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英缤纷的 缤纷 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1收藏

落英缤纷的 缤纷 是什么意思?,第1张

缤 [bīn]

缤(读音bīn),形声字,”糸“为形旁,”宾“为声旁 。缤本意指繁盛的样子,多用作“缤纷”。[1]

中文名

拼音

bīn

五笔

XPGM

部首

纟(糸)

仓颉

VFJMC

详细解释

(1)缤纷(bīnfēn)〖形〗繁多而错杂

校庆开幕式上,学校运动场上升起五彩缤纷的气球,使欢庆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2)〈文言义〉〖形〗纷乱的样子

缤连翩兮纷暗暧,儵眩眃兮反常闾。——汉·张衡《思玄赋》

又如:缤乱(杂乱);缤缤(飞的样子)

(3)〈文言义〉〖形〗盛多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屈原《离骚》[2][3][4]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匹賔切《集韵》《韵会》《正韵》纰民切,𠀤音膑。《博雅》𦆯𦆯,众也。《玉篇》𦆯纷,盛也。《类篇》乱也。《屈原·离骚》佩𦆯纷其繁饰兮。《又》九嶷𦆯其𠀤迎。[5][6]

音韵方言

音韵参考

上古音

字头 声符 韵部 对应广韵小韵 拟音

pʰin

广韵

phin [ pʰin˧ ] ‖ [ pʰin ]

匹宾切,平真滂 ‖ 宾声眞1部

注解缤,缤纷。匹賔切。五。

目次上平十七真

推导现代汉语 小韵 反切 声母 韵母 韵目 调 等 呼 韵系 韵摄 高本汉 王力

pīn

匹宾

眞A

真A

平声

三等

开口

真A

pʰi̯ĕn

pʰĭĕn

(续表)

李荣 邵荣芬 郑张尚芳 郑张尚芳 蒲立本 古韵罗马字 有女罗马字

pʰiĕn

pʰjen

pʰiɪn

pʰin

pʰin

phjin

phin

洪武正韵

字头 小韵 反切 韵目 韵部 声调

纰民

八真

平声

分韵撮要

字头 小韵 声母 韵母 韵部 声调 注解

第八宾禀嫔毕

阴平

缤纷

方言音

客家话

[海陆丰腔] bin1 [客英字典] bin1 [台湾四县腔] bin1 [梅县腔] bin1 [宝安腔] bin1 [客语拼音字汇] bin1

粤语

ban1

潮州话

bing1(ping) [揭阳、潮阳]biang1(piang)

(音韵方言参考资料[7])

因为梧州位于广西东部,扼浔江、桂江、西江总汇,自古以来便被称作“三江总汇, 是广西的东大门。

梧州是古苍梧郡、古广信县所在地,是粤语的发源地之一,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有“绿城水都”、“百年商埠”、“世界人工宝石之都”之美称。

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梧州位于东经110°18′~111°40′,北纬22°37′~24°18′之间,地处“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珠江—西江经济带)交汇节点。

扩展资料:

梧州市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居住着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满、蒙古、高山、土家、朝鲜、白、藏、黎、维吾尔、布依、拉祜、哈尼族、傣、鄂伦春、羌、畲等民族。

2010年末,梧州市少数民族人口7495万人,占总人口2297%。其中,瑶族38431人,壮族32736人。

截至2015年末,梧州市民族以汉族为主,达34392万人,占9748%。另有少数民族34个,人口865万人,占总人口252%。超过500人少数民族有瑶族、壮族、苗族、侗族4个民族。

其中,瑶族人口43万人,占总人口225%,壮族人口384万人,占总人口112%。其他少数民族有仫佬族、毛南族、回族、水族、京族、仡佬族、土家族、彝族、满族、蒙古族、黎族、布依族、傣族、白族、高山族、朝鲜族、藏族、维吾尔族、拉祜族、哈尼族、鄂伦春族、羌族、畲族等。

—梧州

1战国时期的楚将昭阳是哪里人

兴化原为黄海滩涂,春秋之前无人记载。战国时期的昭阳将军来到此地开发,从而成了兴化的人文初祖。这又与著名寓言故事“画蛇添足”联系在一起。

南方大国楚国有昭、屈、景三大姓。昭阳为三大姓贵族之首,任上柱国,地位在宰相之上。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

楚怀王六年,昭阳连克魏国八座城池,又移兵攻打齐国。齐王大为惊恐。正好秦国使者、著名谋士陈轸出使齐国,他对齐王说:“王勿忧,请令罢之。”陈轸来到昭阳将军营帐中,对昭阳说:“愿闻楚国之法,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昭阳说:“其官为上柱国,封上爵执珪。”陈轸又问:“其有贵于此者乎?”昭阳答:“令尹。”令尹是楚国最尊贵的官职,再之上就是楚王了。昭阳以上柱国之尊又连克八城,必加封为令尹。陈轸接着说:“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臣请得譬之。”于是,他讲了一则“画蛇添足”的故事,又说:“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齐,攻齐胜之,官爵不加于此;攻之不胜,身死爵夺,有毁于楚;此为蛇为足之说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齐,此持满之术也。”

昭阳将军听从了陈轸的劝说,急流勇退。撤兵后不久,就在黄海之滨海滩开垦,作为食邑之地。他在此围海造田,试种水稻,毕生善终,死后也葬于此。昭阳的后人和守墓者世世代代繁衍于此,生息于此。从此这块海滩就有了人烟,走向文明。真可谓昭阳将军画蛇不添足,黄海之滨树丰碑。地因人而得名,昭阳食邑之地就叫做昭阳,又称为楚阳。昭阳墓在今兴化西门外,为一土丘,叫做昭阳山,简称阳山。于是人们又用阳山代指整个兴化。足见古人对昭阳的钦敬之情,亦见当时的昭阳庙乃“水殿”,四周水泊,须乘楼船才能前往。这又成为一大胜景。明景泰年间内阁大学士高谷点“阳山十景”,其中《阳山夕阳》诗云:“阳山一带望中微,翠 苍崖映夕晖。”明人卢学易《坚城赋》描写了兴化四门水道形势,其中写西门道:“西偏则五溪溶溶,七湖溅溅,阳山峨峨,原草芊芊,车膏于涂,舟方于渊,……。”康熙《兴化县志》引前人诗,盛称“大泽茫茫不通陆”,真是好一派“水泊阳山”风光!

