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人类从哪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世界上的人类从哪来,第1张

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论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於哲学家、宗教家,都曾对人类起源做过各种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没有最令人信服的说法。

关於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各民族都相当丰富,其中有些说法颇为相似,当然不同的也不少,在这些神话里头,很有趣的,我们可以发现有和进化论不谋而合之处。

归纳各种神话,人类的起源可以分为『呼唤而出』、『原本存在』、『植物变的』、『动物变的』和『泥土造的』五种,现就分别叙述。

《埃及神话》说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自古以来,埃及一直是个神秘之地,她是所有古老国家中最自我封闭的,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的文明很难对她发生影响,因此她的人类起源的说法也和别的民众不同。

埃及人认为远在埃及於世界上出现之前,全能的神『努 (NU) 』就已存在,他创造了天地的一切,他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他一次次呼唤,万物一件件出现,最后,他道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许多人。

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将自己变成男人外形,成为第一位法老王,统治大地人类,开创安和繁荣景象。

人类原本就存在着的神话,散见於北美印第安人和纽西兰毛利人。印第安人神话中说到神创造天地,然后从地下带领人类上来,生活在大地上。毛利人的神话说『兰奇』和『巴巴』是天和地,是万物源头,当时天和地未分开,四下漆黑,其儿子渴望得到光明,便用力将天地推开,光明於是出现,一向藏在黑暗中的人类便被发现,原来他们也是天地所生。

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为日耳曼神话,它说天神欧丁 (ODIN) 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於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先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成为日耳曼的祖先。

人类是由动物变的之神话相当常见。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我们由这种『动物变人』的神话中,可以发现很接近进化论的说法,尤其是美洲神话中说人是猿猴变的,就完全与进化论相吻合,这种巧合,很耐人寻味。

我国神话论及人类起源的有数种,比较早的说法是《淮南子精神篇》:『有二神(阴、阳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类气为虫(混浊的气体变成虫鱼鸟兽),精气为人(清纯的气体变成人)。』这种说法并未受多大重视。

晚一点的说法则指盘古垂死化为万物之时,身上的寄生虫变为人类。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盘古)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人)。 』此种说法也没有流传开来。

另一种说法是指人类由黄帝所造,然后由其他的神上骈和桑林赋予四肢五官,见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这种说法很有趣,和日耳曼所述的很相似,可惜上骈和桑林是什麽样的神,在其他古籍中并无叙述,徒留一个谜。

在所有神话中,『泥土造人』的说法最多,也最为流传,如纽西兰神话说人是天神滴奇 (TIKI) 用红土和自己的血制成;美拉尼西亚人也这样说;希腊神话说神从地球内部取出土与火,派普罗米修斯和埃皮米修斯兄弟二神,分别创造动物与人类,并赋予人类种种个性和智慧。

北美洲西部的迈都族印第安人认为当初『大地开创者』创造树木鸟兽之后,说『我要造人了。』便取些暗红色泥土搀水,做成一男一女。

在所有神话里,最引人入胜的泥土造人故事,要数我国的女娲和犹太神话(圣经)的上帝。

话说盘古开辟天地之后,不知经过多少年,忽然在天地间出现女娲。女娲在这荒凉天地中感到寂寞,有一天,她对着水,照见了自己,心里想要是天地间有几个像自己的,彼此说说话,该有多好,便不自觉的抓泥土,和上了水;照自己的形体捏出泥偶,放在地上,迎风一吹,便成为活跳跳的东西,於是给他起名为『人』。

原先女娲一个接一个继续不停的造人,但进度缓慢,终於感到吃力,心想要如何快速造人,以填补辽阔的大地时,他背靠山崖,顺手摘下藤条,懒懒地在和了水的泥浆里搅着,然后一甩藤条,洒落许多泥点,这些泥点落在地上,经风一吹,都变成了人,於是不停地挥动藤条,大地上的人也不断的增多了。

圣经里的上帝造人故事记载在旧约的创世纪之中。话说上帝花了五日时间创造了大地万物,到第六日他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於是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进人的鼻孔后,就成为活生生的男人,取名亚当。

不久便取下亚当的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亚当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他为女人。』

在女娲和上帝造人的神话里,可以发现共同之处是都按着他们的形像造人,由此可见女娲和上帝的长相和人相似。不同之处在於圣经描述女人是男人肋骨造的,而不是泥土造的。

2现代人类起源的“夏娃”理论

龚缨晏

从20世纪开始,人类一直在寻求人类起源问题的科学答案,并形成了许多理论。最近,国外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现代人类起源理论,被称为“夏娃”理论,从而引发了一场颇为热烈的讨论。

“夏娃”理论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产物。上个世纪,人们发现了细胞中的线粒体,1963年,又发现线粒体中也有DNA。线粒体DNA在许多方面不同于细胞核DNA。在外形上,线粒体DNA是双线环状,而不是线状;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DNA仅为16569个碱基对,一个人体中约有1016的线粒体DNA分子;线粒体DNA中基因为37个;在高等动物中,线粒体DNA的进化速度比细胞核DNA要快5~10倍;最重要的是,线粒体DNA的遗传方式十分独特,即严格的母系遗传。脊椎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DNA不会进入受精卵,即使个别进入,也会很快分解。所以子代的线粒体DNA只来自母方,父方的线粒体DNA不会遗传给子代。

上世纪80年代,人们运用10多种限制性内切酶,确定了人类线粒体DNA的基本顺序(又称剑桥顺序)。人类的线粒体DNA共有441个限制性切点,其中63%个位点是恒定的;37%个位点则是可变的。80年代中,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威尔逊遗传小组研究了世界不同种族居民的线粒体DNA,他们发现全人类的线粒体DNA基本相同,差异很少,平均歧异率为032%左右,而线粒体DNA又是严格的母系遗传,因此,从逻辑上说,现代世界各种族居民的线粒体DNA最终都是从一个共同的女性祖先那儿遗传下来的。威尔逊小组通过追溯不同种族线粒体DNA的原型,确定了现代人类线粒体DNA的发展谱系。他们发现,现代人类的线粒体DNA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仅见于一些非洲人中,第二类则分布于包括其他非洲人在内的所有种族中。而第二类线粒体DNA的最终源头也在非洲人中。也就是说,现代人类的线粒体DNA均来自非洲的一位女性,她是人类各种族的共同祖先。威尔逊等人说:“我们可以将这位幸运的女性称为夏娃,她的世系一直延续至今。”这一理论因此被称为“夏娃”理论。同时,在现代各种族中,非洲人之间的线粒体DNA的差异最大,这表明非洲人线粒体DNA中所积累的突变最多。非洲人是最古老的种族,从而也证明了非洲人是最早出现的现代人类。

