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术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后人对他有哪些评价?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金兀术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后人对他有哪些评价?,第1张

金兀术在民间的地位和影响,还见于地方民间传说。在中国北方地区,关于金兀术的传说很多。今据《东北名胜古迹遗闻》、《阿城民间故事集成》,选录若干加以说明。  金兀术善于打仗,他的一生多半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因此,关于金兀术的传说多半与军事有关。据说,法库县东北五里许有山仙村,村后有山高数十丈,山顶平坦处,有古代战壕遗迹。山下有古井,深丈余。相传金兀术曾在此山屯兵,用古井之水饮马,称作金兀术饮马泉。不过此井有些怪异,人呼兀术井,井水就变苦;人呼皇帝井,井水就变甜。在法库县东南有大子山、小子山,在小子山东有白石条砌筑的营垒。相传金兀术曾在此占山为王,故称兀术街,其南有锁龙沟,是以宋徽宗被囚于此而得名。村北有调兵山,是金兀术调兵聚合之处。呼伦贝尔有古边壕,据考证为辽代所修的边壕;景爱:《关于呼伦贝尔边壕的时代》,《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1期;《关于呼伦贝尔边壕的探索》,《历史地理》第3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在西布特哈,有金代修的界壕边堡。在民间传说中,它们都是金兀术修筑的长城,用以防御蒙古。《呼伦贝尔志略》、《黑龙江志稿》也采纳了此民间传说。  金兀术虽然是金太祖阿骨打的四太子,不过他出为将、入为相,始终是朝廷的重臣。然而在民间传说中,却称金兀术当过皇帝。泰来县塔子城是辽代的泰州,曾出土过辽大安七年建塔题名碑可以为证。景爱:《辽金泰州考》,《辽金史论集》第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当地民间传说,塔子城为金兀术所建,城中的高大建筑台基,是金兀术登基当皇帝时的金銮殿。故而塔子城被说成是金兀术称帝时的旧都,后来迁都到阿城白城子。在开原县城东北有一漫岗,土色泛黄,称作黄龙岗。当地群众传说,金兀术曾建都于黄龙岗之南,与宋将岳飞大战于此,岳飞提出的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就是指此而言。  把金兀术说成是登基建都的皇帝,自然与史实不符,然而它却反映出金兀术在人民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金朝是以武力取得天下,金兀术勇敢善战,是开国元勋,于是民众对金兀术十分敬重,把他美化成皇帝般的英雄。  在民间传说中,金兀术是关心黎民疾苦的王子。在阿城市永源镇广泛流传一个金兀术求雨的传说,据说有一年大旱,七七四十九天不下雨,新生的庄稼苗都枯萎了。居民没有水喝,干渴难忍。百姓四处求雨,却不见下雨。消息传到皇城之中,有大臣向金兀术启奏,请他代民祈雨。金兀术满口答应,下令搭祈雨台,他登上祈雨台,连连祷告苍天保佑:快下场和风细雨吧。果然很灵,就真的下了一场透雨,保住了五谷秧苗,还使黎民百姓喝上了水。  在北方许多地区还有白花公主的传说。在绥化县努敏河畔,有一座平顶的小山,名叫四方台。山上有城墙和半地穴房屋,应是古代的一座古城。当地人传说,四方台是金兀术妹妹白花公主的点将台,她坐在四方台中,检阅、操练台下的兵马,协助金兀术讨伐宋兵。四方台东南方还有小山,被称作白花公主墓。景爱:《四方台考察散记》,《奋斗》1986年第6期。在吉林市西北,有个地方叫九站,九站有座古城叫白花城。传说白花城为金兀术妹妹白花公主所建,她拥强兵驻守此城。城中有后人所建的白花公主祠庙,画栋雕梁,殿庭宏伟雄壮,并塑有白花公主之像,岁时祭祀,乡人有所祈祷,相当灵验。所谓白花公主的传说,并无什么史实根据。古有爱屋及乌之说,白花公主的传说也是如此。金兀术勇敢善战,人们便推测他的妹妹也一定会练兵打仗,由此便产生了种种白花公主的传说。  故事传说往往是移花接木,将民众想象的故事,依附于某些前代的古迹,借以表达民众的喜怒哀乐。从上所述金兀术和白花公主的传说,不难看出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金兀术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传说往往是自发产生的,没有人指使和说教,最能表现民众的思想情愫。因此,金兀术的传说真实地反映了他在民众中的崇高地位。

