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经商古籍《计然七策》原译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稀有经商古籍《计然七策》原译文,第1张

此书据传是鬼谷子的师傅——青岩真人留下的“无字天书”中的其中一部,此书首传鬼谷子,再由鬼谷子传给计然、范蠡(财神爷)及吕不韦、白圭(商圣)等人。据说,熟练运用此书者,将财满天下。

本书由范蠡批注。

一、明路

计然曰:“人生於世,非财无以资身。产治有恒,不商何以弘利。”

[译文]  人生在世,没有财产就无法得到生存和发展。财产的运作遵循固有的规律,它本身不会自动增值,不经商就不会获得利润。

范蠡按语:“财为养命之源,人岂可无有,而不会营运,则蚕食易尽,必须生放经商,庶可获利,为资身策也。”

[译文]  财产是滋养生命的源泉,是生存之本,人们岂能没有财产。但是如果不掌握经营之道,那么这些财产就会像蚕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地被消耗殆尽。因此,必须运用财产来从事商业活动才能获得利润,使财产像生命一样得以生长,这是每个人安身立业的策略。

二、擅谋

计然曰:“财溺于人共爱,义取者希。利起于众所争,贪嗜者伙。”

[译文]  钱财沉浸在世人的共同喜爱之中,能在道义的立场上获取钱财的人,世上少见。利润正是在众人的你争我夺中获得,那些贪心、嗜财如命的人,比比皆是。

范蠡按语:“财者通行蛮貊,虽婴孩亦所知。爱是以人多竞求强取,致有丧身失德,忘耻受辱,甘当无侮。其知义安分,不事妄贪者,世之罕有。”

[译文]  钱财可以通行于任何地方,甚至那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偏远的南方和北方,这一点就连婴儿、小孩也明白。正是因为对钱财的狂热喜爱,所以人们纷纷竞相追逐钱财、强取豪夺,以致有的人丢弃了自身准则,道德沦丧,忘记羞耻,甚至受到别人的侮辱,还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由此可知,能够深明道义、安分守己、满足现状,并且不作非分之想、没有贪心杂念的人,世上罕有。

三、知人

计然曰:“人皆人,贪廉无辨。心非心,真伪难知。”

[译文]  人与人在表面上看来都一样,无法从表面去辨别一个人是贪心的还是清廉的。心与心则大不相同,但也难以判断它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

范蠡按语:“人不处财,心不久交,徒以面情相觌,语言相奉,而不识其忠诚奸诈,嗜利苟且,必须试之以财帛,处之于患难,然后其人其心则详知矣。”

[译文]  如果人们之间不发生财产交往和利益关系,没有长久的真心相处,而仅仅以脸上的表情相见,以浅层的语言交谈往来,那么是无法认清此人是忠厚诚实还是奸邪诡诈,无法认清他是不是贪图利益,只顾眼前,敷衍了事。必须用钱财锦帛来试探,或者在患难之时与这人相处,然后我们就可以详细地知道这人的心是什么样。

四、结势

计然曰:“交接非人,虽万金无足论有。”

[译文]  交往、接触和托付的人,如果你选择不当,那么即使拥有万金,也不能称之为有钱。

范蠡按语:“朋友者,夥计者,不独通财,而身家百尔所系,与其高者吾亦高,与其低者吾亦低,如形处鉴,美恶因之,交结苟非良人,导我于不善,虽万金易败,安得云乎有哉。”

[译文]  交往朋友、雇佣伙计,你和他们之间,不仅是流通钱财,而且还关系到你自身的家庭、财产等各个方面。与高明优雅的人交往,那么我也高明优雅,与低微卑劣的人交往,那么我也低微卑劣,这就好像照镜子一样,美丽还是丑恶都取决于照镜子的人。交往、结识的如果不是善良、诚实的好人,那么我就会被引导到不好的状况,即使钱财再多也容易被损耗掉,怎么还能说自己拥有钱财呢?

五、精算

计然曰:“不俭不怜,徒负披星步峻。且俭且怜,风雨无虑。”

[译文]  对钱财不节省不爱惜,就白白承受了披星戴月、拔山涉水的辛苦。能让财产增值,又能守住它的人,即使经历了顶风冒雨、在大海大洋中航行的辛苦也值得。

范蠡按语:“为客商,不辞晓夜,登山渡水,所需微利,皆由惊恐辛苦而来。若不俭省爱恤,则动渠劳碌何益哉。”

[译文]  作为奔波各地的商人,早起晚归,跋山涉水,所获得的那一点微小的利润,都来自于所承受的惊恐和辛苦。如果不节省、爱惜钱财,那么一切劳作都没有任何益处了。

六、扬善

计然曰:“慈能致福。”

[译文]  对他人慈爱、和善可令自己获得幸福。

范蠡按语:“若谓慈善之人希锡福,此亦臆说。盖慈善存心端正,动履庄严,所作所为,不由岐险,是以多获平坦福也。”

[译文]  有人说那些待人慈善的人是希望自己能得到上天赐与的幸福,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有慈善之行的人,他的动机是端正的,他的举止是庄严的,所作所为不会误入歧途,所以,这样的人也就大多会获得一种平坦之福了。

七、捕机

计然曰:“夸他钜钞,暗挟此人。羡某至诚,意讥本客。客来无货。非取帐必是等人。买主私谈,不扣银定然夹帐。”

[译文]  谈生意,夸耀其他人有许多钱财,是为了暗中向对方施加压力。以羡慕的口气说其他人诚实守信,则是有意识讥讽对方。客商来到却没有携带任何货物,那么不是来索取帐款,就是在等候别人。买主与中间人私下里商议、交谈,必定有秘密交易,或者要吃回扣,或者要在帐款上做文章。

范蠡按语:“对此客而夸别客本大货多,使此客不能自安,于中有暗挟之意也。封我谈他人忠厚,必有刺我刻薄之意。若客来空手无货,非向主家取帐,必是等候亲友。主家与买主私地密言,恐其旧有所欠,扣我货银抵补,不然货价腾长,背后定议,满匿我价钱也。”

[译文]  对当前的客商夸耀其他客商本钱大、货物多,是为了让这个客商不能安稳、沉着,以便暗中要挟。对我大谈别人的忠诚、厚道,一定有讽刺我刻薄的含义。如果客商来时,没有携带任何货物,那么不是向主人家索取帐款,就是为了到此来等候亲朋好友。若中间人与买主私下秘密商议,必须小心,他们之间可能有旧帐未清,会把我的货款扣下作为抵押、补偿;如果不是这样,就是货价突涨,他们在背后秘密商议,对我隐瞒这些价格!