威尔逊等人说,当时的非洲也许有几千个男女同“夏娃”生活在一起,但其他女性并没有生下女性后裔,所以她们的线粒体DNA谱系也就断绝了,只有“夏娃”的女性后裔代代繁衍,日益昌盛。威尔逊小组认为线粒体DNA的进化速度(核苷酸替换率)为每一百万年2%~4%,据此推算,这位人类的共同祖先“夏娃”应当生活在14万至19万年之前。大概在9万至18万年之前,她的一些后代离开非洲迁徙到世界各地,最终发展为现代世界各种族居民。

“夏娃”及其后代是现代人类(晚期智人),当“夏娃”的后代们来到世界各地时,各地已有许多古人类在生息,如欧洲的尼人,中国的北京人等。威尔逊小组认为,“夏娃”的后代们(即现代人的祖先)来到世界各地后,并没有与当地土著的古人类混合交融,而是“完全取代了”他们。这是因为,如果现代人的祖先与土著古人类混合的话,那些古人类就会将自身的、与“夏娃”不同的线粒体DNA遗传下来,现代居民中也就会出现许多种线粒体DNA。可事实上,现代各种族居民的线粒体DNA是高度一致的,都来自同一个女性祖先“夏娃”,除此之外不存在着其它来源的线粒体DNA。据此推断,那些古人类都灭绝了,被现代人类的祖先完全取代了。世界各地的现代人类不是从当地的古人类发展而来的,而是来自非洲。

“夏娃”理论提出后,在科学界及社会公众中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以密执安大学沃尔泼夫为首的古人类学家坚决反对这个理论,他们说,化石材料表明世界各地区的现代人类是从当地的古人类发展而来的,并不存在着“完全取代”。以华盛顿大学的坦普列顿为代表的一些分子生物学家也坚决反对“夏娃”理论,并指出了其在计算机程序及计算方法上的错误。

面对着来自各方的猛烈批评,“夏娃”论者不断提出新材料论证自已的观点,并修改了某些说法,他们正准备提出更有力的材料。这场讨论至今尚在热烈进行中,无论结果如何,都将有助于更进一步认识人类的起源问题。

3人类从那里来,这是一个迷。但是有神话回答,我也不会觉得枯燥。网上有许多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

我首先查了神创造人类的神话。据说,大约五万年前,一批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们具有高度的知识,当他们发现地球的引力因素不适合他们居住时,他们选择了地球上精力旺盛的智力较高的雌猿,注入太空人的心进行杂交,这便产生了地球人。另外,还有普罗米修斯造人的说法。先觉者普罗米修斯降落到地球上,他是神的后裔,他机敏而智慧,他知道天神的种子隐藏在泥土里,于是用河水湿润它们,把它们塑造成人的形状,他从各种动物的心中摄取善和恶,把它们封闭在人的胸膛里,他的好朋友指挥女神雅典娜灵魂神圣的呼唤送给仅仅只有半个生命的生物,然后形成了人。神创造人的深化很多,有的是用土造人,有的呼唤而来,有的天地本来就有人。

接着,老师带领我们又查了人类进化的过程。前7000万—前800万年,人类是古猿,它是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它们开始从不同方向进化。前420万—前100万年,古猿人进化成南方古猿,它是由猿分化出来的最原始的人科代表,具有猿和人的混合特征。这时,南方古猿能直立行走,接着进化成人,它们代表了人类演化历史中的早期猿人的阶段。慢慢的,进化成直立人,万年前的元谋人就是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直立人,稍晚的重要发现有蓝田人,早期智人中最早发现的是尼安得特人,颅骨为扁头型容量为900—1300毫升,人类的进化过程非常复杂,科学家虽已经大概了解推测了,但更多的是让我们这一代的接班人去探索、发现。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魅力引导我们去探索,今后,会有更多的迷团等着我们去解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古代,它是原始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它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动作和节奏与劳动密切相关。无论何种劳动,手和脚总是活跃的,手在跳动,脚在践踏。在某些动作的不断重复中,产生有规律的节奏,伴随着喊叫声或对石头和棍棒的击打,最原始的舞蹈就出现了。

在人类原始部落中,舞蹈是完全社会化的。在组织松散、生活不稳定的情况下,需要一种社会诱导来将他们团结起来。舞蹈是产生这种感应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狩猎还是战争,整个部落都是一起行动的,所以原始舞蹈总是集体的。

为了使各部落有一个共同的象征,图腾就出现了。图腾不仅是部落差异的象征,也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信仰。在祈祷或庆祝活动中,人们会跟着图腾跳舞。这被称为图腾舞。图腾舞在世界各地的原始民族中都是一样的。

北美印第安部落舞蹈水牛跳舞,他们是迷信的水牛和自己的部落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跳这种舞蹈水牛将出现并让他们狩猎:澳大利亚原住民舞蹈蛇图腾舞蹈,舞者纹身的脸,自己部落的祖先的纪念。龙和风是中国古代民族的图腾。

因为每个部落互相融合,敢图腾不能代表整个部落联盟共同的祖先,和处理的图腾特征,如鹿的角,蛇的身体,鱼鳞,鹰爪拳,一个全面的形象成龙在孔雀,野鸡和其他特征的综合自己的形象,与姓的祖先,他们代表了最高统治者“皇帝”和“天成”的标志。后来,龙与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开始。

扩展资料:

原始舞蹈虽然总要合乐表演,但却有自己的起源。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大脑逐渐发达,经过锻炼的四肢,特别是手变得非常灵巧,于是便可以利用肢体来表达复杂的情感。此时,人们在生产或生活中遇到高兴喜悦的事,有时便会不自觉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这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固定的形式流传开来,原始的舞蹈也就产生了。

由于舞蹈起源于劳动,因此起初不过是生产劳动状况与节奏的简单再现。前引《吕氏春秋·古乐》所载“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描绘的也是接近原始形态的舞蹈,“投足”就是踏足以为节拍的意思。由于文献资料的匮乏,原始舞蹈的详细情形我们难以描述。

解放以后,考古工作中陆续发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原始舞蹈材料,颇具参考意义。例如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孙家寨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发现了距今5000~5800年的一件彩陶盆,陶盆上部绘有三组舞蹈图,每组5人,身躯稍侧,头上有下垂的饰物,身后还有一条装饰性的尾巴,大约是化装成鸟兽的样子。五个人手拉着手,动作协调优美。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较早的舞蹈形象,弥足珍贵。又如1972年发现的甘肃黑山岩画,除动物和狩猎外,也有一些人在做着舞蹈的姿态。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古籍中关于各种舞蹈的记载多了起来。《周礼·春官·大司乐》中记载的“六乐”,又称“六舞”,就是极为著名的。尤其是相传周公所作,表现周武王克商的《大武》,舞蹈场面最为壮观。

  网络上看到的,推出山海经说的并不是中国的地理,而是美洲。原文如下:

  一

  我最早知道《山海经》与美洲有关系一事,是在连云山所著《谁先到达美洲》一书中,读到一则介绍:

  美国学者墨兹博士研究了《山海经》,根据经上所说《东山经》在中国大海之东日出之处,他在北美,试着进行按经考察,经过几次失败,他一英里一英里地依经上记过的山系走向,河流所出和流向,山与山间的距离考察,结果胜利了。查验出美国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与《东山经》记载的四条山系走向、山峰、河流走向、动植物、山与山的距离完全吻合……

  真是令人惊讶:一个美国人,研究了中国学者都难以读通的《山海经》,并且据此实地勘察,发现了中国古人早已到达美洲!