金兀术在民间的地位和影响,还见于地方民间传说。在中国北方地区,关于金兀术的传说很多。今据《东北名胜古迹遗闻》、《阿城民间故事集成》,选录若干加以说明。

  金兀术善于打仗,他的一生多半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因此,关于金兀术的传说多半与军事有关。据说,法库县东北五里许有山仙村,村后有山高数十丈,山顶平坦处,有古代战壕遗迹。山下有古井,深丈余。相传金兀术曾在此山屯兵,用古井之水饮马,称作金兀术饮马泉。不过此井有些怪异,人呼兀术井,井水就变苦;人呼皇帝井,井水就变甜。在法库县东南有大子山、小子山,在小子山东有白石条砌筑的营垒。相传金兀术曾在此占山为王,故称兀术街,其南有锁龙沟,是以宋徽宗被囚于此而得名。村北有调兵山,是金兀术调兵聚合之处。呼伦贝尔有古边壕,据考证为辽代所修的边壕;景爱:《关于呼伦贝尔边壕的时代》,《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1期;《关于呼伦贝尔边壕的探索》,《历史地理》第3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在西布特哈,有金代修的界壕边堡。在民间传说中,它们都是金兀术修筑的长城,用以防御蒙古。《呼伦贝尔志略》、《黑龙江志稿》也采纳了此民间传说。

  金兀术虽然是金太祖阿骨打的四太子,不过他出为将、入为相,始终是朝廷的重臣。然而在民间传说中,却称金兀术当过皇帝。泰来县塔子城是辽代的泰州,曾出土过辽大安七年建塔题名碑可以为证。景爱:《辽金泰州考》,《辽金史论集》第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当地民间传说,塔子城为金兀术所建,城中的高大建筑台基,是金兀术登基当皇帝时的金銮殿。故而塔子城被说成是金兀术称帝时的旧都,后来迁都到阿城白城子。在开原县城东北有一漫岗,土色泛黄,称作黄龙岗。当地群众传说,金兀术曾建都于黄龙岗之南,与宋将岳飞大战于此,岳飞提出的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就是指此而言。

  把金兀术说成是登基建都的皇帝,自然与史实不符,然而它却反映出金兀术在人民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金朝是以武力取得天下,金兀术勇敢善战,是开国元勋,于是民众对金兀术十分敬重,把他美化成皇帝般的英雄。

  在民间传说中,金兀术是关心黎民疾苦的王子。在阿城市永源镇广泛流传一个金兀术求雨的传说,据说有一年大旱,七七四十九天不下雨,新生的庄稼苗都枯萎了。居民没有水喝,干渴难忍。百姓四处求雨,却不见下雨。消息传到皇城之中,有大臣向金兀术启奏,请他代民祈雨。金兀术满口答应,下令搭祈雨台,他登上祈雨台,连连祷告苍天保佑:快下场和风细雨吧。果然很灵,就真的下了一场透雨,保住了五谷秧苗,还使黎民百姓喝上了水。

  在北方许多地区还有白花公主的传说。在绥化县努敏河畔,有一座平顶的小山,名叫四方台。山上有城墙和半地穴房屋,应是古代的一座古城。当地人传说,四方台是金兀术妹妹白花公主的点将台,她坐在四方台中,检阅、操练台下的兵马,协助金兀术讨伐宋兵。四方台东南方还有小山,被称作白花公主墓。景爱:《四方台考察散记》,《奋斗》1986年第6期。在吉林市西北,有个地方叫九站,九站有座古城叫白花城。传说白花城为金兀术妹妹白花公主所建,她拥强兵驻守此城。城中有后人所建的白花公主祠庙,画栋雕梁,殿庭宏伟雄壮,并塑有白花公主之像,岁时祭祀,乡人有所祈祷,相当灵验。所谓白花公主的传说,并无什么史实根据。古有爱屋及乌之说,白花公主的传说也是如此。金兀术勇敢善战,人们便推测他的妹妹也一定会练兵打仗,由此便产生了种种白花公主的传说。

  故事传说往往是移花接木,将民众想象的故事,依附于某些前代的古迹,借以表达民众的喜怒哀乐。从上所述金兀术和白花公主的传说,不难看出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金兀术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传说往往是自发产生的,没有人指使和说教,最能表现民众的思想情愫。因此,金兀术的传说真实地反映了他在民众中的崇高地位。