八、造场

计然曰:“施为小巧弗边幅,返更中坚。门面彰扬广招摇,须疑内空。多因行大放胆,十有九危。”

[译文]  做事细心、灵巧,不在边际上下功夫,反而证明他内部充实。表面上铺张虚华、彰名张扬、招摇过人,则一定要小心,他内部很可能是空架子。有许多客商,因为对方行事张扬,仿佛很有实力,于是冒险行事,这样做十个中有九个危险。

范蠡按语:“作事规模鄙小,不务彰大门面,其中毕竟充实。摆大架子,弄虚头,其内多主不实。客因见牙侩行事彰大,财货放胆托付,不为疑虑,一值倾坏,所负不啻万金,安可以大行而怠意哉?”

[译文]  做事情喜欢摆个大架子,追求虚华、玩弄张扬,其在本质上多是名不符实。客商往往见到中间人行事张扬、摆架子,便把货物十分大胆地托付于他,不作任何怀疑和考虑,一旦事情出了变故,亏损的不仅仅是大量钱财。如此看来,怎么可以因为中间人的虚华而大意呢?

九、自诚

计然曰:“好歹莫满牙侩,交易要自酌量。”

[译文]  货物的优点和缺点切不可对中间商隐瞒,做生意一定要自己斟酌、思量孰轻孰重。

范蠡按语:“货之精粗好歹,实告经纪,使好裁专夺卖。若昧之不言,希为侥幸出脱,恐自误也。买卖交易,要自立主意,不可听旁人拦阻。齐行煞价,惧我成交,意图脱彼货也,故宜自做酌量。”

[译文]  货物的精细和粗糙之处、优点和缺点,必须据实告诉经纪人,使他们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来定价出售。如果将这些都隐瞒,不告诉他人,希望凭侥幸把货物出售,恐怕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进行买卖、决定交易,一定要自己思考、拿主意,不可听信别人的阻拦。尤其是在同一行业里,有人一齐将价钱降低,阻拦我成交货物,再借机把手中货物卖出。所以做生意一定要自己斟酌、思量,不可听信人言。

十、笃义

计然曰:“齿下不明,久后徒然溷濑。当场既允,转身何必趦趄。”

[译文]  签署买卖协议,如果交易条款写得不明确,那么过段时间后,对方不履行协议,你也没有办法。当场就答应或做出了承诺,过后再犹豫也毫无用处。

范蠡按语:“交易之时,即要讲明价钱银水,若含糊图成,齿下不清,至会帐必然溷赖争竞。买卖允与不允,决于当时,既已成交,转身鬼相嗟怨,此皆非君子交谊也。”

[译文]  做生意,在达成交易之时,一定要把价钱、折扣等问题讲清楚。如果一味追求达成交易,任由各项条款含糊不清,等到付款、清帐时,一定会发生混乱,有人就会赖帐,以至于发生不必要的争执。买卖是否成交,交易是否进行,须在当时当地作出决定。协议达成以后,再犹豫徘徊,或私下叹息、埋怨,这不是君子交朋友、做买卖的方法。

十一、和世

计然曰:“和能处世,俭能治家。”

[译文]  待人和睦,是一个人的处世之道;生活俭朴,能使人家业兴旺、发达繁荣。

范蠡按语:“心性和则气血理,气血和则病不生,骨肉和则无戕。处人和则无争,家和则道昌,国和则治强,四海和则万邦宁也。”

[译文]  一个人心性平和,那么维持他生命的动力和血液就能按其故有的规律运行。气血通畅,就能百病不侵,骨肉相合,则身体无恙。一个人若能待人和睦,那么就不会与人争端;一家人若能和睦相处,那么家业必然兴旺;一国人民若能和睦共处,那么整个国家就繁荣昌盛;世界各国若能和平共处,那么四海之内就会呈现出一片祥和、安宁的景象。

十二、守规

计然曰:“爱身须守法,保有在安常。”

[译文]  一个人若是爱惜自身,那么就应当遵守现行的法律法规;一个人若想保有自己的财产,那么关键在于保持一颗安稳、宁静的平常心。

范蠡按语:“要求辱不加身,凡事依理守法,欲保不失所有,切戒妄想贪求。”

[译文]  希望屈辱不降临到自己身上,那么处理任何事情时都应当遵循法律和道德规范。希望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不遭受损失,那么就应该摒弃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对财富的贪欲及不当奢求。

十三、沉气

计然曰:“便宜莫买。浪荡莫收。”

[译文]  便宜的货物一定不要买,浪荡之人拿来的东西不可收下。

范蠡按语:“物件真正者,要买须先付定银,然后求取。似为难得之物,若价廉迁就,物非低假,恐来历不明,衣非殡衣即盗赃也。为牙者当止客买,免贻后患。旅中家仆,百凡所托,苟非其人,盗货而赖主家者有之,伺本主出门盗财物者有之,不可不慎。凡人故无根无保者,切不可收,亦勿怂成。若客魆地自取,亦须谨防,毋以心腹相待。”

[译文]  来路正当、品质好的货物,如果要买的话,一定要先付以部分定金,然后才能请求取走。看起来似乎是难得的东西,如果因为价钱很便宜就迁就着买下来,那么这货物不是假冒伪劣,就恐怕是来路不正。衣服如果不是死人所穿的殡衣,就一定是盗窃得来赃物。作为中间人一定要阻止客商购买这些货物,以免留下后患。主人出外旅行,家中大小事务都托付给了仆人,如果这仆人不是好人,将盗窃来的钱财统称是主人家的,或者借着主人出门的时机,盗窃财物来出卖的也有,所以收购货物时,不能不小心。如果卖主没有根据也没有保人,那么千万不可以收下,也不可以鼓动、怂勇交易达成。如果客商行为诡异,好像总要躲在黑暗之处,那么一定要小心提防,不可以对这种人推心置腹。

十四、仕怨

计然曰:“以心度心者少,以德报德者稀。劣御报德,犹如挟山超海之难。好意救焚,恐堕指鹿为马之术。”

[译文]  以自己的内心来体察别人的内心的人,少之又少;用可以积下恩德的好事来报答别人恩情的人,比较少见。想以卑劣的行径来报答恩情,犹如想挟着大山跨过大海一样,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好心好意在别人危难时来帮助他,最后却恐怕落入了别人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圈套。

