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茄子的别名 5 茄子的营养成分 6 茄子的营养价值分析 7 茄子的选购 8 适合吃茄子的人群 9 茄子的食疗功效 10 茄子的食用建议 11 茄子的推荐食用量 12 《辞典》:茄子 121 出处 122 拼音名 123 茄子的别名 124 来源 125 原形态 126 生境分布 127 化学成份 128 茄子的药理作用 129 性味 1210 归经 1211 功能主治 1212 茄子的用法用量 1213 附方 1214 茄子的临床应用 1215 摘录 13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茄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茄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茄子 茄子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qié zǐ
2 英文参考aubergin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brinja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brinjau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egg appl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egg plan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garden eggplan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garden eggplant frui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guinea squash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mad appl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melongen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茄子Aubergine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见的家常蔬菜。在它的紫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P,这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比的。
茄子属茄科,一年生蔬菜。原产印度,我国普遍栽培,是夏季主要蔬菜之一。
茄子食用的部位是它的嫩果,按其形状不同可分为圆茄、灯泡茄和线茄三种。
圆茄,果为圆球形,皮黑紫色,有光泽,果柄深紫色,果肉浅绿白色,肉质致密而细嫩;
灯泡茄,果形似灯泡,皮黑紫色,有光泽,果柄深紫色,果肉浅绿白色,含子较多,肉质略松;
线茄,果为细长条形或略弯曲,皮较薄,深紫色或黑紫色,果肉浅绿白色,含子少,肉质细嫩松软,品质好。
4 茄子的别名茄子又称落苏、茄瓜
5 茄子的营养成分茄子营养丰富,每500克含蛋白质11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149克、粗纤维38克、钙106毫克、铁19毫克、胡萝卜素019毫克、硫胺素014毫克、核黄素019毫克、尼克酸24毫克、维生素C 14毫克[1]。
6 茄子的营养价值分析1 保护心血管、抗坏血病:茄子含丰富的维生素P,这种物质能增强人体细胞间的粘着力,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减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及渗透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使心血管保持正常的功能。此外,茄子还有防治坏血病及促进伤品愈合的功效;
2 防治胃癌:茄子含有龙葵堿,能抑制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对于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此外,茄子还有清退癌热的作用;
3 抗衰老:茄子含有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对延缓人体衰老具有积极的意义。
4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茄性寒利,多食必腹痛下利。”
7 茄子的选购1 茄子老、嫩的鉴别:嫩茄子颜色发乌暗,皮薄肉松,重量少,子嫩味甜,子肉不易分离,花萼下部有一片绿白色的皮。老茄子颜色光亮发光滑,皮厚而紧,肉坚子实,肉子容易分离,子黄硬,重量大,有的带苦味。
2 茄子的质量要求:以果形均匀周正,老嫩适度,无裂口、腐烂、锈皮、斑点。皮薄、子少、肉厚、细嫩的为佳品。
8 适合吃茄子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茄子。