《兴化县志》还记载,当年屈原“行吟泽畔”曾到过这块昭阳食邑之地,人们在昭阳墓的东南方建庙纪念,即“三闾遗庙”。阳山、屈庙哺育了历代兴化人的人文精神。

昭阳食邑后千余年中,兴化因地广人稀,只相当于一个村庄。隋炀帝杨广开大运河后,促进了扬州一带的繁荣,古昭阳之地建为招远场(盐场),又建制为昭阳镇,属扬府海陵县管辖。五代十国时,杨吴政权将昭阳镇从海陵县划分出来,建立兴化县,取“振兴教化”之意。杨吴的开国之君杨行并不是一个好皇帝,正统史学家还把他称为 伪之君。但他有功于兴化,兴化人还是忘不了他,至今常吃的点心密糖糕仍然叫做蜂糖糕,就是为了避杨行密之讳。

昭阳将军开发了兴化,在兴化这块土地上播下文明的火种。他成了兴化人心中最崇高的英雄之一。兴化历代人才辈出都起始于这位英雄。

2请问,濮阳的历史

阳,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外。

周边与山东省的聊城市、菏泽市,河南省的新乡市、安阳市、河北省的邯郸市相邻,地处北纬35度20分0秒~36度12分23秒,东经114度52分0秒~116度5分4秒之间,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100公里。全市土地面积为4266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57% 市区土地面积255平方分里全市总人口340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332万人,非农业人口5731万人,市区人口4119万人全市有30个少数民族成分,百人以上的为 ,满族,土家族,壮族,蒙古族。

濮 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上古时代,五帝之一的颛顼及其部族就在此活动,故有"颛顼遗都 "之称。

濮阳夏代叫昆吾国、春秋时期称卫都、战国后期始称"濮阳",秦代。阳,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外。

周边与山东省的聊城市、菏泽市,河南省的新乡市、安阳市、河北省的邯郸市相邻,地处北纬35度20分0秒~36度12分23秒,东经114度52分0秒~116度5分4秒之间,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100公里。全市土地面积为4266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57% 市区土地面积255平方分里全市总人口340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332万人,非农业人口5731万人,市区人口4119万人全市有30个少数民族成分,百人以上的为 ,满族,土家族,壮族,蒙古族。

濮 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上古时代,五帝之一的颛顼及其部族就在此活动,故有"颛顼遗都 "之称。

濮阳夏代叫昆吾国、春秋时期称卫都、战国后期始称"濮阳",秦代设置濮阳县,宋代称澶州、金代叫开州、民国时复名濮阳。秦汉以来,这里一直是黄河中下游市商繁荣,农事发达的地方,也是南北要津,中原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

漫长的历史岁月,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众多传说和金戈铁马的风云,如仓颉造字、晋文公退避三舍、柳下惠坐怀不乱等历史佳话,春秋时期诸侯14次会盟、晋楚"城濮之战"、齐魏"马陵之战"、宋辽"澶渊之盟"等历史遗迹。许多历史名人如兵家之祖吴起,一代名相商鞅,天文大师僧一行,治黄名师高超等均诞生在这里。

1987年在濮阳西水泊出土了距今6400年的珍贵文物蚌塑龙形图案,在国内外考古界引起轰动,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据此,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濮阳为"龙乡"。

3耒阳有那些历史

耒阳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秦设县,元建州,明清以来皆为县治,1986年撤县建市,隶属衡阳市。向来被誉为“荆楚名区”、三湘古邑。据专家考证,炎帝在此“揉木为耒,教民耕耨,民始食谷,谷始播种”,开农耕文化之先河。

《后汉书蔡伦传》及大量史料考证,伟大的发明家蔡伦于公元63年生于耒阳,历任小黄门、中常侍加位尚方令、长乐太仆等职,封龙亭侯,于公元105年发明造纸。蔡伦故里,现有蔡侯祠、蔡伦墓、蔡子池、纸臼、宝鼎、杜甫墓、九真太守谷朗碑等省级保护文物。

环秀楼、凌云塔、雕龙塔构建艺术湖湘独秀;汉名臣张良隐居直钓岩,汉名儒苏耽修炼成道鹿峰仙,三国诸葛亮屯兵侯憩仙,庞统治县耒阳城,明状元罗洪先疏浚八卦井,历史演义令人神往;源远流长的敖山庙会尊奉佛、道、儒和民间吉祥神(敖王、敖母)于一庙。

融民间礼仪、工艺、舞蹈、音乐和表演等各种艺术于一体,被列为首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舞龙灯、端午赛龙舟、雕刻楹联等民俗文化代代相传、大放异彩。

近年来,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耒阳人,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充分挖掘深厚的人文资源,先后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国际舞龙精英赛”、“中国(耒阳)蔡伦科技发明节”、“中国(耒阳)农耕文化节”、“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耒阳建置很早,在夏商属荆州,战国时属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耒县,因耒水而命名,隶长沙郡。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以其治位耒水之北,更名耒阳县,隶属桂阳郡。

