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是谁建立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隋唐是谁建立的,第1张

一、社会发展概况

公元581年,北周的外戚、大丞相杨坚篡周夺取政权,建立隋王朝,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在黄河流域,自十六国以来,各族与汉族进行剧烈的痛苦的融合运动,至隋朝得以完成,在长江流域,自东晋以来,为抵御北方各族的南侵而建立起来的汉族政权,到隋朝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隋文帝(杨坚)在这种形势下,顺利地建立起统一南北的隋朝。

隋文帝统一两大流域,凭借两大经济基地,建立起繁荣程度超过两汉的隋朝。民众得以安居从事生产,户口与财产都有巨大增进。隋朝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但在中国历史上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军阀混战、南北分裂的状态,创建了继秦汉以后的第三次大统一局面。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在这一时期基本定型,隋王朝制定《开皇律》,继续推行均田制等发展措施,使社会经济和文化出现短暂的繁荣,隋王朝和琉球等周围各族的联系加强,并和日本、朝鲜等国家开展友好往来,然而,隋后期政治昏朽,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他搜刮民财、大兴土木、游山玩水、并多次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使社会矛盾尖锐化。618年,隋王朝在农民纷起抗隋的反对浪潮中垮台。

公元617年,乘隋末大乱之机,李渊起兵入长安,618年自称皇帝,创建唐王朝。628年由其子李世民削平群雄完成统一大业。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以隋亡为鉴,重用贤能、虚心纳谏、轻徭薄赋,并进一步推行均田制、府兵制和科举制等,使唐朝社会走向安定,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兴旺局面。

唐太宗以后,唐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进一步发展,诗歌、绘画以及医学、天文学等方面都有伟大的创造和卓越的成就。中外文化交流得到空前发展。到唐玄宗开元时,国内一片繁荣发达景象,被誉为“开元盛世”。

唐后期,由于统治者的昏庸腐败,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终于在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这场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给社会造成极大破坏。此后,唐朝内则宦官专政、朋党争斗,外则藩镇割剧,国无宁日。唐是繁荣强大的朝代,自兴盛至衰亡,经历290年。在这个长时期里,就统治阶层内部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变化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唐前期自公元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至公元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凡124年,其间主要矛盾是中央统治集团内部腐朽倾向和进步倾向的矛盾,由于进步倾向起着主导作用,因而保持长期的强盛状态。唐中期自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六年)至公元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凡79年,其间主要矛盾是中央集权势力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由于斗争的结果,中央集权势力取得相对的胜利,因而基本上还能够保持国家的统一。唐后期自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至公元907年(唐昭宗天佑四年)凡87年,其间主要矛盾是中央经济集团内部宦官势力和士族势力的矛盾,由于宦官势力占优势,中央集权势力愈趋于衰弱,又由于黄巢所率农民起义军被击败,地方割据势力成为唯一的力量,唐朝就此灭亡。

公元907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五代十国开始。南方出现前蜀(王建)、吴(杨行密)、吴越(钱镠)、楚(马殷)、闽(王审知)、南汉(刘岩)六国。北方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小朝廷。建立朝廷的人,都是武夫,非常好战好杀。黄河流域在这群武夫统治下,遭受极其严重的破坏。蜀、吴两国特别是吴国,阻止北方战乱波及长江流域,起着屏障作用。南方诸国得以保境息民。北方遭受将半个多世纪的破坏,南方在同时期内,基本上得免战祸。从此,经济文化的重心从河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后周世宗(柴荣)开始进行统一战争,不幸病死。公元960年周为宋代所取代,从而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

二、医学教育的发展]

在祖国医学的流传和发展过程中,教育的主要方式为口授及带徒实践。那时,收他人做弟子的医生认为,从事医生职业是救人救世的神圣事业,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选择弟子时,都比较严格。《灵枢·官能》载:“得其人乃传,菲其人勿言”,希望被选的弟子德才均优,以继承神圣的事业。如东汉初针灸学家涪翁,精通脉诊,针灸技术尤其高明,往往手到病除,且不分贵贱,悉心救治,不图报酬,受到群众的爱戴。涪翁的弟子程高,程高的弟子郭玉也擅长针灸,并精于脉诊。东汉和帝让郭玉试诊,郭玉切脉,众皆叹服。

这种选择他人作弟子的形式可择优为徒,大大胜过单纯家传,对祖国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这种带徒的形式在古代医学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但这种形式由于老师本身条件,使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伤寒论·原序》载:“各承家传,始终守旧”。使医学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与发展受到了阻碍。

南北朝刘宋王朝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文帝刘义隆采纳名医秦承祖所秦“置医学,以广教授”的建议,是我国官方创办医学教育机构之始。《魏书·官氏志》载:“公元484年(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北魏官制中已明确设有“太医博士”,官八品下,“太医助教”官九品,“按摩博士”官从九品,教授医学知识。专职教官的地位比南朝的明确。公元581年(隋开皇元年)以后,国家的医政管理及医学教育都有进步。政府设立了开端于南北朝的“太医署”隶属太常寺管辖。此时的太医署为国家最高的医疗行政管理兼医学教育机构。隋太医署中有固定的人员编制,设置太医令2人,太医丞2人,医师200人,药园师2人,医学博士2人,助教2人,按摩师2人,祝禁博士2人,共计有215人。隋著名医家巢元曾在太医署任太医博士。

唐朝沿用隋制,医学教育除继承传统的家传师授的带徒方式外,于公元624年(唐高祖式武德七年)正式设立的“太医署”,隶属太常寺。署中中行政、教学、医疗、药学四科人员组成,规模较大,且设备充实,教育制度比隋朝健全。并明确规定组织编制、医学分科、课程设置、学生成绩考核等制度。这种由国家创办,太常寺领导、太医署管理的教育机构,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教育机构,比欧洲意大利于公元872年创立的隆勒诺医学校开创的时间早200多年,而且在组织机构、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都较完备,在世界上有着较大的影响。

太医署中有行政管理人员16名。其中太医令2名,为署内最高官员:太医丞2名,作为太医令的助手;以下有医监4名,医正8名。太医署除行政管理外,设医科与药科。医科为四部:医师、针师、按摩师与咒禁师。每一部门都由博士1人,正八品上,助教1人,从九品上,负责授课。

医师部门范围最广,分科系统而精细,有利于专科向纵深发展,。各科共同必修课程有:《黄帝内经·素问》、《本草》、《甲乙经》、《脉经》等。然后,分别学习有关临床5个专业的课程。学习年限也有明文规定,体疗(内科)学期7年,疮肿(外科)学期5年,少小(儿科)学期5年,耳目口齿科(五官口腔科)学期4年,灸法(火艾烧灸治病)学期3年。太医署除注重理论学习外,还重视临床实践。要求学习《本草》时,必须认识药形,深明药理,熟悉产地等;学习《明堂》是,必须检图即能指出孔穴;学习《经脉》时,学生之间互相诊候,了解四时及浮沉滑涩的脉候;学习《黄帝内经》时,必须做到深刻理解,融汇贯通。

