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姓的由来不少于800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潘姓的由来不少于800字,第1张

姓氏起源

关于潘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子毕公高后。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据说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子孙以采邑命氏。

  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国有潘氏,见于家传者始租为潘崇。潘崇官拜楚穆王太师。 《 通志。氏族略三》 :"潘氏,芈姓,楚之公族,以字为氏。潘崇之先,未详其始或言毕公高之子季孙食采于潘,谬矣。潘岳家风诗自可见。晋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汉有潘瑾,后汉有潘勉。"

  出自北方鲜卑族,后魏时,代北鲜卑有姓破多罗者,后改潘氏。

由于《史记》载有潘崇的事迹,故潘氏大多以潘崇为始祖。潘崇的儿子潘尪,为楚大夫;孙子叫潘党,继为大夫。

 

聚集地(迁徙分布)

潘姓,从人数上说,是台湾的第四十二个大姓,大都聚住在北部的台北等县。潘姓自闽迁台的资料,却非常丰富。据记载,永历二十八(公元1673年),有一位潘步曾在族后盖寮捕鱼;康熙二十年,有潘、蔡、王、洪、李、白六姓,倡建今高雄市旗后妈祖宫;乾隆末年,有漳州人潘盛清、潘恭人入垦今台北县石门乡的德茂、富基、七股三村,以及有潘碧公入垦同乡的老梅村等等。

堂号

"黄门堂":晋代潘岳为河阳令,累官黄门侍郎,诗作是最好,和陆机合称"潘陆"。

  潘氏又以"荥阳"为其堂号。

家乘谱牒

  山西:荥阳重修潘氏宗谱四卷、潘氏合谱一卷、潘氏族谱不分卷;

上海:潘氏家谱六卷;

江苏:山阳潘氏统宗谱十卷、山阳潘氏统宗谱十二卷、淮安潘氏续修宗谱、润东顺江洲潘氏宗谱四军四卷、贤庄潘氏宗谱四卷、毗陵永宁潘氏续修宗谱十二卷、潘氏族谱十六卷、毗陵桃原里潘氏宗谱四卷、毗陵棠林潘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潘氏宗谱三卷首一卷、荥阳潘氏家谱不

分卷;

浙江:富桐潘氏宗谱八卷、萧邑崇化潘氏宗谱八卷首一卷、萧山钱清北祠潘氏宗谱六卷、慈溪潘氏宗谱四卷、吴兴纯孝里潘氏世谱、潘氏宗谱三卷、潘氏家谱不分卷、古溪潘氏家谱十二卷、东洋潘氏宗谱八卷、华墙潘氏家谱不分卷、临海潘氏宗谱四卷、荥阳潘氏宗谱二卷:

安徽:历阳潘氏宗谱四卷、庐江潘氏宗谱十四卷、新安潘氏宗谱四卷、新安潘氏宗谱不分卷、新安潘氏源流族谱、大阜潘氏族谱、潘氏支谱、六安潘氏宗谱十卷;

江西:万载湖源潘氏族谱三卷;

湖北:潘氏族谱四卷首一卷、潘氏宗谱十九卷、潘氏宗谱四十七卷、潘氏宗谱二卷、潘氏支谱四卷;

另:

潘姓的五种来源

  一、以祖辈字命氏,源于芈姓。据晋《潘岳家谱》记载:楚成王立长子商臣为太子,派公族名臣潘崇作其老师,后来,商臣借一次战争失利,挑拨楚成王杀了与己有隙的令户斗勃。事后成王明白上了商臣的当,就起了废太子之心。商臣去找老师潘崇商量,潘崇说:“你去得罪一下江芈就可知道消息的真假了。”江芈是成王最宠爱的妹妹。商臣故意对她不恭敬,果然江芈发怒骂道:“你这个畜牲!怪不得大王要杀你呢!”商臣告诉潘说:“看来是真的了。”潘崇说:“你甘心做他人的臣子吗?”商臣说:“不甘心!”潘又问:“你愿意逃走吗?”商说:“不愿意!”潘崇又说:“要想免死,只有先下手为强。”于是太子连夜点起东宫卫队包围了成王住的地方,逼成王自杀,商臣登上王位,是为楚穆王,封潘崇为太师,还把太子宫的财物全部赏给了他。从此,潘氏成为楚国最有势力的家族。潘崇子孙以其字命氏,奉潘崇为潘姓始祖。

  二、以国名为姓,出于姬姓,据《广韵》载:“周初四圣”之一的毕公高,他的小儿子季孙封邑在潘。春秋后国灭,其子孙不以姬为姓而以国名为胜,奉季孙为潘姓始祖。据《山海经》载:番,邾国也。《史记》载:夫差取番者,番首姿,又音蒲。还音烦,音盘者即潘氏。

  三、因地而得姓。水在河南,住在潘水边的人以水地名为姓。据魏《土地记》载:下雒城西南故潘城,有以地为氏者。

  四、他姓改潘姓。据《魏书·官氏志》载:北魏时代破多罗氏,改为潘氏。

  五、少数民族有潘姓。据《五代史》载:溆州蛮酋有潘姓,如潘金盛。

  姓氏源流

  1、出自芈姓,[mǐ]为春秋时楚国公族潘崇之后,以祖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颛顼后裔陆终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连,赐姓芈。周成王时,封其后裔熊绎在荆山建立荆国,公元前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前689年改国号为楚,称楚文王。据《姓氏寻源》和《潘氏家谱》及《史记·楚世家》所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为潘氏。从此,潘姓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潘姓因此而来。

  2、出自姬姓,为周代周文王裔孙伯季之后,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让其子伯季食采于潘邑(今陕西省西安、咸阳一带),其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为潘氏。

  3、出自姚姓,为上古舜帝之后,以国名为氏。据《中国姓氏》载,舜帝生于姚墟称姓姚,建都潘(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后潘地移至今陕西省兴平北。商朝时,舜的后裔建潘子国,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潘氏。

  4、出自他族改姓:

  ①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鲜卑破多罗氏为单姓潘。

  ②清康熙末年,台湾岸里大社(今台湾省台中市神岗)酋长阿穆归顺清廷,被赐姓为潘;光绪时,台湾高山族相率归化清廷,也被赐姓潘(这也就是台湾高山族人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

  ③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如满、水、京、蒙、土家、彝、瑶、仫佬、回、壮、布依均有潘姓。

  潘崇。楚成王时,潘姓中有名为潘崇者曾为太子商臣之老师,在楚成王预谋另立太子时,潘崇极力支持太子商臣,并成功地使之继位为楚穆王。潘崇因助商臣继位有功,被封为太师,楚穆王并且还把自己任太子时的财产全部赐给他。从此潘姓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后人念潘崇兴潘姓有功,便尊他为潘姓的得姓始祖。这种观点,其正确性可能是相当高的,因为古籍中出现的春秋时代的潘姓人氏,几乎都是楚国的人物。

