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古书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如何鉴定古书呢?,第1张

  传世书画真伪杂糅,因此对每一个收藏、购买书画的人来说,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鉴定真伪。书画鉴定的依据除了作品的时代风貌和作者的个人风格外,还有书画作品的印章、题跋、材质等。那么如何从印章上鉴定传世书画的真伪呢?

  俗话说,一字二画三印章,这是鉴定一张书画作品的大致次序。一张书画的往往有许多印章,其中有作者加的印,有收藏者加的收藏印,有鉴赏家加的鉴赏印等。通过这些印章,可以考察书画家的字、号、别号、生年、行次、籍贯、门第、仕途经历、嗜好志趣,还能了解这件书画的流传经过。所以说,印章可为书画鉴定提供重要的辅证。

  唐宋时代的绘画作品上很少见作者盖印,而书画作品上盖印在唐代作品中已较普遍。无、明、清的画家一般者在作品上盖印。书画作品中常见的印章有:

  人名字号印。一个书画家往往有多种人名字号印,如明清画家除姓名外还有字、号、别号、这些都常出现在书画用印中。

  室馆常号印。古代文人墨客喜欢把个人起居、游憩、读书、藏画处题上一个堂号,并将堂号入印盖在其所作书画上。

  书画鉴藏印。这种印在宋、元、明、清、现代书画作品上都常见如"子孙保之"印、"子子孙孙永保之"印等。

  观赏印。这种印是观赏者在观赏完书画后在作品上所盖的印。

  记事印。这类印多数与书画家在创作中经历的事情有关。如张大千先生是两次赴黄山,故有"两到黄山绝顶人"印;后来他又去了一个次黄山,故又有"三到黄山绝顶人"印。

  官宦仕途印。这类印多记述作者仕途经历和官职。如唐寅考取南京解元,故有"南京解元"入印。

  门第印。这类印反映作者的籍贯、家庭、乡里、氏族等。如唐寅有一方"吴趋唐寅"印,"吴趋"为古代苏州的一条胡同名,即今苏州吴趋坊。

  行次印。这种印反映者在家庭中兄弟之间的排行。如清代乾隆时期的成亲王永 有一方"皇十一子"印。

  箴言印。即将格言、成语、警句入印。quot;温故而知新"印。

  吉语印。即以吉祥的词语入印。如"子孙世昌"印、"日利"印、"长寿"印等。

  诗文印。有时是一道完整诗,有时是诗句。

  纪年印。表明作者自己生年或所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发生的年代等。

  此外还有肖形印、宫廷印等。

  从印章固然可以判断书画作品的真伪,但是由于书画家谢世后其印章仍可存在,后人可以此来作假,同时印章也可翻刻,所以鉴别印章在鉴定书画中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1 灵感从不光顾懒惰的客人。它总是在无 头绪 的苦思冥想后悄然而来。

2 这个案子错综复杂,一时之间还不能理清 头绪 。

3 平时做事无计划,急时做事无 头绪 。

4 这个案子错综复杂,很难理出 头绪 。

5 这篇文章写得杂乱无章,让人理不清 头绪 。

6 这起案件案情错综复杂, 头绪 繁多。

7 她漫无 头绪 地说,她的作文写好了。

8 面对一大堆的问题,他茫无 头绪 不知如何处理。

9 昏睡了几天几夜,他头脑里茫无 头绪 。

10 问题还没有弄清,无非有了一点儿 头绪 。

11 最近我很好奇,怎么想也理不清 头绪 ;作为人类的你,最近总是有人对你说“圣诞”快乐;我憋在心里很想问一句,你是何时何地学会“生蛋”?

12 对这事的处理他还茫无 头绪 。

13 这并不妨碍罗姆尼称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毫无 头绪 "和指责他"口若悬河为自己辩护,将世界领袖之位拱手让人"。

14 我们做事要井然有序,不能忙无 头绪 。

15 工作 头绪 很多的时候,一定要分个轻重缓急,切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16 行家出手果然不同,这件大家都摸不着 头绪 的事,他却游刃有余地办妥了。

17 就在我茫无 头绪 的时候,他带来了一封书信,使我惊喜万分。

18 当讨论茫无 头绪 ,在座的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这时他便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性的问题。

19 他无论遇到怎样 头绪 纷繁的事,总是能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地处理好。

20 清澈昂扬的时光,伴随房间里不知 头绪 的怅然,渐形渐远,陷入久久未能释怀的浪漫情愫,此起彼伏。

21 他思索了大半天还没有理出 头绪 。

22 我的心里矛盾得很,脑子里像塞进了一团乱麻,理不出一点 头绪 。

23 昭君放弃了家乡,放弃了故土,任滑落的泪破碎在塞上的狂风中,任轻挑琵琶的手颤动得不能自主,任思念毫无 头绪 地缠结着。她义无返顾地走进了帐篷中,汉匈得到了和平,百姓安居乐业,歌唱着那个美丽的故事。

