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知识:“史部”包括哪些典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常识知识:“史部”包括哪些典籍,第1张

《四库全书》的“史部”将中国古代史类典籍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等11类,计7119种,275857卷。主要可分为通史,断代史、政事史、制度史、方志、历史地理和地图几大类。

通史主要有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北宋郑樵的《通志》。

断代史有东汉班固的《汉书》,南北朝宋朝范晔《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唐代房玄龄等的《晋书》,梁朝沈约的《宋书》,梁朝萧子显的《齐书》,唐朝姚思廉的《梁书》、《陈书》,北齐魏收的《魏书》唐朝李百药《北齐书》,唐朝令狐德棻《周书》,唐朝魏征等人的《隋书》,唐朝李延寿的《南史》、《北史》,五代后晋刘昫《旧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宋代薛居正《旧五代史》,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元代托克托《宋史》、《辽史》、《金史》,明代宋濂《元史》,清朝张廷玉等《明史》,清遗臣赵尔巽、柯绍忞《清史稿》。二十五史中除《史记》外,其余皆为断代史。

政事史,如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唐许嵩《建康实录》,清毕沅《须资治通鉴》等。

制度史专详历代典章文物的,如唐人杜佑的《通典》、宋人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宋人王溥《唐会要》、《五代会要》,南宋末年徐天麟《西汉会要》、《东汉会要》,宋人李攸《宋朝事实》,宋人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清人徐松《宋会要》,清人孙楷《秦会要》,黄岩《三国会要》,龙文彬《明会要》等。

专论刑律法制者,如唐玄宗李隆基撰,李林甫等注《大唐六典》,唐长孙无忌等《唐律疏议》,北宋窦仪等《宋刑统》,李善长刘基等《大明律》,朝鲜金祗等撰《大明律直解》(内容包括《洪武二十二年律》、《律条直引》、《军政条例》、《宪纲事类》、《吏部条例》、弘治《问刑条例》、《嘉靖新例》、嘉靖《重修问刑条例》、《宗藩条例》、《嘉隆新例》、《皇明诏令》、《皇明条法事类纂》等稀见的明代法律典籍25种)。清乾隆年间,三泰等编撰《钦定大清律例》和盛京满文档案中的律令、《蒙古律例》、《西宁青海番夷成例》、《钦定回疆则例》等。

以记载地域、风俗、物产为中心的方志,最早是三国时代吴人顾启期《娄地记》。据《隋志•史部地理类》记载:此后专绘各州地形者,有《周地图记》、《冀州图经》、《齐州图经》、《幽州图经》等;记载风俗者有《陈留风俗传》、《北荒风俗记》等;记载山川者有《衡山记》、《游名山志》等;记载各地建筑者有《三辅黄图》、《洛阳宫殿簿》;记载寺观者有《洛阳伽蓝记》、《华山精舍记》等。隋大业年间尚书省编纂的《诸郡物产土俗记》、《区宇图志》、《诸州图经集》首开编纂全国范围方志图经之端。继后则有唐代李吉甫所修的《元和郡县制》,宋代王存﹑曾肇﹑李德刍共同编修《元丰九域志》,乐史所修的《太平寰宇记》,元初扎马剌丁和虞应龙所修的《大元一统志》,明英宗时李贤等重修的《大明一统志》,清代的康熙《大清一统志》,乾隆《大清一统志》和《嘉庆重修一统志》。私人编修的全国地域图经者有宋人祝穆《方舆揽胜》,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私人编修的地方志有晋人常琚《华阳国志》,朱长久《吴郡图经》,梁克家《三山志》,范成大《吴郡志》,罗愿《新安志》,高似孙《剡录》,陈耆卿《赤城志》,常棠《澉水志》,元代于钦《齐乘》,明代康海《武功县志》,韩邦靖《朝邑县志》,清代章学诚《和州志》、《亳州志》、《永清县志》,董方立《长安志》、《咸宁志》,郑珍、莫友芝《遵义志》,洪亮吉《泾县志》、《淳化志》、《长武志》,武亿《偃师志》、《安阳志》,段玉裁《富顺志》,钱坫《朝邑志》,李兆洛《凤台志》等。

史部还包括大量学者为上述史书所作的集解、索引、考辨、补注,如宋代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引》,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清沈钦韩《汉书疏证》,清全祖望《汉书地理志稽疑》,清徐松《汉书西域传补注》宋熊方《补后汉书年表》,清杭世骏《三国志补注》宋吴缜《新唐书纠谬》,清厉鹗《辽史拾遗》等。

古籍上的三大长生不老药,白纸黑字,为什么从未被人成功配制?

长生不死,一直以来是很多人都在追求的,或者说是全人类都在追求的一个美好的目标。而这一点在古代的帝王身上可以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了,尤其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为了让自己的千秋大业能够永远的流传下去,他痴迷于长生不死药的寻找,炼制。甚至不惜派遣徐福出海寻药,不过最后的结局也是很明显的。秦始皇并没有成功,甚至在巡游的半途就因病去世,而秦朝而因为胡亥的昏庸二世而亡,成了一个短命的王朝。

也许正是因为秦始皇满世界都没找到长生不死药的原因,所以我们后世人总认为长生不死的仙药是非常的神秘的。但是事实上,在葛洪的《抱朴子》中其实早已经记录了不少的长生不死药的配方。所以就这个方面来看,似乎也不是那么的神秘呀,毕竟方子都有了,对照着配制不就结了。不过看完药方后,想来会有重新的认识呢。因为,真的不好弄啊!

