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蛇真的存在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收藏

鸡冠蛇真的存在吗?,第1张

鸡冠蛇真的存在吗?

鸡冠蛇不存在。

鸡冠蛇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和古籍上记载的一种虚构生物。在中国东部、南部广大地区都有它的传说。需要指出的是,变色树蜥的俗名也叫“鸡冠蛇”。中国民间传说认为,鸡冠蛇长有类似公鸡的肉冠,身长尺余,围可数寸,体色不一,可直立上身。

外形特征:

蛇头像雄鸡头长火红鸡冠,体色各异,身长一尺多,粗大约几寸。

相传,有些鸡冠蛇会主动攻击人,其在攻击时鸡冠状物会由红变为紫色,会像眼镜蛇那样喷毒液、毒雾,不明的人会误以为是烟。人一旦惹怒它之后,它就会跳起来和人比高,如果它挑起时比你高,那么它就会对你展开攻击。若你比它高,则其就会逃走,不会伤人。民间相传看见它时,对付它的办法就是赶紧脱下一只鞋,往高空一抛,鸡冠蛇见此情景,就会赶紧掉头离去。

以上内容参考-鸡冠蛇

世界上有鸡冠蛇么?

有啊。。介绍如下

鸡冠蛇,头如雄鸡有冠。身长尺余,围可数寸,中人必死。会稽山下有之,蛇头象雄鸡一样长个肉冠,身长一尺多,粗大约几寸,咬中人一定死。会稽山

下有这种蛇。变色树蜥分布于我国云南、广东、海南、广西;另见于国外南亚及东南亚地区。

头较大,吻端钝圆,吻棱明显。眼硷发达。鼓膜裸露,无肩褶。体背鳞片具棱呈覆瓦状排列,背鳞尖向后,背正中有一列侧扁而直立的鬣鳞。四肢发达,前后肢有五指、趾,均具爪。头体长80-90毫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3倍。体浅灰棕色,背面有5-6条黑棕横斑;尾具深浅相间的环纹;眼四周有辐射状黑纹。喉囊明显。生殖季节雄性头部甚至背面为红色。体色可随环境而变。

生活在海拔较低的地区,活动于山地、平原和丘陵一带在灌木丛或稀疏树林下较多几。捕食蜘蛛、各种昆虫及其幼虫。4月下旬至9月产卵、每产6-9枚,卵椭圆形,黄白色。

它们全身均被突起的鳞片包着,由颈部至身体长有一行明显的冠。成年的雄性会有一个红色和黑色的喉囊,以吸引异性。变色树蜥喜爱在灌木丛晒日光浴,时常在山径旁的植物或石上享受阳光。灰褐色的身体,可以作深浅色的转变,令它可以隐藏在环境中。当你步近变色树蜥时,它会先定睛看着你,然后迅速躲进树丛中。被捕时,尾巴并不会像壁虎一般脱落。食物:变色树蜥喜欢吃各种昆虫如蟋蟀、草猛和甲虫、蜘蛛等,偶食其它小型蜥蜴。也爱舐在叶子上的水点解渴。繁殖:交配期为4-10月,每次产蛋1-3只,蛋呈白色,长椭圆形寿命:2-5年

中国鸡冠蛇真的存在吗?

不存在。

鸡冠蛇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和古籍上记载的一种虚构生物。在中国东部、南部广大地区都有它的传说。需要指出的是,变色树蜥的俗名也叫“鸡冠蛇”。中国民间传说认为,鸡冠蛇长有类似公鸡的肉冠,身长尺余,围可数寸,体色不一,可直立上身。该蛇剧毒无比。

相传,有些鸡冠蛇会主动攻击人,其在攻击时鸡冠状物会由红变为紫色,会像眼镜蛇那样喷毒液、毒雾,不明的人会误以为是烟。人一旦惹怒它之后,它就会跳起来和人比高,如果它挑起时比你高,那么它就会对你展开攻击。若你比它高,则其就会逃走,不会伤人。民间相传看见它时,对付它的办法就是赶紧脱下一只鞋,往高空一抛,鸡冠蛇见此情景,就会赶紧掉头离去。知道鸡冠蛇习性的人都不会鲁莽捉它,遇见它时是唯恐躲避不及。

真的有鸡冠蛇这种蛇吗?