王莽新朝开凤元年(14年),改耒阳县为南平亭,隶南平郡(桂阳郡改)。

东汉建武年间(25~26年),废南平亭,复耒阳为县,隶桂阳郡,属荆州刺史部。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豫洲”据荆州,取桂阳,耒隶之。

蜀汉(222年)隶桂阳郡,属荆州刺史。章武二年(222年)八月荆襄属吴,耒阳仍隶桂阳郡。吴孙亮(252~258年)析县地为新宁、新平、梨阳、耒阳四县,耒阳属桂阳郡。

西晋(256~316年)耒阳仍隶桂阳郡,初属湘州,复属荆州。改梨阳县为利阳县,仍属湘东郡。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395年),撤利阳并入耒阳,隶桂阳郡,属江洲。

南北朝时,南朝宋、齐至梁天正元年(420~551年),耒阳县隶桂阳郡,属湘州。梁元帝时(552~554年),迁耒阳县治于列敖山口,改隶湘东郡,上属湘洲。陈朝未变。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平陈,耒阳县更为涞阴县,以其治位于耒阳水之阴也(水之东为阴),置衡洲,县属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名耒阳县,治所迁回汉晋故治,隶衡州。贞观元年(627年)起,上属江南道。昭宗乾宁三年(896年)马殷据潭州,称楚王,衡州俱系统属,耒属焉,历梁、唐、晋、汉,凡五十六年,皆马殷地。

-耒阳

4涅阳的涅阳历史

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西汉开国大将吕胜,以骑士从刘邦出关,以郎将击斩项羽等功。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封涅阳侯。涅阳侯国传二世:壮侯吕胜,侯吕成。

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以壮侯子吕成实非其子,不当为侯,涅阳侯国除,改涅阳侯国置涅阳县,属南阳郡,晋因之,隋初改名课阳县,唐代此县废。

《汉书·地理志》载:南阳郡下辖涅阳等县,并为侯国。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载:“涅水出涅阳县西北岐棘山,东南经涅阳故城西。”唐《括地志》载:“涅阳故城,在穰县东北六十里。”张嘉谋所著《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古迹》载:“涅阳城在邓州东北六十里,涅水之阳。汉县,属南阳郡,晋因之。”

涅阳故城大致在今镇平县侯集镇和邓州市穰东镇之间。虽其相关文献资料卷帙浩繁,但因沧海桑田,历史流变,未免使其雾锁烟笼、扑朔迷离。现在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镇平侯集说,一是邓州穰东说,尚无定论。

5首阳山的历史

首阳山之所以名闻遐迩,当与伯夷、叔齐有关。

伯夷、叔齐乃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其父死,遗命叔齐继位,而叔齐认为伯夷是长子遂让位于他,伯夷却认为父命不可违,便逃跑了,叔齐也不肯继位而逃。 武王伐纣,车载着文王的牌位行军。

伯夷、叔齐叩马进谏:“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忠乎?”卫士欲杀之,姜太公曰:“此义士也。”卫士就把他们赶走了。

武王大会八百诸侯于孟津,渡河后陈兵于牧野,殷纣王发兵70万拒之,奴隶阵前倒戈叛纣,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了。 伯夷、叔齐耻食周粟。

便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有妇人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二人羞愤,绝食而死,葬于首阳山。

历代对伯夷、叔齐推崇备至,称其二人为“二贤人”、“二君子”。 大意是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

孤竹国君死后,二人互相谦让,不肯受位。后来到了岐山的周国,周武王思贤若渴,想用高官厚禄留住伯夷、叔齐,但是伯夷、叔齐坚决不受。

他们拦住武王伐纣的军队,谏阻战争。但是没被采纳。

后来一起来到孤竹国的首阳山,就是今天的岚山,义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不久饿死在首阳山。

扩展资料:

首阳山位于渭源县东南34公里的莲峰镇张家滩村和古迹坪村交汇处,海拔在2186-2509米之间,因其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素以奇秀著称,是古丝绸南路上的一颗瑰丽明珠。

又因商末周初孤竹国君二子伯夷、叔齐长眠于此地而闻名全国。 首阳山位于莲峰山北部和莲峰山遥相呼应,西北侧有石门,因两座石岩东西对峙,间开一线,形似石门而得名。

"石门夜月"为当地一景。 两崖之间有一水库,容量500多万立方米,是一处理想的水上乐园。

水库后面为长十五里的天井峡谷,这里座府陡峭的山崖相地挺立,四山合围,蓝天变成一条细线,人如处在井底,其地势恰似一大锯解开的板缝,故此当地俗称解板沟。天井峡山奇水美,恰似仙境,有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型27处景点。

沿十五里开井画廊,到处充满着奇、险、壮、绝、清、秀、幽、静、古、野之情趣。如从县城向南行起码抵天井峡,约有20多公里路程。

参考资料:

-首阳山。

6海阳的历史

“海阳”这个近海产大蟹的地名最早见于历史文献是《周书》,这一点是所有现代历史研究者的共识。

“海阳”一词出现于公元前1115-1091年。 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前)首封异姓侯时,梅鋗部下的摇毋余等四位越将分别被封为海阳齐信侯、贳齐合侯、终陵齐侯和煑枣端侯。

海阳这个封国(县)自摇毋余起,传了昭襄、建、省共四代57年。《前汉书》卷十六??表第四《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记为“海阳齐信侯”。