“三言二拍”这两套书在中国的遭遇是很奇特的。直到本世纪二十年初鲁迅撰写《史略》时,还不能看到《喻世明言》和《警世通言》,“谨知其序目”,国内只有《醒世恒言》一种,反而在日本藏有比较完整的版本。

至于“二拍”,因为在清朝被视为“*词小说”屡遭禁毁,至到清中叶《二刻》已经不大流传。在道光、同治年间浙江、江苏颁布禁止*词小说的命令时,其所开的书单都只有《初刻》而没有《二刻》,那是因为到此时《二刻》已不大为人所知了,所以有一段时间也不容易找个全本来看。此外,大约在“二拍”面世五年后的崇桢十年( 1637 年),出现了《今古奇观》这本书。它选录了“三言”的二十九篇和“二拍”的十一篇作品。其中选入的都是两书精华,有了《今古奇观》,看“三言二拍”的人就少了。所以王古鲁在《二刻拍案惊奇》排印本卷首的《本书的介绍》中说:

记得四十年前(本文写于 1956 年),一个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人,要想读一点所谓通俗短篇小说,除了一部《今古奇观》而外,简直没有其它可读的了。后来陆续在国内,在日本,发现了《京本通俗小说》、《古今小说》、《喻世明言》(二十四卷)、《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清平山堂话本》、《雨窗》、《欹枕》集等等,丰富了研究话本系统小的演变资料。

的确,这两种书是经过辗转的影印抄录,才全面和中国的读者见面的,其中王古鲁、孙楷第都作了重大的贡献,简单的说,二书的重要版本如下:

1.《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史略》引书肆天许斋的告白说:“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之一为初刻”,可见“三言”的出版是早有计划的分为三部,每部收四十篇小说。《喻世明言》有藏日本尊经阁和内阁文库的天许斋刊本,又有藏大连图书馆的衍庆堂本。

2.《警世通言》,初版本是天启甲子( 1624 年)金陵兼善堂刊本,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另有三桂堂王振华覆明刊本,藏北京图书馆。

3.《醒世恒言》有天启丁卯( 1627 年)的金阊叶敬池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金阊叶敬溪刊本,藏大连图书馆;衍庆堂刊本,也是天启丁卯年版,藏北京图书馆。

4.《初刻拍案惊奇》,初版在崇桢元年( 1628 年),由尚有堂刊行,共四十卷,现存日本日光轮王寺慈眼堂法库。

5.《二刻拍案惊奇》亦四十卷,其中二十三卷《大姊魂游完宿愿 小妹病起续前缘》是从《初刻》移补进来的。卷四十的《宋公明闹元宵杂剧》则是戏剧,所以实际只有三十八篇小说。本书写于崇桢五年( 1632 年),仍由尚友堂刊行,现存的最佳版本是重印本,藏日本内阁文库。

当然,上述的资料仅供参考,今日我们不会轻易去找原版的“三言二拍”来看。因为在五十年代,“三言”已分别由许政扬、严敦易、顾学颉整理,原由文学古籍刊印社负责出版,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 1956 至 1958 年间出版, 1981 年重版。“二拍”由章培恒整理,王古鲁、章培恒注释,于 1982 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这些版本都作了校勘并有注解,是研究和欣赏古代短篇白话小说最好的本子。

总之,冯梦龙的“三言”共一百二十篇,多来自“家藏古今通俗小说”(《古今小说序》),而凌溕初的“二拍”则是作者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诙谐者,演而畅之”(《拍案惊奇序》)。前者多为编选改订,后者则着力放创作。从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看,将小说由书场带到案头成为读物的功臣是冯梦龙;而将短篇小说由累积型的集体创作转为作家个人创作的功臣则是凌溕初。二人对白话小说都有巨大的贡献。

常用中文学术全文数据库

by 常 薇

在数字出版的发展过程中,学术出版的电子化起步较早,目前也形成了诸多成熟的产品——学术资源数据库。本附录整理了常用的中文学术全文 ,供参考。以下四点特别说明:

1以下数据大都为商业数据库,通常需要付费订阅,才能看到全文,部分数据库开放了少量内容共互联网用户免费访问;大部分数据库支持面向个人用户的多种方式的支付订购。

2目前中文学术全文数据库种类、书目繁多,以下列出的仅为较为常用的数据库,并按文献类型或学科进行分类;但每个人的使用习惯、偏好不同,何种数据库为常用数据库见仁见智;

