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栀子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柴胡栀子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柴胡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柴胡栀子散 1 拼音

chái hú zhī zǐ sǎn

2 处方

柴胡 山栀 牡丹皮各3克 川芎 芍药 茯苓各21克 白术(炒)甘草各15克 当归 牛蒡子(炒)各21克

3 功能主治

主小儿肝胆经有热,疮毒不愈,或发热不止。

4 柴胡栀子散的用法用量

上用水煎,母子同服。

5 摘录

《证治准绳·幼科》卷六

古籍中的柴胡栀子散 《保婴撮要》:[卷十三]腋痈

儿患之,多禀赋肝火所致,初起先用活命饮,次用柴胡栀子散,五七日间作脓,肿作痛者,亦用活命饮杀其大势

《保婴撮要》:[卷十八]两目生翳痕黯凹凸之症

坚实,左右关洪数有力弦长,此形病脉俱实,先用柴胡栀子散、泻黄散各一服,又用柴胡栀子散、柴胡麦门冬散

《保婴撮要》:[卷十二]头面疮

鬓患一疮,肿赤作痛。余谓属手足少阳经风热,用柴胡栀子散。不应,诊其母左寸关脉弦洪而数,即以前药令母

《保婴撮要》:[卷九]注夏

发热,血虚脉大者,用当归补血脾,寒热少食者,柴胡栀子散。胃火作渴者,竹叶石膏汤。小儿多因乳母之气不

《保婴撮要》:[卷十二]眉炼(附癞头疮)

目录 1 拼音 2 《保婴撮要》卷十三:加味归脾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加味归脾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正体类要》卷下:加味归脾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加味归脾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正体类要》卷下:加味归脾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摘录 5 《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味归脾汤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摘录 6 《疫疹一得》卷下:加味归脾汤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摘录 7 《一盘珠》卷五:加味归脾汤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摘录 8 《金鉴》卷四十九:加味归脾汤 81 处方 82 功能主治 83 加味归脾汤的用法用量 84 摘录 9 《金鉴》卷四十九:加味归脾汤 91 处方 92 功能主治 93 加味归脾汤的用法用量 94 摘录 10 《金鉴》卷四十八 101 组成 102 主治 11 《口齿类要》 111 组成 112 主治 113 加味归脾汤的用法用量 12 《医部全录》卷三九九引《薛氏医案》 121 组成 122 功效 123 主治 124 加味归脾汤的用法用量 13 《盘珠集》卷上 131 组成 132 主治 133 附注 14 《叶氏女科》卷二 141 组成 142 主治 143 加味归脾汤的用法用量 15 《医宗必读》卷八 151 组成 152 主治 153 加味归脾汤的用法用量 16 《保婴撮要》卷三 161 组成 162 主治 163 加味归脾汤的用法用量 164 加味归脾汤的临床应用 附: 1 古籍中的加味归脾汤 1 拼音