1 可清热解暑,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尤为适宜;
2 脾胃虚寒、哮喘者不宜多吃;体弱、便溏者不宜多食;手术前吃茄子,麻醉剂可能无法被正常地分解,会拖延病人苏醒时间,影响病人康复速度。
9 茄子的食疗功效茄子性寒、味甘,无毒,具有去血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止血等功效。茄子含热量很高,尤其适于甲状腺患者及大病后、消化力弱、急需恢复体力的人食用。[1]
茄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
具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用于热毒痈疮、皮肤溃疡、口舌生疮、痔疮下血、便血、衄血等症。
10 茄子的食用建议1 茄子适用于烧、焖、蒸、炸、拌等烹调方法,如“鱼香茄子”“炸茄盒”、“肉片烧茄子”等;
2 老茄子,特别是秋后的老茄子含有较多茄堿,对人体有害,不宜多吃;
3 油炸茄子会造成维生素P大量损失,挂糊上浆后炸制能减少这种损失;
4 在茄子萼片与果实相连接的地方,有一圈浅色环带,这条带越宽、越明显,就说明茄子果实正快速生长,没有老化。如果环带不明显,说明茄子采收时已停止生长,此时的茄子已经变老,影响食用;
5 茄子遇热极易氧化,颜色会变黑而影响美观,如果烹调前先放入热油锅中稍炸,再与其它的材料同炒,便不容易变色;
6 切好茄子后,应趁著还没变色,立刻放入油里直接炸。这样可以炸出茄子中多余的水分,在炖煮时,容易入味;
7 茄子切成块或片后,由于氧化作用会很快由白变褐。如果将切成块的茄子立即放入水中浸泡起来,待做菜时再捞起滤干,就可避免茄子变色;
11 茄子的推荐食用量每次50~100克
12 《辞典》:茄子 121 出处《本草拾遗》
122 拼音名Qié Zi
123 茄子的别名落苏(孟诜)、昆仑瓜(《大业杂记》),草鳖甲(《养生主论》),酪酥(《五代贻子录》),矮瓜、吊菜子(《广州植物志》)。
124 来源为茄科植物茄的果实。夏、秋果熟时采收。
125 原形态茄,又名:东风草(《滇南本草》)。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粗壮,高60~100厘米,基部木质化,上部分枝,绿色或紫色,无刺或有疏刺,全体被星状柔毛。单叶互生;叶片卵状椭圆形,长6~18厘米,宽35~12厘米,先端钝尖,基部常歪斜,叶缘常波状浅裂,表面暗绿色,两面具星状柔毛;叶柄长2~5厘米。聚伞花序侧生,仅含花数朵;花萼钟形,顶端5裂,裂片披针形,具星状柔毛;花冠紫蓝色,横径约3厘米,裂片长卵形,开展,外具细毛;雄蕊5,花丝短,着生花冠喉部,花药**。分离,围绕花柱四周,顶端孔裂;雌蕊1,子房2室,花柱圆柱形,柱头小。浆果长椭圆形、球形或长柱形,深紫色、淡绿色或黄白色,光滑;基部有宿存萼。花期6~8月,花后结实。
126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有栽培。
127 化学成份含胡芦巴堿、水苏堿、胆堿、龙葵堿等多种生物堿。种子中龙葵堿的含量最高,为12~15%。果皮含色素茄色甙、紫苏甙,以及飞燕草素3葡萄糖甙,飞燕草素3,5二葡萄糖甙等。
128 茄子的药理作用果、叶(新鲜或干燥后之粉末)口服或注射其提取物,能降低兔与人的血胆甾醇水平,并有利尿作用;但有人给健康男人每日口服此植物干粉12~24克/日,未能证实此结果。
129 性味甘,凉。
①《开宝本草》:"味甘,寒。"
②《随息居饮食谱》:"甘,凉。"
1210 归经入脾、胃、大肠经。
①《本草求真》:"入肠、胃。"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1211 功能主治清热,活血,止痛,消肿。治肠风下血,热毒疮痈,皮肤溃疡。
①孟诜:"主寒热,五藏劳。又醋摩之,敷肿毒。"
②崔禹锡《食经》:"主充皮肤,益气力,脚气。"
③《日华子本草》:"治温疾,传尸劳气。"
④《滇南本草》:"散血,止乳疼,消肿宽肠,烧灰米汤饮,治肠风下血不止及血痔。"
⑤《医林纂要》:"宽中,散血,止渴。"
⑥《随息居饮食谱》:"活血,止痛,消痈,杀虫,已疟,瘕疝诸病。"
1212 茄子的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内服:入丸、散或泡酒。
1213 附方①治大风热痰:大黄老茄子不计多少,以新瓶盛贮,埋之土中,经一年尽化为水,取出,入苦参末同丸,如梧子。食已及欲卧时,酒下三十粒。(《本草图经》)
②治久患肠风泻血:茄子大者三枚。上一味,先将一枚湿纸裹,于煻火内煨熟,取出入磁罐子,乘热以无灰酒一升半沃之,便以蜡纸封闭,经三宿,去茄子,暖酒空心分服。如是更作,不过三度。(《圣济总录》茄子酒)
③治热疮:生茄子一枚,割去二分,令口小,去瓤三分,似一罐子,将合于肿上角。如已出脓,再用,取瘥为度。(《圣济总录》茄子角方)
④治妇人乳裂:秋月冷茄子裂开者,阴干,烧存性,研末,水调涂。(《妇人良方补遗》)
1214 茄子的临床应用茄子外用治疗多种外科疾患:一老烂脚:取新鲜紫色茄子之皮,局部外敷,每日1~2次。初用时局部症状加重,1星期左右反应消失。二皮肤溃疡:取茄子煨煅存性,研成细末,加入少量冰片混匀,撒布创面,纱布包扎。三乳腺炎、疔疮痈疽:将茄子细末撒于凡士林纱布上。外敷患处。共治4例皆有效。
1215 摘录山马莲菜的功效与作用
山马莲菜的功效与作用,说到山马莲菜,可能许多不是很了解。其实山马莲菜又叫马齿苋,而马齿苋是一种食用价值非常高的野菜。下面给大家介绍山马莲菜的功效与作用!