针师部门,由针博士1人,从八品上,助教1人,针师10人,从九品下,教授《明堂》、《脉诀》、《流注图》等。先学习经脉、孔穴、九针。再学习辩证方法及用针手法等。

按摩部门,由按摩博士1人,按摩工9人辅助掌管按摩师部门,教授“消息导引之法”。这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技术,运用传统的导引、按摩、正骨等疗法以治疗风(伤风)、寒(感寒)、暑(中暑)、湿(胀泻)、饥(胃病)、绝(昏晕)、劳(劳力过度、逸(缺乏运动或积食不化)等。此法运用活血通络的方法,使体内雍滞的经脉,随导引而畅,使疾病消失。

按摩师部门还兼管正骨科教学,要作损伤折跌等伤科的处理。如对一般骨折,主张复位后用衬垫固定,并注意关节活动;对肩关节脱臼,采用“椅背复位法”等正骨技法。

咒禁部门有咒禁博士1人,从九品下,掌教祈祷咒禁的方法以驱除邪魅,这是从印度传来的原始方法,带有迷信色彩,渗入医学领域中,使医学教育中出现了唯心教育的误导。

药学部门于京师设置药园,专门培养药学人才。招收庶人16至20岁的为药园生,学习药物的栽培、采集、炮制、制剂、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毕业后升药师,即为医师助手。设药园置府2人,吏4人,掌固4人,负责药物保管及管理杂务;另主药8人,药童24人配制药物;药园师2人,药园生8人栽培药材。

太医署对学生要求严格,除入学经考试外,还定期(月、季、年)进行考试。医博士主月试、太医令丞主季试、太常丞主年终试。各科学习除测试医学知识外,还结合临症实际评核成绩。公元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始规定登用如国子监,按成绩高低及治愈率多少分别选用,定为医师、医正、医工等。公元760年(唐肃宗乾元三年)右金吾长史王淑奏:“医术请同明法人,自今以后,各试医经方策十道;本草二道、脉经方义二道,通七以上留,以下放”。根据通七以上留的原则,安置时也有区别,通常上选的充御工,其次可派各州任医学博士等。如考试成绩欠佳准许补考。唐朝限定医学必须在9年内学成,不及格者,令其退学,不准行医。

公元629年(唐太宗贞观三年)开始,唐政府在各州相继设立医学教育机构。公元714年(唐玄宗开元二年),各州添设助教。公元724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各莞��栌幸窖Р┦浚��萄�猓�乒苤莞�搅剖挛瘛Q�J揭窖Ы逃�又醒肜┱沟降胤剑��菡��笮。��璨┦俊⒅�碳罢惺詹煌�耸�难���涫倍越淌Φ难≡穹浅Q细瘛N夜�糯��⒁窖Ы逃��⒍擞谀媳背��了宄�蹙吖婺#�教瞥�比照橥晟疲���艘桓雎�さ姆⒄构�獭@��醭��臧竦奈闹危��偈挂窖Ы逃�乱档慕�徊椒⒄梗�丛炝擞欣�跫�br>

公元514年,南朝·梁武帝应朝鲜(百济)国的请求,派医师赴朝鲜诊疗与讲学,由此祖国医学发展到国外。公元608年(隋炀帝大业四年),日本推古天皇派遣惠日、福音等来我国留学,学习中国医学。公元623年(唐高祖武德六年)学成回国,并将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孙思邈所著《千金方》带回日本。公元701年,日本正式采用我国医事及医学教育制度,制定有医药职令《大宝律令·医疾令》,明确规定学医者必读《素问》、《黄帝内经》、《明堂脉决》、《针灸甲乙经》、《新修本草》等书籍。公元693年,朝鲜置博士,开设“中国医学”。其学制仿效唐朝,并以《素问》、《难经》、《针灸甲乙经》、《神农本草经》等典籍为教材。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日本荣睿、普照等来华留学,10年后即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荣、普两位日本学问僧专程赴扬州邀请高僧鉴真赴日,于是鉴真率领弟子数十人在公元754年到达日本,受到日本朝野及佛教界的盛大欢迎。此后,他在日本传授中国医药学,对日本医学发展贡献很大,日本人民尊称他为“过海大师”。

由于我国历代医家的卓越成就,使医学成熟较早,医学教育也具有特色,对世界医学教育影响很大。

三、古代医院类别和称谓

隋唐时期医院的设立更为广泛,除京都外,地方也建立了病坊。但二者的性质、内容截然不同,京都的病坊是宫廷医院,而地方则是专收贫孤残人,兼收乞丐。

《隋书》载:“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直到病愈才召其亲属接走,类似一种临时性的时疫医院。公元588年(隋文帝开皇八年),辛公义任岷州刺史时,收容病人于厅事。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由于佛教盛行,一般病坊多设在寺庙之中称悲田坊,兼收无依靠的乞丐,由僧尼主管。《高僧传》载:“唐释道宣,收养疠疾,男妇别坊,四时供承,务令周给”。另一唐僧,丹阳沙门释智岩,先在白马寺,后往石头城(甘肃武威东),住入疠人坊,为病人说佛法,还为病人洗涤脓血、喂饭、送药、无所不为。公元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卒于该“疠人坊”,该“疠人坊”为世界上较早建立的隔离病院之一。

公元712年(唐玄宗开元元年),玄宗李隆基接睿宗皇帝位后,进行较全面的政治改革,其中一项内容为“淘汰僧尼,压抑佛教”,勒令二万多僧尼还俗,禁止新建佛寺,限制寺院经济的发展,没收寺观法外占田。因此,僧尼还俗参加农桑生产,“悲田坊”即出现无人经管的局面。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宰相李德裕奏云:“今缘诸道僧尼已还俗,‘悲田坊’无人主领,恐贫病无告,必致困穷,臣等商量,将出自佛教语‘悲田坊’改名为‘养病坊’。祈两京量给寺田十顷,大州镇给田七顷,其他诸州委观察使量贫病多少给田五顷,以充粥食。如州镇有羡余官钱,量予置本取利,最为稔便”。自此,京中与各诸州一律拨给寺田5至10顷作经费,该恒产以其田租由各本管之地,选派乡绅耆老一人主持。由于政府的重视,已设立的病坊、养病坊全部取消原名“悲田坊”,将收治麻风病人的“福田院(佛教语)改称为“疠人坊”。唐末,有专为病僧而设的“延寿察”,是一种安养、疗病机构。公元931年(五代时后唐明宗长兴二年),“敕诸道州府各置囚院,并委派随处长吏经心管理,遇有病囚,及时差人疹候疗理。

在封建社会,帝王首先重视宫廷医药组织,并有专人负责,至隋唐逐渐完备。如属太常寺的“宫中患坊”即为宫廷医院。《唐书·百官志》载:“官方患病,有药库监门”,并且“医师、医监、医正别一人莅坊”,这可算为最早的官员疗养院。

