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本历史类的书籍看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5收藏

推荐几本历史类的书籍看看,第1张

我推荐这几本历史书籍《万历十五年》,《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国史话》。

《万历十五年》作者黄宇, 黄仁宇,是史学界的一个“异类”,他并非科班出身,却最终成为明史专家, 而他的《万历十五年》出版至今,畅销百万余册,同样也是史学奇迹。

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是大明王朝一个平淡无奇的年份,但在黄仁宇笔下,这一年就像蝴蝶效应一样,触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永远改变了中国未来的整个进程。 

内阁首辅张居正一心重整赋税,改善财政,然而改革刚刚开始,他就操劳而死,年仅57岁,张居正死后,他提携的名将戚继光被弹劾罢免。1588年,将星陨落,明朝军事改革陷入滞, 31年后,明军在萨尔浒战役中损失惨重,大败而归,明朝彻底陷入无法挽回的衰败中,历史的改变竟然就藏在这悄无声息中,牵一发而动全身。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作者钱穆,钱穆,与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而这本《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则是他关于历代政治制度以及其带来的利害得失的演

讲合集,在书中,他列举了汉、唐、宋、明、清这五个重要的朝代,重点分析了政府组织、考

试选举、经济税务、军事兵役这四方面的制度优劣。

但不要觉得这只是按照时间顺序的简单罗列! 当你把明代与唐朝的政治制度放在一起,把清朝与宋代的税制进行对比,你就会瞬间明白钱老的深意, 合理的制度从来不是被设计出来的,而是从现实中生根壮大的,而一次盲目的改革,或许不经意间就改变了整个王朝的命运。 

《三国史话》作者思勉,不管你有没有读过《三国演义》,但你一定听说过它,毕竟它太有名了! 然而盛名之下,总会让人以为小说里的故事就是历史真相。 

《三国史话》是吕思勉先生唯一一部通俗的史学著作。 这本书虽然很专业,但它的语言却极为平实,中学生也能够读得懂,而它的观点也极为有趣,值得细细品味。 比如,“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家都认为这是曹操领先于刘、孙二人的地方。但吕思勉先生却反问,曹操的确是要挟了天子,但到底有哪个诸侯归顺了他 

吕思勉先生身上有一种“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不偏听,不盲信,执着于透过覆在历史上的阴霾,找寻到真正的历史。 

盘点中国历史古籍之最

1 最早的类书——皇览

2 现存最早的类书——北堂书钞

3 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4 现存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

5 最早的政书——政典

6 现在最早的政书——通典

7 现存编纂最早的断代政书——唐会要

8 最早的丛书——儒学警悟

9 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10 最早有内容提要的书目——别录

11 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12 现存最早的书目——汉书·艺文志

13 最早的四部分类法目录——中经新簿

14 第一部正式作用“经、史、子、集”名称区分部属的书目——隋书·经籍志

15 现存最早的私家书目——郡斋读书志

16 现存最早著录版本的书目——遂初堂书目

17 现存第一部详记版本的书目——读书敏求记

18 最早的丛书目录——汇刻书目

19 最早的专录佛教译经的书目——汉录

20 现存最早的佛经书目——出三藏记集

21 现存最翔实的佛典目录——开元释教录

22 第一部道经总目录——灵宝经目

23 现在最大的一部经籍目录——经义考

24 最大的一部史籍目录——医藏目录

25 最大的一部史籍目录——史籍考

26 最大的书目——四库全书总目

27 最早的书后索引——本草万方针线

28 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

29 第一部有体系的学术思想史专著——明儒学案

30 第一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

31 现存最早的佛学论文集——弘明集

32 第一部刻印的佛经总集——开宝藏

33 现存最早的道教总集——太平经

34 现存最早的道教经书总辑——正统道藏

35 现存最早的编年史——春秋

36 现存最早的编年体通史——竹书纪年

37 最早的国别史——国语

38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39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40 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41 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通鉴纪事本末