民间传说中的鸡冠蛇是一种虚构的存在,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他的存在,所以即便有关“鸡冠蛇”的说法多的数不胜数,可是依旧不能相信这种生物的存在。

鸡冠蛇的传说形象

根据各种说法可以综合一下得出这样的结论:鸡冠蛇颜色大都艳丽无比,头上有一个类似公鸡的鸡冠的存在,平时是红色,一旦要攻击敌人的时候,就会变成紫色,长达几米,可以将人围起来。据说人们在山林中或者荒野上遇见鸡冠蛇的时候,一定不能慌张,鸡冠蛇见了陌生人经常会直立起来,想要与人比比长短,要是发现人没有自己长,就会吃了人类,可是蛇这么长,哪有几个人类能比得过,所以一些聪明的人就像出了一个办法,在看到鸡冠蛇的时候,先把鞋脱下来,迅速扔向天空,鸡冠蛇就会误以为自己没比过,然后灰溜溜的跑掉。

这个说法欠缺逻辑,但是流传很广。

鸡冠蛇的文艺形象

因为鸡冠蛇具有这样特别的形象特征,所以时常能在一些充满幻想的文学作品中看到他的出现,比如《斗罗大陆》中奥斯卡的第三魂环来自于一种名叫凤尾鸡冠蛇的魂兽,还为此和龙公蛇婆起了冲突。这个凤尾鸡冠蛇就是有一个鲜红的鸡冠,甚至不只这样,还有一个奇特的凤尾。还有《射雕英雄传》,这里面也出现过类似鸡冠蛇的描写,郭靖在某个山庄不小心杀了一条巨蟒,甚至喝了它的蛇血,那条巨蟒头上长着肉瘤,格外粗壮,被其主人称为“宝蛇”。

鸡冠蛇的现实存在

虽然鸡冠蛇本身是虚构的,没有任何能真实证明他存在的资料,不过有一种变色蜥蜴的别名正是“鸡冠蛇”,这是因为这种树蜥后背上长着一排类似鸡冠的棘突,不过除此之外和传说中的“鸡冠蛇”就没什么相似之处了。

有没有头上长冠的蛇,鸡冠蛇究竟是不是真的?

可能是真的,可能是假的。

鸡冠蛇:是古代传说中和古籍记载的虚构生物。在东部、南部地区都有其传说。变色树蜥这种生物的俗名叫“鸡冠蛇”。传说认为,鸡冠蛇有类似公鸡的冠,身长尺,围数寸,体色不一,直立上身。剧毒无比。遍及森林、墓地等区域。包括了黄山境内的大山中、怀柔区渤海镇卧佛山地、湖南等地区。鸡冠蛇为民间传说,没有生物标本,没有资料及科学性质的文字记载。

蛇头像火红鸡冠,体色存在差异,身长一尺,粗约几寸。可腾空飞行。相传,部分鸡冠蛇会主动攻击,攻击时会由红变紫,像眼镜蛇那样喷毒液,不明的人以为是烟。人一旦惹怒,它跳起来和人比高,挑起时比你高,就会展开攻击。你比它高,就会逃走,不会伤人。相传看见时,赶紧脱下一只鞋,往高空抛,鸡冠蛇见此,就会离去。知道习性的人都不会捉它,遇见时躲避不及。

迅猛,奇毒,直立上身,发出怪声,叫声如母鸡,腾空飞行,一米多。无脚、头顶带冠的蛇。百姓认为,鸡冠蛇成精,不能打,谁打就会霉运。部分主动攻击人,部分不会。攻击鸡冠状物由红变紫。人惹它后就会跳起来比高,没它高就会死,如果比它高就会逃,不会伤人。不要跑直线,要拐弯跑。