根据敦煌遗书可见,其医卷、医画以及有关资料反映出隋唐时期敦煌的医事活动。沙洲和中原一样,也设有养济院,收留病人,这即是沙洲医院。我们依据《唐玄宗·天宝年代,敦煌群会计牒》所载“病坊”会计单名目及其数字,推知该“病坊”大约设置5至10张床位,医院总资产130贯又72文,另杂药950斤20枚,用于病坊正常运转;其住院部所使用的杂什物品94件,既有食堂炊具,也有病人日用必备品,还有临床制药工具等。这所病坊似乎为州立医院。

以上资料表明,在些期间,医院基本是以病坊形式存在和命名的。

四、急救医学的发展

我国古代在急救方面有许多丰富的经验,尤其是通过手法或借助器物进行抢救,多获良效。

(一)人工呼吸法

在公元3世纪,东汉名医张仲景急救自缢者时,创造性的应用了人工呼吸方法。

这些人工呼吸抢救法到东晋时期已有进一步的改进。东晋医家葛洪的《肘后救卒方》载:“塞两鼻孔,以芦管内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有倾其腹中袭袭转,或是通气也……”。南北朝时,梁朝姚僧垣的《集验方》中加进改进方法,强调“仰卧,以物塞两耳,……以两竹筒内死人鼻中,使两人痛吹之,塞口傍无令气得出。半日,所死之人即噫噫,勿复吹也”。这种应用器具吹气的方法,可防止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古代急救学如此符合科学,实属难能可贵。

唐代医家孙思邈对前辈医爱所使用急救工人呼吸法的继承和发展,则倡导沿用“以筒内口中,使两人痛吹之,塞口旁无令气得出,半日,死人即苏,可勿吹也”。这种急救法可以说是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急救法的开始,以后普及民间,向口内痛吹气时,将气全部吹入。此法广泛应用至今。

孙思邈除用人工呼吸法外,还运用灸法,灸病人胸内,四肢大节陷、大指等各七壮。孙氏还用鼻孔灌药法,“捣韭汁灌鼻孔中,末伏龙肝吹鼻中,末皂夹吹鼻中,嚏则气通,起死人”。

(二)溺死的急救法

古代医籍中有不少记载。葛洪所著《肘后救卒方》为最早提出。南北朝陈延之所撰《小品方》中亦有论述。尤以唐代医家王焘的《外台秘要》中所载:“肘后疗溺死一宿者尚可活方,取瓮倾之,以死人伏瓮上,令口临瓮口,燃以芦火二七把,烧瓮中当死人心下,令烟出,小入死者鼻口中,鼻口中水出则活,芦尽更益为之,取活而止。常以手候死人身及瓮,勿甚热。冬天当令火气能使死人心下得暖”。“若卒无瓮,可就岸穿地,令如瓮烧之令暖,乃以死人著上”,也可“用车彀为之,当勿隐其腹,乃令得低头,使水出。并熬灰数斛以偻身,湿即易”。陈延之的《小品方》载:“疗溺死若身尚暖者,掘地作坑,中熬灰数斛,内坑中,下死人复灰,湿彻即易之,勿令灰热烙煿人,冷即易之,半日即活。

(三)尸厥、脱气的急救

古籍出现卒死、昏沉、昏绝等名称,是描述现代称之为休克的病名。《内经》中载:“针过其日数则脱气”及“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尺厥。”脱气是一种轻型的休克,尸厥则是休克严重的病例。其急救的方法有针灸、按摩、热熨、吹耳、热汤药等。如《史记·仓公传》载扁鹊在诊断虢国太子病时说:“若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脉乱故形静如死状,太子未死也”。扁鹊抢救虢国太子时,乃使其弟子子阳“厉针砥石,取三阳、五会”。顷刻太子复苏,又使弟子豹,“为五分之熨,熨两肋下,再熬以汤剂调理,二十余天而愈”。

晋代葛洪等在抢救卒死时,还强调了保暖的重要性,用铜器、瓦器盛热水或茅草火灰,隔衣熨贴腹上,器皿冷却后则更换热汤,维持温度。

唐代医家孙思邈对卒死者采用热瓦熨心;灌服汤药不易时,可用“口噤不开,去齿下汤,汤入口不下去者分其发左右踏病人引之,药下复增而取尽一升,须臾立苏”。孙氏同时也用灸法治疗,“卒忤死,灸十爪下各三壮、灸人中三壮,又肩中百壮,间使七壮、巨阙百壮”。孙氏利用综合疗法急救卒中,有一定疗效。

敦煌医卷载:“治人卒死,其脉如常,取皂荚末吹耳鼻中即瘥……无脉者真死”。可见隋唐医家已能认识休克,并能区别临床死亡与生物死亡,并提出卒死病人急救的方法。

(四)咽喉异物的急救法

葛洪的《肘后救卒方》中载:“今吞针哽在喉中,若含磁石口中,或吸针出耳”。再用,误吞金属钗等物,哽于咽喉而不出,急救法是:“取韭菜暴令萎,煮使熟勿切食大束”,钗即随韭菜之纤维和粪便而出。至今小儿误吞钉或曲形针之类,亦用此法排出。《外台秘要》中载:公元四五世纪,僧人用琥珀珠巧取误吞的鱼钩,具体方法是以琥珀珠“贯着钩绳,推令前入,至钩处又复推,以牵引其出矣”。孙思邈则用鹿筋条揉作球状物以线网之,另一头留在口外,令病人将鹿筋团吞下,使铁杆异物入团内以提出。在古代,对咽喉,甚至食道异物剔除的方法和使用的器械是多种多样的,技术高明而科学。

(五)鼻卒衄方

用压迫止血法,“若洒渍棉塞鼻孔”。应用烧烙止血法,在秦汉时已相当普遍。《外台秘要》中载:“便烧铁篦烙之”。孙思邈在论述牙齿涌血不止的治疗时,强调烧钉赤,炷血孔中而止“。古人用金银打成烙铁,每用艾火燃烧通红,乘热烫患处,再燃再烫,用于止血,效果可靠。

(六)尿闭的急救法

葛洪的《肘后方》中载:“取生土瓜根捣取汁,以少许水解之,筒中吮下部,取通”。孙思邈则进一步改进,《千金要方》强调:“凡尿不在胞中,如胞屈僻,津液不通。以葱叶除尖头,内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胀,津液大通,便愈”。用葱叶导尿,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急救方法。

葛洪撰写的《肘后救卒方》,后改名为《肘后备急方》共八卷。被历代认为是一本古代急症手册。书中载有不少急救内容,明确指出救急措施必须与病因治疗相结合,急则治其标,症状缓解后,辩证施治,消其根源。他非常注重临床实践,重视急症的症状与鉴别诊断,在该书卷一中,以“脉扰动”、“股间暖”来区别“尸厥”和死亡。他在治疗学上也有很多的创新,是前人所未曾应用的。葛洪在治疗急症时倡导具有便(疗法简便)、廉(药物价廉)、验(选方切合实用、效果可靠)特点的方法。

