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荆子有什么药用功效?蔓荆子入药有什么作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蔓荆子有什么药用功效?蔓荆子入药有什么作用?,第1张

蔓荆子是种子入药,性味偏苦寒,所以蔓荆子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的作用,一般入药主要是作疏散风热,主要用来治疗风热感冒,蔓荆子还有治疗头晕目眩风湿骨痛等的作用,所以功效很多。那么,蔓荆子有什么药用功效?蔓荆子入药有什么作用?

蔓荆子蔓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trifoliaLvarsimplicifoliaCham或蔓荆VitextrifoliaL的干燥成熟果实。单叶蔓荆主产于山东、江西、浙江、福建等省;蔓荆主产于广东、广西等省区。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用。

药性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应用

1风热感冒,头昏头痛。本品辛能散风,微寒清热,轻浮上行,解表之力较弱,偏于清利头目、疏散头面之邪。故风热感冒而头昏头痛者,较为多用,常与薄荷、菊花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药同用。若风邪上攻之偏头痛,常配伍川芎、白芷、细辛等祛风止痛药。

2目赤肿痛。本品辛散苦泄微寒,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可用治风热上攻,目赤肿痛,目昏多泪,常与菊花、蝉蜕、白蒺藜等祛风明目药同用。本品药性升发,清利头目,与黄芪、人参、升麻、葛根等补气升阳药同用,还治疗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耳鸣耳聋,如益气聪明汤(《证治准绳》)。

此外,取本品祛风止痛之功,也可用治风湿痹痛,每与羌活、独活、川芎、防风等同用,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用法用量煎服,5~9g。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

2《名医别录》:“去长虫,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益气,令人光泽脂致。”

3《医林纂要》:“散热,祛风,兼能燥湿。”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茨烯、蒎烯,并含蔓荆子黄素、脂肪油、生物碱和维生素A等。

2药理作用:蔓荆子有一定的镇静、止痛、退热作用。蔓荆子黄素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蔓荆叶蒸馏提取物具有增进外周和内脏微循环的作用。

3临床研究:①蔓荆子60g,白酒500ml,将蔓荆子炒至焦黄,轧为粗末,入酒浸泡3~7天,兑凉开水适量,取汁700ml,每次服50ml,每日2次,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三叉神经痛有良效(中医杂志,2000,41(12):712)。②治疗急性鼻窦炎,蔓荆子12g,苍耳子10g,辛夷10g,白芷10g,桑叶15g,桔梗10g,随证加减,趁热熏鼻,温后口服(中医杂志,2000,41(12):713)。③用蔓荆子和清胃散煎服,另用蔓荆子10g,生石膏30g,细辛5g,煎汤漱口,热含冷吐,不拘时数,治疗牙周炎有效(中医杂志,2000,41(12):713)。④单用蔓荆子为末,酒调外敷,治疗初中期急性乳腺炎,效果满意(湖南中医杂志,1999,15(3):48)。

风热感冒症状

1、发热稍怕风寒

风热感冒患者身体会出现发热症状,与风寒感冒所不同的是,风热感冒患者畏寒怕风的症状较不明显。

2、咳嗽咳痰

风热感冒主要就是由于外界的邪气袭击了我们的肺部,导致身体出现了肺表不和以及肺气失和的情况。故而风热感冒容易出现咳嗽,咳痰较多且痰液较黄稠。

3、鼻流浊涕

肺开窍于鼻,风热感冒患常常会会出现鼻塞流涕的现象,并且以流处黄浊鼻涕多见。

4、咽喉肿痛

由于热邪灼伤津液,风热感冒还会有口干舌燥甚至咽喉肿痛的情况。患者舌苔颜色发红,舌苔薄黄。

5、风热感冒的脉搏

风热俱为阳邪,风热感冒患者一般脉搏跳动要比正常时候稍快,脉搏往往浮数而有力。

6、小儿风热感冒症状

小儿风热感冒主要以发热重,怕风但怕冷不死很明显。鼻子常常堵塞流浊涕,咳嗽声音较重,或者有粘稠黄痰咳出。头痛、口渴喜饮,咽红、咽痒或者疼痛。大便干燥、小便黄,检查时可发生扁桃体红肿,咽喉部充血,舌苔薄黄或者黄厚,舌质红。

