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的笔画怎么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皮的笔画怎么写,第1张

“皮”的笔画是:横撇、撇、竖、横撇、捺;笔画:5;部首:皮;结构:半包围结构。

基本释义:1人或动植物表面的一层组织。应用:皮肤,树皮,羊皮。2皮革,经过加工的动物的皮。应用:皮鞋,皮袄,皮包。3指橡胶制品。应用:皮筋,橡皮,胶皮。4物体的表层或包在外面的东西。应用:地皮,奶皮,书皮,包袱皮。5薄片状的东西。应用:铁皮,粉皮,豆腐皮。6由松脆变软变韧。应用:花生米皮了,饼干受潮变皮了。7淘气,爱玩闹而不听劝。应用:调皮,顽皮,这孩子真皮。8对申斥或责罚习惯了而不在乎。应用:这孩子给骂皮了。9(pí)姓。

古籍释义:《唐韵》符羁切《集韵》《韵会》《正韵》蒲糜切,音疲。《说文》剥取兽革者,谓之皮。从又,为省声。《长笺》从为形义俱远。当作从又从尸。《徐曰》又,手也。生曰皮,理之曰革,柔之曰韦。《书·禹贡》梁州,厥贡熊罴狐狸织皮。《传》贡四兽之皮,织金罽。《周礼·天官》掌皮掌秋敛皮,冬敛革,春献之。《注》有毛为皮,去毛为革。

用橡皮泥怎么做九尾狐如下:

1、准备一个大约手掌大小的橡皮泥球,将其分成9份,每份大小相同,用手捏成九个圆形。用塑料刀或切割工具将其中一个圆形切成两半,作为九尾狐的一条尾巴。将剩下的8个圆形分别捏成狐狸的身体、头部和7条尾巴。

2、用橡皮泥将每个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九尾狐形状。5如果需要,可以使用模具来帮助塑造更精确的形状,例如狐狸的脸部特征。

3、最后,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来制作九尾狐的花纹和特征,例如眼睛、嘴巴、耳朵和鼻子。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方法,如果您有更多的时间和经验,可以尝试使用更复杂的技术和工具来制作更具艺术性的九尾狐雕塑。

扩展资料: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经常以“狐狸精”的形象,出现在各种影视及游戏作品中。据《山海经》记载:九尾狐住在青丘国,有四只脚和九只尾巴,声音像婴儿,能吃人。

《山海经》记载了青丘与九尾狐,九尾狐简称“九尾”,亦称“九尾禽”。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在很多的古籍中被提及。有学者认为《山海经》“青丘国”及“九尾狐”形象出于“东方青龙”中的“尾宿”,因“尾有九星”。

破折号,省略号的用法以及各型别的句子

破折号用来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或表示语义的转换、递进、中断、延长等。破折号和括号用法不同: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

其作用主要有:

1、 表示注释。

如:(61)迈进金**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 表示意思的转折及转换。

如:(62)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54)“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3、 表示意思的递进。

如:(63)自然是读著,读著,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4、 用于标明语句间的因果关系,破折号前是果,后是因。

如:(64)他首先指出早恋并不可耻——这是一种十分自然、正常的现象……早恋并不可爱——早结的果不甜,早开的花早谢。

5、 表声音的延长、中断或停顿。

6、 表分项列举。

7、 用于副标题前。

● 提示 破折号与逗号都有强调的作用,前者强于后者,逗号强调前面的内容,破折号强调后面的内容。

如:(65)我,是第一个跑到终点的。(66)那就是我——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当语句容易引起误解时要用两个破折号。破折号前可用点号以示强调突出。

(67)如: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

四 省略号

省略号前后使用标点的规定是:省略号前面是完整的句子,句末标点应保留,如果不是完整的句子,只是句内停顿,则句末不保留标点;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标点,只有需要表示不跟下文连线才可以使用句尾标点。

书刊中省略号前后使用标点也易出错,例如:

(68)至今还储存在岛上的水井、碑石、各种建筑物……,这一切铁的事实都雄辩地证明,南海诸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69)“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例句(68)中省略号后逗号应去掉;(69)省略号前之逗号也应去掉。

● 特别提示当列举的各项和省略的部分共同充当某一词语的修饰限制成分时,省略部分只能用“等”或“等等”表示,不能用省略号。

如:(69)“新时期文学”以来,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评奖活动,从国家到地方评过几次?

