝所赐的寺名并不吉利,与天台宗"教观双美"的特征相悖,于是赐名为玉泉寺。可以说,玉泉寺有点类似隋朝皇族的家庙。
隋炀帝杨广虽弑父弑君,在 历史 上有着荒*暴虐的恶名,但他在佛教面前却呈现出内心极度脆弱柔软的一面,显得恭敬而肃然。 杨广素与天台宗创立者智者大师关系密切,常以智者大师弟子自称。"智者大师"这一称号就是杨广早年在扬州任晋王时所封,天台山的国清寺也是杨广秉承智者大师的遗愿所建。 佛法无边,可以包容隋文帝、隋炀帝的诸多罪劣,也能洗涤他们的诸多罪孽。我们很难想像,父亲杨达一边讨伐高丽、一边诵读佛经的情形。如果用佛教与儒家两种角度进行评价,杨广可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形象。种种迹象表明,隋代皇族成员均为佛教信徒,并且是天台宗的忠实信徒。杀戮与赎罪,征伐声与佛号声,在整个隋朝似乎是和谐共存的。这就是让我们感到陌生的隋朝。也许,文明的演进就是充满了矛盾和悖论的 历史 进程。
作为一个天台宗的忠实信徒,隋文帝赐名的这座南方寺庙,对于武则天的母亲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可以说, 荆州当阳的玉泉寺就是心中的圣地。 荆州之行带给她的更多的是激动。随夫穿越大半个唐朝,似乎就是为了一睹玉泉寺的芳颜。这一时期的玉泉寺,正是如日中天的时期,高僧云集,诸宗竞秀,信众如云。与荆州城的长沙寺、天皇寺、铁女寺以及利州寒伧的普泽寺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况且,玉泉寺与荆州城只不过咫尺之隔,也方便照看,来回也不费周折。 武则天入寺为尼,玉泉寺无疑是最佳选项。 当然,武则天入玉泉寺为尼,可能是正式的,也有可能是非正式的。从武则天登帝后玉泉寺所受到的殊遇来看,《大云经》疏中这句话所隐藏的 历史 ,很可能是真实的。 武则天入长安感业寺为尼,应该是她的第二次为尼。
荆州城的居民自古以来就有在初春朝拜玉泉山、鸣凤山的习俗,当阳远安人称他们为荆州香客。 像往年一样,新春刚过,浩浩荡荡的朝拜队伍就出发了。跟往年不一样的是,这支朝拜队伍中多了一位贵妇和她的三个千金,以及大都督府的护卫。香客们知道,这是大都督夫人。到了玉阳港,一行拾级登岸,在当阳县衙官员的陪同下,朝玉泉寺进发。
在崎岖的山路上,到玉泉寺许愿拜佛的乡民络绎不绝,让幼小的武则天十分震撼。她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打量着这些与他们同行的乡民。母亲告诉她,这些人是到玉泉寺许愿、祈求平安的香客。此时的武则天,跟她的一双眼睛一样清澈,只是一个普通少女。 武则天并非生来就有当皇帝的野心,也并非生来就与佛有缘。佛缘还在玉泉寺的山门等着她。
对于玉泉寺的僧侣而言,不仅只是贵宾,也是恩人。对于而言, 玉泉寺是天台宗的祖庭 ,是她先祖赐名的寺庙,也是她心中的圣地。她不敢以贵宾、恩人自倨,而是诚惶诚恐,执弟子礼相见。此时的玉泉寺,智者大师播下的种子已长成了参天大树,玉泉山上已是一片葱茏。庄严的大雄宝殿,悠远而祥和的诵经声,泉涌如注的溪流,众多修行弟子忙碌的身影,让幼小的武则天一下子喜欢上了让她倍感亲切的寺庙。
事实上,当一行刚抵达沮漳平原的时候,就已远远看到了那座形似船背的玉泉山。很清楚,在那座山下就是玉泉寺,寺内绽放着美丽的莲花。而武则天则更多的是惊奇与陌生。 在踏进玉泉寺山门的时候,也正是武则天与佛结缘的开始。 要达到功德圆满,武则天还要走很长的路。
武则天入玉泉寺修行,可能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出自父母的主张。 武则天也从没想到能成佛,她只是对佛感到好奇。杨氏对这个次女的要求也不高。在玉泉寺的僧侣看来,这个大都督的千金有向佛之心就足够了。武则天在玉泉寺修习的应该就是天台宗。有着一双明亮大眼睛的武则天,最初可能并没有投放在经书上,而是僧侣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川流不息的信众。智者大师的"一念三千"之说,对于她而言过于高深、玄妙。 武则天的过人之处就是放得下,不懂的不喜欢的就直接放在一边。只有能打动她的教义,才可能吸引她的一双明亮大眼睛。
武士彟到任荆州的第二年,也就是贞观六年(632年),两湖平原发生大旱。大旱与饥饿往往是孪生兄弟,容易引发民变。武士彟十分着急,坐卧不安,茶饭不思。在夫人的劝说下,武士彟亲赴荆州城长沙寺跪迎阿育王像,祈雨七日。在第八天,一场悄然而至的危机在飘洒的大雨中得以化解。杨氏对次女武则天说,这是佛的力量。这一件事,让武则天开始改变对修行漫不经心的态度。她开始用心了。
在佛教的观念中,一切有生命的物种在本性上是相同的,没有高下之分。 可以说,在对待生命的问题上,佛教的视野更为开阔,并没有仅仅局限于人类本身。佛教最初向武则天呈现出的全新世界,与诸多高僧大德不可能是一幅图像。如果说弘景看到的是"教观双美",一行看到的是占星术与辨证思维,神秀看到的通向佛的渐悟之路,那么武则天看到的则是众生平等,人人皆有佛缘,人人皆可成佛。 众生平等也就意味着男女平等。 初入佛门,能看到这一精彩世界,对少女时期的武则天而言已经足够了。武则天开始迷迹这个世界了。