杜甫全集

作者: 杜甫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1996-11

页数: 326

定价: 196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32521371

在哪儿能够借到这本书

上海市中心图书馆(9)

吉林省图书馆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杜甫全集》,高仁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1月。

有关杜甫诗的详细情况,可以访问《杜甫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6%C5%B8%A6&fr=ala0;

《杜甫吧》首页有:《杜甫的诗》的链接网址;《全唐诗免费下载》网址,其中包括杜甫诗1400多首,只有诗、没有注释;等。杜甫吧有许多杜甫诗的研究、讨论、注释、赏析等精品帖文。

《杜甫全集》目录:

前言

卷一 古诗五十五首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送高三十五书记

赠李白

游龙门奉先寺

望岳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李邕

同前

玄都坛歌

今夕行

货交行

兵车行

高都护骢马行

天育骠骑歌

白丝行

秋雨叹三首

叹庭前甘菊花

醉时歌

醉歌行

赠卫八处士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征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示从孙济

九日寄岑参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饮中八仙歌

曲江三章章五句

丽人行

乐游园歌

[氵美]陂行

[氵美]陂西南台

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

夏日李公见访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夜听许十损诵诗爱而有作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沙苑行

骢马行

去矣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悲陈陶

悲青坂

哀江头

哀王孙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卷二 古诗四十二首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晦日寻崔戢李封

雨过苏端

喜晴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述怀一首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

防御判官

塞芦子

彭衙行

北征

得舍弟消息

徒步归行

玉华宫

九成宫

羌村三首

逼仄行赠毕曜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洗兵马

留花门

病后遇王倚饮赠歌

湖城东通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欢散因为醉歌

阌乡姜七少府设[鱼会]戏赠长歌

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

李[雩阝]县丈人胡马行

义鹘

画鹘行

瘦马行

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夏日叹

夏夜叹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立秋后题

卷三 古诗七十八首

贻阮隐居

遣兴三首

昔游

幽人

佳人

赤谷西崦人家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

寄赞上人

太平寺泉眼

梦李白二首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

遣兴五首

遣兴五首

遣兴五首

前出塞九首

后出塞五首

别赞上人

万丈潭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

发秦州

赤谷

铁堂峡

盐井

寒硖

法镜寺

青阳峡

龙门镇

石龛

积草岭

泥功山

凤凰台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发同谷县

木皮岭

白沙渡

水会渡

飞仙阁

五盘

龙门阁

石柜阁

桔柏渡

剑门

鹿头山

成都府

卷四 古诗三十七首

石笋行

石犀行

杜鹃行

赠蜀僧闾丘师兄

泛溪

题壁画马歌

戏题画山水图歌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戏为双松图歌

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徐卿二子歌

病柏

病橘

枯棕

枯楠

丈人山

百忧集行

戏作花卿歌

入秦行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大雨

溪涨

戏赠友二首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喜雨

渔阳

黄河二首

天边行

大麦行

苦战行

去秋行

述古三首

卷五 古诗五十六首

观打鱼歌

又观打鱼

越王楼歌

海棕行

姜楚公画角鹰歌

相从歌赠严二别驾

光禄坂行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陈拾遗故宅

谒文公上方

奉赠射洪李四丈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过郭代公故宅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

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

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

短歌行

短歌行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

山寺

棕拂子

桃竹杖引

寄题江外草堂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丹青引

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县

严氏溪放歌行

南池

发阆中

寄韩谏议

忆昔二首

冬狩行

自平

释闷

赠别贺兰[钅舌]