山马莲菜的功效与作用1马莲菜指的是马莲菜即马齿苋,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马莲菜也叫马齿苋(拉丁学名:PortulacaoleraceaL。)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肥厚多汁,无毛,高10~30cm,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
国内各地均有分布。
该种为药食两用植物。
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明目。
现代研究,马齿苋还含有丰富的SL3脂肪酸及维生素A样物质。
SL3脂肪酸是形成细胞膜,尤其是脑细胞膜与眼细胞膜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A样物质能维持上皮组织如皮肤、角膜及结合膜的正常机能,参与视紫质的合成,增强视网膜感光性能,也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过程。
马莲菜是野菜、草药类的一种,拿来包饺子,味道会有些怪,个人觉得不好吃,这就相当于拿枸杞叶
山马菜怎么吃
山马菜又名尖叶丝石竹、石栏菜、尖叶霞草。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粗壮,黄褐色。因在粉绿色的圆茎上,生长着肉质披针状长圆叶,就很象是田间地头的马菜,又是生长在山间,故俗称“山马菜”。
1、山马菜清洗干净。
2、烧开一锅水,水开后将山马菜下锅焯烫。
3、然后捞出放进凉水里浸泡,浸泡一天,经常换水4—5次,直到水里不再出现白色沫沫为止。
4、泡好的山马菜捞出后拧干水备用,粉丝先用凉水泡一段时间,然后加入滚开的水泡15分钟,直到粉丝泡软。
5、鸡蛋打入碗中,加入一勺清水,1/2小勺盐,然后搅打均匀。
6、平底锅加热,将蛋液倒入锅中,小火煎成蛋皮,然后切成丝,将2勺麻酱放入一碗中,加入刚烧开的滚水。
7、边加水边搅拌,可以看到麻酱的体积增大,数量也增多,大蒜剥皮后放入蒜臼中捣成蒜泥。
8、蒜泥中加入1大勺醋,加入1/2小勺盐,搅拌均匀成蒜醋汁。
9、山马菜放入粉丝和蛋皮丝,加入1大勺麻酱、2小勺醋蒜汁、1小勺辣椒油、1小勺海鲜酱油、少许白糖搅拌均匀即可。
山马菜功效与作用: 山马菜茎叶鲜美,民间历来就有食用习惯。每年清明前后至初夏期间,茎叶肥嫩,天气干燥,为最佳采制时间。将其鲜嫩茎摘下,洗净,反复搓揉,去尽泡沫,用开水一烫,切碎拌上佐料,即可作凉菜,味鲜异常。民间多将其揉净,烫后晒干备用。
吃时以温水泡开切碎,或冷拌作凉菜,或配以粉丝、豆腐丁、肉丁之类做包子,别有风味山马菜根可以入药,治阴虚潮热、久疟、小儿疳疾等症。其根捣碎沤水,还有去污功能,为天然去污剂。
山马莲菜的功效与作用2马齿苋的副作用
马齿苋是一种有食用价值的野菜,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可以食用,但要注意马齿苋的副作用。
据古籍医书有记载,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的作用,民间用以治疗肠炎、痢疾等多种疾病。马齿苋可煎汤内服,或将马齿苋捣烂外敷,对治疗疔疮痈疽、无名肿毒,均可获得明显的疗效。据现代药理学验证,马齿苋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多种化脓性球菌有杀菌或抑菌作用,堪称天然抗生素。
刚开始吃马齿苋一定要少量,逐渐适应了才能多吃,只能放白糖,不要放红糖。因为红糖是温性的,与治疗的方向背道而驰。马齿苋为寒凉之品,脾胃虚弱、大便泄泻及孕妇忌食;忌与胡椒、该粉、鳖甲同食。
毒副作用: 马齿苋可作食用,临床应用本品,煎剂口服无明显毒性。针剂用量较大时,可引起恶心。
三种人要避免吃马齿苋
1、腹部受寒引起腹泻的人,如果是单纯受凉造成的一般性腹泻不要误食
2、孕妇要禁止吃马齿苋。马齿苋是滑利的,有滑胎的作用
3、如果你在吃中药,药方里有鳖甲,要注意马齿苋与鳖甲相克,不要同服。
宜忌: “凡脾胃虚寒, 肠滑作泄者勿用;煎饵方中不得与鳖甲同入。”
马齿笕的功效
有清热解毒、祛湿止带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带下色黄、黏稠味臭、小便短黄、口渴口苦、舌红苔黄、脉滑者,亦可用于湿热泄泻、痢疾等。能驱虫功效,适用于小儿钩虫病。该品有清热解毒、止泻痢、除肠垢、益气补虚功效,适用于治疗久痢。
马齿笕的食疗作用
