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古籍和著作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有哪些关于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古籍和著作呢?,第1张

当然是《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最为著名了。除《诗经》、《楚辞》外,凡先秦魏晋南北朝各代的诗歌谣谚概予收录,详注出处及版本异文,每位诗作者前均列小传,是研究中国诗歌史的重要参考书。裒集先秦、汉、魏、六朝诗歌的总集,明代有冯惟讷的《诗纪》,近代有丁福保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前者失之芜杂,真伪不辨;后者虽然力纠前失,但匡谬未尽,又失收先秦的歌谣逸诗。

先秦散文叙事之最 —— 《左传》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广告

左传

作者:[春秋]左丘明

京东

特征分析

《左传》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叙事和记言两个方面:

其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它总是抓住故事的重要环节或有典型意义的部分来着重地叙述或描写,特别是一些内容复杂的事件,好像广厦千间,各成片段,而又四通八达,互有关联。例如僖公二十三、四年写晋公子重耳出亡及返国的经过,时间既长,故事情节又非常复杂,而选材布局均极恰当。其中别隗、过卫、醉遣、窥浴等段,无不富于戏剧意味,寺人披告密和竖头须请见的穿插,又使人感到离奇变幻,突然紧张。作者从正面侧面,或明或暗地描绘了许多人物形象,特别是故事中的主角重耳的形象,从一个不谙世事、只图享乐的贵介公子,逐渐锻炼得成为有志气、有胆识、有机智、有度量的英雄人物。这个人物性格的前后不同是显然可见的。无论正面反面等人物的形象,通过对话和行动一一生动地表现出来,最后又一一收束进去,成为一篇首尾完整、结构严密、条理井然、脉络贯通的叙记文。又如写晋灵公与赵盾的斗争,其中鉏麑行刺、提弥博獒两个片断都异常紧张,变化莫测。类似这种戏剧性的故事描写《左传》中是很多的。另外《左传》善于写战事,特别是几次大规模的战事写得最出色。它们的特点首先是对战争的看法有一定的思想原则。因此写战争并不单写军事行动,常常着眼政治问题,把军事和政治结合起来。城濮之战,晋国就是利用破曹伐卫、激怒齐秦的办法来孤立楚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此外《左传》还注意到战争的性质,即抵抗的与侵略的,如“师直为壮,曲为老”之类。

《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这类记言文字无不“文典而美”,“语博而奥”,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如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辞,秦晋联合攻郑,烛之武作为郑使出说秦伯。《左传》中的行人辞令、大夫谏说佳作甚多,如隐公三年石碏谏宠州吁,隐公五年臧僖伯谏观鱼,桓公二年臧哀伯谏纳郜鼎,桓公六年梁谏追楚师,僖公五年宫之奇谏假道,僖公十五年阴饴甥对秦伯,僖公二十六年展喜犒师,宣公三年王孙满对楚子,成公十三年吕相绝秦,襄公三十一年子产坏晋馆垣等等。这些辞令,由于行人身份及对象的不同而风格各异,有的委婉谦恭,不卑不亢;有的词锋犀利,刚柔相济。这些辞令又因事因人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但都用辞典雅,渊懿美茂,生气勃勃。《左传》的辞令之美,“谅非经营草创,出自一时,琢磨润色,独成一手。”大约当时的外交辞令已很讲究,史家记述时又加修饰,故而文采斐然。

学姐说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事件的简略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来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主要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君子是以知”、“孔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伦理评价。这种形式,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左传》确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文采斐然的古书首推史记。

史记虽然是史书,但是它的文学成就相当的高。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所要学习的就是史记,到了宋代,欧阳修也是从史记之中汲取精华。我在阅读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化论丛的时候,看到他点评水浒,他认为水浒能够有如此大的成就,行文上都有史记的影子。阅读过史记的人都知道,鸿门宴上的刀光剑影,项羽的垓下悲歌,都有一种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次是读通鉴论。

这本书知道的人很少,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很多阅读经典的时间都被碎片化的阅读占据了。这本书的作者是王夫之。王夫之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六十九岁,距离他去世还有四年,如果他不是呕心沥血的写读通鉴论,也不会那么快离世。这本书是王夫之阅读资治通鉴的心得,但是议论非常之精彩,谈到一件事不仅旁征博引而且能够发前人之未发。读起来酣畅淋漓,古人曰:汉书可以下酒。那么这本书也可以下酒。

再次是管锥编。

这是钱钟书呕心沥血的一本书,也是他最满意的一本书。钱先生写这本书的时候非常的辛苦,但是有一个桌子,白天写管锥编,晚上睡觉。这本书是他阅读古书的笔记,虽然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但是依旧是用文言文写成。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钱钟书先生的才华,也可以看到他中国文化的热爱。

以前这三本书都是我最近再看的书籍,所以简单介绍一下。还有许多的书籍,限于篇幅,只能够罗列出来,前四史无论是文笔还是构思都是上乘的作品,先秦诸子的每一本书都是文采斐然,我个人首推庄子。章太炎先生写过一部书,名字叫訄(求)书,是他一生思想的总结,也是对中国文化的总结,文辞典雅,文风犀利。

《乐府诗集》,乐府诗总集,南宋郭茂倩编,共100卷,是收罗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总集。乐府原意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汉魏、两晋的中央政府常常设有音乐机关,制定乐谱,采写歌辞,训练乐工。后来凡由乐府机关采写、配乐并演唱的歌辞就称乐府诗,也叫乐府。