  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内发展,此后,有向山东、湖南迁徙的少数潘姓人。汉时,有潘姓北迁至荥阳中牟(今属河南省)的,至三国时发展兴旺而为荥阳郡一大望族,以东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为始祖。东汉灵帝有潘乾因仕宦而迁江苏溧阳,此地以潘乾为始祖。吴国有右将军潘璋由发干(治在今山东省冠县)而迁建康,而吴国还有浏阳侯潘?,为汉寿(今湖南省常德)人,而孙权妻潘夫人为浙江会稽人,这说明在三国以前,潘姓已播迁于上述地方,其中以中牟潘姓最为兴旺,晋时,潘勖之裔孙潘才因任广宗太守,而落籍广宗(今河北省威县),后又发展成为潘姓历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姓人播迁广东。北魏时,破多罗氏改汉姓潘,并逐渐在洛阳形成潘姓的第三大郡望,其开基始祖为潘威。此期潘才的八世孙潘绍业因任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刺史落籍当地。唐初,陈元光父子开漳,有河南固始人潘节随其入闽。此期潘绍业的曾孙潘求仁因任杭州刺史而定居当地,其间并有移居陕西的潘勖的后人兴旺发达起来,而江夏(今湖北省武昌)的唐秘书监潘肃仁自称是汉寿潘?的后裔,由此可见,自东汉末至唐朝,潘姓从中牟望族中又衍分出许多支脉,而潘威的后裔则从洛阳望出,又兴盛播迁于怀朔(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陕甘等地。豫章潘姓兴盛于唐代,至五代南唐时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宋时有潘节后人迁广东、云南。元明清时,潘姓已分布于全国各地。如今,潘姓人分布广泛,尤以广东、江苏、安徽、内蒙古、河南、四川、湖北、浙江等省区多此姓。上述八省潘姓约占全国汉族潘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二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二

  宗族特征

  1、汉代以后,潘姓的知名人士不绝于史书,堪称济济多才,仅收入《中国名人大辞典》者就有二百多人。

  2、潘姓外表多俊秀。西晋潘岳以“美姿容”著称,潘妃以妖艳著称,喻男人英俊有貌比潘安之喻。

  3、潘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江苏溧阳潘姓一支字行为:“忠武贲威,峻卿辅乾,程皓策楚。”又浙江新昌潘姓一支字行为:“炳其宣慈,承先继泽。”

浙江绍兴、宁波、金华、丽水,江西抚州等地称“梅干菜”,浙江台州称“菜干”,广东梅州称“梅菜干”。有芥菜干、油菜干、白菜干、冬菜干、雪里蕻干之别,多是居家自制。做法是使菜叶晾干、堆黄,然后加盐腌制,最后晒干装坛。 菜干油光黄黑,香味扑鼻,解暑热,洁脏腑,消积食,治咳嗽,生津开胃。故绍兴地区居民每至炎夏必以干菜烧汤,其受用无穷也,至于“梅干菜切肉”更为绍兴特色菜肴,已入《中国菜谱》。

中文名

梅菜干

主要食材

芥菜,雪里蕻,萝卜幼苗,油菜,蔬菜皆可

分类

浙菜,粤菜

口味

鲜香,微甜

别名

梅菜干,梅干菜,菜干等

鲜香味厚。

做法

方法步骤

1.将收获后的鲜菜整理清洗后晾晒5天左右,放在荫凉通风处堆放4—5天。

2.待菜叶成黄绿色,叶子变软时,将干菜叶切成丝。

3.将干菜丝放进盆里,撒上盐,用手揉搓,等渗出一些菜汁时,便装入陶罐。

4.将装满菜丝后的陶罐封严,放在荫凉处存放。

5.腌制半过月后,即可找开陶罐的封盖,取出完成的梅干菜来食用,此时菜线便成职色泽金黄,咸酸味甘的梅干菜。

浙江梅干菜

梅干菜是慈溪、余姚、绍兴的著名特产,生产历史悠久。慈溪、余姚、绍兴人普遍自腌自制,作为常备蔬菜,也常用来作为馈赠亲友的物品。早在《越中便览》中就有记述:“梅干菜有芥菜干、油菜干、白菜干之别。芥菜味鲜,油菜性平,白菜质嫩,用以烹鸭、烧肉别有风味,慈溪、余姚、绍兴居民十九自制。”可见那时绍兴梅干莱的制作已极为普遍

客家梅干菜

梅干菜是享誉海内外的一种客家乡土菜。秋末冬初,菜园里的芥菜抽了苔,它拇指粗细,顶带花蕾,形如秋萄,脆嫩味甘。这时,村妇摘下菜心(长约5寸左右),晾挂几天。待叶子变软时,放进盆里,撒上盐,用手揉搓,待渗出一些汁液时,便装入陶瓮,码放一层撒一层盐,装满后用芥菜叶或竹笋壳把瓮口封严。过了半月二十天,取出晒干,便成了色泽金黄,咸酸味甘,具有特殊香味的梅干菜。

营养价值

绍兴梅干菜油光乌黑,香味醇厚,耐贮藏。菜料主要有大叶芥、花叶芥和雪里蕻3个品种。芥菜含有硫代葡萄糖甙、蛋白质和矿物质。硫代葡萄糖甙经水解后产生挥发性的芥子油,蛋白质分解后产生氨基酸,故加工后的腌菜香味独特,滋味鲜美。加工时通常将收获后的鲜菜整理清洗晾晒1天,放在荫凉通风处堆放4—5天,菜堆高不超过50厘米,每天上下翻菜一次,防止菜堆发热变质,堆成黄绿色后,按每百公斤鲜菜3公斤盐制,逐层排菜撤盐,每排一次菜踩踏一次,至出菜汁为度。若菜汁不多,可在第二天复踏一次、直至出汁。菜卤出泡,黄熟转鲜后起缸晒菜。

经腌制后未晒干的鲜咸菜色泽黄亮、味醇香、质鲜嫩,含氨基酸015%,总糖034%,全氮025%。每百克含钙250毫克,磷31毫克,铁31毫克,维生素B004毫克。晒干后的梅干菜酱褐色,有独特的菜干香味。用整株芥菜腌制晒成的叫“长吊干菜”,切碎后随制晒成的叫“短吊干菜”。梅干菜常用来清蒸、油焖、烧汤,食之能解暑热,清脏腑,生津开胃。

“梅干菜焖肉”是一道典型的绍式名菜,被撰入《中国菜谱》。鲁迅先生、周恩来总理在生前都爱吃这一家乡菜。梅干菜焖肉还得到许多国际友人的赞许。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来杭州,在杭州楼外楼的宴会上就有一只周总理的家乡菜“梅干菜焖肉,尼克松吃后连声称OK!

梅干菜焖肉的传统作法是:选用上等鲜美的芥菜干,切成寸条状,将肉洗净,切成块(最好为带皮五花肉)。拌以母子酱油、味精,待肉吸收酱油后,按1层菜,1层肉铺好,放在蒸笼里蒸l小时左右,肉已酥软,带有干菜清香,吃起来酥而不腻,干菜油光光,鲜而不咸,“过饭”极好。

梅干菜加笋一同烧煮、晒干,称干菜笋,可谓鲜上加鲜,做汤特佳。梅干菜单独蒸软下饭,也别有风味,俗语“乌干菜,白米饭”。用梅干菜做配料,能发鲜入味,如“干菜烧乌鳢鱼”、“干菜烧土豆”等,均别有风味。

在浙江宁波,城市的文化底蕴深厚,一天多的时间就能把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看个遍。宁波有哪些一日游景点?下面我们来看看宁波的旅游指南的详细内容。

天一阁博物馆

位于宁波月湖西岸,是现存的古代私人图书馆建筑之一,是亚洲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三大最古老的家族图书馆之一。

倾向于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修建明州碑林,数百块石碑记载了古代教育的官方历史,文化内涵深厚。