这样的表述说明“海阳”是封地的县名,“齐信侯”是侯名。 《水经注》第220页有:“《地理志》曰:缓虚水与封大水皆南入海。

新河又东与素河会,谓之白水口。水出令支县之蓝山,南合新河;又东南入海。

新河又东至九濄口,枝分南注海。新河又东迳海阳县故城南,汉高祖六年,封摇毋馀为侯国,《魏土地记》曰:令支城南六十里有海阳城者也” 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的第一部《前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辽西郡海阳县条下的小字注全文是:“龙鲜水东入封大水。

封大水、缓虚水皆南入海。有盐官。”

同属辽西郡的令支县条下的小字注全文是:“有孤竹城。莽曰令氏亭。

应劭曰故伯夷国,今有令支城。令音铃。

孟康曰支音秪。师古曰令又音郎定反。”

(古代的伯夷在山东) 《史记》卷十八??年表第五《高祖功臣侯年表》“海阳”条载: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三月庚子日对东越族的摇毋余“以越队将从破秦,入汉(中),定三秦,以都尉击项羽。封(海阳)1800户。”

海阳在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已是封县建制,而史载:“(高祖)六年冬十月,令天下县邑,城。” 饶宗颐总纂的《潮州志》记载:“海阳山去城20里,南望大洋,晋建县于山麓。”

又记述:“海阳山在凤山之东,与竹竿山接,下则晋初建县,其在此乎?” 《元和郡县图志》。它也是以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大簿规划的十道为纲领,配合当时的四十七镇,分镇记载府、州与属县的等级、户、乡的数目,四至八到的方里,开元、元和的贡赋,以及沿革、山川、盐铁、垦田、军事设施、兵马配备等项。

其海阳县条记载:“海阳县,……本汉揭阳县地,晋于此立海阳县,属义安郡。隋开皇……十一年置潮州,又立海阳县以属焉。

……凤凰山,在县北140里。大海,在县东南113里。

西津驿,在县西6里。” 有记“海阳”这个地名的最早的古籍文献是《周书》, 西汉高祖六年封了一个海阳齐信侯 ,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的记海阳县属辽西郡, 山东海阳历史沿革 汉设观阳县,明置大嵩卫。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海阳县,因地处黄海之北而得名。据《登州府志》:“以其地在海之阳,故名。”

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设道,属胶东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属东海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道废,直属山东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前后,属山东省第七督察专员公署和鲁东行署。

1941年4月9日,海阳县抗日民主 成立,属山东省胶东区东海专署。1945年5月属中海专署。

同年9月裁中海专署,复属东海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5月属文登专署,1956年属莱阳专署。

1958年10月属烟台专署(后改称烟台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改属烟台市。

1996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民行批[1996]27号文批复,撤销海阳县,设立海阳市(县级),仍属烟台市。 1994年4月22日,撤销海阳县留格庄乡、大阎家乡,设立留格庄镇、大阎家镇。

1994年9月29日,撤销海阳县二十里店乡、辛安乡,设立二十里店镇、辛安镇。 1995年9月27日,撤销海阳县南城阳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东村镇。

撤销海阳县战场泊乡,将原战场泊乡的战场泊、李家岭、西楼子、东楼子、林山、璋夼、台城、东庄、择善、山角、三宝沙、油房沟、下十字夼、上十字夼等14个自然村划归郭城镇。将原战场泊乡的北姜格庄、周家沟、现子口、倪格庄、湖西等5个自然村划归发城镇。

将原战场泊乡的庙后、宅家夼、当道、程家庄等4个自然村划归高家乡。撤销海阳县黄崖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泉水头乡。

将泉水头乡的梁家庄、榆山夼、西土堆头等3个自然村划归北埠后乡,将泉水头乡的陶家沟、西拴马岛、上涝泊、东拴马岛、西乐畎、刘家疃、东刘家疃、锁子前、清泉夼、下涝泊等10个自然村划归朱保乡,将泉水头乡的李家疃、落叶山后、下虎龙头、苗家沟、上虎龙头、中虎龙头、西金 、大金 等8个自然村划归小纪镇。 1997年1月29日,将海阳市小纪镇的荷叶山后、李家疃、下虎龙头、上虎龙头、中虎龙头、西金?、苗家沟、大金?8个自然村划归泉水头乡;将高家乡的庙后、当道、程家庄、宅家夼4个自然村划归郭城镇(鲁政函民字[1997]6号)。

2000年12月19日,撤销山西头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徐家店镇;撤销北埠后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发城镇;撤销泉水头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小纪镇;撤销赵疃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行村镇;撤销大辛家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留格庄镇;撤销大山所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辛安镇;撤销高家乡、朱吴乡,以原高家乡、朱吴乡行政区域设立朱吴镇,镇人民 驻原朱吴乡人民 驻地。撤销东村镇,分别设立方圆街道办事处和东。

中国方言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但由于这些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目前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⑴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⑵西北方言,分布在陕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⑶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⑷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客家人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四川客家人与广东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彼此可以交谈。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6%。

湘 方 言

又称湘语或湖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通行地域 湘方言通行于湖南省的岳阳、南县、汨罗、湘阴、沅江、益阳、桃江、安化、宁乡、长沙、望城、株洲、湘潭、湘乡,双峰、涟源、娄底、新化、冷水江、叙浦、辰溪、 邵阳、 邵东、新邵、隆四、洞口、武冈、新宁、城步、 东安、 零陵、双牌、祁阳、祁东、衡阳、衡山等地,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小半。此外,广西北部全州、灌阳、资源、兴安等 4县也通行湘方言。使用人口估计在2500万以上。

