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印刷制品为什么都质量上乘,当时有什么诀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3收藏

宋朝的印刷制品为什么都质量上乘,当时有什么诀窍?,第1张

在整个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当中,最具有文化气质和优雅的朝代莫过于宋朝。在这个朝代,士大夫们拥有自由和尊重,他们创造出点茶,艺术界的绘画、唱曲、文学界的宋词,前朝历史所积攒的财富和文学艺术成果在这个朝代得到充分且不遗余力的运用。

而与士大夫关系最为密切的,还是书本,受到唐末藩镇割据的影响,宋朝统治者开始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文人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太祖甚至立下了不杀言官的祖训。基于此,随着文人数量的增加,他们对书本的需求也增大。

因此,宋朝时期的图书事业呈现出繁荣的发展局面。而图书刊印行业的发展,依靠的不仅仅是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市场需求,更加重要的是印刷术的技术支撑。那么,宋朝的印刷术到底有多辉煌?又为何能在宋朝时期取得显著的发展?

一、在宋朝读书能有多幸福——宋代印刷术所必备的内部条件

1纸质优良,选择多样,赋予你极佳的阅读体验

宋代读书人众多,而为了满足士人们不同的阅读需求,图书生产商们更是绞尽脑汁地从纸质入手,尽力赋予阅读者极佳的阅读体验。

事实上,自唐至五代时期,中国就已经形成了几个专门生产纸张的地区,如四川、安徽、江西等地,都是造纸业相当发达的,特别是浙江的临安、湖州一带,其生产的藤纸,更是全国一绝。藤纸就是用古藤所生产的纸张,色泽洁白晶莹,纸质光滑坚硬,是纸张中的上品。

除藤纸以外,宋朝的皮纸和竹纸也较为有名,皮纸是用树皮制成,如楮皮、桑皮等,相比于传统的原料麻来说,成本更低且皮纸的质地坚硬,更不易腐化,因此普通人家用皮纸较多。竹纸,顾名思义也就是用竹子制成,而竹纸也是以吴越一带所产出的为佳,福建等地因为山岭众多,且气候适宜竹子的生长,因此所产出的竹纸在全国也享有盛誉。

陆游父子曾经称赞竹纸具有质地光滑、容易书写、防虫蠹、容易保存、不晕墨色等优点。由此可见,宋朝人在纸张方面有着较大的选择权,纸张在种类、数量、制造技术等方面都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之上有了突破性进展,好马配好鞍,有着丰富的纸张可供选择,那么在字方面自然也是不甘落后,宋朝的印刷术更是将完美的字体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2墨质细腻,制作工艺获得显著发展

从实践角度看,宋朝人们已经基本掌握了用不同的方法制取松烟和油烟,如典型的平面窑烧烟法,还有宋人创新的卧式窑烧烟法,都是当时制墨工艺显著进步的最好证明。用此法烧制出来的墨质上佳,和造纸业一样,在全国范围内也形成了几个较好的制墨中心地区,如安徽的黄山、宣州等地,甚至还出现了一家人世代从事制墨行业的现象,更可见其手工技艺经过几代人的改进而更见精湛和高超。

3工人们的写版与刻版技巧娴熟,为印刷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精湛的技术支撑

有了优良的纸张和制墨工艺,再加上工人们娴熟的技术支撑,宋代的印刷术才得以睥睨其他朝代,这三者条件都是缺一不可的。写版需要有书法水平较高的工人师傅将文字抄写下来,因为所涉及的文字数量众多且有时候要求工人对文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一般都是由文人来完成写版工作,且较少出现换人的情况,一位文人接手了写版工作往往就由他负责到底。

这样安排的原因在于简化程序,经手的人越少,与刻板工人交流起来的效率就越高,并且也能够保证书籍前后的字体是一致的,显得更加美观整齐。也有一些书籍的出版商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会专门邀请当时书法界的一些名人来进行写版,目的就是提高知名度,增加书籍的销量。

而刻版技术则是要专门的篆刻人员来进行,书籍的印刷到了刻版那一步时,往往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因为对刻版的要求非常高,什么时候下刀,在哪个位置完成笔画的连接,这其中都有着较大的学问,同时还要注意不能将木丝崩裂,又要保证字迹刻画得清晰,因此往往都是慢工出细活,考验的也不仅是工人的篆刻技术,还有对书法、文字的理解。