西藏现有古籍30多万册。走近他们,你会觉得每一个地方都散发着浓浓的书香气息,感受着文艺气息,很不一样。

技巧

开放时间:

05/01-10/31(夏令时)08:30-17:30

1月1日-4月30日(冬季)08:30-17:00

门票:30元

地址:宁波市月湖西天一街10号

交通:天一阁-月湖景区站:公交9路、26路、371路、512路可达你/地铁1号线至西门口站。

宁波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外墙很有特色,倾斜。它的建筑是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新乡土”风格的代表作。每一砖一瓦都充满了艺术气息,所以有不同的风格,可以拍出很多有趣有特色的照片。宁波是一个必须打卡的地方。

除此之外,馆内的展览再现了宁波的历史、以往的风土人情和发展状况,一个半小时就能让你深入了解宁波。

技巧

开放时间:

周一上午9:00-下午17:00休息

(16:00后停止入场)

门票:免费

地址:宁波市鄞州区首南中路1000号

交通:乘坐地铁3号线,在鄞州区政府(地铁站)站下车,步行至目的地/乘坐102路公交车,在宁波博物馆南(汽车站)站下车,步行至目的地。

宁波鼓楼

有1100多年的历史,是唐朝建城的标志。宁波鼓楼是宁波仅存的古城建筑遗址,具有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风格。历史感也很强,从砖墙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的痕迹。

鼓楼后面是商业街,这里有很多美食,也有很多小工艺品,比如古董字画。所以鼓楼和后面的商业街可以一起逛,两个小时左右就能走完。

技巧

开放时间:08:30-21:00(全天);

停止入场时间:20点

门票:免费

地址:宁波市海曙区公园路2号

交通:可乘坐2路、3路、12路、15路、515路、809路、820路等公交车。/你可以在地铁鼓楼站下车。

南塘老街

南门三市,曾经是老宁波商业文化的聚集地,是宁波八大历史街区之一。建筑以明清南方民居风格为主,穿插民国建筑。这个地方古色古香,是江南传统一条街。

南塘老街也是宁波以小吃为特色的美食一条街。里面的店铺大多是卖吃的,有很多宁波老字号,比如宁海五凤堂、余姚黄育面、慈城四季香年糕、慈溪豆酥汤、奉化牛肉面、东钱湖十六馄饨、鄞州全丰记等,所以你可以来这里吃东西!

逛完这里,夜色正好,灯笼亮起,可以看到南塘老街的夜色,很迷人。

技巧

开放时间:09:00-21:00

门票:免费

地址:宁波市海曙区南郊路236号

交通:乘坐6路、123路、159路、505路、525路等。在银丰路银江路下车。

杂 刑

中国古代的各种酷刑名目实在太多了,本书以上各节所叙述的只是一些主要的,还有许多种残忍的刑罚难以包括在内。这里再将古籍中常见的一些酷刑列举若干种,略加介绍,它们都是历代法律条文之外的刑罚,难以归类,不妨就统称之为杂刑。

一、火焚

早在周代就有焚刑,就是把人活活用火烧死。《周礼·秋官·掌戮》记载,凡是杀害亲生父母者,皆要受焚刑处死。《易经》中有“焚如死如弃如”的话,所以后世又称焚刑为焚如。

春秋时,对于那些犯上作乱的人,常用焚刑。公元前520年,周景王死,子朝作乱,子朝党羽鄩肸伐皇(皇是地各,在今河南巩县西),兵败被擒,后被焚于王城之市。

秦以后,史籍中不难看到以火焚人的事例。楚汉战争中,项羽把刘邦围困于彭城,纪信化装成刘邦出东门,声言投降项羽,刘邦悄悄从西门逃走。项羽发觉受骗,勃然大怒,就烧杀纪信。西汉末年王莽执政时,派王昭君哥哥的儿子王歙、王讽出使匈奴,祝贺新单于即位,献上贵重的礼品,请求回叛逃到匈奴去的陈良等人。单于准许,把陈良等四十人交还汉朝,王莽命令用焚如之刑把陈良等人烧死。

三国时,仍沿用前代的焚刑。吴国的吕壹因犯罪被有司究治,有人奏报说应该用焚刑将他处死。孙权犹豫未决,就问阚泽,阚泽说:“如今是盛明之世,不应当再用这种酷刑。”孙权采纳了阚泽的意见。但是孙权以后,焚刑仍未断绝。特别骇人听闻的是,有些凶残之徒把活人头朝下脚朝上倒挂起来,在他身上绑了许多蘸了油的麻布,从脚上点着,让火慢慢地往下烧,直到把人烧死。这种刑罚俗称“点天灯”。在清朝灭亡之后,有些边远地区宗族之间发生械斗时,也有抓住仇人“点天灯”的现象。

二、凿颠

《汉书·刑法志》记载,战国时,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增设各种肉刑,其中死刑的名目有凿颠。颠是人的头顶,凿是用铁器打孔,像木匠用凿掏隼眼似的。试想,用铁器凿人的头顶,只消一下,就可以结束人的性命。商鞅滥用酷刑,最后落得个车裂而死的下场,但他发明的各种酷刑却流传到后世。十六国时期,前秦苻生对部下极其凶残,左光禄大夫张平勤谏,苻生大怒,认为张平妖言惑众,就“凿其顶而杀之”。这凿顶即是凿颠。

后世民间的私刑也有类似凿颠的做法。元朝时,武平县(今内蒙古宁城一带)有个叫刘义的百姓到官府控告嫂嫂勾结奸夫害死了他的哥哥刘成,县令丁钦审理这个案子,亲自查验刘成的尸体,没有发现半点伤痕,不能结案,他的心中非常忧闷。妻子韩氏问他遇到什么难处了,丁钦就把案情告诉了她。韩氏说:“死者的头顶上可能钉有一颗铁钉,钉盖被涂饰,看不出痕迹。”丁钦按照妻子的提示重新验尸,果然如此。就立即结了案,把卷宗呈报上司。当时姚忠肃任辽东按察史,亲自召见丁钦询问破案经过,丁钦如实讲了,并且高兴地夸耀妻子的聪明。姚忠肃沉思片刻,问:“你的妻子和你结婚时是处女吗?”丁钦回答说:“他是前夫死后改嫁给我的。”姚忠肃立即命令将韩氏的前夫掘墓开棺验尸,发现他的颅骨上也有一颗铁钉。于是将韩氏逮捕审问,韩氏招认了钉杀前夫的罪行。丁钦又惊又怕,不久就死了。此时在当地传开,人们都说姚忠肃是包公转世。元代无名氏杂剧《包待制勘双钉》就是根据这个故事编写的,清代唐英又据此改编为传奇《双钉案》(又名《梁上眼》,后来再进一步改编为京剧《钓金龟》)从而使这个用钉钉人头顶的故事广为流传。

