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经典古籍排行榜
上至炎黄,下至明清,中国古代优秀的经典古籍着实数不胜数,在浩瀚古籍烟海中,除了我们熟知的四书五经,四大名著,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古书,下面这份书单囊括了诗词散文、诸子百家、明清小说,历史人文,值得借鉴。
《诗经》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故又称“诗三百”。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它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它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诗经》中许多凄美的故事仍然为后人所传唱,并成为了人们文学创作的源泉,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有深远的影响,对提升个人文化修养也有着重要作用。
《周易》
《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箱,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周易》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可以媲美西方国家《圣经》。
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后来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今仍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语句。
《史记》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其史实丰富,文采斐然,享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
《史记》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著作,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文化等无不包含,比如它很早就提出的经济学观点领先了西方国家百余年,其具有前瞻性的智慧名句在今天仍有指导性作用。同时,它也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历史学的发展,所以,有的学者把《史记》视为“全史”是很有道理的。
《孙子兵法》
孙子是我国古代兵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觉察无际的军事哲理思想、博大精深的古典军事理论体系、辞如珠玉的文学语言,以及历代雄杰对其研究的丰硕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为“兵圣” 。
他的著作《孙子兵法》的历史意义早已跨越时空,超出国界,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荣膺“ 世界古代第一兵书”的雅誉。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部宏伟巨制,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语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作者刘勰的文学观,以儒家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对人物和作品的评点,见解精辟,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作品风格刚健,富有诗意。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时期历史的极好的材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鲁迅先生称之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由于现世只流传下来的曹雪芹原著只有前80回,因而在现市面上流传的120回体的《红楼梦》的后40回乃是后人所续,故所交代的结局与原著的前80回所隐射的结局大相径庭,人物的性格描写以及思想行为都有所偏差,不可一概而论,因而后40回的故事并不能代表红楼梦的原著。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书中描述了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至今为人所传颂。
《聊斋志异》也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郭沫若曾评价它:“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一部纵横交美的古代散文选集,成书于清代,编者按历史的流程将一位位最优秀的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依次编录,读之如同漫步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的长廊,沿波讨源,因枝求叶。
《古文观止》几乎收存了我国古代文章的各种样式和各类内容,《古文观止》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代散文大观,也是一部活生生的散文发展历程,是一部不得不读的文学著作。
前不久热播的《国家宝藏》里,
那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是否让你惊叹不已、啧啧称奇?
古老的文物背后,
蕴含的是一段段或热血沸腾、或凄美哀婉的历史与故事。
在北师大图书馆古籍精品展室——弘文轩里,
同样陈列着一件件珍贵而神奇的宝藏,
等待着你的探索与挖掘。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古籍逾40万册,其中130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宋元古椠,明清精刻,名家稿抄本、批校题跋本等,均弥足珍贵。
弘文轩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展示馆藏古籍精品的重要窗口,图书馆员定期规划主题,精选藏品,向读者展示馆藏古籍的收藏历史及历代古籍精品。
下面,就随教务老师一起,开启古籍探索之旅吧~
△▴
弘文轩
思古·馆藏精品
首先是“镇馆之宝”——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存卷二)。这是馆藏中年代最早的文献,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是典型的八世纪唐写本。总长度超过九米,首尾完整,书法工致,同名的写经在敦煌遗书中并不多见。参照文化部公布的《敦煌遗书定级标准》、《古籍定级标准》,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除了“镇馆之宝”,馆内还按照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发展顺序展示了经卷、文集等,透过暗黄的书页,仿佛能够看到那些默默守护着这些脆弱的纸张与卷册的书生们,因为敬畏与热爱,才得以让一卷卷古籍得以穿越兵火燹灾,渡过重重浩劫,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溯源·师大变迁
在馆藏源流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方红色的印章。这些钤印在书籍上的馆藏章,记录了北京师范大学在历史上各时期的更名历程,见证了北京师范大学百年的历史变迁。
京师优级师范学堂首任监督陈问咸的题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藏书印
启功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概况》(1989年)中提到本校图书馆“聚合旧师大、旧女师大、旧辅大所藏”。其中“旧师大”和“旧辅大”分别指1952年院校调整前的北京师范大学和辅仁大学。“旧女师大”即民国时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这三所学校的馆藏共同构成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的基础。
钤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所藏图书”
流传·经典永存
除了古籍,弘文轩还藏有许多影印本的经典书籍,包括《琵琶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等,在书页的翻动间,将经典流传。同时,馆内还展示了木活字、锡活字等珍贵藏品,让每一个参观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惊叹于古代人民的智慧,通过这一件件陈列的实体,穿越浩瀚的时空感受情感的共鸣。
地点:主馆地下一层弘文轩(须乘馆内东侧工作用梯前往)
开放时间:每周四上午8:30-11:30
参观办法:
1仅接待校内10人以上团体预约参观。
2填写《弘文轩展室参观申请表》,并至少提前3个工作日发送至
hongwenxuan@libbnueducn。
参观须知:
1受场地人数限制,如预约时段人数过多,可能会调整参观时间。
2进入展厅前须存包,食品饮料、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带入展厅。
3请勿触摸展品,请勿大声喧哗并将手机设置为静音。
4展厅内谢绝拍照。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百道编按古文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硕矿当中的宝贵财富,借助先人的生花妙笔,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探访旧地的生活实景,体验古人的生活情趣。 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古人的繁华人间”系列丛书,辑选五个 历史 时期的经典文人笔记,在妙不可言的文字间开启一场沉浸式的穿越之旅,跟随古人回看山河故土以及那饶有兴味的烟火气。 近日,百道网专访丛书责编姚屹雯,听她讲述这套以“古人带你游中国”为主题的图书,是如何另辟蹊径从古人视角出发,带领读者畅游古代城市、大好河山,体会与众不同的风物人间。
“古人的繁华人间”系列责编 姚屹雯
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跃然纸上,已成为各大出版社 探索 与深耕的重要方向。对此,江西美术出版社相继开发了“古人的雅致生活”(10册)、“古人的奇幻世界”(4册)两大系列。 “古人的繁华人间”系列则以古人的 社会 生活为落脚点,从古代节日、风俗、游玩景点、山川气候、城市风貌、 社会 逸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展示。
《古人的雅致生活(套装共6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唐]陆羽[明]计成,等
出版时间:2018年09月
《古人的奇幻世界(全套4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清] 袁枚,[晋]张华、葛洪 等
出版时间:2020年03月
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源源不断的优质出版资源,但另一方面也要结合现今文化环境以及读者兴趣考量其现代演绎的方式方法。当市面上主打“古今联动”的图书层出不穷,江西美术出版社又是如何匠心独运呈现古人的繁华人间?