所以有的篆刻工人往往身兼数职,同时还是艺术家和书法家,就是为了将完美的字形呈现在纸张上。而篆刻技术难度较高,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一门家族继承的手艺,加之宋朝时期的印刷都是采用实名制的,在刻本的缝隙或最后,往往还要求刻工将自己的身份信息刻在上面,为的就是如果出现了什么印刷或刊刻错误时,可以实现迅速的追查。

最后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宋朝时期的刷印技术依旧走在各朝代的前列,具有用墨适中、字迹清晰等优点,并且和刻版、写版技术一样,形成了家族性的技艺传承。

可见在宋朝时期,书籍在写、刻、印等各个流程中已经实现了独立的分工,从纸张的质量到用墨的讲究,再到印刷过程中的技术精良,都成为了宋代印刷术能够实现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那么抛开技术的原因不谈,又还有哪些外部的因素促成了宋代印刷业的辉煌呢?

二、促进印刷业在宋代取得辉煌的外部条件都有哪些?

1 统治者率先垂范阅读书籍,使得民间百姓也纷纷效仿,刺激了印刷行业内部进行改革

宋代的统治者誓要将重文的政策贯彻到底,他们不仅自己带头读书去研究经史古籍,还将读书的好处渗透在一些日常的诏令当中,以督促百姓们也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如宋朝皇帝就曾经多次和大臣说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但喜读书”,还作《劝学诗》来引导民众们积极读书,那句流传千古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就是出自这里,除此之外,宋朝皇帝还试图感化武将们,通过谈话的方式将好读书的思想传递给他们。

久而久之,读书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原来“全民阅读”的现象早在宋朝就已经开始了!在统治者们不遗余力推行读书的热潮之下,百姓们自然纷纷响应和号召这一行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读书,而原来的印刷术还存在着许多错误,如错字、讹字和缺字等,为了适应统治者和人们的需求,印刷行业内部也就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进印刷技术,创造出更加优良的阅读体验。

2 政府设立相关的机制,整顿和督促印刷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有宋一代,不少刻本的书籍都是在官方的支持下印发的,因为印刷行业的发展事关当时统治者思想的传递,也事关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官府在很早就设立了有关印刷业运行和发展的机制。

首先是对刊刻内容的审查,对于会影响到社会民心的负面消息,官方往往对其采取禁止刊印的措施,基于此,刻工们在完成了一本书籍的刊印之后都要署名,就是为了预防此类事件,这一规定在侧面也就整治了印刷业乱刻、少刻的乱象,整顿了印刷业的运行秩序。

其次,是对印刷业的大力支持,前面所提到的能产出优良纸张和墨的地区,在当时都受到了一定的政府保护,为的也就是印刷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宋代的一些印本甚至远销海外,不仅传播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印刷的技术也为西方的近代文明得以迅速到来和传播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技术基础。

三、结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印刷术能够在宋朝取得繁荣的发展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是包含了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因素。并且不仅仅是单纯的印刷,纸张的选择、用墨的多少,还有在书写和刻印的过程中,只有保持对每个字负责且慎之又慎的态度,才能够实现以此真正成功的印刷。

我们手中的课本,正是穿越了千年温柔的时光岁月,穿透了历史厚重的尘埃,凝结了宋人们辛勤的汗水和超群的智慧,里面每一个方方正正的字才以这样平和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因此,要始终对优秀传统文化持敬畏之心和尊崇的态度。

古籍版本决定了古籍价值,同一本书,刻的年代和刻的人不同,其价值也不同。我们常常会好奇,同是《史记》,有的价值上万,有的就值几百。其实这和我们现代的出版物是一个道理,好的出版社出的书,价格自然高,因为人家纸质好,印刷好。古籍也同理。宫里的版本通常在质量上要比民间的坊刻本好很多,因为人家财大气粗。民间的不同刊刻人和作坊(相当于现在的出版机构)之间也有差别,所以版本很重要。

工具/原料

热爱阅读

热爱古书

方法/步骤

1.从版刻的风格特点初步鉴定版本

书籍的刊刻风格依托于当时的文化政治背景,刊刻的风格有着非常强烈的时代气息,所以,掌握一个时期刻书的风格特点,对于版刻时地的考定和版本学的研究大有裨益。如宋代刻书从版式上讲,前期多白口四周单边,后期则出现细黑口,版心有鱼尾,版心常镌有本版的字数、书名的简称、卷次、叶码、刻工姓名等,早期刻本卷端多小题在上、大题在下。官刻书多在卷末刻有校勘人衔名,私刻本则卷末多有题记或牌记。宋代四川、两浙、建阳、江西等四大刻书地,在用纸、字体上也各自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特征。四川崇颜体、浙江崇欧体、建阳崇柳体、江西兼而有之。而从现存古籍看,用纸方面建阳多竹纸,其他地区则多为皮纸。