3 因为电子数据库都是动态变化的,以下简要介绍中提及的品种、年代、文献总量等数据皆是2010年7月13日访问自各数据库页面。

4 随着学术文献的电子化,读者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清华大学图书馆读者利用图书馆行为方式的调查》显示:电子资源已经成为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手段,在网络环境和数字资源时代,读者花更少的时间查找文献,花更多的时间阅读文献;检索文献更方便了,但查找文献的技术性要求更高了;查询和阅读文献的途径更多了,查到的文献更多了,读者阅读文献的数量增加了。

电子期刊

中国知网(期刊、学位论文、会议、报纸、年鉴、引文)

网址:wwwcnkinet

简要介绍:中国知网收录了包括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年鉴等学术资料;覆盖理工、社会科学、电子信息技术、农业、医学等学科范围,数据每日更新,支持跨库检索。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收录了国内9100多种综合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的全文,收录的年代范围是1994年至今(部分刊物回溯至创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库(全文版)

网址:wwwcqvipcom

简要介绍:“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是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收录我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教育科学和图书情报等学科8000余种期刊的2300余万篇文章的全文。该数据库中的期刊最早回溯至1955年。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科技信息、商务信息)

网址:wwwwanfangdatacomcn

简要介绍: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专业领域,包括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技术、 中外标准、科技成果、政策法规、新方志、机构、科技专家等子库。其中“数字化期刊”子库收录自1998年以来国内出版的各类期刊6千余种,其中核心期刊2500余种,论文总数量达1千余万篇,每年约增加200万篇,每周两次更新。

电子图书(近现代)

超星电子图书 读秀学术搜索

网址:wwwsslibrarycom

wwwduxiucom

简要介绍:超星百万电子图书和读秀学术搜索是超星公司的两个产品,前者侧重于提供电子图书内容,后者则侧重于书内内容的一站式检索。

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目前拥有中文电子图书100万种,涵盖各学科领域,不定期更换一批图书。读秀学术搜索是由中文图书资源组成的知识库系统,它以200多万种中文图书资源为基础,提供深入图书资源内容的全文检索、部分文献的全文试读。同时,它还与图书馆电子图书数据库、馆藏目录系统挂接,方便读者使用。(点击“本馆电子全文”即可链接到本馆订购的超星电子图书)。

阅读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中的电子图书可以使用专用的阅读器,也可在IE等浏览器中直接阅读。

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

网址:wwwshushengcn

简要介绍:“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由北京书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于2000年创办,目前可提供10多万种图书全文在线阅读,图 书内容涉及各学科领域,较侧重教材教参与考试类、文学艺术类、经济金融与工商管理类图书 。阅读“书生之家”电子图书全文之前需 按照说明安装书生阅读器。

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

网址:wwwapabicn(公司网站)

简要介绍: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是由北京大学方正公司开发的数字图书系统。截止到2010年初,电子图书达 50万种,其中,2006年后出版的新书占到了70%,涵盖了社科、人文、经管、文学、科技等分类。首次使用时须下载并安装了方正Apabi阅读器。

百万册书数字图书馆(CADAL)

网址:wwwcadalcn

简要介绍: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hina Academic Digital Associative Library,CADAL)前身为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hina-America Digital Academic Library,CADAL)。CADAL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一起,共同构成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的框架。项目一期建设了1023万册中英文数字资源,主要包括:155,910册中文古籍;236,594册民国书刊; 298,869册中文现代图书; 178,159篇中文学位论文;2786册其他中文资源;151,107册英文图书。目前,该项目二期正在建设中。用户浏览该平台的数字化图书资源,必须安装DjVu插件

电子图书(古代)

文渊阁四库全书全文网络版

安装在局域网使用

简要介绍: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共收书3461种,总字数约7亿字。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合作出版,分为“标题检索版”(简称“标题版”)和“原文 及全文检索版”(简称“全文版”)两种版本。“全文版”具有全文检索功能,用户只需 输入整段、片段甚至单个字词语,就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查找到所需资料。还可以随时在电脑上作笔记,同时可利用电子形式的《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大辞 典》、《中华古汉语字典》查阅著者有关文献了解古汉语字义。此外还有古今纪年换算、干支/公元年换算、八卦、六十四卦换算等工具可以利用。用户在首次使用时需安装客户端软件。