第一种:肉芝

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种仙药的秘方吧。这个方子是相当的简单了,就一个原材料,那就是肉芝。不过难就难在肉芝的身上了。传说中,如果你走在深山老林中,遇到有七八寸长的小人坐着车子,骑着马经过你的身边的话。那么,同志,你撞大运了,因为你遇到了千年难见的肉芝啊。这种时候,就应该小心翼翼的从后面跟上去,然后一把抓住。抓住后也不用做什么处理,直接生吃就行,吃了后就可以羽化登仙了。不过讲真,这样真的很残忍啊,小人的模样,怎么下得了口啊!

第二种:蟾蜍与蝙蝠

第二种比起肉芝的话,从模样上来说,虽然丑了点,但是好歹心理压力小一点。不过这种药也不好找啊。因为虽然原材料不过是蟾蜍和蝙蝠,看似不难寻。但是一旦加上了年份的话,那就稀少的不行了。毕竟一万年的蟾蜍和一千年的蝙蝠,那还是动物吗?妥妥的妖精啊,对比起战斗力的话,普通人类恐怕是不行的。

第三种:风生兽

最后一种要说的就是一种叫做风生兽的神奇生物了,传说中这是一种浑身青色,外形像豹子却只有狸猫大小的野兽。而且这货可以说是打不死的典型啊,想要捕获他,还有着一整套的流程。首先要用大网去捕捉他们,捉到以后,必须先用几车的柴火去烧他,烧完以后得拿刀死命的砍他的头,砍完以后他看起来是死了。但是也绝不能放松,因为这不过是假死,这个时候必须要赶紧拿石头上生长的菖蒲去塞他的鼻孔。做完这些,他才是真的死透了。待他死后,要取出他的脑髓,然后和上菊花,定时定量的吃上十斤,那么就可以活上五百岁啊!

以上就是《抱朴子》中记载的三个长生不死药的配方,一溜看下来,也算是彻底的明白了难处在哪里。这些原材料,简直是难找到爆炸啊,而且就算这些药不难找,恐怕一般人也不忍心下手什么的吧,毕竟看起来有些残忍啊。不过当长生不死摆在眼前,想来也是一个很难的选择题啊!(来自网络,侵删)

1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2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3 明史 沈希仪文言文阅读题