jiā wèi guī pí tāng

2 《保婴撮要》卷十三:加味归脾汤

21 处方

人参 黄耆(炒)茯神(去木)各60克 甘草(炒)白术(炒)各30克 木香15克 远志(去心)酸枣仁 龙眼肉 当归 牡丹皮 山栀(炒)各3克

22 功能主治

治小儿因乳母忧思郁怒,胸胁作痛,或肝脾经分患疮疡;或寒热惊悸无寐,或便血盗汗,疮口不敛。

23 加味归脾汤的用法用量

上药水煎,乳母服,儿亦服之。

24 摘录

《保婴撮要》卷十三

3 《正体类要》卷下:加味归脾汤

31 处方

当归3克,茯苓3克,白术3克,炙黄芪3克,龙眼肉3克,远志3克,炒酸枣仁3克,木香15克,炙甘草09克,人参3克,柴胡2克,山栀2克。

32 功能主治

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兼清肝热。主气血虚弱,心脾郁结。

33 加味归脾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34 摘录

《正体类要》卷下

4 《正体类要》卷下:加味归脾汤

41 处方

归脾汤加柴胡、山栀。

42 功能主治

妇人血虚,心脾郁结,经闭发热,产门不闭,及乳巖初起;脾经血虚发热;因肝脾二脏郁怒,气血亏损者,伴有内热,夜热,五心发热,肢体倦瘦,月经不调。

43 摘录

《正体类要》卷下

5 《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味归脾汤

51 处方

潞党参3钱,炙黄耆3钱,生晒术3钱,茯神3钱,归身3钱,枣仁2钱,远志2钱,阿胶1钱,焦山栀1钱,丹皮1钱,清炙草5分,广木香5分,龙眼肉5枚。

52 功能主治

补脾养阴。主夹血伤寒后期,出血已止,阴液亏虚者。

53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

6 《疫疹一得》卷下:加味归脾汤

61 处方

人参1钱,黄耆1钱半(炒),白术1钱(炒),茯神3钱,枣仁2钱(炒),远志1钱半(炒),甘草5分,当归1钱半,麻黄根2钱,牡蛎3钱,红枣3枚,浮麦3钱。

62 功能主治

自汗,盗汗。

63 摘录

《疫疹一得》卷下

7 《一盘珠》卷五:加味归脾汤

71 处方

人参、黄耆、当归、白术、枣仁、志肉、茯神、甘草、川郁金、香附、木香、牛膝。

72 功能主治

脱疽脾虚,兼郁火下注,饮食减少。

73 摘录

《一盘珠》卷五

8 《金鉴》卷四十九:加味归脾汤

81 处方

归脾汤加伏龙肝。

82 功能主治

妇人心、脾伤损,每交接辄出血者。

83 加味归脾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84 摘录

《金鉴》卷四十九

9 《金鉴》卷四十九:加味归脾汤

91 处方

归脾汤加辰砂、琥珀末。

92 功能主治

妇人七情内伤,心脾亏损,神无所护,致夜梦鬼交,独笑独悲。

93 加味归脾汤的用法用量

上将归脾汤水煎,调辰砂、斛珀末服之。

94 摘录

《金鉴》卷四十九

10 《金鉴》卷四十八 101 组成

归脾汤加朱砂、龙齿。

102 主治

妇人产后,忧愁思虑伤心脾,惊悸恍惚者。

11 《口齿类要》 111 组成

归脾汤加柴胡、丹皮、山栀。

112 主治

思虑动脾火,元气损伤,体倦发热,饮食不思,失血牙痛,思虑之过,血伤火动,口舌生疮。

113 加味归脾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2 《医部全录》卷三九九引《薛氏医案》 121 组成

白术(炒)1钱,人参1钱,茯苓1钱,柴胡5分,川芎5分,山栀(炒)5分,芍药(炒)5分,甘草(炒)5分,熟地黄8两,当归8两。

122 功效

内消乳巖。

123 主治

妇人乳巖初起。

124 加味归脾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3 《盘珠集》卷上 131 组成

人参、白术(炒)、茯神(去皮木)、当归(去尾)、枣仁(去壳,炒)、莲肉(去心)、黄耆(蜜炙)、远志、木香。

132 主治

子肿,血少气滞者。

133 附注

远志辛散而上升,不宜多用,四五分足矣。

14 《叶氏女科》卷二 141 组成

人参2钱,黄耆2钱,白术(蜜炙)2钱,茯苓2钱,枣仁2钱,远志(制)1钱,当归1钱,柴胡8分,山栀仁8分,枳壳(麸炒)8分,木香(不见火)5分,炙甘草5分。

142 主治

子悬。妊娠45月,因脾郁而致胎气不和,逆上心胸,胀满疼痛不安者。

143 加味归脾汤的用法用量

加龙眼肉7枚,水2钟,煎7分,空腹服。

15 《医宗必读》卷八 151 组成

人参1钱半,炙黄耆1钱半,白术1钱半,当归1钱半,茯苓1钱半,酸枣仁1钱半,远志肉8分,木香5分,甘草(炙)5分,龙眼肉2钱,大枣2枚,煨姜3片,菖蒲8分,桂心5分。