姚屹雯表示, “古人”系列产品旨在扩大对于古人世界宽度、广度、深度的挖掘 。此前出版的系列产品已大致覆盖了关于古人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理解,作为“古人”系列的重磅新作, “古人的繁华人间”系列则以古代著名的笔记杂录为主,内容分别涉及到汉、唐、南宋、北宋、明5个 历史 时期,具体地区包括汉代首都长安、北宋首都东京(今开封)、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唐代皇宫和明代江浙等地区。 读者可以畅游在古人富有感情的描写中,走一走、看一看不同时期的名胜景致、山川物候、城市风貌;听一听、瞧一瞧不同时期的风俗节庆、礼仪典制、 社会 逸闻,感受古人多姿多彩的 社会 生活。
中国历朝历代的经典著作不计其数,甄选文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系列最终收录《西京杂记》《开元天宝遗事》《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陶庵梦忆》,何样的缘由使得这五册典籍脱颖而出,在采访中姚屹雯透了文本取舍的标准,这其中也凝结着江西美术出版社精益求精的理念。
首先, 江西美术出版社将丛书定位为5个不同 历史 时期的代表性文本 ,通过这些或者欢快、或者纪实、或者浪漫洒脱、或者满怀留恋的文学作品,读者除了能够一窥当时的 社会 风貌,同时还能跟随作者的笔触身临其境。
其次, 丛书所收录的文本都是权威经典著作, 不仅是专家学者研究古代 社会 生活的重要 历史 文献,更是反映当时民风 时尚 、发达经济和城市生活的真实写照。丛书的作者不仅有文学家、史学家、翻译家,所写内容也大多以作者亲身经历为主,轻松有趣的文笔展现了鲜活真实的生活侧影,其中也包含着作者对曾经生活经历的无限眷恋。
“古人的繁华人间”系列丛书自2019年策划伊始到完成出版历时近3年 ,姚屹雯坦言,期间对文字打磨的次数已多得记不清了。由于五册图书的原文都是文言文,江西美术出版社为了让读者更好地领略书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每部作品都进行了注释和译文的编纂。为文字品质保驾护航的不仅有古文学功底深厚的译者,同时江西美术出版社还力邀多位专家参与审读工作,从文字翻译勘误、编辑体例调整到装帧设计合理,全力为图书准确权威把关。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姚屹雯的介绍,走进书中的大千世界,从城市、 社会 、风俗、礼制、山川、名胜、民情、轶闻等多个维度饱览人间繁华。
《东京梦华录》是孟元老所作的一册小书,展现了北宋强盛时期京都汴梁的繁华景色,生动反映了北宋时期 社会 生活现实,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的生活风情画。孟元老是北宋文学家,长居汴梁二十余年,自金灭北宋后被迫南渡,常忆起京都盛景,遂作成此书。读者可以跟随孟元老的脚步,穿行在繁华的街道,路过忙碌的酒家,逛逛州桥夜市品尝 美食 ,观赏街边诸多杂耍,感受北宋市民一天的生活。
《古人的繁华人间:东京梦华录》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孟元老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陶庵梦忆》是张岱的代表作,记录了张岱入清后回忆的前朝往事、奢靡生活,是一部个人回忆录。张岱少为纨绔,生活在今江、浙、沪地区,少时游历多地,极爱繁华,书中记录的风流韵事、才子佳人皆成过往,如梦似幻,过眼皆空。书中所记的日常琐事展现了世态百相,抒发物是人非之感,寄托故国兴亡之叹。
《古人的繁华人间:陶庵梦忆》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张岱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武林旧事》是周密记录的一部杂史,内容来源于其所见所闻,详述了关于朝延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丰富内容,在文学、戏剧、艺术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周密是宋元间知名文学家,曾祖随宋室南渡,始居湖州(今属浙江),宋亡不仕,寓居杭州。周密好友赵孟頫任济南路总管府事期满,自齐州回到故乡吴兴。祖籍济南的周密听闻赵孟頫转述其任官时的见闻,心生怀乡之情。赵孟頫便作了 历史 上著名的《鹊华秋色图》,描绘济南风光,赠予他。周密抱遗民之痛,致力于故国文献,遂辑录家乘旧闻,故创作此书,读者可以跟随他的回忆,领略南宋临安都城那令人缱绻眷恋的 社会 风光。
《古人的繁华人间:武林旧事》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周密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西京杂记》是汉代刘歆所撰,内容大多记载的是西汉首都长安的杂史与逸闻轶事,以及民俗风情、园林宫殿、奇珍异宝、天文地理等情况,尤其对该时期众多王侯将相、文人雅士有着重描写,大多离奇怪诞。读者可跟随刘歆的笔触来观赏大汉朝的旖旎风光。