范蠡按语:“客之投主,宾有益尔,其至诚至德,无间然焉。但主家不能体心,侵渔客体,甚有负其美意云。既坏之经纪,虽怀报客之恩,然行止有亏,不能服人,徒有心而力不及耳。客见主家落薄,债集讼缧,务垂慈悯而救援之。但主不体心,惟图目前之急,而返恣好诡,侮弄诓掣,所谓恩多反成怨矣。”

[译文]  有客商来到此处,实际上带来了很大益处,而且客商诚实守信、品德高尚,如果主人不加猜疑,就可以得到很大好处。但如果主人不能体察客商的内心,结果侵犯了客商的本意,这就极其伤害并辜负了客商的好意。名声已经毁坏的经纪人、中间人等,虽然在内心里想报答客商的恩行,但是其行为举止已经有了亏欠,无法让别人信服,有报恩之心却无行动之力。客商见到主人家没落,日益困难,债务已经积累到被上告至官府,甚至有可能下大牢的地步、本来饲怀着仁慈、怜悯的心情,想救护、援助主人家。但主人家却不能体会客商的内心,只顾眼前利益,解决燃眉之急,反而恣意妄为,玩弄诡计,欺侮、牵制、阻挠客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恩德施得太多了,反而结成了仇怨。

十五、适援

计然曰:“阴消之辈不堪扶,暴溺之流还可援。”

[译文]  阴沉、消极的人是不值得去扶住的;偶尔失足的人,如同突然落水的人,是可以援助的。

范蠡按语:“无算计无志之人,承祖父之基,蚕食殆尽者,决不可扶。若平昔有能有干,偶遭横祸,丧本倾家者,期后还当复发。”

[译文]  不懂得谋算、不作计划、没有志向的人,继承祖上留下来的遗产,一点一点地坐吃山空,这样的人是绝不值得扶助的。假如平常非常有能力,有才干,突然遭到无法预料的祸事,丧失了本钱,倾家荡产,这样的人以后还会再度发达,所以可以施之以援手。

十六、藏锋

计然曰:“逢人不令露帛,处自亦宜藏钞。”

[译文]  在外遇到别人不要露出钱财,即使独自一人时,也应该将钱财隐藏起来。

范蠡按语:“乘船登岸,宿店野行,所佩财帛,切宜谨密收藏。应用盘缠,少留在外。若不仔细,露帛被人瞧见,致起歹心,丧命倾财,殆由于此。居家有财本,积亲友见之,或来求借,不惟无以推辞,若拒之必开其怨隙也。银钱多在目前,遇物必买,当俭亦丰,当省亦费。至于一旦穷窘,求友固难,求妻不易,何莫平素积藏,少荡已心,少炫人目,诚哉财宜藏也。”

[译文]  坐船上岸、住店或者在野外旅行时,所携带的钱财,一定要谨慎地收藏起来。所需用到的盘缠、路费、花销等,可以留一少部分在外面。如果不小心,钱财露在外面被坏人看见,于是起了为非作歹之心,那么丢掉性命,失去财产,都是因此而起的了。住在家里,如果有了钱财,不隐匿好而被亲朋好友看见,很有可能便有人来借钱,请求帮忙,这样不仅无法推辞,而且假如不肯的话,必定招至他人的怨恨,滋生相互之间的矛盾。钱财若不放置起来,而置于手边眼前,遇到东西必定购买,这样本来应当节俭的也变得浪费起来。一旦变得穷困、窘迫时,请求朋友帮助本来就非常困难,请求妻子也很不容易,那么为什么平常不积攒一些呢?不要让自己的心放纵,不要爱炫耀。财产应当隐藏、储蓄起来,这是非常有道理的经验啊!

十七、眼锐

计然曰:“穷莫易守,钝莫废常。”

[译文]  身处困境时,不要改变自己做人的准则;时机不成熟或未来临时,不要放弃自己平常所坚持的志向。

范蠡按语:“清操洁白者,虽遭极窘,不可易志,变而为贪。锐志向上者,或因时钝,不可自辍,失其所素。苟若变易初心,前功尽废,惜哉。”

[译文]  一个品行端正、清廉的人,即使遭遇到极为窘困的境况,也不可改变自己做人的准则,变成一个贪爱财物的人。一个志向高远、积极进取的人,如果碰到时机不利的情况,不可以自甘坠落,丢弃平时所坚持的志向。倘若改变自己最初的做人原则或志向,就会前功尽弃,这实在是很可惜的。

十八、防患

计然曰:“争先忧者无忧,患预防者不患。”

[译文]  抢在他人之前忧虑即将发生的危险的人,在危险来临之时就不会再产生忧虑;在危险未来临之前,就已做好预防措施的人,等到危险降临之时,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范蠡按语:“凡事当备其未来,则临期不受其跼蹴。凡患当防其未然,则祸害不至于深重。若茫然无知则患大,坦然不备则事急。俗云:“未有水来先作坝”,此之谓也。“

[译文]  凡事都应在它未发生之前做好准备,那么,一旦发生就不会手足无措。但凡会遇到的危险,要在它未发生之前就做好预防措施,那么,当危机发生时,所造成的损害必然是最轻的。如果对将要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那么,本来可以避免或降低的损害就会扩大;如果明明知道却不采取任何措施,任由其发生发展,原来可从容面对的事情会显得很急迫。俗语说:“洪水没有来临之前,就应筑好堤坝”,就是这个道理。

十九、知市

计然曰:“涨跌先知,称为惯手。壅通预识,可谓智人。”

[译文]  能预料货价的升涨、跌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内行。能想通别人想不通的、预见别人见不到的,这样的人可以称为智慧之人。

范蠡按语:“作牙作客,能料货之行与不行,逆知价之长跌,而预有定见,是为真老成也。”

[译文]  不论是作为中间商,还是作为客商,能够预料到货物是畅销还是滞销,能够预见货价将要升涨还是跌落,从而提前有了确定的看法和相应的策略,这样的人就是真正成熟的行家。

二十、巧损

计然曰:“益自损生。”

[译文]  利益总是从损害中来。

范蠡按语:“不遭离乱则不知艰苦,不经挫辱则不知退省。知艰苦者,竞竞于事,无有不工。知退省者,审而后行,无有不善。故淹狱者厌讼,堕险者怯登。与夫骤进初仕,拔奇吐异,恃己长而逞胜无己,直待堇菲折挫,然后缄默慎行。”