武则天并非虔诚的佛教徒。与弘景、一行、神秀的专注执着不同的是,武则天虽然迷迹这个世界,但她往往能很快抽身,与现实世界迅速进行切换。武则天修行时的超然,使得她容易将两个世界进行比较。在她看来,佛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是那么迵然不同,甚至于针锋相对。看来, 在强大的男权 社会 中,女性的从属地位并非天注定。 贵为隋朝皇族后裔、大都督之千金,武则天仍然要对男权 社会 进行仰视、跪拜。这是一个女人的宿命。武则天开始质疑这一宿命了。但在佛的世界中,她只要平视就行了。
武则天对佛的深厚感情,从某种程度讲,其实是建立在感恩的基础之上。当然, 佛法中所谓的众生平等,是指众生在因果规律面前的平等。 众生平等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追求。实际上,佛教弟子也是有地位等级的。武则天用了无数岁月,才明白这一道理。
佛教关注生,也关注死。而儒教只关注生,刻意回避死这一人们关心的终极问题。不关注灵魂救赎的学说,注定不可能深植大众心灵深处。而佛教则弥补了儒教的这一缺憾。 佛让你许下一个心愿,并为你注入前行的动力。 而儒教只是教你怎么做,无法给你一个为之努力的愿景。儒教学说难以打动生活在苦难中的底层民众,因为遵守现有秩序并不能改变他们多灾多难的命运。而佛教则给饱经苦难的民众点亮了一盏走向彼岸的明灯。事实上,几千年来,接受并维护儒教学说的,只是身居高位者、既得利益者。这也是佛教在华夏大地广为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武则天与佛教结缘,也应该与此有关。 多年以后,武则天才终于读懂那条通往玉泉寺山路上众多香客的表情。
武则天可能终其一生也没有像弘景一样见到美丽的般若之花。对于一个擅长拿捏人心、在名利场中求生存的人而言,是不可能达到弘景这样的境界的。与其说她信佛,不如说她与佛有深厚感情,有解不开的缘份。武则天只能算是一个佛教的准信徒。
天有不测风云。贞观九年(635年),从京城长安传来唐高祖李渊驾崩的噩耗,让患有哮喘顽疾的武士彠无比悲伤,病情加重。他没有能熬过南方漫长阴冷的冬季,最后客死荆州城。武则天在荆州的好日子也算到头了。第二年春季,武则天和她的母亲陪送武士彠的灵枢,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荆州,回到了武士彠的故乡——北方并州文县(今山西吕梁文水县)。
荆州五年的生活,对武则天的传奇人生而言,还只是开篇。 武则天要走的路还很长,还需经历从大喜到大悲、从大悲到大喜的多次轮回。
武则天这以后的经历,则是众所周知的了。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四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侍女,并从此多了一个叫"媚娘"的名字。其实,入宫并没有给武则天带来多少惊喜。不入宫,不知人心之险恶。在众多妃女的争宠中,武则天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女人的悲哀与卑微,男权世界的强势与严酷。想要在皇宫这一最大名利场生存下来,不仅要谨小慎微,更需要心机谋算。她需要不断揣摩唐太宗的心思与喜好,时时提防周边同行们的一言一行。在悲伤的时候,她要强作欢颜;在开心的时候,她要故作忧伤。稍有不慎,带给她的可能就是香消玉殒的落幕。 武则天对人心的拿捏、人性的把控,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残酷的现实逼出来的。这一时期,活得战战兢兢的武则天,无限怀念在荆州的生活,迷恋玉泉寺给她呈现的那个神奇世界。 可是,这样的生活不会再有了,武则天回不到过去了。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永远离开了他打造的大唐江山,武则天只能进感业寺做尼姑。如果没有意外,她的余生都将在这里伴随一盏青灯度过。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在感业寺,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唐朝的 历史 还是没有改写,该发生的还是要发生。 在武则天看来,她与李治的相识相爱,并不是意外,而是佛的旨意、佛的力量。 她想到了她父母在荆州长沙寺祈雨的场景,再一次感受到了玉泉寺佛像的庄严。
两年后,武则天以"昭仪"身份第二次入宫。三十三岁时,被立为皇后。因唐高宗多病,上元元年(674年),武则天加号"",与高宗并称"",参与朝政。不论是做昭仪、皇后,还是做天后,武则天均认为是天命,是佛的旨意,因此能做到取予有节,安之若素,并没有 历史 文献记载和传闻中的野心日益膨胀。最大的改变是,她原来需要仰视的男权 社会 ,现在可以平视了。 在武则天看来,佛教所描绘的众生平等、人人皆可为佛的理想境界,并不虚幻,只要功德圆满,就可以变成现实。在玉泉寺修行时,她曾幻想有一天能登上离那个神秘世界最近的玉泉山山顶。现在,她自认为已经做到了。