  这件事的确让我着迷。

  后业,我又读到贾兰坡老先生为这个美国博士的著作《淡淡的墨痕》(《PALE INK》,中文译著名为《几近退色的记录》)所撰写的序言。更令我惊讶的是,那位凭借双脚踏勘美洲几列山脉的美国学者竟然是位令人尊敬的女士。或许是不同译者的译名,使连云山先生将亨利艾特·墨兹误认为男性;或许是觉得独自一人冒险走遍四列山脉的人不可能是一位女子。有的译者将这位女博士的名字(Henrietta Mertz)译为亨丽艾特·茉芝,这样,中国读者一看便知是位女性。而《人民日报》驻海外记者袁先禄在一篇题为《墨淡情浓》的访问记中,将被访者的名字译为:亨丽埃特·墨茨。

  据我所知,袁先禄先生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访问默茨博士的资深记者。遗憾的是,当我辗转寻访到袁先禄先生的夫人姚堤女士时,方才得知袁先生已然病故;而默茨博士呢,在袁先禄八十年代初访问她时,已经八十多岁,如今二十年过去,想来她已不在人世,令人黯然。好在袁先禄先生留给我们一篇《墨淡情浓》①,读了这篇访问记,我们好象跟随着袁先生一起,在风和日丽的芝加哥东南湖滨造访了默茨女士。

  还有她留下来的那本浸透她心血的著作。

  在这本书的原著序里,默茨博士回忆道,她是最先受到维宁(Edward Vining)有关著作的影响,并仔细研读了维宁翻译的中国古代典籍《山海经》。于是,“《山海经》里的这些章节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也着手对证古本,一里又一里地循踪查对并绘出地图……”

  真是令人汗颜!一部中国上古流传至今的宝贵典籍,却是由一些欧美学者用尽心力地在进行着再发现。

  《山海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地理历史著作。清代毕沅考证其“作于禹益,述于周秦,行于汉,明于晋”。然而由于其成书年代过早,且奇闻怪事、神怪传说等夹杂,难于考证,故而二千多年来,一直有怀疑者认为该书“闳诞迂夸,奇怪 傥”,连司马迁也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清代纪晓岚编《四库全书》,干脆将《山海经》归于志怪小说一类。鲁迅也因该书记载了很多巫师祀神的宗教活动,而认为《山海经》“盖古之巫书”。而疑古大师顾颉刚则更予以全盘否定。当然也有如西汉刘向、刘秀(歆)父子校订该书时,给汉成帝上表,力陈《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

  近年来学界对《山海经》的呼声日高。有的学者研判《山海经》,认为书中有关种种山神乃“鸟首人身”、“羊身人面”、“龙首鸟身”、“龙身马首”、“人面蛇身”等等,其实是原始初民的图腾神像和复合图腾神像,源于先民特有的图腾崇拜。这个解释是合理的。至于巫师的祀神活动,是上古部落族日常必有的宗教活动。巫字本意就是指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是代替人们承接天意的人,故而原始初民社会,部落酋长往往兼具巫师职责,率领万民祀神。

  至于《山海经》中记载的大量神话,也绝不能以貌似怪诞而简单地贴上神话标签,不重视其所传述的历史内涵。其实原始初民正是通过神话传说,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记录下来。《孔子集语·子贡第二》引《尸子下》,讲了一则孔夫子解读神话的故事。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过去,传说黄帝有四个面孔,你信吗?孔子回答,这是黄帝任用了四个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去治理四方,他们彼此不用协商就和谐一致,这就叫四面,并非黄帝真有四个面孔。这似乎为我们解读《山海经》中的神话提供了一种方法。

  倒是美国学者默茨直截了当地指出《山海经》中大量的有如旅行记录般的客观记载:“谁如果仅仅念上几句这样的‘神话’,就会清楚地感到写这些话的人是诚恳的……一里又一里,里程分明的记录绝不是心血来潮的梦想,也不是捕风捉影的幻境。扎扎实实的、客观的事实是:‘过流沙往南100英里,曰秃山,大河东流。”②这里没有什么奇想。

  于是,在反复研读推证后,默茨背起行囊上路了。她要像中国古代的旅行者一样,用双脚去丈量勘测那些山脉。她的方法是:《山海经》中的中国古人让你向东,你就向东,让你走三百里,你就走三百里,看看会发现什么。

  这位思维完全是开放型的美国女性又带给中国学者一个困窘。她写道:“约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国人开始在国内核对《山海经》所描写的某些山脉,但未能找到。学者们在全国寻找线索而一无所获,于是只好作罢……”

  就目前所见资料看,中国人研究《山海经》还只是考证史料,查找地图。

  人们发现,《山海经》中,《南山经》已写到浙江绍兴界:“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晋代郭璞注云:会稽之山,“今在会稽山阴县南,上有禹冢及井。”而会稽正是现在绍兴的古称。而《北山经》则写到了河北界的太行山和 沱河:“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

  “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 沱。”“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 沱。”

  而《东山经》中所到四条山脉多无可考,因中国东部乃冲积平原,何来四列山脉,默茨所说的中国人“开始在国内核对《山海经》所描写的某些山脉,但未能找到”,指的主要是《东山经》所列的山脉。

  于是,默茨便“心安理得地越过大海”,到美洲去踏勘了。

  默茨历经艰难险阻,踏勘的结果是:

  第一列山脉,起自今美国怀俄明州,至得克萨斯的格兰德河止,共12座山。将古华里换算为英里,与《东山经》中第一列山的距离完全相符。

  第二列山脉,起于加拿大的曼尼托巴的温尼泊,止于墨西哥的马萨特兰,共17座山。距离与《东山经》第二列山脉相合。

  第三列山脉是沿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完全走太平洋海岸航行,起于阿拉斯加的怀尔沃德山,至加州的圣巴巴拉,共9座山。距离也与《东山经》所列第三条山脉相符。

  第四列山脉,起于华盛顿州的雷尼尔火山,经俄勒冈州到内华达州北部,共8座山,距离与《东山经》第四列山相合。

  于是默茨宣告:“过去2000多年一向被中国人认为是神话的《山海经》,不是神话,而是真实的文字记录。珍藏在中国书库中的这部文献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表明,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中国人便已到达美洲探险,而这些材料迄今为止一向是很缺乏的。”

  对于默茨的考察结果,中国学者能说什么?我们可以不相信,可以认为是“臆说”,但反驳必然无力,因为没有中国人也象默茨那样,迈开双脚丈量中国东部山水,找出《东山经》所列四条山脉到底在中国何处?