孙思邈勤奋钻研,四处寻求采访流传于民间的医疗经验,“以人命至贵、重有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因此,他的医疗思想、临床实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均为历代所称道,他在急救医学方面所做的突出的贡献。邻人注目。

五、专科医学发展与护理实践

(一)专科医学发展

唐朝的临床医学分科十分明确,在官办的太医署里,分医科和药科两大类。医科又分医师、针、按摩与咒禁四大部分。而医师又细分为五大科,分别是体疗、少小、疮疡、耳目口齿、角法。由此可见中医原本无“内科”之称。传统概念中,除特殊标明而独立的专科,如妇、儿、口齿耳目、正骨之外,其它的病症几乎都属于体疗(内科)内。

专科医学的发展日益趋向成熟,一般认为从远古至公元前三世纪,是我国医药学的萌芽时期,公元前221年至220年秦汉时,是中医奠定基础的时期,公元265至960年,晋随唐五代时是中医大发展的时期。

1体疗科

(1)对疾病认识的进步

隋政府组织医学家巢元方等编撰的《诸病源候论》是一部中医学论述病因、证候及疾病分类的专著,书中把疾病分为67门,证候1739种,这是以往医籍均未达到的规模。

从深度上看,《诸病源候论》一书对许多疫病的病因、病机、病变、分型、鉴别等各方面有进一步的认识,如对消渴、癫病、虚劳、脚气、丹毒、破伤风的描述详细而精确。对疾病分类方面,�毙匀炔》治�撕� ⑹逼� ⑷炔 ⑽虏 ⒁唣莶‖謇唷6源�拘匀炔〉牟∫颍�岢霾∪艘蚪哟ァ俺遂逯��倍�貌。�笔倍灾虏≡�蛴幸欢ǖ娜鲜叮�缛衔�择ю莺凸钦簦ń岷耍┪��础br>

陈延之撰的《小品方》中亦强调:“天行瘟疫”与“伤寒”的不同。“经心录”中把热性病分为伤寒、热病、风湿、湿病、阴毒、阳毒、热毒、瘟疫、天行节气九种。医家在临床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认识。

(2)疾病认疗方法的进步

诊断学:孙思邈的诊断学见解是“夫欲理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他认为诊察病人的时间应选择在早晨,因为早晨饮食还未进,阴气未动,阳气未散,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精取其脉,知其逆顺。因此,孙氏提出“非其时不用”。再指出“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孙思邈认为不可只凭脉断病。

治疗学:孙思邈对临床治疗主张是“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他列举很多治疗良方,如水肿病属难治之症,认为盐与水肿有关,应注意忌盐。他对甲状腺肿有一定了解,用容易推广含碘的羊靥代替南北朝时深师采用的鹿靥治疗甲状腺肿。用槟榔治疗绦虫病,用麻黄平咳喘,用乌豆和谷白皮治疗脚气病,用白头翁、苦参治疗痢疾等。

(3)由“辨病论治”向“辩证论治”过渡

唐朝时诊疗倾向于汉朝张仲景奠定的“辩证论治”,主要表现是证候组合。如在《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医籍中,出现在每个病名之下,都列举了大量方剂,这些方剂都是根据不同的证候组合、分类列举的,可以看出逐步由“辨病论治”过渡到“辩证论治”的原则。

2外科

中医的疮疡科就是中医的外科,古代时称为疡医。疮疡科临床掌肿疡、溃疡、金疡与析病。治疗未溃肿物、已溃疮疡、刀枪箭伤与骨伤。正骨在隋唐时期由按摩博士等直接负责教学与医疗,外科手术中较为进步的是正骨科。唐朝骨科医家蔺道人,是一位精通骨科医学的道家。他撰有《仙援理伤继断方》一书。倡导骨伤治疗常规中,强调正骨麻醉,清洁伤口,检查诊断,牵引复位,敷药固定,定期复查等。他在治疗技术上,已能应用手术治疗粉碎性骨折,在改进骨折固定的方法与原则中,强调有效固定与不发生骨折再移位的前提下,患肢应作适应运动,这些治疗与护理,可促使加速愈合与减少伤后病残的发生。

《诸病源候论》中提到,将原属内科杂病的“肺痈”列入外科病证,对恶性肿瘤已有记载,描述“离疽”和“杼疽”的证候特征。此二证均可在半月左右致人于死,揭示这些病的外观主证及预后不良。这是中医对恶性肿瘤的较早记载。

3针灸科

针灸疗法,是我国中医学中一个重要学科,晋代针灸学家皇甫谧编著了《黄帝针灸甲乙经》,书中基本内容是按照脏腑、腧穴、气血、经络、病机、刺灸法及禁忌作了明确的规定,如厘定腧穴的总数是654穴,比内经书上多189个,其中有单穴48个。提出禁针穴8个,不宜深针穴4个,禁灸穴31个。

孙思邈则重视药物和针灸的配合治疗。他提出:“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尢非良医,知针知药,固是良医”。又提出:“或一病用数十穴,或数病只一穴,皆临时斟酌作法用之”。他最早提出“阿是穴”的名称和作用,据此后世才有天应穴、不定穴的痛点论述和应用。

王焘的《外台秘要》阐述“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的观点,因此王焘只录灸法,不录针法,着重介绍明堂灸法。

4按摩

按摩术是一种古老的疗法。隋唐时期,按摩药法盛极一时,《唐六典》载:“风入肢节脏腑积而疾生,宜导而宣之,使内疾不生,外邪不入。若损伤折跌者,以法正之”。《外台秘要》中载“手当千遍,药力才行”等。总之唐朝的医学发展是辉煌的。

(二)护理实践

隋唐时期,专科医学得到很大的发展,护理实践也相应地丰富起来。

1,外科

《诸病源候论》中对外伤引起肠断急救时说:“肠断裂若一断端不见者,不可救,若两端可见者即可缝合”。并详细说明断肠“

魔法,简单点来说,是一种把想像中的东西实体化的东西但在RPG世界中,这种精神的艺术被定义为一种用作攻击,防守,

辅助的特殊能力这里我们称为‘魔法能(SpellEnergy)‘,哈哈

既然被定为能量的一种,魔法能当然亦被‘能量守恒定律(PrincipleofConservationofEnergy)‘所管制,此定律如下:

一,在宇宙中能量之总数为一常数

二,能量只能转换,不能被创造和毁灭

由人所施出的魔法,因著能量守恒定律的缘故,是转换自人体内的精神力量,此精神力量为化学能的一种依照精神力量的释出方法,大陆上的魔法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

一,咒语

从口中念出某句含特殊意义的语句,魔法会从施法者附近出现

二,符咒/引物

借著符咒或引物所产生的变动来启动魔法,魔法会从施法者附近出现

三,手势

籍手部之不同形状和位置来释出魔法能,魔法会直接从施法者手上出现

四,魔法阵

以各种不同东西(包括魔法)来组成一个魔法阵,魔法会从魔法阵上出现

同一时间,魔法亦建基於以上特性,分别构成了两个系统:

西方魔法

由‘魔法之父‘撒卡比迪耶夫所创,以咒语和魔法阵为主要施展方式,以构成天地的八种元素分成圣,光,天,火,水,地,黑和暗八个大系

东方魔法

又被称为‘咒术‘,‘幻术‘,相传由一名古代帝王‘诏菊‘所创,以符咒和手势为主要施展方式,按伏羲八卦分成乾天,坎水,艮山,震雷,巽风,离火,坤地和兑沼八个大系

魔法系统基本上就是这样啦~,但除此之外,我们亦可以以另一个方式去把魔法分类,这是有关魔法自己本身的性质的:

冲击系

此系为魔法中最基本最原始的力量冲击系咒文是魔法的基础,也是魔法中攻击效率最高的系因此在复合咒文中,冲击系力量经常出现

冲击系有时依冲击介质分类成:地冲击,水冲击,风冲击和空冲击四个副系,不过这种副系的观念并不普遍

火炎系

此系是魔法中第二容易学会的所有使物体升温,振动,白热化的力量,皆归类为火焰系咒文由於火炎系咒文可用於多种性质的战斗,因此广被魔导士所喜爱

雷电系

此系具有与火焰系咒文有同等的力量所有对电子用起作用的力,皆归属雷电系雷电系咒文有一个子系是磁系可以想见,电场与磁场是相生的关系

光炙系

此系为魔法中耗能最大的系所有光,射线,电磁波的控制,皆为光炙咒文光炙咒文虽然耗去大量魔法力,但是因为光系咒文具有自然的驱魔力量,因此常被用於对妖魔战斗

寒冰系

为魔法中第二难使的力量所有使物体降温,减速,黑体化的力量,皆归类为寒冰系咒文此系魔法困难且使用不易,在魔法中算是个冷门的系

重力系

为魔法中最难控制的力量一切遮断,增强,或扭曲重力的力量,皆属重力系咒文另一方面,近代发现的分子内力量也被归属到重力系

重力系魔法有个子系:时空系心灵系

一种只对生物起作用的力量此系咒文对生物而言是最有效力的咒文,但是也是七个魔法系中距离限制最大的系

风之翼

其实我觉得咒语和魔法手势应该是互相关联的,在奇幻看过一个帖子,是说魔法可以算是一种运算,我觉得这点说的很好,我以为,魔法是以口中和手中的运算借以精神力将力量引出的一个过程。力量的来源,可以是天空,是大地,等等,也就是元素;精神,就是咒术;生命,就是召唤了;空间,就好比传送,结界。这就构成了魔法的派别。

魔法的派别其实可以从很多方面分,但大多数剑与魔法的游戏,都是以阵营和魔力来源分的。

阵营,即光和暗,来源,即风。火。雷。大地。天空。生命

在凯亚兰斯大陆,我并没有划分绝对的邪恶和正义,魔和神在我的眼里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原本作为阵营划分的光和暗,我也将它们作为了力量的来源,所以,在《天空之翼》里,每人只有一种属性(通常都是两种),这样设定,除了我认为没有绝对善恶外,不想和别人的雷同,也是一个关系。

先说到这,别的以后想到再说,呵呵

我喜欢自然属性的魔法,太阳,月亮,风,雨,雷,电

风之翼

其实,那就是属于元素魔法了

附《论魔法》之西方魔法发展史

最先发展的魔法,是水系魔法,由撒卡比迪耶夫老师发明,至老师亡故时,水系魔法已用於除旱上两次,梵奥卡老师时,分开河流,

引起海潚,对高级魔法师来说,已不是甚么难事顺道也告诉你,由於水是最接近人类的物质,所以不论古今,初学魔法的人必先修习水系魔法,另外,也由於水系魔法不太著重攻击方面,所以它也成为一些贵族子女们的必修科目

其后,到了普鲁迪夫大帝作王时,四系基本魔法:天,火,水,地,已大体完成,以下将一一依序详述

火系魔法,於梵奥卡老师亡故后三十年,由艾蒙特碧科老师发明,他以操控水的原理操控火,并以此来抵挡蛮族的骑兵部队

至艾蒙特老师辞世后六十年,由西布斯凡莫加老师发扬光大火系魔法的学习稍为困难,但威力强大,为身经百战的战士所爱用,战士

对,是战士,纵然一名战士要比一名魔法师多花上五六年来熟习,但一名同时精於火系魔法和战术的战士,他的威力是无庸置疑的

天系魔法,始在艾蒙特老师辞世后三年,为迪亚多希各古治老师所发明,迪亚多老师同时修习水,火两系魔法,至其八十多岁时,

精神力量已比以往任何一位魔法师强,他以强大的法力,向无形无质的媒介——空气挑战,成功制出‘真空刃‘,至其於一百二十岁离世时,天系魔法已然名震魔法学院了天系魔法的修练,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每次使用后,精神均会大幅损耗,所以,天系魔法也就成了大法师们的必修品

地系魔法,由拜伦他云格度老师在迪亚多老师发明天系魔法后四十多年发明,拜伦他老师自小在田野长大,深谙大地之上各种变化,因此他以精神来与大地感应,籍以控制花木草石,是为地系魔法其后,地系魔法在迪亚多老师亡故前三年,由老师的弟子霍尔普维洛基老师完成地系魔法的修练,会遇到大量奇花异卉,因此,充足的植物知识是必须的,这方面,似乎没有谁比一个练金术士更适合地系魔法

继四系基本魔法后被研究出来的,是被称为进阶魔法的四系魔法:圣,光,黑和暗

菲力克斯大帝,想必大家也听过了,在他作王以后,大陆进入了后世称为‘黄金时代‘的辉煌年代,魔法这门学问也在这时大放异彩

菲力克斯大帝作王后两年,莱度伦加西莫多老师想到既然精神可以操控其他媒介,难道不能操控人吗於是他尝试以精神进入他人身体,

籍此在身体内作出改变,造成医疗,回复等效果另外,由於莱度伦老师是一虔诚的圣公教教徒,故此他把这系魔法称为圣系魔法,并传授给其他教徒,作帮助有需要的人之用还有一点,便是所有圣系魔法,不论作用,均可对魔物产生强大伤害,切记!