其实,钉顶的做法并不止韩氏和刘成的妻子这两例。唐代严遵做扬州刺史时,有一天出巡,听见路边有一个妇女在哭,哭声并不悲哀,严遵派人询问,妇女说她的丈夫因失火被烧死了。严遵心中怀疑,就叫人抬来她的丈夫的尸体,拨兵卒看守,交代说:“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第二天,有一些绿头苍蝇麇集在死者的头顶,严遵得到报告,亲自验尸,发现死者的头顶正中钉有一颗铁钉。于是逮捕那位妇女审问,妇女招认了因通奸而谋杀亲夫的罪行。还有一个相似的故事是,唐代韩滉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做官时,有一天夜晚在万岁楼设宴,饮酒正在兴头上,忽然放下杯子,面色不悦,对左右的人说:”你们听见有妇女在哭吗?大概就在这不远的地方。“有人回答说,这是某桥某街的一位妇女哭她死去的丈夫。第二天,韩滉指派一名官吏抓来那位妇女审问,审讯一天问不出什么结果。官吏害怕韩滉斥责他无能,就守护在死者的尸体旁边,他看见有绿头苍蝇围聚在死者的头上,就解开发髻察看,发现了钉在顶上的一只铁钉。官吏重审那位妇女,妇女承认与邻居一名男子通奸,用酒将丈夫灌醉,然后用铁钉把他钉死。这位官吏对韩滉的料事如神非常佩服。以上几例在人的头顶上钉钉子的做法是用凿颠的手段谋害人命,和当初商鞅制定这种刑罚在行为的目的上有所不同。

三、断脊

断脊就是砍断人的脊椎骨。显然,这也是一种执行死刑的方式。春秋时,晋文公打算明定刑律,使国内百姓人人守法,就和诸侯大夫们一同商议。晋文公的著名朝臣颠颉很晚才来到,游人认为颠颉有罪,应该给以处罚。于是经晋文公批准,将颠颉断脊处死。晋国的士大夫们都非常害怕,他们说,颠颉跟随晋文公流亡列国十九年,功劳很大,现在偶有小过尚且受到如此严厉的刑罚,何况我们呢?从此人人畏刑守法。

明初,朱元璋使用的酷刑,有一种名为枭令,就是“以钩钩脊悬之”。这和颠颉断脊的刑罚有些相似。

四、活埋

活埋又叫坑杀或生瘗,是历代统治者惯用的一种残忍的将人处死的方式。常见的有三种情形。其一是,古代战争中,一方对另一方的俘虏在特殊情况下要用活埋的办法处死他们。战国时,赵国的纸上谈兵专家赵括在长平兵败,四十万赵军成了秦国的战俘,秦将白起害怕这些降卒造起反来难以控制,就在一夜之间把他们全部坑杀,只把二百四十人放回赵国报信。十六国时,后赵石勒也爱活埋人。石勒为刘元海部将时,曾渡黄河攻陷白马,坑杀男女百姓三千余口。后来,石勒在武德围歼晋冠军将军梁巨部,坑杀降卒一万多人。其二是,历代统治者在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时,也常实行活埋。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坑杀儒生四百六十七人。又如隋大业年间杨玄感叛乱失败,隋炀帝派裴蕴清查杨玄感的党羽,捕获后立即下诏让郡县把他们全部坑杀,死的人不计其数。其三是,古代有些贵族在死后用妻妾殉葬,有的君主死后用妃嫔殉葬,多是将人活埋。从春秋时起开始改用陶俑代替活人殉葬,或者将殉葬者杀死后陪葬,但仍有个别的残暴之徒死后殉葬时生埋活人。

活埋作为官方使用的将人处死的刑罚,仅见于辽代。辽太祖耶律亿神册三年(918)四月,皇弟迭烈哥阴谋叛乱,事情败露后被擒,按其罪行应当斩首。太祖让人先挖好墓穴,准备埋他,这时许多近戚都来为迭烈哥讲情。太祖平时最厌恶其弟寅底石的妻子涅里衮,就说:“如果涅里衮能代替迭烈哥死,我就同意你们的请求。”于是,涅里衮就自缢于挖好的墓穴中,另外又将奴仆女古与参与叛乱者曷鲁只活埋,为涅里衮殉葬,迭烈哥因而被赦免。

元代末年还有这么一件事。至正二十七年(1367),张士诚被朱元璋消灭,钱鹤皋散尽家财起兵为张士诚报仇。他有个女儿名叫钱莲仙,才十八岁,生得才貌双全,钱鹤皋担心她无依无靠会遇上灾祸,就在地下建造一座石头房子,囤积三年的粮食,让女儿住在里面,这实际上是将女儿活埋在地下。他对女儿说:“三年之内,我打败朱元璋,攻下南京,就接你出去。”不久,钱鹤皋兵败被杀,莲仙只好长久地埋死在地下了。这虽然不是惩罚性质的活埋,钱莲仙的遭遇也是够悲惨的。

五、刷洗

本书《炮烙》一节已讲到辽穆宗耶律璟曾使用过铁梳之刑。这里所说的刷洗和铁梳之刑施行的情形相似,它是明初朱元璋创立的。用刑时,刽子手把犯人剥光衣服,裸体放在铁床上,用滚开水往他的身上浇几遍,然后用铁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就像民间杀猪用开水烫过之后刮毛似的,直到把皮肉刷尽,露出白骨。但这受刑的人等不到最后早就气绝身亡了。刷洗之刑仅见于明初。唐中宗时,武三思曾派周利贞逮捕桓彦范,把他在竹槎上曳来曳去,肉被曳尽,露出白骨,然后又把他杖杀。桓彦范受的刑罚,与后来辽的铁梳、明的刷洗较相似。

六、骑木驴

木驴本来是古代战争中攻城的器具,大概是一个木制的棚车,下面装有木轮,上面钉着木板,蒙上牛皮,兵士躲在中间,推着它接近城墙,可以防备檑木滚石。唐代薛愿做颍川太守时,贼讲阿史那来进犯,就用木驴、木鹅、云梯、冲棚等四面攻击。又早在南朝梁时,侯景叛乱,曾制作数百件木驴攻城。另外宋元时对犯人执行凌迟刑罚所用的木架子也叫木驴。小说和杂剧中常常写到这种刑具。(参见本书《凌迟》)

这里所说的骑木驴是古代专门惩治那些勾结奸夫谋害亲夫的女人所用的酷刑。据传说,汉代有个与人通奸害死本夫的黄爱玉就是“骑木驴”而死的。关于木驴的形状、样式及受刑的情况,现在已难详考,据《二十四史演义》说,明末的骑木驴是这样的:先在一根木头上竖起一根木柱,把受刑的女子吊起来,放在木柱顶端,使木柱戳入阴道内,然后放开,让该女身体下坠,直至木柱“自口鼻穿出,常数日方气绝”。

七、锯割

山西青龙寺大雄宝殿内的壁画是很著名的,宝殿东侧室内墙上绘有一幅地狱图,画的是阴曹地府的鬼卒们正在对人施用种种酷刑,有凌迟、炮烙、剖腹、挖心、上刀山、下油锅等等。其中还有一种刑罚是锯人,画面上有一名男子被两块竖起的长木板夹紧,头朝下倒立着,木板和人捆绑在一起,固定在另一根竖直的木框上。两名鬼卒站在两边架着锯对拉,锯口把两快木板和木板中间的人同时锯下,鲜血顺着锯缝向下流淌,被锯的人似乎正在发出阵阵惨叫。