分区 由于社会、历史、地理以及政制变革等各方面的因素,古老湘语南、北、西三面长期以来处于官话方言包围之中,东部又受客、赣系方言的影响,以致语音系统不断产生变化,逐渐形成了新湘语和老湘语两种明显有别却又并存并用的特殊局面。从地理上看,新、老湘语的通行地域恰好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因此,有人把它称为北片湘语和南片湘语,这就是湘语的两个方言片。新湘语和老湘语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系统上。南片老湘语比较保守,古全浊声母字一般仍多念浊声母;北片新湘语受官话方言的影响而有逐渐靠拢官话的趋势,语音上突出的表现是由繁到简,古全浊声母字一般都已念为清声母字了。北片新湘语主要通行于湘北、湘中一带,如长沙、株洲、益阳等;南片老湘语广泛通行于湖南中部、沅水东南、 湘水以西和资水流域, 如湘乡、双峰、邵阳、武冈等。

吴 方 言

习惯上称吴语,也叫江浙话或江南话。"吴"是古代地域名称的沿用。

通行地域 吴方言通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大约有 110多个县市,使用人口7000万左右。具体情况如下:

江苏省境内属吴语或以吴语为主的县市共有21个:丹阳、金坛、高淳、溧阳、宜兴、武进、常州市、江阴、沙洲、靖江、南通、海门、启东、常熟市、无锡、无锡市、苏州市、吴县、吴江、太仓、昆山。溧水县南部孔镇、新桥、白马等乡镇也属吴语区。上海市以及所属的10个县:上海、松江、青浦、金山、奉贤、崇明、南汇、川沙、宝山、嘉定都说吴语。浙江省除西部淳安(包括旧遂安)和建德(包括旧寿昌)两县外,基本上都在吴语区的范围之内,但浙江南部洞头、玉环、平阳、苍南、泰顺、庆元等县是吴语和闽语的交错分布区。建德县北部下包、乾潭及其以东的各乡镇,南部唐村、里叶、大店口等地仍在吴语区内。江西省东北玉山、广丰、上饶3 个县和上饶市也是吴语区。此外,福建省西北角的浦城县县城及其以北的乡镇,安徽南部郎溪县北部的梅渚、岗南一带和广德县的下寺、芦村等地也说吴语。

分区 吴语按其语言特点可区分为 5片:太湖片,台州片,东瓯片,婺州片,丽衢片。

太湖片 即北吴语片,包括江苏吴语21个县市,上海市及其所属各县,浙江旧杭州、嘉兴、湖州 3府,以及浙东旧宁波、绍兴两府,以上海话或苏州话为代表。这一片分布面积最广, 使用人口最多, 可再分 6个小片:①常州小片,包括沙洲、江阴、武进、宜兴及其以西苏南吴语各县市和安徽郎溪、广德的部分乡村,江北靖江的老岸话,南通东部、海门和启东北部的通东话也属这一小片。②苏沪嘉小片,包括上海市及其所属各县,常熟市、无锡市及其以东苏南吴语各地,浙江省的嘉兴市、平湖、嘉善、海盐、桐乡、海宁,江北南通、海门和启东南部的启海话属这一小片。③湖州小片,包括湖州市、长兴、安吉、德清和余杭。④杭州小片,即杭州市及其郊区。⑤临绍小片,包括临安、富阳、桐庐、萧山、绍兴市、上虞、诸暨、新昌、余姚、慈溪和建德县的下包、乾潭以东乡镇。⑥明州小片,包括宁波市、鄞县、镇海、奉化、象山、宁海、定海、普陀、岱山。

台州片 包括天台、三门、临海、仙居、黄岩、椒江市、温岭、玉环,宁海县岔路以南和乐清县清江以北地区也说台州话。这片以临海话为代表。

东瓯片 即温州片,温州话旧称瓯语,通行于温州市、瓯海、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以及洞头、苍南、青田的部分地区。这片以温州话为代表。

婺州片 包括浙江中部金华地区的金华市、兰溪、浦江、义乌、东阳、武义、永康、磐安,以金华话为代表。

丽衢片 包括处州小片和龙衢小片:①处州小片,包括缙云、丽水、云和、青田等县和景宁畲族自治县。武义县南部旧宜平县部分、文成县的南田区、泰顺县北部和庆元县的东北部也属这一小片。②龙衢小片,包括龙泉、庆元、松阳、遂昌、江山、常山、开化、衢州市、龙游。福建省浦城县的北部,江西省的玉山、广丰、上饶和上饶市也属这一小片。这片以丽水话为代表。

粤 方 言

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白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

通行地域 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 ,以广州话为中心。使用人口约4000万。通行地区大致如下:

广东省境内纯粹属粤方言或以粤方言为主的县市有47个,占全省面积的1/3以上,即广州、佛山、肇庆、江门、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东莞、顺德、龙门、佛冈、增城、从化、花县、清远、连县、阳山、连山、怀集、广宁、四会、三水、高要、云浮、高明、新兴、鹤山、封开、郁南、德庆、罗定、阳春、阳江、信宜、高州、化州、吴川、台山、开平、新会、恩平、斗门、香港、澳门。此外,惠州、韶关、湛江、海丰、博罗、惠阳、惠东、仁化、乐昌、英德、宝安、电白、遂溪、海康、徐闻、廉江等16个县市也有部分地区讲粤方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行粤方言的县市有23个,即南宁、横县、贵县、桂平、平南、藤县 、梧州、玉林 、北流、容县、博白、陆川、钦州、合浦 、浦北、灵山 、北海、苍梧、岑溪、昭平、蒙山、贺县、钟山。此外,海外华侨及华裔中以粤方言为母语的也很多,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美洲华侨和华裔几乎百分之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粤方言区。