2.根据原书序跋鉴定版本

依据原书的序跋断定版刻年代是常用而且比较可靠的方法,序跋书写的年份、序跋中记载的有关刻书人、时、地的情况,均可作为断定版刻年代的参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判定版本必须结合版刻特点等其他因素,避免重刻而保留旧序旧跋的误导,造成判断错误。

3

3.根据书牌、木记鉴定版本

古人刻书特别是坊肆刻书,常常在书前内封面镌雕牌记,与现在出版物的版权页有相近之处,注明了书名、著者、批点评论者、刊版年月、雕版的斋室堂名等。这种牌记如果不是后人故意作伪,应该是鉴定版本最直接的根据。如,国家图书馆藏《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原来根据版刻风格等诸因素,断定为宋本。20世纪70年代,山东朱檀墓出土一部此书,与国家图书馆藏本比对,应为同版,而此书有牌记称“武夷詹光祖至元丁亥重刊于月崖书堂”,有明确的刊刻时间,足以帮助我们断定此书并非宋刻,而是元刻,纠正了前人编目的错误。但也经常会有后人因书版易主更改牌记或书商故意剜改旧牌记以冒充早期刻本的情况,也还有牌记写为“╳╳╳藏版”,应区分刻版处和藏版处的不同。

古籍破损的原因形形色色有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虫蛀鼠啮、霉蚀、酸化、老化、使用中的磨损等。针对不同的病因,古籍修复师都要开出不同的修补方案。

①对于那些刚出库等待修复的古籍,首先需要建立修复档案,拍摄每一页的破损情况,建立图像和文字档案。再根据破损情况设计修复方案。

②拆书,揭页。面对一些破损严重的古籍,将粘连的古籍分页也绝非易事,得使用“干揭”、“湿揭”、“蒸揭”等手法。揭好页后,需要为每一页书籍编号,否则书籍顺序会被打乱。

③古籍修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全手工修复,另一种是使用纸浆补孔设备修复。在开始修补之前,需要先为古籍配纸。古籍修复手工纸可以分为麻纸、竹纸、皮纸、混料纸等。修复古籍需要选用古法造纸的纸,即仿造古时候的原材料、帘纹、工艺生产的纸张。修书不是选择最贵的纸,而是要选择最恰当的纸。有些制纸工艺现在已经失传,为古籍修复带来很多不便。选配的纸张通常要与待修的古籍材质、帘纹相同、颜色相仿。如遇材质特殊或带有颜色的纸张,还需要自行调配纸浆或为纸张染色。

④选好配纸,就进入正式手工修补环节。古籍修复过程中最常遇到的是修补破洞,所用工具即是最简单的一张纸、一支毛笔、一碗浆糊。具体步骤为用沾上浆糊的毛笔在破洞处涂刷,将补纸快速粘在破洞上填补破洞。修补过程中所选用的浆糊必须是去筋的小麦淀粉所调制,这样的浆糊一则浆性温和、稳定性好,而且具有操作的可逆性,一则因为所用修复材料需要天然不含化学成分。

⑤纸浆补孔机修复一般适用于虫蛀破损严重的古籍。这种机器修复机由国外进口,上海仅两台,操作步骤包括放入修复纸和文献、加盖注水、倒入纸浆、放水,最后在书页上垫保护纸,放到冷吸力台上,进行干燥处理。

⑥所有修补完的书页,需要进行压平处理。在书页上喷上水,放在吸水纸内压平,等书页干燥、压平整之后,再拿出来折页,修剪书页上多余的补纸。修剪完后,在装订前还需将所有书页放入压书机进行压平处理。

⑦经过压平处理后的书页将被复原装订成册。装订过程包括搓纸捻钉、理齐、打眼、穿纸捻钉……搓纸捻钉是一个手工活,没学过的人肯定搓不好,搓出来的钉头要硬硬的,里边则是空心的。

⑧理齐、打眼均是细致活,每一针下去都要对准古籍原先留下的钉孔,不能有丝毫误差,否则会对古籍造成新的损害。

⑨穿纸捻钉。这是流传上千年的古籍装订方法。纸捻钉可以保持长久不坏,古人很聪明,用纸捻钉来固定书叶,即便订书的线断了,书叶也不会散。最后一步是粘上封面,用真丝线装订。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