152 主治

虚寒心悸而痛。

153 加味归脾汤的用法用量

水2钟,煎1钟,食后服。

16 《保婴撮要》卷三 161 组成

人参1钱,黄耆1钱,茯神(去木)1钱,甘草1钱,白术(炒)1钱,木香5分,远志(去心)1钱,酸枣仁1钱,龙眼肉1钱,当归1钱,牡丹皮1钱,山栀(炒)1钱。

162 主治

乳母忧思伤脾,以致小儿血虚发热,腹痛发抽,怔忡失眠,自汗盗汗,口舌生疮;及妊娠吐衄;因乳母郁怒积热,婴儿腹痛发搐者;小儿因乳母忧思郁怒,胸胁作痛,或肝脾经分患疮疡之证,或寒热惊悸无寐,或便血盗汗,口疮不敛。

163 加味归脾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婴儿为患者,令子母俱服之。

164 加味归脾汤的临床应用

1内钓:一小儿因乳母怀抱郁结,腹痛发搐,久而不愈,用加味归脾汤加漏芦,母子并服渐愈。

2胁痈:一小儿4岁,胁间漫肿1块,甚痛,色如故,服流气败毒等药,加寒热作呕,食少作泻,此禀肝脾气滞之症,元气复伤而甚耳。乃择乳母气血壮盛者,与加味归脾汤、加味逍遥散服之,儿饮其乳半载而消。

古籍中的加味归脾汤 《续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卷三十三(外科)]癖

热体倦,饮食少思,此肝火内动,脾胃受伤也。用加味归脾汤、柴胡清肝散而安。一妇人拗中肿胀,小腹作痛,

《明医杂着》:[卷之四]风症

晡热,食少,体倦。余以郁火伤脾,血燥生风,用加味归脾汤加丹皮、山栀二十余剂,形体渐健,饮食渐加;又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四下部(十四)]便毒

,脉洪数而虚,左关尤甚,属肝脾郁结之证也,用加味归脾汤,肝火退而脾土健,间以逍遥散下芦荟丸而愈。一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二杂症门上]中风

思,月经不止,此木盛克土,而脾不能摄血也,用加味归脾汤为主,佐以加味逍遥散调补肝脾之气,清和肝脾之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二杂症门上]中风

目录 1 拼音 2 《赤水玄珠》卷十一 21 组成 22 主治 23 五味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4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五味败毒散 1 拼音

wǔ wèi bài dú sǎn

2 《赤水玄珠》卷十一 21 组成

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枳壳、桔梗、甘草、人参、茯苓、川芎、大黄、苍术各等分。

22 主治

三阳经脚气流注,脚踝上热肿,寒热如疟,自汗或无汗。

23 五味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加生姜3片,薄荷头1个,水1钟半,煎1钟,热服。

24 加减

皮肤瘙痒,加蝉蜕。

古籍中的五味败毒散 《保婴撮要》:[卷十二]天泡疮

,敷寒凉药,呕吐泄泻,犹索败毒散,余佯诺之,却以五味异功散加柴胡、升麻,而吐泻愈;又用柴芍参苓散而疮

《保婴撮要》:[卷十二]发

不止,用败毒散,脓水淋漓,恶寒喘急,朝寒暮热,余谓脾肺之气复伤耳,用补中益气汤稍愈;佐以五味异功散而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三头部(一)]鬓疽

发热畏寒,作渴自汗,用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升麻,加五味、麦门、炮姜而瘥。州守胡廷器,年七十患前证,肿作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十五瘟疫门]治法

咳嗽口渴,脉浮洪而热甚者,小柴胡汤加桂枝。治嗽加五味子。渴去半夏加天花粉、人参。脉实渴宜大柴胡汤下之

《外科理例》:[卷四]鬓疽一百十一

目录 1 拼音 2 《瑞竹堂经验方》 21 处方 22 来源 23 功能主治 24 八珍汤/八珍散的用法用量 25 备注 附: 1 古籍中的八珍汤/八珍散 1 拼音

bā zhēn tāng /bā zhēn sǎn

2 《瑞竹堂经验方》 21 处方

人参30g 白术30g 白茯苓30g 当归30g 川芎30g 白芍药30g 熟地黄30g 炙甘草30g

22 来源

方论吴昆《医方考》卷3:“血气俱虚者,此方主之。人之身,气血而已。气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使其失养者也。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也,所以补气;当归、川芎、芍药、地黄,质润之品也,所以补血。气旺则百骸资之以生,血旺则百骸资之以养。形体既充,则百邪不入,故人乐有药饵焉。”