分区 粤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和地理分布可以分为4个片:①粤海片,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粤中、粤西南和部分粤北地区,是粤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个片,以广州话为代表,它在粤方言中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影响。②四邑片,主要分布在台山、开平、恩平、新会、斗门等县,以台山话为代表。③高阳片,主要分布在湛江市、茂名市所属各县和江门市所属的阳江县和阳春县,以阳江话为代表。④桂南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郁江、浔江沿岸的南宁市、横县、贵县、桂平县、平南县、藤县、梧州市,玉林地区的玉林县、北流县、容县、博白县、陆川县,钦州地区的钦州县、合浦县 、浦北县 、灵山县和北海市,梧州地区的苍梧县、岑溪县 、昭平县 、蒙山县、贺县、钟山县,一般以南宁话为代表。它的语音比较一致,也存在一些分歧。桂南片按其内部的异同又可以分为四个方言小片:广府片、邕浔片、勾漏片和钦廉片。

闽 方 言

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通行地域 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具体地点如下: 福建省的54个县市: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古田、屏南、宁德、霞浦、周宁、寿宁、福安、柘荣、福鼎、莆田、仙游、厦门、金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沙县、建瓯、南平(城关除外)、建阳、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3/4。

广东省东部的12个县市:汕头、潮州、澄海、饶平、南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潮阳、陆丰、海丰等,以及惠东、丰顺、大埔等县的一部分;海南岛的14个县市: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崖县、琼中、屯昌、定安、澄迈、昌江、东方(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雷州半岛的5个县市:湛江、遂溪、廉江、海康、徐闻。此外,主要通行粤方言的中山市和阳江、电白等县也有部分区、乡说闽方言。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3。

台湾省的21个县市中,除约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区说高山语,台北、彰化之间的中坜、竹东、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东、高雄等县市,以及东部花莲、台东的部分地区通行客家方言外,其余各地的汉族居民都说闽方言,约占全省人口的3/4以上。 浙江省南部泰顺、苍南、洞头、玉环等县的大部分和平阳县西部的少数地区,以及舟山群岛普陀、嵊泗县的一部分地区也说闽方言。

以上总计通行闽方言的县市约有 120 个以上。此外,江西省东北角的玉山、铅山、上饶、广丰等县的少数地方,广西省中南部桂平、北流等县的少数地方,江苏省宜兴、溧阳等县的少数地方,也有人说闽方言。散居南洋群岛、中南半岛的华侨和华裔中,数百万人祖祖辈辈也以闽方言作为"母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国的华裔社区中,闽方言也是主要的社会交际语之一。

分区 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5个方言片: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和莆仙方言。 闽南方言 是闽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片。包括福建省内以厦门、漳州、泉州三市为中心的24个县市。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基本上也属于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潮州话、文昌话也分别在广东东部和海南岛有较大的影响。

闽东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东部,包括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地区和以福安为中心的山区,共18个县市,以福州话为代表。

闽北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北部建瓯、建阳、南平(乡区)、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建瓯话为代表。

闽中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中部永安、三明、沙县,以永安话为代表。 莆仙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莆田、仙游,以莆田话为代表。

主要语言特征 语音方面 ①声母:各地闽方言的声母比较一致,大都只有15个,称为"十五音"系统。不少声母保留了上古汉语的特点:

a没有唇齿声母f,古非敷奉声母字口语中一部分读为p-、读书音则为h-(或x-),即所谓"轻唇归重唇"。

b古知彻澄声母字,多读t-、即所谓"舌上归舌头"。

c古全浊声母并奉定从澄群字多读为不送气清音声母,少数读为送气的也很一致。

d古匣母部分字闽方言口语读为k-或零声母。

e古照组声母字与古精组字混读。

②韵母:闽方言各地在韵母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

a闽方言的韵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音中的鼻音韵尾和塞声韵尾。其中闽南方言保留较为完整,闽东方言、莆仙方言保留较少,闽北方言和闽中方言则几乎已无塞声尾韵而只有鼻音尾韵了。

b闽方言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白异读现象,闽南方言特别突出,几乎文、白两读各成系统。

c闽方言不少地区(尤其是闽南方言)有丰富的鼻化韵。

d闽方言不少地区没有撮口呼韵母。如闽南方言中的厦门、潮州、台北等地都没有y-韵。

e闽方言中部分地区存在着"双韵尾"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闽东、闽北、闽中三个方言区。

③声调:闽方言各地都有入声调,声调数目6~8个,以7个为多见。闽南方言的潮州话有八声:平、上、去、入各分阴、阳;闽北建瓯话、闽中永安话都只有六声:闽北是平、上不分阴阳,而去、入分阴阳;闽中是平、上分阴阳而去、入不分阴阳。七个声调的地方遍布闽南方言的厦门、台北、海南、浙南等地和莆仙方言的莆田、仙游,以及闽东方言的福州、福安等地。闽方言中还普遍存在着复杂的音变现象,其中闽南方言、闽中方言有相当整齐的连读变调规律,闽东方言、莆仙方言在连读时音变涉及声母、韵母的变化。表以潮州话两字组的连 读变调为例。

词汇方面 闽方言有一大批属于本方言区常见而其他方言少见的方言词。这些方言词有两个特点:一是继承古代的语词多,二是单音节词多。例如 "卵"(蛋)。"目"(眼睛)、"涂"(泥土)、"曝"(晒)、"拍"(打)等等,都可以从古籍中找到出处,也都是单音节词。此外,也有一部分闽方言词借自外语。这些外来词大都借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语,形成了闽方言词汇中的独特色彩,例如厦门话"雪文"(肥皂)来自sabon,"道郎"(帮助)来自tolong,"洞葛"(手杖)来自tongkat,"斟"(接吻)来自chium。也有一些来历不易判明的方言词,例如"扬"(抽打)等。