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

阆山部

阆水歌

三绝句

草堂

四松

水槛

破船

营屋

除草

扬旗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

莫相疑行

别蔡十四著作

卷六 古诗五十三首

杜鹃

客居

客堂

石砚诗

水阁前霁奉简严云安

赠郑十八贲

三韵三篇

青丝

近闻

蚕谷行

拆槛行

引水

古柏行

缚鸡行

负薪行

最能行

寄裴施州

郑典设自施州归

柴门

贻华阳柳少府

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有诗因论壮年乐事戏呈元二十一曹长

牵牛织女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

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

赠李十五丈别

西阁曝日

课伐木并序

园人送瓜

信行远修水筒

槐叶冷淘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催宗文树鸡栅

园官送菜并序

上后园山脚

驱竖子摘苍耳

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

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

稽竖子阿段往问

阻雨不得归[氵襄]西甘林

雨二首

晚登[氵襄]上堂

又上后园山脚

甘林

种莴苣并序

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

卷七 古诗四十九首

八哀诗并序

赠司空王公思

故司徒李公光弼

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王进]

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

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写怀二首

可叹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往在

昔游

壮游

遣怀

同元使君春陵行并序

春陵行有序 元结

贼退示官吏有序 元结

李潮八分小篆歌

览柏中允兼子侄数人除官制词因述父子兄弟四美载歌丝纶

听杨氏歌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王兵马使二角鹰

狄明府

秋风二首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

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

虎牙行

锦树行

赤霄行

前苦寒行二首

后苦寒行二首

晚晴

复阴

夜归

寄柏学士林居

奇从孙崇简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

别李义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

君不见简苏[彳奚]

赠苏四[彳奚]

寄薛三郎中

大觉高僧兰若

卷八 古诗四十五首

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忆昔行

魏将军歌

北风

客从

白马

白凫行

朱凤行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

夜闻簪篥

发刘郎浦

别董[廷页]

送重表侄王[石水]评事使南海

咏怀二首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上水遣怀

遣遇

解忧

宿凿石浦

早行

过津口

次空灵岸

宿花石戍

早发

次晚洲

望岳

湘江宴钱裴二端公赴道州

清明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别张十三建封

暮秋枉裴道州手礼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奉赠李八丈判官

岁晏行

八日寄社二拾遗 高 适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辛夷是临床常用中药,苍耳子散里面就有辛夷的哈。辛夷能够祛风,通窍。常用于治疗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痛等等。下面响石潭详细说一下辛夷的功效与作用。

  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biondiipamp、玉兰MagnoliadenudataDesr或武当玉兰MagnoliasprengeriPamp的干燥花蕾。主产于河南、安徽、湖北、四川、陕西等省。玉兰多为庭园栽培。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枝梗,阴干入药用。

  药性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

  应用

  1.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温通,能发散风寒,宣通鼻窍。用治外感风寒,肺窍郁闭,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者,可配伍防风、白芷、细辛等发散风寒药。若风热感冒而鼻塞头痛者,亦可于薄荷、金银花、菊花等疏散风热药中,酌加本品,以增强通鼻窍、散风邪之力。

  2.鼻塞,鼻渊。本品辛温发散,芳香通窍,其性上达,外能祛除风寒邪气,内能升达肺胃清气,善通鼻窍,为治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偏风寒者,常与白芷、细辛、苍耳子等散风寒、通鼻窍药同用,如苍耳子散(《济生方》);偏风热者,多与薄荷、连翘、黄芩等疏风热、清肺热药同用。若肺胃郁热发为鼻疮者,可与黄连、连翘、野菊花等清热泻火解毒药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咽喉,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

  使用注意鼻病因于阴虚火旺者忌服。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

  2.《本草纲目》:“鼻渊,鼻鼽,鼻窒,鼻疮及痘后鼻疮。”“辛夷之辛温,走气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阳上行通于天,所以能温中、治头面目鼻之病。”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望春花花蕾含挥发油,油中含有望春花素、α-菠烯、桉叶素等,并含生物碱、木脂素;玉兰花蕾含挥发油,油中含柠檬醛、丁香油酚、桉叶素生物碱等。武当玉兰花蕾含挥发油、柳叶木兰碱、武当玉兰碱等成分。

