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疏风散简介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疏风散处方牵牛子(微炒)30克大黄(锉,炒)30克槟榔15克(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0克制法上四味,捣罗为散。功能主治理气通便。治三焦气约,大小便不通。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生姜、蜜水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疏风散处方防风荆芥薄荷黄芩甘草赤芍归尾灯心白蒺藜功能主治疏风祛湿。治酒皶鼻。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医略六书》卷三十方名疏风散组成防风1两半,桔梗8钱,嘉蚕1两半,蝉衣1两半,茯苓1两半(去木),甘草5钱。主治产后风闭不语,脉浮涩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煎去滓,冲竹沥1匙,姜汁少许,温服。制备方法上为散。各家论述产后心脾受风,舌本强硬,乃会厌闭塞,故舌强不语焉。防风疏散风邪之闭塞,桔梗开提血气不行,嘉蚕散经络之风,蝉衣散皮肤之风,茯神通心气以利神机,甘草缓脾气以和胃肠,更冲生姜汁温豁痰涎,甜竹沥凉滋心液也。为散水煎,俾风邪散而心液通,则脾气运而舌木柔和,痰涎自化,何不语之有哉。《痘疹仁端录》卷十六方名疏风散组成连翘、防风、荆芥、当归、元参、桔梗、葛根、杏仁、黄芩、薄荷、牛蒡、知母、甘草。主治小儿麻疹,发热咳嗽,气逆作呕,腹痛者。用法用量加葱、姜,水煎服。服后微汗为度。用药禁忌忌风寒。《麻疹备要方论》方名疏风散组成羌活、当归、白芍、连翘、升麻、苍术、干葛、生地、柴胡、甘草。主治麻疹收没后,生疮,发热不退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治疹全书》卷下方名疏风散组成羌活、升麻、柴胡、葛根、当归、白芷、生地、苍术、黄柏、茯苓、连翘、银花。主治疹后遍身生疮,其热不退,法当解表,茍使不治,则年年至期而生疮者。用法用量上为散服。《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方名疏风散组成防风、犀角、麻黄(去节)、人参、当归、川芎、羌活、远志(去心)、茯神(去木)、甘草(炙)各等分。主治小儿五脏中风,身体不能自收,冒闷不知疼痛,口
详见百科词条:疏风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1:09:37 共126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6 《医部全录》卷一七一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 7 《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 8 《活幼心法》卷三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 85 用药禁忌 9 《脉因证治》卷三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 10 《喉科紫珍集》卷上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 11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六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 12 《金鉴》卷五十六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 13 《外科证治全书》卷五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 14 《医方类聚》卷一七七引《经验秘方》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 145 加减 146 制备方法 15 《喉科枕秘》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 16 《回春》卷八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功效 164 主治 165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 166 加减 167 制备方法 168 附注 17 《外科集腋》卷五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 18 《医学集成》卷三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千金内托散 1 拼音
qiān jīn nèi tuō sǎn
2 处方人参 当归 桔梗 连翘 甘草 川芎 青皮 陈皮 赤芍 瓜蒌 天花粉 金银花 厚朴 防风各等分