[译文]  一个人如果没有遭遇过流离失所的境遇,就不会懂得生活的艰辛;如果没有经历过挫折与屈辱,那么在遇事时就不会懂得退一步进行反思。一个人知道了生活的艰辛,才会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把每件事情都做好。一个人懂得了退让和反思,对事情就会仔细考虑后再动手执行,那么,所遇到的问题就会得到妥善解决。因此,曾有过牢狱之灾的人,厌烦同人打官司;曾有过高山失足经历的人,一说登山就会畏怯。然而,却有些突然之间取得成功或初次进入仕途的人,他们行事追求出风头,凭借自己的长处在人前逞强好胜,直到受尽挫折后,才懂得要少说话,谨慎行事。

二十一、利诱

计然曰:“有势主家,宜以心结。无钱牙侩,要在利予。”

[译文]  对于有势力的人,应该用心来交往,培养彼此的感情。而对于没有钱财的人,如中间商等,应该给他们点好处来结交。

范蠡按语:“宦家及豪杰经纪,钱入其手,难与角力,须推心置腹,隆施优遇,不可轻口乱言,彼此愈加公道报我。若贫穷窘迫之主,凡事相益扶持,有利于彼,使怀我恩我,事未必无济也。”

[译文]  做官的人或者非常有钱有势、豪爽杰出的经纪人,钱财一旦到了他们的手里,就很难与他们进行抗衡,必须推心置腹地与他们结交,尽量地对他们加以优厚的待遇,不要轻易张口、胡乱说话,那么对方也必定会平等、公道地来对待我。如果对方是贫穷、窘迫、困难的人,凡事应该扶助、支持他,为对方着想给他好处,那么他必然会怀念我的恩情,感激我的恩德,这对我必定会有好处的。

二十二、逐时

计然曰:“现银强过不知机,守货齐行多自误。”

[译文]  收到现款比不知道把握机会强许多,守着货物偏偏不肯出卖,最后往往把自己给耽误了。

范蠡按语:“货到地头,终须要卖,若见现银,勉强增价,过于坚执,或听旁人搊族,错过机会,遂致买寝货阁,后悔无及,未免有失度无船之叹。”

[译文]  货物运到了要出卖的地方,终究必须卖出,如果有人肯出现金购买,卖主却一定要加价,非常固执,或者听信别人的意见,白白错过大好机会,最后导致货物搁置,后悔都来不及,这就像失去渡河良机之后无奈的感慨一样。

二十三、交久

计然曰:“好客不欲频换主,良牙安肯负初心。”

[译文]  好商人绝不会频繁地更换交易伙伴、合作对象,高明的中间商无论如何不会辜负当初的交情。

范蠡按语:“交久而情愈笃,君子也。朝恩而夕寇仇,小人也。客既有扶持之心,主岂无报效之意。多有客陋旧主而美新东,昨张家而今李店,岁无定主,遂使效意不坚,欲其国土之报,难矣哉。”

[译文]  交往的时间越长久,相互间的交情就越深厚,这是正人君子的做法。刚刚受到别人的恩惠,但马上就变成了敌人、仇家,这是小人的做法。客商既然有了扶助、支持的表示,那么对方怎么会没有报答、效力的想法呢?许多商人往往贬低原来的合作伙伴,来赞美新伙伴,昨天才和张家为友,今天又与李家结盟,一年之间没有固定的合作对象,那么他的合作心意一定是不牢靠的,要让他像忠诚的卫士一样效力,太难了吧!

二十四、积恩

计然曰:“积恩则昌,积怨则亡。”

[译文]  广泛地施恩于人会使自己的事业兴旺发达,与人积怨则导致灭亡。

范蠡按语:“恩岂若窦禹钧、冯商,博施济众,人所难能。但于随事之间,方便语言,惠而不费,或见贫窘求贷,帮助总成,不为拦阻打破;见人错路履险,指示平康;或规人免祸,俱不费力费钱,是即恩也。”

[译文]  积恩并非一定要像窦禹钧、冯商那样广泛施舍、救济众人,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这样做。其实恩情更多地体现在一些细微之事上:如在关键时刻说一两句方便他人的话;给他人一些好处却不收取费用;或者看见贫困窘迫的人乞求帮助时,挺身而出,助他达成所源,而不是从中拦阻或从中破坏;看见有人走错路而身历险境时,指点这个人走出困境;规劝他人使其免遭祸患。这些做法都不会损耗自己的财力,但却于人有益,这就是施恩了。

二十五、懂行

计然曰:“不识莫买,在行莫去。”

[译文]  不清楚、不熟悉的货物千万不要购进;在一个行业做成行家后,不要轻易离去。

范蠡按语:“平昔生意,惯熟货物,虽然利微,亦或遇而不遇,切不可轻易丢弃,改换生理。暴入别行,而货物真假未必全识,价值低昂难以逆料,以致倾覆财本。然作客贩货官,固守本行为是。”

[译文]  平日做惯的生意,已经熟悉的货物,尽管利润很少,但不论有没有机会,都不要轻易丢弃,而改作别的生意。突然转入别的行业,对货物的真假不一定能全部识别,对货物价值的高低,也很难判断或预测到,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将本钱全部赔光。由此可知,作为商人或贩卖货物的人,应当本分地从事自己熟悉的行业。

二十六、分权

计然曰:“合伙开行,择能者是从。分头管事,以值者可托。”

[译文]  合伙开办商铺、经营生意,应该选择最有能力的人来领导。适当分工、各司其职,应该选择最合适的人来担当。

范蠡按语:“一行若有数人合伙,客当择其殷厚者托之本,能事者托之鬻,他日分伙相投亦如是也。轮宝如同打劫,独任尚顾门风。毋论兄弟叔侄,合伙共开一行,若轮流管年管事,各要顾己赚钱,不肯推让牙用,妄施本文,知客再来,落于谁手?与其独自开行,尚图下年,百凡宽让,以顾门面也。”

[译文]  数人合伙开办商铺的,应该选择其中最有实力的人来托付本钱,选择最有能力的人来托付大小事务,即使将来大家分伙时,也应该这样办。无论是兄弟还是叔侄,合伙开办一个店铺,如果按年头来轮流管事,呢么每个人都只想着为自己赚钱,不会为大家尽心尽力,不会设法与中间人、顾客打好交道,随意地签合约,熟客再来,也不知道轮到谁管事了。这样看来,如果合伙采取轮流管事,还不如独自开设店铺,这样还能顾及下一年的生意,凡事都能宽厚、礼让,顾及自己的商誉和信用。