  最有力的办法还是依旧给《山海经》贴上神话的标签,置于故纸堆中,不予理睬!

  可叹,中国历史上,像徐霞客一样的旅行家实在太少了。一句“父母在,不远游”,羁绊了中国人的步伐,也限制了我们的创造力。

  二

  其实剔除《山海经》由于年代久远,出现错简、残简、漏简等错生命线,其内容之可信,屡使后人称奇。

  《山海经》古传有三十二篇,西汉刘向、刘秀(歆)父子最早校订此书时,定为十八篇。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

  刘秀最后校订完成《山海经》十八篇后,为此专门给皇帝上表,其内容今日可看做一篇出版内容简介:

  ……《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昔洪洋溢,漫衍中国,民人失据,(崎岖)于丘陵,巢于树木。鲧既无功,而帝尧使禹继之。禹乘四载,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四岳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迹之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风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

  接下来,刘秀为了向皇帝说明“其事质明有信”,还举了两个例子。其中一例是:

  孝武皇帝时尝有献异鸟者,食之百物,所不(肯)食。东方朔见之,言其鸟名,又言其所当食,如朔言。问朔何以知之,即《山海经》所出也。

  刘向、刘秀(歆)父子是中国历史上已知最早校订《山海经》之人。他们看到过的《山海经》是“凡三十二篇”,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是经他们校订删编而定的十八篇。对于《山海经》,刘氏父子应最有发言权的。何况为此皇帝上表,是“臣秀昧死谨上”,岂敢胡言乱语?

  今日事实证明,《山海经》确实“其事质明信”。现举几例,真让人称奇:

  其一,在闻名于世的四川三星堆文化遗址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个祭器坑中发现许多保存完好的象牙,而今日成都平原又不是野象栖息地;遗址中还出土了很多玉器,而成都平原并不出产玉石。翻开《山海经》便可找到答案。《山海经·中次九经》指出:“岷山……其兽多犀象,多夔牛”;“岷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白珉即是白色的硅质类岩石。这就指明了三星堆遗址中象牙和玉石器的来源。而三星堆出土的人首鸟身青铜像,也与《山海经·中次八经》中的山神形象相合。

  其二,清末民初曾任清朝政府和尼国政府驻外使节的欧阳庚先生之子欧阳可亮,耋年曾跟随其父在中南美洲生活多年,相识不少印第安人,曾有一段奇特的经历,现将欧阳可亮先生的自述摘录如下:

  “笔者耋年在海外,与殷地安人(欧阳可亮认为印第安人实应为殷地安人,有殷人之意)家庭同吃同住同学同游六年,1926年6月15日,与欧阳可宏三哥、可祥五弟,受殷福布族招待,派二十名殷福布族青年水手划船,从墨西哥支华华(CHIHUAHUA)州的支华华市支华华村的甘渊汤谷(即 谷)23人上船,一路上有800公里地下钟乳古水道,实入《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南经》之大壑、甘渊、归墟、咸池,而不自知。由黑(墨)齿国(即墨池国)之尤卡坦半岛科潘河上岸,出墨池(归墟),到拉文塔太阳神庙遗址。见日出杲杲,朝阳东升于穹桑树上,殷地安群众已集数百,礼拜太阳。20名水手也站立挺身,仰面朝天祈祷。回去时,仍由大壑、咸池,进入地下钟乳水道,在墨池归墟饮‘合虚山长寿甘泉的甘露水 ,见有地下水道岔口,钟乳下垂滴水,蔚为壮观。一水手说:这岔道是天元(TIENYUEN)日月山,常羲(CHANGSI)妈妈正在浴月,一月方至,一月方出。三哥问:怎么墨国也有轩辕呢?答:这是海外天元。指又一钟乳大岔水道说:这是羲和(SIHO)妈妈浴日的地方,共有22个地下岔道,一进去,迷了路就出不来了……我们兄弟3人1927年才回中国学汉语,当时只会说西班牙和殷地安语,23人谁也没读过《山海经》,后来才知道水手讲的同《山海经》记的多有暗合,很是惊讶……

  1926年这次游历终生难忘,因我童年和殷福布族等殷地安人生活,彼此互称殷地安,自言中国人,确信美洲‘印第安’人,就是中国商殷人和少昊、夸父等中华先人的裔胃。③

  其三,再说到默茨。默茨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读到开篇一句:“东海之外大壑”,并《海外东经》中羿射九日神话之源:“十日所浴,在墨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默茨认为,“大壑”便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他们在四千年前称之为‘大壑’,我们今天称它为‘大峡谷’。人们站在大峡谷边上眺望,无不为它瑰丽的景色所感动。印第安人对此不能无动于衷,中国人不能,我们也不能。”默茨进而推断道:中国关于羿射日的神话,其出处无疑就在《山海经·海外东经》。“我相信终有一天会发现,射日的故事最早发源于某一印第安人的部落,是印第安人讲给中国人听的。中国人将印第安人关于峡谷怎样形成的神话,作为大壑(大峡谷)的神话带回来……印第安人是想解释峡谷是怎样来的,想弄清为什么会流金铄石,五光十色。对诗情画意的中国人来说,这故事听来是讲得通的……应该承认,神话的根子就在美国大峡谷。”

  默茨的推论虽然大胆,却不无根据。现在我们吃惊地得知,在美国大峡谷附近的印第安部落中,确实流传着十日神话。徐松石教授经搜集考证,指出:“美洲也有墨西哥境十日浴于扶桑汤谷的故事。又有加利福尼亚沙士太印第安族的十日传说。据谓狗酋达(犬形神人)创造天地日月,造成十个太阳和十个月亮。他们本来是轮流出现的。后来有一个时候,十个太阳白天并出,十个月亮夜里并悬。弄到日间则热似焦火,夜里则冻似寒冰……人民十分痛苦。狗酋达就出来毁灭了九个太阳和九个月亮。然后人类生活得以恢复常态。”

  现在,我们似乎可以说,美国西部的大峡谷,与《山海经》所记“东海之外大壑”方位地貌相合。而流金铄石的大峡谷应为古人眼中日出之处。大峡谷附近的印第安人与中国人有着相似的十日神话传说。至于是否古时来到大峡谷的中国人将印第安人的十日传说带回去,演变成羿射九日的神话,恐怕只能做为默茨的推想而难予考证。

  三

  《山海经》确实是上古先民认知世界的记录,其囊括的范围大大超越了现今的中国本土。如若不然,《山海经》又如何被分为“海内”、“海外”与“大荒”等不同地域而分别叙述呢?

