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任脉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古籍中的任脉简介,第1张

任脉(conception channel、conception vessel)为奇经八脉之一。代号RN。任脉起于胞中,主胞宫和妊娠,并主一身之阴经,下出会阴,向上前行至 部位,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直上,经咽喉,至下颌,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在腹中线,总统诸阴,谓之曰任,任者衽也,其循腹里上行,犹衽在之于腹前也。《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手太阴肺经的列缺穴与本经脉气相通。

任脉本经共有24穴。分布于人体前正中线,起于会阴,止于承浆。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任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腹中结块等。

本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病症有较好的作用,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少数腧穴可治疗神志病。

详见百科词条:任脉 [ 最后修订于2017/2/22 10:38:07 共371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目录 ):

《秘授古脉法抄本》

中医-急救仙方

中医三补 养生

中医与汉方医腹诊

中医专家谈糖尿病饮食调养(高清版)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资料

中医之钥

中医五字经

中医人沙龙民间中医绝学专号

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娄绍

中医体表疗法妙治百病(王启才)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中医体质学2008

中医入门

中医入门·秦伯未

中医入门一学就通-林政宏

中医入门必读歌诀

中医入门歌诀

中医入门谈

中医入门(高清版)

中医六方治百病(张子明)

中医典籍PDF电子书《经穴秘密》

中医内科学笔记图解

中医减肥秘传

中医十大名方+归脾汤

中医十大名方--小青龙汤-谭庆刚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谭宗艾等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逍遥散-温平康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五苓散

中医十大名方-六味地黄丸

中医十大名方-小柴胡汤

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

中医十大名方

中医十大名方_五苓散

中医十大名方妙用:血府逐瘀汤

中医升降学(寇华胜)

中医单方应用大全(黄国健)

中医原来这么有趣—胡献国编着

中医古籍医论荟萃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28遵生八笺校注-[明]高濂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35名医别录(辑校本)-[梁]陶弘景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黄帝内经素问校注(郭霭春主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89随息居饮食谱清王士雄扫描版()

中医古籍珍本提要(余瀛鳌)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一见能医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丁甘仁先生家传珍方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临症经应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儒医心镜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医通祖方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原幼心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吴氏医方汇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吴氏医方汇编1-5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孕育玄机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医验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惊搐门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折衷秘传真本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慎五堂治验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济世珍宝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温病辩证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王应震要诀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考证病源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脉学类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脉理集要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薛氏济阴万金书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诊验医方歌括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诚求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贯唯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资生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01脉学类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11原幼心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18贯唯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20慎五堂治验录

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中医临床思辨录(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一)—医家明镜(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中西医结合探讨脏象(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中西医证病对照问答(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肾病诊疗(高清版)

中医名言大辞典

中医名言录(邓铁涛)

中医名词术语精华辞典

中医四大基础讲稿合订本

中医四大方证治要气血痰郁(刘山雁编著)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指导

中医四部经典之温病条辨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7版

中医基础理论名言名句诵读

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

中医基础理论的哲学思考

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孙广仁主编

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版)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版)

中医基础知识

中医外感热病学史(曹东义)

中医外治法简编(理论骈文)

中医外治法集要

中医外用药治腰痛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大词典-PDF电子书下载-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大词典-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太美《字里藏医》徐文兵

中医奇异治法

中医奇方妙治真传(张俊庭)

中医如何辨证

中医学第7版

中医学习交流(第二讲小林谈阴阳)

中医学和藏医学基础理论特征的比较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稿(人民卫生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高清版)

中医学基础(上、下册)

中医学概论--陈文慧2008(2)

中医学派

中医学熟读精选(2)

中医学谚语一百条

中医学辨证概要(精华版)(1)

中医学问答·上册_杨医亚等_

中医学问答·下册_杨医亚等_

中医学问答(上册)

中医学问答(下册)

中医学(第7版)

中医实践经验录(魏长春)

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高清版)

中医师承十元丛书—余奉仙医方经验汇编

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好东西)

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

中医手心疗法大全

中医执业医师全科精华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解析(上下)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护理学—第三章经络

中医护理学—第五章诊法

中医教你:如何调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

中医教程新编

中医敲打术经络拳

中医文献学(马继兴)

中医文献学马继兴

中医方法全书

中医时间医学(繁)

中医望眼辨证图解(0303;郑德良;彩色)

中医望眼辩证图解(郑德良)

中医望诊彩色图谱彩图版

中医望诊彩色图谱(0809;本书编委会;彩色)

中医望诊测 健康

中医望诊相法--仿佛居士(1)