听过喷毒雾误以为是烟,毒无解知道的朋友不会鲁莽。有不少蜥蜴都有“鸡冠蛇”的外号,不可能把蜥蜴当作蛇。鸡冠蛇,通常称为“野鸡脖子”,不是虎斑颈槽蛇。

有人认为鸡冠蛇是古老的蛇类,小为白色,成年后变红,生活特殊,生存本能多,蛇类要存活,在我国可能性较大,我国有过相关神话记录。

鸡冠蛇真的有那么毒吗

该蛇剧毒无比

鸡冠蛇的毒性非常强,可以说是所有蛇类中最可怕的,被咬到根本无药可治,它不但会用嘴咬人,还会喷射毒液和毒雾,如的毒液碰到人瞬间就能致命,所以大家十分惧怕这种蛇,就算见到也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蛇类的毒液是对人体皮肤无害的,并不是说喷到身上就会受伤,蛇毒的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只能通过血液进行传播,如果身上没有伤口是不会中毒的,但是要注意保护眼睛部位,毒液进入人类眼睛有一定的几率导致失明,通常不会有生命危险,由此可见就算是鸡冠蛇,也不可能通过喷毒的方式毒死人类,这一点很不符合逻辑,所以很有可能是人们在无形中过于神话了它。

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骸或遗迹,这在今天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即使是最顽固的神创论者,对此也不会有什么争论。但对古人来说,这个事实却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直到18世纪,科学界对化石是不是源自生物体,还充满了争议。国内有的文章称,北宋沈括(1031-1095)最先揭示化石成因,比达•芬奇早了400多年。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确提到,在太行山崖间有螺蚌壳,据此认为这一地带过去乃是海滨。此前唐朝书法家颜真卿(709-785)在《麻姑仙坛记》已有“高石中犹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的说法。比沈括稍后的朱熹 (1130-1200)也提到:“常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他们说的螺蚌壳,实际上是贝壳化石,但是他们显然是把它们当成了真正的贝壳,他们的这些说法也并没有涉及到化石的来源。

在我国许多古籍中,都有关于生物资源保护的记载。

比如:《尚书》、《史记》、《孟子》中说,舜命伯益为“虞”,就是掌管山泽草木鸟兽虫鱼的官员,伯益曾放火将一些山林烧毁,以赶走毒蛇猛兽;

《禹贡》则记载了大禹在治理洪水时,也曾大规模砍伐树木;

《诗·大雅·皇点》中还记载周人在古公亶父时期,百姓砍除树木,营建居住点和毁林开荒的情况。

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发生这种向自然获取资源的情形是必然的,并且可能延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由于人们对森林及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的情况日趋严重,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凤凰

  凤凰,传说中的火之神兽。能够浴火重生。鸡身五彩。头似大雁,后半身象麒麟,颈似蛇,鱼尾,燕颌,鸡嘴。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它的头上有三根彩翎,全身七彩,背生九条翎尾。而以它的歌声与仪态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它还是吉祥和仁爱的象征,只要它一出现,天下就会太平。

  麒麟

  它是中国古代传说中象征仁和祥瑞的灵兽,其形似鹿、龙头、独角、狮尾、牛蹄、遍身鳞甲、身带火焰。"麒麟”以"鹿”为偏旁,古人造这个词的时候,便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麒麟由鹿演化而来,但它又决不鹿,比鹿多了些零件和装备。据说它的身子像麋,古代中指獐子;有牛的尾巴,回的头顶,却只有一只角。有人说麒是雄的,麟是雌的,形状被描绘得略有不同。但据说麒的开关大略像鹿。它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长寿,能活二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麒麟是吉祥神兽,主太平、长寿。鹿本身就是兽中驯良者,有力、善跑,大有益于人。传说中的白鹿尤有神性。民间有麒麟送子之说。麒麟是以鹿类为主,融合了牛、羊、马的特点。它的综合面不及龙、凤那么广泛,不过名气也不算小。