译文供参考: 沈希仪,字唐佐,贵县人。

承袭世职任奉议卫指挥使。他机警有胆有勇,并且智计过人。

正德十二年(1517)他被调出征永安。沈希仪用数百人攻打陈村寨,马陷在泥沼中,腾跃而上,连杀三个敌人头领,破除其余敌众。

沈希仪升为署都督佥事。义宁的敌贼侵犯监桂,又回到巢穴,沈希仪追击他们。

敌贼的巢穴有两处险隘,敌贼在其中一处埋有伏兵,让熟瑶欺骗官兵从这里攻入。沈希仪估计到敌贼有诈,急从另一险隘直抵贼寇的巢穴。

敌贼仓促回救,于是被沈希仪大举攻破。荔浦敌贼八千人渡江到东方抢掠,沈希仪率领五百人驻扎在北面寨,等待敌贼归来。

北面寨距蛟龙、滑石两滩各有数里。沈希仪因滑石滩狭窄,即使部队众多仍可进击,蛟龙滩宽广,渡过去也难于歼敌,想将敌贼引诱到滑石滩。

于是在蛟龙滩树起百旗,用弱兵守住,燃烧柴禾来惑乱敌人。敌贼果然趋向滑石滩。

沈希仪预先用小舰载劲卒埋伏在葭苇之中。敌贼渡过一半,乘急流冲之,两岸军兵鼓噪上前,敌贼众多人坠入水中淹死,沈希仪收获他们所掠抢的东西回来。

沈希仪随从副总兵张连破临桂、灌阳、古田的敌贼。他被晋升为署都督指挥同知,掌管都司事。

嘉靖五年(1526),总督姚镆准备征讨田州岑猛。他用沈希仪的计谋,离间岑猛的岳丈归顺和土酋岑璋的关系,而分兵五哨进击。

沈希仪带领中哨。挡住工尧。

工尧是敌贼的要地,他们聚众守卫这个地方。沈希仪夜间派遣军兵三百人,缘山而上,绕出其背。

等到第二天会战,所派遣的士兵已在山巅树立旗帜,敌贼被打得大败。岑猛逃跑到归顺那里,被岑璋捉住,田州于是平定。

沈希仪的功最大,姚镆压抑他的功劳,只是受到赏赐。姚镆建议设立流官,沈希仪说:“思恩因流官的缘故,祸乱到现在还没有停止。

田州又设立流官,两处之敌贼将会合起来作乱。”姚镆不听从他的话。

以沈希仪任右参将,分守思恩和田州。沈希仪请求回乡整束行装,用参将张经代守。

刚刚一个月,田州又发生叛乱,姚镆被罢去官职而回到家乡。王守仁代替姚镆的官位,王守仁多用沈希仪的计策,思恩和田州又被平定。

沈希仪改任右江柳庆参将,驻扎在柳州。象州、武宣、融县瑶民造反,沈希仪出兵征讨攻破。

他因病回到家乡,不久又回到原任。柳州在万山之中,城外五里之处就是敌贼的巢穴,军民已到无地可耕的地步,而官军向来不能胜任战斗。

又加上敌贼耳目遍官府,对官府里的事情动静无所不知。沈希仪说要想大破敌贼,非用狼兵不可,向制府请求这件事。

调那地的狼兵二千人来,守戍之兵才稍有振作。又寻找到与瑶通贸易商贩的有几十人,抓住他们犯罪根据而厚抚他们,让他们刺探敌贼。

这样敌贼的动向,沈希仪也无所不知。沈希仪每次出兵,虽然是肘腋亲近的人,也不告诉他们去向。

到期鸣号,则诸军都集合起来。令一人挟旗带领诸军行军,不让他们测知到哪里去。

等到驻军设立埋伏,敌贼必定到达,敌贼遇到埋伏总是逃奔。官军攻击他们,总是能取得预期的胜利。

之后,敌贼侵犯其他地方,官军又比他们先到达。远村僻地,敌贼估计是官军不能到达的地方,前往侵犯,官军又未尝不在,敌贼惊服他是神人。

沈希仪获得的贼巢妇女牲畜财产,果真是邻巢的都归还他们,只取暗中帮助敌贼之人的东西。诸瑶全部恐惧降伏,不敢响应敌贼。

沈希仪初到,令熟瑶能够出入城中,无所禁忌。厚赏瑶人中的智黠之人,让他们做间谍。

后来逐渐让瑶妇进入到官府和她们的丈夫见面,并赐给她们酒食布帛。这些瑶妇的丈夫经常告诉他敌情,则暗中厚赏。

诸瑶妇贪爱赏赐,争相劝说自己的丈夫偷告敌情,或者亲自入沈希仪府中说明敌贼情况。正因为这个原因,敌贼更加没有地方隐藏匿形。

沈希仪每于风雨晦黑的夜晚,侦察敌贼住宿停顿的地方,分别派遣人携带火铳潜伏在舍旁。半夜发铳,敌贼大骇说:“老沈来了!”都携带妻氏儿女匍匐上山。

儿啼女号,有的因寒冻触岩石而死,有的后悔当贼寇不是好办法。到天明后下山,又寂静而没有人声。

其他巢穴也遇到同样的情况,贼众更加惊恐。暗中派遣人进城侦察,发现沈希仪像原来一样居住在城中没有外出。

敌贼丧魂落魄,他们大多易容为熟瑶。 韦扶谏是马平瑶的敌贼魁首,多次捕捉他而没有成功。

有人报告说韦扶谏逃到邻贼三层巢去,沈希仪暗中率领兵马剿他,他又与三层巢的敌贼到其他戍所去抢劫。沈希仪尽俘三层巢敌贼的妻子儿女,一并带回来,过去沈希仪俘获的敌贼妻子儿女全部用来给与予狼兵,到这时却将他们独闭在空舍中,给他们饮食。

让熟瑶去对他们的丈夫说“:你们捉到韦扶谏,就让你们的妻子儿女回来。”诸瑶听说后,都来谒见沈希仪。

沈希仪让他们到房室中去看,见他们的妻子儿女都安然无恙。于是他们共同引诱韦扶谏出巢,将他捆缚着献给沈希仪,来换他们的妻子儿女回去。

沈希仪剜去韦扶谏的眼睛,将他肢解后,悬挂在诸城门。诸瑶服沈希仪威信,更加不敢做强盗。

从此,柳城四旁的数百里,没有敢抢夺的人。 沈希仪曾经向朝廷上书,说狼兵也是瑶、僮人。

瑶、僮所在为贼,但狼兵至死不敢为非作歹,并不是狼兵顺服,而瑶、僮叛逆。狼兵隶属土官,而瑶、僮隶属流官。

4 陈仲举礼贤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世间的规范。

他为官上任,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他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任,就打听徐孺子在哪儿,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告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您先到官俯去。”他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都没坐暖,先去贤人商容的住处去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陈仲举是积极投身于民间低层去礼贤的人 这是陈太守的不等闲处

5 蒲松龄《聊斋志异任秀》的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选文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①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④。故笔法超绝。 (邹弢《三借庐笔谈》)

注释

(1)[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②[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③[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④[蒇(chǎn)]完成。

练习

1、解释文中带点的词。

居( ) 于( ) 置( )

语( ) 是( ) 方( )

2、比较下列各组词的不同意义。

①为 为村中童子师( ) ②故 故笔法超绝( )

凡为足下道者( ) 温故而知新( )

3、用文的话概述《聊斋志异》的特点:

4蒲松龄“笔法超绝”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提示

本文叙述了蒲松龄先生写《聊斋志异》时搜集素材的故事。

答案:1。在; 向; 放置; 动词,说话; 这样;才

2为:担任,动词;

向,介词。

故:所以,副词;

旧的(知识),名词。

3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4长期大量的从民间搜集整理素材

译文

蒲松龄在作此书的时候,每天携带一个大瓷器,里面装满浓茶,并带一包烟草,放在行人路过的大道旁,下面用芦席垫着,他自己坐在上面,将烟草摆在席子旁边。见到走路的人经过,必定要拉住(他),和他说话。搜集奇异(的故事),讲说离奇(的事情)。随便(经过的)人们知道什么(都可以);(路人)渴了,则恭恭敬敬地请人喝茶,或恭敬地奉上烟草,一定要使路人尽兴方才让其停止。偶然听到某一件事,回家以后就加以粉饰加工。像这样经历了二十余年,《聊斋志异》这本书才告完成。

6 文言文阅读 《 窦威》

抱歉,网上没有阅读题。我从旧唐书里面找到了窦威传,手打翻译出来,希望能够有所参考。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子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叔孙通不能加也。"武德元年,拜内史令。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隆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代为帝戚,不亦贵乎!"及寝疾,高祖自往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日,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有文集十卷。