之后,在菲力克斯大帝作王后三年,莱度伦老师的堂弟,安德烈加西莫多老师亦成功发明出光系魔法安德烈老师醉心於古籍研究,因此他在古人阿洛莤嘉的羊皮卷上,得知有关於操控光的描述,并依卷自修,终於给他研究出光系魔法光系魔法的修习,异常困难,它要求修习者的触觉要强至能掌握光的去向,但是,它出来的那种金光夺目,华丽绚烂的效果,却十分适合一些高级魔法师,僧侣和圣骑士使用

接著,一直至菲力克斯王朝崩溃后一千年,才再有新的一系魔法给研究出来那时正值人魔战争爆发,随英雄文相贤东征西讨的科尔杜加尼老师在战争中见识到魔族的黑系魔法,并为它的威力大为震惊,终於科尔老师在一名友善的魔族法师仆也卡的教授之下,学会了黑系魔法黑系魔法阴毒狠辣,那使用时所发出的一股邪气,吸引了不少巫师,咒术师沉迷其中

人类在人魔战争获胜后一百年,战争的始作俑者——魔龙默迪重临人间,并向一群魔法学徒傅授暗系魔法,并唆使他们造反,后来该群学徒被制服,暗系魔法也为学院所吸纳暗系魔法和圣系魔法同出一彻,同样是以精神入侵他人体内,只不过,暗系魔法所造成的,是破坏不是回复而已吧暗系魔法为强大的黑暗法师所爱用让疾病或伤口早点复原的魔法

钥匙在古欧洲常被拿来当护身符~

那些人认为钥匙有神奇的魔力

尤其是金色的钥匙更容易聚集自然的能力

如果有金色的钥匙大小不拘

(如果没有的话涂上金色颜料或贴上金色的纸也可以)

每天三次也就是早,中,晚各一次

把钥匙尽量的拿高

然后念:

‘戴安娜,法特马,法特马,法特马‘

你就会突然发觉从体内涌出一股力量~

这股力量能出乎意料的及早治愈你的疾病或伤口

这是过去不知什么地方看到的……是不是你想要的那种呢?我没有试过,不晓得灵不灵……

另外其实西园寺那个abracadabra也是“三角治病符”的意思

而东方的方法可能多念经比较好吧,比如朝九晚五的念药师什么本愿什么琉璃什么那个经(记不清了)。

另外你还可以查查道符,我曾经有看到过治病符,不过听说那个符不是人人都可以画得来,(不是说不会画,是画符禁忌多,而且没能力的话,画出来效果也不大。)比以上几种就要啰嗦了。

施魔法,魔系

但是要注意唷黑魔法不一定就只有害人的作用

黑魔法之所以会被称为黑魔法主要是因为黑魔法主要的魔法来源

属性是黑暗的且大都是跟恶魔借的力量所以才叫黑魔法

因为黑暗的力量比较邪恶所以通常都被大家拿去当诅咒之类的魔法

其实黑魔法还是有别的功用的^^

1

黑魔法也是可以有正面的用途

面对末曾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他

用红色原子笔把他的名字写在约名片大小的白色图画纸,然后对纸上吹6口气,再把纸折为四折,之后出门时一定都要带着这张纸.只要遇见他就赶快用大拇指和无名指夹住纸,心里默念”请让他早日注意到我”如果现场只有他一个人,这方法会更加有效.所以啦,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可千万别错过!但是记住唷这是黑魔法唷

用时还是要小心唷

精神分裂术

这是有关风系的魔法我来教教你们ㄛ~~~~各位风系魔术师

1:先模拟一个人的完整个性(要非常完整,不然会失败)ps:像个明星啦~~那一种

2:将自己模仿他(事实上没有这个人唷)大约要33天~~~~`完全模仿

3:约在20天时会开始人格分裂~~~~这是最痛苦的日子~~~~

4:分裂完成时请将自己本来的各性抛弃

5:再回到自己的人格~~~`就会分裂成两个人

ps:这个法术是属于黑魔术~~~~小心使用~~~~~分裂后精神会比一般人坚强两倍~~~思考也是~~~~~但会有很大的失落感

但不知失败有啥后果唷还有你的星座一定要是风象星座才能试这个魔法唷

(不知Nocturne说得精神分裂术是否就是这个)

这是第2个

3

掌握他人的意志!!

如果你想掌握对方的意志,首先你的胸前先画上一只绿色的山羊

然后再进行下列的仪式

首先用木头作一个人形,在上面用骨头画一个玩偶,头和身体要分开,然后用火烧掉,这样,对方的灵魂与肉体就会纠葛在一起,按你的心意行事

(依对方样子用骨头画的玩偶,用任何骨头都可以,没有大骨头的时候,用小骨头画把对方名字写上去,或者贴照片也可以

把人形烧掉时,为了容易燃烧,可包布或纸,但不可用树叶)

出处出羊的样子,这个时候是当作撒旦的象征

对了这个法术是从火刑演变而来的~

大家好至为之

人形诅咒法

难易度:易

功用:当然也是属于诅咒的咒术,只是比较容易,效果也是可想而知。不过,只要对方确确实实对不起你

,而你又非常憎恨他的话,在这种情况下行法是极其效果的!

做法:首先,拿一个厚纸板剪出一个人形。接着,在人形的左胸心脏部位处用红色的墨水笔画上“-”的

符号。然后,将人形想像成怨敌的身体,口里默念着:“藉此诅咒缠住恶灵…”,边用手上的针猛

刺“-”这个位置。注意,一面默念着也一边用针刺人形的心脏部位,不过要小心针刺到手…如果

刺到手,手流的血沾到人形的话…呵呵……

补充:这个咒术是源自西方的,他们与东方不同,他们以纸代替稻草人 祖先——布瑞(buri,生产者):一出生便有个儿子,博尔(borr),意为生产,后来又生有3个儿子,欧丁(odin,神圣),维利(vili,精神),伟(ve,意志)

众神之王——欧丁(odin):是持掌绞刑架和绞刑架上壮志未酬者的神,而且还是玄妙知识和战死沙场者的神以及战争的主宰他是阿瑟加德圣地的主宰,有3座宫殿,其中一座就是位于格拉西尔(glarsir)树林的瓦尔哈拉神宫(valhalla,阵亡勇士的归宿)

众神之后——芙丽嘉(frigga):是婚姻及母爱之神。有自己的宫殿芬萨丽尔(fen-salir),漂浮在云雾海之上,闲暇时就在这转动她的金轮织机,以银线金织织就祥云,在夜空大放光明(北欧人称的‘芙丽嘉的织轮‘即我们所说的猎户星座)

雷神——索尔(thor):欧丁的长子,母亲是大地女神乔德(jord),在圣地的斯卢德万加(sludrangrd,力量旷野)拥有自己的宫殿必亚斯克尼耳(bilsrirnir,闪电)

战神——铁尔(tyr):欧丁的儿子,母亲是希摩的美丽女巨人斯嘉蒂(skadi),是勇敢及战争之神,没有自己的宫殿

美神——布拉琪(bragi):欧丁的儿子,母亲是女巨人格绿德(gunlod),掌管诗歌和音乐的艺术,

春之女——伊童(idun):是美神的妻子,传说是地下魔法最强大的黑侏儒伊伐瓦德(ivald)的女儿,是春天和青春活力的女神

夏神——尼尔德(niord):是伐娜司神族的首领,加盟到阿瑟加德的海洋和风神,不仅在阿瑟加德有宫殿,因为他是风神及近岸的海水之神,所以在斯吉普斯通(sipuston)还有自己的宫殿那顿(noaton)