(70)对于有志于文学的后来者们,除了继续关注文字语言风格幽默荒诞等等之外,也应该是大有启迪的啊!

省略号前后标点的使用。省略号前的句子语义表达完整可在句子末尾加句末点号,否则不加。省略号后一般不加标点,如果省略号后还有文字,为表示其不与省略号前的文字相连,可在省略号前加句末点号。

如:(71)现在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是不必那么长,却有“水分”可挤。

书名号,感叹号,破折号,省略号用法

句号 表示一然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于陈述句。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 问号 ?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 1、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 2、 2、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 感叹号 ! 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用感叹句或者祈使句。 1、啊,光明的世界! 2、你给我滚出去! 逗号 ,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冒号 : 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老师说:“汤姆是个好孩子。” 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 菜架上摆满了蔬菜:菠菜、芹菜、韭菜、黄瓜、西红柿……品种可真多啊! 分号 ; 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 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 书名号 《》<> 表示书籍、档案、报刊、文章等的名称。书名号里还有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 1、《少年闰土》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2、教委主任亲自撰写了《<少年文艺>发刊词》。 省略号 …… 表示语言的省略部分。 动物园里有大象、老虎、狮子……多种动物。 表示语气的断续、延续。 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顿号 、 表示并列的词或片语之间的停顿。 铅笔盒里有铅笔、尺子、橡皮和圆规。 引号 “”‘’ 表示引用的部分。 爸爸说:“你们爱吃花生么?” 表示特定称谓或需要着重的词语。 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整天吃吃睡睡不干活,你可真“勤快”啊! 引号里面还需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问:“老师,‘垂头丧气’的‘垂’得什么意思?” 破折号 ---- 表示下面有个注释性的部分。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000年6月1日。 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都不见了! 表示声音的延长。 老师大声喊道:“预备-----跑。”

希望采纳

问号 破折号 省略号 分号等用法(详细的)

用法说明

41 句号

411 句号的形式为“。”。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412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例如:

a)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b)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 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413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例如:

请您稍等一下。

42 问号

421 问号的形式为“?”。

422 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例如:

a) 你见过金丝猴吗?

b) 他叫什么名字?

c) 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423 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例如:

a) 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b) 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43 叹号

431 叹号的形式为“!”。

432 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例如:

a)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成奋斗!

b) 我多么想看看他老人家呀!

433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a) 你给我出去!

b) 停止射击!

434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44 逗号

441 逗号的形式为“,”。

442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443 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毕生的精力。

444 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45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45 顿号

451 顿号的形式为“、”。

452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例如:

a)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46 分号

461 分号的形式为“;”。

462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例如:

a)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 在长江上,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463 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例如: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年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力的人除外。

464 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为乡、民族乡、镇。

47 冒号

471 冒号的形式为“:”。

472 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

同志们,朋友们:

现在开会了。

473 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474 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例如: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475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

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476 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例如: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考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48 引号

481 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482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例如:

a)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货的源泉。”

b)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c)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483 需要着重论述的物件,用引号标示。例如: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484 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例如

a)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b)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85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49 括号

491 括号常用的形式是圆括号“()”。此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

492 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注释句子里某种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例如:

a) 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b) 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410 破折号

4101 破折号的形式为“—-”。

4102 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例如:

a) 迈进金**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 为了全国人民—-当然包括自己在内—-的幸福,我们每个人都要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4103 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例如: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4104 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例如:

“呜—-”火车开动了。

4105 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例如:

根据研究物件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411 省略号

4111 省略号的形式为“……”,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4112 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4113 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4114 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例如: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412 着重号

4121 着重号的形式为“”。

4122 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明。例如:

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413 连线号

4131 连线号的形式为“-”,占一个字的位置,连线号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__”(占两个字的位置)、半字线“-”(占半个字的位置)、和浪纹“~”(占一个字的位置)。

4132 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线号。例如:

a)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也称任-洛二氏溶液(Ringer-Locke solution),用于医疗和哺乳动物生理学实验。