的确,站在玉泉山顶较之站在荆州城楼,视野要更加开阔,原来看到的众山突然变得渺小了。 当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作为的皇太后六年。原先无法憾动的男权 社会 ,在她眼中开始变得千疮百孔,脆弱不堪。她终于可以俯视她原先需要跪拜的那个庞然大物了。 她挑战男权 社会 的精神力量来自佛。在《大云经》颁布天下的第二年(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正式称帝,成为中国 历史 上唯一的女皇帝。天授二字,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佛的旨意,佛的力量。
武则天称帝后,一改李唐皇帝"道在佛先"的序列,诏告天下:先佛后道,以佛立周,以佛治国。这既是政治需要,也是武则天个人的偏爱。武则天时期,佛教大盛,全民信佛,大唐江山就是一个佛国、一片佛土。从周武帝废佛,到隋文帝兴佛,李唐皇帝崇尚道教,再到武则天重佛,中国 历史 经历了一次大的轮回。
在现实与佛教之间能自如切换的武则天,在兴佛的同时,大胆改革吏治,重用能臣,鼓励农桑,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国家更加强盛,大唐气象为之一新。论政绩,武则天不比 历史 上的任何贤君明主逊色。
虽然如此,但近千年来男性群体一直对武则天耿耿于怀,不肯原谅她。这也注定了千年来男权 社会 对武则天不可能有公平的评价。事实上,武则天对男权 社会 的憾动所引发的波澜至今未平。客观地讲,武则天登帝,改大唐为武周,并没有造成腥风血雨,相比 历史 上任何一次政权更迭,其成本是最低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她在金銮宝殿端坐了二十一年,大唐山河无恙,并不逊色于"贞观之治"。武则天后来听从张柬之的建议,还政于李唐,波澜不惊,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做足了准备,让大唐江山延续到以后290年。 男性群体也该放下了。
在武则天一统天下的日子里,佛门与宫门是相通的。 在这条佛门通向宫门的幽径上,我们不难嗅到南方荆州散发出来的丝丝缕缕的湿热气息。
武则天曾使用了两位荆州人为相:一位是张柬之,一位是岑长倩。 张柬之大器晚成,六十四岁才在朝庭召试中脱颖而出,授官监察御史、凤阁舍人,后因论事得罪武则天,被贬出京城,先后出任合蜀二州、荆州。但在狄仁杰力荐下,武则天不计前嫌,还是用了这个奇才,张柬之后来成为一代名相。岑长倩是唐太宗时的宰相岑文本的侄儿。岑文本与岑长倩都是荆州江陵人。岑长倩任相时,权力仅次于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位于武则天与武承嗣之后。当然,这些也许只是 历史 的巧合。
武则天时期应诏入宫的僧人,均为各地的高僧大德,其中尤以荆州玉泉寺北上的高僧居多,见之于文献记载的有神秀、弘景、文纲、普寂、章安、道素、惠真等。 武则天对神秀的特殊礼遇,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久视元年 (700年),武则天命天冠郎中专赴荆州玉泉寺请神秀赴京。大足元年 (701年),神秀到达东京洛阳,武则天"屈万乘之尊,亲加跪礼迎接",王公士庶皆望尘拜伏。此后,武则天常召神秀入宫"时时问道"。神秀所在道场的一切需用,均由朝廷供给,十分丰厚。 为表彰神秀的功德,武则天下旨在当阳敕修度门寺,在神秀的河南老家尉氏敕修报恩寺。 武则天对神秀敬若佛主,显然不是惺惺作态,而是发自内心。此时高高在上的武则天已经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了。
仪凤二年(676年),武则天为了给唐高宗祈福,令天下各州修舍利塔,每座舍利塔送佛舍利49粒。这一年, 在洛阳传道的弘景奉诏带着武则天亲授的佛舍利回到玉泉寺,修建砖塔供奉。这座砖塔叫如来舍利塔。北宋嘉祐六年 (1061年),砖塔改为铁塔,改叫棱金铁塔,俗称玉泉铁塔。 塔身上有铭文:弟子郝言同"舍铁七万六千六百斤,诣景德玉泉禅院,铸造佛牙舍利宝塔一座,一十三级。"佛牙舍利传世稀少,至尊至重,在佛教信徒心中重若千钧。如这一铭文记载是真实的,那么武则天亲授给玉泉寺的,不仅仅是佛舍利,还有更加珍贵的佛牙舍利。由于地宫曾被洗劫,铁塔铭文的真实性已无法证实了。但无论怎么说,在武则天心中地位都是尊崇的。不是所有寺院都能修塔的。至少在南方的荆楚,只有玉泉寺才有这个殊遇。
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已卧床两月的武则天在上阳宫仙居殿赦免了王皇后、萧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等三人,怀抱《华严经》,慢慢合上了眼睛,享年八十二岁。也许,弥留之际的武则天一下子顿悟了,真的见到了绽放的莲花。
作者简介:
郭汉闵,1982年7月毕业于原宜昌师专中文科,曾从事教育、新闻、政研等工作,现在当阳市政协机关工作。有专著《隐形的南方》出版。
中文名称: 荆州市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中
下辖地区: 松滋/洪湖/石首/江陵/公安/监利
政府驻地: 沙市区/荆州区
电话区号: 0716
邮政区码: 434000
地理位置: 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
面积: 14104平方千米
人口: 64573万(2010年)
方言: 西南官话
机车牌代码: 鄂D
著名历史人物: 伍子胥、陈友谅、岑参、张居正等
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旅游荆州古城地势地貌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气候特征荆州名人城市建设荆州三宝荆州习俗荆州与奥运民风民俗友好城市展开编辑本段荆州概况
荆州(18张) 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0—114°050,北纬29°260—31°370。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阳(原名襄樊)。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12月1日,荆州市辖2个市辖区、1个经济开发区、3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 荆州区 荆州区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东经111°54′—112°19′,北纬30°6′—30°39′。面积1046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572052人。辖3个街道、7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湖北荆州城南经济开发区)。共有36个居委会、119个村委会。区人民政府驻荆州市荆州中路80号。邮编:434020。行政区划代码:421003。 荆州市沙市区街景
· 沙市区沙市区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面积469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550633人。辖6个街道、4个镇、1个乡。共有87个居委会、91个村委会。区人民政府驻荆州市文化宫路。邮编:434000。行政区划代码:421002。 · 江陵县 江陵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荆江河段北岸。全县版图呈马鞍形,东西距535千米,南北距362千米。面积1032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373027人。辖7个镇、2个乡。共有13个居委会、203个村委会。省管江北监狱、三湖、六合垸农场在辖区之内。县人民政府驻郝穴镇。邮编:434101。行政区划代码:421024。 · 松滋市 松滋市位于湖北省南部,长江南岸。南邻湖南省石门县和澧县。面积2235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869327人。辖14个镇、2个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湖北松滋经济开发区)。共有31个居委会、243个村委会。市人民政府驻新江口镇。邮编:434200。行政区划代码:421087。 · 公安县 公安县位于湖北中南部,长江南岸。东经111°48′—112°25′,北纬29°37′—30°19′。南邻湖南省安乡县和澧县。南北长75千米,东西长51千米。面积22575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1026895人。辖14个镇、2个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湖北公安经济开发区)。共有60个居委会、326个村委会。县人民政府驻斗湖堤镇。邮编:434300。行政区划代码:421022。 · 石首市 石首市位于湖北省南部。东经112°13′—112°48′,北纬29°30′—29°57′。南邻湖南南县、安乡、华容、北抵江陵、东靠监利、西接公安。面积1427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614106人。辖2个街道、11个镇、1个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湖北石首经济开发区)。共有29个居委会、274个村委会。市人民政府驻绣林街道办事处。