翻译:窦威,字文蔚,是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继父的哥哥。父亲 窦炽,曾经是隋朝的太傅。 窦威一家累世都有功勋,他几位兄弟崇尚武艺,但是窦威喜欢文学和历史,他为人耿直,恪守本心。兄弟们都笑他,说他是"书痴"。隋朝内史令李德林科举考试大捷,射箭和策略都是第一名,做了秘书郎。官期满了准备迁调,但是他一直留任,在秘书一共干了十来年,他的学业也有所进步。当时窦威的兄弟们都通过军功当了大官,交结了达官显贵,宾客充满了他们一家,然而窦威的官清闲。兄弟们更加笑话他说:"以前孔子读书做了圣人,在当时依旧很狼狈,你学他,又是想干嘛呢?官位不大,很正常啊。"窦威笑笑不回答。都来蜀王秀贬为记室,因为秀做事不守法,他借生病的理由辞官回乡。到了秀被贬后,一同的官员大多获罪,只有窦威有先见之明得以保全自己。大业(年号)四年,多次升官做了内史舍人,因为进谏触犯皇帝,迁调到了考功郎中,后来又因为某些事情没有办,他又回到了京城。唐高祖进了虎牢关,召集、补全大丞相府司录参军。当时战事连连,规章制度都破坏了。窦威知识渊博,知道以前的规章制度,他就重新指定了这些,禅代文翰也大多参与其中。唐高祖多次对裴寂说:"叔孙通这个人没有比他更好的了。"武德(年号)元年,做了内史令。威窦上奏时仪表端庄,引经据典,唐高祖很欣赏他,有时带他到卧室,经常坐着聊。皇帝又曾经说:"以前周朝有八位国家栋梁,我与你家就差不多。现在我已经是天子,你是内史令,根本上是一样的,只是等级不同。"窦威谢皇上,说:"我家在汉朝时,是皇帝的亲家,到了后魏,三次做了皇帝亲家,陛下您德高望重,再比和皇后一家。我们又快要是亲家,官位这么高,早晚都很恐惧啊。"唐高祖笑笑着说:"想关东人和崔、卢为结婚,攀上了达官贵族,自己发达了,就开始骄傲,你代代都是皇帝的亲家,不也特别的显赫吗!"到了窦威重病时,唐高祖亲自去看望。不久窦威就死了,他家没有多少钱,他的遗言也是简单的办个葬礼。朝廷谥号他作为靖,追赠他是同州刺史,追封他为延安郡公。下葬那天,皇帝诏令太子和文武百官一起出去送行。他有文集十卷。

7 殷云霁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译文

明武宗正德年间,殷云霁(寿张人,字近夫)任清江知县。县民朱铠死于文庙西边廊下,不知道凶手是谁,但有一封匿名信,说:“杀死朱铠的是某人。”某人和朱铠有旧仇,大家都认为很可能是他。殷云霁说:“这是真凶嫁祸他人,要误导我们的调查。朱铠左邻右舍谁和他亲近?”都回答说:“姚姓属吏。”殷云霁就将所有属吏聚集于公堂说:“我需要一个字写得好的人,各呈上你们的字。”属吏之中,姚明的字最像匿名信的笔迹,殷云霁就问他:“为什么杀朱铠?”姚明大惊,只好招认说:“朱铠将到苏州做生意,我因贪图他的财物,所以杀他。”

注释

①缓治:延缓破案。

②狎:亲近。

8 奚康生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奚康生,河南阳翟人也。

本姓达奚,其先居代,世为部落大人。祖真,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赐爵长进侯。

卒,赠幽州刺史,谥曰简。康生少骁武,弯弓十石,矢异常箭,为当时所服。

太和初,蠕蠕频寇,康生为前驱军主,壮气有闻,由是为宗子队主。从驾征钟离,驾旋济淮,五将未度,齐将据渚断津路。

孝文募破中渚贼者,以为直阁将军。康生应募,缚筏积柴,因风放火,烧其船舰,依烟直过,飞刀乱斫,投河溺死者甚众。

乃假康生直阁将军。后以勋除太子三校、西台直后。

吐京胡反,自号辛支王,康生为军主,从章武王彬讨之。分为五军,四军俱败,康生军独全。

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康生腾骑奋矛,杀伤数十人,射杀辛支。

齐置义阳,招诱边人,康生复为统军,从王肃讨之。齐将张伏护自升楼城楼,言辞不逊。

肃令康生射之,望楼射窗,扉开即入,应箭而毙。彼人见箭,皆以为狂弩。

齐将裴叔业率众围涡阳,欲解义阳之急,诏遣高聪、元衍等援之,并败退。帝乃遣康生驰往,一战大破之。

及寿春来降,遣康生领羽林千人,给龙厩马两匹,驰赴之。破走其将桓和、陈伯之。

以功除征虏将军,封安武县男。出为南青州刺史。

翻译:奚康生,是河南阳翟人。原本姓达奚,他的祖先居住代地,世代是部落首领。

祖父达奚真,曾担任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赐爵长进侯。死后,追赠幽州刺史,谥号是武简。

奚康生年轻时就骁勇善战,能拉开十石弯弓,使用的箭也不同寻常,被当时的人所佩服。太和初年,蠕蠕频凡入侵,奚康生作为前锋,威名被皇帝听到,因此成为宗子队主将。

跟从御驾征讨钟离,车驾回到济淮时,五将领尚未渡河,齐将占据渚截断去津地的路。孝文帝征募能破渚贼的人,让他做直阁将军。

康生应募,他扎起木筏,在上面堆积柴火,顺风放火,焚烧敌舰,顺着烟火突击飞刀乱斫,投河淹死者很多。就任命康生直阁将军。

后来因为功勋授予太子三校、西台直后。吐京胡反叛,自号辛支王,康生为军队主将,跟从章武王彬讨伐他。

把军队分为五支,四支都被打败,奚康生的军队单独保全。率领精骑一千追吐京胡到车突谷,装作坠马,胡人皆说他死了,争先要取他的头颅。

奚康生跳上马举起矛,杀伤几十人,射杀辛支王。齐国建设义阳城,招收诱引魏国边境人,奚康生又成为统帅,跟从王肃讨伐他。

齐将张伏护亲自登上城楼,出言不逊。王肃让奚康生射杀他,望楼向窗射,窗户打开即入,箭刚射出立刻就被击击毙。

其他人见箭,都认为是狂弩。齐将裴叔业率领军队包围涡阳,欲解除义阳之紧急状态,下诏派遣高聪、元衍等支援他,魏军都被击退。

帝就派遣奚康生快速前往,一战大破齐军。等到寿春来投降,派遣康生带领羽林千人,给与龙厩马两匹,快速前往。

打败齐将桓和、陈伯之。因为功劳升任征虏将军,封安武县男爵。

外调做南青州刺史。

①《事物纪原》云:“秦二世诏衫子上朝服如背子,其制短袖于衫,身于衫齐而大袖,俗名[䘿掖]或[绣䘿],如今之半臂”