《古人的繁华人间:西京杂记》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刘歆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开元天宝遗事》是五代王仁裕的作品,分别记述了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奇闻异事,内容以记述奇异物品、宫内琐事和宫外民俗风情为多,人物事迹也以传说为主。其中如记唐代宫中七夕、寒食等节日习俗有一定的 社会 史料价值。后世习用的不少成语、典故如“滔滔不绝”“梦笔生花”“解语花”“有脚阳春”等均出自本书。
《古人的繁华人间:开元天宝遗事》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王仁裕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如果说丛书将不同朝代的风物人间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那么,书中有滋有味的国风小画则是将“人间”种种化为亲切可感的实情实景。江西美术出版社相信插画是展现文字的另一种述说方式,更是在文图相得益彰上下了多番功夫。
姚屹雯介绍到,丛书的插画团队由全国各大著名美术院校毕业的专业插画师组成,拥有多年插画经验。 插图的绘制首先是参考文字,其次插画作者也翻阅了大量资料。 例如,《东京梦华录》中的大量手绘地图,就是插画作者根据文字内容以及参考讲述北宋时期都城的相关资料进行绘制的。 在出版编辑期间,插画也是几经返稿修改,在下厂印刷前也仍然在退改插画,力求插画与文字达到完美结合,让读者看到插画就能直观地了解文字想要表达的场景。
在图文排版上,原定丛书为全竖排版,一是更符合古籍的阅读感,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二是从整体设计来说更加美观。但是,江西美术出版社也听取了包括来自渠道商、读者的真实反馈,都认为竖式排版不大方便阅读,经过几番挣扎,最终决定没有再沿用“古人”产品线一直保留的竖式排版,而是以读者阅读舒适为准,改为横排。
谈及担负给读者留下第一印象重任的封面设计,姚屹雯表示,在经历了十几次推翻又重来的折磨后,封面最终选用了比较活泼的色彩,不仅通过色彩来反映图书内容给人的感觉,也让整体设计更加生动。通过色彩和大量插画的碰撞,使丛书去“古籍”感,在增加趣味性的基础上,又不丢失文学质感,同时又让古籍更加贴近大众,适合当代读者阅读。
为了最佳程度地展现插画的美,江西美术出版社在印刷时 采用了艺术特种纸 , 这种纸不仅能很好地展现画面,同时又不乏书卷气,阅读手感也十分舒适 。尽管这种纸的价格偏贵,但为了保证图书拿到手上质感与质量并存,江西美术出版社仍然不惜重金,在图书成本允许的情况下从图书本身出发选择了全部使用这款艺术特种纸。
姚屹雯表示, “古人”系列作为一套重塑古代经典著作的系列丛书,向大众读者介绍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这是丛书的策划宗旨。 出版伊始的美好愿景就是希望使这些在古代也是大众读物的内容,不仅只被有古汉语文学功底的读者所熟悉,而是打破大众读者对古代传统著作的刻板印象,拉近现代读者与古代经典著作的距离。
将古代经典著作以更现代、更贴近大众的方式介绍给广大读者,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的坚持。 正在火热打造中的“古人传记”系列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出版。未来,江西美术出版社将不断延伸“古人”系列丛书的品种,发掘更多适合大众阅读的古籍,并做好图文匹配工作,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持续、强大的生命力。
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里写下一篇文字。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
这篇文字为《山静日长》。字字可喜,使人流连。古人留下的字,在故纸堆中依旧清晰,而幽远情意恐已在时间更替之中再难寻觅。隐遁生活在任一时代中都只是逆流和孤立,而与之映衬的“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却是主流。集体依靠迅疾而粗暴的力量向前推进。即便有人另辟蹊径,背离大多数人的归宿,在扑面击打的浪潮之中做不合时宜的事,其根本也只是一种个人选择。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醉眠》的诗句,清简如溪水中的松影,使时间循向缓慢,放空。这种变化需要内心的基地作为支撑。在缓慢中有丰富的流转,在放空中有笃实的基底,如此,太古和小年的感受,才不至于成为另一种寂寞的负累。清醒则时时逼迫出内心漏洞。佳境之前,原是险道。文字背后,唯见承当。
被湮没的古时,热衷于插花、焚香、点茶、挂画的日子,手工逐一制作出端正的纺织品瓷器漆器和食物,尊重四时节气,对万物和天地的敬畏之心,对风雅和优美投以深深爱慕,对高洁和矜持的情操不失信仰……这样的辰光貌似已一去不复返。被电视新闻、互联网、科技电器、虚拟空间、化学污染……种种新世界的衍生物所包围的我们,又可以对历史及传统作何欣赏、表达、维持和保护?
