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典籍具有什么意义?
敦煌发现的这些典籍,是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和美术的重要依据。它博大精深,取之不尽,大大丰富了敦煌文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门新的学问,即敦煌学。
另外,藏经洞的文献资料不仅限于我国和汉民族,还涉及到我国境内不少的古代民族,如匈奴、乌孙、羌族、楼兰、龟兹、于阗、粟特、突厥、吐蕃、回鹘,以及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波斯等国,具有极大的国际意义。
其实「 ”上帝之鞭”这个词在现代的中文里是有些滥用了。因为在古代的欧洲,上帝之鞭这个词是有特指的,就是指在公元5世纪率领匈人侵入罗马帝国,并最终导致西罗马灭亡的匈人王阿提拉。因为在历史上,在入侵欧洲的外敌里,对其造成损失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阿提拉所率领的匈人大军。不过阿提拉在欧洲民间的形象其实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形象,在很多时候是欧洲人把后续的一些曾对欧洲产生过震撼的草原征服者形象都浓缩到了阿提拉身上。所以这里又引出了一个问题,就是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些草原游牧民族,它们在历史上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 阿提拉怎样改变了欧洲? 许多喜欢历史的朋友都喜欢探讨一个问题,就是欧洲为何没有产生过大帝国?其实欧洲当然也是产生过大帝国的,那就是大家熟悉的罗马帝国。但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就基本没有再产生过特别庞大的帝国了,俄罗斯虽然是个大帝国,但它始终是在欧洲相对边缘的地带,没有完全被欧洲所接受。而英法西葡的殖民帝国主要位于欧洲以外,在欧洲本土并没有形成帝国。 欧洲土地上唯一一个真正的帝国——罗马帝国 而这里面一个比较根本的原因就是罗马帝国的灭亡。罗马帝国在鼎盛时期几乎把地中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湖,而且发展出了高度的文明社会。在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在欧洲人眼里也是四海宾服,似乎全世界都已经臣服在罗马脚下。但仅仅几百年后,罗马就在外敌的入侵中遭受严重摧残,最终被彻底瓦解。所以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人其实从心底里已不再认可大帝国这种形式,认为它无论强悍到什么程度,都无法逃脱短命的命运,最终必将失败。 鼎盛时期的匈人帝国 所以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的文明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因此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对于欧洲来说,跟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完全是两个概念,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代表着罗马文明就在欧洲灭亡了,这可以说也是欧洲历史上唯一一次有明确记载的文明灭绝事件。而导致罗马文明灭亡的直接原因,就是公元434年到453年之间,由阿提拉所领导的匈人(匈人与匈奴的可能关联,可参阅桃花石杂谈其它文章)入侵。匈人除了自己直接入侵欧洲,扫荡了法国、意大利和东南欧之外,还逼迫大量日耳曼部落逃离自己原本居住的东欧草原地区,深入西欧甚至是北非,使西罗马帝国的社会结构被完全瓦解,最终走向了文明的灭亡。所以阿提拉在很长时间内在欧洲都成了灭绝级别灾难的代名词,所以他才会被称为「 ”上帝之鞭”。 公元14世纪欧洲史籍《图解编年史》里编制的阿提拉像 在这里再简单解释一下「 ”上帝之鞭”究竟是什么意思。「 ”上帝之鞭”这个词最早来自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拉丁语里的「 ”Flagellum Dei”,在现代英语里是「 ”Scourge of God”,其中Dei/God的意思就是神或者上帝,而Flagellum/Scourge则是多义词,它既有鞭子的意思,也有灾祸的意思,所以「 ”上帝之鞭”这个译名虽然没错,但却不够全面,因为它其中还隐含着「 ”天降灾星”这类含义,也就是代表着欧洲人眼里无妄而来的巨大灾祸。 游牧民族在世界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刚才提到,「 ”上帝之鞭”这个称号虽然在欧洲仅限于称呼阿提拉,但在欧洲民间,其实阿提拉的形象却绝非来自于他个人,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里揉合进了大量其它曾经攻入欧洲,或者对欧洲历史产生过影响的游牧民族领导者,比如成吉思汗铁木真和被称为世界征服者的帖木儿等。所以阿提拉在欧洲民间的形象可以说和传说中的魔鬼没有任何区别,很多传说里都说他的大军经过的地区寸草不留,而他本人更是一个吃人恶魔,不光吃他军队铁蹄之下被蹂躏的欧洲平民,而且他连自己的妃子都吃,甚至还吃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而这种形象,可以说也代表了进入近代之前许多农业文明地区对许多游牧民族的典型看法了。 描绘蒙古军队入侵匈牙利,劫掠欧洲妇孺的古画,而这类形象在后来的欧洲也被融合进了阿提拉的形象之中 但近代以来,其实很多学者也开始对游牧民族的历史作用进行重新审视,许多观点认为,其实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竞争、交流与冲突也可以被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虽然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侵扰每次都会给农耕民族带来巨大的破坏,但同时这种危机的持续存在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农耕地区科技的发展。光这样说可能大家觉得说服力不够,但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这个对比就是美洲土著文明。根据现代的考古发现,在古埃及文明出现前后,在美洲的秘鲁也出现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化遗址。也就是说美洲文明的历史其实也是非常悠久的。但美洲文明在后来的发展却极其缓慢,不但始终没有将金属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和军事,甚至连轮子这种旧大陆的人没有意识到需要发明的东西都没发明出来。而其实美洲大陆自然环境极好,而且当地特产的玉米、土豆、西红柿和辣椒等植物都是超级高产的植物,美洲人多数时候是不太需要为填饱肚子担忧的,所以其实很适合人类生存。而美洲和旧大陆在地理上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它没有像欧亚草原这样的巨型草原,因此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游牧民族,所以美洲的农耕文明面临的危机始终较少。