  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海内经》和《海内南经》、《海内北经》、《海内西经》、《海内东经》诸篇中,已可以大致看到一个“海内”的轮廓,这个轮廓的东南角已达“会稽”,西北角已达“凶奴”、“东胡”,西南角甚至达到“天毒”(晋郭璞注:天毒即天竺,按指今印度),而东北角则明确记为“朝鲜”与“倭”。

  请看:“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晋郭璞为此注曰:“倭国在带方东大海内……”“朝鲜今乐浪县,箕子所封也”这就指明《山海经》之《海内北经》提到的“倭”和“朝鲜”即今日的日本和朝鲜、韩国。

  既然古时已将日本和朝鲜列于“海内”,那么,《海外东经》、《大荒东经》所到达的地方,必然远于日本和朝鲜。而在日本、朝鲜以东会是哪里呢?答案不言自明,当然应是美洲。

  《海外东经》记载的“汤谷”“扶桑”“黑齿国”等,必是美洲,因有其它典籍的记载佐记——《东夷传》载:“倭国东四千余里,有裸国,裸国东南有黑齿国,船行一年可至也。”

  至于《大荒东经》所载“东海之外大壑”,更非美洲莫属。《列子·汤问篇》云“渤海之东,不知其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

  而中国古人到达东部如此之远的地方,之所以“质明有信”,并非虚妄,乃是因为有人双脚丈量的结果。

  《海外东经》记载道:“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晋郭璞注:“竖亥”为健行人。清郝懿行注:竖亥右手把算,算当为 。《说文》云:“ 长六寸,计历数者”。而“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这就鲜活地描写出古时测量大地者的生动形象。

  “自东极至于西极”,气魄何等之大!“东极”在哪里?《大荒东经》载明,在“日月所出”之处;“西极”在哪里?《大荒西经》载明,在“日月所入”之外。《大荒西经》记载,“日月所出”之山和《大荒西经》所载“日月所入”之山各有六处之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人观察一年中不同时间,太阳出升和降落的方位稍有不同。看来,命竖亥测量由东极至于西极的里程,也许与制定历法有关。

  还有一个情况值得注意,与《五藏山经》所记大量山名有所不同,《大荒东经》记载的许多山名都不象中国的山名,比如:

  “大荒东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高瞀,日月所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 羝。”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门”。

  “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日凶犁士丘。”

  上述这些中国人听来很怪的山名,无疑是外域山名的音译,是对当地土人所称山名的直译音录。如果是“海客谈瀛”式的神侃海聊,没必要编些古怪的山名。这倒从一个角度,证明古人确确实实到达了《大荒东经》所记载的地方。

  这里应该提到默茨博士在美洲的踏勘中,发现的几处古代石刻。一处位于加拿大的阿尔柏达,一处位于美国北达科他,还有一处在亚利桑那的“四角”(Four Cornnrs)。这些石刻文字明显与古玛雅象形文字不属于一个系统,反而与中国商殷之际的甲骨文极为相似,有些文字简直与甲骨文相同。难怪北达科他商业与工业开发署,曾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曾一度访问过北达科他”;并且在1972年再版的《关于北达科他的种种事实》一书里,附以有关中国人这次探险的记载。④

  在北美洲发现的这些古代石刻,很可能就是古人“自东极至于西极”测量大地所留下的遗迹。要知道,“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是一个相当遥远的距离。如果不以古时测量步算(据说旧时丈量土地时左右两脚各向前迈一步为一测量步),仅以普通行走,两步为一公尺计,五亿步当有25亿公尺——已有20万公里以上了,其行走距离,早已远远超出中国本土,可以环绕地球几圈了!如果考虑古人行走时翻山越岭、涉水渡海,不可能以直线行走,“自东极至于西极”距离的记载是可信的。

  并且,这项巨大的测量工程,不一定像有些学者所说的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而是可以由一批同代人或一个部落的同代人便可完成。前些年,上海有位徒步走遍全中国的壮士余纯顺。笔者虽然没有仔细核查过他的有关资料,但以他经历过的几乎走遍中国大陆上的每一个市县、行走时间历时八年的情况看,他所走过的里程相加,相信已可以绕地球一圈。远古的健行人恐怕日行不止百里,若按日行一百华里计,一年约可走三万多华里,三年便可行走十万华里,足以绕地球一周。从《大荒东经》和《大荒西经》两篇记录来看,其叙述风格如出一位亲历者之手。可以推想,古时健行人完成了“自东极至于西极”的壮举,将大荒之东和大荒之西的所见所闻记了下来,并讲述给别人,因此才有了《大荒东经》和《大荒西经》。

  伟哉,华夏先人!

  默茨博士研读了《山海经》,并亲自踏勘美洲的山水河流之后,由衷的赞叹:

  对于那些早在四千年前就为白雪皑皑的峻峭山峰绘制地图的刚毅无畏的中国人,我们只有低头,顶礼膜拜。⑤

  而今天,我们还赶得上祖先的脚力么?

  注:

  ①《人民日报》1982年6月6日第七版

  ②原译文如此,与《山海经》有出入

  ③《中华祖先拓荒美洲》198页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④默茨《几近退色的记录》第10页

  ⑤默茨《几近退色的记录》第100页

  《大地》 (2001年第二十三、二十四期合刊)

如果有有人问起,地球上一共有几个大洲,大多说人会斩钉截铁的回答道一共七个大洲当然这个答案对于现在的地球是正确的,但是对于过去的地球还有待于商榷,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次提到过一个叫做亚特兰蒂斯的国家,或者说叫大西国的地方,从而佐证了地球上的确存在过出七大洲以外的一个大洲,那么这个大洲现在身在何方呢

关于亚特兰蒂斯有很多的传说,从考古学的角度来讲,这个国家存在于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前9000年,根据柏拉图的说法,这个国家面积大约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比当今世纪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土面积都要大而这个国家所在的地方就叫做大西洲,那里美丽富饶,堪比人间天堂

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大西洲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大西洲到底去了哪里成了很多科学家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大批科研队伍在记载存在大西洲的地区仔细反复的寻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过去的数百年间,科学家们在记载的地址附近,找到了大量古代文明存在的证据,如迈锡尼文化遗址,米诺斯文化遗址等这些遗址的发现促使科学家们猜测,在现在的地中海的克里特岛正是大西洲的残留部分,而大西洲的主体已经永久的沉默在地中海之中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那个一度繁荣的大西洲沉没在地中海之中的呢