现实中是不是有人用这种方式来锯人,史籍中未见具体的事例。但是,使用锯的刑罚确实存在。三国时,吴末帝孙皓的爱妾指使近侍到集市上抢夺百姓的财物,主管集市贸易的中郎将陈声本是孙皓的宠臣,他捕获抢劫者绳之以法。爱妾告诉孙皓,孙皓大怒,假借其他事端 捕陈声,命里武士用烧红的大锯锯断陈声的头,把他的尸体投到四望台下。十六国时,前秦苻健凶暴,锥钳凿锯等杀人刑具常备在身边。南朝宋后废帝刘昱惯用虐刑,所用的刑具之一即是锯。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平时在宫庭中罗列着大镬、长锯、锉碓等刑具,有人稍微触怒了他,就要受到各种非法之刑的折磨。后来五代时南汉刘龑(音“掩”)也是著名的暴君,他常使用的有刀锯、肢解、刳剔之刑。另外,后世有时施行斩首时,刽子手砍不下犯人的脑袋,就改为用锯锯断脖颈。(参见本书《斩首》)从上述事例,可见地狱中的锯人之刑并不纯是虚构,它正是人间暴虐行为的反映。而且,现实与地狱实行锯割刑罚的惨象,千百年来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十分恐怖的阴影,使人畏惧,使人震慑,难怪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听柳妈说她死后要被阎王锯作两半,就吓得非要到庙里捐一条门槛作替身不可。

八、灌铅

民间评书、弹词说到后母虐待前房子女的故事,所用的残酷手段之一是向孩子的口里灌融化的锡。听众听到这里忍不住伤心落泪,非常可怜那死了亲娘的儿童,非常痛恨那凶狠寡情的继母。其实,这种灌锡的酷刑并非只传闻于民间,古代正史中也有记载。

汉代广川王刘去的王后阳城昭信妒忌而暴虐。刘去宠爱另一位名叫荣爱的美姬,多次和她一块饮酒,昭信妒性大发,就向刘去进谗言说:“荣爱看人时,神色有些不正常,大概是和谁有私情。”刘去信以为真,他见荣爱正在给他绣衣领上的花纹,就一怒之下夺过衣服投进火中烧掉了。荣爱见刘去生气,非常害怕,投井寻死,刘去命令人把她捞出来,幸而没有死。刘去杖责荣爱,逼她招认私情,荣爱受疼不过,胡乱说出和医生有奸。刘去越发愤怒,就把荣爱绑在柱子上,用烧红的尖刀剜掉她的两只眼珠,再割她的两个大腿上的肉,最后用溶化的铅灌入她的口中,这样一直把荣爱摧残至死。

锡的熔点是232℃,铅的熔点是3274℃,无论灌锡或灌铅都能把人烫死。而且溶化的锡或铅一入肚腹就会凝固成硬块,这种重金属的坠力也能致人死命。

九、滚栲笆

栲笆是一种用藤条编成的半球形的器具,农家用它来储放杂物,清末有个叫张倬堂的举人竟然把这种用具作为刑具。张倬堂是本地地主,对待佃户非常暴虐,凡是欠了他家粮或钱的农民,都要受到非刑折磨。张倬堂把两只大藤栲笆口对口扣起来,把欠钱粮者装在里边,每只栲笆的口上有四个“耳朵”,本来是为便于抓抬而制作的。扣住人之后就将两只栲笆的八只耳朵两两封正,紧紧绑牢,这样就形成一个圆形的大球。张倬堂让家人把这大球抛到大厅里,推来踢去,使它随意翻滚,栲笆中间的农民颠簸摔磨,惨叫痛哭,张家的人全然不顾,直到把这农民折腾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

上述九项,只是古代各种杂刑的一部分,有许多千奇百怪的惩治人的酷刑不能一一列举。就在本书即将完稿的时候,笔者又发现两处材料,可以作为本书的补充,略记于此。

其一是陶宗仪的《元氏掖庭记》中所记元顺帝的宠妃龙瑞娇的暴行。龙瑞娇原为宫女,因受宠幸被封为淑妃,她本性贪酷而妒忌,其他宫女稍微不如其意,她就要把这宫女笞杖或鞭挞至死。有时她不想让宫女马上死去,就变着法儿折磨她们。有时用醋灌鼻,这叫做“酸刑”;有时用粪便塞入人的嘴里,这叫做“臭刑”;若是夏天,就用火把人围起来烘烤,这叫做“蒸骨”;若是冬天,就叫人脱光衣服卧在冰上,这叫做“炼肋”;对于不能饮酒的宫女,就用酒灌她,有时多达十碗,这名之曰“醉鬼”;或者在地上埋两根木椿,相距二尺,高出地面三尺,让宫女两脚分开站在上面,再用一根木棍支撑住她的腰部,让她站牢,又让她两手各提一件重物,命令她不得让重物落地,这名之曰“悬心”……如此等等。

其二是洪迈《容斋四笔》卷四“闽俗诡秘杀人”一则中所记杀人秘方。南宋初,福建某些地区民情凶悍,或者倚仗豪富,或者自恃勇力,常常处心积虑害死人命,而且将人害死还使人看不出来。比如:有的是用酒调合锯末逼迫人饮下肚,锯末不能消化,粘连在肠胃间又不能排泄,这人不久就会死去。有的是把融化的蜡汁灌进人的耳孔里,既烫坏耳膜又损伤脑髓,使这人变得又聋又傻,即使不死也成为废人。有的是用湿草垫裹住人的身体,另外用布包住鹅卵石向他身上猛击,这样可以把五脏打烂而致死,但体表却看不出伤痕。有的是将人的肩部按摩,使皮肤松弛,然后把钢针耻入他的肩胛骨的缝隙里,不能取出来,这人骨髓受伤,不久也会死。有的是把钓钩藏在泥鳅的肚子里,逼人吞下,泥鳅在胃里被消化,钓钩却勾住胃壁或肠壁,造成穿孔送命。以上各种手法把人整死后,官府验尸都无法检查出来。作者在记述了这些骇人的杀人伎俩之后,告诫那些前往闽地做官的人,在处理命案的时候不可不细纺明察。但是,当残酷与奸恶已成为风气的时候,官府也常常是无能为力的,古代的黑暗与野蛮现象,不能靠时代自身来清除,它只能随着暴虐统治者的最终灭亡而消亡。

《随园诗话》(袁枚)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I4IFI8E-NWSGpDYa9cE2A

提取码:QIYQ    

书名:随园诗话

豆瓣评分:85

作者:  袁枚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

页数: 497

内容简介

《随园诗话》是袁枚论诗的主要著作,集中体现了袁枚作诗尚“性灵”的主张。“性灵”一说,本为明代“公安派”所创,袁枚吸取其主张并加以发展,从而在当时王士稹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和翁方纲的“肌理说”充斥的诗坛上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他所主张的“性灵”,就是认为作诗应抒写胸臆,辞贵自然,而不必过于讲究境界的大小和格调的高下。在本书中,他一再强调作诗要有独创,反对“宗盛唐”、“学七子”、“分唐宋”、“讲家数”,抨击了拟古倾向和儒家倡导的温柔敦厚的“诗教”。书中所称誉的,多是闲情逸致之作,也有一些不满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的作品,这种取向体现了袁枚的思想和文学主张。 《随园诗话》本次点校,以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随园自刻本为底本,参校清同治五年(1866)三让睦记刊《随园三十种》本、1934年上海广益书局本等,择善而从,不出校记。

作者简介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共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8年),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 ,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随园诗话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1、宁波市区有哪些图书馆?2、宁波图书馆开放时间3、宁波图书馆有wifi吗4、宁波图书馆永丰馆哪个地方背书5、宁波图书馆自助馆怎么去6、宁波图书馆梅墟分馆开放时间宁波市区有哪些图书馆?

