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滨砭石的砭石起源
上个世纪的1978年在山东滕州的战国墓出土了一套13枚的编磬,这套编磬中有11枚完好无损,敲击时发出美妙的声音,可惜两枚已经损坏。为了修复这套编磬,山东音乐教授杨浚滋先生对编磬的制作石料查找了大量的古籍文献,发现当时规定徐州的贡品之一为泗滨浮磬。而制作这套编磬所用的石料泗滨浮石,杨浚滋先生走遍泗水流域,终于寻找到这种泗滨浮石,并修复了已经损坏的两枚编磬,恢复了古编磬的完整性。在1987年中国首届艺术节上,我国古老的泗滨浮磬重新向全世界发出庄严、美妙的声音。杨浚滋先生的工作使得人们重新看到并获得了泗滨浮石。八十年代中,发现了已失传两千年稀有的泗滨浮磬(石)。 此后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国家地震局等国家相关文史机关对泗滨浮石做了详细的调查:
第一件,搞了一个面向社会的历时近两年的“磬与健康研讨”活动,用泗滨浮磬(石)反复研制多种形状的砭具,进行医疗保健实践,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临床资料,总结出多种手法,即“刮、推、抹、摩、擦、揉、缠、凉、划、拔、点、按、振、拿、拍、扣、剁、温、清、感、电热温烫”,后称砭术二十一法。
第二件,大量的文献考证,用泗滨浮磬(石)做的砭具是正宗的“砭”。证据有四个:《黄帝内经》中说“砭从东方来”,“东方”即指北起山东莱州湾,南到江浙的“海洋文化带”,所谓“鱼盐之地”就是现在的东南沿海附近,这是其一;宋 罗泌所著的《路史》中说“伏羲尝草制砭,以治民疾。”, 伏羲是著名的太昊部落酋长,太昊是东夷的一支,而东夷是我国古代东部沿海的民族,应该说伏羲是东南沿海人,这是其二;在莒县、大汶口等地出土了大量的砭具,这是其三;
第三件,在三大部委的六个实验室,即中国科学院、核工业部、国家地震局、北京中医药基础医学院等权威实验室对泗滨浮磬(石)做了近三年的理化检测,结果如下:
1、有一奇异的能量场,作用在人体可产生红外热像并循经而行。
2、磨擦或敲击此石可发出极丰富的超声波脉冲。
3、此石无放射性,对人体无害。
4、含有三十几种微量元素,其中锶的含量甚高。
5、接触人体表皮,在“微循环检测仪”监视器的屏幕上,可清楚看到小血管及毛细血管中迅速加快的血液流动状态。
6、饮用泗滨浮石浸泡水可降低血中的甘油三脂、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有明显的调节高脂血症作用。
7、用砭石(砧、或尺最明显)叩、拍人体有明显的针刺感(无形针)。
做了以上三件事后,砭在“具”与“术”两方面基本上完整了,于是在四年后的1997年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了题为“我国古代非药物医疗保健方法——砭术”,将现代砭术推出、公诸于世。
部分内容摘自《中国中医药报》1997年
天气越来越热,经常会遇见学生发痧的现象,所以在网上找来一篇防止“发痧”的小常识,发在这里,希望能帮助大家及时应对学生发痧。 “刮痧”的痧指痧病。在炎热季节,冒暑远行,贪凉,大量饮冷水,或者淋了雨,或是暴食暴饮,接触了秽物臭气等,都会发痧。它使人一时气血阻滞,发病猛烈,必须急救。
刮痧历史久远,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患病时,不经意地用手或石片在身上抚摩、捶击某一部位,有时竞使病得到缓解。时间一长,自然形成砭石治病法,就是“刮痧”的雏型。