②《中华古今注》云:“隋大业末,炀帝宫人,百官母妻等绯罗蹙金凤背子,以为朝代及礼见宾客舅姑之长服也。”有云:“唐尚书上疏云:臣请中单加半臂以为得礼,其武官等诸服长衫,以别文武,诏从之。”

是远方亲戚或敌人和盟友

历史上有多位炎帝,炎帝又分为两大支脉,一为炎帝魁隗氏政权,一为炎帝神农氏政权。

炎帝魁隗氏发祥于秦岭常羊山,兴起于赤水(今贵州赤水市),建帝都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传七帝而失政,被炎帝神农氏取而代之。

炎帝魁隗氏政权起于公元前5008年,讫于公元前4766年,历六任帝,传国虚记二百四十三年。

部族首领称炎帝,名石年,姜姓。号神农氏,为神农氏族,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其著名后裔有蚩尤氏、烈(厉)山氏、共工氏、四岳氏等。大庭氏和朱襄氏都曾被称为炎帝,而蚩尤也自称炎帝;而我们常说的炎帝指的是神农氏时代的炎帝。神农氏时代一共有九位炎帝。

其次,炎帝榆岗与黄帝是同时代人,但神农氏炎帝比黄帝早五六百年。古籍中虽然有记载炎帝、黄帝都是少典之子,并且少典不仅指少典“这个人”,有时候也指少典“这个氏族”,古籍记载大业娶“少典”之子生伯益就是很好的例证。

生了神农氏炎帝的少典氏,不是最早的少典氏。氏为古代贵族表示宗族系统的称号。

有些人故意混淆这些常识而说炎帝黄帝是亲兄弟,就是为了混淆大众,不懂得装懂。

炎帝与黄帝的关系,古籍中是有明确的记载,《路史》说:“初少典氏取于有蟜氏,是曰安登。生子二人,一为黄帝之先袭少典氏,一为神农是为炎帝。”也就是说少典氏生了两个孩子,一个是黄帝的祖先少典氏,一个神农氏炎帝。所以炎帝和黄帝是属于远房亲戚和盟友,黄帝的祖先少典氏和神农氏炎帝属于同父异母的兄弟。

黄帝统一华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有进行的一次战争。

这是华夏内部两个同源共祖的远缘亲属部落间的一场争雄的战争。因为据《国语·晋语四》记载,在口耳相传的谱系中,他们的先祖都是从与有峤氏互为婚姻集团的少典氏分裂出的女儿氏族,一个发祥于姬水,当即古漆水,发源于今陕西麟游西偏北的杜林,于今武功入渭。以姬水成者,即姬氏族,另一个发祥于姜水,在今陕西境内的渭水上游一带,今宝鸡尚有清姜河 ,以姜水成者,即姜氏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这两个古氏族日益繁荣、昌盛,分裂出很多女儿氏族,发展成很多部落,除了留在祖居之地的以外也有不少支系四外发展,开辟新的生存空间。距今五千年前登上历史舞台的黄帝和炎帝,就是东向发展,到达今河北、河南的姬、姜两古族的后裔。

1 文言文扩展阅读《曳尾涂中》的答案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2 文言文阅读 《 窦威》

抱歉,网上没有阅读题。我从旧唐书里面找到了窦威传,手打翻译出来,希望能够有所参考。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子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叔孙通不能加也。"武德元年,拜内史令。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隆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代为帝戚,不亦贵乎!"及寝疾,高祖自往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日,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有文集十卷。

翻译:窦威,字文蔚,是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继父的哥哥。父亲 窦炽,曾经是隋朝的太傅。 窦威一家累世都有功勋,他几位兄弟崇尚武艺,但是窦威喜欢文学和历史,他为人耿直,恪守本心。兄弟们都笑他,说他是"书痴"。隋朝内史令李德林科举考试大捷,射箭和策略都是第一名,做了秘书郎。官期满了准备迁调,但是他一直留任,在秘书一共干了十来年,他的学业也有所进步。当时窦威的兄弟们都通过军功当了大官,交结了达官显贵,宾客充满了他们一家,然而窦威的官清闲。兄弟们更加笑话他说:"以前孔子读书做了圣人,在当时依旧很狼狈,你学他,又是想干嘛呢?官位不大,很正常啊。"窦威笑笑不回答。都来蜀王秀贬为记室,因为秀做事不守法,他借生病的理由辞官回乡。到了秀被贬后,一同的官员大多获罪,只有窦威有先见之明得以保全自己。大业(年号)四年,多次升官做了内史舍人,因为进谏触犯皇帝,迁调到了考功郎中,后来又因为某些事情没有办,他又回到了京城。唐高祖进了虎牢关,召集、补全大丞相府司录参军。当时战事连连,规章制度都破坏了。窦威知识渊博,知道以前的规章制度,他就重新指定了这些,禅代文翰也大多参与其中。唐高祖多次对裴寂说:"叔孙通这个人没有比他更好的了。"武德(年号)元年,做了内史令。威窦上奏时仪表端庄,引经据典,唐高祖很欣赏他,有时带他到卧室,经常坐着聊。皇帝又曾经说:"以前周朝有八位国家栋梁,我与你家就差不多。现在我已经是天子,你是内史令,根本上是一样的,只是等级不同。"窦威谢皇上,说:"我家在汉朝时,是皇帝的亲家,到了后魏,三次做了皇帝亲家,陛下您德高望重,再比和皇后一家。我们又快要是亲家,官位这么高,早晚都很恐惧啊。"唐高祖笑笑着说:"想关东人和崔、卢为结婚,攀上了达官贵族,自己发达了,就开始骄傲,你代代都是皇帝的亲家,不也特别的显赫吗!"到了窦威重病时,唐高祖亲自去看望。不久窦威就死了,他家没有多少钱,他的遗言也是简单的办个葬礼。朝廷谥号他作为靖,追赠他是同州刺史,追封他为延安郡公。下葬那天,皇帝诏令太子和文武百官一起出去送行。他有文集十卷。