中医望诊相法-1991年版清晰版

中医望诊识病图谱(0606;陈家旭;彩色)

中医术语-证治要览

中医止咳糖浆功效各异

中医正骨学(岑泽波)

中医气机圆运动机理本源探讨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

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丛书—高血压病的中医预防保健(高清

中医治未病解读王琦扫描版

中医治法精华(邢玉瑞)

中医治疗学

中医治疗法则概论

中医流派

中医湿病证治学

中医熏洗疗法大全高树中冯学功

中医熟读背诵精选

中医理论辩(瞿岳云)

中医生理入门

中医病因病机学

中医病机论

中医病理(赖畴)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医症治精华录

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

中医眼科学

中医神志病学

中医筋伤学(韦贵康)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五脏病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儿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内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外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妇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学基础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诊断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药学

中医精髓图解汤泰元1997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标幽赋(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温病条辨-04下焦篇78秋燥(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八十一难经(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01(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2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0(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1(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5(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0(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4(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8(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9(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5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59(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66(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6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73(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37(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47(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4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5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合并版

中医经典必背(高清)

中医经典必背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内经_全156页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内经_全156页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金匮要略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_内经

中医经穴秘密(中医典籍电子丛书)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脉法解

中医脐疗大全

中医脐疗大全·高树中

中医脾胃论白话解

中医自学百日通1

中医舌像与胃镜像对照图谱

中医芳疗

中医薪传

中医要籍重言研究:阅读中医古籍必懂的词汇

中医论证处方入门(龙野一雄)

中医证病名大辞典

中医诊断学学习记忆手册便携式

中医运气学解秘

中医面诊(高清版)

中医顽症金方—妇产科顽症金方

中医顽症金方—精神神经科顽症金方

中医食疗学_倪世美_11930348P

中药外治及外用配方实用专利精选CHM

中西医汇通派

丹溪学派(滋阴派)

人体核周天医学 王英秋

任督二脉及十二经脉图x

众方大成

医理大概约说 刘止唐

古今名医验方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

吉林省中医验方秘方汇编 (第三辑)

周宁中医锦方第一辑

周易与中医学

周易大传今注

唐容川

孙一奎

宗筋疗法讲义

寒凉学派

山东省中医验方汇编(第一辑)

山东省中医验方汇编(第二辑)

攻邪学派

易水学派

智能医药学(郭志辰)

最全中医自学笔记

杏林集叶

温病学派

温补学派

祖传中医手抄本[失红方]

祖传九代老中医的神奇脉法

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_邢斌黄力注解

竹棠医镜(钱远铭)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经络三焦九道脉诊学(台湾 张胜利)

脾胃派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1阴阳五行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2病因病机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3脏腑经络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4诊法概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5八纲与八法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6六经辨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7卫气营血辨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8脏腑病证常用方药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9心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0肝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1脾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2肺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3肾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4中医病案分析

著名中医张锡纯著作

诸病源候论校释·上册

诸病源候论校释·下册

诸症歌诀

走廊医生事件再次升级:兰越峰被“拟解聘”-爱爱医医周精选第23期

走近中医_唐云着

走近中医_唐云著

走近中医大家周仲瑛

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

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朱良春口述曹东义整理

走进中医

跌打秘方

重剂起沉疴古今医家大剂量用药经验集萃

重楼玉钥

重订十万金方(1958)

针灸快针治疗法则(周左宇)

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目录

《中医大辞典》·水苏水苏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别名鸡苏、香苏、望江青、天芝麻。来源及产地唇形科植物水苏StachysjaponicaMiq的全草。分布辽宁、内蒙古、河北及华东地区。性味归经辛,微温。入胃、肺经。功能主治疏风下气,止血消炎。1治感冒,咳嗽,百日咳,肺痿,头风目眩,扁桃体炎,咽喉炎,痢疾,吐血,衄血,血崩,血淋。煎服:9~15g。2治带状疱疹,鲜根捣敷。《辞典》·水苏出处《本经》拼音名ShuǐSū别名芥蒩(《本经》),鸡苏(《吴普本草》),香苏、龙脑薄荷(《补缺肘后方》),芥苴、劳蒩(《别录》),野紫苏、山升麻、乌雷公、朋头草、陈痧草(《湖南药物志》),水鸡苏(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水苏的全草。7~8月采收,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茎直立,方形,通常不分枝,四棱粗糙。叶对生;有短柄;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尖,基部心脏形,或近圆形,边缘有锯齿,上面皱缩,脉具刺毛。花数层轮生,多数集成轮伞花序,顶端密集成头状;萼钟形,5齿裂,裂片先端锐尖刺;花冠淡紫红色,简状唇形,上唇圆形,全缘,下唇向下平展,3裂,具红点;雄蕊4,2强;花柱着生子房底,顶端2裂。小坚果倒卵圆形,黑色,光滑。花期夏季。本植物的根茎(水苏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生境分布生于田边、水沟边等潮湿地。我国南方各地均有野生。性味辛,微温。①《本经》:"味辛,微温。"②《别录》:"无毒。"③江西《草药手册》:"酸涩,微温,有小毒。"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肠、胃。"②《本草再新》:"入肺经。"功能主治疏风理气,止血消炎。治感冒,痧症,肺痿,肺痈,头风目眩,口臭,咽痛,痢疾,产后中风,吐血,衄血,血崩,血淋,跌打损伤。①《本经》:"主下气,辟口臭,去毒,辟恶。"②《别录》:"主下气,杀谷,除饮食。主吐血、衄血、血崩。"③孟诜:"熟捣生叶,绵裹塞耳疗聋;又头风目眩者,