4133 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线号表示起止。例如:

a)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b) “北京-广州”直达快车

c) 梨园乡种植的巨峰葡萄今年已进入了丰产期,亩产1000公斤~1500公斤。

4134 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线号,表示产品型号。例如:

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4135 几个相关的专案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线号。例如: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414 间隔号

4141 间隔号的形式为“·”。

4142 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例如:

列奥纳多·达·芬奇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4143 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例如: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415 书名号

4151 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4152 书名、篇号、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志。例如:

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你读过鲁迅的《孔乙己》吗?

c)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d)桌上放著一本《中国语文》。

4153 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例如:

《<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416 专名号

4161 专名号的形式为“__”

4162 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用专名号标示。例如:

司马相如者,汉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4163 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为了跟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浪线“﹏﹏”。例如: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5 标点符号的位置

51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52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53 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线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54 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6 直行文稿与横行文稿使用标点符号不同。

61 句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放在字下偏右。

62 破折号、省略号、连线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

63 引号改用双引号“『』”和单引号“「」”。

64 着重号标在字的右侧,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左侧。

帮忙看一下,以下句子中得省略号、破折号、引号的不同用法。

引号1引用话语

2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用法以及分别表示的意义?

破折号

一般用法: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各国 ——无论专制 或共和 ——都驱逐他。

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2、表示意思的递进。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4、表示语音的延长

“小林——,我来了!”他大喊著

“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的呼唤:周——总——理——

5、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

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表示说话中断)

表意思递进(紧承) 团结——批评——团结

6、表示总结上文。如:

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输——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7、用在副标题前。如:

火刑

——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

8、表分项列举

根据研究物件不同,环境物理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9、破折号前的标点,如果是句号或逗号,可不用。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则保留。如:

人人都知道他是雷锋式的人物——心中只想着他人的好人。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10、应注意的问题:

破折号与括号的区别

较重要的内容用破折号,一般内容用括号;破折号表示的注释部分要连着正文念出来,括号表示注释的内容可不读出来。破折号之前可以有点号,但破折号之后不能有点号。

破折号与“是”“有”等提示的词不能同时使用。

破折号与冒号的区别:

破折号中表示注释的的用法容易和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相混淆,可从两个角度区别:一是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如:“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如分说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注释,则应用破折号,如“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贡献。”二是凡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用冒号表示总说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否则句子表意不完整。

引号,省略号,破折号的不同用法都有什么

引号的作用主要有:强调,表示其他含义,直接引用(如别人说的话)。

省略号的作用主要有:表示列举没列完,说话断断续续或消逝。

破折号的作用主要有:解释说明、声音延长以及转折或递进的关系。

省略号的用法

省略号的用法与注意事项

省略号是表明文句中省略内容的标号。 省略号的主要用法是表示省略。省略的内容主要有四:

一引文

二重复性词语

三类似语句

四列举。

除省略外,省略号还有以下几种用法:

1、 表示沉默:

例:

何为: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欧阳平:…

2、 表语言中断:

例:

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破折号也可表语言中断,但两者有不同:破折号表语言戛然而止,省略号表余音未尽。

3、表语言断断续续。

例:

上级…派我…到这儿…工作,我没…有…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4、表含糊其辞,欲言又止

例:

我即刻胆怯了起来,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5、表明语意未尽。

例:

“可恶!然而…。”四叔说。

使用省略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不可滥用省略号。一是省略号后语境不明的不能用省略号,而是没有上述特殊语意不能用省略号。

(2)、用了“等”、“等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省略号和“等”、“等等”有不同,省略号表示的可以是各种需要省略的,而后者只能是类似的词语或意思。)

(3)要正确处理省略号前后的点号问题:一是省略号前是个完整的句子的,省略号前应使用句末标点,表示省略的是句子;二是省略号前不是完整句子的,省略号前一般不用点号,表示省略的是词语、短语;三是省略号后一般不用标点。

(4)、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就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学术界把绘画分成三大类,即中国画、油画、版画。