  夔

  夔”相传为远古神兽,《山海经大东荒经》载:夔状如牛,苍身而无脚,一足,出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皇帝得知,以皮为鼓。又传说它是尧舜东夷族杰出的首领,大禹治水,曾命夔治蛟龙。夔龙还被远古视为神圣英武而吉祥的象征。

  龙

  关于龙的传说有很多,

  龙的出处也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由印度传入的、有的说是中国星宿变成。印度本身是在龙神的说法的,但龙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实物的——蟒蛇。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著有关青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灵中,根据山海经的说法,‘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东方有句芒,身鸟人面,乘两龙。’;‘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山海经中的龙都是用骑乘的,而跟他同类的蛇则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绕颈,显示出两者的不同来;不过在五方的五神却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样,这里就不再详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龟蛇,武是龟蛇之意)、青龙、白虎又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而在道教兴起之后,这些四灵也被冠上了人名,便于人类称呼,青龙叫‘孟章’,白虎叫‘监兵’,烊赋啤�旯狻���湮��疵鳌���谥诙嗟某��幸灿幸恍┚�魅∏嗔�醋鲎约旱哪旰牛�缛��奈好鞯劬褪且焕���芳侵幸灿泄赜谙某�鞘粲谀镜碌某����运�小�嗔��诮肌�南槿鹬�椎募窃亍

  在古时后的中国,头有角的为公龙;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仍称母子螭;龙的地位远高于印度。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像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

  而民间又有龙性*旳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和猪交时生象。

  所谓龙生九子,都不像龙的说法,是这样的——

  大儿是叫囚牛: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

  二儿子是睚毗: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

  三儿是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了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

  第四儿是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第五儿是狻猊: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

  第六儿是霸下:又名屃,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儿是狴犴:又名宪章,样子像虎。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时肃静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第八儿是负屃: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则。

  么子是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白虎

  在中国四圣兽中,另外一个常常跟龙相提并论的就是‘白虎’;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

  而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除了道教中的四灵包括了青龙白虎之外,连在风水师探勘墓地时,在地形前方左右两边突起的地形,可以当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独特的称号,称之左青龙、右白虎,取其护卫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装饰,在左右堂柱上绘有青龙百虎,以其镇压邪灵。而在道教兴起之后,龙虎被借用为道家炼丹的术语,就是指"铅汞、坎离、水火、阴阳",等的同意词。而道家炼丹分内外(内丹炼气,外丹炼丹药,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十分确定),内丹是就阴阳五行而言,龙阳,生于离,离属火,故云‘龙从火里出’,虎阴,生于坎,坎属水,故云‘虎向水边生’,两者结合之后,一阴一阳,互相调和,称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种说法是,性属木,木代表东方,于卦为震,故比为青龙;情属金,金代表西方,于卦为兑,金白色,故喻为白虎。金能够克木,故情多损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气,使之交合为一,则金木无间,龙虎自伏而成丹,在人体中则以肝为龙、肾为虎,而外丹则仍取阴阳之意,以龙为铅,虎为汞。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东西,又是可敬的东西。可怕的是,它会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无比,能够避邪。而在一些古书中,如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抟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古人还认为白虎是一种祥瑞:‘德至鸟兽。’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猫头鹰,但后因古羌族的图腾在由熊变为龙的时候。而又到黄帝的向东发展时,龙的图腾被带到东方,跟‘东方苍龙星座’合而为一,朱鸟则成了统一南方时凤图腾在天国的新居,因两大部族融合而终于成‘龙凤呈祥’。作为古代图腾是东凤而西龙,作为星象则是东苍龙而西朱鸟。到周朝以后,封建制度正式确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划分,朱鸟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斗争及迁移,西北方的龙向东移,东方的凤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国显示一个大周转的观念运动。到汉代五行观念成了统一的思想,再补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古时《史记天宫书》‘东宫苍龙、南方朱鸟、西宫咸池、北宫玄武。’在这里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谷的星,主秋季,因五谷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动物,如何能和龙、鸟、龟配成四灵呢?在《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演南,鱼鸟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质疑:‘苍龙、朱鸟、玄武、各总七宿而言之。至于咸池,则别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太阳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可见咸池原是羌人视为日出之处,咸池也就是碱水湖,应是岷山地区的芋个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证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宫天象尚没有青龙白虎的观念。在《礼记礼运》所谓:‘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把不属于动物的咸池换成麒麟。后世有四灵有麟、四象有虎的习惯。