冬神——女冬神斯嘉蒂(skadi)(和铁尔他老妈好象不是一个人,铁尔他老妈好象是在海里呆着的)和男冬神乌勒尔(uuer)是金发女神西芙(sif)的儿子(西芙是thor的老婆,不过没说他老爸是thor,那就搞不清他老爸是谁了,谁让这些神们关系这么乱)

光明之神于黑暗之神——光明神巴尔德(balder)和黑暗神霍独尔(hodur),是odin与frigga所生的一对孪生子

丰饶之神——弗雷尔(freyb):是niord和其姐娜瑟的儿子,生于伐那司神族之家那顿,加盟到阿瑟家族后odin给他一座奥镐汉宫(alf-heim,小仙之家)

森林之神——威达尔(vidar):欧丁与女巨人格绿特(grid)的儿子,他居住在广漠无垠的原始森林之中心的益德伟帝宫(land-vidi)

海神——伊吉尔(ageir):伊吉尔是个独立的神族,和近海的伐娜斯神族和天上的阿瑟神族不能说谁包括谁

爱神——芙丽雅(freya):niord的女儿,是女性及恋爱之神,住在福克梵格(folkvomg)的色斯灵尼尔宫殿(sessrymnir)

真理与正义之神——福尔赛提(forseti)是balder和他妻子南娜所生的儿子

∶�伺�——是原始巨人那威的后代,由三个女神组成:沃德(urd),维尔丹尼(verdandi),斯考尔德(skuld),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将来。她们不隶属与阿瑟神族,也不是他们的同僚,她们对命运的判词是谁都要服从的

火神——洛基(woki),是欧丁的兄弟

守望之神——海姆达尔(heimdall):欧丁和ageir的9位女儿的儿子

战争女郎——瓦尔基丽雅(valklyrs),欧丁和铁尔的特别女侍者,她们的任务是挑选战死者回瓦尔哈拉神宫

死亡女神——海尔(hel),是洛基的女儿

目录 1 拼音 2 《千金》卷八:干地黄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25 各家论述 26 摘录 3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干地黄丸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千金》卷十九:干地黄丸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45 各家论述 46 摘录 5 《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干地黄丸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55 注意 56 摘录 6 《圣惠》卷二十六:干地黄丸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圣惠》卷五十三:干地黄丸 71 干地黄丸的别名 72 处方 73 制法 74 功能主治 75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76 摘录 8 《千金》卷十二:干地黄丸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85 摘录 9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干地黄丸 91 处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95 摘录 10 《圣济总录》卷一○二:干地黄丸 101 处方 102 制法 103 功能主治 10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05 摘录 11 《圣济总录》卷十:干地黄丸 111 处方 112 制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15 摘录 12 《圣济总录》卷八:干地黄丸 121 处方 122 制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25 摘录 13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干地黄丸 131 处方 132 制法 133 功能主治 13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35 摘录 14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干地黄丸 141 处方 142 制法 143 功能主治 14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45 摘录 15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干地黄丸 151 处方 152 制法 153 功能主治 15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55 摘录 16 《千金》卷二十二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功效 164 主治 165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66 制备方法 167 附注 17 《圣济总录》卷十九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功效 174 主治 175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76 制备方法 18 《普济方》卷三十一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功效 184 主治 185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86 制备方法 19 《圣惠》卷四十一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功效 19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196 用药禁忌 197 附注 20 《圣惠》卷七十五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功效 204 主治 205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206 制备方法 21 《外台》卷二十七引《延年秘录》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功效 214 主治 215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216 制备方法 217 用药禁忌 22 《永乐大典》卷一四九四七引《大方》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2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225 制备方法 23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235 制备方法 24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主治 24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245 制备方法 25 《圣济总录》卷一六七 251 方名 252 干地黄丸的别名 253 组成 254 主治 255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256 制备方法 257 附注 26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26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干地黄丸 1 拼音

gàn dì huáng wán

2 《千金》卷八:干地黄丸

21 处方

干地黄1两半,茯苓2两,天雄2两,钟乳2两,杜仲42铢,牛膝42铢,苁蓉42铢,柏子仁42铢,桂心1两半,续断1两半,山茱萸1两半,天门冬1两半,松脂30铢,远志30铢,干姜30铢,菖蒲1两,薯蓣1两,甘草1两。

2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肾虚, ,喜恚怒,反常心性,阳气弱,腰背强急,髓冷。

2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酒送下,1日2次,加至40丸。

25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肾虚风毒袭于髓府,阳衰精冷,故用钟乳、松脂填塞骨空;天雄、姜、桂辟除阴毒;远志、菖蒲通利关窍;余皆辅佐之功,亦可助力成功也。

26 摘录

《千金》卷八

3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干地黄丸

31 处方

生干地黄(微炒)1两1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1两1分,芎1两,白芷1两,蒲黄1两,当归(微炙)3分,牛膝(酒浸,去苗,切,焙)3分,甘草(炙)3分,芍药3分,牡丹3分,干姜(炮裂)3分,人参3分,桂(去粗皮)3分,水蛭(以糯米少许同炒,米熟为度)30枚,虻虫(去翅足,微炒)30枚。

32 制法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妇人月事欲下,腰腹刺痛,或多或少,或月内再来,或如清水,或似豉汁,心下坚满,沉重虚乏,日渐黄瘦。

3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酒送下;米饮亦得。

3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4 《千金》卷十九:干地黄丸

41 处方

干地黄7分,蛇床子6分,远志10分,茯苓7分,苁蓉10分,五味子4分,麦门冬5分,杜仲10分,阿胶8分,桂心5分,天雄7分,枣肉8分,甘草10分。

4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3 功能主治

补虚益气,能食,资颜色,长元阳。主五劳七伤六极,脏腑虚弱,食饮不下,颜色黛黯,八风所伤。

4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酒送下,1日2次。加至30丸。

45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地黄得天雄则滋而不壅,桂心得五味则辛而不散,阴阳兼济,寒热交通;麦冬、阿胶、茯苓助地黄之滋阴;苁蓉、远志、蛇床、杜仲助天雄之补火;枣肉、甘草通脾津而和寒热诸性也。

46 摘录

《千金》卷十九

5 《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干地黄丸

51 处方

干地黄5分,干漆4分(熬),萆薢3分,防风2分,椒1分(汗),附子2分(炮)乌头1分(炮)。

5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3 功能主治

劳损之人,新饮水未散而交接,令人偏枯,身偏不足。

5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丸,渐加至5丸,酒送下,1日3次。以知为度。

55 注意

忌芜荑、猪肉、冷水。

56 摘录

《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6 《圣惠》卷二十六:干地黄丸

61 处方

熟干地黄2两,柏子仁1两,山茱萸1两,牛膝1两(去苗),肉桂2两(去皱皮),酸枣仁1两(微炒)。

6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63 功能主治

益筋骨,除四肢疼痛。主筋极。四肢疼痛。

6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65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六