24 小刘正在谈对象,别人询问时,他便含糊其词:“人家还没有 头绪 呢!”。

25 满头银发的德维尔宾著作等身,同时是诗人,他在五月十一日还说,下一步要做什麽,目前还没 头绪 。

26 要在浩瀚的古籍里搜集有用的材料,必须有正确的方法,不然,就会如堕烟海,茫无 头绪 。

27 面对这个棘手的案子。专案组的成员真是一筹莫展,理不出一点 头绪 。

28 徐恩琪,你踩到屎了,走了霉运,竟然碰到了姜马陆,要不要趁现在逃走,现在马上站起来,好好穿上鞋子,理清所有 头绪 ,从我身边逃走,机会只有一次。

29 现在是闲谈和读书的最好时光,整个世界融化在字里行间,虽然有时候一些措词太美丽了以致我不得不踱上几圈让它们有 头绪 。

30 职场解压宝典:面对工作挫折,莫要纠缠;化解工作焦虑,找成就感;理清杂乱 头绪 ,排好时间;控制暴躁情绪,保证睡眠;做做阳光运动,身体安然。

31 我毫无 头绪 ,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向前走。若是奢望他回头,连身上最不堪的污垢,或许都会看轻我;可用尽力气死撑的结果,就是身体背叛我。

32 这项工作从何着手,至今仍茫无 头绪 。

33 他为了房子过户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依然理不清 头绪 。

34 想你就乱乱乱 头绪 ,不想又伤伤伤自己!

35 想你在朝朝暮暮、念你在时时刻刻、爱你在分分秒秒、疼你在点点滴滴、想你乱、乱、乱 头绪 、不想又伤、伤、伤自己,祈求你用神圣的婚礼来治疗我这种忧郁的幸福!

36 安德森虽有妙传,但在调度上还欠火候,鲁尼和斯科尔斯联袂上场,很快理清 头绪 。

37 我可能丢了些什么东西。时常觉得它在眼前,但是回过头找却毫无 头绪 。张佳羽

38 人生一条路,开店走大路,自我来掌舵,方向多把握,明天有辉煌,今天要开朗,生意靠打拼,日子靠经营,成功靠积攒,时机靠人脉,万事有 头绪 ,生意皆如意,愿你万事顺利。

39 然而我依然觉得有些感受与成长要求人必须被放入陌生的环境,接受不一样的视角,才能终于“打破盒子”,寻找到连自己都毫无 头绪 的宝藏。艾小柯

40 医院信息化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过程 头绪 繁多,任务艰巨

41 作业中的问题是那么复杂,除了非常聪明的学生外,都茫无 头绪 。

42 作业中的问题很复杂,除了非常聪明的学生外,大家都茫无 头绪 。

43 新闻中经常出现毫无 头绪 的旧案水落石出、疑人改列非嫌疑人、冤昭雪等故事,都是先进栳识技术的功劳。

44 在我第一个孩子出生前,我读完了所有“怎样……”的书,却仍然感到自己是个茫无 头绪 的新手。

45 请兄示下赠箴言,尔旁何人常相伴。并无 头绪 难拆解,而今去掉不思念。诀别无言心犹在,闪烁无火更难眠。梅花去木香自寒,三人同去二人还,二人归来手相牵。(谜底:祝你开心快乐每一。

46 在我第一个孩子出生前,我读完了所有“怎样……”的书,却仍然感到自己是个茫无 头绪 的新手。30个月后,我第二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我重新拿起那些书来复习了吗?

47 杨柳幽幽萌发,问候轻轻到达,思念的 头绪 不断长大。枝头鸟儿叫喳喳,春的气息加紧步伐,祝福的短信及时出发,愿你开开心心潇潇洒洒,幸福的微笑嘴角常挂。

48 白松露行踪飘忽,明年会在哪里长成,连钻研它们的大学学者也茫无 头绪 。

49 毫无 头绪 ,或者说,无从下手,你如何在这种情形下开个头,我们不只是不知道细节如何。

50 上次圣诞假期我记得自己茫无 头绪 ,不知道如何把节日庆祝的一切准备事先做好。

51 农历新年将至,应该写点甚么应节今年我真有点茫无 头绪 。

52 女人的一生是一部连续剧:二十岁偶像剧,看上去很美;三十岁是悬疑剧,有了 头绪 ,但未见到全部答案;四十岁是生活剧,家长里短,有点闹心也有点温馨;五十岁是历史剧,回首半生走过的路,足可以令儿女为鉴。举凡男人皆猜不透女人的心:片刻天晴,转眼多云。这就是女人,极有意思的物种。

53 有趣的是,有时字义的变化还真令人摸不着 头绪

54 放下一年的疲惫,收起一年的劳累,把酒杯斟满,让快乐醉倒;丢掉没 头绪 的烦恼,放弃无来由的困扰,把亲朋召唤,让幸福围绕。一年一度的元旦又来到,祝福你元旦快乐,一年更比一年好。

55 想你就乱乱乱 头绪 ,不想又伤伤伤自己。情深就不必问,是合不合逻辑。邰正宵

56 这是冢本团队的冢本先生,冢本穿戴着一部计算机在会场中四处游走,让人丈二金刚摸不着 头绪 。

57 我没有 头绪 ,我没主意。

58 我尽量去揣摩他那漫无 头绪 的话意,而他却干笑着

59 方寸之中千万想,想无 头绪 费疑思。想到万千终有得,方知多想有便宜。天花藏主人

60 如果是这样的话,还是回去举动茫无 头绪 。

61 因此,对于爱滋疫苗的追寻,就变成有点像散弹打鸟、漫无 头绪

62 春天呼唤着旋律,所以我舞动了情绪,想念你的思绪,终于有了 头绪 ,可不可以继续,这一秒的意义和这一生祝你幸福的心意,朋友,春天快乐。

63 认识你,是天意,幸福就是爱上你,魂牵梦绕想念你,一点一点堆相思,一页纸,两页纸,撕了写,写了撕,万语千言无 头绪 ,意乱情迷全为你,葡萄情人节,一首小诗送给你,祝你生活甜如。

64 青年节快到了,整理整理年轻的心灵,梳理梳理青春的 头绪 ,清理清理青年的烦恼,准备过节了,祝你节日快乐,放飞梦想,展翅高飞,美梦早日成真!