彼时有缺,也有光华。古今对照无定论。被吞没和推远着的价值观,如夜空中流转星光逐一熄灭。我们也许已忘却抬头看一看天空,寻找星辰轨道,感受它遥远时空之前迸发的光耀。而这光耀仍在等待。
因此,古书、古物、古人、古事不妨重提。
才有了这本关于古书的采访的开端。
中文古籍联合目录及循证平台是联合目录及循证平台的古籍查询系统。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中文古籍联合目录和循证平台是上海图书馆数字人文平台的一个实验项目,收录有上海图书馆和加州柏克莱大学图书馆的善本馆藏12万种,普通古籍13万种,历史上有影响的官修目录,史志目录,私家目录和版本目录等18本目录书,辅以人名,地名,印章等额外规范数据,并结合分面统计,实体关系分析,时空分析和可视化工具,项目使用关联数据技术,实现各个图书馆现存古籍珍藏的联合查询,规范控制,并提供循证版本,考查源流的功能,未来加入更多机构的馆藏。
宇宙的诞生
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宇宙,其边界大约有100多亿光年。它由众多的星系所组成。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而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恒星。我们所观察到恒星、行星、慧星、星系等是怎么产生的呢?
宇宙学说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很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原始火球。在150亿年到200亿年前,原始火球发生大爆炸,从此开始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诞生史。
宇宙原始大爆炸后001秒,宇宙的温度大约为1000亿度。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电子、光子、中微子。以后,物质迅速扩散,温度迅速降低。大爆炸后1秒钟,下降到100亿度。大爆炸后14秒,温度约30亿度。35秒后,为3亿度,化学元素开始形成。温度不断下降,原子不断形成。宇宙间弥漫着气体云。他们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恒星系统,恒星系统又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为今天的宇宙。
物质现象的总和。广义上指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狭义上指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后者往往称作可观测宇宙、我们的宇宙,现在相当于天文学中的“总星系”。
2003年2月份,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向全世界公布他们有关宇宙年龄的研究成果。根据其公布的资料显示,宇宙年龄应该为137亿岁。2003年11月份,国际天体物理学研究小组宣称,宇宙的确切年龄应该是141亿岁。地球的形成大约是距今45亿年。
词源考察 在中国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庄子·齐物论》。“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战国末期的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后来“宇宙”一词便被用来指整个客观实在世界。与宇宙相当的概念有“天地”、“乾坤”、“六合”等,但这些概念仅指宇宙的空间方面。《管子》的“宙合”一词,“宙”指时间,“合”(即“六合”)指空间,与“宇宙”概念最接近。
在西方,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叫cosmos,在俄语中叫кocMoc ,在德语中叫kosmos ,在法语中叫cosmos。它们都源自希腊语的κoσμoζ,古希腊人认为宇宙的创生乃是从浑沌中产生出秩序来,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此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universitas 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和cosm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而后者则强调整体宇宙的结构或构造。
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结构观念的发展 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作了幼稚的推测。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后来又发展为后期盖天说,认为大地的形状也是拱形的。公元前7世纪 ,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上,而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F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 ,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证实。
公元2世纪,C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为了说明行星视运动的不均匀性,他还认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均轮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曾在欧洲流传了1000多年。1543年,N哥白尼提出科学的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则是一颗沿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1609年,J开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年,G伽利略则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用大量观测事实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1687年,I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力学原因,使日心说有了牢固的力学基础。在这以后,人们逐渐建立起了科学的太阳系概念。