  2.药理作用:辛夷有收缩鼻粘膜血管的作用,能保护鼻粘膜,并促进粘膜分泌物的吸收,减轻炎症,乃至鼻腔通畅。辛夷浸剂或煎剂对动物有局部麻醉作用。辛夷水或醇提取物有降压作用。水煎剂对横纹肌有乙酰胆碱样作用,并能兴奋子宫平滑肌,亢奋肠运动。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挥发油有镇静、镇痛、抗过敏、降血压作用。

  本文来源于 响石潭 http://wwwchinadoctororg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陈仓米 21 拼音名 22 陈仓米的别名 23 来源 24 生境分布 25 功能主治 26 陈仓米的用法用量 27 摘录 3 《中华本草》:陈仓米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陈仓米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性味 39 归经 310 功能主治 311 陈仓米的用法用量 312 注意 313 各家论述 314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陈仓米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陈仓米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陈仓米 1 拼音

chén cāng mǐ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陈仓米

21 拼音名

Chén Cānɡ Mǐ

22 陈仓米的别名

老米

23 来源

禾本科陈仓米Oryza sativa L,为入仓年久而色变的米。

24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

25 功能主治

理脾助气,调胃止泻。主治脾虚胃弱,精神不振,烦渴久泄。

26 陈仓米的用法用量

03~1两。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陈仓米

31 出处

出自《食性本草》。

1陶弘景:陈廪米,此今久入仓陈亦者,汤中多用之,人以作醋酒,胜于新粳米。

2《本草衍义》:陈廪米,今《经》与诸家注说皆不言是粳米,为复是粟米,然粳、粟二米,陈者性皆冷,频食之,令人自利,与《经》所说稍戾,煎煮亦无膏腻,入药者,今多用新粟米。

32 拼音名

Chén Shēnɡ Mǐ

33 英文名

store rice for a long time, old rice

34 陈仓米的别名

陈禀米、陈米、火米、老米、红粟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经加工储存年久的粳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yza sativa L

36 原形态

稻 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直立,丛生,高约1m左右。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长525mm,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扁平,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3060cm,宽615cm。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曲,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长68mm,含3小花,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颖极退化,在小穗柄之顶端呈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长34mm,两性小花外稃,有5脉,常具细毛,有芒或无芒,内稃3脉,亦被细毛;鳞被2,卵圆形,长1mm;雄蕊6;花药长2mm;花柱2枚,筒短,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颖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38 性味

甘;淡;平

39 归经

胃;大肠;脾经

310 功能主治

调中和胃;渗湿止泻;除烦。主脾胃虚弱;食少;泄泻反胃;噤口痢;烦渴

311 陈仓米的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煎汤;或入丸、散。

312 注意

《本草拾遗》:“和马肉食品店之发痼疾。”

313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陈仓米煮汁不浑,初时气味俱尽,故冲淡可以养胃,古人多以煮汁煎药,亦取其调肠胃,利小便,去湿热之功也。《千金方》治洞注下利,炒此米研末饮服者,亦取此义。《日华子》谓其涩肠胃,寇氏谓其冷利,皆非中论。

2《本草述》:五谷为养,而更取其陈者,谓其气味俱尽,还归于淡。淡乃五味之主,可以养胃气,且淡能渗湿,即化滞热,是又可以裕脾阴。故方书中疗滞下噤口有仓禀汤,因胃气虚而热乘之,故用参、苓,乃以羌、独、柴胡升达其胃气,并散其毒气,必入陈米养脾阴,使不为热毒所并。又吐利后大渴不止,独以陈仓米汤疗之。是二者足征其于脾胃之阴气大有裨也。止言其养胃者,殊未亲切,试思下多则亡阴,而兹味之主治,在泻利居多,犹得泛然以养胃为其功乎哉。