42 第一部历史学评论专著——史通

43 第一部科学家传记汇编——畴人传

44 第一部最大的藏书家传记汇编——藏书纪事诗

45 现存最早研究金石文字的专著——集古录

46 现存最早古器物图录专书——考古图

47 现存最早集古器物大成的专书——宣和博古图

48 现存最早钱币学专著——泉志

49 最早的地理专著——禹贡

50 第一部河道水系专著——水经

51 第一部潮汐学史专著——海潮辑说

52 现存最早的完整古地方志——华阳国志

53 现存最早的全国总地方志专书——元和郡县志

54 最早的地名辞典——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

55 现存最早的纸写书——(晋抄)三国志

56 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书——(唐刻)金刚经

57 国内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品——(唐刻)陀罗尼经咒

58 现存最早的雕版历书——(唐乾符四年)历书

59 现存最早泥活字印书——泥版试印初编

60 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

61 现存最早的铜活字本——宋诸臣奏议

62 现存最早的套印绘画——南无释迦牟尼佛像

63 现存最早的有文字的套印本——(元资福寺刻)金刚经注解

64 第一部论述图书馆活动的专著——藏书纪要

65 现存最早的写本围棋著作——棋经

66 现存最早的刻本围棋著作——忘忧清乐集

67 现存最早的象棋谱专书——梦入神机

68 最早的字书——史籀

69 第一部辑录甲骨文字的专书——铁云藏龟

70 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专书——契文举要

71 第一部词典——尔雅

72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73 最早的韵书——声类

74 现存最早的韵书——切韵

75 最早的方言词典——方言

76 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康熙字典

77 最早的神话故事集——山海经

78 现存最早的神话小说集——搜神记

79 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80 现存最早的传奇小说——古镜记

81 现存最早且最大的古代小说总集——太平广记

82 现存最早刊刻的话本小说集——清平山堂话本

83 第一部古典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

84 最早的小说丛书——古今说海

85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86 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单篇——典论论文

87 现存最早的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

哈哈,够多了没?

  忆古思今

  中国历史悠久,史籍浩如烟海,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人物风姿万千。我们中华民族有一部令子子孙孙为之骄傲、为之神往的历史。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面对悠久而丰富的历史,究竟怎样去了解它、认识它并从中获得教益,受到启迪与鼓舞?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看来,怎样读史,确是值得认真思考、认真研究的。依我的肤浅看法,首先是了解和认识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其次是着眼于从历史中获得思想上的启示。这种启示,一是可以通过对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的认识而获得,一是可以从历代史学家对历史和史学的评论中去发掘。这两个方面都很重要,而对于后一个方面我们似乎还有许多事情可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去深入思考。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有成就的史学家,都会以他们的心血凝聚起来的思想,留给后人许多有益的启示。对此,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太史公司马迁。司马迁写的《太史公书》--后人称作《史记》,一方面展示了他那时的一部辉煌的中国通史,一方面凝聚了他对史学和历史的深刻的理解与认识。2000多年来,赞叹它、研究它的人不绝于时,证明它有巨大的魅力和不朽的地位。对于这样一部宏伟的历史著作所展示的历史长卷来说,在历史运动中的个人,都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这些角色和他们所活动的历史舞台及其背景,对今天的人们有些什么样的重要启示呢?对于这样的问题,不同时代的人都会有他那个时代的思想范围内的一些认识,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人也会有属于他那个领域或视角范围内的一些认识,这是一部说不尽的"史家之绝唱"。尽管如此,在太史公的深邃的思想领域中,必有一些最根本的、对不同时代的不同的人们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思想观念。

  比方说,人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人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或态度对待历史和现实的关系?这是有关社会公众同历史学之关系的最根本的问题,直至今天,还不断有人提出类似的问题来。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太史公早已作了精辟的回答。他写道:"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这几句话是非常深刻、非常重要的。第一,他指出现实中的人们之所以要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是把历史作为现实的一面镜子来看待,加以对照,作为借鉴,既不是把历史与现实等同起来,也不是要现实去模仿历史,二者是不应当混同的。这是明确地指出了古今的联系和区别:因有联系,故可"自镜";因有区别,故"未必尽同"。第二,他指出了以往帝王"各殊礼而异务",他们的制度、政策往往是不同的,但都是要达到治理国家的根本目的。可见"自镜"决不是混同古今。这两点,很辩证地阐明了"居今之士"何以要"志古之道"。可见,拒绝历史经验,是愚昧的;生搬硬套历史经验,也是不高明的。

  又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否有自身的法则(即今天我们所说的规律)?如果有的话,人们认识这种法则有什么意义?这是人们学习历史、研究历史一个带根本性质的问题,而首先是认识历史之本质属性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应当坦率地承认,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为之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太史公司马迁也触及到了。他从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考察中,得到了如下的认识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史记·货殖列传》序)这是把耕种、开采、加工、交换,以及交换中的贵贱变化等人们的分工及相互关系,视为符合于"道"的自然现象。太史公在讲到类似的经济现象时还说:"事变多故而亦反是。是以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又说:"无异故云,事势之流,相激使然,曷足怪焉。"(《史记-平准书》后论)他认识到:事物发展到极盛就会转向衰落,有利的客观形势发展到了顶头也会转向不利的方面,这是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冲突而造成的,是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显然,人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对过往历史有一个大致正确的看法,而且还在于对现实的历史运动和未来的历史前景,会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比较客观的态度。