在哥白尼的宇宙图像中,恒星只是位于最外层恒星天上的光点。1584年,G布鲁诺大胆取消了这层恒星天,认为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18世纪上半叶,由于E哈雷对恒星自行的发展和J布拉得雷对恒星遥远距离的科学估计,布鲁诺的推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同。18世纪中叶,T赖特、I康德和JH朗伯推测说,布满全天的恒星和银河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FW赫歇尔首创用取样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数出了天空中大量选定区域的星数以及亮星与暗星的比例,1785年首先获得了一幅扁而平、轮廓参差、太阳居中的银河系结构图,从而奠定了银河系概念的基础。在此后一个半世纪中,H沙普利发现了太阳不在银河系中心、JH奥尔特发现了银河系的自转和旋臂,以及许多人对银河系直径、厚度的测定,科学的银河系概念才最终确立。
18世纪中叶,康德等人还提出,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我们的天体系统(指银河系)那样的天体系统。而当时看去呈云雾状的“星云”很可能正是这样的天体系统。此后经历了长达170年的曲折的探索历程,直到1924年,才由EP哈勃用造父视差法测仙女座大星云等的距离确认了河外星系的存在。
近半个世纪,人们通过对河外星系的研究,不仅已发现了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而且已使我们的视野扩展到远达20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
宇宙演化观念的发展 在中国,早在西汉时期,《淮南子·俶真训》指出:“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认为世界有它的开辟之时,有它的开辟以前的时期,也有它的开辟以前的以前的时期。《淮南子·天文训》中还具体勾画了世界从无形的物质状态到浑沌状态再到天地万物生成演变的过程。在古希腊,也存在着类似的见解。例如留基伯就提出,由于原子在空虚的空间中作旋涡运动,结果轻的物质逃逸到外部的虚空,而其余的物质则构成了球形的天体,从而形成了我们的世界。
太阳系概念确立以后,人们开始从科学的角度来探讨太阳系的起源。1644年,R笛卡尔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旋涡说;1745年,GLL布丰提出了一个因大彗星与太阳掠碰导致形成行星系统的太阳系起源说;1755年和1796年,康德和拉普拉斯则各自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现代探讨太阳系起源z的新星云说正是在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1911年,E赫茨普龙建立了第一幅银河星团的颜色星等图;1913年,HN罗素则绘出了恒星的光谱-光度图,即赫罗图。罗素在获得此图后便提出了一个恒星从红巨星开始,先收缩进入主序,后沿主序下滑,最终成为红矮星的恒星演化学说。1924年 ,AS爱丁顿提出了恒星的质光关系;1937~1939年,CF魏茨泽克和贝特揭示了恒星的能源来自于氢聚变为氦的原子核反应。这两个发现导致了罗素理论被否定,并导致了科学的恒星演化理论的诞生。对于星系起源的研究,起步较迟,目前普遍认为,它是我们的宇宙开始形成的后期由原星系演化而来的。
1917年,A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运用他刚创立的广义相对论建立了一个“静态、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奠定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1922年,GD弗里德曼发现,根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场方程,宇宙不一定是静态的,它可以是膨胀的,也可以是振荡的。前者对应于开放的宇宙,后者对应于闭合的宇宙。1927年,G勒梅特也提出了一个膨胀宇宙模型1929年 哈勃发现了星系红移与它的距离成正比,建立了著名的哈勃定律。这一发现是对膨胀宇宙模型的有力支持。20世纪中叶,G伽莫夫等人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模型,他们还预言,根据这一模型,应能观测到宇宙空间目前残存着温度很低的背景辐射。1965年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证实了伽莫夫等人的预言。从此,许多人把大爆炸宇宙模型看成标准宇宙模型。1980年,美国的古斯在热大爆炸宇宙模型的 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暴涨宇宙模型。这一模型可以解释目前已知的大多数重要观测事实。
宇宙图景 当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层次结构 行星是最基本的天体系统。太阳系中共有八大行星: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卫星绕其运转,地球有一个卫星 月球,土星的卫星最多,已确认的有17颗。行星 小行星 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直径约140万千米,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径约14万千米。太阳系的大小约120亿千米。有证据表明,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和星际物质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内,从侧面看很像一个“铁饼”,正面看去�则呈旋涡状。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3万光年。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现已观测到大约有10亿个。星系也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平均而言,每个星系团约有百余个星系,直径达上千万光年。现已发现上万个星系团。包括银河系在内约40个星系构成的一个小星系团叫本星系群。若干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更大、更高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叫超星系团。超星系团往往具有扁长的外形,其长径可达数亿光年。通常超星系团内只含有几个星系团,只有少数超星系团拥有几十个星系团。本星系群和其附近的约50个星系团构成的超星系团叫做本超星系团。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已经扩展到200亿光年的广阔空间,它称为总星系。