四部丛刊全文网络版

安装在局域网使用

简要介绍:《四部丛刊》是20世纪初由著名学者、出版家张元济先生汇集多种中国古籍经典纂辑的。学者们公认此书的最大特色是讲究版本。纂辑者专选宋、元、明旧刊(间 及清本者,则必取其精刻)及精校名抄本,故版本价值之高远在《四库全书》之上。多年来,该书一直深受文史工作者推崇,所收书常被用作古籍整理的底本。该书 共计收书477种、3134册、232478页、近九千余万字。

  《四部丛刊》全文检索版使用当代数字化最新技术制作,保有纸张版本的全部内容,并使每个汉字数码化,从而实现字字可查、句句可检的快速全文检索,并且 提供了摘要、笔记、纪元换算以及简、繁、异体汉字相互关联查询的功能。用户在首次使用时需安装客户 端软件。

二十五史全文阅读检索系统

安装在局域网使用

简要介绍:二十五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 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清史稿》。《二十五史全文阅读检索系统》网络版由天津永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具有全文阅读和全文检索功能。

法律

北大法律信息网( 北大法宝)

网址:www chinalawinfocom

简要介绍:北大法律信息网拥有中国法律检索系统、中国法律英文检索系统、中国司法案例检索系统、中国法学期刊检索系统等多个检索系统,内容全面涵盖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司法案例、仲裁裁决、裁判文书、中外条约、合同范本、法律文书、法学教程、法学论文、法学期刊、参考数据及WTO法律文件等中国法律信息各个方面。

中国法律资源全互动数据库 (北大法意)

网址:wwwlawyeenet

简要介绍:北大法意提供17个数据库检索服务:法院案例库、法律法规库、法学论著库、合同文本库、法律文书库、法律咨询库、法学辞典库、统计数据库、金融法库、WTO法律库、政报文告库、审判参考库、立法资料库、行政执法库、法务流程库、司法考试库、法律人库。

音视频

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

网址:wwwkukecom

简要介绍: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是国内首家专注于非流行音乐发展的数字音乐图书馆,拥有Naxos、Marco Polo、Countdown、AVC等国际著名唱片公司的授权,同时整合了中国唱片总公司等国内唱片公司的资源。目前图书馆已经收藏了世界上98%的古典音乐,以及中国、美国、西班牙、日本、瑞士、南非、伊朗等多个国家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音乐,同时还包含爵士音乐、**音乐、新世纪音乐等多种音乐类型;并且汇聚了从中世纪到现代5000多位艺术家、100多种乐器的音乐作品,总计约30万首曲目。 图书馆除了海量的唱片外,还有丰富的文字资料介绍,配备了详细的唱片介绍,提供歌剧故事大纲、作曲家及演奏家生平介绍等,以满足不同乐器、不同层次的音乐学习者和欣赏者的需求。

知识视界

网址:安装在局域网提供使用

简要介绍:“知识视界”视频教育资源库收录了一万多部科教片,分为生命科学、环境保护、电子信息工程、历史、军事等 18 个专业类别。整体上“知识视界”又分为基础性、实用性和前沿性三个类别。基础性节目介绍了各种专业的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实用性节目将展示给学生实际操作场面和社会生活场景;前沿性节目则介绍了国内外在高科技领域和其他领域最新理论成果。这些科教片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不同国家,地道的外语发音, 提供中外文双语字幕(字幕可进行显示或隐藏设置),带来原汁原味的英、德、法、日等多语种大量专业的词汇,是学习专业外语的最佳选择之一。

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

网址:www koolearncom

简要介绍:“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是由新东方在线推出的“一站式”学习平 台,该平台由应用外语类、国内考试类、出国考试类、实用技能类四个大库,多门课程构成。

镇馆之宝传奇

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堪称鼎中之王,有“天下三宝”之说。

如今,这三只惊世杰作分别藏在上海博物馆、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被作为镇馆之宝供人们流连、惊叹。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50多年前,这三只鼎中的大克鼎、大盂鼎,曾静静地藏在古城苏州一户人家的地底下,躲过了日军的劫掠。

这户人家姓潘,这两件宝物的主人,是一个叫作潘达于的女人。2007年8月,潘达于走完了她102载人生,与世长辞。百年辉煌的潘氏家族成为中国收藏史上最为经典的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追溯潘氏家族的风尘岁月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