一、 适用范围宁波市公共图书馆借阅卡适用于宁波市公共图书馆联盟馆,具体包括:宁波市图书馆、海曙区图书馆、江东区图书馆、江北区图书馆、余姚市图书馆、慈溪市图书馆、奉化市图书馆、宁海县图书馆、象山县图书馆。宁波市公共图书馆联盟目前共拥有中文纸质图书330万余册,年订阅纸质期刊1万余册,年订阅电子期刊1万余中,电子图书100万余中。读者可持证在上述图书馆阅览、外借图书,所借图书通借通还。二、 办理时间星期一13:00-16:00星期二至星期五8:00-11:00 13:00-16:00 星期六、星期日9:00-11:00 13:00-16:00三、 借阅卡办理(一) 借阅卡的发放(1) 成人读者借阅卡:发放对象:年满14周岁的中国公民,持本人身份证,交纳一定押金(退卡还款),填写读者登记表,即可办理。首次办卡免费。押金分三种(可选择):A、100元押金,一次借书3册,借期21天,续借21天。B、200元押金,一次借书5册,借期21天,续借21天。C、300元押金,一次借书7册,借期21天,续借21天。(2) 少儿读者借阅卡:发放对象:未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持本人印有身份证号码的户口簿,交纳一定押金(退卡还款),填写读者登记表,即可办理。首次办卡免费。押金分二种:A、50元押金,一次借书2册,借期21天,续借21天。B、100元押金,一次借书4册,借期21天,续借21天。(二) 借阅卡的补办借阅卡如有损坏或遗失,可在原办卡处更换或补办,每个借阅卡收取补卡费10元。(三) 借阅卡的退还读者可随时在图书馆开放期间退还借阅卡,但读者办卡和退卡地点必须一致。退还借阅卡须凭本人身份证、押金收据及借阅卡;如代为退卡,还须加上代办人身份证。退还借阅卡钱须归还所借书刊,并结清相关费用,再退还押金,退卡后借阅卡还回图书馆。(四) 借阅卡的其他有还事项借阅卡仅限本人使用,一旦丢失,须及时挂失,挂失前所产生的损失由借阅卡所有者承担,挂失后发现有冒用情况,工作人员有权收回。每位读者只能申办一个借阅卡。为加快图书流通,读者请在借阅期内归还书刊,超过借阅期,每天每册须交纳超期费010元。图书馆书刊属国有资产,每位读者应细心爱护。读者借到书籍请仔细检查,发现缺页、污损等情况应及时与管理人员联系,以明责任。如读者发生图书遗失、撕页。污损等情况,应按章赔偿。普通图书赔偿标准:出版年份距遗失日期1年内,原价赔偿;1年以上,5年以内,2倍赔偿;5年以上,10年以内,3倍赔偿;10年以上,15年以内,5倍赔偿;15年以上,20年以内,10倍赔偿;20年以上,20倍赔偿。普通图书污损赔偿标准,由各馆按污损程度参照遗失标准酌情确定。珍藏图书赔偿标准由各馆自定。

宁波图书馆开放时间

宁波鄞州区图书馆开馆时间具体如下:

1、成人阅览区:

周一至周日:08_30-20_30

春节七天长假:请关注馆内通知

2、宁波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09:00-17:00

春节七天长假:请关注馆内通知

3、音像资料阅览室:

周一至周日:09_00-17_00

春节七天长假:请关注馆内通知

4、盲文借阅区

每天:09_00-16_30

5、总服务台办卡处

每天:08_30-20_20

6、图书馆南门服务台

每天:08_15-17_00

扩展资料

宁波鄞州区图书馆借阅须知:

1、阅览开架图书宁波图书馆,每次限取2册宁波图书馆;阅览开架报刊宁波图书馆,每次限取1种。阅后请放在阅览桌上,由工作人员统一上架宁波图书馆;光盘阅览每次领取一张,阅后须及时归还服务台。

2、普通图书,过刊合订本外借,请到大厅总服务台办理借还手续;光盘外借,请在光盘借阅区办理外借手续;现刊、报纸、古籍、地方文献不外借。

3、外借图书:借期为60天,可续借1次,续借期为30天。光盘外借、二楼期刊外借:借期15天,可续借1次,续借期为5天。逾期归还,按照本馆规定支付逾期费,每册(张)每天01元。

4、请爱护图书,不在文献上折页、涂画、批注、圈点、撕割、未办理外借手续不得将书刊(光盘)带出馆外,违者按本馆有关规定处理。

鄞州区图书馆官网-开馆时间

鄞州区图书馆官网-办证须知

宁波图书馆有wifi吗

有。宁波图书馆宁波图书馆的WiFi是需要登录认证宁波图书馆宁波图书馆,宁波图书馆有全覆盖WiFi,需要用学号或者图书证宁波图书馆的证件号进行认证,认证成功后才能连接WiFi。宁波市图书馆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是宁波市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及服务中心、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中心、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发展中心,2018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宁波图书馆永丰馆哪个地方背书

三楼。宁波图书馆永丰馆可以在三楼背书。图书馆永丰馆内一楼为报刊阅览室,二楼是自修室,三楼是综合借阅室,整体环境舒适,都很适合阅读、学习,来图书馆学习、备考的读者。宁波图书馆永丰馆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永丰路135号。

宁波图书馆自助馆怎么去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灵芝镇海滨西路沃尔玛购物城内宁波图书馆的宁波图书馆自助馆具体交通路线:

①乘坐公交车:乘坐908路、121路、166路、893路等经过海滨西路沃尔玛购物城宁波图书馆的公交车到达目的地。

②乘坐出租车:乘坐出租车前往海滨西路沃尔玛购物城宁波图书馆,即可到达宁波图书馆自助馆。

宁波图书馆梅墟分馆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为宁波图书馆:上午宁波图书馆:730-1130、下午宁波图书馆:1400-1800。

宁波是图书馆梅墟分馆归类为科教文化服务图书馆宁波图书馆,上班时间为宁波图书馆:上午:730-1130、下午:1400-1800。

宁波市图书馆梅墟分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梅墟街道。

  寻找董黯观后感1

 顽皮的小朋友在经历了一次“穿越”之旅后,为何就变得知孝懂礼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文联以及市广播电视台等部门联合拍摄的首部以“慈孝”为主题的公益影视作品,在经历长达一年多的筹备、拍摄等工作后,于1月7日在小马影院进行首映。届时,**主人公陈述小朋友将带着观众穿越到东汉,一起来了解董黯孝母的故事。

 慈溪,寓意“慈孝之溪”,源于东汉董黯汲水孝母的典故,是全国唯一一个直接以“慈孝”命名的县级市。为了更好地弘扬慈孝文化,传承慈孝精神,让更多人知晓慈溪、了解慈溪,主办方自3月决定联合拍摄慈溪首部慈孝公益儿童**《寻找董黯》以来,经过近两个月的选角、筹备后,于8月7日举行了开机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一路走来,影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据悉,《寻找董黯》根据董黯孝母的历史故事,通过艺术创作,讲述了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对孝道无感又缺少父母陪伴的陈述小朋友,在经过一次神奇之旅后,认识了董黯与董母,从而感知了亲情、懂得了孝道,并从内心深处真正“找到”了董黯。影片对于唤起新老慈溪人身为慈孝传人的使命感和归属感、促进我市慈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影片把我市独特的风景名胜、靓丽的城市街景以及本土人文元素等进行深度融合,展示了我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新气象,必将成为我市对外展示形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靓丽名片。