多样性 天体千差万别,宇宙物质千姿百态。太阳系天体中,水星、金星表面温度约达700K,遥远的冥王星向日面的温度最高时也只有50K;金星表面笼罩着浓密的二氧化碳大气和硫酸云雾,气压约50个大气压,水星、火星表面大气却极其稀薄,水星的大气压甚至小于2×10-9毫巴;类地行星(水星、金星、火星)都有一个固体表面,类木行星却是一个流体行星;土星的平均密度为070克/厘米3,比水的密度还小,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的平均密 度略大于水的密度,而水星、金星、地球等的密度则达到水的密度的5倍以上;多数行星都是顺向自转,而金星是逆向自转;地球表面生机盎然,其他行星则是空寂荒凉的世界。
太阳在恒星世界中是颗普遍而又典型的恒星。已经发现,有些红巨星的直径为太阳直径的几千倍。中子星直径只有太阳的几万分之一;超巨星的光度高达太阳光度的数百万倍,白矮星光度却不到太阳的几十万分之一。红超巨星的物质密度小到只有水的密度的百万分之一,而白矮星、中子星的密度分别可高达水的密度的十万倍和百万亿倍。太阳的表面温度约为6000K,O型星表面温度达30000K,而红外星的表面温度只有约600K。太阳的普遍磁场强度平均为1×10-4特斯拉,有些磁白矮星的磁场通常为几千、几万高斯(1高斯=10-4特斯拉),而脉冲星的磁场强度可高达十万亿高斯。有些恒星光度基本不变,有些恒星光度在不断变化,称变星。有的变星光度变化是有周期的,周期从1小时到几百天不等。有些变星的光度变化是突发性的,其中变化最剧烈的是新星和超新星,在几天内,其光度可增加几万倍甚至上亿倍。
恒星在空间常常聚集成双星或三五成群的聚星,它们可能占恒星总数的1/3。也有由几十、几百乃至几十万个恒星聚在一起的星团。宇宙物质除了以密集形式形成恒星、行星等之外,还以弥漫的形式形成星际物质。星际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和尘埃,平均每立方厘米只有一个原子,其中高度密集的地方形成形状各异的各种星云。宇宙中除发出可见光的恒星、星云等天体外,还存在紫外天体、红外天体、X射线源、γ射线源以及射电源。
星系按形态可分为椭圆星系、旋涡星系、棒旋星系、透镜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类型。60年代又发现许多正在经历着爆炸过程或正在抛射巨量物质的河外天体,统称为活动星系,其中包括各种射电星系、塞佛特星系、N型星系、马卡良星系、蝎虎座BL型天体,以及类星体等等。许多星系核有规模巨大的活动:速度达几千千米/秒的气流,总能量达1055焦耳的能量输出,规模巨大的物质和粒子抛射,强烈的光变等等。在宇宙中有种种极端物理状态:超高温、超高压、超高密、超真空、超强磁场、超高速运动、超高速自转、超大尺度时间和空间、超流、超导等。为我们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提供了理想的实验环境。
运动和发展 宇宙天体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例如自转、各自的空间运动(本动)、绕系统中心的公转以及参与整个天体系统的运动等。月球一方面自转一方面围绕地球运转,同时又跟随地球一起围绕太阳运转。太阳一方面自转,一方面又向着武仙座方向以20千米/秒的速度运动,同时又带着整个太阳系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转,运转一周约需22亿年。银河系也在自转,同时也有相对于邻近的星系的运动。本超星系团也可能在膨胀和自转。总星系也在膨胀。
现代天文学已经揭示了天体的起源和演化的历程。当代关于太阳系起源学说认为,太阳系很可能是50亿年前银河系中的一团尘埃气体云(原始太阳星云)由于引力收缩而逐渐形成的(见太阳系起源)。恒星是由星云产生的,它的一生经历了引力收缩阶段、主序阶段、红巨星阶段、晚期阶段和临终阶段。星系的起源和宇宙起源密切相关,流行的看法是:在宇宙发生热大爆炸后40万年,温度降到4000K,宇宙从辐射为主时期转化为物质为主时期,这时或由于密度涨落形成的引力不稳定性,或由于宇宙湍流的作用而逐步形成原星系,然后再演化为星系团和星系。热大爆炸宇宙模型描绘了我们的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史:我们的宇宙起源于20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当时温度极高、密度极大。随着宇宙的膨胀,它经历了从热到冷、从密到稀、从辐射为主时期到物质为主时期的演变过程,直至10~20亿年前,才进入大规模形成星系的阶段,此后逐渐形成了我们当今看到的宇宙。1980年提出的暴涨宇宙模型则是热大爆炸宇宙模型的补充。它认为在宇宙极早期,在我们的宇宙诞生后约10-36秒的时候,它曾经历了一个暴涨阶段。
哲学分析 宇宙概念 有些宇宙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是唯一的宇宙;大爆炸不是在宇宙空间的哪一点爆炸,而是整个宇宙自身的爆炸。但是,新提出的暴涨模型表明,我们的宇宙仅是整个暴涨区域的非常小的一部分,暴涨后的区域尺度要大于1026厘米,而那时我们的宇宙只有10厘米。还有可能这个暴涨区域是一个更大的始于无规则混沌状态的物质体系的一部分。这种情况恰如科学史上人类的认识从太阳系宇宙扩展到星系宇宙,再扩展到大尺度宇宙那样,今天的科学又正在努力把人类的认识进一步向某种探索中的“暴涨宇宙”、“无规则的混沌宇宙”推移。我们的宇宙不是唯一的宇宙,而是某种更大的物质体系的一部分,大爆炸不是整个宇宙自身的爆炸,而是那个更大物质体系的一部分的爆炸。因此,有必要区分哲学和自然科学两个不同层次的宇宙概念。哲学宇宙概念所反映的是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自然科学宇宙概念所涉及的则是人类在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两种宇宙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随着自然科学宇宙概念的发展,人们将逐步深化和接近对无限宇宙的认识。弄清两种宇宙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宇宙无限论,反对宇宙有限论、神创论、机械论、不可知论、哲学代替论和取消论,都有积极意义。
宇宙的创生 有些宇宙学家认为,暴涨模型最彻底的改革也许是观测宇宙中所有的物质和能量从无中产生的观点,这种观点之所以在以前不能为人们接受,是因为存在着许多守恒定律,特别是重子数守恒和能量守恒。但随着大统一理论的发展,重子数有可能是不守恒的,而宇宙中的引力能可粗略地说是负的,并精确地抵消非引力能,总能量为零。因此就不存在已知的守恒律阻止观测宇宙从无中演化出来的问题。这种“无中生有”的观点在哲学上包括两个方面:①本体论方面。如果认为“无”是绝对的虚无,则是错误的。这不仅违反了人类已知的科学实践,而且也违反了暴涨模型本身。按照该模型,我们所研究的观测宇宙仅仅是整个暴涨区域的很小的一部分,在观测宇宙之外并不是绝对的“无”。现在观测宇宙的物质是从假真空状态释放出来的能量转化而来的,这种真空能恰恰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和能量形式,并不是创生于绝对的“无”。如果进一步说这种真空能起源于“无”,因而整个观测宇宙归根到底起源于“无”,那么这个“无”也只能是一种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②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暴涨模型所涉及的宇宙概念是自然科学的宇宙概念。这个宇宙不论多么巨大,作为一个有限的物质体系 ,也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暴涨模型把传统的大爆炸宇宙学与大统一理论结合起来,认为观测宇宙中的物质与能量形式不是永恒的,应研究它们的起源。它把“无”作为一种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把“无”和“有”作为一对逻辑范畴,探讨我们的宇宙如何从“无”——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转化为“有”——已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这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一定意义。