二十七、尽才

计然曰:“随才而授,不失。量力而行,少愆。”

[译文]  根据别人的能力和才干,授予他适当的事情,则不会失败。根据他人和自己的实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择不会犯下过多的错误。

范蠡按语:“客货投牙,资本讬伙,先察其为人,能干力练何如。宁可大才而小使,不可小才而大用。才不称事,必至丧败。力不任重,必至倾倒。家用价仆之徒,亦必因才器使,庶无废格不治之事也。”

[译文]  客商把货物交给中间人,把资本托付给合伙人,要事先观察他们的为人处事,看他们的能力磨练到何种程度,宁可大材小用,也不可以把小材大用了。将有能力的人放到简单的工作上不会有过多坏处,但把没有能力的人放到复杂的工作上,他就无法胜任,这必然导致钱财丧失、生意失败。家仆、佣人之类,也要根据他们的能力来使用,让他们做能力之外的事情,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1957年,在陕西省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了一件战国时期匈奴贵族的墓地,在墓地中出土了一件非常诡异的文物,这个文物就是:鹿形金怪兽。鹿形金怪兽是一个用纯黄金打造的动物图案,这个动物长着老鹰的嘴巴和野兽的身体,头上有一双很长的角,像鹿角一样,鹿角的总长度差不多与它的身体总长度一样长,这个动物有四只脚,站在一个四瓣花形的托座上,托座中间高四周低,四个花瓣上各有三个小圆孔。

鹿形金怪兽这是一种从未出现过的奇异动物,动物的眼珠向外凸出,耳朵向上竖直,头上的两只角向身体后面内弯,呈倒八字形,头上的角还分出四个叉,每个叉端顶部各有一个此动物缩小版的头像,这个动物呈现一种向前搏斗含蓄待发的状态,低头挺胸,四肢直立,尾巴竖直成一个圆圈,尾巴根端也有一个此动物缩小版的头像。而且从这个鹿形金怪兽的制作工艺上来看,显得非常精良,动物表面的纹理雕刻得清晰可见,鹿形金怪兽的角与身体部位、身体与托座部分都采用了高超的焊接工艺,如果这真是匈奴人生产的,那足以说明战国时期匈奴的炼金水平之高,雕刻工艺之精良!

匈奴人这究竟是什么动物?为何会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匈奴贵族墓地中呢?根据史记的说法,匈奴人是在夏朝最后一任君主夏桀的儿子,名字叫淳维,夏朝灭亡后,一部分夏人向逃入茫茫草原,之后一直在北方生活,逐渐形成匈奴族,早期的匈奴只是草原上的一支游牧民族,他们的马、羊、牛非常多,同时草原上还有狼、 鹰等猛兽。从图腾上来说,匈奴的第一个图腾是龙,因为匈奴与华夏族同根同源,夏朝的图腾就是龙,所以匈奴最早的图腾与华夏一样是龙,后来匈奴的图腾逐渐变成了狼,因为狼是草原上最重要的一种动物,维持了草原上的生态平衡,也成为匈奴人崇拜的图腾。

草原雕按道理来说,像鹿形金怪兽这样的动物是不可能会出现在匈奴的,人类社会对动物的认知,一半来自神话与崇拜,比如图腾,另一半来自自然界的认识,比如狼,如果匈奴人没有见过这种鹿形金怪兽的话,他们怎么能雕刻出这样的动物,难道全凭想像啊?就算是想像,为什么会想成这样的?第一眼看这个鹿形金怪兽,其中元素最多的就是它的头和嘴巴,这种样子很像草原上最常见的草原雕,草原雕的嘴巴也是呈倒钩状,是一种猛禽,善于捕食草原上的小动物,而鹿形金怪兽全身上下有10个一模一样的头和嘴巴分布在全身,因此鹿形金怪兽的元素中一定有雕的雏形。

草原鹿第二眼看这个鹿形金怪兽,就被它头上那一双巨大的鹿角所吸引,事实上匈奴人生活的草原上也是有鹿的,草原鹿的角也是很长,很像鹿形金怪兽身上的那一对大长角,因此鹿形金怪兽的元素中也有鹿的雏形。前面说过了,这种未曾在现实中出现过的动物,要么是来自匈奴人的想像,要么是来自匈奴人生活的世界,但这么奇怪的动物在自然界应该是不存在的,因此鹿形金怪兽多半是匈奴想出来的怪兽,把草原雕和草原鹿的样子混合在一起,组成了鹿形金怪兽,然后再雕刻并制造了出来,因为非常贵重和让人喜欢,所以成为生前主人的陪葬品,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鹿形金怪兽。

山海经蛊雕另外在一本古籍《山海经》记载了一种叫“蛊雕”的怪兽和鹿形金怪兽的样子非常像:《山海经》南次二经: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山海经》所说的蛊雕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野兽,这种野兽的形状很像雕,但头上有角,同时蛊雕的叫声像小孩子的声音,而且还吃人。尤其是头上长角的雕,那不就是和鹿形金怪兽一样的,但是匈奴生活的地方不可能会有生活在水中的雕或者鹿,这些动物可是生活在草原上的,生活习性又对不上,山海经中的蛊雕到底是什么动物,现在也还说不准,有可能是想像出来的,也有可能是已经灭亡的动物。

鹿形金怪兽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匈奴人制造鹿形金怪兽的工匠有可能是华夏人,然后这个看过《山海经》,《山海经》最早成书于战国中后期,与鹿形金怪兽存在的时期差不多,所以工匠结合《山海经》与草原上的生物,想像出了这么个鹿形金怪兽,把他雕刻出来作出吉祥物或者装饰物,最后成为陪葬品流传至今。鹿形金怪兽这个来自于匈奴贵族的陪葬品,他应该是当时贵族的一种装饰品,这种造型奇特用黄金打造的物件也代表了其主人高贵的身份,这是一件装饰品,也有可能是一种崇拜物,显示了匈奴人的祖先对大自然的崇拜。

《神异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版本复杂,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作者丨曹鲁晓(兰州大学)本文首发于网易历史频道

中国古人对待鬼神之事并非只是敬而远之。因为有很多时候,他们认为自己会偶遇鬼神或者被鬼神找上门,所以与鬼神打交道就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久而久之,鬼神也就不再是人们避而远之的存在,人们逐渐在处理人鬼关系之中找到平衡点,并且开始思索鬼神,研究鬼神,甚至寻找与鬼神相见的方法。