65 “头项”有“ 头绪 ”、“种”、“类”、“伙”、“路”和“方面”等意思,量词“项”继承和发展了“头项”的意义,其意义应该是“种”、“类”、“伙”、“路”、“方面”等。

66 假日卡,生日卡,明信片……这些特别的卡片,要如何有意义地收存?你可有 头绪 ?

67 他们跟打哑谜一样,说得不清不白,什么编歌呀,什么教孩子唱呀,谁也听不出个 头绪 。

68 槽点实在太多了,虽然不吐不快,但我一时间还真理不出什么 头绪 来。

69 这件事变得蹊跷了起来,城主府展开了调查,可是他们一无所得,毫无 头绪 。

70 这一连半个多月,风餐宿露的,也着实让彭乾羽身体大感吃力,是要好好的休息一下了,在这没 头绪 的苦想案情倒不如踏实的睡上一觉或许会柳暗花明。

71 他脑子堆满了各种纷繁芜杂的问题,有心想理清 头绪 却越理越乱。

72 易东辰怎么都想不到这次灭兽大赛既然会成这样,集结地到底死了多少人他不清楚,甚至没有任何 头绪 。

73 凌剑云点点头,整理了一下 头绪 ,将益州青云观之事删繁就简地说了一遍,凌元峰等又是震惊不已。

74 体悟到了,并不代表就能运用,就像看了例题,就不代表你就能考满分!试题小小变个花样,或许你就一点 头绪 都没有了。

75 会后,女王留下索里尔,通报在皇家魔法学院所谈诸事,两人将海外寻龙、奈克罗斯境内死亡力量骤增等事推详一回,却无 头绪 。

76 他慢慢闭上眼睛,最近这段时间发生的一切若潮水一般迎面扑来,瞬间将他淹没,没等他理出个 头绪 ,已然酣然入梦

77 当所有的 头绪 都来不到的时候,失望和疲惫就会乘虚而入。

78 毫无 头绪 !如同水底捞月一般虚幻,玄而又玄。

79 许多想法在他的脑子里像火花似的一个个爆发,然后又一个个熄灭,心里好像有一堆乱丝,却又理不出一个 头绪 来。

80 岳父大人已经并入病入骨髓,恶气缠身,想要治好他的病一定要学会这针,可是,毫无 头绪 啊。

81 秦王也顾不上儿子失去手臂的痛苦,心如乱麻,让他理不出个 头绪 。

82 这些纪录零七碎八的毫无 头绪 ,唯一一条成样子的,还是他老早就从尼克那儿学会了的位面冥想。

83 十多分钟过去了,无为依然没有一点 头绪 ,他不理解师母写下这些东西的用意何在,盗墓与玄鸟至,这两组词似乎看不出任何意义来。

84 老爷,老朽无用,现在还是没有什么 头绪 。

85 白芊红思忖半天毫无 头绪 的事,此时却仿佛暗室逢灯般地茅塞顿开了,“哈哈哈,哈哈哈!”。

86 就算有人能破解这隐藏字体的手法,恐怕对呈现出的奇形异状的玛雅文字也毫无 头绪 。

87 原始素材多数是无声片,不少连片头都没有,仅仅看影像难以理清 头绪 。

88 他现在是千思百虑的,却又毫无 头绪 ,心事重重,却又是顾虑多多。

89 总之,一团乱麻,完全没有 头绪 ,去找马哥问问或许有答案,可是马哥已被学校隔离。

90 前往演武场的路上,四人就罗冲的血变资质谈论了几句,当然也是毫无 头绪 ,万奇和许炼山都没有听说过这种情况。

91 时间一晃半月过去,雪衣依照先天七十二变上的方法修炼,力气又大了许多,耳聪目明,效果很是显著,不过第一转却始终没有 头绪 。

92 建设“十三五” 头绪 繁多,如果没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完全陷入事务主义,就难免事倍而功半,日有余而月不足。