时空起源 有些人认为,时间和空间不是永恒的,而是从没有时间和没有空间的状态产生的。根据现有的物理理论,在小于10-43秒和10-33厘米的范围内,就没有一个“钟”和一把“尺子”能加以测量,因此时间和空间概念失效了,是一个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物理世界。这种观点提出已知的时空形式有其适用的界限是完全正确的。正像历史上的牛顿时空观发展到相对论时空观那样,今天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也必然要求建立新的时空观。由于在大爆炸后10-43秒以内,广义相对论失效,必须考虑引力的量子效应,因此有些人试图通过时空的量子化的途径来探讨已知的时空形式的起源。这些工作都是有益的,但我们决不能因为人类时空观念的发展或者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上无法度量新的时空形式,而否定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
人和宇宙 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人择原理的提出和讨论,出现了人类存在和宇宙产生的关系问题。人择原理认为 ,可能存在许多具有不同物理参数和初始条件的宇宙,但只有物理参数和初始条件取特定值的宇宙才能演化出人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种允许人类存在的宇宙。人择原理用人类的存在去约束过去可能有的初始条件和物理定律,减少它们的任意性,使一些宇宙学现象得到解释,这在科学方法论上有一定的意义。但有人提出,宇宙的产生依赖于作为观测者的人类的存在。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现在根据暴涨模型,那些被传统大爆炸模型作为初始条件的状态,有可能从极早期宇宙的演化中产生出来,而且宇宙的演化几乎变得与初始条件的一些细节无关。这样就使上述那种利用初始条件的困难来否定宇宙客观实在性的观点失去了基础。但有些人认为,由于暴涨引起的巨大距离尺度,使得从整体上去观测宇宙的结构成为不可能。这种担心有其理由,但如果暴涨模型正确的话,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一定有可能突破人类认识上的困难。
宇宙
宇宙,是我们所在的空间,“宇”字的本义就是指“上下四方”。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
而地球仅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
而太阳系又仅仅定居于银河系巨大旋臂的一侧;
而银河系,在宇宙所有星系中,也许很不起眼……
这一切,组成了我们的宇宙:
宇宙,是所有天体共同的家园。
宇宙,又是我们所在的时间,“宙”的本意就是指“古往今来”。
因为,我们的宇宙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也有着诞生和成长的过程。现代科学发现,我们的宇宙大概形成于二百亿年以前。在一次无比壮观的大爆炸中,我们的宇宙诞生了!(这就是著名的“大爆炸”理论。)
宇宙一经形成,就在不停地运动着。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在膨胀着,星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宇宙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边界,更没有诞生与毁灭,只有一个个阶段的结束与开始,我们现阶段的宇宙大概形成于二百亿年以前。在一次无比壮观的大爆炸中,这阶段的宇宙开始了!最新研究表明,大爆炸孕育于黑洞中,黑洞将所有物质,包括光子在内压到一个点,这时连电子,中子,质子等都已不存在(究竟是什么物质比电子还小呢当代科技无法解释,暂称为夸克),这时发生了比核聚变更高等级的爆炸,这种爆炸的范围至少波及数十亿光年,又一个新的宇宙纪元就诞生了题名]:宇宙
[英文缩写]:
[英文]:universe;cosmos
[解释]:
物质现象的总和。广义上指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狭义上指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后者往往称作可观测宇宙、我们的宇宙,现在相当于天文学中的“总星系”。
词源考察 在中国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庄子·齐物论》。“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战国末期的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后来“宇宙”一词便被用来指整个客观实在世界。与宇宙相当的概念有“天地”、“乾坤”、“六合”等,但这些概念仅指宇宙的空间方面。《管子》的“宙合”一词,“宙”指时间,“合”(即“六合”)指空间,与“宇宙”概念最接近。
在西方,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叫cosmos,在俄语中叫кocMoc ,在德语中叫kosmos ,在法语中叫cosmos。它们都源自希腊语的κoσμoζ,古希腊人认为宇宙的创生乃是从浑沌中产生出秩序来,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此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universitas 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和cosm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而后者则强调整体宇宙的结构或构造。