7 《圣惠》卷五十三:干地黄丸

71 干地黄丸的别名

熟干地黄丸

72 处方

熟干地黄2两,五味子半两,黄耆3分(锉),枸杞子3分,肉苁蓉3分(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薯蓣3分,泽泻半两,远志半两(去心),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牛膝半两(去苗),玄参半两,车前子半两,桑螵蛸半两(微炒),白石英1两(细研,水飞过),山茱萸半两,桂心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牡丹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3分。

73 制法

上为末,入石英,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4 功能主治

烦渴,小便数多,味如饧糖,脚弱阴萎,唇干眼涩,身体乏力。

75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熟干地黄丸(《鸡峰》卷十九)。

76 摘录

《圣惠》卷五十三

8 《千金》卷十二:干地黄丸

81 处方

干地黄3两,当归2两,干姜2两,甘草2两,麦门冬2两,黄芩2两,厚朴1两,干漆1两,枳实1两,防风1两,大黄1两,细辛1两,白术1两,茯苓5两,前胡6分,人参5分,虻虫50枚,(庶虫)虫50枚。

8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3 功能主治

补中理血。主血虚劳。胸腹烦满疼痛,瘀血往来,脏虚不受谷,气逆不得食。

8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先食服10丸,1日3次。稍加之。

85 摘录

《千金》卷十二

9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干地黄丸

91 处方

生干地黄(酒洗去土,炙令干)2两(锉),干漆(炒令烟出)半两,白术1分半,甘草(炙令赤,锉)1分半,桂(去粗皮)半两,石钟乳(炼成者)1分(研),酸枣仁(微炒,去皮)1分(别研),柏子仁(微炒,别研)1分。

92 制法

除研药外,捣罗为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93 功能主治

令人肥白。主虚劳羸瘦,虚损少气。

9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温酒送下,夜卧再服,渐增之。

9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10 《圣济总录》卷一○二:干地黄丸

101 处方

熟干地黄(焙)1两,五味子1两,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1两,蕤仁(去皮,研)1两,车前子1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白茯苓半两(去黑皮),柏子仁(研)半两。

10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3 功能主治

肝虚,泪出不止,翳晕侵睛,视物不远,或睛昏浊,黑白不明。

10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

10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

11 《圣济总录》卷十:干地黄丸

111 处方

生干地黄(焙)、白芷、当归(切,焙)、没药(研)、乌头(炮裂,去皮脐)、防风(去叉)、木香、赤小豆(拣)各等分。

112 制法

上为末,水浸蒸饼心为丸,如梧桐子大。

113 功能主治

走注疼痛。

11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心食前冷酒送下,1日2次。

11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

12 《圣济总录》卷八:干地黄丸

121 处方

熟干地黄(切,焙)1两半,大麻仁(炒,研)1两半,萆薢(炒)1两,五加皮(锉)1两,石斛(去根)1两,赤芍药1两,防风(去叉)1两,牛膝(酒浸,切,焙)3分,桂(去粗皮)3分,酸枣仁(炒)3分,羌活(去芦头)3分,木香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牡丹皮半两,槟榔2枚(锉)。

12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23 功能主治

中风,腰脚不随,膝胫沉重,饮食减少,日渐无力。

12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至20丸,空腹温酒送下,1日2次。

12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

13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干地黄丸

131 处方

熟干地黄(焙)1两,细辛(去苗叶)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山芋半两,泽泻半两,干姜(炮)半两,山茱萸半两,牡丹皮半两。

13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33 功能主治

虚劳腰脚疼痛,羸瘦不能食。

13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夜卧温酒送下。渐加至50丸。

13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14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干地黄丸

141 处方

生干地黄(焙)1两,人参3分,赤苓(去黑皮)3分,天门冬(去心,焙)1两。

14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43 功能主治

咽喉干痛,不能食。

14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米饮送下,1日3次。

14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15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干地黄丸

151 处方

熟干地黄(焙)4两,五味子1两,鹿茸(去毛,酥炙)1两,桂(去粗皮)1两,巴戟天(去心)1两,远志(去心)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2两,菟丝子(酒浸,别捣)2两半。

15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53 功能主治

补益。主五劳七伤,阳气不足,腰脚酸痛。

15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枣汤或黄耆汤送下。

15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16 《千金》卷二十二 161 方名

干地黄丸

162 组成

干地黄4两,天门冬5两,黄耆3两,黄芩3两,大黄3两,黄连3两,泽泻3两,细辛3两,甘草2两,桂心2两,芍药2两,茯苓2两,干漆2两,人参1两。

163 功效

久服延年,终身不发痈疽。

164 主治

虚劳客热,数发痈肿疮疖,经年不除。

165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酒送下,日3夜1。加至20丸。

16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67 附注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五香丸”。

17 《圣济总录》卷十九 171 方名

干地黄丸

172 组成

生干地黄(焙)2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五味子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秦艽(去苗土)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石斛(去根)1两半,远志(去心)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半,萆薢(炒)1两半,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半,蛇床子(炒)1两半,牛膝(酒浸,切,焙)1两半,狗脊(去毛)1两半,桃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诃黎勒皮3两半,槟榔(锉)3两半。

173 功效

去邪益心,悦颜色,壮筋力。

174 主治

血痹。

175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

17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8 《普济方》卷三十一 181 方名

干地黄丸

182 组成

枸杞叶上虫窠子。

183 功效

益精气,益阳事。

184 主治

肾家风。

185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

186 制备方法

晒干为末,干地黄为丸。

19 《圣惠》卷四十一 191 方名

干地黄丸

192 组成

熟干地黄1斤,牛膝1斤(去苗),枳壳5两(麸炒微黄,去瓤),茯神3两,菟丝子5两(酒浸3日,曝干,别捣为末),车前子5两,地骨皮2两,诃黎勒皮3两。

193 功效

补益,乌发。

194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1日2次。

195 制备方法

上件药,别取生地黄肥者捣绞取汁5升,浸牛膝及地黄,晒干;如前又浸,晒干,以地黄汁尽为度,放令干,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悟桐子大。

196 用药禁忌

忌血食、生葱、大蒜、萝卜等。

197 附注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地黄丸”。

20 《圣惠》卷七十五 201 方名

干地黄丸

202 组成

熟干地黄1两,芎3分,白茯苓3分,人参3分(去芦头),当归3分,柴胡半两(去苗),刺蓟半两,桑寄生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龙骨3分,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白石脂3分,黄耆半两(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

203 功效

和气,安养胎脏。

204 主治

妊娠气血虚弱,胎不长。

205 干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清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20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1 《外台》卷二十七引《延年秘录》 211 方名

干地黄丸

212 组成

干地黄6分,黄耆6分,防风4分,远志4分,茯神4分,栝楼4分,子芩4分,鹿茸(炙)3分,龙骨4分(五色者),人参5分,滑石12分,石苇(汤渍1宿,刮去皮)2分,当归2分,芍药3分,蒲黄3分,甘草(炙)3分,戎盐3分,车前子8分。

213 功效

补心神,益脾气,散客热。

214 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