3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4 殷云霁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译文

明武宗正德年间,殷云霁(寿张人,字近夫)任清江知县。县民朱铠死于文庙西边廊下,不知道凶手是谁,但有一封匿名信,说:“杀死朱铠的是某人。”某人和朱铠有旧仇,大家都认为很可能是他。殷云霁说:“这是真凶嫁祸他人,要误导我们的调查。朱铠左邻右舍谁和他亲近?”都回答说:“姚姓属吏。”殷云霁就将所有属吏聚集于公堂说:“我需要一个字写得好的人,各呈上你们的字。”属吏之中,姚明的字最像匿名信的笔迹,殷云霁就问他:“为什么杀朱铠?”姚明大惊,只好招认说:“朱铠将到苏州做生意,我因贪图他的财物,所以杀他。”

注释

①缓治:延缓破案。

②狎:亲近。

5 文言文阅读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陈登云的全文翻译: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政绩最好,升为御史。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西巡抚。

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和尚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干扰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如果不振奋朝纲,以大义决断,否则即使日日不上朝不奏乐,穿白衣,停止刑罚,恐怕皇天也不答应,天变是不可抗拒的。”疏上,贵妃、郑承宪都发了脾气,同仁也以为陈登云危险,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

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壬午以前害怕 ,刚正的变温柔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谄媚。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没有安身的地方。二十年来,以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一、二个人。背着皇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御史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

出任河南巡按。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钟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6 文言文阅读,范正辞治饶州

范正辞,太平兴国(查下来好象是宋朝的一个年号,例如:太平兴国二年)中期的人,因为饶州有很多没有处理的诉讼,他被派往那里做知州(知州:官职)。

他到达后连夜全部判定、解决案件,当地的官吏因淹狱(长期搁置的案件而使囚犯长期困于狱中)被停职的有63个人。范正辞命令料州的官兵把这些人送到京城去(看意思好像是充军),有一个叫王兴的人,因为留恋故乡,害怕去京城,范正辞就故意弄伤他的脚,用严正的命令杀了他(也就是杀一儆百啦)。

王兴的妻子上诉,宋太宗召见范正辞,让他在大堂上解释这件事,范正辞义正严词的说:“东南的几个郡富饶殷实、繁荣昌盛,人心比较容易浮动,王兴竟敢闹事,煽动民心。如果这样的情况失去控制,那么我将没有处理犯罪的空间了。”

皇帝赞赏他的果敢决断,特意给他调职,让他去江南做转运副使(转运副使:官职)。饶州有个州民叫甘绍的,被盗贼群抓去,州里抓住他们14个人,屈打成招被判死刑要被杀死了。

范正辞按部就班,循循善诱的询问他们,14个人都哭了。范正辞查下来此案件并非真实情况,命令把他们几个迁移到其他地方问讯。

后来有人举报告诉他盗贼的所在地,范正辞悄悄召集军队想乘其不备逮捕他们(掩捕:乘其不备而逮捕) 。盗贼发觉了他的动向逃走了,范正辞立即一个人骑马追出城郊20里追到他们。

盗贼操控弓剑、拿着槊(武器名)逼向范正辞,范正辞大叫一声,用鞭子抽打他,打中盗贼的2只眼睛,他仆倒在地,其余的盗贼渡江分散逃走了。被他用鞭子打伤的人还有气息,在他的身旁发现他遗弃的赃物,按照他的罪状让他伏法,被冤枉的14人都得到释放。

这是我乡里的事,郡里的人大多不知道这件事。

7 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蔡佑,字承先,其先陈留”

《周书·卷二十七·列传十九》节选

蔡佑字承先,其先陈留圉人也。曾祖绍为夏州镇将,徙居高平,因家焉。祖护,魏景明初,为陈留郡守。父袭,名著西州。正光中,万俟丑奴寇乱关中,袭乃背贼,弃妻子,归洛阳。拜齐安郡守。及魏孝武西迁,仍在关东。后始拔难西归,赐爵平舒县伯,除岐、夏二州刺史,卒。赠原州刺史。

佑性聪敏,有行检。袭之背贼东归也,佑年十四,事母以孝闻。及长,有膂力,便骑射。太祖在原州,召为帐下亲信。太祖迁夏州,以佑为都督。

及侯莫陈悦害贺拔岳,诸将遣使迎太祖。将赴,夏州首望弥姐元进等阴有异计。太祖微知之,先与佑议执元进。佑曰: “狼子野心,会当反噬,今若执缚,不如杀之。”太祖曰:“汝大决也。”于是召元进等入计事。太祖曰:“陇贼逆乱,与诸人戮力讨之。观诸人辈似有不同者 。”太祖微以此言动之,因目佑。佑即出外,衣甲持刀直入,瞋目叱诸人曰 :“与人朝谋夕异,岂是人也!蔡佑今日必斩奸人之头 。”因按剑临之。举座皆叩头曰 :“愿有简择 。”佑乃叱元进而斩之,并其党并伏诛。 一坐皆战栗,不敢仰视。于是与诸将结盟,同心诛悦。太祖以此知重之。乃谓佑曰:“吾今以尔为子,尔其父事我。”后从讨悦,破之。