1、根据绘画所使用的材料和绘画技术,可分为素描、水彩画、水墨画、油画、壁画、帛画、版画、漫画等。

2、根据绘画的题材内容,可分为静物画、动物画、人物画、风景画、历史画、风俗画、宣传画等。

3、根据绘画的画面形式,可分为单幅画、组画、连环画。

画画入门初学技巧

1、画画前的准备工具

画纸、不同型号的铅笔。画纸,要求纸质洁白厚实,纸面具有不规则的纹痕。耐摩擦,以便绘画时用橡皮揩擦而不易起毛。并有较好的耐水性能,使在画水彩画时,不致有扩散现象

2、学会画线条

千万千万不要小看这个环节啊,画线条可不是人人画都能好的哦。素描是由线条组成的。一般大师在学画画之前,都是画过很多很多线条的,而且纯画线条。所以初学者首先要练习的就是画线条啦,画的时候,不能弯,要讲究果断、潇洒、力度得当,也就是一条线条要让人感觉到美、直、大方、尾部收得好、有条理,不能乱糟糟的,这样就成一片黑乎乎的,不达标。关键在于线条的疏密处理,疏密关系有节奏的配合与巧妙运用,才能使画面保持秩序感,产生有条不紊,丰富而不繁。

3、临摹速写照片

线条学过了,就选几张自己喜欢的照片进行临摹。临摹就是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讲,临摹速写也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美女、风景、食物,只要你喜欢都可以。临摹速写照片,只要画出轮廓就可以了,你临摹速写好不好,就看你的线条基本功好不好了,可不能一条直线,你硬是手抖画出了曲线,扭扭捏捏的哦。还有速写是画素描的基础功哦。

4、临摹素描照片

其实,速写和素描是有区别的,速写只是用线条画出大概的轮廓,没有任何阴影的存在。可以这么理解,速写打基础画轮廓,素描就是给速写上颜色,只不过是上黑色而已,把黑的地方涂黑,白的地方留白就好了。这个上色好不好也是看你的线条和笔用得好不好了,可不能涂成黑黑的一片啊。所以前期先拿别人的作品临摹,别人那里黑泥就那里涂黑,建议特别黑的地方就用HB,线条就用2B了。

5、开始写生

写生也就是分析物品的位置,学会在画面上构图。写生可以提高个人的绘画能力及创作能力。临摹速写,大家都知道怎么去打轮廓了。临摹素描之后就知道素描大概长什么样子了,那么就开始写生了,找一个你喜欢的东西,苹果、碗、杯子之类的放在你的面前,就照着它的样子画就好了。但是在画之前你要先构图,你要确定你要写生的东西都有什么,这些东西在你画布的位置大概是什么样的,可以用点做个大概的标记,然后用速写的方法将大概的轮廓描绘出来。

6、多看大师的作品、提高审美和构图感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觉得自己的画作似乎没什么进步,那么这就是遇到了所谓的“瓶颈”,千万不要气馁,这是很正常的。也许你的构图感并不强,或者你总感觉自己构图乱七八糟的。那么就多看一些大师的作品,看看大师都是怎样构图的,画面的线条是如何布局的。多看多总结大师的创作手法,给自己找灵感。你的素描之路自然而然会提升。

  有笔迹等污迹,处理方法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1铅笔痕迹:用橡皮擦。

  2墨水痕迹:据说可在书页下垫一张吸水纸,用20%的双氧水溶液浸湿污斑,然后在书页上再放一张吸水纸,上边压以重物。等到墨水被双氧水溶解吸收,纸张干后,墨迹也就跟着消失。但这种方法我没用过。

  3油笔(圆珠笔)痕迹:我只能用细砂纸反复摩擦。这种方法实在粗暴,可我没有别的好办法。

  2油迹:据说,在油迹上放一张吸水纸,用熨斗轻轻熨烫几遍,油垢即可被吸入纸内,使书页平整干净。这种方法我也没用过。

  假如封皮原有破损,又被书商或某人修补过,处理方法比较复杂,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1胶布粘贴:很多人喜欢用透明胶布(带)粘补书页,但时间久了,胶布会起化学反应,严重腐蚀书页。因此,胶布粘补法最不可取,遇到这种情况,我只能狠狠心,把胶布撕掉了事,虽然这有可能损坏书页的完整,可我也没有别的办法可用。

  2糨糊或胶水粘补:糨糊或胶水对书页的损伤也很大,更会将前后几页书粘连在一起,不利于阅读。对此,可以采用清水浸泡的方法,去除书页中的糨糊或胶水,然后用涂抹过乳白胶的小纸条重新粘补。