能够将一座大陆沉没,科学家们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转移到了火山地震这类自然灾害身上,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附近火山的历史活动情况,终于找到了引发大西洲沉没的源头在桑托林岛上,在这座岛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巨大的火山喷发,从而引起海底地震,进而引发特大规模的海啸,将大西洲吞没

这种猜测也印证了一些古籍中的记载"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将大西洲吞没"

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前苏联的一支科考队在亚速尔群岛附近发现了海底城市遗迹,科研人员认为这正是盛极一时的亚特兰蒂斯文明古国还有科学家们在这片海域附近发现了海底金字塔的遗迹

对于大西洲如何沉没的,还有一种解释科学家们在北美地区发现了3000余个深坑,这些深坑是来自西北方的陨石造成的,所以天文学家认为,导致大西洲沉没的罪魁祸首正是阿多尼斯星团

实际上对于大西洲到底是怎样消失的,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甚至是大西洲确切的位置还在引起争论,但是西方人始终相信柏拉图这位大思想家绝不会将子虚乌有的事情写入自己的著作之中

科学技术的进步,让人类有机会迈向星辰大海,要相信科学终将会将时间掩盖的历史真相重现世间,就如同沉没的大西洲一样,会有一天知道这个遗失之地在地球何方!

阿富汗(2项)

贾姆的尖塔和考古遗址(c,2002年)

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c,2003年)

亚美尼亚(3项)

哈格帕特修道院与萨那欣修道院(c,1996年,2000年)

埃奇米阿津教堂与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c,2000年)

格加尔德修道院与上阿扎特山谷(c,2000年)

澳大利亚(16项)

卡卡杜国家公园(nc,1981年,1987年,1992年)

大堡礁(n,1981年)

威兰德拉湖区(nc,1981年)

塔斯马尼亚荒原(nc,1982年,1989年)

豪勋爵群岛(n,1982年)

澳大利亚东部雨林保护区(n,1986年,1994年)

乌卢鲁—卡塔楚塔国家公园(nc,1987年,1994年)

昆士兰的热带雨林(n,1988年)

西澳大利亚的沙克湾(n,1991年)

弗雷泽岛(n,1992年)

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化石遗址(n,1994年)

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n,1997年)

麦夸里岛(n,1997年)

大蓝山地区(n,2000年)

波奴鲁鲁国家公园(n,2003年)

皇家展览馆和卡尔顿园林(c,2004年)

阿塞拜疆(1项)

巴库古城及城内的希尔凡王宫和少女塔(c,2000年)

巴林(1项)

巴林贸易港考古遗址(c,2005年)

孟加拉国(3项)

巴凯尔哈德的古清真寺之城(c,1985年)

巴哈尔布尔的佛教寺院遗迹(c,1985年)

孙德尔本斯(n,1997年)

柬埔寨(1项)

吴哥古迹(c,1992年)

塞浦路斯(3项)

帕福斯(c,1980年)

特罗多斯地区的彩绘教堂(c,1985年,2001年)

乔伊鲁科蒂亚(c,1998年)

朝鲜(1项)

高句丽墓葬群(c,2004年)

格鲁吉亚(3项)

姆茨赫塔古城(c,1994年)

巴格拉特大教堂和格拉特修道院(c,1994年)

上斯瓦涅季(c,1996年)

印度(26项)

阿旃陀石窟(c,1983年)

埃洛拉石窟(c,1983年)

阿格拉古堡(c,1983年)

泰姬陵(c,1983年)

戈纳勒格的太阳神庙(c,1984年)

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迹群(c,1984年)

加济兰加国家公园(n,1985年)

马纳斯野生生物保护区(n,1985年)

凯奥拉德奥国家公园(n,1985年)

果阿的教堂和修道院(c,1986年)

克久拉霍古迹群(c,1986年)

亨比古迹群(c,1986年)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c,1986年)

帕塔达卡尔古迹群(c,1987年)

埃勒凡塔石窟(c,1987年)

朱罗王朝现存的神庙(c,1987年,2004年):坦贾武尔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庙(1987年)-康凯康达秋里斯瓦拉姆神庙、达拉苏拉姆的艾拉瓦德斯瓦拉神庙(2004年)

孙德尔本斯国家公园(n,1987年)

楠达德维山国家公园和花谷国家公园(n,1988年,2005年):楠达德维山国家公园(1988年)-花谷国家公园(2005年)

桑吉的佛教古迹(c,1989年)

德里的胡马雍陵(c,1993年)

德里的顾特卜塔及其周围建筑(c,1993年)

印度的山地铁路(c,1999年,2005年):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1999年)-尼尔吉里山铁路(2005年)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c,2002年)

比莫贝卡特岩洞(c,2003年)

尚庞—巴瓦加德考古公园(c,2004年)

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终点站(c,2004年)

印度尼西亚(7项)

婆罗浮屠寺庙群(c,1991年)

乌戎库隆国家公园(n,1991年)

科莫多国家公园(n,1991年)

巴兰班南寺庙群(c,1991年)

桑吉兰早期人类遗址(c,1996年)

洛伦茨国家公园(n,1999年)

苏门答腊热带雨林(n,2004年)

伊朗(7项)

乔加赞比尔(c,1979年)

波斯波利斯(c,1979年)

伊斯法罕的伊玛目广场(c,1979年)

塔赫特苏莱曼(c,2003年)

帕萨尔加德(c,2004年)

巴姆古城和文化景观(c,2004年)

苏丹尼耶(c,2005年)

伊拉克(2项)

哈特拉(c,1985年)

亚述古城(c,2003年)

以色列(5项)

马萨达(c,2001年)

阿卡古城(c,2001年)

特拉维夫白城(c,2003年)

米吉多、夏琐和贝尔谢巴的圣经古迹(c,2005年)

香料之路—内盖夫沙漠中的城市(c,2005年)

日本(13项)

法隆寺地区的佛教建筑(c,1993年)

姬路城(c,1993年)

屋久岛(n,1993年)

白神山地(n,1993年)

古京都的历史遗迹(京都、宇治和大津)(c,1994年)

白川乡和五个山的历史村落(c,1995年)

广岛和平纪念碑(原子弹爆炸圆顶屋)(c,1996年)

严岛神社(c,1996年)

古奈良的历史遗迹(c,1998年)

日光的神社与寺庙(c,1999年)

琉球王国的王城遗址及相关遗迹(c,2000年)

纪伊山地的圣地和朝圣路线(c,2004年)

知床半岛(n,2005年)

耶路撒冷(1项)

耶路撒冷古城及其城墙(c,1981年)

约旦(3项)

佩特拉(c,1985年)

库塞尔阿姆拉(c,1985年)

乌姆赖萨斯(c,2004年)

哈萨克斯坦(2项)

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的陵墓(c,2003年)

泰姆格里考古景观的岩刻(c,2004年)

老挝(2项)