3《本草求真》:陈仓米,即米多年陈积于仓而未用者也。凡米存积未久,则性仍旧未革,煮汁则胶粘不爽,食亦壅滞不消,至于热病将愈,胃气未复,犹忌食物恋膈,热与食郁,而烦以生,必得冲淡甘平,以为调剂,则胃乃适。陈米津液既枯,气味亦变,服此正能养胃,除热去烦,是以古人载此,既有煮汁养胃之功,复有祛湿除烦之力。一切恶疮,百药不效者,用此作饭成团,火煅存性,麻油、腻粉调敷,可知冲淡和平,力虽稍逊,而功则大,未可忽也。

4《名医别录》:主下气,除烦渴,调胃,止泄。

5《食疗本草》:炊作干饭食之,止痢,补中益气,坚筋骨,通血脉,起阳道。又毒肿恶疮,久陈者蒸作饭,和酢封肿上。卒心痛,研取汁服之。北人炊之于瓮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脏六腑之气。

6《日华子本草》:补五脏,涩肠胃。

7《本草纲目》:调肠胃,利小便,止渴除热。

314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陈仓米的方剂 挡子丸

置灰中煨令黄焦,和面研末),欓子末(炒)1两,陈仓米(焦炒,为末)2钱。功能主治:脾泻,久泻虚痢,

攩子丸

置灰中煨令黄焦,和面研末),欓子末(炒)1两,陈仓米(焦炒,为末)2钱。主治:脾泻,久泻虚痢,腹痛

黄米丸

ngmǐwán处方:干丝瓜1棒,巴豆肉14粒,陈仓米如丝瓜之多少。制法:丝瓜去皮剪碎,和巴豆肉同炒

诸积太仓丸

gwán《金匮翼》卷四:方名:诸积太仓丸组成:陈仓米4两(以巴豆21粒,去皮同炒,至米香豆黑,勿令

仓连煎

拼音:cāngliánjiān处方:陈仓米赤痢用3钱、白痢用7钱、赤白相兼用5钱,黄连赤痢用7钱、

更多用到中药陈仓米的方剂

用到中药陈仓米的中成药 万应茶

茶叶624g制法:以上三十四味,粉碎成中粉;另取陈仓米粉72g,加适量水调匀,煮成稀浆糊,与上述药粉

香连丸

末,醋调神曲糊为丸,麻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陈仓米汤送下。每服2030丸,陈仓米汤送下。制备方

二和丸

末,醋调神曲糊为丸,麻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陈仓米汤送下。每服2030丸,陈仓米汤送下。制备方

至宝丹

腹痛,生姜汤送下;疳症身瘦,腹大而手足细小者,陈仓米汤送下;或淋、或肿、或胀,赤白痢症.俱用陈仓米

肥儿丸

之后而瘦。用法用量:每服2535丸,至50丸,陈仓米炒熟煎汤送下,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更多用到中药陈仓米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陈仓米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陈廪米

(《别录》下品)释名陈仓米(古名)、老米(俗名)、火米。时珍∶有屋曰廪,无屋曰仓,皆官积也。方

《古今医鉴》:[卷之五]痢疾

是肠胃有风邪热也。此方甚效。即人参败毒散加黄连、陈仓米、姜、枣煎服。噤口痢,加石莲肉七枚。痢后手足痛

《万病回春》:[卷之三]痢疾

境,皆下痢噤口者,服之神效。即人参败毒散加黄连、陈仓米三百粒,姜枣煎服。如痢后手足痛加槟榔、木瓜;噤

《医学入门》:[内集·卷二本草分类]食治门

干饭,令人热中,唇口干。和苍耳食,令卒心痛,烧陈仓米和蜜浆解之。和马肉同食,发痼疾。新熟者动气,经

《本草求真》:[下编卷八主治上]脏腑病症主药

目录 1 拼音 2 《医方易简》卷十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拔毒膏药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拔毒膏药 1 拼音