食丹法

成书于晋代的道教典籍《抱朴子》中有记载:“服鹑(音同“淳”)子赤石丸、及曾青夜光散、及葱实乌眼丸、及吞白石英(音同“奇”)母散,皆令人见鬼,即鬼畏之矣。”可见,道家认为,通过服食“鹑子赤石丸”、“青夜光散”等丹药便可以使人看到鬼,不仅能看到鬼,这些丹药还能增强人的气力,让鬼害怕。

修炼法

同样是在《抱朴子》中,也有修炼以见鬼神的记载:“欲得通神,当金水分形。形分则自见其峰中三魂七魄,而天灵地氏,皆可接见,山川之神,皆可使役也。”说若想通鬼神,必须修炼丹道到“金水分形”的境地,如此才可以看见自己的三魂七魄,也可以看见天地之间灵异的东西,甚至连掌管山川的神灵也听从你的调遣。

招魂法

招魂在中国是一种很普遍的建立人鬼联系的方式。人死之后,死者亲属会到屋顶上挥舞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向北呼喊死者姓名,为亡魂指引回家的路。

在《楚辞》中,就有关于此的记载:“乃下招曰: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乎四方些?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音同“托”)些。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归来归来!不可以些。”

大意是:“魂魄啊,你快点回来吧!何必要离开你的躯体呢?何必要往别的地方乱跑,离开最适合你的地方呢?你去的地方实在不详,所以你赶快回来吧!东方你可不能去啊,那里有专门索魂的巨人,你到了那里就会被他抓走啦!那里的天上有十个太阳,连金石都会融化,你到了那里就会被晒死啦!回来吧,那里不适合你居住啊!”

这就是人们招魂时所呼喊的话语。

法镜照鬼

鬼怪存在于无形,所以在现实世界中,人们是看不到鬼怪的。但是,鬼怪却可以在镜子里看到。所以古代道士进入罕无人烟的深山时,都会随身携带一把法镜防身,若有人搭讪,便先用镜子照其容貌,人鬼立现。

跳神通灵

跳神是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有的巫卜仪式。跳神前,摆好香案、灵位、贡品,跳神者先对着灵位敬拜,然后闭目请鬼神,若鬼神到来,则一跃而起,开始手舞足蹈,同时哼念咒语,或者与鬼神对话,或者质问厉鬼。

随着仪式的进行,身体舞动幅度越来越大,直至精疲力尽,口吐白沫,扑倒在地,这时鬼神便离开,跳神仪式完成。在东北满族人聚居的地区,有跳萨满的仪式;在西南布依族聚居地,则有跳迷纳的仪式。这些仪式都是通过舞动身体和哼念咒语来获得与鬼神的通灵。

意外见鬼

这种见鬼的方法就比较随机了,但有一个共同之处,便是都发生在夜间并且人体阳气衰弱的时候。比如,《幽明录》就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孙权病,巫启云:有鬼着绢巾,似是故将相,呵叱(音同“斥”)初不顾,径进入宫。其夜,权见鲁肃来,衣巾悉如其言。”

人在生病的时候阳气最衰弱,所以,鲁肃的魂魄会在孙权生病的时候来找孙权。除了生病的时候,人在疲累、倒霉、委屈的时候阳气也会很衰弱,这时也易见鬼。

上述几种见鬼的方法或是记载于古籍当中,或是通过口耳相传流衍至今,十分诡异和玄幻,它们在吸引着我们兴趣的同时,也证明了古人在考虑生死、鬼神、阴阳等问题时所作出的努力。

历史文章推荐

清明有鬼来说鬼:阴间生活烦恼多

周日电台|七月半 众鬼出来改善生活

女鬼、冥婚与厌女症:宋代人怎么讲鬼故事?

--征文&招募

《山海经》是一部成书于先秦时期的上古奇书,它里头的内容涵盖了神话传说、古代天文地理以及人文风俗,给世人描绘出了一个无比混沌的上古世界。长期以来,由于《山海经》里所描写的人、物以及地方实在太过神幻,因此一直被历朝历代的尚书部列为「 ”志怪”辑录,不能登入学术的殿堂。而到了现代,随着考古业的蓬勃发展,不少地方接连出土神似书中所记载的神灵文物,得以让不少学者专家们对《山海经》另眼相看!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一个夏天,河南省淅川县发生了一场很大的暴雨,当地一座名叫「 ”丹江口”的水库泄洪以缓解水灾,不料却在滩头冲出了一座大型的地下古墓。 这便是考古史上大名鼎鼎的的淅川楚墓,墓主为一位来自战国时代的楚国贵族,其陵墓的墓坑大约有800多平米之大,考古队在墓室内出土了青铜器、漆器和玉器等五千多件珍贵的古文物。其中,有一尊造型夸张、长相凶悍的青铜兽格外引人注目。 该铜兽长着一幅龙首、虎颈、虎身、虎尾和龟足的奇特造型,从整体上来看,它张弛有力呈现一只翱翔的鹰形状,满身饰有动物纹和云纹,满嵌绿松石,诡异的同时也充满着凶悍。 考古专家起先一直不知道这尊凶兽出自何处,随后却意外在《山海经》里找到了答案。《山海经·南山纪》里有记载,「 ”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这指的是一个名叫「 ”蛊雕”的神兽,长有角神似雕,叫声像婴儿,还喜欢吃人。 《山海经》中的凶兽蛊雕,看似神幻不已,但却常出现在之后多本古籍之中。西晋的风水大师郭璞在著作《图赞》中有提到,「 ”纂雕有角,声若儿号。”千年后的明朝文学家朱谋在自己的训诂书《骈雅》中也记载有,「 ”蛊雕如雕而戴角。”由此可见,蛊雕这种上古凶兽在历史上早已流传了两千多年,仿佛它就一直活在我们身边! 而反过来再看淅川楚墓出土的这尊青铜凶兽,从形态和风格上来看,跟《山海经》等古籍中所记载的蛊雕没啥区别,因此应证了上古传说中的诡异凶兽。实际上,古代的很多传说大多都有一定的事实来源,再加上人们添油加醋般的渲染后,才变得那么的神乎其神!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生物,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编纂的《山海经》,但是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九尾狐的 传说 故事 ,供大家阅读!