93 他经过好长时间的冥思苦想,始终还是理不出一个 头绪 来。

94 徐明山想了想,刚才这姑娘说掌柜,看来那大麻子不是道士,那怎么现在还有人穿古装呢心中真是毫无 头绪 ,看这姑娘天真可爱,估计不是坏人,就问道。

95 父亲苦苦追寻身世一辈子,却毫无 头绪 ,抱恨终身。

96 曾国藩想了想,又含毫命简,给朝廷上了一个“附陈办团稍有 头绪 即乞守制片”。

97 大家伙嘁嘁喳喳的研究半天也没个 头绪 ,眼看着股指一步步的往下走,杨玮却高兴起来,他指着显示器说,“看没看见,这就是下跌买入的最好办法。

98 秦关抬头一想,看着这白日青天,心中也毫无 头绪 。

99 暂时还没想出什么 头绪 ,云柳眼看着自己画了一半的画稿,干脆停笔准备吃饭。

100 空警帅哥想了半天没有 头绪 ,也不下飞机,大巴早就走完了,全体机组成员都等一辆返程的大巴来接,这是早就沟通好了的。

101 南华反反复复地走在这条和秋一菲走过的路上,想着这个苦恼的问题,直到实在是头痛欲裂还是没有 头绪 ,南华才回到自己在荔城的这个小家。

102 在史料丛杂、 头绪 繁多的情况之下,学者虽穷年累月,未必能尽读这么多的书;就是读了,这些书本身的错误不少,亦未必都有用处。

103 努力奋斗就是为了自己;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理清了很多 头绪 ;活在当下……

104 看到雷阵雨低声沉思默想的样子,风揉雪不得不感慨一句,这就是天份,上一世,风揉雪苦心专研,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才有 头绪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105 毫无 头绪 的回转到床前,仔细看了几眼那珠子确定没有危险,这才一把摄入手中,入手冰凉,丝丝寒气沁入心脾,脑海中的杀意似乎都在这一刻消散了不少。

106 林洛当初来翰渊阁上班的时候,也有很多事情理不清 头绪 ,也是慢慢一步步走过来的,只不过这个阶段很快。

107 此外,他还将矛头对准了希拉里,称希拉里“茫无 头绪 地替俄罗斯按下重设键,俄罗斯笑里藏刀,侵略乌克兰”。

108 正常人思维怎么会乱成一团,毫无 头绪

109 做事 头绪 太多,把握不住要领,喜好谋划,却没有决断,要想和这样的人共同拯济天下大难,成就王霸大业,太难了!

