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攻进咸阳的时候,为何萧何独抢律令图书呢?
因为萧何就是主管吏令这方面的官员。大秦王朝为何屹立不倒,那是因为他有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那么暴政,为什么能在扫六国合天下后,还能安稳统治,这离不开他的中央集权制。刘邦攻进咸阳后,萧何当然想多拿点金银财宝,但是你觉得金银财宝都会让你带走吗?有刘邦在这里看着,拿走了金银财宝。你觉得你还能活多久? 以刘邦的心狠手辣程度,看你这么贪财,蛀虫一个,可能回去第二天随便找个理由就把你杀了。
萧何是个聪明的人,抢律令图书,没有人会眼红你,而且还能给刘邦留个好印象。不但可以全身而退,甚至还能带走你想要的律令图书回去研究。这可是块宝,这可是大秦王朝数万官员研究的结晶。这要研究透了,封赏是肯定少不了的,以刘邦知人善任的性格,你对他越有用,他就会越重用你。难道以后还会差这么点金银财宝?
萧何更是一个喜欢研究律令的官员。在大秦的统治下活了这么多年,大秦的统治为何稳固?当然脱不开这套完整的运作体系。况且以前萧何是秦朝的一个小吏官,他可清楚的记得秦朝的税收赋税等财政收入都会给皇上批阅,最后由吏官录入律令图书。对于一个文官,又不能帮刘邦上阵杀敌。那就没什么比接管下秦王朝的律令图书更重要的事了,掌握了秦王朝的财政土地,赋税人口,就不怕刘邦不重用你。
况且刘邦想要改朝换代,那就更要知道前朝的的覆灭点,不能重蹈覆辙,要明白人民拥护秦朝哪些方面。而想了解这些内容,那就只能在律令图书里找答案。借鉴前朝的得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看历史记录了,而律令图书就充当着这一角色,前朝制度,经济税收一应俱全。
从秦、汉到唐,历代都城都在向东南方向迁移,秦朝大致在咸阳,汉代在现在的汉城乡,唐朝时的都城大致就在现在的西安城区,但面积可要大多了。我想咸阳古道不是实指哪个具体的地址,而是泛指古代都城向外辐射的官方修筑的道路。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决没有破坏那些有价值的书籍,而是咸阳城有些“术士”,这些人听说秦始皇在寻找关于延长寿命的方法,于是他们就写了一些讽刺秦始皇的书,这可是侮辱皇帝的标准死罪啊!秦始皇能不杀他们吗?能不把那些污蔑他的书籍烧掉吗?之后幸存的一些术士,自然就把秦始皇描写成了迫害文人的暴君。
秦始皇不但没干过损害古籍文献的坏事,反而保护了不少文献书籍。比如“六国的国史书籍”,秦始皇曾派人精心收藏了起来。
六国被灭后,秦始皇下令搞“文禁”,不许老百姓私自收藏六国的史书,只许官方收藏,并未因六国曾经是敌人就毁掉他们的史书,秦始皇考虑到这是历史记载,对历史要负责,所以说秦始皇还是比较英明的,不是传说中的那种暴君人物。
所以说秦始皇对古籍文献不曾有过损害。
乾隆修《四库全书》,因思想偏见太深,删去了很多珍贵内容,对古籍文献损害巨大。《四库全书》是乾隆亲自组织人修订的,期间用了10年才完成。
1、因乾隆思想过于封建,他认为只有儒家的内容,值得留存在四库全书中,那些西方的科技内容属于“异端邪说”,可以学习他们的技术,但不能把内容学说记录到四库书籍中。
2、乾隆只允许把少量的农业、医学、天文类科技学说,留存在四库全书中,其它科技学说一概删除不留。
3、乾隆不允许把戏曲、小说类的文艺内容留存在四库全书中。
4、四库全书的部分图文内容,有被删掉或被篡改过。
乾隆的这种封建愚昧思想,可以说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发展进程,难怪清朝末年我们与西方的差距那么大,乾隆对此事贡献不小啊!
从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乾隆的修四库全书,很明显谁才是损害过古籍文献的凶手。
本文2023-08-06 07:17:4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9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