又从迎魏孝武于潼关。以前后功,封苌乡县伯,邑五百户。大统初,加宁朔将军、羽林监,寻持节、员外散骑常侍,进爵为侯,增邑一千一百户。从太祖擒窦泰,复弘农,战沙苑,皆有功,授平东将军、太中大夫。

又从太祖战于河桥,佑乃下马步斗,手杀数人。左右劝乘马以备急卒。佑怒曰 :“丞相养我如子,今日岂以性命为念!” 遂率左右十余人,齐声大呼,杀伤甚多。敌以其无继,遂围之十余重,谓佑曰 :“观君似是勇士,但弛甲来降,岂虑无富贵耶。”佑骂之曰:“死卒!吾今取头,自当封公,何假贼之官号也。”乃弯弓持满,四面拒之。东魏人弗敢逼,乃募厚甲长刀者,直进取佑。去佑可三十步,左右劝射之,佑曰 :“吾曹性命,在一矢耳,岂虚发哉 。”敌人渐进,可十步,佑乃射之,正中其面,应弦而倒,便以矛刺杀之。因此,战数合,唯失一人。敌乃稍却。佑徐引退。是战也,我军不利。太祖已还。佑至弘农,夜中与太祖相会。太祖见佑至,字之曰 :“承先,尔来,吾无忧矣 。”太祖心惊,不得寝,枕佑股上,乃安。以功进爵为公,增邑三百户,授京兆郡守。

九年,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举州来附。太祖率军援之,与齐神武遇,战于邙山。佑时着明光铁铠,所向无前。敌人咸曰“此是铁猛兽也 ”,皆遽避之。俄授青州刺史,转原州刺史,加帅都督,寻除大都督。十三年,遭父忧,请终丧纪。弗许。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赐姓大利稽氏,进爵怀宁郡公。

魏恭帝二年,中领军。六官建,授兵部中大夫。江陵初附,诸蛮骚动,诏佑与大将军豆卢宁讨平之。三年,拜大将军,给后部鼓吹。以前后功,增邑并前四千户,别封一子县伯。太祖不豫,佑与晋公护、贺兰祥等侍疾。及太祖崩,佑悲慕不已,遂得气疾。

孝闵帝践阼,拜少保。佑与尉迟纲俱掌禁兵,递直殿省。时帝信任司会李植等,谋害晋公护,佑每泣谏,帝不听。寻而帝废。世宗即位,拜小司马,少保如故。帝之为公子也,与佑特相友昵,至是礼遇弥隆。御膳每有异味,辄辍以赐佑;群臣朝宴,每被别留,或至昏夜,列炬鸣笳,送佑还宅。佑以过蒙礼遇,常辞疾避之。至于婚姻,尤不愿交于势要。寻以本官权镇原州。顷之,授(宣)〔宜〕州刺史,未之部,因先气疾动,卒于原州。时年五十四。

佑少有大志,与乡人李穆,布衣齐名。尝相谓曰:“大丈夫当建立功名,以取富贵,安能久处贫贱邪!”言讫,各大笑。穆即申公也。后皆如其言。及从征伐,常溃围陷阵,为士卒先。军还之日,诸将争功,佑终无所竞 。太祖(乃)〔每〕叹之,尝谓诸将曰 :“承先口不言勋,孤当代其论叙。”其见知如此。性节俭,所得禄皆散与宗族,身死之日,家无余财。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五州诸军事、原州刺史 。谥曰庄。子正嗣。官至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佑弟泽,颇好学,有干能。起家魏广平王参军、丞相府兼记室,加宣(武)〔威〕将军、给事中。从尉迟迥平蜀,授帅都督,赐爵安弥县男。稍迁司辂下大夫、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澧州刺史。在州受赂,总管代王达以其功臣子弟,密奏贳之。后为(邙)州刺史,不从司马消难,被害。

是这个吧?原题在哪儿?我很乐意为您解答问题!

8 文言文阅读张瑰,字祖逸

张瑰,字祖逸,吴郡吴人也。

祖裕,宋金紫光禄大夫。父永,右光禄大夫。

晓音律,宋孝武问永以太极殿前钟声嘶,永答"钟有铜滓"。乃扣钟求其处,凿而去之,声遂清越。

瑰解褐江夏王太尉行参军,署外兵,随府转为太傅五官,为义恭所遇。迁太子舍人,中书郎,骠骑从事中郎,司徒右长史。

初,永拒桂阳贼于白下,溃散,阮佃夫等欲加罪,太祖固申明之,瑰由此感恩自结。转通直散骑常侍,骁骑将军。

遭父丧,还吴持服。 升明元年,刘秉有异图,弟遐为吴郡,潜相影响。

因沈攸之事起,聚众三千人,治攻具。太祖密遣殿中将军卞白龙令瑰取遐。

诸张世有豪气,瑰宅中常有父时旧部曲数百。遐召瑰,瑰伪受旨,与叔恕领兵十八人入郡,与防郡队主强弩将军郭罗云进中斋取遐,遐逾窗而走,瑰部曲顾宪子手斩之,郡内莫敢动者。