1、利水消肿。 降低血压马齿苋含有大量的钾盐,有良好的利水消肿作用;钾离子还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壁上,使血管壁扩张,阻止动脉管壁增厚,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2、消除尘毒。 防治溃疡马齿苋能消除尘毒,防止吞噬细胞变性和坏死,还可以防止淋巴管发炎和阻止纤维性变化,杜绝矽结节形成,对白癜风也有一定的疗效;马齿觉还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能促进溃疡病的愈合。
3、杀菌消炎。 马齿苋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各种炎症的辅助治疗,素有“天然抗生素”之称。
4、防治心脏病。 马齿苋中含有一种丰富的Y—3脂肪酸,它能抑制人体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酸的生成,帮助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前列腺素增多,抑制血小板形成血栓素A2,使血液粘度下降,促使血管扩张,可以预防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从而起到防治心脏病的作用。
马齿笕的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有高度的抑制作用。对金**葡萄球菌、真菌如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结核杆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有轻度抑制作用。
2、对子宫的作用
临床和动物实验表明:马齿苋对子宫有收缩作用。
3、 对平滑肌的作用
马齿苋制剂对离体大鼠回肠有明显的收缩作用,该作用与前列腺素 E 和新斯的明兴奋肠平滑肌的作用相类似。
4、其他作用
煎剂对离体蛙心及离体豚鼠小肠均有抑制作用。给麻 醉狗静脉注射20%煎剂3ml/只,对其血压无明显影响。水溶和脂溶抽提物能延长某些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和兔的生命,但不影响血糖水平,其原因可能是改善了动物的脂质代谢的'紊乱。马齿苋对血管有显著的收缩作用。亦能促进上皮细胞生长,有利于溃疡愈合。
抗癌中草药马齿苋的治癌验方
马齿苋,又称长寿菜、马齿菜、马神菜、马蛇子菜、蚂蚱菜、马舌菜、马齿草、马蜂菜、马莲菜、马齿龙、酸苋、地马菜、五行草(马齿苋叶形同马齿,对称生长,茎柔软铺地,叶青,茎红,花黄,根白,籽黑,所以又叫“五行草”)、长命菜、安乐菜、马苋菜、五色苋、五方草、老鼠耳、酸米菜、瓜子菜、瓜仁菜、蚂蚁菜、指甲菜、猪母草、猪马菜、酱板菜、酸味菜、酱板豆草和马马菜俗称胖娃娃草等。
药材基源 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
性味 酸;性寒
归经 大肠;肝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烧灰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性味归经 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肠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去湿,散血消肿,除尘杀菌,消炎止痛,止血凉血。主治痢疾,肠炎,肾炎,产后子宫出血,便血,乳腺炎等病症。
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时珍)
治癌验方
1、大肠癌
①白芷、蛇莓、龙葵各20g,马齿苋、代赭石、鸡血藤各10g,旋覆花、当归各9g,川芎6g,白头翁20g,水煎服,每日一剂。(《中草药防癌治癌》)
②干马齿苋60g,鲜马齿苋150g,水煎服,每日一剂。(《肿瘤特色方药》)
2、大肠癌术后
黄芪30g,黄精、枸杞子、鸡血藤、槐花、败酱草、马齿苋、仙鹤草、白英各15g,水煎服。(《孙桂芝经验方》)
3、直肠癌术后
苦参10g,五倍子、龙葵各30g,马齿苋40g,败酱草30g,黄柏15g,土茯苓30g,山豆根20g,黄药子30g,枯矾3g,漏芦30g,冰片少许,水煎,坐蒸,每日2次,每次30分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马齿苋水可以预防湿疹复发吗
方法很简单,到菜市场买上半斤左右的马齿苋,回家后把马齿苋洗净,放在开水里煮15分钟,待凉后再洗患处,每天洗两三次即可。也可把马齿苋砸烂用汤擦患处,两种方法并用效果更好,可以防治湿疹的复发和加重。