琅勃拉邦古城(c,1995年)

占巴塞文化景观区(c,2001年)

黎巴嫩(5项)

安杰尔(c,1984年)

巴勒贝克(c,1984年)

比布鲁斯(c,1984年)

提尔(c,1984年)

圣谷和神杉林(c,1998年)

马来西亚(2项)

基纳巴卢公园(n,2000年)

穆鲁山国家公园(n,2000年)

蒙古(2项)

乌布苏盆地(n,2003年)(与俄罗斯共有)

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c,2004年)

尼泊尔(4项)

萨加玛塔国家公园(n,1979年)

加德满都谷地(c,1979年)

皇家奇特旺国家公园(n,1984年)

佛祖诞生地蓝毗尼(c,1997年)

新西兰(3项)

汤加里罗国家公园(nc,1990年,1993年)

新西兰西南部的蒂瓦希普纳穆(n,1990年)

新西兰的次南极群岛(n,1998年)

阿曼(4项)

拜赫莱要塞(c,1987年)

巴特、胡特姆和艾因的考古遗址(c,1988年)

阿拉伯大羚羊保护区(n,1994年)

乳香之路(c,2000年)

巴基斯坦(6项)

摩亨佐达罗的考古遗迹(c,1980年)

塔克西拉(c,1980年)

塔赫特巴希的佛教遗迹和邻近的萨尔巴赫洛古城遗址(c,1980年)

特达的历史遗迹(c,1981年)

拉合尔的古堡和夏利马尔花园(c,1981年)

罗赫达斯古堡(c,1997年)

菲律宾(5项)

图巴塔哈群礁海洋公园(n,1993年)

菲律宾的巴洛克教堂(c,1993年)

菲律宾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c,1995年)

维甘古城(c,1999年)

普林塞萨港地下河国家公园(n,1999年)

韩国(7项)

石窟庵与佛国寺(c,1995年)

海印寺及八万大藏经藏经处(c,1995年)

宗庙(c,1995年)

昌德宫建筑群(c,1997年)

水原华城(c,1997年)

庆州历史区(c,2000年)

高敞、和顺和江华的古墓遗址(c,2000年)

所罗门群岛(1项)

东伦内尔岛(n,1998年)

斯里兰卡(7项)

阿努拉德普勒圣城(c,1982年)

波隆纳鲁沃古城(c,1982年)

锡吉里耶古城(c,1982年)

辛哈拉贾森林保护区(n,1988年)

康提圣城(c,1988年)

加勒古城及其城堡(c,1988年)

丹布勒金寺(c,1991年)

叙利亚(4项)

大马士革古城(c,1979年)

布斯拉古城(c,1980年)

巴尔米拉遗址(c,1980年)

阿勒颇古城(c,1986年)

泰国(5项)

素可泰古城和邻近古城镇(c,1991年)

大城古城和邻近古城镇(c,1991年)

通艾—会卡肯野生生物保护区(n,1991年)

班清考古遗址(c,1992年)

栋巴耶延山—考爱山森林保护区(n,2005年)

土耳其(9项)

伊斯坦布尔历史区(c,1985年)

格雷梅国家公园和卡帕多西亚石窟遗址(nc,1985年)

迪夫里伊的大清真寺和医院(c,1985年)

哈图沙什(c,1986年)

内姆鲁特达格(c,1987年)

桑索斯—莱顿(c,1988年)

赫拉波利斯—帕穆克卡莱(nc,1988年)

萨夫兰博卢城(c,1994年)

特洛伊考古遗址(c,1998年)

土库曼斯坦(2项)

梅尔夫国家历史文化公园(c,1999年)

库尼亚—乌尔根奇(c,2005年)

乌兹别克斯坦(4项)

伊钱卡拉(c,1990年)

布哈拉历史中心(c,1993年)

沙赫里萨布兹历史中心(c,2000年)

撒马尔罕—文化交汇之地(c,2001年)

越南(5项)

顺化历史建筑群(c,1993年)

下龙湾(n,1994年,2000年)

会安古城(c,1999年)

美山圣地(c,1999年)

丰芽—格邦国家公园(n,2003年)

也门(3项)

希巴姆古城(c,1982年)

萨那古城(c,1986年)

宰比德古城(c,1993年)

阿尔巴尼亚(2项)

布特林特(c,1992年,1999年)

吉诺卡斯特古城(c,2005年)

安道尔(1项)

马德留—佩拉菲塔—克拉罗尔谷(c,2004年)

奥地利(8项)

萨尔茨堡城历史中心(c,1996年)

申布伦宫殿和花园(c,1996年)

萨尔茨卡默古特的哈尔施塔特—达赫施泰因文化景观(c,1997年)

塞默灵铁路(c,1998年)

格拉茨城历史中心(c,1999年)

瓦豪文化景观(c,2000年)

维也纳历史中心(c,2001年)

费尔特湖/新锡德尔湖文化景观(c,2001年)(与匈牙利共有)

白俄罗斯(4项)

3项文化遗产,1项自然遗产。(其中1项与波兰共有,1项与爱沙尼亚、芬兰、拉脱维亚、立陶宛、挪威、摩尔多瓦、俄罗斯、瑞典、乌克兰共有)

别洛韦日自然保护区/比亚沃韦扎森林(n,1979年,1992年):波兰的比亚沃韦扎森林(1979年)-白俄罗斯的别洛韦日自然保护区(1992年)(与波兰共有)

米尔城堡建筑群(c,2000年)

斯特鲁维地质测量地点(c,2005年)(与爱沙尼亚、芬兰、拉脱维亚、立陶宛、挪威、摩尔多瓦、俄罗斯、瑞典、乌克兰共有)

涅斯维日的拉济维乌家族城堡建筑群(c,2005年)

比利时(9项)

佛兰德地区的贝居安女修会建筑(c,1998年)

拉卢维耶尔和勒勒的中央运河上的四座水力升降机及其周边设施(埃诺)(c,1998年)

布鲁塞尔大广场(c,1998年)

比利时和法国的钟楼(c,1999年,2005年):比利时佛兰德地区和瓦隆地区的钟楼(共30处)(1999年)-法国北部的钟楼(共23处)、比利时让布卢的钟楼(2005年)(与法国共有)

建筑师维克多·奥尔塔设计的主要城市建筑(布鲁塞尔)(c,2000年)

斯皮耶纳的新石器时代燧石矿(蒙斯)(c,2000年)

图尔奈的圣母大教堂(c,2000年)

布鲁日历史中心(c,2000年)

普朗坦—莫雷图斯印刷博物馆(c,2005年)

波黑(1项)

莫斯塔尔古城的古桥地区(c,2005年)

保加利亚(9项)

博亚纳教堂(c,1979年)

马达拉骑士浮雕(c,1979年)

卡赞勒克的色雷斯古墓(c,1979年)