  2004年9月3日,我曾买过一本封面与扉页被糨糊紧紧粘连的《阿凡提的故事》(张世杰编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63年初版,1979年4印),我将该书的封面与扉页泡在水里,再一点点地揭起,最后终于让完整的扉页展现在眼前。

  这里提到的乳白胶,学名叫做“聚醋酸乙烯乳液”,呈乳白色,不透明,故名。在我看来,它的粘补效果最佳,而且也不会让书页起皱。

  《中国书画装裱》(王栋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初版)中介绍过一种修补书画的方法,在修补旧书时也可借鉴:“下水浸泡,放进有泻水孔的水池或水盆内,塞住泻水孔,将开水倒进水池浸烫,浸泡半日后,最上一层老尘即脱离画面,溶于水中,水呈黄赭色。然后拔出塞子,放出脏水,查看浸泡效果。……如果经过几次浸泡仍不能使积尘尽去,可在清水中加进少量漂白粉,漂去最后一层积尘。”

  假如封皮有未曾处理过的破损,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裂口:假如裂口处露出明显的纸纤维,又不“缺肉”,将少量乳白胶涂抹于患处,抚平裂口,干后即可粘合(裂口两面最后垫上塑料薄膜,免得乳白胶粘在衬页或扉页上)。假如裂口“缺肉”,只能用涂抹乳白胶的小纸条粘补,最好使用与封皮纸质、颜色相同的纸条,这样看起来更加美观自然。《中国书画装裱》中说:“补救裂缝用签条法,即在裂缝处用宣纸在背纸后面糊上一条,上覆背纸夹在中间……”这种方法跟我采用的似乎差不多少。

  2书脊开裂:假如仅仅是开裂,用乳白胶粘补即可;假如书脊破损严重或者已经不复存在,可以用涂抹过乳白胶的,同质同色的纸条粘补,纸条的宽度要恰好覆盖过封皮一点,这样才能耐翻。

  2破洞:用涂抹过乳白胶的,同质同色的纸条粘补。《中国书画装裱》中曾这样说:“网纸法:在残洞处涂上糨糊,贴上一块宣纸,待干后用手撕去四圈边,由于残洞处已经贴牢,四边撕去后的形状正好和残洞一样,覆盖后将这层纸夹在中间。用这种方法补残,就叫‘网纸’。”

  3

  再说说书页的处理方法。

  其实,上述的各种方法也适用于书页,但书页的破损有几点特殊之处。

  1霉斑:封皮很少有霉斑,它一般都存在于书页上。《中国书画装裱》中介绍说:“在霉斑处涂上‘灰锰氧’,霉斑即变成紫色;然后再涂草酸,即可由紫转黄,轻霉即可尽去,重霉即可减轻。……唯有紫斑难去净,只能减轻。”在网上查,《劳动报》上有篇文章《各路藏品价值打折后的“消梅”攻略》,说“用高锰酸钾溶液3%,以棉签或者毛笔涂刷霉渍处,一二分钟后,再用5%的草酸溶液涂上,即可去掉霉斑。”

  这些方法我都没试过,因为我对霉斑不太反感。2003年2月24日,买到一本《庾信诗赋选》(谭正壁等选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初版),书页上有一些紫色的霉斑,看起来有如水墨画,漂亮极了,至今仍然留着它们,舍不得清洗掉。

  2铁锈:有的旧书用铁钉装订,受潮后钉子容易生锈,据说用草酸或柠檬酸液可以擦去铁锈,然后用清水洗,用吸墨纸压好书页,晒干即可。但这种方法我没用过。

  3裂口:一般情况下,用涂抹乳白胶的同质同色的小纸条直接粘补。假如裂口比较长,或者出现在正文上,却不能随便粘补,因为书页两面都有字,处理时必须慎重。但我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用及窄的小纸条粘补,粘补时让纸条粘在每行的空隙处,这样就会影响正文的阅读了。不管怎样,我只用乳白胶粘补,绝不用糨糊、胶水或透明胶布,因为它们对书页的危害太大。