事情要从清乾隆二十七年说起。这一年,潘家第二十九世裔、奕字辈中的潘奕隽,在乡试中上榜,而此前其祖父曾连续十三科不第,潘奕隽的上榜被潘家视为是一洗羞愧的光宗耀祖之举。但那个时候,潘家恐怕谁也不曾料到,这个成功的起点,竟然开创了日后潘氏家族在清代功名场上的百年辉煌。七年之后,潘奕隽高中进士,成为潘家金榜题名的开山鼻祖,此后的百余年间,潘氏家族共有三十五人金榜题名,其中包括一名状元、两名探花,而在官场中从政的二品以上的显贵政客有四人之多,在国内各地的中下级官吏更是数量众多。潘家因此成了当时苏州地区最为显赫这年,他们又在院子里种了架瓜,真是怪,不管老两口儿怎么施肥、上水,就是结不出瓜来。秧子可越长越旺,都爬过墙头了。好不容易才开了朵话,这朵花开得好大,院子里里外外都香喷喷的。几天过去了,还真结出了瓜。这瓜长得上粗下细,活像个倒挂的葫芦。老两口看就犯了愁:这瓜只够留种的,今年算是没瓜卖了。的名门望族,在全国范围内也堪称是屈指可数的大户人家。

清咸丰二年,潘家祖字辈中的潘祖荫,高中探花,累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潘祖荫对金石古玩有着特殊的爱好,特别是对青铜器的收藏更是情有独钟。清咸丰十年,“一代名臣”左宗棠因遭人劾奏陷于困境,潘祖荫三次“上疏营救”,终使左宗棠得以东山再起,为报答潘祖荫的鼎力相助,左宗刑天虽没有了头颅,但并没有死,只是心里很发慌,忙将斧子移到左手并拿着,蹲下身子,在地上来回摸着寻找自己的头颅。因为他很急,很匆忙,右手胡乱地挥动,把那参天的大树都给触折了,那巨大的石头也被他捏得粉碎。整个常羊山周围,烟尘弥漫,木石横飞。棠将自己珍藏的大盂鼎赠送给了比他更钟爱青铜器的潘祖荫。后来,潘祖荫又以重金购得了大克鼎,成了海内外青铜器收藏家中数一数二的广州花都区有座盘古王山,山上有座盘古王庙,在每年农历月十的"盘古节",人们都会载歌载舞地庆祝。在广西来宾有大量的盘古遗址、盘姓居民以及民间流传的故事和歌谣,似乎更加符合《述异记》中关于"盘古国"的描述。人物。潘家后人曾刻一印章道是“天下三宝有其二”,这两只鼎曾经带给潘氏家族莫大的荣耀。

刚过门就接掌门户

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则衰,要说十岁的孩子能懂得什么,只个"勤"字就弥补了他所有的不足,眼勤,勤看勤学;手勤,爱干活,手脚麻利;腿勤,呼之即来,干啥都跑得快;这样的孩子谁不喜欢呢?老板娘总是喜滋滋的看着他,只恨不是亲生的,就和王掌柜商量,想收小顺为义子。掌柜说:"这事我早想过了,咱已有两个儿子,再收小顺合适吗?再说‘师徒如父子,和自己的儿子也差不多,我看就算了吧。"从此,两口子就把小顺当成了自己的儿子,疼他爱他,毫不保留的把手艺教给他。潘氏家族的辉煌在潘祖荫手里达到了辉煌的顶峰,但顶峰之后就是家亮把布袋和信递给杨大郎,带着哭腔道:"大俱看看,陈老财给你送了袋子麻油浸过的卤鸡脚,足有百多只啊!他,他信里写,先前"白无常"轻舒猿臂将男婴裹入领锦衣内,抱于胸前,同"黑无常"双双隐入林中。不给大舅上鸡脚,是看小石头爱和你抢,若单独给你上,又怕孙子闹,这才停了宴席上的所有鸡脚,攒下来给你带走。可喂直记恨他不给你上鸡脚,背着你在大衣柜上动了个手脚,把柜顶尺寸改了,重心前倾我该死啊"衰落的开始。潘祖荫一直无后,所以他的别的富贵太太看了,都啧啧称奇。有人说:"哟,听人说,这叫孔雀尾上白,太漂亮了!"又有人说:"赵府真是有钱,你看,连丫鬟都披金戴银的,这下就把孙夫人比下去了。"弟弟潘祖年就把两个儿子过继给潘祖荫,但也相继早夭,只剩下两个女儿,家中还是无人继承香火,于是,“老三房”的后代潘承镜被过继过来没走多远,迎头又来了个尼姑,手拿佛尘,念了声:"阿弥陀佛,我看你这个先生官挪位,必有大灾,还是不要回家的好。",成为潘祖荫和潘祖年两家的孙子。然而,仿佛是潘祖荫的命中没有后代,潘承镜过继给潘祖荫后不久也亡故了,只李员外瞥了他眼,说:"马马虎虎吧。"留下了一个新婚仅三个月的妻子潘达于,没有留下子嗣。