110 楚歌明白女友的用意,也装作邑邑不乐的样子,说:“已经麻烦了秀秀一整天,总不能再耽误人家的时间,况且这件事情茫无 头绪 ,任何人也难找出突破的缺口。

111 他除了猜到这事与小菲亚斯有关之外,再没有任何 头绪 ,更不能理解竹叶青仓促行事的目的。

112 菲利克斯提起枪,对准天空中的楷则可是这时他的心里却空荡荡的,一点 头绪 都没有

113 军中一再易帅, 头绪 纷繁,自然无心攻贼,外如各路招讨的大员,也大半胆小如鼷,一些儿没有功绩。

114 此刻的五塘乡就好像迷雾中的一团乱麻,在扯清楚 头绪 之前,所有的工作都会停摆。

115 可心法内功却是始终困在陂湖禀量这一境界,虽是早已达到聚河成湖的大成之境,却是对下一步的众川赴海茫无 头绪 。

116 遗憾的是,虫体在能量的使用和能量的转换上还是盲人骑瞎马,毫无一点 头绪 。

117 这人不知道他的身份信息,更不知道他是为了什么而跳楼,所以她去找他谈判完全就没有 头绪 ,到时候弄巧成拙的几率就很大了,这人命关天,可容不得她去赌。

118 期间,他的确告知了申豪放,网上视频之事,但除此之外,他毫不知情,对于申豪放口口声声所说被停职之事,可是毫无 头绪 ,匪夷所思呀。

119 却没有任何 头绪 ,殚思竭虑却忘了一个要害,这是天玄门的痛肋。

120 几人听得又一起沉默苦思,想了半天仍是没有半点 头绪 ,意欲返回威楚府衙从长计较,但又担心夜间视物不明漏掉了什么重要线索,便在三十里外的一处小镇上歇了。

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自号静安,又号观堂,浙江海宁人。父亲王乃誉是一商人。4岁丧母,父亲经常出门经商,对子女教育严格,养成王国维孤僻的性格。他两次到杭州参加乡试,未中,便倾向新学。甲午战争后,到上海,为《时务报》当书记校对,同时,用业余时间入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从日本藤田丰八等学习日文及理化等课程。上虞罗振玉看到王国维扇面上所写咏史诗,赞赏其才学,在经济上帮助他,留他在东文书社当庶务。王师事罗振玉并终生依庇于罗。1901年王曾赴日留学,次年因病回国。1903年任南通师范学堂教员,1904年任江苏师范学堂教员,讲授心理学、伦理学及社会学。1906年,罗振玉调京,在学部做官,王随之入京,次年在学部总务司行走,任学部图书馆编译。他对叔本华、康德、尼采哲学颇有兴趣,在《教育世界》发表过一批哲学论文,介绍德国哲学,又从事词和戏曲的研究。1908年《人间词话》问世,1912年《宋元戏曲考》问世。 辛亥革命后,罗振玉、王国维逃到日本居住。罗对王讲:现在世变很激烈,士欲可为,舍返经信古未由也。王听了罗的劝告,便尽弃前学,专治经史。他运用罗振玉的大云书库所藏经史、古器物、甲骨文、流沙坠简等,经过研究写出一批学术论文。1916年他回到上海,应哈同之聘,为《学术丛编》杂志编辑,后又任包圣明智大学教授。他仍从事甲骨文和古史考证,和沈曾植等研讨学术,关系密切。1923年他召为南书房行走,为已废的清室皇帝溥仪当先生。1924年冯玉祥将溥仪驱逐出故宫,王国维认为是“大辱”,想自杀,经家人严密监视未遂。1925年,他到清华学校研究院任教,从事古代西北地理和蒙古史的研究工作。1927年4、5月,北伐军进抵河南,北洋军阀即将崩溃,革命形势空前高涨,王国维于6月2日写就遗书,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便投颐和园内昆明湖自杀,结束了他遗老的生活。 综观王国维的学术活动,先是研究哲学,继而转向研究文学,再而转向研究史学,以史学的研究贡献最大。 哲学 王国维研究哲学,先是读康德的书:《纯粹理性批判》,书很深奥,难以悉解。他便又读叔本华的书:《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深受叔本华的影响。 王国维写了《汗德像赞》、《叔本华之哲学及教育学说》、《叔本华和尼采》、《书叔本华遗传说后》、《释理》等论文,全面介绍了康德、叔本华、尼采的哲学思想。王国维深受叔本华思想的影响,哲学、美学、教育、宗教、法律、政治各方面的阐述都运用了叔本华的思想。他认为哲学和艺术是探求精神上永恒的真理,人生哲学就是探求揭示人生即痛苦这一真理以及其解脱之道。美学是感发人的情绪,洗涤人的精神,揭示人生的真义,使人超然物外,忘记利害关系,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求得暂时的解脱的功效。他写了《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文学小言》等文,是发挥叔本华美学思想的名篇。他又写了《红楼梦评论》一文,分析曹雪芹创作的小说《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他运用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分析《红楼梦》一书的基本精神是展示了生活之欲造成的巨大苦痛,从而走上了解脱之路。“洞观宇宙人生之本质”,“遂悟宇宙人生之真相”,这一观一悟,写出了彻头彻尾的悲剧,具有典型的美学价值。王国维对《红楼梦》的研究,独具慧眼,第一次道出了小说的内在含义,推倒了封建文人视《红楼梦》为“诲*”之作的偏见,也批评了“索引派”繁琐的历史考证的研究方法,将《红楼梦》推举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伟大作品,肯定了它的悲剧意义和美学价值。 王国维研究哲学产生了疲惫的心态。他曾在《自序》中述说道:“余疲于哲学有日矣;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余知真理,而余又爱其谬误。伟大的形而上学,高严的伦理学,与纯粹之美学,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则宁在知识论上之实证论,伦理学上之快乐论,与美学上之经验论。知其可信而不可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烦闷。”① 当时西方传入中国的哲学有两大潮流:一是英国的实证主义,如洛克、休谟、斯宾塞等,即严复所宣传的一套实证论、经验论思想。另一是德国的哲学,如康德、叔本华、尼采的思想,是先验论、唯心论思想体系。王国维一方面偏爱康德、叔本华、尼采的哲学,但是,他也曾批评过这些哲学可爱而不可信,他曾说叔本华:“悟叔氏之说,半出于其主观的气质,而无关于客观的知识。”②另一方面,他也曾受过实证论思想的熏陶,曾学过逻辑学、数学、化学、物理学,这些学问培养了他科学的研究方法,但是,他又不满于科学、实证,而认为还需要探讨人生的道路、真理。这便是他认为“可信而不可爱”。于是,他在可爱与可信之间徘徊,思想常处于矛盾之中。辛亥革命后,他到日本,便弃文而从史的研究。在历史的研究中,西方实证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史学 王国维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属于考古派。陈寅恪对他的学术成就曾有过描述:“其学术的内容及治学方法,殆可举三目以概括之者。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地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凡属于考古学及上古史之作,如《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鬼方、昆夷、■狁考》等是也。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凡属于辽、金、元史事及边疆地理之作,如《萌古考》及《元朝秘史之主因亦儿坚考》等是也。