  又由于白虎是战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将被说成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将罗成、薛仁贵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来,成为了各庙宇的门神。

  朱雀

  朱雀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他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而以它的歌声与仪态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而由于它是‘羽虫’之长,所以和‘鳞虫’之长的龙在传说中就渐渐成了一对,一个变化多端,一个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辅相成的一对,更由于龙象征着至阳,而原来也有阴阳之分的凤(凤为雄,雌为凰)在跟龙相对之后就渐渐的成为纯阴的代表了。

  而凤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种。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凤凰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又请凤是有五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则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

  而玄鸟的说法就是从《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说的后代说自己的先-契是由玄鸟生下来的,建立强大的商朝。因此玄鸟就成了商人的始了。《史记殷本记》也记了这段历史:‘殷契、母曰简狄,有绒氐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随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战国时的秦,满清的始和朝鲜新罗的始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鸟卵有关的。不论玄鸟或是凤凰,都是随道教的发展,而把它由一只雀鸟,或孔雀或山鸡等等先变成一个半人半禽的、传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随道教的发展的。

  而在北京过去就有三座专祀玄女的庙宇,叫九天娘娘庙、玄女庙。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庙。

  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灵一样,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变成的:斗、牛、女、虚、危、室、壁。而古时后的人对玄武它的解释有以下的数种,‘玄武’即龟。《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玄武’乃龟蛇。《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为蛇合体、龟与蛇交。

  《文选》卷十五张衡《思玄赋》曰:‘玄武宿于壳中兮,腾蛇蜿蜒而自纠。’李善注云:‘龟与蛇交曰玄武。’《后汉书王梁传》:‘《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贤注云:‘亡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玄武’为水神、北方之神。《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帝览嬉>:‘北方玄武所生,镇北方,主风雨。’

  但玄武被后世的道士们升级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别于其他三灵。其他的青龙和白虎,只做了山庙的门神,而朱鸟就成了又天玄女。

  玄武在宋代身价培增,并被人格化。这与宋代各帝推波助澜分不开。宋初太祖时,即有真武、天蓬等为天之大将的传说。未真宗天禧元年,在军营中发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纪原》卷七载:‘营卒有见蛇者,军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闰四月,泉涌堂侧,汲不竭,民疾疫者,饮之多愈。’真宗听说此事,下诏就地建观,赐名‘祥源’。这大约是中国最早的真武庙。

  真武大帝的身世,后人多说是在隋炀帝时,玉帝将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于挣乐国皇后,厌恶尘世,舍位入武当山上修行,成功飞升,镇守北方,号曰:玄武。其它的青龙和白虎,只做了山庙的门神,而朱鸟就成了又天玄女。

夏朝有个“养龙专家”刘累,相传养过2条活“龙”他养的应该是一种当时人们没有见过的鹿。相传夏朝的第八代君主孔甲在外出打猎的时候,发现了两只“龙”而且一公一母。于是就让人相方设法的把这两只动物带回了皇宫,同时让专门的人来修建宫殿给这两个动物住。

但是谁也不会饲养这两条“龙”,所以这位君主就发下诏令,让所有的大臣去全国招聘会养龙的能人。后来找来了一个叫刘累的人,被找来养龙,但是他只是知道如何饲养,但仅此而已。

后来有一天孔甲听大臣说,以前的神仙都是乘坐龙拉的车,所以也想尝试,就让刘累去准备,但是刘累只会养,并不会驯化,所有就一顿瞎驯,结果把其中一只给累死了,没办法,他就一不做二不休的把两条龙都杀了,扒了皮,做成了肉羹给皇帝送去了,皇帝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肉,还想吃,问是什么肉,刘累害怕被问责,就偷偷的跑掉了。