  2004年8月1日,我曾经买到一本《古城秘密》下册([法]勒白朗著,周瘦鹃译,文艺书局康德五年十一月一日印刷),当时只修补了破损的封面。几天后,它不知怎么,从书架上落到地上,我却没有发现。我的猫觉得它是磨炼爪子的好工具,嚓嚓几下,撕裂了几页正文,我只好用小纸条来粘补,使用的就是上面说的那种方法。

  4菜渍:总有人看书时喜欢大吃大嚼,嘴巴又闭不严实,或者原本有漏洞,把红烧狮子头、鸡蛋炒柿子之类的残骸洒到书页上。这怎么办?我无计可施,只能在心中咒骂那些馋鬼。

  5潮迹:总有人喜欢把书往水里丢,以为这样就可以教会它游泳。据说,可用明矾溶液涂洗书页上的潮迹,但我没有试验过,因为我索性不买浸过水的旧书,除非毫无选择。

  6虫洞:书上的虫洞,可以参考上面介绍过的“破洞”处理法修补。但我从未试验过,因为我喜欢虫洞。一次,朋友送我一本商务印书馆民国版《西画概要》(吴梦非著,百科小丛书),里面的虫洞缥缥缈缈,形态万千,巧夺天工,美不胜收,令我叹为观止。这样的精美的虫洞,我说什么也要保留下来。

  7折角或缺角:很多人看书时喜欢对手动手动脚,拥有把每一页书看成毛边的本事。时间一久,很多书页上都会出现折角或缺角,不利于书的翻阅。我的处理方法是,用涂抹乳白胶的纸条粘补在书页的折角或缺角上,增加它的硬度或使其恢复原来的长度。对于有折角或缺角的封皮,也可用这种方法处理。

  8图书馆印章或签名:很多旧书里都有图书馆印章或签名,有的可以用上述的化学方法去除,有的我实在无能为力,索性用剪刀剪掉,然后以白纸粘补,只图眼前清静。

  4

  有的旧书装订质量欠佳,尤其是铁钉书和胶粘书,开裂现象比较严重。我认为,唯一可行的处理方法就是小心地撕下旧书封皮,然后给书钻孔,用敲直的曲别针代替缝纫针,用细线装订。然后,用乳白胶粘补好封皮。以后,此书基本不会出现开裂现象,除非遇到非常非常严重的损伤。

  再简单说说旧书的保养。《图书馆古籍编目》(中华书局1985年初版)中还介绍说,旧书应该防火、水、潮、虫、鼠、尘、强光、高温,书房窗户应装上毛玻璃或百叶窗。我却没有这些条件,只是让我的旧书随遇而安,因为我始终相信,在一般情况下,书的生命永远比人长久。

  全给你

楸树是我国较为古老的树种之一。

据在山东临朐出土的楸树化石证明,始新世以前楸树就在我国中部和东部广为分布。

由于楸树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适应性强,成为我国历史上栽培利用最早的树种之一。

公元前六世纪的《诗经·_风》载:“爰伐琴瑟、椅、楸、桐、梓、漆。

”说明26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利用楸木,并把楸树、梓树等优良用材树种与漆树等经济树种相提并论。

古代关于楸树的名称,历代史书叫法不一。

春秋《诗经》称楸树为“椅”。

《左传》记楸为“_”。

战国时期《孟子》谓楸为“_”。

到了西汉,《史记》始称楸。

东汉时期《说文》注云:“_,楸也”。

宋《埤雅》又名楸为“木王”。

该书还解释:“椅即梓,梓即是楸。

”又因楸与梓外形相像,古人常二者混称,说梓往往兼楸而言。

《汉书》说:“楸也,亦有误称为梓者。

古人认识到楸树材质好,用途广,居百木之首。

《埤雅》载:“今呼牡丹谓之花王,梓为木王,盖木莫良于梓。

”还赞其“取材为器,其音清和”。

叙述楸木适做各种乐器。

后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述说楸木的用途时写道:“车板、盘合、乐器,所在任用。

以为棺材,胜于松、柏。

”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把楸木作为珍贵用材用来器具、乐器、棺材等,并赞美楸树用途之广,简直无所不能。