bá dú gāo yào

2 《医方易简》卷十 21 处方

生金银(晒干)6两,苍耳子4两,九里明叶半斤,米碎茶叶4两,乌孔叶4两,大蛇泡叶4两,葱头2两(共捶烂,晒干,为末),生谐芋仔5斤(去净泥,切片,略晒),蜂房4大只,老姜2两,大蛇壳5条,头毛仔5斤(米泔水洗净,晒干),大百足10条,大虾蟆5只(用真茶油半斤,桐油1斤半,下锅煮谐芋、百足各物焦黑色,隔滓,滴水成珠,抽锅离火,下后药),白松香2两,树蜡4两(熔透,再下后药末),木鳖仁1两,连翘1两5钱,赤芍1两5钱,花粉1两5钱,锦黄1两5钱,归尾1两,大风子2两,蛇床子1两,牛蒡子1两,江子油2两(净壳),蓖麻子3两,防风1两5钱,荆芥1两5钱,白及2两(切薄片),川乌1两,白芷1两5钱,山甲1两,轻粉4钱,赤石脂1两,乳香1两,没药1两,冰片2钱,丁香5钱,木香5钱,白豆蔻3钱,半夏1两5钱,阿魏1两,樟脑1两2钱,儿茶1两,南星1两,草乌1两(共为细末)。

22 制法

筛下飞丹,搅至合适为度。

23 功能主治

木石伤、刀铁伤成毒,或内受毒气,外起疮疔、疳漏、无名肿毒。

24 拔毒膏药的用法用量

用时将此药膏开油纸贴之。

古籍中的拔毒膏药 《医学正传》:[卷之六]疮疡

用骨研细,饭丸如粟米大,以皮纸拈送入窍内,外以拔毒膏药封之,其骨自出。(以上丹溪方法凡二十三条)恶疮

《宋本备急灸法》:[诸发等证]骑竹马灸法

,更熨勿歇,落熨三五日,不妨临时歇熨,时更以好拔毒膏药贴之,仍出窍。子以泄毒瓦斯,其熨时直候疮有血水

《疡医大全》:[卷八]论敷药法

多也。脓后围贴,则收散漫遗毒,尽随脓出,疮口贴拔毒膏药;如脓出不顺,用追毒膏;恶肉不去,用金宝膏。败

《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八卷禽之二]鸡

研末,饭丸粟米大。每以白纸捻送一粒入窍中,外以拔毒膏药封之,其骨自出。(《医学正传》)距(白雄鸡者良

《本草征要》:[第四卷外治](三)矿物药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乌龙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6 《解围元薮》卷四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乌龙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乌龙汤 1 拼音

wū lóng tāng

2 处方

元武版25克 生地18克 天冬6克 南沙参12克 蛤粉12克 女贞子6克 料豆9克 山药9克 茯苓6克 泽泻45克 车前6克

3 功能主治

治下消。肾阴久亏,孤阳无依,不安其宅,饮一溲一,夹有浊淋,腿股枯瘦。

4 乌龙汤的用法用量

用藕90克,煎汤代水煎药服。

5 摘录

《医醇剩义》卷三

6 《解围元薮》卷四 61 方名

乌龙汤

62 组成

苍耳子1斗,乌鱼1个(重2斤者)。

63 主治

风病。

64 乌龙汤的用法用量

上药同煮,取鱼食之,以汤洗浴。病重者2030次即愈。

古籍中的乌龙汤 《校注医醇剩义》:[卷三]三消

股枯瘦,而病益深矣。急宜培养真阴,少参以清利,乌龙汤主之。乌龙汤(自制)元武版(八钱)生地(六钱)

《解围元薮》:卷四

苦参首乌苍耳子草麻黄川椒葱煎汤久洗,取汗避风。乌龙汤百九十一苍耳子(一斗)乌鱼(一个,重二斤者)二

《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宜忌类]黑龙散

末焙收,用时姜汁调和,四边油纸包好,杉木皮缚紧,服淡盐汤,待醒来服调《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头面部]凌云骨

少进。   先服疏血丸,再以五加皮汤熏洗患处,敷乌龙膏,定痛消肿。按、方剂:[1]疏血丸     此

《正骨心法要旨》:[卷二头面部]凌云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