刘累煮龙献给孔甲吃的行为,是个很有趣的行为,因为在当时毕竟没人吃过龙肉,这龙肉能不能吃,是否有毒都不知道,万一毒死孔甲怎么办?刘累不将死龙处理掉而是煮了给君主孔甲送去吃,到底是什么居心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上长河中,龙的传说有很多,作为华夏的精神图腾,已经深深刻进了华夏的历史中。

云生兽

  在中国上古神话之中,并没有一种叫做云生兽的东西,风生兽倒是有一只,在《抱朴子·仙药篇》里被提到过。这东西长的像只绿豹子,却又只有狸猫大小,烧不死,刺不伤,要拿铁锤狠砸脑门数千下才会。然而即使死了,只要风进嘴巴,转瞬就能复活,这时拿石头上的菖蒲堵了它的鼻子,它才真个死去。取其脑髓和菊花吞个十斤,可望寿至五百(真累)。

   这家伙很有意思,看见有人打架,它就要去吃了正直有理的一方;听说某人忠诚老实,它就要去把那人的鼻子咬掉;听说某人作恶多端,反而要捕杀野兽馈赠。由此可见,它应该是头有些吃饱了撑着的凶兽。然而有些书上又说它也不是那么坏,在古时腊八的前一天,宫廷里要举行一个叫逐疫的仪式,由方相氏带着十二只异兽游行,穷奇和另一只叫腾根的异兽,共同负担着吃掉害人的蛊的任务,于是又让人感觉它对人还是有些异处了

山魈

  未见于典籍之中,不知为何物。北方海外有一目国而手脚俱全,有深目国而一目一手,有柔利国而一手一足,都不符合游戏中那种一目两手一足的形象。况且山魈是被划分到妖魔归属之中,还是得去精怪中寻找线索。

  而《山海经·海内经卷》里提到的:“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脣蔽其面,因即逃也。”,也即《海内南经》里的枭阳国人,这种吃人的怪物,虽然样子有些微的差异,倒是和游戏中的怪物有些神似。《国语·鲁语》里有:“夔一足,越人谓之山臊。”然而夔一般为水神,不吃人。在《神异经》里也曾有言及燃爆竹惊山魈之举,只是那东西长仅一尺,也不吃人。因了这种说法,又有人将其与年混为一谈(关于年的故事,即是除夕的由来)。游戏中的山魈等级不高,说成是年这种大怪物不甚妥帖,恐怕还是将其看作糅合了多种形象的原创怪物比较恰当。

河伯

  河伯的名字叫冯夷,又叫冰夷,是个挺有名气的古神,但也是个著名的倒霉蛋。在《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演死了,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该说是好运还是该说倒霉呢?)。后来在舜帝统治的时期,羿和自己老婆有了婚外情,他气愤的找上门去,却打不过人家而被射瞎了一只眼睛。不过《楚辞·天问》里说羿是想射死他霸占宓妃,这种事就不要相信了,屈原的人品不好,一贯喜欢将神话的本来篡改到面目全非,连鲁迅先生都指责他是“神话之大敌”。

  后来到了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羽带了一块白璧过黄河,河伯想把这东西弄到手,派遣阳侯去掀起大浪,又叫两条蛟龙去弄翻他的船。结果子羽“左掺璧,右操剑,击蛟皆死”,及至过了河,子羽鄙夷的将璧扔进河里,河伯大概面子上还是过不去,又将璧弹回子羽手上,子羽见状,将璧往石头上打个粉碎,甩着袖子就走掉了。

  战国时候还有河伯娶妻的故事,主角是大家熟悉的西门豹,这已经脱离了神话的范畴,就不赘述了。

  在《山海经·西次山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钟山山神烛龙有个叫鼓的儿子,和另一个叫钦丕的家伙合伙将一个叫祖江的天神杀死在昆仑山的东南方,黄帝知道这事后很生气,将他们杀死在钟山南面的瑶崖。钦丕戾气不散,化做一只像雕的大鸟,白头红嘴,虎爪,背上有黑色斑纹,鸣叫的声音像鹄,它出现在世上,世上就一定会有大的战乱。”这东西就叫做鹗。