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结构观念的发展 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作了幼稚的推测。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后来又发展为后期盖天说,认为大地的形状也是拱形的。公元前7世纪 ,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上,而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F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 ,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证实。
公元2世纪,C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为了说明行星视运动的不均匀性,他还认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均轮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曾在欧洲流传了1000多年。1543年,N哥白尼提出科学的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则是一颗沿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1609年,J开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年,G 伽利略 则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用大量观测事实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1687年,I 牛顿 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力学原因,使日心说有了牢固的力学基础。在这以后,人们逐渐建立起了科学的太阳系概念。
在哥白尼的宇宙图像中,恒星只是位于最外层恒星天上的光点。1584年,G布鲁诺大胆取消了这层恒星天,认为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18世纪上半叶,由于E哈雷对恒星自行的发展和J布拉得雷对恒星遥远距离的科学估计,布鲁诺的推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同。18世纪中叶,T赖特、I 康德 和JH朗伯推测说,布满全天的恒星和银河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FW赫歇尔首创用取样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数出了天空中大量选定区域的星数以及亮星与暗星的比例,1785年首先获得了一幅扁而平、轮廓参差、太阳居中的银河系结构图,从而奠定了银河系概念的基础。在此后一个半世纪中,H沙普利发现了太阳不在银河系中心、JH奥尔特发现了银河系的自转和旋臂,以及许多人对银河
古往今来,神通功能一直存在。拥有天眼通功能,能够看到一个人的将来,看到未来发生的事情,还能预知自己的运数。
对于神通功能,现代科学也在研究。虽然现代科学难以解释,但却真实存在。在佛家典故、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神通功能较为常见。修行有素的僧人或道人,能够具备这样的本事。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神通功能,包括特异致动、人体非眼图像识别、遥视、透视、心灵感测等等,这是现代科学衡定的结论。事实上,从古籍中可以发现,许多重德行善、富有修为的文人、将相、名医、术士或一介平民,都具有现代人觉得不可思议的神奇功能。
《清稗类钞》记载了一位异人,此人拥有天眼通功能,能够看到一个人的将来,看到未来发生的事情,还能预知自己的运数。
清朝光绪年间,浙江慈溪县有一个人,我们暂且称之为某甲。某甲无意中拥有了天眼通功能,能看到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景象中的人物,以及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他都看得一清二楚。无论距离多远,在他看来都有如在眼前。他声称自己不到三十岁就得去世,虽有天眼通,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寿命。
有一天,某甲待在房间里,恍惚间看到自家房子燃起熊熊大火,家人仓皇奔逃,听到众人惊恐的嚎啕声,还看到左邻右舍敲锣呐喊,呼吁众人齐来灭火。当时,某甲所待的屋舍安然无恙。
某甲将此事告诉家人,让他们做些防备,暂时离家避一避。家人听后嗤之以鼻,均不以为然。过了十天左右,果然发生了火灾。火灾现场正如他十多天前看到的一模一样。这时人们才开始相信,原来某甲说的都是真的。要是当时听劝,又何苦遭受这等灾厄?
乡里有一人,且称某乙。平日横行乡里,人们都很厌恶他。有一天,某甲看到他的「将来」,于是写了一卷文书,封起来送给某乙。同时告诫他,一定要在危急之时才打开,平时千万不要拆开看。
后来,因某乙逼死了邻里的一个老妇人,被官差抓到县衙。某乙自知再没有生还之理,这时忽然想起以前某甲送给他的书卷,赶紧拆开看。
原来文书上面详细写著此案的供词批语、乡里六绅的汇报、按察使的文书,以及葬礼的仪式等等,都一一写明。某乙看罢,心中大惊,瘫倒在地。后来,某乙的结局果如文书所说,全部应验。
某甲通过天眼通还看到了清朝末期发生的「庚子之乱」(即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激战、慈禧和光绪出逃避难以及百姓遭难的种种景象。
从此,某甲日夜恸哭,说不出话来。家人问他,他也只是简略地说一下。几天之后,某甲去世了,年仅二十八岁,如同他昔日所言,不到三十岁而亡。家人收拾他的遗物,在枕头下发现一篇书文。只是他的家人不识字,不知道上面写些什麽。
大约过了三年,义和团拳匪横行,纵火杀人,事态愈演愈烈。这一年,他的家人将枕下遗文交给识字的人阅读,原来上面写著光绪和慈禧的罪己诏。当时,朝廷诏谕还没有下达到省,某甲生前却凭著天眼通看到了这一切。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因庚子之乱,光绪、慈禧下达罪己诏。地方官府取来某甲遗文,发现遗文内容、行文行数,甚至连纸的颜色,均和诏书纸色一样不差。众人震惊之馀,纷纷来到某甲墓前祭吊,以香花供养,祭祀不绝。
这则故事出自《清稗类钞》卷八十二。《清稗类钞》,清末民初徐珂编修,参仿《宋稗类钞》体例编纂而成。徐珂广搜博采,从清人文集、笔记、报章、札记中撷取内容,汇编成册。书中所载之事,上起清太祖努尔哈赤、顺治帝、康熙帝,下迄光绪、宣统。共载纲目九十二类,涉及一万三千五百馀则遗闻,内容广博涵盖天文地理、大清帝德、名臣硕儒、典章制度、文化艺术、外交军事、教育礼制、饮食文化、奇人异士、民情风俗、宗教信仰等等,分类清晰,便于查阅。对于典章制度,名物事迹,作者也略有考证。因作者辑录态度严谨,不少资料还可弥补正史之不足。
本文2023-08-06 07:36: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9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