详见百科词条:水苏 [ 最后修订于2015/12/5 14:40:33 共135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十二经脉井穴的总称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总称十二井穴。即:少商(肺),商阳(大肠),厉兑(胃),隐白(脾),少冲(心),少泽(小肠),至阴(膀胱),涌泉(肾),中冲(心包),关冲(三焦),足窍阴(胆),大敦(肝)。少商少商,经穴名(ShàoshāngLU1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太阴肺经。井穴,五行属木。少:小也;商:金声,代表肺。此系肺经井穴,脉气初发,故名。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清肺利咽,苏厥救逆作用。主要用于胸肺、咽部及神志疾患等。如感冒、肺炎、咳嗽气喘、鼻衄、咽喉肿痛、颌肿喉痹、声哑、中风昏迷、癫狂、手挛指痛、热病等。为常用急救要穴之一。本穴配商阳治咽喉肿痛;配人中治中风昏迷,休克;配其他十一井穴治高热不退。一般斜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少商商阳商阳,经穴名(ShāngyángLIl)。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阳明大肠经。井穴,五行属金。商:金声,大肠属金;阳:阳经。此为手阳明大肠经(金)穴,故名。位于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清阳明之热、醒脑苏厥等作用。主要用于五官、外感时疫及神志疾患等。如青盲、耳鸣、耳聋、口干、齿痛、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喉痹;疟疾、高热不退;中风昏迷;缺盆、肩、臂肿痛;食指麻木及急性胃肠炎等。本穴配合谷治腮腺炎;配少商、合谷治急性扁桃体炎;配其他十一井穴点刺放血治高热不退、中风昏迷;配尺泽、委中放血治急性胃肠炎。一般向上斜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厉兑厉兑,经穴名(LìduìST45)。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井穴,五行属金。厉:指胃;兑:代表门。对内庭来说,本穴有如胃经之门户。在足趾,第二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正坐或仰卧取穴

详见百科词条:十二井穴 [ 最后修订于2015/6/25 14:30:20 共401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三焦经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简称。手少阳三焦经我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J。与手厥阴心包经相为表里。五行属(相)火。本经自无名指尺侧端(关冲)起始,上出于四、五两指之间,沿手背行至腕部(阳池),向上行经尺、桡两骨之间,通过肘尖部,沿着上臂后边,到肩部,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会,从足少阳胆经后面,前行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在膻中(两乳之间),脉气散布联络心包,向下贯穿膈肌,统属于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从膻中部位分出,向上浅出于锁骨上窝,经颈至耳后,上行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到达面颊,直至眼眶下部。它的另一条支脉,从耳后(翳风)进入耳中。出行至耳前,经过客主人前边,在面颊部与前条支脉相交,到达外眼角(丝竹空、瞳子髎)。脉气由此与足少阳胆经相接。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外眼角痛,汗出,颊痛,耳后、肩、臑、肘、臂部本经脉过处疼痛等(图33)。《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上直,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䪼;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图出自《中国针灸大辞典》)图33(出自《中医大辞典》)