    另外,鸮只是声音像婴儿而已,真正能够发出婴儿声音来引人上当的,是住在若水边上一种叫做魍魉的精灵。

化蛇

  载于《山海经·中山经卷》:“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其邑大水。”是一种比较低级的妖怪。

  兕是一种与犀牛相当类似的生物,有人将这二者混为一谈,这是错误的。《山海经·海内南经》有这样的两段记载,“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兕兕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由此可见,虽然相似,但二者并非完全相同。如同形容名山大川必言仙鹤白鹭一般,古籍里要形容地方险恶,也多言“其上多犀兕虎熊之类”。

  记得《西游记》里有一段,太上老君所骑青牛走落凡间成精,使着一个圈儿,套去众神好多兵器,这只青牛就是兕了。吴承恩写得好:“独角参差,双眸幌亮。顶上粗皮突,耳根黑肉光。舌长时搅鼻,口阔板牙黄。毛皮青似靛,筋挛硬如钢。比犀难照水,象牯不耕荒。全无喘月犁云用,倒有欺天振地强。两只焦筋蓝靛手,雄威直挺点钢枪。细看这等凶模样,不枉名称兕大王!”

  牛头妖

  印度神话里有个叫做马西沙的牛头恶魔,好生厉害,众神都打不过它,最后众神合力召唤出伟大的降魔女神杜尔加,经历苦战终于将它打败。我国的神话传说里,最有名气的牛头妖怪自然要数那个和孙悟空不相上下的大力牛魔王,根据《西游记》和印度神话的渊源来推想,大约其原型就是这个马西沙。

  牛头怪同样也是欧美的传统怪物。希腊神话里的米诺陶迷宫里就住着这么一个家伙,为了不让它出来捣乱,必须每年进贡七对童男童女(……国内外的妖怪都一个德性),后来伟大的英雄忒修斯用克里特公主给予的线团破解了迷宫,砍下了它的首级。至于轩辕剑里的牛头妖是出自哪一个,呃,天晓得……

九尾天狐

  和一般人心目中的认知不同,九尾狐一开始并不是一种代表邪恶的生物。《山海经·海外东经》说:“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天下太平的时候,它就出现在世间,显示祥瑞,是一种很奇特的生物,汉代砖画里常将它与不死树,三足鸟,捣药兔等物并列于西王母身边。《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里曾提起,大禹治水过涂山,见九尾白狐,认为是吉兆,就娶了涂山女。

  只是《山海经·大荒东经》里又提到:“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后世不知自何时起,又开始倾向于这一说法。尤其在《封神演义》令妲己这一形象大成后,现在对九尾狐的认知几乎就属盖棺定论了。

  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也有不少九尾狐的传说,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和安倍晴明斗的不亦乐乎的那只妖狐玉藻,日本的枥木县现在还有杀生石留世(传说玉藻失败后化做这块石头)。有趣的是,在神话传说里,不但认为它来自中国,而且东渡之后在日本留下的事迹,也如妲己在殷时一般无二……著名漫画家藤田和日郎就依着这条路子画出了少年漫画里的经典名作《潮与虎》,在其中将九尾狐画成名叫白面者的大妖怪,自混沌中诞生以来先后毁灭了印度中国,最后在日本被降伏。只是时间表实在乱七八糟,深究不得。

阿修罗

  印度神话里的魔神一族,好斗,男性极丑恶,女性又极美貌。与天,龙,夜叉,迦楼罗等合称八部众,又为六道之一,也为十界之一。有它出场的作品多到不能忍,这里就略过去了。若是对这些东西连最起码的认知都没有,请参考日本漫画《圣传》或是《孔雀王》。不过话说回来,这本杂志的读者里,真有这种人吗?