中医先辈认为人体与自然近似,躯体如大地,血管神经如水道。当水道瘀塞时,土地无法灌溉,当血管神经不畅通,就会产生疾病。“百病皆起于瘀”。经过刮痧,畅通血脉,辅以拔罐,使瘀塞直接拔除,就达到了整体疗效。
刮痧是治中暑的传统民间疗法,其适应范围广,仅据古籍记载即有一百多种:感冒、发热咳嗽、风热喉痛、急性肠胃炎、风湿病症、急性腹症、坠肠痧(小肠痧气)等。
治疗痧症也并非刮痧一种,还有抓痧、撮痧、扯痧、挑痧、薰痧、浴痧等方法。
轻度发痧,常见头晕、头闷胀痛、两目发花、周身不适、胸中郁闷、四肢发凉、脉迟治缓等。要马上用瓷调羹蘸清水在两肘窝或两(月国)窝,或在脊椎、颈部两侧,由上而下地刮,使皮肤变红,出现紫点为止。也可以用食指和中指蘸清水轻轻捏提上述皮肉,使之产生痧点。同时服用仁丹或金灵丹。 当痧病发作重时,有腹部绞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头汗较多、烦躁闷乱、面白肢冷、脉沉伏等。要先用三棱针或空针头,常规消毒后,在(月国)窝部表浅发紫的小脉管上刺入放血。同时口服十滴水或玉枢丹、无极丹等。
痧病极重症时,病人已经昏迷,要送医院抢救。
5h6d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探索人体奥秘
你买的时候只要认准两点,
第一,要国家药监局的注册证书,
第二,要山东原产地的矿石检测报告,而且是当批次的,别让人弄假的忽悠了你。因为很多企业是做医疗器械的,就挂着羊头卖狗肉。
至于其他什么权威检测什么的,纯属扯淡。砭石是用泗水浮石做的医疗器械。这个中心那个部门,根本没资格,因为砭石他们都不认识
以上两点缺一不可。记住缺一不可。现在擦边球的商家多,黑心呀!别买个石头回去致癌!
所谓砭石有等级是指制作砭石的天然石材是否有等级。所有天然宝玉石都有品质等级区别,就像玉石、翡翠、玛瑙有品质等级区别和巨大的价格差异一样。用不同的原材料制作成的砭石也必然有品质等级的不同。据亚洲珠宝联合会砭石委员会和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砭石专家委员会发布的砭石等级标准,砭石在安全无害的前提下分为:
1、按砭石磨擦人体产生的超声脉冲事件次数将砭石划分为三个等级:A级,>3000次;B级,>2500次;C级,>2000次。
2、按砭石产生超声波对人体的穿透率将砭石划分为三个等级:A级,>90%,B级,>75%,C级,>60%;
3、按辐射的红外波谱带宽最大波长将砭石划分为三个等级:A级,>15μm;B级,>14μm;C级,>13μm。
4、按红外辐射的照射强度将砭石划分为三个等级:A级,99×10-4(W/cm2·sr·um),B级,8×10-4(W/cm2·sr·um)C级>7×10-4(W/cm2·sr·um)
5、按矿物结晶颗粒度粒径将砭石划分为三个等级:A级,粒径<003mm;B级,粒径<005mm;C级,粒径<01mm。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砭石综合等级的分级标准,砭石分为:A级、2A级、3A级、4A级、5A级,共五个等级。
上古记载的砭石与现代砭石是一样的吗?
古籍记载的砭石可以称为狭义砭石,即山东古泗水之滨由于二次突变形成的浮石,即泗滨浮石,当地人称泗玥石。此石储量稀少,雪藏两千年后用高科技手段检测又重现人间。而现代砭石是指广义砭石。砭石共分为五个等级,只要是石材对人体无害,有一定对人体有益的物理特性,即可称为砭石。经大量权威实验检测,只有在我国山东境内的泗水流域之滨发现了符合5A级和3A级标准的制砭佳石。其他省市和地区均没有发现。
怎么区分哪些商家卖的是山东泗滨砭石?