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凡属于文艺批评及小说戏曲之作,如《红楼梦评论》及《宋元戏曲考》、《唐宋大曲考》等是也。”①陈寅恪对王国维史学研究的治学领域和治学方法有明确、清晰的说明。 第一,王国维的甲骨文研究。甲骨文晚清始发现,最早是王懿荣,后来刘鹗刊印《铁云藏龟》,继之,孙治让和罗振玉对甲骨文字进行研究。而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学的第一人,则推王国维。他撰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殷虚卜辞中所见地名考》、《殷礼徵文》以及《古史新证》等,他将地下的材料甲骨文同纸上的材料中国历史古籍对比来研究,用卜辞补正了书本记载的错误,而且进一步对殷周的政治制度作了探讨,得出崭新的结论,他的考证方法极为缜密,因而,论断堪称精审。他自己称这种考证方法为“二重证据法”,即以地下的材料与纸上的材料相比较以考证古史的真象。这种考证方法既继承了乾嘉学派的考据传统,又运用了西方实证主义的科学考证方法,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古史研究上开辟了新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郭沫若曾赞颂说:“王国维……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① 晚清康有为提出“六经皆伪”,后来史学界发展为疑古派,对古史抱怀疑态度。章太炎是古文经学家,精通语言文字音韵学,但是,他又不相信甲骨文,认为甲骨文不是真的,因此,他对这种研究甲骨文进而研究历史的方法持否定态度。王国维与疑古派不同,他认为古代传说仍有史学研究的价值,态度比较审慎。他又不同于乾嘉学派,乾嘉学派是经学家,他们研究语言文字学是为了通经,而王国维研究语言文字学,其基本出发点在于考史。而章太炎是过分相信书本知识,连青铜器上的金文,龟甲上的卜辞都一概否定其价值,不过是治学中的一种保守思想而已。 第二,西北地理和蒙古史的研究。王国维对西北地理和蒙古地区古代各游牧民族的历史进行广泛的研究,他利用汉晋木简、敦煌文献、碑文以及外国人的著述,加以比较、校勘、考证,写出了有重大贡献的论文。如他写的《流沙坠简序》,便是利用魏晋木简考证西域著名古城楼兰的位置及其兴废的论文。他写的《鬼方、昆夷、■狁考》便利用了先秦两汉的文献,同时也利用了钟鼎彝器铭文的不少材料,经过比较、分析,而得出精辟的见解和论断。他写的《高昌宁朔将军曲斌造寺碑跋》、《九姓回鹘可汗碑跋》、《书虞道园高昌王世勋碑后》、《唐贤力芯伽公主墓志跋》等文章,从碑文、墓志铭文考证蒙古地区古代游牧部族突厥、回鹘族的历史。他写的《萌古考》(原名《辽金时蒙古考》),是研究成吉思汗1206年建国以前蒙古诸部落历史的重要论著。他写的《元朝秘史之主因亦儿坚考》考订主因亦儿坚即是纠军,搞清了金代后期纠军的情况和事迹。他还写了《鞑靼考》、《黑车子室事考》等文。他的研究方法是勤读宋、辽、金、元等汉文史籍,又参考钱大昕、徐松、张穆、何秋涛、洪钧、李文田、屠寄、丁谦、沈曾植、柯劭劭等学者的专著,还引用《蒙文元朝秘史》、拉施特《史集》、《马可·波罗行记》,以及对日本学者那珂通世等著作进行比较、校勘、证订,然后,得出精湛的论断。 第三,宋元戏曲史的研究。王国维1907年任学部图书馆编译时便从事中国古典戏曲研究,陆续写出了《曲录》、《戏曲考源》、《录鬼簿校注》、《优语录》、《唐宋大曲考》、《录曲余谈》、《古剧脚色考》7种专著。东渡日本后,1912年完成了《宋元戏曲考》。这批著作是富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给戏曲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因为,历来人们对小说和戏曲认为是民间的俗文学,“庸人乐于染指,壮夫薄而不为”①。研究的人寥寥无几。王国维采用的是西方学术研究科学的严密的方法,先做分析考证,后做综合论述。上述前7种便是分析型的考证,后一种属于综合型的巨著。他在著述时又运用了西方先进的戏剧理论和美学理论,“观其会通,窥其奥窔者。”②在历史的考察方面,他总结说:“我国戏剧,汉魏以来,与百戏合,至唐而分为歌舞戏及滑稽戏二种;宋时滑稽戏尤盛,又渐借歌舞以缘饰故事;于是向之歌舞戏,不以歌舞为主,而以故事为主,至元杂剧出而体制遂定。南戏出而变化更多,于是我国始有纯粹之戏曲”③。他的这段总结,是依据一种论断,即“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④,“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始全”⑤。用这一原则考察中国古典戏曲形成、演变、发展过程,描绘出清晰的途径和线索。在艺术审美方面,他说:“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处,无不如是。”①他运用这种审美标准对戏曲的语言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作了具体的分析和发挥。人们一致共认《宋元戏曲考》是近代古典戏曲研究的“开山之作”。 综上所述,王国维史学研究的最大贡献,便是将物质与经籍,证成一片。从晚清到民国初年,发现了大量物质的材料,如一、殷契甲骨文字;二、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地之简牍(亦称流沙坠简);三、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唐人所书卷轴;四、内阁大库之书籍档案;五、中国境内之古外族遗文(如西夏文、蒙文等)。这些新的发现的地下材料,王国维学贯中西,用毕生精力对之加以研究考证,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他虚心好学,治学态度缜密而严格,结识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如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沙畹博士,日本著名学者藤田丰八、内藤虎次郎、狩野直喜、富田谦藏,以及中国著名学者罗振玉、沈曾植、柯劭忞等,同他们交流研究成果,探讨切磋学问,颇受其启导和鼓励。王国维的学术成就又使他在国际、国内的学术界得到了极高的声誉。 文学 王国维在1908年发表《人间词话》,是文艺批评类著作。他利用了传统的诗话形式,而论及的内容达到近代美学理论的高度,是“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的作品。他在《人间词话》中标举了“境界说”。境,中国古代文艺评论家也运用过这些词语,如宋朝严羽的“兴趣”、清朝王士桢的“神韵”、袁枚的“性灵”诸说,但都是就风格、技巧而言,王国维则提到美学的本质论高度。他说:“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①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②这是总论,对五代北宋的词评价很高,其标准即有境界。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③ 境不仅指景物,也是心的感情,景与情构成文学的两个基本原素,而这两者又是互相联系的,这是客观与主观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这一美学理论的指导下,王国维提出了四个关系。 第一是“自然”与“理想”的关系。