此外,对于湿疹症状比较轻的,可以用炉甘石洗剂,如果症状稍重一些的,建议可以服用一些中药,可以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其中,最常用的有湿毒清胶囊,皮肤病血毒丸、二妙丸,这些药吃起来都比较方便。
如何用马齿苋治疗瘊子
最近这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的手上长了一个赘生物,颜色看起来有一点深,稍微有一点痒痒的感觉,我们家一个邻居看了一下,他说这个叫做瘊子,以前她也长过这种东西,用了马齿苋草就治好了,不用到医院里面去花很多的钱。邻居推荐我也通过使用马齿苋来治疗我手上的瘊子,可是我又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弄。我想问问应该如何用马齿苋草治疗瘊子呢?
1、老百姓平常所说的瘊子,在临床医学上被称之为寻常疣,是一种由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寻常疣的颜色通常为灰白色或者红色,可以生长在人体表面的任何地方,数量会逐渐增多。
2、寻常疣在中医上通常认为是由于热毒过盛,淤血阻滞引起的,马齿苋草是临床上的常用中药,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治疗疮痈结肿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可以用来治疗瘊子。
3、使用马齿苋草来治疗瘊子的时候,采用的是外敷的方法,患者应该选择新鲜的马齿苋草,然后将马齿苋草捣烂,敷在瘊子生长的地方,每隔三天换药一次,经过四五次的换药,可以很好的治疗瘊子。
注意事项: 平常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不要吃太多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可以多吃,要注意保证自己睡眠充足,不要经常的熬夜,注意不要用手刺激瘊子生长的部位。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蜀羊泉 21 拼音名 22 蜀羊泉的别名 23 来源 24 生境分布 25 性味 26 功能主治 27 蜀羊泉的用法用量 28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蜀羊泉 1 拼音
shǔ yáng quán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蜀羊泉21 拼音名
Shǔ Yánɡ Quán
22 蜀羊泉的别名青杞、红葵、野苏子、野辣子、药人豆、野枸杞
23 来源茄科蜀羊泉Solanum septemlobum Bunge,以全草入药。
24 生境分布
吉林、辽宁、内蒙古、陜西、宁夏、甘肃。
25 性味苦,寒。
26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咽喉肿痛。
27 蜀羊泉的用法用量鲜草2两,水煎服。
28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古籍中的蜀羊泉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龙葵
如茄子叶,故名天茄子。或云∶即漆姑草也。漆姑即蜀羊泉,已见《本经》草部。人亦不能决识之。时珍曰∶龙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蜀羊泉莫解。能治漆疮,故曰漆姑。集解《别录》曰∶蜀羊泉生蜀郡山谷。弘景曰∶方不复用,人无识者。恭曰∶
《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痈、疽石长生紫草芫花根紫参赤芍药山慈姑白芨石蒜牡丹皮蜀羊泉天麻紫花地丁紫金藤天蓼蔷薇根当归赤薜荔丹参兔葵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草之草无毒植生蜀羊泉(出神农本经)主头秃恶疮热气疥瘙痂癣虫疗龋齿(以上朱字神农本经)女子阴中内伤皮间实积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草之草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猕猴桃根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猕猴桃根的用法用量 27 注意 28 附方 2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猕猴桃根的方剂 2 古籍中的猕猴桃根 1 拼音