邮编:434400。行政区划代码:421081。 · 监利县 监利县位于湖北省南部,长江北岸,隔江与湖南省岳阳、华容县相邻。面积3118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1378957人。辖18个镇、3个乡、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湖北监利经济开发区、监利朱河经济开发区、监利新沟福娃食品深加工产业园(开发区))。共有65个居委会、767个村委会。县人民政府驻容城镇。邮编:433300。行政区划代码:421023。 · 洪湖市 洪湖市位于湖北省南部,长江与东荆河之间,西南隔长江与湖南省临湘县相邻。东经113°07′—114°05′,北纬29°39′—30°02′。面积2519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897186人。辖2个街道、14个镇、1个乡、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湖北洪湖经济开发区、洪湖府场经济开发区)。共有40个居委会、448个村委会。市人民政府驻新堤街道办事处。邮编:433200。行政区划代码:421083。 · 荆州经济开发区 荆州经济开发区、荆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荆州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区域人口10万余人,辖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荆州开发区是湖北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区内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机电、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纺织印染、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群。荆州开发区是荆州市开放开发的主平台、工业兴市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01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荆州城(2张)
编辑本段人口概况
本段荆州名人
唐良智 男,汉族,1960年6月出生,湖北荆州洪湖人,1982年7月加入中国***,1983年8月参加工作,华中科技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现任中共武汉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副省级)。 楚庄王熊侣 楚庄王熊侣,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居于王位。楚庄王熊侣在前人的基础上,领导楚国当上了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主。楚庄王的名言是:“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庄王执政第八个年头,带兵到洛阳,“观兵于周郊”、“问鼎小大轻重”。他执政的第十六个年头,创造“县”这一地方政制,是后来秦的郡县制之胚模。庄王在内政上起用贤臣孙叔敖等,并着力发展经济,提倡勤俭,改革兵制,使国力兵力日盛。楚两次伐宋,晋国不敢出兵,宋遂臣服于楚。鲁、郑、陈相继俯首。庄王终于完成霸业。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因病逝世,归葬纪南城郊八岭山。 楚威王熊商 楚威王(前339年至前329年在位),芈姓,原名熊商,楚宣王之子。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打败越王无疆,尽取吴地,在长江边在石头山(今清凉山)上建立金陵邑(南京城)。宋代有所谓威王埋金的故事,楚威王觉得南京“有王气”,吩咐在龙湾(今狮子山以北的江边)埋金。楚威王七年(前333年)大军伐齐,与齐将申缚战於泗水,进围徐州,大败申缚。威王十年而卒,子楚怀王继位。 屈原 屈原(前339~前277)世界文化名人,战国时楚国诗人。