作为砭石必须有:
1、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检测报告;
2、放射性和有害物质检测报告;
3、远红外波段、峰值、强度检测报告;
4、超声波及超声波穿透率以及震动次数检测报告;
5、矿物结晶颗粒度粒径(岩矿鉴定)检测报告。
这些检测是直接针对是否可以作为砭石及确定砭石等级的最有力证据。消费者在购买砭石产品前一定要看清这些方面的检测报告才可以购买。有些商家以家居装饰材料检测报告和一些小检测公司做出的所谓检测报告来愚弄消费者,还需您擦亮眼睛辨别。
刮痧(Skin scraping) ,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明代郭志邃著有《痧胀玉衡》一书,完整地记录了各类痧症百余种。近代著名中医外治家吴尚先对刮痧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阳痧腹痛,莫妙以瓷调羹蘸香油刮背,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背,刮之则邪气随降,病自松解”。
现代科学证明,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试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刮痧的来历与道理:“刮痧”这个“痧”字也就是“痧症”。这种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这也是“刮痧”疗法的雏形。
刮痧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适应病种非常广泛的自然疗法。早在明代医学家张凤逵的《伤暑全书》中,对于痧症这个病的病因、病机、症状都有具体的描述。他认为,毒邪由皮毛而入的话,就可以阻塞人体的脉络,阻塞气血,使气血流通不畅;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时候,就阻塞络脉,使络脉的气血不通。这些毒邪越深,郁积的越厉害,那么它就越剧烈,象发急如燎原之势,对于这种情况,就必须采取急救的措施,也就是必须用刮痧放血的办法来治疗。运用刮痧疗法,将刮痧器皿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结成象米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汗孔张开,痧毒(也就是病毒)随即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刮痧原理: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的作用刮痧施术于皮部对机体的作用大至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预防保健作用,二是治疗作用。
一、预防保健作用
刮痧疗法的预防保健作用又包括健康保健预防与疾病防变两类。刮痧疗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且对外界气候等变化起适应与防卫作用。皮肤所以具有这些功能,主要依靠机体内卫气的作用。卫气出于上焦,由肺气推送,先循行于皮肤之中,卫气调和,则‘‘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脏》)。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能力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及时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
二、治疗作用
刮痧疗法的治病作用可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二)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三)舒筋通络
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伤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的收缩、紧张直到痉挛便是这一警觉状态的反映,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肢体活动,从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反应。此时,若不及时治疗,或是治疗不彻底,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断地发出有害的冲动,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继而又可在周围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陈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
临床经验得知,凡有疼痛则肌肉必紧张;凡有肌紧张又势必疼痛。它们常互为因果关系,刮痧治疗中我们看到,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刮痧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主要机理有:
一是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二是在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法直接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
三是紧张或痉经脉与十二皮部的关系:“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十二皮部的划分是以十二经循行分布为依据的,即十二经脉都各有分支之络,这些络脉浮行于体表,有各自的分布区域,因为经脉有十二,所以皮部也分为十二,手足六经相合则称为六经皮部。
经脉的分支为络脉,皮部又可说是络脉的分区,故《素问·皮部论》又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皮部之经络的关系对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意义。《素问·皮部论》:“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舍于府藏也。 ”指出病邪由外入内,经皮呻络呻经呻腑挛的肌肉通过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法作用下得以舒展,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
(四)信息调整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
通过各种刺激或各种能量传递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这是刮痧治病和保健的依据之一。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内关穴,输入调整信息,可调整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延长左心室射血时间,使心绞痛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改善冠心病心电图的s—T段和T波,增加冠脉流量和血氧供给等。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足三里穴,输入调整信息,可对垂体、肾上腺髓质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提高免疫能力和调整肠运动等作用。
(五)排除毒素
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六)行气活血
气血(通过经络系统)的传输对人体起着濡养、温煦等作用。刮痧作用于肌表,使经络通畅,气血通达,则瘀血化散,凝滞固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气血通达无碍,局部疼痛得以减轻或消失。