  再如,历史运动主要是由人的活动组成的;离开了人的活动也无从讨论人类社会历史运动的各种问题。那末,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究竟应当在历史活动中扮演什么角色呢?这不仅涉及到人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认识,还涉及到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历史运动中所具有的价值。历史上的思想家、教育家们对此有种种说法,都给人以有益的启迪。他们所论大多是理性的阐说,这无疑能够提高人们的认识,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在这方面,太史公从史学家的角度,冷静地观察那些经过历史潮流汹涌澎湃冲刷之后(如大浪淘沙之后),仍然没有逝去的历史人物,并对他们的精神世界、社会活动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提出了撰写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这原则既是太史公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又是他告诫后人如何做人的准则。太史公在综论他为《史记》作人物列传时是这样说的:"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史记-太史公自序》)" 扶义倜傥",主要是讲德行、风采;"不令己失时",是讲善于把握时机、机遇;"立功名于天下",是讲以天下为己任的事功目标。显然,在太史公看来,他所要写进《史记》的历史人物,一般都是属于这种类型的人。然而,太史公却又并不是用绝对的观点来对待这个准则的;他的史笔之下,也活画出一些世侩小人,而正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才更衬托出那些写入历史书的杰出人物的真正本色。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所谓"扶义倜傥"等等,这正是太史公所希望于后人的,后人应以为"自镜",做一个正派的、适应历史潮流的、有益于天下的人。

  太史公

  司马迁的《史记》一书,留给后人许多启示;这些启示大多同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结合在一起,这是《史记》之所以受到后人传诵、崇敬的主要原因。这里所举出的三个方面的启示,着重于人们为什么要重视历史、认识历史、记住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历史演进的法则何在,在历史演进中人应当有什么作为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在司马迁时代,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就是在当今,也仍然是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总起来说,任何时代的人们,在认识与处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上,在对待史学与社会及人生的关系上,都可以从《史记》中得到必要的启示。

先秦史籍的特点,多为资料汇编,或修订、解释历史文献。—般成于众手,作者多为士大夫成书,非—时一人,因此没有严格的体例。正由于此,它成为后世多种史体的源头,唐以前史体流派有六家,先秦史籍占四家。六家为《尚书》家、《春秋》家、《左传》家、《国语》家、《史记》家、《汉书》家。比较有严格义例的是《春秋》家和《左传》家代表的编年体。中国古代史籍纪传、编年、记事本末三大体,最早产生的就是编年体。

先秦史籍内容庞杂,文字疏简,记事粗略,史实中杂有神话和传说,又多有后人的增饰,真伪并存。因此、使用先秦史籍,要参阅《考信录》、《古今伪书考》等辨伪。

两汉魏音南北朝史籍是史学和史籍成熟、独立和发展时期,它不仅从经部的附庸地位走出,而且成为一个大部类,列于四部中的第二位。首先,恢宏结构的纪传体达一创新,体大思精,使得新的史学典籍容量大,并在更高的层次上,多角度、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和历史进程。人们对史学有了新的认识。最重要的史学著作是《史记》和《汉书》。司马迁著《史记》就有明确的目的,即“究天人之际,通占今之变,成一家之盲”。《汉书》用纪传体载西汉首尾一朝史事,成为一代大典。《史记》、《汉书》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史学的成熟,历史家已经能够在相当广度与深度上描绘历史.揭示历史发展内在的动力,从而奠定了文学与史籍的独立地位。其次汉魏六朝还有多种文体产生,以及史注的繁荣。从体裁来看,除纪传体正史外,有别史几十种,有人物传记219种。人物传冉分类,有《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高借传》等。还有以地域为中心的《会稽先贤传》、《益都杏旧传》、《襄阳营旧传》等。魏晋时期门阀制度最筷,因而形成了专门的“哲学”,引申某一氏族的来源、世代世系、户口辽徒等。这一时期的方志学也十分发达。三国时魏,产生了第一部类书《皇览》。从史注看,注家蜂起,有裴松之《三国志注》和郧道元《水经注》等名著。其=,史籍数量大发展。《隋书·经籍志》史部署录,类日有十三,数量总计874部,16.558卷。《汉书·艺文志)在六艺赂和请子略中附庸的先案史籍.仅34部,1384篇。其四,史籍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这表现在四个力而。一是内容宏阔:如《史记》就是一部百科全书的通史,天文、地理、人事、物事,无所不包。二是体例创新,史例、史法纯熟。三是语言锤炼,如前四史,是公认的文史名著。四是史观进步,尤以《史记》最为经典。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