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④ 诗有写实派和理想派,写实派是将客观事物真实地描写出来,理想派是着重于虚构、主观的想象,而虚构、主观的想象又以生活现实为其基础。因此,大诗人所造的境,必合乎自然,又邻于理想。合乎自然,是诗人对审美对象观照、反映的感受,将景物真实地描绘出来,有如诗中的“赋”,直书其事。而邻于理想,是诗人总是用自己的理想去取舍生活、剪裁生活,引譬连类,因物喻志,有如诗中的“比”、“兴”,触物以起情,索物以托情,表达诗人的一种思想感情。王国维的意思是大诗人造境、写境,难以区分,最高的境界是能反映物景以及人生(感情)的本质,而且,景情互相融合,达到浑为一体,这是最高的境界。他举了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评价为“纯是天籁”①,又评为“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②这首散曲前3句18个字综合了9种事物,勾画出秋天萧瑟凄凉的傍晚景象,烘托出一个远离家乡的旅行者来。马致远的写作技巧是极高明的,真达到了“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③的境界。另外,王国维对苏轼《水龙吟》咏杨花评价极高。这首词的起句是“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末尾几句是“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王国维评:“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④诗人苏轼,对杨花描绘成似花非花,全神凝注,笔借“风”“雨”,一气流转,把杨花当作容器,装进去主观的想象,显露出对人生的理念,格调更为高雅。这里“我”融入了景物之中了,与物景处在有意无意之间,因此,读咏此词,有一唱三叹,寻味无穷的感觉和效果。 王国维要求观照景物能体现某种景物内在的本性,即“神理”,达到“真景物”,“理念”的真;在体现人生的感情时能反映人的内在本性的真,达到真感情,创造出独特的艺术画面,诗人“忧生”、“忧世”的理想与感情自然渗透在作品之中。自然与理想,写境与造境,写实派与理想派,合而言之,都应当达到这种境界,便是美。 第二是“入”与“出”的关系。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①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② 诗人对于宇宙和人生,要观察、体会、了解、领悟,便要“入乎其内”,到生活中去。人人都能观察,但是,常人之眼与诗人之眼不相同,常人之眼有时看不到,看不透,或看到了说不出来,没有提炼的能力。诗人之眼则不同,他能静观,能观照,能突破自身狭隘的眼光,能出乎其外,站得更高,“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他能排斥私欲、功利等障碍,能将客体的本性体察、领悟出来,这就是诗人天才的“内美”,具有这种崇高的人格和素质,才能出,故能观。同时,待物化的艺术境界,即在审美主体(作家)蕴藏形成的第二自然、第二人生和第二之我需要用艺术形式、手法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在于审美主体驾驭艺术形式、艺术手法的能力,这种能力有高有低,这便决定作者在“出乎其外”时能否高致。因为作者心中的意象是观物、观情的辩证统一,达到最高的境界,有时稍纵即逝,是须臾之物,需用不朽的文字表达出来。所以作者既要超以象外,轻视外物,能以奴仆命风月,又要重视外物,情景相融为一体,能与花鸟共忧乐。王国维评论说:“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分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③这里所讲的格、情、气、韵是格调、性情、音韵、气象,四者能烘托出“境界”。因此,境界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深邃的感情,能反映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王国维举周邦彦的《苏幕遮》咏荷的词,其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评说:“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①另外,他举冯延己的《南乡子》咏草的词,其中有“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他评说:“‘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若也。”②这两幅图画,通过语言、色彩、线条充分表现了荷和青草的内在的本质力量,能得荷之神理,摄春草之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心境,这便是善入善出的典型例句。 第三是“渐悟”与“顿悟”的关系。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③ 这是《人间词话》的一段名言,王国维用晏殊、柳永、辛弃疾三首词的断句,描绘了作词的艰苦历程。同时,他又引申到成大事业、大学问方面去。这三个境界是作为诗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修养和锻炼的问题。审美主体(作者)对人和物的审美把握,形成待物化的意识客体,第二自然、第二人生以及第二之我,再将此用艺术形式表现为意识性的客体(作品),其间有一个渐悟到顿悟的过程。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西风凋碧树”,是一种烦躁的心情,诗人要观物,首先要摆脱现实的种种纷扰,破除一切我执,包括苦乐、毁誉、利害、得失,挣脱一切个人的私念,达到胸中洞然无物,才能达到观物之微。“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时,便入定,能去体会物之内在本质的美了。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把握,审美主体(作者)有一种择一的、固执的、终身无悔的精神,在探索着事物的美。这种美必须将事物个别的、外在的、偶然的东西跨越过去,得出普遍性的、内在的、必然的一种理念,用审美的把握塑造出美的意象,诗人在此境界的心情是平静、纯净、自然的,寻求一种自然的乐趣。一方面,这种寻求是艰辛的,使人憔悴和消瘦,同时,另一方面,这种寻求又是使作者的感情得到升华,达到完美的意境,虽然“衣带渐宽”,又是值得的,殉身无悔的。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里说的是顿悟。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苦苦寻求,作者能用最明快的语言,将事物玲珑剔透的表达出来,浑如天成。这时作者的心情达到了无欲、无念、无喜、无忧的境界,获得了智慧。“众里寻他千百度”,表达了“慧”的寻求的艰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达了智慧的顿悟。诗人在艰苦的寻求中,豁然开朗,灵感顿生,妙语连珠,境显现得光辉耀人,情表达得沁人心脾,这是极不容易获得的一种境界。在第三种境界,诗人也从自己创作的诗作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达到了精神上的愉悦。 