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而改善全身血液循刮痧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此等血凝块(出痧)不久即能溃散,而起自体溶血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刺激素,能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有消炎的作用。
自家溶血是一个延缓的良性弱刺激过程,其不但可以刺激免疫机能,使其得到调整,还可以通过向心性神经作用于大脑皮质,继续起到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痧症中医的“痧症”是以症状而起的名字,是指刮痧后痧痕明显的病症。刮痧后,皮肤很快会出现一条条痧痕和累累细沙粒(出血点),并且存留的时间较长,这是它的特征之一。
痧症多胀。所谓胀,就是痧症多有头昏脑胀,胸部闷胀,腹部痛胀,全身酸胀等。明、清时代,我国有位对痧症有研究的医生叫郭志邃的,曾写过《痧胀玉衡》,就是一本介绍痧症的专门书籍。
“痧”的概念
又叫做“瘴气”等。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从广义来讲,一方面是指“痧”疹征象,即痧象;另一方面是指痧疹的形态外貌,即皮肤小现红点如粟,它以指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清代邵新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痧者,疹之通称,有头粒如。”它是许多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巾,反映在体表皮肤的—种共性表现。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病,许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痧象,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证候,统称之为“痧证”,故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
痧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什么病?目前尚难确定。痧证所包括的范围很广,现存中医古籍中,有关痧证的记载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痧惊合壁》—书就介结了40多种痧证,连附属的共计100多种。根据其所描述的症状分析:“角弓反张痧”类似现代医学的破伤风;“坠肠痧”类似腹股沟斜疝;“产后痧”似指产后发热;“膨胀痧”类似腹水;“盘肠痧”类似肠梗阻;“头疯痧”类似偏头痛;“缩脚痈痧”类似急性阑尾炎等。此外民问还有所谓寒痧、热痧、暑痧、风痧、暗痧、闷痧、白毛痧、冲脑痧、吊脚痧、青筋痧等,名目繁多。
从狭义来讲,痧证是特指一种疾病。古人认为,痧证主要是内风、湿、火之气相搏而为病。天有八风之邪,地有湿热之气,人有饥饱劳逸。夏秋之际,风、湿、热三气盛,人若劳逸失度,则外邪侵袭肌肤,阳气不得宣通透泄,而常发痧证。—年四季都布发生痧症的可能,但以夏秋季为多见。痧证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痧点,二是酸胀感。根据病情轻重,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一般表现与急重表现:1)一般表现:多表现为头昏脑胀,心烦郁闷,全身酸胀,倦意无力.胸腹灼热。四肢麻木,甚则厥冷如冰。邪入气分则作肿作胀;入血分则为蓄为淤;遇食积痰火,结聚而不散.则皖腹痞满。甚则恶心、呕吐。2)急重表现:起即
心胸憋闷烦躁,胸腔大痛,或吐或泻,或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甚则卒然眩晕昏例,面唇青白,口噤不语,昏厥如尸,手足厥冷,或头额冷汗如珠,或全身无汗,青筋外露,针放无血,痧点时现时隐,唇舌青黑,均为病情危重的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痧是皮肤或皮下毛细血管破裂,是一种自然溶血现象,易出现在经络不通畅,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它不同于外伤淤血、肿胀。相反,刮痧可使经络通畅,淤血肿胀吸收加快,疼痛减轻或消失,所以刮痧可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工具、体位:刮痧板由水牛角制成,形状为长方形,边缘钝圆。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
适应症: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刮痧禁忌证: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2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
3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4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用轻手法。
5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刮痧手法详述:古钱币是刮痧疗法使用的最常用的工具。目前已经发展到专业工具:刮痧板。
刮痧手法有十几种,其中最常用的手法:手拿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一至二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刮痧疗法不仅能治病,而且还可以起保健作用。只要皮肤没有什么疾病,尤其是出血性疾病,沿着经络适当刮一刮对身体还是比较有益的。刮痧的保健作用主要应用于疏通经络方面。常见有些患有肩周炎的50岁左右的人,采用刮痧的疗法疗效比较好,但是一般不是一次能完成,大概要二、三次左右。
刮痧疗法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五至七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刮刮痧疗法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排除毒素等作用,操作方便,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刮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处理:刮痧疗法和针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刮痧也和针灸一样,有可能像晕针一样出现晕刮。
(1)晕刮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等。
(2)预防措施: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
(3)急救措施:迅速让患者平卧;让患者饮用1杯温糖开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会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轻刮)、内关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涌泉穴(重刮)。
在刮痧的过程中和刮痧后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
“出痧”会损害皮肤吗?红红的皮肤何时能恢复正常?
“出痧”的皮肤红红的,看上去有点儿可怕。其实,不管怎么红,都不必担心,因为这对皮肤是没有损害的。红斑颜色的深浅通常是病症轻重的反映。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颜色也深,如果病情较轻,“痧”出得少些,颜色也较浅。 一般情况下,皮肤上的“瘀血”会在3-5天内逐渐消退,迟一些也不会超过1周就会恢复正常,不仅不会损害皮肤,而且由于这种方法活血化瘀,加强了局部的血液循环,会使皮肤变得比原来还要健康、美丽。
本文2023-08-06 06:06:1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8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