详见百科词条:三焦经 [ 最后修订于2015/7/27 17:54:56 共56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吹喉散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吹喉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医方类聚》卷七十五引《施圆端效方》:吹喉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万氏家抄方》卷三:吹喉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尤氏喉科秘书》:吹喉散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吹喉散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普济方》卷六十:吹喉散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85 摘录 9 《医学正传》卷五:吹喉散 91 处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95 摘录 10 《鲁府禁方》卷二:吹喉散 101 处方 102 制法 103 功能主治 10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105 摘录 11 《魏氏家藏方》卷九:吹喉散 111 处方 112 制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115 摘录 12 《局方》卷七:吹喉散 121 处方 122 制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125 摘录 13 《痘学真传》卷七:吹喉散 131 处方 132 制法 133 功能主治 13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135 摘录 14 《古今医鉴》卷九:吹喉散 141 处方 142 制法 143 功能主治 14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145 摘录 15 《仙拈集》卷二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鸡峰》卷二十一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经验广集》卷二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8 《焦氏喉科枕秘》卷二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9 《直指》卷二十一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196 附注 20 《回春》卷五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1 《奇方类编》卷上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吹喉散 1 拼音

chuī hóu sǎn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吹喉散

21 处方

蒲黄一两,盆硝八两,青黛一两半。

22 炮制

上件用生薄荷汁一升,将盆硝、青黛、蒲黄一处,用瓷罐盛,慢火熬令干,研细。

23 功能主治

治三焦大热,口舌生疮,咽喉肿塞,神思昏闷,并能治之。

2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一字或半钱,掺于口内,良久出涎,吞之不妨。或喉中肿痛,用筒子入药半钱许,用力吹之,无不立效。

2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吹喉散

31 处方

消120克(别研)甘草末30克(生)

32 制法

上药研匀。

33 功能主治

主咽喉肿痛。

3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15克,干掺口中。如肿甚者,吹入喉内。

35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4 《医方类聚》卷七十五引《施圆端效方》:吹喉散

41 处方

青黛1两,盆消2两,僵蚕(炒)半两,甘草半两。

42 制法

上为细末。

43 功能主治

咽喉肿痛。

4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吹咽喉中。频用大效。

45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七十五引《施圆端效方》

5 《万氏家抄方》卷三:吹喉散

51 处方

黄柏(蜜炙)3钱,硼砂(煅过)2钱半,孩儿茶1钱,朱砂8分,寒水石7分,冰片1分。

52 制法

上为极细末。

53 功能主治

喉疮生脓不收口者。

5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先用大黄、防风、羌活、薄荷、黄柏煎汤漱过,再吹入。

有虫者,加雄黄1钱。

55 摘录

《万氏家抄方》卷三

6 《尤氏喉科秘书》:吹喉散

61 处方

梅矾3钱,薄荷2钱,儿茶1钱5分,乳石1钱5分(煅,水飞),甘草1钱,火消1钱,硼砂1钱,冰片3分。

62 制法

上为极细末。

63 功能主治

喉症。

6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瓷器收贮,勿可出气。用时吹喉中。

65 摘录

《尤氏喉科秘书》

7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吹喉散

71 处方

珍珠末2钱,青黛3钱,犀黄1钱,月石3钱,麝香2分5厘,儿茶2钱,梅片3钱,血竭3钱,熊胆3钱,山豆根8钱,去油乳香3钱,没药3钱。

72 制法

上为细末。

73 功能主治

咽喉18症。

7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吹喉中。

75 摘录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

8 《普济方》卷六十:吹喉散

81 处方

白研半两,半夏7个,巴豆7个。

82 制法

上熔白矾,锉半夏、巴豆在汁中,候干研细。

83 功能主治

喉痹肿硬,水浆不下。

8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吹入喉中。

85 摘录

《普济方》卷六十

9 《医学正传》卷五:吹喉散

91 处方

胆矾5钱(别用青鱼胆1个,以矾研细入胆内,阴干),巴豆7粒(去壳),朴消2钱5分(另研),铜青1钱,轻粉5分,青黛些少(另研)。

92 制法

上将胆研同巴豆肉于铜铫内飞过,去巴豆,合朴消以下4味,再加麝香少许研匀。

93 功能主治

咽喉一切肿痛。

9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1字,吹入喉中。吐出痰血,立愈。

95 摘录

《医学正传》卷五

10 《鲁府禁方》卷二:吹喉散

101 处方

牙消1两半,硼砂5钱,雄黄2钱,僵蚕2钱,冰片2分。

102 制法

上为末。

103 功能主治

咽喉肿痛。

10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吹患处。

105 摘录

《鲁府禁方》卷二

11 《魏氏家藏方》卷九:吹喉散

111 处方

硼砂1钱,龙脑1钱,青黛1钱,马牙消1钱半,白矾1钱半,生胆矾1钱半,消石3钱,白僵蚕21个(别研)。

112 制法

上各为细末,拌和。

113 功能主治

大人、小儿喉闭肿塞,不下水浆。

11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笔管抄少许,吹在咽喉内。

115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九

12 《局方》卷七:吹喉散

121 处方

蒲黄1两,盆消8两,青黛1两半。

122 制法

上药用生薄荷汁1升,将盆消、青黛、蒲黄一处,用瓷罐盛,慢火熬令干,研细。

123 功能主治

三焦大热,口舌生疮,咽喉肿塞,神思昏闷。

12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1字或半钱,掺于口内,良久出涎,吞之不妨。或喉中肿痛,用筒子入药半钱许,用力吹之。