  九尾狐的传说故事

 传说世间的一切生灵皆可修炼成仙,而狐自然在其中。每修炼二十年,狐就会多长出一条尾巴,等到有九条尾巴的时候,就算功德圆满了,连天上的神仙都要敬让三分。

 可是,这第九条尾巴却是极难修到的,当狐修炼到第八条尾巴时,会得到一个提示,帮助它的主人实现一个愿望,心愿完成后,会长出一条新的尾巴,但是从前的尾巴也会脱落一条,仍是八尾。这看起来是个奇怪的死循环,无论怎样都不可能修炼到九条尾巴。

 有一只很虔诚的狐,已经修炼了不知道几百年,也不知道帮多少人实现了愿望,但仍然是八条尾巴,它向佛祖抱怨,这样下去如何才能修炼得道佛祖只是笑而不答,它只得继续修炼。

 有一天当它在暴风雨中回到它藏身的村庄,遇到一个少年被狼群围攻,以它的造化,当然不费吹灰之力地赶走了狼群,救下了这个少年,之后发现这个少年是它第一位主人的后代。按照规矩,它需要帮少年实现一个愿望,然后脱落一条尾巴再长出一条新的尾巴,继续它的死循环。

 少年当然是欣喜若狂,九尾狐的传说在当地不知流传了多少年,而自己何其有幸,竟然成为了八尾狐的主人,还有一个不论多奢侈都能够实现的愿望!八尾狐问少年的心愿是什么,他一时之间竟回答不出来,于是八尾狐变化成一只普通的猫咪,暂且跟少年回到了他家。在之后的几天里,少年小心翼翼地与八尾狐相处,发现它的眼神里除了看透世事的淡然以外,竟然还有些许悲哀。当他得知了死循环的秘密之后,竟然对这只神通广大的猫产生了怜悯。

 终于有一天,八尾狐待得不耐烦了,便问少年到底有什么愿望。少年想了想,问,“什么愿望都可以实现吗”八尾狐不屑地瞥了他一眼。少年接着一字一顿地说,“那么,我的愿望就是,你能有九条尾巴。”

 八尾狐愣住了,眼睛里充满了疑惑,随后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恩眼神。它俯下身,舔了下少年的手,很温暖。

 于是,八尾狐长出了华丽的第九条尾巴,变成了真正的九尾狐。而少年的一生,也过得十分幸福美满。

 故事到这里结束。原来得道的天机是如此,只有遇到一个肯让它圆满的人,八尾狐才能有九条尾巴。以前的人都自私地为自己考虑,觉得八尾狐为他们实现任何愿望都是应该的,从不会考虑八尾狐的感受,可是每一条尾巴都要付出八尾狐几十年的修炼。

 当我读到少年的愿望时,着实吃了一惊,一直以来,不管是阿拉丁神灯还是雅各布斯的猴爪,人们在得到命运的眷顾时,所许的愿望都是为了自己。对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人们总是享用得如此理所当然。

 而耗费自己难得的运气去成全别人的圆满,这或许是世间最大的慷慨、最真心的回馈了吧。

九尾狐的历世演变

 先秦

 《山海经》就记载了青丘与九尾狐,九尾狐省称“九尾”,亦称“九尾禽”。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在很多的古籍中屡屡被提及。

 据《山海经》中《海外东经》所记载的青丘位于朝阳谷之北、黑齿国之南《大荒东经》中记载青丘国位于黑齿国、明星山之间,与白民国和嬴土国相邻。《归藏·启筮》中记载黄帝杀东方九黎族首领蚩尤于青丘。” 因此说青丘位于中原地区的东部,青丘顾名思义是以丘为地貌的地方。据《太平寰宇记》和《元和郡县志》均载:“旧传初置县在濮水南,常为神狐所穿穴,遂移(城)濮水北,故曰离狐。”

 但也有学者认为《山海经》"青丘国"及"九尾狐"形象出于"东方青龙"中的"尾宿",因"尾有九星";禹在治水之时遇"涂山氏女"与"九尾白狐"的传说,是禹"治水"始于"箕尾"之间的曲折传承。

 上古时代中的九尾狐并不总是是象征着祥瑞,也有其音如婴儿,能吃人的意味。实际上,九尾狐在先秦时的巫术性形象,至汉代才转为祥瑞,象徵了多子多孙、吉祥以及帝王之兆。六朝时期风气逐渐转变,唐代之後逐渐没落,再度转回负面形象。

 汉唐

 汉代,在符命思想影响下本为图腾神之一的九尾狐也被符命化成为祥瑞的象征符号。

 如《孝经》援神契说:“德至鸟兽,则狐九尾”。这些说法大致上是说,只要君主治理天下治理的好,人民生活好,那九尾狐就会出现而报祥瑞。

 汉代班固《白虎通义》以狐为兆示“子孙繁息”之德兽。

 据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和《艺文类聚》卷九九所引《吕氏春秋》佚文记载,大禹来到涂山——

 据考在今河南嵩县,遇见一只九尾白狐,并听见涂山人 唱歌 ,说“绥绥白狐,庞庞九尾”,如果你在这里“成立成室,就会子孙昌盛“,于是大禹便娶了涂山氏的女孩子,叫做女娇。涂山氏是一个以九尾狐为图腾物的部族。

 唐代白居易在《古冢狐》中已经把“能丧人家覆人国”的妲己和周幽王的妃子褒姒比作狐妖,当九尾狐变成妖精时,妲己这个用美色把纣王迷惑得亡国丧身的王妃被说成是九尾狐精,可以在某方面上说成顺理成章的事情。

 南北宋

 儒林公议:九尾狐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田况《儒林公议》说宋真宗时陈彭年为人奸猾,善于“媚惑”皇帝,所以“时人目为九尾狐”,可见九尾狐在人们心目中已经不是什么瑞狐、神狐,变成坏东西。

 而也在这个时期,中国远古史上一个著名女人被说成是九尾狐,而且传到日本,这便是商纣王的妃子妲己。宋赵令畴《侯鲭录》卷八:“钱塘一官妓,性善媚惑,人号曰九尾野狐。”

 日本《本朝继文粹》卷一一收有一篇江大府卿写的《狐媚记》,其中说“殷之妲己为九尾狐”。《狐媚记》记日本康和三年(1101年)事,相当于宋徽宗时期,可见在此前中国已经有这种说法了。

 元、明

 武王伐纣书、封神演义之中,妲己成了九尾狐狸精,真可说是超级狐妖的完美结合。在小说中的描写,则是由元代讲史话本《武王伐纣书》开了头,再由明代长篇章回小说《封神演义》广而大之。