mí hóu táo gēn
2 《辞典》:猕猴桃根21 出处
《福建民间草药》
22 拼音名Mí Hóu Táo Gēn
23 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猕猴桃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24 性味
《陜西中草药》:"酸微甘,凉,有小毒。"
25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活血,消肿。治肝炎,水肿,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淋浊,带下,疮疖,瘰疬。
①《贵州民间方药集》:"利尿,缓泻。治腹水;外用接骨,消伤。"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健胃,活血,催乳,消炎。"
③《陜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抗癌。治疮疖,瘰疬。"
26 猕猴桃根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炖猪肠。外用:捣敷。
27 注意《闽东本草》:"孕妇不宜服。"
28 附方①治急性肝炎:猕猴桃根四两,红枣十二枚。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②治水肿:猕猴桃根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消化不良,呕吐:猕猴桃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跌打损伤:猕猴桃鲜根白皮,加酒糟或白酒捣烂烘热,外敷伤处;同时用根二至三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风湿关节痛:猕猴桃、木防己各五钱,荭草三钱,胡枝子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淋浊,带下:猕猴桃根一至二两,苎麻根等量,酌加水煎,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产妇乳少:猕猴桃根二至三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⑧治疖肿:猕猴桃鲜根皮捣烂外敷;同时用根二至三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⑨治脱肛:猕猴桃根一两,和猪肠炖服。(《闽东本草》)
⑩治胃肠系统肿瘤,乳腺癌:猕猴桃根二两五钱,水1000毫升,煎三小时以上,每天一剂,十至十五天为一疗程。休息几天再服,共四个疗程。(《陜西中草药》)
29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猕猴桃根的方剂 白英清喉汤
30克,龙葵30克,蛇莓24克,半枝莲24克,猕猴桃根30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热毒壅盛。用法用
更多用到中药猕猴桃根的方剂古籍中的猕猴桃根 《普济方·针灸》:[卷十八本草药性异名]果部
榄。林檎大长者为奈。圆者林檎。秋熟。或谓来禽。猕猴桃一名藤梨。《普济方·针灸》明·永乐四年朱梓公元
《卫生易简方》:[卷之四]诸淋桃肉一升,细米煮浆粥一升,相和顿服即瘥。又方用猕猴桃并藤汁服。又方用车前子二升以绢囊盛,水八升,煮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痔漏(洗痔如瓜,后以艾洗。花,末敷之。)仙人杖桃根猕猴桃无花果冬瓜苦瓠苦菜鱼腥草(煎洗,并入枯矾、片脑
《普济方》:[卷二百十五小便淋秘门]沙石淋之。亦烧令赤。投水或酒中服。下石淋(出本草)取猕猴桃捣汁。和生姜汁服之佳。治石淋。(出本草)用淋石
《医心方》:[卷第十二]治消渴方第一活血化瘀,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而倒挂金钟正是有通畅血脉、消散瘀滞、调经止痛的作用的一种药材。《本草新编》里记载“灯笼草、苦耽、酸浆,皆一物也。修本草者非一时一人,故重复耳。燕京野果名红姑娘,外垂绛囊,中含赤子如珠,酸甘可食,盈盈绕砌,与翠草同芳,亦自可爱。盖姑娘乃瓜囊之讹,古者瓜姑同音,娘囊之音亦相近耳。以治淤血为名。”