 寻找董黯观后感2

 周六下午,我兴致勃勃地来到慈溪市图书馆**厅观看公益慈孝**《寻找董黯》。

 影片主要讲述了东汉年间在句章有个叫董黯的孩子,为了照顾自己体弱多病的阿母,不辞辛苦地为金家老爷做陶罐、到很远的地方给阿母挑甘甜清澈的溪水敷眼、给阿母做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

 《弟子规》等里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家境贫困的董黯为了照顾母亲,历尽千辛万苦,真正做到了“孝顺”,是个真正的孝子。

 我生活在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里,生活上、学习上他们给了我无私的照顾……可有的时候我还要向爸爸妈妈撒娇,不懂得帮他们分担家务。

 我们慈溪是孝道之乡,从今天起,我要向董黯哥哥学习,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小董黯”,替妈妈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寻找董黯观后感3

 作为看农村露天**长大的一代,对**有着特殊的感情。但总觉得那时**里的人、事、景离我们好远好远。近年来,**与我们慈溪越来越近,既有遍布城乡的影院,更有本地**《80后的独立宣言》、《风和日丽》及微**等。猪年元月七日在欢乐小马**城首映的慈溪首部慈孝公益**《寻找董黯》,把**与慈溪市民拉得更近。

 从前,老慈溪有一个叫董黯的人,他的父亲很早就过世了,家里只剩下他和老母亲相依为命。

 董黯家里很穷很穷,连一顶蚊帐也没有。到了夏天,蚊子很多,董黯为了不让蚊子咬到母亲,就想了一个办法:自己先脱光衣服,让蚊子先要自己的身体,把它们喂饱,这样,蚊子就不会再咬母亲了。

 到了冬天,雪下得很大很大,董黯的母亲想吃竹笋。董黯为了母亲,独自一人到山上去挖。他挖了很多地方,还是没有挖出一棵竹笋。他一心想着母亲,就抱着毛竹痛哭起来,哭着哭着就昏了过去。当董黯醒来的时候,他看见地上有凸出了一块泥土。他用力一挖,发现了泥土里面正是一棵竹笋。这有可能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从此以后,山上每年冬天都有竹笋,这就是冬笋的由来。

 有一年,董黯的母亲得了一种难治的病,想喝大隐溪的水。董黯家离大隐溪有三十多里,但是董黯为了母亲,就每天起早去大隐溪挑水,给母亲喝。喝着董黯从大隐溪挑来的水,母亲的病终于好了。有一天,董黯正在劳动,突然,一股泉水从院子里涌出来了,变成了一条水渠。这泉水的味道不逊于大隐溪的水。乡亲们都说董黯孝感在天。董黯却说:“是吾母之慈所感也。”于是将水渠取为“慈溪”,所在的地方称为“慈溪县”。这就是我们慈溪的来历。

 听完这个故事,同学们都有所感悟吧。我们要学习董黯的精神,报答母恩。

 寻找董黯观后感4

 皮捣蛋的小小“富二代”如何变身为成熟懂事的“当代孝子”慈溪市昨日开拍的慈孝公益**《寻找董黯》给了大家一个幽默的答案:“穿越”到距今近2000年的东汉,做少年董黯的“小伙伴”,在他的言传身教中逐渐转变。  “用喜剧包装展现慈孝主题,让孩子们在笑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总导演咸旭初介绍,影片中的“男一号”陈述小朋友因缺乏父母关爱而毫无孝心,他偶然间摸了母亲收藏的东汉陶罐,阴差阳错地“穿越”到东汉,成了金财主的儿子,结识了家中的“小长工”董黯。

 从乌鸦反哺到羔羊跪乳,无一不显示了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良好美德。

 古代众人皆知的“二十四孝”有多少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呢像“负米养亲”“卧冰求鲤”,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没必要去做。但是我们可以将自己的事做好,把学习成绩提升上去,不让父母在工作之余还要担心我的作业有没有做完。在空余的时间里做一些家务,给父母多一些休息的时间。

 就像孔子说的: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就是孝的终极目标。

 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就是我的父母。是他们孕育了我,让我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如果我是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儿,那父母就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如果我是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的雏鹰,那父母就是湛蓝深远的天空;如果我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牵牛花,那父母就是我茁壮成长中不可缺少的木杆;如果我是一只无拘无束的斑马,那父母就是我赖以生存的大草原。

 父母总是为我们操劳着,当父母赶不上你的步伐时,记得牵着父母的手,一起走!就像…那是他们为你操劳着一样。就像…那时他们牢牢地牵着你的手一样。

 爸爸妈妈总是日夜陪伴在我的身边,不论多大的事他们总会保护着我。当我长大之后,一定也要多多陪伴在爸爸妈妈的身边。就像…那时他们日日夜夜陪伴在我的身边一样。

 当父母有一天和你起了争执,请你不要和父母顶嘴,用心地与你的爸爸、妈妈沟通。就像…那时他们用心教导着你一样。

 让慈孝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寻找董黯观后感5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告诉我们,孝是第一位的,我们想要得到别人尊重,首先就要尊敬父母。

 古往今来,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孝子,他们恪守孝道回报父母。董永传说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他卖身葬父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相传,董永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到一个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这件事感动了天上的七仙女并与他结为夫妇。因此被世人广为传颂,董永尽了孝道,尽了孝心,才会被世人赞美,这也更加说明了一件事,孝是传统美德。我们人生最大的事情,不是功成名就,而是回报父母。父母的养育之恩天高地厚,如果我们没有孝心,没有良心,怎么能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呢因此,照顾父母是我们应该做的,对父母尽孝心是对父母回报的最好方式。尽管历史上有不少的孝子,而在今天,很多家庭里的孩子却是小皇上。他们从小没有受到正确引导,躺在父母筑成的溺爱的长河里,用着父母有限的资源,还反过来教训父母,孝心何在他们却不以为然,反到变本加厉,把父母当做仆人,完全没有受到爱的正确教育,一直在以自己为中心的天地里独大。他们长大后或许没有自立能力,那谁去帮助他们,父母已老,哪有能力照顾孩子,甚至有些孩子走向了歧途。因此,作为父母要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

 任何一个人首先要有孝心,这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的孝就是照顾老人、长辈和父母,如果做不到,那就不算一个完美的人。父母给了你生命: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你观望世界的美丽;一对耳朵,让你聆听世界上最动听的旋律;一颗心,让你学会感恩与回报。更重要的是教你做人的道理,你的成长,来缘于你的父母对你的爱,怎么能不回报呢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让父母感受到你的爱陪伴他们慢慢变老……。

 在一些贫困的家庭中,有这样一群少年,他们孝敬父母,孝敬长辈,为父母排忧解难,照顾弟弟、妹妹,承担家务劳动,他们坚强,永不放弃,就是最美孝心少年。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吴林香,她6岁时,父母离异,又重组家庭,生下了弟弟,她的外公摔倒,使右手残疾,外婆也患脑溢血半身不遂,妈妈也得了肺癌,但她坚持着用微笑来面对生活。她的故事令我热泪盈眶,这样一软弱的女孩,在我看来是那么坚强,她那永不为命运所安排的执着令我叹服,本是应该读书的时候,却毅然放弃学业,照顾家庭,她是多么有孝心啊!她是最坚强的,没有什么能够打倒她。她的故事让我体会到亲人是多么重要!更诠释了孝的含义。