3 功能主治治喉蛾、喉痈、舌痈,五日后,有脓成之势,不宜再进退火之药者。
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上药用灯心为引,水煎去滓,徐徐咽服。
5 摘录《喉科紫珍集》卷下
6 《医部全录》卷一七一 61 方名
千金内托散
62 组成人参、当归身、香白芷、厚朴、防风、黄耆、川芎、生甘草、官桂、黄芩、白术。
63 主治腋疽。
6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7 《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71 方名千金内托散
72 组成当归1钱,芍药1钱,白芷1钱,川芎1钱,羌活1钱,桔梗1钱,川山甲(焙)1钱,皂角刺(烧存性)1钱,连翘1钱2分,人参7分,官桂7分,黄连5分,甘草5分。
73 主治肿毒。
7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
8 《活幼心法》卷三 81 方名千金内托散
82 组成人参1钱,当归身1钱5分,蜜炙黄耆1钱5分,酒炒白芍6分,大川芎6分,官桂5分,炙甘草5分,山楂肉5分,广木香3分,防风3分,白芷3分,厚朴3分。
83 主治痘色淡白,疮不尖圆,根无红晕,气虚而血缩不成脓者灰陷白陷。
8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龙眼肉3枚同煎,入好酒和服。或用人乳和药服,于灌脓有利。
85 用药禁忌脾胃弱,大便滑泄者,人乳性凉忌用。
9 《脉因证治》卷三 91 方名千金内托散
92 组成羌活1钱5分,独活1钱5分,藁本1钱5分,防风(身、梢)5分,归梢5分,归身4钱,翘3钱,芩(酒炒)1钱半(生用5分),耆1钱半(生用5分),参1钱半(生用5分),甘草1钱半(生用5分),陈皮5分,苏木5分,五味5分,糵(酒炒)1钱5分,知母(酒炒)1钱5分,生地(酒制)1钱5分,连(酒制)1钱5分,汉防己(酒制)5分,桔梗5分,栀2钱,猪苓(去皮)2钱,麦冬(去心)2钱,大黄(酒制)3钱。
93 主治痈疽。
9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作2服煎。
10 《喉科紫珍集》卷上 101 方名千金内托散
102 组成党参1钱5分,银花1钱5分,甘草5分,当归1钱,连翘1钱(去心),赤芍1钱,花粉1钱,蒌仁1钱,桔梗1钱,白术1钱,陈皮7分,防风7分,川芎7分,青皮7分,厚朴7分,荆芥7分,黄耆1钱5分。
103 主治乳蛾,喉痈,舌痈。
10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加灯心20寸,水2钟,煎7分,徐徐咽下。
11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六 111 方名千金内托散
112 组成金银花1钱,人参1钱,黄耆1钱,当归1钱,赤芍1钱,川芎1钱,花粉1钱,白芷1钱,桂皮1钱,桔梗1钱,防风1钱,甘草1钱。
113 主治肩臑肘臂腕手疮。
11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水煎,入酒半盏服,日3帖。服后疮口有黑血出,或遍身汗出。
12 《金鉴》卷五十六 121 方名千金内托散
122 组成人参、黄耆(制)、甘草(炙)、官桂、当归、白芍药(炒)、川芎、白芷、南山楂、厚朴(姜炒)、木香、防风。
123 主治痘疹见点,无热,虚而兼寒。
12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引加生姜,水煎服。
13 《外科证治全书》卷五 131 方名千金内托散
132 组成人参、黄耆(生)、防风、厚朴、当归、官白芷、川芎、桔梗、白芍、甘草(一方有金银花)。
133 主治痈毒内虚,毒不起化,或腐溃不能收敛,及恶寒发热。
13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酒、水各半煎服。阴疽酌用。
14 《医方类聚》卷一七七引《经验秘方》 141 方名千金内托散
142 组成黄耆、白芷、厚朴(姜制)、甘草、茯苓、连翘、人参、当归、芍药、佳木香(减半)、川芎、防风、金银花各等分。
143 主治一切痈疽毒疮。
14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热酒调下。
145 加减如疮痛不可忍,少加乳香、没药。
146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15 《喉科枕秘》 151 方名千金内托散
152 组成玄参、人参、桔梗、青皮、陈皮、连翘、甘草、川芎、当归、赤芍、蒌仁、花粉、银花、川朴、防风。
153 主治牙疔。牙根末痛连腮腭,破则流血,发热恶寒,头痛身强者。
15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加灯心,水煎,食后服。
16 《回春》卷八 161 方名千金内托散
162 组成黄耆2钱(蜜炙),人参2钱,当归(酒洗)2钱,川芎1钱,防风1钱,桔梗1钱,白芷1钱,厚朴1钱(姜汁炒),薄荷1钱,甘草(生用)1钱。
163 功效活血匀气,调胃补虚,祛风邪,辟秽气。