 

乐府诗来源有二:一是从民间观风采集而来的歌谣;二是文人依曲谱创作的作品。《乐府诗集》收录了汉代到唐五代的历代乐府诗,以及汉以前的古歌谣。分为12类:(1)郊庙歌辞12卷;(2)燕射歌辞3卷;(3)鼓吹曲辞5卷;(4)横吹曲辞5卷;(5)相和歌辞18卷;(6)清商曲辞8卷;(7)舞曲歌辞5卷;(8)琴曲歌辞4卷;(9)杂曲歌辞18卷;(10)近代曲辞4卷;(11)杂歌谣辞7卷;(12)新乐府11卷。每一类又分若干小类。

 

《乐府诗集》所收集的诗歌,大多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因乐府旧题创作的诗歌。特别是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广泛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现实苦难和思想感情,如《陌上桑》、《东门行》、《战城南》、《孔雀东南飞》等,具有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艺术成就、表现方法、语言形象等都成为中国诗歌艺术的楷模和渊源。

 

全书各类有总序,每一曲有题解,对各种曲调及歌辞的起源和发展,做了考订,“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四库全书总目》)。每一题以古辞居前,历代仿作依次列后,对研究乐府诗的源流和发展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现有宋《四部备要》本、《四部丛刊》影印本、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据宋本出版的影印本。1979年中华书局重加校勘整理,标点重印,书后附有作者索引和篇名索引。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D-4ORYgY0SYiz1kMKIElQ

 提取码: pbwn

五杂俎(五杂俎)

亦作“五杂组”。古乐府名。三言六句,以首句名篇。其词曰:“五杂俎,冈头草。往复还,车马道。不获已,人将老。”后人仿其作,成为诗体的一种。见 明 冯惟讷 《古诗纪·统论》。

唐 颜真卿 有《三言拟五杂组》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论杂体,则有风人、藁砧、五杂俎。”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杂体诗》:“按诗有杂体:一曰抝体,二曰蜂腰体,三曰断弦体……十五曰五杂俎体。”

《五杂组》是明代的一部著名的笔记著作,明谢肇淛撰。全书十六卷,说古道今,分类记事,计有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事部四卷。

本书是作者的随笔札记,包括读书心得和事理的分析,也记载政局时事和风土人情,涉及社会和人的各个方面,是一部名作。天部记述天文、气候、节气和四时的人事活动。地部记述理理、疆界、山川、河流、名胜,包括当时的海外地区,是研究历代地理的重要资料。人部记述人的形体、心性、境遇,包括技艺、医药、术数、书画、宗教等各种活动。物部记述动物、植物和各种物品,鸟兽虫鱼花卉草木、饮食服饰、文玩乐器等都有论述。事部记述贫富、收藏、文字、职官、行政、姓氏、婚嫁等社会活动。书中提供的大量资料有助于研究明代社会状况,作者过记事,分析是非正误有评述,有论断,对读者很有启发。 如据《西京杂记》中的“正月以上辰,三月以上巳”,驳送周密《癸辛杂识》所提出的“‘上巳’当为‘上己’,因为上旬无巳日”之说。又谓“蜻蜓点水”非爱水,而是产卵,以备一说。《五杂俎》不仅在考辨方面有一定的价值,所记明代史事,足供参考者尤多,如叙皇帝、太子、藩王婚礼的浪费,税使的扰民,宦官的骄横等等。如记京都乞丐:

京师谓乞儿为花子,不知何取义。严寒之夜,五坊有铺居之,内积草桔及禽兽茸毛,然每夜须纳一钱于守岁者,不则冻死矣。其饥寒至极者,至窖干粪土而处其中,或吞砒一铢。然至春月,粪砒毒发必死。许一年冻死毒死者不下数千,而丐多如故也。

但《五杂俎》同样有明人笔记以多为胜,忽略专精的通病,书中谈历代掌故部分,大抄前人笔记,又不注明出处;记录笑话,亦皆采旧文,甚为无聊,记鸟兽虫鱼,又多涉神怪。

《五杂俎》最早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如韦馆刻本。今有:《五杂俎》中华书局1959年版;《五杂俎》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五杂俎》台北:伟文出版社1977年版。

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文选》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总集,由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子昭明太子萧统(501-531)主持编纂而成,故也称《昭明文选》。汉魏以来,文集日繁,学者阅读不易,于是集录精华的文学选本应运而生,西晋挚虞编纂的《文章流别集》是最早的一种,可惜其书早佚。

《文选》沿袭《文章流别集》分体编纂的传统,收录了上起周代,下至南朝梁代的各类作品七百多篇,按体裁分为赋、诗等三十八类(一说三十九类),其中赋、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各类之中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从作品时代来说,除屈原、宋玉、李斯等人的作品外。

名篇佳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曹植《赠徐干》)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曹植《洛神赋》)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并序》)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文选》选录的主要是汉、魏、晋及南朝宋、齐、梁各代的作品;从思想内容来说,《文选》中既有关于政治教化的作品,也有大量日常生活中的写景抒情之作;从艺术形式来说,《文选》中多有骈偶之作,选文注重文采,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萧统《文选序》)为主要艺术标准。

可以说,《文选》集中了汉魏六朝文学的主要成果,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其中不少作品都是靠《文选》收录才得以流传至今。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