 在《武王伐纣书》中,吸尽妲己魂魄元气骨髓而借其空皮囊化形为妲己的是只“九尾金毛狐子”。

 妲己的结局是在武王克殷后被姜太公用降妖镜逼住现出原形,然后把她装进袋子用木碓捣死。之所以费了这么多周折,原来是因为行刑的刽子手让她那“千妖百媚妖眼”撩拨得下不了手。

 《封神演义》在《武王伐纣书》基础上对千年九尾狐狸精妲己的妖媚之性大加发挥,写了她做的许多坏事。相反商纣王“才兼文武”并不那么坏,而且外有忠臣良将,内有贤后淑妃,本来江山稳固得很,都是这个千年九尾狐狸精带着九头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把他迷惑得失去“真性”。

 有趣的是妲己被斩时也有一段媚人的描写,比《武王伐纣书》更为生动细致。小说极力渲染她如何如何“娇滴滴”地把行刑军士迷得“软痴痴摊作一堆”,最后还是姜子牙用宝贝葫芦取了她的首级。

 《封神演义》的九尾狐狸精妲己形象,把古来关于*妇型狐妖媚人的观念推向极致,把狐妖之最的九尾狐观念推向极致,也把女色禁忌观念和“从来女色多亡国”的女祸观念推向极致。

 清

 此后还有一些小说写到九尾狐,比如清代通俗小说《狐狸缘》中的玉面仙姑便是九尾玉面玄狐精,最后被吕洞宾收服,割掉她八条尾巴。

 晚清小说《九尾狐》不是写狐妖而是写妓女--妓女胡宝玉绰号九尾狐。小 说说 九尾狐最*最媚,“比寻常之狐尤为厉害”,所以拿来比胡宝玉这“一个极*荡的娼妓”。清代流行狐妓一体的观念,妓就是狐,最坏的妓当然是九尾狐。

九尾狐的神兽寓意

 正面

 先秦时代,狐被视为瑞兽。《山海经·海外东经》载:“青丘国,其狐四足九尾。”郭璞注:“世平则出为瑞也。”祥瑞的内涵有二。

 一是为王称帝,国家昌盛之兆。《吴越春秋》载:大禹年三十而未娶,因在涂山看到九尾白狐,以为为王之吉兆,乃娶涂山女。故有涂山之歌唱道:“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彼昌。” 《文选·四子讲德论》载:“昔文王应九尾狐而东夷归周。”

 二是婚姻爱情之兆。大禹遇涂山氏之女事例中的九尾白狐,显然同时具有婚姻吉兆的意义。《诗经·有狐》更是以孤独、抑郁、流浪之狐,作为婚姻与爱情失其时之人类,加以吟咏歌唱。故汉代班固《白虎通义》以狐为兆示“子孙繁息”之德兽。从而为后世以狐之性能比喻人类性爱魅力,埋下伏笔。

 负面

 同据《山海经》记载:“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南山经》)

 “凫丽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日蛰侄,其音如婴儿,是食人。”(《东山经》)郭璞注:即九尾狐。大量的食人记载彰显了九尾狐,祥瑞另一面的凶恶。

 此外,在经历千年流变后的九尾狐不仅食人的形象越发突出,更多了魅惑的狐妓形象。

九尾狐的其他记载

 《山海经·海外东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青蒦]。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郭璞注《山海经·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云:“太平则出而为瑞。”

 汉《艺文类聚·卷九》祥瑞部下·狐引《吕氏春秋》佚文:“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恐时暮失嗣。辞曰:吾之娶,必有应也。乃有白狐九尾而造于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证也。于是涂山人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攸昌,于是娶涂山女。”引《周书》:”成王时,青丘献狐九尾“。

 东汉班固《白虎通德论·封禅》:德至鸟兽则凤皇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鸟下。狐九尾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必九尾者也九妃得其所,子孙繁息也。于尾者何明后当盛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狐,祆兽也,鬼所乘之。有三徳: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

 唐代张鷟《朝野佥载》载:“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

 宋《太平御览·皇亲部一·禹妃》引《帝王世纪》佚文:禹始纳涂山氏女,曰女娲,合婚于台桑,有白狐九尾之瑞,到至是为攸女。

1 传说中的九尾狐是怎么形成的

2 阿木木的故事

3 幼儿简短故事文字版

4 九尾白狐的传说

5 日本杀生石的神奇传说

6 白蛇传传说故事

凝眸七弦伤的《湘西赶尸鬼事之祝由世家》《湘西鬼事》,以湘西赶尸、落花洞女、凤凰蛊、傩神等为元素,充满神秘色彩,节奏感又非常强,强推力荐!可以说是赶尸类小说无出其右的作品!

蛇从革《宜昌鬼事》《大宗师》文风朴拙,给人身临其境的代入感,疯子王八这对cp真是超级迷人!

轩辕小胖《搞鬼:废柴道士的爆笑生活》《武林奇葩》,灵异元素和搞笑完美融合,居然把鬼写的那么温暖!搞笑灵异开山之作,也是巅峰之作吧,毫不夸张的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大漠孤烟《搜救队异闻录》,作者就是新疆人,把大漠风情和神秘元素融入到一个探险故事里,既热血又神秘,很好看!此外,他的《代理阎王》也很带感,古今中外众神一起欢脱。

李狗嗨《八仙饭店》,阳世人莫进,阴间鬼不留,一座百年老店,九个神秘主事,活不过50岁的店老板,一系列神奇的故事~~

霍岩(月半大魔王)《度朔山纪:皇家驭兽人猎杀食人猛兽》把古法狩猎技巧融入到现代猎人故事里去,很带感。对了,里面还提到很多印度神话里的怪兽和《山海经》里的怪兽。此外,力荐新书《灶王》,东方本土化超级英雄集群登场!小厨师姜佑宝天生掌握着一身化腐朽为神奇的厨艺,被同学邀请进饭馆掌勺后,小饭馆火爆非常。谁成想随着买卖的火爆,诡异的食客和事件接踵而来。深夜里和老鼠喝酒的客人隐藏着什么秘密?拾荒老太太为何屡次恩将仇报?猥琐男的暧昧又因何而生? 一系列事件刷新了姜佑宝的三观,但刷不动他手里的板儿砖。一人一砖,如何破除迷雾?层出不穷的能力者,又要怎么去应对?夹在肌肉萝莉和落难狐狸精之间怎么相处?这一切,请看中国本土超级英雄《灶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