164 主治痈疽疮疖,未成者速败,已成者速溃。
165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黄酒调下;不饮酒,木香汤调下亦可;或都作1剂,用酒煎尤佳。
166 加减痈疽肿痛,倍白芷;不肿痛,倍官桂;不进饮食,加砂仁、香附;痛甚,加乳香、没药;水不干,加知母、贝母;疮 ,加皂角刺;咳,加半夏、陈皮、杏仁,生姜5片;大便闭,加大黄、枳壳;小便涩,加麦门冬、车前子、木通、灯草。
167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168 附注加减法中有“不肿痛倍官桂”,但方中无官桂,疑脱。
17 《外科集腋》卷五 171 方名千金内托散
172 组成人参1钱,官桂1钱,甘草1钱,川芎1钱,白芷1钱,芍药1钱,木香5钱,没药5钱,乳香5钱,连翘1钱半,防风1钱半,厚朴1钱半,当归8分。
173 主治一切肿毒。
174 千金内托散的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临服和酒1杯。
18 《医学集成》卷三 181 方名千金内托散
182 组成黄耆(盐炒)、人参、当归、川芎、炒芍、白芷、防风、银花、厚朴、瓜蒌、官桂、桔梗、甘草节、甜酒。
183 主治疮证愈后复起。
184 加减痛甚,倍归、芍,加乳香、没药。
古籍中的千金内托散 《医宗金鉴》:[卷五痘疹心法要诀]见点证治黄连滑石引加灯心水煎服。%苏解散必胜汤保元汤千金内托散已出复稳谓之陷,外邪闭塞苏解良,内毒必胜桃花
《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治喉痹单方伤人命。初起服黄连泻心汤。并学士汤。日久则服千金内托散。脓熟刺放吹秘。再吹生肌散。亦有生于舌上者。
《验方新编》:[卷二十一痘症慈航]痘出齐后起发灌脓数日内调治法根无红晕者,气虚而血缩也,急用参归鹿茸汤,或千金内托散,甚者服此一二剂,其痘即转红活。行浆困倦、手
《寿世保元》:[卷九·外科诸症痈疽]用药治法。其疮溃烂。用猪蹄汤洗净。以三神膏搽之。内服千金内托散。以托疮毒出外。间服蜡矾丸。以护膈膜。二药相
《医宗金鉴》:[卷五痘疹心法要诀]灌浆证治《摄生众妙方》卷八:荆防败毒散处方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防风荆芥桔梗川芎各45克甘草15克功能主治疏风解表,败毒消肿。治凤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苔白,脉浮者;疮肿初起,见表寒证者。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温服。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八《回春》卷八:荆防败毒散处方防风、荆芥、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薄荷、连翘、桔梗、枳壳、川芎、茯苓、金银花、甘草。制法上锉。功能主治散毒。主痈疽疔肿,发背乳痈,憎寒壮热,甚者头痛拘急,状以伤寒,12日至45日者。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疮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大便不通,加大黄、芒消;热甚痛急,加黄芩、黄连。摘录《回春》卷八《医统》卷九十一:荆防败毒散处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桔梗、枳壳、天麻、地骨皮各等分。功能主治小儿痘疹始终热毒之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微汗热退为佳。初出不快,加紫草、紫苏、姜蚕、葱白;泄泻、加猪苓、泽泻,去紫草;热胜谵语,烦渴,加辰砂六一散调服。摘录《医统》卷九十一《外科心法》卷七:荆防败毒散处方芎藭1钱,茯苓1钱,枳壳1钱,前胡1钱,柴胡1钱,羌活1钱,独活1钱,荆芥1钱,防风1钱。功能主治小儿黄水疮,瘭疮。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煎服。临床应用1黄水疮:一小儿头面患疮数枚,作痒,出水,水到处皆溃成疮,用绿豆粉、松香为末,香油调敷,饮以荆防败毒散而愈。2瘭疮:一小儿头面胸腹患水泡数枚,溃而成疮。此因风邪乘于皮肤而然。饮荆防败毒散,更以牛粪烧存性为末敷之而愈。摘录《外科心法》卷七《医学正传》卷八:荆防败毒散别名消风败毒散处方柴胡4分,甘草4分,人参4分,桔梗4分,川芎4分,茯苓4分,枳壳4分,前胡4分,羌活4分,独活4分,荆芥穗4分,防风4分。制法上细切,作1服。功能主治发散痘疹,疏解寒热。主痈疽疮疡初起,发热,脉浮数,及水肿邪在表者;伤寒温春发斑重者;痘疹,及时气风
详见百科词条:荆防败毒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6:06:30 共302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普济方》卷二四○ 21 组成 22 功效 23 主治 24 行气散的用法用量 3 《古今医鉴》卷九 31 行气散的别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行气散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3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行气散 1 拼音