古代印刷刻板非楸、梓木而不能用,因此书籍出版就叫“付梓”。

用楸木的棋盘被誉为“楸枰”。

楸树在古代被作为主要用材树种,栽植相当普遍。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货殖传》中记载:“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楸,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说明在汉代人们不仅大面积栽培楸树,并能从楸树经营中得到巨额收入

拥有一千株楸树的人家,其收入可抵掌管一方百姓的千户侯

古时人们还有栽楸树以作财产遗传子孙后代的习惯,南宋朱熹曰:“桑、梓二木。

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供器用也。

古人喜欢楸树高大雄健的风姿,尤爱淡红素雅的楸花,因此,楸树被作为园林观赏绿化树种而多植于庭院。

《埤雅》载:“楸,美木也。

”又赞其“茎干乔耸凌云,高华可爱”。

一些文人学士也多以楸树题诗作赋。

唐代大文豪韩愈诗:“庭楸止五株,芳生十步间。

”又作《楸树》诗赞美道:“几岁生成为大树_一朝缠绕困长藤。

谁人与脱青罗帐,看吐高花万万层。

”后一句与李白名唱“飞流直下三千尺”有异曲同工之妙笔。

楸树叶浓荫,冠如华盖,古人善作行道树。

周朝有桑、梓“列树以表道”的记载。

梁元帝有诗云:“西接长楸道。

”三国曹之子曹植诗中也说:“走马长楸间。

”这些美好的词句,说明楸树在古代被当作行道树是很普遍的。

《洛阳伽蓝记》中还有这样的记载:“修梵寺北有永和里,里中皆高门华屋,斋馆敝丽,楸槐荫途,桐杨夹植,当时名为贵里。

正因为楸树有如此广泛的用途,古代劳动人民将其与人们当时衣食住行关系密切的桑树一样看待,喜称为“桑梓”。

因为人们偏爱这两个树种,遍植于家宅旁,故有将“桑梓”比作故乡的。

以为看到桑树和楸树,如同回到故土,见到家人一般。

《诗经·小雅》中“维桑与梓,必恭敬之”,意思是说看见桑与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

张衡《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真人南巡,睹旧里焉。

”柳宗元《闻黄鹂》诗云:“乡禽何时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从事楸树栽培的生产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清《三农记》记载分殖楸树之法:“实熟收种熟土中,成条,移栽易生。

”因为楸树多花而不实,所以《齐民要术》中说:“楸既无子,可于大树四面,掘坑取栽之。

方两步一根。

”明《农政全书》论述埋根繁殖楸树的方法:“春月断其根、茎于土,遂能发条,取以分种。

”《三农纪》记载分殖楸树之法:“于树下,取傍生者植之。

”可见,古时候人们就已经全面地掌握了培育楸树的多种方法。

楸树的其它用途,古书中也有记载。

,《本草纲目》中说:“楸树叶捣敷疮肿,煮汤洗脓血。

冬取干叶用之。

”还说,“楸树根、皮煮之汤汁,外涂可治秃疮、瘘疮及一切毒肿”;食用,明代鲍山《野菜博录》中记载:“食法,采花炸熟,油盐调食。

或晒干,炸食,炒食皆可”;用作饲料,宋代苏轼《格致粗谈》记述:“桐梓二树,花叶饲猪,立即肥大,且易养。

”从以上这些古籍记载中,可以看出楸树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生产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矛和枪的区别:矛杆硬,枪杆韧。

矛:先说它的缺点,硬木杆,甚至通体用金属制成的矛,用法呆板、原始,矛杆不能蓄力,在力的相对作用下容易伤到使用者的筋骨。优点是用法速成,制作流程简单、周期较短,对材料的要求不高(够结实就行),因此能在短期内大批量制造,并快速形成战斗力。古代农民起义军除了用镰刀、锄头外,通常都装备有大量的矛。

枪:相比简单粗暴的矛,枪在各种意义上,都更高级。首先用法上,枪能抖起来,枪杆的韧性决定了枪能蓄力,比矛更省力,利于战场上持久使用,同时对使用者的技巧要求更高。学会用矛只需要三天,甚至不需要学;而学会用枪,没有长年累月的功夫,连门儿都入不了~ 