在闽方言的五个片中,有许多方言词是各片共有的, 但也有不少方言词只存在于某一些地方。大致说来,在五个闽方言片中,闽东、闽南、莆仙三个沿海片词汇上比较一致,而闽北、闽中两个片,则有不少和闽东、闽南、莆仙不一样的语词。

语法方面

①名词附加成分的运用。

②人称代词单复数的运用。

③数词"一"和指示词"这"、"那"的省略。量词前面的数词"一"或指示代词"这"、("那")在闽方言中往往可以省略,量词直接与名词组合。例如潮州话:"张画雅绝" (这张画很漂亮),"只鸡肥死"(这只鸡很肥)。与此相关,指示代词"这"、"那"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如普通话"这人很好"在闽方言说成"只个人很好",不能说"只人很好";同样,"这书"也只能说"只本书",不能说"只书"。

④"形容词-量词-名词的结构形式在闽方言各地普遍存在,但能和量词直接组合的形容词不多,最常用的是"大"和"细"(小)。例如厦门话"大只牛"、"细泡灯"等。

⑤动词"有" 的特殊用法。闽方言动词"有" 的用法很多,其中之一是放在动词的前面,表示完成时态。例如:福州话"我有收着汝个批"(我收到了你的信),厦门话"伊有食我无食"(他吃了我没吃),台北话:"我有买"(我买了),潮州话"你有睇**阿无?"(你看了**没有)。

⑥宾语提前的现象比较常见。 如"苹果买两斤"(买两斤苹果)的说法就很普遍。普通话 "主语-动词-宾语"的句式在闽方言中常加上一个介词"共"(或"甲"),并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例如"我共汝讲"(我告诉你)。

⑦动词"去"常用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已成为结果,相当于"已经"的意思,例如"飞去了"(已经飞了),"死去了"(已经死了),"碗破去了"(碗已经破了)。

⑧特殊的比较方式。闽方言的比较句有特别的结构,福建、台湾的闽方言多用"甲-较-形容词-乙"表示,如厦门话"伊较悬(高)我",台北话"高雄较大新竹"。 也有简单一点的表达方式:"甲-形容词-乙",如福州话"伊悬(高)我"。广东省内的闽方言(潮州话、海南话)比较的方式略有不同:"甲-形容词-过-乙"如潮州话:"牛大过猪"。闽方言的等式比较,常用形容词"平"的重叠来表示"一样",如"我共伊平平悬"(我跟他一样高)。

⑨"把"字句的表达方式。 闽方言"把"字句的表达方式是把宾语提到最前面,后面跟一个"甲伊"(把它)即:"宾语-甲伊-动词",闽南方言片各地普遍通行这种说法。

赣 方 言

又称赣语,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中通行面积较小、使用人口最少的一个方言。赣方言并非"江西话",江西省境内除赣方言外,还有客家方言、吴方言和江淮官话,江西的邻省也有赣方言。由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有不少共同特点,有的语言学者认为可以把二者合并为一个大方言区,称为客赣方言。

通行地域 赣方言通行于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和皖西南一些县市通行的方言,其特点近似赣方言,有的学者认为也可以划入赣方言。

江西省内通行赣方言的有 60 多个县市。包括南昌、景德镇(城区)、萍乡和宜春、抚州、井冈山三地区的各县市:南昌、新建、安义、靖安、奉新、高安、宜丰、铜鼓(也有人认为通行客家方言)、上高、万载、分宜、新余、 清江、丰城、 进贤、东乡、临川、金溪、资溪、南城、 黎川、崇仁、 宜黄、乐安、南丰、新干、峡江、永丰、 吉水、吉安、 泰和、永新、莲花、安福、宁冈、遂川、 万安,上饶、 九江两地区的大多数县市:波阳、余干、 万年、鹰潭、 贵溪、余江、弋阳、横峰、铅山、乐平、 永修、德安、 星子、都昌、、彭泽、武宁、修水,赣州地区的广昌、石城、宁都、兴国、于都、瑞金、会昌等县也有使用赣方言的乡镇。此外,通行赣方言的还有湖南省东界的13个县:临湘、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酃县、桂东、汝城、常宁、资兴、安仁,有人认为岳阳、永兴也属赣方言区;福建省西北部的 4个县市:邵武、光泽、建宁、泰宁;湖北省东南部与江西省连界的 8个县:通城、蒲圻、崇阳、通山、阳新、咸宁、嘉鱼、大冶;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地区的望江、东至、宿松、怀宁、太湖、潜山、岳西、桐城等县的方言,据初步了解,也和赣方言相近,目前归属未定,可能也将划归赣方言。使用人口约3000万。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郑张尚芳呼吁:要像抢救濒危动物那样,抢救浙江濒危的方言,这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了。专家指出,方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社会生活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丰富多彩的方言反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而方言的变迁又折射出社会的变迁,这是十分值得研究的。濒危方言需要抢救,也是有抢救价值的。

关于濒危汉语方言问题(曹志耘)

11 什么是濒危方言

汉语方言中究竟有没有濒危方言 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似乎并不明确,或者说并不一致。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弄清什么是濒危方言,应当如何判断濒危方言。

“濒危”意为“接近危险的境地”(《现代汉语词典》) ,对语言或方言来说即濒临消亡。据此理解,汉语方言中无疑存在着并非个别的濒危现象。

从语言的变化消亡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在汉语方言中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突变型和渐变型。突变型,是指弱势方言在强势方言的强大冲击之下,最终彻底放弃弱势方言,改用强势方言。突变型变化消亡往往需要经过几代人才能完成,中间一般还要经过一个弱势方言与强势方言并存并用的双方言的过渡阶段。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突变型汉语方言的情况通常是这样的:老年人只使用弱势方言;中青年人弱势方言与强势方言并用,其中中年人以弱势方言为主,青年人以强势方言为主;少儿就基本上只用强势方言了。渐变型,是指弱势方言在受到强势方言的影响和冲击之下,逐渐磨损、丢失自己原有的一些比较特殊的成分,同时不断吸收强势方言的成分,使自己的语言系统朝着强势方言的方向发展演变。