xíng qì sǎn
2 《普济方》卷二四○ 21 组成紫苏2两,香附2两,陈皮(制)1两,甘草(炙)半两,木瓜半两,乌药半两,槟榔半两,苏木半两,羌活半两,苍术半两。
22 功效疏通。
23 主治血气不和,脚气频发。
24 行气散的用法用量加生姜、葱白,水煎,热服。
3 《古今医鉴》卷九 31 行气散的别名
行气香苏饮
32 组成紫苏、陈皮、香附、乌药、枳壳、桔梗、厚朴、半夏、大黄(酒炒)、甘草。
33 主治梅核气。咽喉气胀,上攻胸膈痛。
34 行气散的用法用量加灯心10根,水煎服。
35 制备方法上锉。
36 附注行气香苏饮(《喉科紫珍集》卷上)。《喉科紫珍集》本方用香附、陈皮、厚朴各5分,紫苏、桔梗各7分,乌药3分,桔梗、半夏各1钱,大黄1钱5分,甘草6分。
古籍中的行气散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一脚气门]一切风寒暑湿香港脚附论木瓜(去皮瓤一斤)天麻(透明者切斤)虎酒糊木香行气散(出仁存方)治香港脚。风气走注。风寒湿气。及脚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卷下增补诸方]升降散臣。姜黄味辛苦温无毒,蛮人生啖,喜其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癖疫,故为佐。大黄味苦,
《杂病广要》:[脏腑类]伤食此内伤至重者)。如误作中风、中气证,而用驱风解表行气散气之药,则胃气重伤,死在旦夕。尝见人有卒暴病,
《疡科心得集》:[卷上]辨瘰瘿瘤论而已也。若不详脉证虚实之异,而概用追蚀攻下,及行气散血之药,则必犯经禁病禁,以致血气愈损,必反为败
《疯门全书》:内治九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射干散处方射干30克赤芍药30克川升麻60克杏仁4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牛蒡子30克枫香30克葛根60克(锉)麻黄30克(去根、节)甘草60克(炙微赤,锉)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功能主治疏风宣肺,凉血解毒。治风毒上攻,咽喉肿痛,水浆不下。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奇效良方》卷六十一:射干散处方射干天竺黄(研)马牙消(研)各30克犀角屑玄参川升麻白矾白药黄药炙甘草各15克制法上为细末,研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小弹子大。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利咽。治热毒上攻,悬痈肿痛,咽喉不利,胸中烦热。用法用量不拘时,以绵裹1丸,含化咽津。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一《圣惠》卷七十八方名射干散组成射干半两,川升麻3分,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2分(汤浸,去白瓤,焙)。主治产后伤寒,经数日后,胸中妨闷,喉咽噎塞,不能饮食。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散。《圣惠》卷八十三方名射干散组成射干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紫菀(洗去苗土)半两,桂心半两,半夏半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1分(炙微赤,锉)。主治小儿咳嗽,心胸痰壅,攻咽喉作呀呷声。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入蜜半茶匙,搅令匀,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散。《圣惠》卷八十九方名射干散组成射干1分,川升麻1分,百合1分,木通(锉)1分,桔梗(去芦头)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马牙消半两。主治小儿脾肺壅热,咽喉肿痛痹。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散。《圣惠》卷六十四方名射干散别名射干饮组成射干2两,商陆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以上3味捣罗为末),赤小豆3合,麻子2