梼杌

梼杌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爹不是个好东西,它自己更是坏到骨子里。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神异经·西荒经》云:“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而《春秋》云:“颛顼有不才子名梼杌也。”

  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里的人物。《左传》里讲到:“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实在是被骂的很惨。

混沌

  混沌这一形象,最早见于《庄子·应帝王》,讲南海天帝悠与北海天帝忽到中央天帝浑沌那里做客,为报答浑沌的热情招待,就商量着说,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来看听吃闻,浑沌却没有,不如给他凿几个出来。于是他们每天凿一窍,七窍凿成,浑沌也死掉了。当然,这个浑沌看上去和游戏里那个关系不大。

  《史记·五帝本纪》云:“帝鸿,黄帝也。”《春秋传》则云:“帝鸿氏有不才子,天下谓之混沌。”这些记载大多互相矛盾,由此可知古书不可信。

  最可笑的还属《神异经·西荒经》里的记载,说混沌像狗又像熊,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听,遇上有德行的人,它就使着蛮力去撞,遇上恶人,却会摇头摆尾的去讨好。平常没事的时候,它还会咬着自己的尾巴,仰面朝天的躺在地上边打转边发出口桀口桀口桀的怪笑。

雷神

  我国古代神话里的雷神不止一个,最有名的一个,出自《山海经·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据《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姜源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约期而生子。”说的便是它了。姜源生下的孩子取名为后稷,被认为是周民族的始祖,描写这段故事的诗歌《生民》也被收入了《诗经》之中。又传说华胥氏也有过类似经历而生伏羲,于是后来也有人把伏羲和后稷混为一谈。

  还有一个叫做夔,住在东海流波山上,像只没有角的牛,苍灰色,只有一只脚,能够自由出入海水之中。每进出时必有大风雨,同时吼声如雷。黄帝与蚩尤大战时,士兵被蚩尤找来的各路山精水怪所迷惑,黄帝决定用些特别的材料来做面鼓,激励士气。于是上面这两位就倒了大霉,前者被抽了骨头做鼓槌,后者被剥了皮蒙成鼓。

  黄帝还有个搞医疗的臣子名叫雷公,其事迹已不可考,只知他曾派使者采药,使者迷路而化做啄木鸟,或者后世雷公总是一副鸟脸的出处就在这里了。以龙身的形象而论,游戏里的雷神当以雷泽的那个可能性居多。

刑天

  刑天是炎帝的属臣,因不满于炎帝的统治地位被黄帝夺取,又为了给蚩尤报仇,拿着斧头盾牌就杀到了天庭。黄帝亲自出来与他交手,一直打到常羊山,终于一剑砍下了他的头颅。刑天心里发慌,蹲下地乱摸,黄帝恐怕麻烦,劈开常羊山将那头踢了进去,跟着大山合拢,于是刑天的首级就被永远埋葬了。不甘心失败的刑天,赤裸着上身,以乳头为眼,以肚脐为口,继续与看不见的敌人做着拼死搏斗。

  虽然《山海经·海外西经》里写得简略,只说了:“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但我们已不难感受到,他就有着无穷无尽的战意呀。晋代诗人陶潜曾写诗赞曰:“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刑天在炎帝手下为臣时司掌音律,见《路史·后纪三》:“炎帝乃命刑天做扶犁之乐,制丰年之咏,是曰下谋。”有人说他是炎帝的军神,却不知见于何典了。

饕餮

  饕餮的本义,是贪吃无厌的意思,据说古代的青铜器皿上的兽形便是它的形象,《吕氏春秋·先识》里说:“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相报也。”更有说法明确指出,饕餮为败战的蚩尤所化,见《路史·后纪四·蚩尤传》:“三代彝器多著蚩尤之相为贪虐者戒,其状率以兽形,博以肉翅。”及《史记·五帝本纪》:“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

  又传说饕餮是一种毛人,在《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记载:“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强者夺老弱者,畏群而击单,名曰饕餮。”实在是一副让人厌恶的嘴脸,倒也合了蚩尤的形象。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