《瑞竹堂经验方》卷4:“脐腹疼痛,全不思食,脏腑怯弱,泄泻,小腹坚痛,时作寒热。”

23 功能主治

益气补血,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本方常用于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

24 八珍汤/八珍散的用法用量

上为末,每服三钱(9克)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通口服(现代用法:或作汤剂,加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若以血虚为主,眩晕心悸明显者,可加大地、芍用量;以气虚为主,气短乏力明显者,可加大参、术用量;兼见不寐者,可加酸枣仁、五味子。

25 备注

本方是治疗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气短乏力,心悸眩晕,舌淡,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古籍中的八珍汤/八珍散 《外科枢要》:[卷二]论翻花疮(二十一)

,此肝脾郁怒,气血虚而风内动。用加味逍遥前散并八珍汤而愈。一男子项患肿,痰涎涌甚,用散坚行气等剂,

《保婴撮要》:[卷十四]汤火疮

血滞也,用六君子加芎、归而愈。后因劳役寒热,以八珍散加升麻、柴胡、白芷而痊。一小儿火伤腿,用寒凉之

《保婴撮要》:[卷十七]发热口渴烦躁不止之症

功散(二方见痘灰白色)参四圣散(方见腹胀气促)八珍汤(方见顶陷灰白色)《保婴撮要》明薛铠公元136

《外科精要》:[卷下]痈疽经验杂方

四君加芎、归。脾虚者,补中益气汤。气血俱虚者,八珍汤、大补汤。若用寒凉消毒则误矣(治验见《外科枢要

《女科撮要》:[卷下]产后腹痛

《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独参汤处方大人参20~30克(去芦)制法上药叹咀。功能主治补气固脱。主诸般失血与疮疡溃后,气血俱虚,面色苍白,恶寒发热,手足清冷,自汗或出冷汗,脉微细欲绝者。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枣子5个,同煎至150毫升,随时细细服之。令患者熟睡一觉。摘录《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辨证录》卷二:独参汤处方人参3两,附子3分。功能主治久痢之后,下多亡阴,阴虚而阳暴绝,一旦昏仆,手撒眼瞪,小便自遗,汗大出不止,喉作拽锯之声。用法用量煎汤灌之。摘录《辨证录》卷二《校注妇人良方》卷三:独参汤处方好人参2两或34两,炮姜5钱。功能主治元气虚弱,恶寒发热,或作渴烦躁,痰喘气促;或气虚卒中,不语口噤;或痰涎上涌,手足逆冷;或难产,产后不省,喘息。用法用量水煎,徐徐服。如不应,急加炮附子。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三《医方类聚》卷一五○引《劳证十药神书》:独参汤别名人参汤处方大人参2两(去芦)。功能主治劳证止血后,用此药补之。主大汗大下之后,及吐血、血崩、血晕诸症。用法用量人参汤(《十药神书》周杨俊注)。注意咳嗽去之。各家论述陈修园:失血之后,脏阴太虚,阴虚则不能维阳,阳亦随脱,故用人参二两,任专力大,可以顷刻奏功。但人参虽有补虚之功,而咳嗽者忌之。乘此大血甫止之际,咳嗽未作,急急饮之。若得熟睡一夜,则血从心脏而生。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引《劳证十药神书》《医学集成》卷二方名独参汤组成高丽参。主治喉证,亢阳飞越,痰如拽锯。用法用量浓煎,加姜汁、竹沥冲服。《保婴撮要》卷十七方名独参汤组成好人参1两,生姜5片,大枣5枚。主治阳气虚弱,痘疮不起发,不红活,或脓清不满,或结痂迟缓,或痘疮色白,或嫩软不固,或脓水不干,或时作痒,或畏风寒;失血或脓水出多,血气俱虚,恶寒发热,作渴烦躁。用法用量上以水2钟,煎8分,徐徐

详见百科词条:独参汤 [ 最后修订于2016/8/6 11:59:17 共92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