活血化瘀,不能从字面理解,通俗的理解是: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或者因为外力使局部血脉不通,导致在人体某一部位或组织血行不畅,引起疼痛甚至形成肿块等组织上的变化。用倒挂金钟活血化瘀是一种综合调理作用,可调整脏腑功能,疏通血脉,消除疼痛,使病变部位恢复正常。
倒挂金钟适用范围很广,如瘀阻于心所致的胸闷心痛、口唇青紫。瘀阻于肺所致的胸痛咳血、瘀阻于肝所致的胁痛痞块、瘀阻于胞宫所致的小腹疼、月经不调、痛经等;瘀阻于肢体所致的局部肿痛青紫;瘀阻于脉络所致的半身不遂等。《本草汇言》中就称“(名曰灯笼病)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血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三两副血活热退。”
一般来说,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出现血淤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类人群典型的症状是,常常伴有憋气、心痛等不适;身体某处时常有针刺般的疼痛,夜间更严重些;面色灰暗无光,容易有黑眼圈。中医理论认为,冠心病心绞痛证属气滞血瘀,以胸部闷痛、绞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气短等为主要症状。因于寒凝、气滞而致气血运行不畅,血瘀心脉而发。
因此这类型患者很可能需要类似倒挂金钟这样的药材。《本草蒙荃》中记载“灯笼花味苦,气大寒。无毒。在处俱有,八月采收。花实根茎,并堪入药。苗高三四尺许,花红而类灯笼。故此为名,专主热嗽。盖因苦而除燥热,轻能治上焦故也。
丹溪尝云∶灯笼花还可活血化瘀。”《证类本草》中描述“其性行而不住,失血后,崩漏家及孕妇,并忌之。甘苦平,入阳明冲任之经,走血分,通血脉,利便通经,催生下乳汁,主治血瘀滞留。花如铃铎,实如灯笼,子壳五棱,取苗子蒸,浆水浸,焙用。”
倒挂金钟可以治疗湿疮
湿疮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易于渗出,自觉瘙痒,反复发作和慢性化为临床特征。本病男女老幼皆可罹患,而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
总因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鱼腥动风之品,或嗜酒,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生,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两相搏结,浸*肌肤发为本病;或因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发为湿疮。
《医学百科》曾记载“久病耗伤阴血,或脾虚生化之源不足,致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故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阴血不足则口干不欲饮,脾虚则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弦为血虚风燥之象,此为湿疮之证。”
湿疮以清热利湿止痒为主要方法。急性者以清热利湿为主;慢性者以养血润肤为主。外治宜用温和的药物,以免加重病情。而倒挂金钟有性温并且清热解毒有利水的功效,因此在治疗湿疮上,倒挂金钟是非常好的选择。
李时珍词条说过倒挂金钟根状如水慈菇,花状如灯笼而朱色,故有诸名,有治湿疮诸病之效。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金灯之花与叶不相见,人恶种之,谓之无义草。又有试剑草,亦名鹿蹄草,与此同名。金灯花花与跟均可入药,可治湿疮。
由此可见,倒挂金钟在治疗湿疮这种疾病上有着不小的作用,在我国古代倒挂金钟被称作灯笼花,因此说起灯笼花的功效,总是能在古籍中找到它可以治疗湿疮的记载。比如《庚辛玉册》云“灯笼草四方皆有,惟川陕者最大。叶似龙葵词条,嫩时可食。四、五月开花结实,有四叶盛之三叶酸草附于酸浆之后,盖不知其名同物异也。其草见草之九,可治湿疮等。”
通过对倒挂金钟功效与作用的详细了解,可以知道倒挂金钟的药用价值也是非常的高。在中国中药文化里,倒挂金钟也以它独特的方式贡献着一己之力,或许在将来关于倒挂金钟更多的药效与作用会被更好的利用。
本文2023-08-06 05:54:1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8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