我们这里所说的濒危汉语方言主要是指处于突变型过程中的方言。不过,实际上,渐变型的方言也完全有可能成为濒危方言,只是这个过程很漫长,一般不易观察得到。

12 濒危方言与濒危语

在一些人看来,语言濒危现象只发生在一些使用人口极少的少数民族语言当中,而汉语方言使用人口多达数亿,不可能出现濒危现象。或者认为某些汉语方言的濒危以及汉语方言迅速整合趋同的现象只是汉语内部语言调整和标准化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能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濒危相提并论,也用不着大惊小怪。

对于第一种看法,我们认为,跟语言濒危与否直接相关的因素并不是使用人口的数量,而是使用群体的势力——尽管这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濒危语言与弱势群体相联系。汉语方言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内部究竟应该如何划分,划分到什么程度算“一种”方言,现在尚无定论。如果把汉语方言当作是一个整体,或即使按现行的办法分成10 种方言,那么可以预料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汉语方言不会有“濒危”之虞。但汉语方言尤其是东南地区汉语方言内部的巨大差异是有目共睹的,所谓“吴语”、“闽语”等等,实际上只能算是“一个方言区”,而不能看作是“一种话”。如果我们可以把吴语区各地的方言看作是“许多种话”的话,那么马上就可以看到这些“话”之间人口多寡不一,势力强弱不等,生命力大小也不同,其中有些“话”已经处于濒危的状态或濒危的边缘了。当然,我们也承认,在实际操作中,认定濒危方言比认定濒危语言要困难得多。

对于第二种看法,我们认为,方言是一定地区人民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和一定地区的地域文化相联系的。因此,跟民族语言一样,一种方言的消亡,就意味着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那种交际和思维工具的永远丧失,就意味着当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那种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的永远丧失,也意味着人类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严重的破坏。因此,濒危方言现象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当然,由于汉族各地文化既有差异性,又有统一性,改用其他汉语方言或普通话的人并不至于丧失自己的民族文化。在这一点上,濒危方言与濒危语言有所不同。

13 为什么会有濒危方言

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不会停止说话。另一方面,任何地方的方言都具有丰富而完善的表达系统。方言消亡的根本原因,是这种方言的“用途”越来越少,“作用”越来越小,简而言之,是因为这种方言“没用”了。在当今的汉语方言中,方言“没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和严重, “没用”的方言越来越多。事实上,与处于同一境地的那些弱势的民族语言比起来,弱势汉语方言的处境更为艰难,这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语言政策中对方言缺乏明确的规定,方言的语言地位低。

(2) 使用范围极为有限,如目前学校、公务、传媒等正规场合一般不允许使用方言,甚至在不少家庭里方言的用途也在减少。

(3) 有言无文,无书面语和书面文献(粤语除外) 。

二 濒危汉语方言的几种类型

21 如上所说,由于汉语方言内部的划分远未具体化,要认定哪些方言属于濒危方言仍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说,“某地的一种话”或“一种某地的话”是濒危方言。但濒危汉语方言的具体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它们的濒危程度等等,一时还无法描述。在这里,我们只能大概地归纳一下濒危汉语方言的类型,并作一些举例性的说明。

2 2 目前,最显眼的濒危方言是那些使用人口较少、处于强势方言包围之中的弱势方言岛,例如笔者所接触过的九姓渔民方言和浙江的一些畲话方言岛。

九姓渔民是我国旧时的一类贱民。他们以浙江省西部三江交汇的建德市梅城镇(旧严州府府治)为中心,主要分布在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七里泷一段)上,即建德、兰溪、桐庐一带。

传统的九姓渔民在家里使用船上话,跟当地人交往使用当地方言。今天,真正地道的船上话只有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会说。中年人受当地方言影响很大,常常会不自觉地把当地方言的成分混入船上话。青少年主要生活活动在非九姓渔民社会里,他们已经说不好船上话了,而且使用船上话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估计再过十来年,船上话就会基本消亡。

绝大部分畲族使用一种接近客家话的汉语方言——畲话。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分布在汉人的汪洋大海里,如今,他们生活、学习、工作都必须与当地汉人打交道,必须学习使用当地的强势方言。据笔者观察,现在分布在浙江省金华、遂昌、云和等县的畲族的年轻人使用畲话的机会已越来越少,在一些畲族村青少年已经不学习使用畲话了(如金华县大坑村) ,在个别畲族村已经没有人会讲畲话了(如金华县鸽坞塔村) 。如此发展下去,预计这些地区的畲话方言岛将会逐渐消亡。

23 在两种方言交界的地带,如果这两种方言的势力不均等的话,一般会发生如下的情况: (1) 强势方言影响、冲击弱势方言,弱势方言向强势方言靠拢; (2) 弱势方言萎缩自身的用途和地盘,逐渐被强势方言所“蚕食”; (3) 弱势方言的使用者成为弱势方言和强势方言双语使用者,其中在有些情况下会逐渐向强势方言单语使用者转变。在官话方言与其他方言交界的地带,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例如原吴语北部与官话交界的地带,现在有些(如南京一带) 已经转变为江淮官话了;在今湘语与官话交界的地带,有些湘语方言正处于“西南官话化”的过程当中,如湘语西北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