其次在生产上,枪杆对材料和工匠,都有较高的要求!相比矛,枪的制作步骤更多、更专业、周期更长,成本也就更高。好的枪杆要精挑细选后,再加工晾晒,还存在一定的废品率。制作有风险,使用有基础。因此使用枪的通常都是正规军人,或习武之人。第一次摸枪的平民根本驾驭不了它,别说扎圈儿了,能抖直了捅出去,就是个技术活儿。

枪和槊的区别:槊刃长,枪刃短。

必须要先澄清一点:古人惜纸,没有橡皮、修正带、涂改液、透明胶;也没有电脑、打字机。因此在古籍的流传上,错别字特别多!也即通假字。这就造成了,古人的兵书上,枪、矛、槊、矟各种乱写,混着称呼;再后来的古人,直接就把槊通假成了矟;于是再再后来的古人,槊就解释成了长矛。。。因为字通假,所以实物也被通假——这种逻辑,古人也就罢了,今人还这么想,这就不对了。

槊:可分为步槊和马槊,两种槊。因此,槊,它不是马上专有的武器!这点必须首先搞清楚,不能一说槊,就认为是马槊。至少到清朝(最后一个实际使用冷兵器的朝代)为止,我国的槊,都是明确分马、步两种用途的。

槊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锋刃很长,比枪和矛都要长的多!通常在半米以上。比如60到65厘米,就是出土槊常见的刃部测量长度。这点与枪和矛,在外形上,首先有着明显不同;其次在用法上,60cm的锋刃都能当剑使了,这种长度和重量,耍起来和枪或矛那就是两种兵器,平衡感完全不同。

槊的第二个特点,是它的总长度长,步槊就能达到三米,而马槊更是连六米的都有,四米多马槊只算通常标准。

马槊的特点:槊杆韧性非常强,蓄力比枪杆更大,同时也比枪杆更硬,这使得槊杆在弯曲后有着强大的回弹力,这点非常重要!合格的马槊,手感坚硬,在马上高速撞击破甲后,不会折断,而是变弯曲,留情结使敌人的躯体被挡在锋刃部,然后人马继续向前,槊杆积蓄了巨大的回弹力,骑士只要手臂一抖,敌人直接就被崩飞出去了!整个过程,只占用两马交错的一瞬间,弯曲的马槊瞬间就会恢复原型,骑士立刻就能继续下一个目标。

如果是矛,直接就断了、或着丢弃了(不丢弃?等着骨折、内伤吧);如果是枪,枪杆没这么硬,也没这么大回弹力,敌人躯体不会被崩出去,你得用枪挑着,然后挥舞着甩出去,显然如果在高速撞击中,这很费时间,下个敌人不等你甩利索就砍过来了。

所以说,马槊是马战之王!它能够不停的重复使用,在骑兵与骑兵对撞的过程中。换了矛,肯定做不到这一点;换了枪,大概率同样做不到这一点。离了马槊,枪骑兵冲一次就得换刀了,冲锋战斗力明显会下滑。

理所当然地,这么特殊的槊杆,制作起来也会非常复杂,它不是直接用木头削成杆,而是把木杆打散了,混入各种添加物,然后搓啊搓,错啊搓,搓成杆形,接着晾晒,晒完了涂抹胶、漆,接着再晾晒、晒完了继续涂抹胶、漆,接着再晾晒。。。整个过程要重复三年!还不敢保证一定能成,有4-6成的废品率。。。制造沉没成本那是相当高!

步槊的特点:它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破甲,二是拒马。因为是步战武器,所以不需要马槊那样的特殊槊杆,枪杆更短,制造成本、周期、材料等,都比马槊更低。但半米长的金属锋刃,依然使它比普通的枪、矛造起来更费劲,也更奢侈,同时,短剑一样的槊刃也使得它比枪、矛更具有杀伤力。

以下是清朝绿营兵装备的部分步槊和马槊。皆为真实原物照片。

清绿营斗牛槊(破甲用,马槊)

清绿营鸦项槊(扎马用,步槊)

清绿营挂月槊(破甲用,步槊)

清绿营折伞槊(破甲用,马槊)

(没错,槊这东西,清朝还在装备使用。压根没被淘汰,什么被长枪取代,还有槊其实就是长矛之类的,都是无稽之谈。人家有名有号有实物有来处,明明白白,就是专门的槊)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