当年潘祖荫在北京去世,遗留下了大批收藏文物,潘祖年秘密赴京押运回故乡,存放在苏州南石子街的潘家旧宅中。这批文物数量之巨相当罕见,仅青铜器就堆放了满满一大房间,另有一大间专放古籍版本和字画卷轴。而在潘承镜死后第二年,潘祖年也去世了,因此,刚过门不久的潘达于就此挑起了掌管门户的重任,守着大量文物财宝借住在苏州城里南石子街“老二房”的旧宅里。

潘家有宝众人皆到了大年夜晚上,王灵官果然手执钢鞭来到人间。他怒目圆睁,凶神恶煞般地挨家挨户地寻找写在墙上的人名字,以便动手。可是,王灵官路查找过去,家姬户的墙壁上干干净净,不要说人名,就连点蛛丝灰尘都找不到,他哪里知道,尸神写下的人名,连同灰尘早就统统被扫掉了。知,那两尊旷世宝鼎,更是海内外很多收藏人士所梦寐以求的。潘家式微之后,觊觎宝物的人自然就多了起来。清末权臣端方就曾对潘家人百般纠缠,想要“借”走两尊宝鼎。幸运的是,时值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中垮台,端方成了断头鬼,潘家宝鼎才得以存留。此后,有一位酷爱中国青铜器的美国人漂洋过海,一路打探到了潘家。他提出以600两黄金外加一幢洋楼来换取盂、克二鼎,但年轻的潘达于不为所动,一口回绝。

秘密埋藏躲过日军劫掠

守护文物不是容易的事情,比威逼利诱更加艰难的是世事的动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潘家也卷进了战乱。机敏的潘达于事先叫家里的木匠做了一个结实的大木箱,底板用粗粗的圆木直接钉牢,然后在一个深夜里,搬开住处的地面方砖掘个坑。先放入木箱,把克鼎、盂鼎成对角慢慢放进箱子,空当里塞进一些小件青铜器及金银物件,随后盖好箱盖平整泥土,按原样铺好方砖,再细心整理得外表不留挖掘过的痕迹。书画和部分古董则放进了“三间头”,所谓“三间头”,指的是江南民宅夹弄里的三间隔房,只有一扇小门与弄堂相通,如果小门被杂物堆没,很不容易发现。潘达于把书画按宋元明清朝代分类,放到书箱里,装了三十来箱,以及卷轴、铜器等等,搬进“三间头”,小门关严,外面用旧家具堆没。这样一来,不知底细的人就是走过,也看不出后羿射下了几个太阳?后羿射日的故事。传说古时候,东方天帝有十个儿子"好小子!"张作霖看了眼站在旁的连长,赞许地说:"看不出你小子还会带兵呢!"说完,满脸放松地询问李德标多大岁数,啥地方人,当过几年兵,娶过媳妇没,以及家庭状况等。原来李德标是辽北法库县人,今年岁,已经当陵兵了,因家贫还没有娶媳妇。,都是太阳,这十个太阳跟他们的母亲在东海边上住。天帝之妻经常把她的十个孩子放在东海洗澡,洗完澡后,让他们到棵大树上休息,因为每个太阳的中心都是鸟形(足乌),所以大树就成了他们的家,他们中有个在长得较矮的树枝上栖息,另个则在树梢上栖息。里面还有隔房。

日本人攻陷苏州后,果然直奔潘家大院,威逼潘家交出那两只宝鼎,但潘达于和家郑兰甫是个大孝子,眼见母亲因病痛苦,心急如焚。他张榜求医,许以重酬,但张贴多日,直无人揭榜。走投无路之下,郑兰甫便将榜文处张贴,大街小巷、邻近县城,甚至监狱里也贴上了榜文。人在日本侵略者的 面前丝毫都没有动摇保护国宝的决心,在一个多月的周旋抗争中,始终不露宝鼎的踪迹去处。日军无计可施之余,只能每天不分白天黑夜地闯入潘家以期发现秘密,最多的一天竟然有七次之多,一遍又一遍地搜刮,虽然潘家财物损失不计其数,但大土坑和“三间头”一直都没有被发现。据说日军司令松井曾亲自查问过潘家的收藏,但他到底也没有抢到手。潘家的珍贵收藏就两人拳脚相交,虎虎生风,招招夺命,打的昏天暗地。两人近身C打斗时贼人使出了看家本领拳风,可这时和尚个下蹲顺势在贼人的嘎吱窝里点,只见贼人脸色通红,浑身抽搐,口吐大口鲜血,瞬间毙命。自此,这个危害方的采花贼被人就地正法了。孙思德说:"第,我要单独的个厨房;第,我要个人帮我单独采选食材。"这样躲在地下安然躲过了那场灾难。

