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除湿汤简介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除湿汤处方半夏麹(炒一钱半)厚朴(姜制一钱半)苍术(米泔浸二钱)藿香(一钱)陈皮(去白一钱半)白茯苓(去皮二钱)白术(二钱)甘草(一钱)功能主治治寒湿所伤,身体重著,腰脚酸痛,大便溏泄,小便赤涩。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七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食前服。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世医得效方》卷四:除湿汤处方半夏(汤洗)厚朴(去粗皮,切,姜汁炒)各30克藿香叶15克(去土)陈皮(去白)15克甘草9克苍术(米泔浸)30克(切,炒赤)制法上药锉散。功能主治燥湿健脾。主周身重著;或多食生冷,吐利俱作。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7片,红枣1枚,煎至160毫升,热服,不拘时候。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四《明医指掌》卷四:除湿汤处方厚朴(姜汁拌,炒)1钱,苍术(米泔浸,炒)1钱,半夏1钱,藿香叶3分,陈皮5分,茯苓5分,白术5分。功能主治痢疾病久,所下若鼻涕、冻胶,脉迟弱,形体虚怯,四肢倦怠。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温服。摘录《明医指掌》卷四《眼科纂要》卷上:除湿汤处方连翘、滑石、车前、枳壳、黄芩、川连、木通、粉甘草、陈皮、白茯苓、荆芥、防风。功能主治风弦赤烂外障,脾胃湿热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眼科纂要》卷上《一盘珠》卷一:除湿汤处方苍术、白术、白苓、甘草、干姜、橘红、丁香各等分。功能主治中湿。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水煎服。摘录《一盘珠》卷一《女科万金方》:除湿汤处方槟榔、甘遂、威灵仙、赤芍药、葶苈、半夏、厚朴、苍术、藿香、陈皮、白茯苓、白术。功能主治诸湿,腰膝肿疼,项颈浮肿,筋骨紧急, 凝滞。用法用量每服5钱,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服。摘录《女科万金方》《普济方》卷一一八:除湿汤处方平胃散加半夏曲(炒)、藿香、白茯苓、白术各等分(一方去白术,用赤茯苓)。功能主治寒湿所伤或脾虚停湿,身体重著,腰脚酸痛,面
详见百科词条:除湿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6:20:22 共225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圣惠》卷四十五:沉香散
处方 沉香1两,赤芍药1两,紫苏茎叶1两,木通1两(锉),诃黎勒皮2两,槟榔1两,红雪2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脚气冲心,烦闷喘促,脚膝酸痛,神思昏愦。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圣惠》卷六十二:沉香散
处方 沉香1两,麦门冬1两(去心),木香1两,川升麻1两,麻黄3两(去根节),川大黄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发背,肿如杏,或如鸡子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普济方》卷一七七:沉香散
处方人参1两,沉香1两,木香1两,白术1两,干葛1两,白茯苓1两,藿香1两,蛤粉5钱(炙)。
功能主治 调心气,止渴生津,醒酒。主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盖半,煎至7分,去滓,空心大口服,1日2-3次。
《圣惠》卷六十二:沉香散
别名 沉香汤
处方 沉香3分,麦门冬1两(去心),赤芍药1两,玄参1两,甘草1两(生,锉),枳实1两(麸炒微黄),川升麻1两,前胡1两(去芦头),葳蕤半两,黄耆半两(锉),生干地黄1两,犀角屑3分,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麝香1分(细研)。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发脑,疮肿焮赤疼痛,烦躁。
用法用量 沉香汤(《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目录 1 拼音 2 《外科正宗》卷三:活血散瘀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活血散瘀汤的用法用量 24 备注 25 摘录 3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活血散瘀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摘录 4 《外科正宗》卷九:活血散瘀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活血散瘀汤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中医外伤科学》 51 方名 52 组成 53 功效 54 主治 55 活血散瘀汤的用法用量 6 《外科正宗》卷八 61 方名 62 组成 63 功效 64 主治 65 活血散瘀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活血散瘀汤 1 拼音
huó xuè sàn yū tāng
2 《外科正宗》卷三:活血散瘀汤21 处方