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郢都屈姓贵族家庭。父亲伯庸曾任楚国大夫,为楚武王子瑕之后裔。屈原博闻强记,熟悉政治情况,善于外交辞令,楚怀王时任左徒很得信任,但为佞臣所不容。上官大夫向怀王进谗,诬屈原贪怀王之功以为己有,怀王由此而疏远了屈原,乃至免其左徒之职。秦大破楚于丹阳、蓝田之后,屈原受命使齐以修好。回郢都后,一再进谏,始则劝怀王杀了张仪,继而劝怀王不入秦。怀王俱不从,遂被秦国掳去囚死。顷襄王即位后,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掌公族子弟的教育。不久又受谗见斥,放逐于江南。他深恶楚国政治之腐败,痛感国家之沦亡,悲愤难禁,于公元前277年在湖南抱石投汨罗江而死。屈原学识渊博,志洁行廉,抗“溷浊”之世,违“工巧”之俗。他政治上不得志,遂将其理想、遭遇、忧愤、抱负形诸笔端,铸成宏伟诗篇。其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的诗篇在博采民歌精华、广泛吸收民间文学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这一崭新诗歌形式,以其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融入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巨大。鲁迅赞道:“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相传屈原死后,才有了端午节,以示纪念。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纪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为其一。
伍子胥 伍子胥(前559~前484)。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名员(音云,yun第二声),字子胥。春秋末期楚国大夫伍奢之次子,先祖原姓乾,名荒,因有功于周,被赐封为伍哲功,其子孙遂以伍为姓。春秋时楚国人。属今监利县人,县城大车站外有其雕像。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员的哥哥叫伍尚。伍子胥本为楚国人。性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出逃楚国,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入吴后,知公子光有大志,乃助其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得进用为“行人”(掌朝觐聘问之官),与谋国政。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又举荐深通兵学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强国。后遭太宰伯嚭诬陷,被逼自杀。春秋末期吴国兴亡,伍子胥举足轻重。其治国用兵,以务实为旨,远见卓识,谋略不凡。《汉书·艺文志》著录兵书《伍子胥》十篇、图一卷,虽已亡失,当证伍子胥生前有其军事著作。 申包胥 申氏,名包胥,又称王孙包胥,生卒年待考。荆州监利人。春秋时楚国大夫。原与伍子胥友善。楚平王七年(前522),伍子胥因父亲冤案逃离楚国,途遇申包胥道“我必覆楚”。申包胥答曰:“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楚昭王十年(前506),吴王用伍子胥计破楚入郢。申包胥随昭王撤出辗转随国。后自请赴秦,求秦哀公出兵救楚。初未获允,乃七日不食,日夜哭于秦廷。哀公为之感动,终于答应发兵车五百乘前往救援。在秦、楚军队的反击下,楚人驱走吴国军队,收复了郢都。申包胥归郢后,昭王对他欲予奖赏,他声称请救兵是为了楚国人民,拒受赏赐。随即隐居山中,以度余年。 岑参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荆州人。岑羲之侄。少年孤贫,刻苦读书。天宝三年(744)进士,始任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年(749)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中掌书记。天宝十三年(754),随封常清赴北庭,任节度判官,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八年边塞生活期间,其诗歌创作呈现高峰。肃宗时返京,历任右补阙、起居舍人、虢州长史。大历初年(766~768),任嘉州刺史,故称岑嘉州。后欲返故里,因蜀中战乱,终未成行,卒于成都。岑参早年写山水诗,意境新奇,后几度出塞,久佐戎幕,诗境大为开阔,着力描绘军旅生活及边塞风光,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皆为唐代边塞诗代表作。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忽如一夜春
本文2023-08-06 05:49:5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8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