而这也许就是其文明发展极其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没有文明形态显著不同的人群的持续威胁,所以美洲文明长期缺乏危机感,最终造成了文明的停滞。 欧亚草原(浅蓝 域) 而欧亚大陆农耕文明因为游牧文明的威胁而产生科技进步的例子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比如在中国战国时期,因为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中原地区的战争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商周时期的车战进化到对骑兵的高度重视。到汉武帝时,为了和匈奴骑兵抗衡,甚至不惜进行巨大投入从西域引入优良马种(汗血马)。而在战马极度缺乏的宋代,同样是为了抗衡游牧民族南侵,火器开始得到空前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国际上普遍认为,公元1126年和1127(靖康)年的两次汴梁保卫战其实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和第二次热兵器战役。虽然宋朝作为农耕文明最终没能通过科技进步挽救自己的命运,但却为后世人类社会的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 中国古籍里的早期火铳 同样,欧洲能够走出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也跟蒙古和奥斯曼等游牧民族的西征有密切关系。这些民族早期对欧洲各国巨大的军事优势使欧洲人意识到自己原本的制度存在重大缺陷,如不改革无法将抵御来自游牧民族的威胁,而这其实也是欧洲封建制度松动最早的动力之一。此外,游牧民族生活在马背上,活动范围极广,因此同一个族群经常能够与不同文明区域的农耕民族发生接触,而他们在接触过程中也会向各个农耕民族学习一些当地的科技,之后这些科技又会随着其迁徙被带到别的农耕区域,并传播给当地的农耕民族。这样其实在无形中也促进了整个欧亚大陆科技水平的发展。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些农耕民族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受害者,比如蒙古西征把火药技术带到了欧洲,最终像蝴蝶效应一样促成了欧洲在公元17世纪以后的船坚炮利,反过来使发明火药的中国成为了受害者。但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这个过程确实推动了科技的整体进步。 胡服骑射也可以说是为应对游牧民族威胁所触发的一次军事革命 而且单单从中国的角度,也并非完全是游牧民族的受害者。中国在历史上也曾长期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但中国的科技文明却没有像美洲那样停滞不前,而是在古代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这种差异,其实跟中国中原地区长期面临游牧民族的威胁,为了生存不得不重视军备,同时重视一切可以使中原对游牧民族拥有优势的科学技术有很大关系。所以在公元19世纪的世界殖民时代,虽然中国饱受欧美列强欺凌,但却始终能够拥有一定的抵抗能力,避免了像美洲文明那样一触即溃,最终完全灭绝的命运。而这跟历史上与游牧民族长期竞争,使中原地区拥有了相当程度的抵抗力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所以谈到游牧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可以说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使农耕民族始终拥有相当程度的危机感,因为游牧民族骑兵的长期优势,逼迫农耕民族只能通过技术进步来对其进行抗衡,而最终正是这种原初动力,促进整个世界走入了工业时代。所以从这个角度,游牧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曾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但这里也必须明确的是,这种作用在工业文明诞生之后就基本告一段落了,因为基本上工业文明一诞生,就对游牧民族形成了压倒优势,所以来自游牧民族的威胁已经不足以构成社会进步的动力了,而工业文明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不同工业集团之间的竞争,这也可以说是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一个根本性不同点了。
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游牧民族,祖居在欧亚大陆,他们披发左衽,由古北亚人种和原始印欧人种的混合。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汉时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政局,《史记》、《汉书》等留有些记载。隋唐突厥为其后裔。
近代主流历史学家一般认为来自中亚的匈人,与中原以北的匈奴人,是一些喜欢以马征战与结盟的混合游牧民族(或蛮族),但只是民族集团而非同种族群匈奴人的最亲近的后裔是哈萨克族。匈奴的直接后裔是突厥人
金朝(1115-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封建王朝。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诸部后,1115年于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区)建都立国,国号大金,改元收国。贞元元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今北京)。金世宗与金章宗时期,金朝政治文化达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后期逐渐走下坡。卫绍王完颜永济与金宣宗时期,受到大蒙古国的南侵,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1234年,金朝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之下灭亡。
辽朝(907~11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和宋朝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辽朝原名契丹,后改称“辽”。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18年定都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36年南下中原,攻灭五代后晋后改国号为“大辽”。
本文2023-08-06 06:45:2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8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