1944年,埋在地下的木箱腐烂,泥土带方砖都塌了。潘达于又和家人把藏品挖了出来,他们用圆木做架,粗绳结着大鼎,徐徐吊出土坑,然后两只大鼎被安置在一间房间的角落里,鼎里放些破衣杂物,再用旧家具堆没,房间被锁死,既不住人也不搬家,就这样一直保存到了解放之后。

献鼎之后淡泊人生

1951年秋天,潘达于写信给上海文管会,表示愿意捐出家传宝藏――大克鼎、大盂鼎,并希望把它陈列在即将开馆成立的上海博物馆。一时间,已神秘失踪60多年的二件宝鼎将再度现身的消息传遍了国内文物界,引起轰动。重新发掘二鼎的那天,潘家大院在静寂中涌动着兴奋,两只宝鼎在文物专家们激动的目光中传递着时,潘达于不由自主地静静流出了两行热泪。

上海文史馆研究员倪德贤说,潘达于的这一捐赠规模在国内绝对“属一无二”,大盂鼎、大克鼎的价值无可估量,“在日本拍卖一个比这些鼎小很多的鼎,价格都在6000万美元。”献鼎后,政府发给潘达于一笔数目不小的奖金,但潘达于没有收下,她给上海文管会写了封信说:“查上项古物归诸人民,供历史上之研究,正欣国宝之得所,乃蒙政府赐给奖状举行典礼,已深感荣幸,今又蒙颁给奖金,万不敢再受隆施,恳请收还成命,无任盼祈之至。”也有人曾从她住的高层窗口指着下面的小楼告诉她:“您捐的那两只鼎,如果拍卖,能买好几幢那样的房子。”潘达于回答说:“房子又值不了多少钱。”这个大户人家出身、青年丧偶、独自承担家庭生活重负的女人,对于“财富”的理解,也许早已在另一种境界。在捐出大克鼎、大盂鼎过后的几年里,潘达于又数次捐出了其家族中收藏的大量珍贵文物,仅上海博物馆一地收藏的文物就达400件之多,其价值用今天最起码的计算方法,也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

其实,虽然潘家先代曾是钟鸣鼎食鲜衣怒马的望族.但到了潘达于这一代家道中落,早已成为寻常百姓人家。捐鼎时潘家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执掌潘家的潘达于虽然知道这两尊鼎价值连城,但她从没拿藏品去“换生活”。那时潘达于和女儿潘家华在上海相依生活,女儿在学校教书,每月不过70元收入,而潘达于也只是里弄生产组一名普通劳动者。

2007年8月,潘达于走完了她102载人生。岁月匆匆,往事如烟,但上海博物馆刻着捐赠人姓名的大理石墙上,“潘达于”这个名字依然“高高在上”,而关于盂、克二鼎的故事,也一直在若隐若现地流传。

选自《扬子晚报》

传奇

据《风俗通》、《广韵•震》、《左传》等姓氏古籍记载,信姓出自姬姓,是三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的后代。无忌系魏昭王之子,封于信陵。人称信陵君礼贤曾用侯生计,窃符救赵,又率五国君败秦于函谷关,威震天下。后魏国君中秦离间计,罢无忌职,无忌日夜*乐,忧郁而死。其后代子孙以其封号之信字为姓,乃成信氏。信姓望出魏郡。《奇姓通》记载,明代武邑、当涂、固原、涞水有信氏。显然是黄帝后裔。

另,《姓氏考略》云:“或申氏讹为信氏。”

信姓郡望:魏郡(今河北境内)。

信姓名人有:赵国臣信期;秦有信梁;北齐信都芳,河间人,精通数学,构思精巧,撰泾沟股等书籍不少;唐朝有信诚;宋朝信世昌,东平人,画家,善画山水;明朝辽东判官信时、永乐举人信顺等。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信姓后裔分布于苏、鲁、豫、皖、冀等地。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