王国维最喜欢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誉为“神秀”①,他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②李煜的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重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这些词都是千古绝唱。李煜表达的感情,具有一颗“赤子之心”,度越了个人身世的局限,抒发的是一种人类普遍的感情,他摆脱了个人意志、欲望、利害关系,“自由”地进入审美静观,能深窥人类和事物的内在本性,把自己强烈的主观的感情和这种客观的“静观”交织在一起,达到了人的感情和景物融合为一,他又能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描绘出来,完成抒情诗人的自我心理形象的塑造,因此,最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引起共鸣。他的词最足以说明诗人确实经历了诗的三种境界,达到了最高的智慧顿悟境界。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可真所谓血书者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①。李煜确有其过人的哀乐,将自己的生命和词的创作融合在一起,词具有灵慧之气。 第四是“隔”与“不隔”的关系。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② 王国维强调诗词要自然、真实,真事物,真感情,形象鲜明、生动,是客体事物的写照,是人类的一面镜子,生动地再现自然与人生,反映了美的本质。作品问世,读者读时,心中有感受,便是对物化的意识性客体(作品)在头脑中重现艺术境界。这种重现又有读者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经验、时代精神渗透其中,而主要的取决于艺术作品境界的深浅、有无、大小,物化的程度高低等等。王国维的所谓“不隔”,就是能真实地表达感情、形象生动地描绘景物,不多用典故,“不使隶事之物”,“不用粉饰之字”,“忌用替代词”,排斥“游词”。他对姜夔(白石)的词评价不高,主要缺点便在于“隔”。造成隔的原因,一是姜白石词中用典太多,读者读时不易理解,再是词中“雅”的程度过高,“仙”的韵趣过重,而人情味相对地减弱了,读者不能直接感受到其境界,因此,王国维评论说:“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①王国维不喜欢吴文英的词,对吴评论很低,说吴的词缺点在于“隔”。又贬谪其词“肤浅”,“枯槁”,其人“才分有限”。词虽然五光十色,不乏美丽的辞藻,但是总是嫌“假”,没有真情实意。有人评吴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王国维也取吴文英词中一语加以评价,说:“映梦窗凌乱碧”②,其意相同。 综上所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虽然仍用传统诗话形式表现出来,比较简单扼要,但是,它有着许多精彩的见解,蕴有深厚的、丰富的美学理论作为基础。他的意境说,把中国传统诗话中的格调、神韵、气象、兴趣诸说,提到了西方美学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形成了中国评论诗词的美学原则和美学理论。他探讨了作者与自然,作者与作品,作品与读者在审美范畴的种种关系,要求格调要高,写出真景物、真感情,崇尚自然,要在“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③,这种理论纠正了晚清渐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的弊病,比专讲婉柔或专讲豪放更要全面。虽然,他的美学理论体系是唯心主义的,对人生有着悲观色彩,具体论断亦不一定都准确,但是,他的美学理论对封建主义儒家文学理论专讲“文以载道”的思想是一种突破。此前,梁启超、黄遵宪致力于“诗界革命”,偏重于内容带有政治色彩,而对于诗中美的境界的艺术塑造探讨很少。近代讲美学是从王国维开始的。而且,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也贯穿到评论小说、戏剧、美术等领域,具有普遍性。因此,他的美学思想、文艺批评是有历史贡献的,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 王国维的诗词数量不多,诗有192首,词有115首。后来他便致力于历史学研究。他的词是颇有功力的,他自己也很自负,樊志厚评为“真能以意境胜”,“皆意境两忘、物我一体”①。举例来说: 昨夜梦中多少恨,细马香车,两两行相近。对面似怜人瘦损,众中不惜搴帷问。陌上轻雷听隐辚。梦里难从,觉后那堪讯。蜡泪窗前堆一寸,人间只有相思分!(《蝶恋花》)②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独倚栏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蝶恋花》)③ 天末同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今朝欢宴胜平时。(《浣溪沙》)④ 樊志厚评论王国维的词说:“君词则诚往复幽咽,动摇人心,快而沉直而能曲,不屑屑于言词之末,而名句间出,殆往往度越前人。至其言近而指远,意决而辞婉,自永叔之后,殆未有工如君者也。”①王国维的词写景鲜明、逼真,言情深婉凄绝,音韵铿锵,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富有哲理,能将哲理融化于情景之中,读时觉得耐人寻味,品格高致。细细品味,真有一种美的享受。 ①《静安文集续编》,第21页。 ②《静安文集》,光绪三十年铅印本,第1页。 ①《王静安先生遗书序》,《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19页。 ①《自序》,《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2年。 ①《曲录自序》,《王国维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第370页。 ②《宋元戏曲考序》,《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3页。 ③《宋元戏曲考》,《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134页。 ④《戏曲考原》,《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201页。 ⑤《宋元戏曲考》,《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36页。 ①《宋元戏曲考》,《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106页。 ①《〈人间词话〉及评论汇编》(以下间称《人间词话》),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第4页。 ②《人间词话》,第1页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