 同学们,承受着父母的爱,我们何以为报呢幼小的我们只有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求知的我们只有更加地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这就是我们的爱,我们的孝心。

 寻找董黯观后感6

 《寻找董黯》是我市首部以“慈孝”为主题的公益**,讲述了陈述小朋友在经历神奇的穿越之旅后来到董黯身边,感知亲情、懂得孝道,并从内心深处真正“找到”董黯的故事。影片以董黯汲水孝母事件为主线,通过现代与历史的重叠往复,探索我市慈文化的慈孝历史根源,让观众深切了解并感知慈孝文化基因,充满了正能量。同时,影片从演员、取景等方面突出慈溪的人文色彩,极具本土特色。

 首映式上,影片中许多演员纷纷亮相,分享自己“触电”的心情。三位小主演李嘉诚、岑思蕊、王颢程成为了舞台的焦点,一一向观众分享了自己拍摄影片时的感受。作为人生中一次难得的体验,小演员们认为拍**虽然很辛苦,但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尤其是董黯的慈孝行为和慈孝精神,让自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全程陪伴孩子拍摄的思蕊妈妈深有感触地说:“孩子在拍完**后,平时在家对我更加孝顺了,一个微笑,一个亲密的动作,都让我感到温馨。”

 据悉,为了产生更好更广泛的社会效益,影片还将以影院上映、校园展映、电视播出等形式进行推广,并配合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观后感作文大赛、慈孝主题 演讲 赛等活动,以此进一步深化慈孝内涵,凸显慈溪作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的独特韵味。此外,还将与大型视频网站合作向全国进行推广,提高慈溪慈孝文化的知名度。

 寻找董黯观后感7

 《寻找董黯》充满慈溪元素,本地演员、本土题材、本地场景、本地制作人,具有题材好、演员好、取景好、摄技高等优点,而“本土化”成为影片《寻找董黯》的最大特色,充分显示了慈溪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软实力。

 “玩穿越”别出心裁。孝子董黯是东汉人氏,距今近2000年,那时的生活场景到今天已很难复制。导演别出心裁地“玩穿越”,让不懂孝心的“富二代”穿越到东汉,做董黯的小伙伴,充满童趣和幽默感,在潜移默化中让少年儿童知孝尽孝。

 “海选演员”别具一格。影片《寻找董黯》的演员经海选产生。海选的过程就是教育、扩大影响的过程。天真活泼的小演员们来自我市各小学,得到广大家长、学校的支持。当他们历经拍摄艰辛,在荧幕亮相时,观众们觉得可亲可爱。而小演员们充满童趣的演出,对广大中小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取景别有洞天。影片景点大多来自慈溪,既有仿古的,也有现代的,具有独特风味,呈现山清水秀、气派繁华的新气象,推介慈溪风土人情,并凸显“慈孝”主题。

 在董孝子故事上入史志、下载教材的情况下,影片以主角小小“富二代”的母亲在国外高价拍得古籍才完整知道董黯孝母故事拍摄,不免显得有点牵强。虽过多地注重“穿越”、童趣,冲淡慈孝故事,削弱影片劝人为孝的教育意义。但无损影片作为献给慈溪成功申报中国慈孝文化之乡的厚礼和首部慈孝公益**的光辉。

有意义的话题?!还是偏的?!那估计只有野史有记载啦!哈哈!

要想有意义!我认为最好是从当代人普遍认同的,但是在真是的历史中并未发生的。这方面入手由普遍性上升到特殊性!这样的矛盾冲突讨论起来岂不是更有意义?!

现在我就举个大家都知道的历史故事: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为历史翻案)

核心提示:历史上著名的秦火焚书,后世多持恶评。然而,在附和过往那些骂声之前,我们有必要详细了解有关焚书的种种细节和实际后果。夸人要夸到痒处,骂人则要骂到痛处。

1、焚书令

针对淳于越封建诸侯的提议,李斯上书嬴政作答。

书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淳于越所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哉?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

至于如何禁止,书中再道,“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者,以吏为师。”

书上嬴政,嬴政批道,可。意思就是,我看行。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秦火焚书了。对于此举,后世多持恶评。然而,在附和过往那些骂声之前,我们有必要详细了解有关焚书的种种细节和实际后果。夸人要夸到痒处,骂人则要骂到痛处。知己知彼,方能百骂不殆。倘一闻焚书二字,也不深究,便即拍案而起,破口大骂,作激愤声讨状,窃以为不免“操”之过急。

首先,从李斯的视角看去,焚书有它的逻辑必然性。在李斯的上书中,对淳于越请求分封之事,只用了“三代之事,何足法哉”八个字,便已驳斥一尽。随即,将淳于越之流定性为“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而像淳于越这样的人,所在多有,“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人之所学,则是源于书本,因此,禁书乃至焚书便是斩草除根的应有之义了。

古人竹简刀笔,著书匪易。不比今日,每年都有数十万种著作出版面世,借用叔本华的话来说,还都是些“内容丰富、见解独到、而且全是少不得”的著作。这也就决定了,帝国焚书的品种不可能太多,大致为:

一,史官非秦记者,即六国之史记,以其多讥讽于秦。

二、诗书、百家语。尤其诗书,乃是淳于越之流以古非今的武器仓库。烧之等于缴械,看尔等还怎么援引去。

需要特加注意的是,从李斯的上书可知,当时帝国所有的书籍,包括明令烧毁的在内,在政府中都留有完整的备份。朱熹也云: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如说“非秦记及博士所掌者,尽焚之”,则六经之类,他依旧留得,但天下人无有。

2、焚书辩

对帝国的这一举措,清人刘大魁的解释是,“其所以若此者,将以愚民,而固不欲以自愚也。”而在我看来,帝国将这些禁书善加备份收藏,并不以悉数销毁为快,除去不欲自愚外,也应存有一种责任心和长远考虑。好比我们都知道,天花病毒曾经肆虐了几个世纪,夺去了数千万人的生命,给人类带来巨大而深重的灾难。尽管如此,人类却也并没有将天花病毒彻底销毁,让它永远消失于地球,而是分别在莫斯科和亚特兰大的两个实验室里保存了少量样本,以备研究,或应对任何人力无法预测的不时之需。

至于民间,如果私藏禁书,抗拒不交,后果又会如何?答曰:“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也就是说,将接受黥面和输边筑长城的处罚。在今天看来,这样的后果无疑是严重的,但在刑罚严酷的秦国,这却算得上是轻罚了,并不严厉。而且,这样的处罚还是在藏书被官府发现的前提之下,如果未被发现,自然也就不用追究。

由此可见,在当时的禁令中,焚书并非第一要务。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李斯和嬴政自然也明白得很,焚书哪能焚得尽!焚书只是一种手段而已。且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我们会很奇怪地发现,偶语诗书的罪罚,居然远比私藏诗书的罪罚为重。私藏诗书不过黥为城旦,偶语诗书却要弃市掉脑袋。再加上罪罚更重的“以古非今者,族”这一条,可以判断,禁令的最大目的,是禁止民众议论当今政治,其次是禁止民众讨论古代政治。归结为一句话:禁止议论政治。庶人不议,然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