125 摘录

《局方》卷七

13 《痘学真传》卷七:吹喉散

131 处方

珍珠3分,西牛黄2分,冰片2分,青黛4分,人中白4分,薄荷4分,孩儿茶4分。

132 制法

上为末。

133 功能主治

痘疮喉痛。

13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先以清水漱口,然后吹入。

135 摘录

《痘学真传》卷七

14 《古今医鉴》卷九:吹喉散

141 处方

壁钱(烧存性)、枯白矾、发灰各等分。

142 制法

上为末。

143 功能主治

喉痹。

14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吹喉。

145 摘录

《古今医鉴》卷九

15 《仙拈集》卷二 151 方名

吹喉散

152 组成

冰片3分,朱砂3分,珍珠3分,枯矾3分,硼砂5分,孩儿茶1钱,龙骨(煅)1钱,寒水石2钱。

153 主治

咽喉诸症。

15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将竹筒吹少许于痛处,每日2次。

1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瓷器收贮。

16 《鸡峰》卷二十一 161 方名

吹喉散

162 组成

铜绿、胆矾、白僵蚕、朴消各等分。

163 主治

咽喉闭塞。

16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吹在喉中。

1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7 《经验广集》卷二 171 方名

吹喉散

172 组成

大黑枣1个(去核,装入下药),五倍子1个(去虫,研),象贝1个(去心,研)。

173 主治

咽喉18症。

17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临用吹患处。任其呕出痰涎,数次即愈。

175 制备方法

用泥裹,煨存性,共研极细末,加薄荷末少许、冰片少许,贮瓷瓶内。

18 《焦氏喉科枕秘》卷二 181 方名

吹喉散

182 组成

人中白2钱,硼砂5钱,青黛2钱,五倍子1钱,冰片5分,杉木炭1钱,六一散1钱。

183 主治

口内一切杂症。

18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瓷瓶收贮,勿使泄气。吹患处。

18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19 《直指》卷二十一 191 方名

吹喉散

192 组成

诃子1两(醋浸一宿,去核晒干),黄芩(酒漫一宿晒干),胆矾1钱,明矾1钱半,牛蒡子5钱,甘草(生)5钱,薄荷5钱(一方有百药煎)。

193 主治

咽喉肿痛,急慢喉闭,悬痈,乳蛾,咽物不下。

19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先用好生姜擦舌上,每用药1钱,芦管吹入喉中,吐出涎痰,便用热菜吃下,再吹第2次,便用热粥,3次再吹,用热茶或热粥乘热食之,加朴消末少许;如口舌生疮,用药吹之,口中刮去痰涎为妙。

1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96 附注

方中黄芩用量原缺。

20 《回春》卷五 201 方名

吹喉散

202 组成

胆矾、白矾、朴消、片脑、山豆根、辰砂、鸡内金(焙燥)。

203 主治

一切咽喉肿痛,并喉舌垂下肿痛者。

20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用鹅毛管吹药入喉。

20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21 《奇方类编》卷上 211 方名

吹喉散

212 组成

冰片2分,僵蚕5厘,硼砂2钱5分,牙消7钱5分。

213 主治

喉蛾。

214 吹喉散的用法用量

用苇管吹喉内患处。

2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古籍中的吹喉散 《外科正宗》:[卷之二上部疽毒门]咽喉论第二十一

塞无路而出故也。除此皆效,又久病咽痛忌用。神效吹喉散神效吹喉散薄荷姜蚕青黛朴硝和白矾火硝黄连多加上

《普济方》:[卷六十咽喉门]喉痹(附论)

(各等分)上为细末。水煎。量虚实用。以利为度。吹喉散治喉痹肿硬。水浆不下。白矾(半两)半夏巴豆(各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喉症部

一分)共研无声。不可泄气。吹之能治咽喉十八症。吹喉散青黛龙脑薄荷(各八分)飞净雄黄(三分)粉口儿茶

《痰疠法门》:[痰医案]附喉蛾捷诀

点,以见血为度,再取温水嗽口,俟痰血吐出,再入吹喉散咽住,令勿吞下,后服祛痰化瘀之药,其愈甚速。惟

《喉科秘诀》:[卷上]巧字号定风针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