详见百科词条:射干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6:39:52 共352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久嗽为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五。即久咳。久咳指经久不愈的咳嗽。出《黄帝内经素问·咳论》。又称久咳嗽、久嗽。多因外邪留恋,脏腑内伤,气虚血亏,七情郁结等所致。《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久咳嗽者,由肺虚极故也。肺气既虚,为风寒所搏,连滞岁月而嗽也。此皆阴阳不调,气血虚弱,风冷之气搏于经络,留积于内,邪正相并,气道壅涩,则咳嗽而经久不差也。”《万病回春》卷四:“大抵久嗽者,多属肾气亏损,火炎水涸,或津液涌而为痰者,乃真脏为患也。”《医方集解》:“久嗽有痰者,燥脾化痰,无痰者,清金降火。盖外感久则郁热,内伤久则火炎,俱要开郁润燥,其七情气逆者,顺气为先,停水宿食者,分导为要,气血虚者,补之敛之。”《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久咳者,属虚属郁。有由气虚者,宜补中益气汤;有由血虚者,宜阿胶四物汤;有由血虚火盛,喘咳声嘶者,宜芩连四物汤;有气血两虚者,宜宁肺汤;有虚劳嗽,痰热渴汗者,宜滋阴清化丸;有虚劳咳血痰喘者,宜五汁膏;有虚劳嗽一二声,无痰,夜则发热,过则冷,睡多梦者,宜劫劳散;有火郁于肺,咳则有声无痰者,宜桔梗汤;有湿痰内郁,痰出则咳少止,少顷又咳者,宜加味二陈汤;而又有咳久伤脾,满面生疮者,宜人参蛤蚧散;有久咳失音者,宜杏仁膏、清肺汤;有久咳失气者,宜劫嗽丸;有久咳面目浮肿者,宜葶苈散;有久咳不止,诸药不效者,宜噙化丸、立效方;有久咳成痨者,宜保和汤;有久咳经年,百药不效,余无他症,与劳嗽异者,宜百部膏、乌梅膏;有痰郁火邪在中,成干咳嗽者,此症极难治,先用开剂,宜逍遥散,重加桔梗,后用补阴之品,宜本事鳖甲丸加熟地、当归、白芍、麦冬、阿胶、茯苓之属。”
详见百科词条:久嗽 [ 最后修订于2015/8/31 17:52:52 共68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这个处方太杂啦。开方的大夫似乎想要解表通里,清热解毒,有古方防风通圣丸的意思,但改了许多。
防风通圣丸,出自中医古籍《宣明论方》,是金代名医刘完素著名的代表方之一。由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山栀、大黄(酒蒸)、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生姜18味药组成。
方歌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方解方中麻黄、荆芥、防风、薄荷疏风解表,使外感风邪从汗而解共为主药;大黄、芒硝泻热通便,滑石、栀子清热利湿,使里热从二便分消,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热泻火解毒,以清肺胃之热,以上共为辅药;火热之邪灼血耗气,故用当归、白芍、川芎养血和血;白术健脾燥湿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用汗、下、清、利四法俱备,上中下三焦并治,共奏疏风解表、清热通便之功。主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之证。
清代名医王旭高度评价此方,谓:“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由于该方卓越的临床疗效,故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清•雷少逸《时病论》曰:“主治甚多,不能尽此,其药味表里气血皆备。”故有“防风通圣治百病”之说。甚至民间俗语“有病无病,防风通圣”,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防风通圣散用途之广,集防与治于一体。近代临床应用越来越广,各路文献报道,可用于头痛、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肺炎、哮喘、气管炎、过敏性紫癜、荨麻疹、顽固性瘙痒症、痤疮、面部蝴蝶斑、扁平疣、菌痢、热淋、肠痈、乳腺炎、脂肪肝、习惯性便秘、老年便秘、糖尿病、前列腺炎、中风、脑梗、精神分裂症等符合上述证型疾病的治疗。
有药理研究发现,防风通圣丸还具有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
结语可见中医药只要病机与药物的主治相投,抓住关键矛盾,对症施药经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药物像一把双刃剑,有两面性,服用不当也会造成伤害,一定要谨慎行事,遇到问题多问、多查阅资料,也可网上浏览咨询。如对中医有兴趣,平时多看看有关中医古籍医论以及中药方剂方面的书籍,必有益处,久之,也许你也会成为半个“土郎中”,关键在于实践与心悟。
本文2023-08-06 05:56:4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8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