献捷,太祖以告领军张冲,冲曰:"瑰以百口一掷,出手得卢矣。"即授辅国将军、吴郡太守,封瑰义成县侯,邑千户。

太祖故以嘉名锡之。除冠军将军、东海东莞二郡太守,不拜。

建元元年,增邑二百户。寻改封平都。

迁侍中,加领步兵校尉。二年,迁都官尚书,领校尉如故。

出为征虏将军、吴兴太守。三年,乌程令顾昌玄有罪,瑰坐不纠,免官。

明年,为度支尚书。 世祖即位,为冠军将军、鄱阳王北中郎长史、襄阳相、行雍州府州事,随府转征虏长史。

四年,仍为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辅国将军、雍州刺史,寻领宁蛮校尉。还为左民尚书,领右军将军,迁冠军将军、大司马长史。

十年,转太常。自陈衰疾,愿从闲养。

明年,转散骑常侍、光禄大夫。顷之,上欲复用瑰,乃以为后将军、南东海太守,秩中二千石,行南徐州府州事,又行河东王国事。

到官,复称疾,还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 郁林即位,加金章紫绶。

隆昌元年,给亲信二十人。郁林废,朝臣到宫门参承高宗,瑰托脚疾不至。

海陵立,加右将军。高宗疑外蕃起兵,以瑰镇石头,督众军事。

瑰见朝廷多难,遂恒卧疾。建武元年,转给事中、光禄大夫,亲信如故。

月加给钱二万。二年,虏盛,诏瑰以本官假节督广陵诸军事、行南兖州事,虏退乃还。

瑰居室豪富,伎妾盈房,有子十余人,常云"其中要应有好者"。建武末,屡启高宗还吴,见许。

优游自乐。或有讥瑰衰暮畜伎,瑰曰:"我少好音律,老而方解。

平生嗜欲,无复一存,唯未能遣此处耳。" 高宗疾甚,防疑大司马王敬则,以瑰素著干略,授平东将军、吴郡太守,以为之备。

及敬则反,瑰遣将吏三千人迎拒于松江,闻敬则军鼓声,一时散走,瑰弃郡逃民间。事平,瑰复还郡,为有司所奏,免官削爵。

永元初,为光禄大夫。寻加前将军,金章紫绶。

三年,义师下,东昏假瑰节,戍石头。义师至新亭,瑰弃城走还宫。

梁初复为光禄。天监四年卒。

译文,张瑰字祖逸,是吴郡吴县人。祖父张裕曾任宋的金紫光禄大夫。

父亲张永,官至右光 禄大夫。通晓音律,宋孝武帝曾问张永太极殿前钟声音为什么有嘶声,张永回答说:“铸 钟时有铜滓掺入了。

"于是扣钟找铜滓所在,凿去铜滓,钟声于是清越起来。张瑰最初任 官为江夏王太尉行参军,代理掌管外兵,又随府为太傅五官,很受刘义恭的知遇。

调任太 子舍人,中书郎,骠骑从事中郎,司徒右长史。当初,张永曾在白下领军抵抗过桂阳叛军,溃散,阮佃夫等要加罪张永,太祖f萧道成)反复为他申辩,张瑰从此感恩太祖主动来结 好关系。

转任通直散骑常侍,骁骑将军。 。

升明元年(477),刘秉起异心,当时其弟刘遐主管吴郡,兄弟暗中勾结响应。又趁着 沈攸之事件,聚众三千人,并打造攻城器具。

太祖秘密派遣殿中将军卞白龙传命张瑰,让 他捉拿刘遐。张氏家族世代有豪气,张瑰家中经常有其父旧部将士数百人。

刘遐来召张瑰,张瑰便假装接受了刘遐的安排,然后与其叔张恕率领十八名士兵进入郡中,和驻防郡里的 部队主将强驽将军郭罗云进入斋中捉拿刘遐,刘遐跳窗逃跑,被张瑰的部将顾宪子亲手斩 了,郡内没有人敢动。捷报传来,太祖把这件事告诉了领军张冲,张冲说:“张瑰只要用 百十人,一出手便成功了。”

随即授张瑰辅国将军、吴郡太守,封张瑰为义成县侯,食邑 千户。太祖特别赐给他这个美名。

后来朝廷授予张瑰冠军将军,东海、东莞二郡太守,他没接受。建元元年(479),又 增加食邑二百户o 郁林王(萧昭业)即位后,加张瑰金章紫绶。

郁林王被废后,朝臣都到宫门参拜高宗,张瑰借口脚病没有去。海陵王即位后,加封他为右将军。

高宗怀疑外地蕃镇会起兵,便让 张瑰镇守石头,督众军事。张瑰见朝廷多难,遂长期卧病不起。

建武元年(494),张瑰转 任给事中、光禄大夫,皇上对他仍旧亲密信任。每月增加钱二万。

张瑰居室豪富,满房伎妾,有十多个儿子,他经常说:“其中总应该有好的。"建武末 年,张瑰多次请求高宗让他回到吴中家里去,被批准。

优游自乐,有人讥刺说他衰暮之年 还蓄养伎乐,张瑰说:“我从少年时就喜欢音律,年老了才弄通。平时的爱好现在没有一 点了,只有这一项还没能丢掉。”

天监四年(505)去世。 。

赞语:忠武匡正佐助皇业,真可称是文武名实兼备。在朝廷可以讲析。

9 李文定报德文言文阅读答案

(二十二) 李文定报德

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公感其意,拜为兄。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①,公口谢之而已,不答。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②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诏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③,极不敢忘,幸被误恩④,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⑤,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注释]①通殷勤:叙述恳切深厚的友谊。②周恤:照顾,接济。③周旋:交往,交际。这儿引申为照顾,接济。④幸被误恩:幸好被皇上错误地施与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这是自谦的说法。⑤性度弘远:性情气度弘大长远。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谓公挟贵忘旧 ( )

(2)极不敢忘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3 李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

4李文定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老朋友,故人(2)非常

2、(李文定)写信给州府官员,让他们(派人)护送李生到自己的处所

3、因为当时无法用行动来报答李生的恩德

4、知恩图报,气度弘大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