川芎 当归尾 赤芍 苏木 牡丹皮 枳壳 瓜蒌仁(去壳)桃仁(去皮、尖)各3克 槟榔2克 大黄(酒炒)6克
22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治产后恶霹不尽,或经后瘀血作痛,或男子跌打损伤后瘀血流注肠胃作痛,渐成内痈;及腹痛大便燥结者。亦可用以治疗委中毒,局部肿痛微硬,屈曲艰难。
23 活血散瘀汤的用法用量上药十味,清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药滓再煎再服。
24 备注
方中川芎、当归尾、赤芍药、牡丹皮、苏木、桃仁活血祛瘀,通调血脉;枳壳、槟榔破气消积,疏通气道;大黄、瓜蒌仁攻逐瘀结,润肠通腑。且槟榔、枳壳亦助大黄攻逐;归、芎、苏、芍之破瘀,得利气之品,则祛瘀之功益著。全方配伍甚佳。但究属攻破之剂,凡血虚无瘀者,切忌妄用。
25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3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活血散瘀汤31 处方
苏木3至5钱,赤白芍3至5钱,草红花3至5钱,桃仁3至5钱,鬼箭羽5钱至1两,三棱3至5线,莪术3至5钱,木香1至3钱,陈皮3至5钱。
32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定痛。主浅层静脉炎,皮下瘀血(隔血症),及跌扑损伤,瘀血胀痛。
33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4 《外科正宗》卷九:活血散瘀汤41 处方
川芎1钱,当归1钱,防风1钱,赤芍1钱,苏木1钱,连翘1钱,天花粉1钱,皂角针1钱,红花1钱,黄芩1钱,枳壳1钱,大黄2钱。
42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主臀痈。
43 活血散瘀汤的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食前服。
便通者,去大黄,加乳香。
44 摘录《外科正宗》卷九
5 《中医外伤科学》 51 方名
活血散瘀汤
52 组成归尾、赤芍、桃仁、防风、延胡索、黄芩、半夏、陈皮、川芎。
53 功效活血化瘀。
54 主治一切新伤,瘀阻肿胀疼痛。
55 活血散瘀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6 《外科正宗》卷八 61 方名活血散瘀汤
62 组成川芎1钱,归尾1钱,赤芍1钱,苏木1钱,牡丹皮1钱,枳壳1钱,瓜蒌仁(去壳)1钱,桃仁(去皮尖)1钱,槟榔6分,大黄(酒炒)2钱。
63 功效活血散瘀,破气消积,润肠通便。
64 主治肠痈;产后恶露不尽,或经后瘀血作痛;或暴急奔走,或男子杖后,瘀血流注肠胃作痛,渐成内疽,腹痛,大便燥者。委中毒,木硬肿痛微红,屈曲艰难。
65 活血散瘀汤的用法用量水2茶钟,煎8分,空心服,滓再煎服。
古籍中的活血散瘀汤 《外科正宗》:[卷之三下部痈毒门]肠痈论第二十八尖,各二钱)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或空心温服。活血散瘀汤活血散瘀汤赤芍芎归苏木与丹皮栝蒌枳壳桃仁等槟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膝部]委中毒不行而成。木硬肿痛、微红、屈伸艰难。治宜速用活血散瘀汤,逐下恶血为效,缓则筋缩而成废疾!诸书皆云: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膝部]委中毒不行而成。木硬肿痛、微红、屈伸艰难。治宜速用活血散瘀汤,逐下恶血为效,缓则筋缩而成废疾!诸书皆云∶
《外科正宗》:[卷之三下部痈毒门]臀痈论第三十五活血散瘀汤活血散瘀汤枳壳芎归苏木角红花连翘花粉防风等大黄赤芍一齐加治臀痈初起,红赤肿痛,坠重如石及
《杂病广要》:[脏腑类]肠痈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加减导赤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5 各家论述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加减导赤泻白散 1 拼音
jiā jiǎn dǎo chì xiè bái sǎn
2 处方生地9g,木通6g,瞿麦6g,桑皮9g,桔梗6g,酒黄芩9g,赤芍9g,归尾6g,蝉蜕3g。
3 功能主治心肺火盛,胬肉攀睛。胬肉肥厚,色赤,头嫩白而尖厚,壅塞刺痛,结眵粘稠者。
4 加减导赤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若胬肉黄厚者,加薏苡仁9g以除脾经湿热;若胬肉赤紫者,加郁金6g以解心中郁火。
5 各家论述
方中生地,木通、瞿麦清心泻火,木通且能导湿热下行兼通血脉,瞿麦又能利小肠,导湿热更兼破瘀退翳;桑皮泻肺利水,能除白睛之赤肿;桔梗宣肺散结,能祛肺中之滞气;酒黄芩除上、中二焦之湿热;赤芍活血凉血以退赤;归尾活血通络以引血下行;蝉蜕轻浮宣散以退翳。
6 摘录《张皆春眼科证治》
古籍中的加减导赤泻白散 《婴童百问》:[卷之一]肝脏第八问
可丸即丸,入稠糊丸如小豆大,二岁二十丸,米汤下,加减与之,当下青脓为效。一方治无辜疳疾,肚大,或时泻
《医学入门》:[外集·卷五小儿门]附∶小儿病机寒以护其外,调饮食以养其内,俱生犀散,或四君子汤加减。食积痰热湿火盛,因饮食得者,腹有积痞,面色淡黄
《血证论》:[卷六]口舌门冬金银花灯心车前子栀子治之。喉腥是肺火痰滞。泻白散。合甘桔汤。再加射干马兜铃黄芩杏仁川贝母天冬麦
《景岳全书》:[卷之十五性集·杂证谟寒热]论诸热证治(共四条)。肺经微热者,宜加减一阴煎、《正传》麦门冬汤、泻白散之类主之;其热甚者,宜黄芩清肺饮、黄芩知母汤之
《儿科醒》:治疹论第十二本文2023-08-06 06:20:4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8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