伊万诺沃的岩洞教堂(c,1979年)

里拉修道院(c,1983年)

内塞伯尔古城(c,1983年)

斯雷伯尔纳自然保护区(n,1983年)

皮林国家公园(n,1983年)

斯韦什塔里的色雷斯古墓(c,1985年)

克罗地亚(6项)

杜布罗夫尼克古城(c,1979年,1994年)

斯普利特古建筑群和戴克里先宫(c,1979年)

普利特维采湖群国家公园(n,1979年,2000年)

波雷奇历史中心的尤弗拉西安教堂宗教建筑群(c,1997年)

特罗吉尔古城(c,1997年)

希贝尼克的圣詹姆斯大教堂(c,2000年)

捷克(12项)

布拉格历史中心(c,1992年)

捷克克鲁姆洛夫历史中心(c,1992年)

泰尔奇历史中心(c,1992年)

泽莱纳霍拉的内波穆克圣约翰朝圣教堂(c,1994年)

库特纳霍拉:历史城区及圣巴巴拉教堂和塞德莱茨的圣母大教堂(c,1995年)

莱德尼采—瓦尔季采文化景观(c,1996年)

克罗梅日什的花园和城堡(c,1998年)

霍拉索维采历史村落保护区(c,1998年)

利托米什尔城堡(c,1999年)

奥洛莫乌茨的三位一体圣柱(c,2000年)

布尔诺的图根哈特别墅(c,2001年)

特热比奇的犹太社区和圣普罗科皮乌斯大教堂(c,2003年)

丹麦(4项)

耶灵墓地、古北欧石刻和教堂(c,1994年)

罗斯基勒大教堂(c,1995年)

克伦堡宫(c,2000年)

伊卢利萨特冰湾(n,2004年)(位于属地格陵兰)

爱沙尼亚(2项)

2项文化遗产。(其中1项与白俄罗斯、芬兰、拉脱维亚、立陶宛、挪威、摩尔多瓦、俄罗斯、瑞典、乌克兰共有)

塔林古城历史中心(c,1997年)

斯特鲁维地质测量地点(c,2005年)(与白俄罗斯、芬兰、拉脱维亚、立陶宛、挪威、摩尔多瓦、俄罗斯、瑞典、乌克兰共有)

芬兰(6项)

6项文化遗产。(其中1项与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挪威、摩尔多瓦、俄罗斯、瑞典、乌克兰共有)

劳马古城(c,1991年)

芬兰堡(c,1991年)

佩泰耶韦西古教堂(c,1994年)

韦尔拉磨木纸板厂(c,1996年)

萨马拉赫登迈基的青铜时代墓地(c,1999年)

斯特鲁维地质测量地点(c,2005年)(与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挪威、摩尔多瓦、俄罗斯、瑞典、乌克兰共有)

法国(30项)

28项文化遗产,1项自然遗产,1项双重遗产。(其中1项与西班牙共有,1项与比利时共有)

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c,1979年)

沙特尔大教堂(c,1979年)

凡尔赛的宫殿和园林(c,1979年)

韦兹莱的教堂和山丘(c,1979年)

韦泽尔峡谷的岩洞群(c,1979年)

枫丹白露的宫殿和园林(c,1981年)

亚眠大教堂(c,1981年)

奥朗日的古罗马剧院和凯旋门

人类起源神话

关於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论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於哲学家、宗教家,都曾对人类起源做过各种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没有最令人信服的说法。

关於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各民族都相当丰富,其中有些说法颇为相似,当然不同的也不少,在这些神话里头,很有趣的,我们可以发现有和进化论不谋而合之处。

归纳各种神话,人类的起源可以分为『呼唤而出』、『原本存在』、『植物变的』、『动物变的』和『泥土造的』五种,现就分别叙述。

《埃及神话》说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自古以来,埃及一直是个神秘之地,她是所有古老国家中最自我封闭的,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的文明很难对她发生影响,因此她的人类起源的说法也和别的民众不同。

埃及人认为远在埃及於世界上出现之前,全能的神『努 (NU) 』就已存在,他创造了天地的一切,他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他一次次呼唤,万物一件件出现,最后,他道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许多人。

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将自己变成男人外形,成为第一位法老王,统治大地人类,开创安和繁荣景象。

人类原本就存在着的神话,散见於北美印第安人和纽西兰毛利人。印第安人神话中说到神创造天地,然后从地下带领人类上来,生活在大地上。毛利人的神话说『兰奇』和『巴巴』是天和地,是万物源头,当时天和地未分开,四下漆黑,其儿子渴望得到光明,便用力将天地推开,光明於是出现,一向藏在黑暗中的人类便被发现,原来他们也是天地所生。

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为日耳曼神话,它说天神欧丁 (ODIN) 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於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先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成为日耳曼的祖先。

人类是由动物变的之神话相当常见。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我们由这种『动物变人』的神话中,可以发现很接近进化论的说法,尤其是美洲神话中说人是猿猴变的,就完全与进化论相吻合,这种巧合,很耐人寻味。

我国神话论及人类起源的有数种,比较早的说法是《淮南子精神篇》:『有二神(阴、阳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类气为虫(混浊的气体变成虫鱼鸟兽),精气为人(清纯的气体变成人)。』这种说法并未受多大重视。

晚一点的说法则指盘古垂死化为万物之时,身上的寄生虫变为人类。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盘古)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人)。 』此种说法也没有流传开来。

另一种说法是指人类由黄帝所造,然后由其他的神上骈和桑林赋予四肢五官,见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这种说法很有趣,和日耳曼所述的很相似,可惜上骈和桑林是什麽样的神,在其他古籍中并无叙述,徒留一个谜。

在所有神话中,『泥土造人』的说法最多,也最为流传,如纽西兰神话说人是天神滴奇 (TIKI) 用红土和自己的血制成;美拉尼西亚人也这样说;希腊神话说神从地球内部取出土与火,派普罗米修斯和埃皮米修斯兄弟二神,分别创造动物与人类,并赋予人类种种个性和智慧。

北美洲西部的迈都族印第安人认为当初『大地开创者』创造树木鸟兽之后,说『我要造人了。』便取些暗红色泥土搀水,做成一男一女。

在所有神话里,最引人入胜的泥土造人故事,要数我国的女娲和犹太神话(圣经)的上帝。

话说盘古开辟天地之后,不知经过多少年,忽然在天地间出现女娲。女娲在这荒凉天地中感到寂寞,有一天,她对着水,照见了自己,心里想要是天地间有几个像自己的,彼此说说话,该有多好,便不自觉的抓泥土,和上了水;照自己的形体捏出泥偶,放在地上,迎风一吹,便成为活跳跳的东西,於是给他起名为『人』。

原先女娲一个接一个继续不停的造人,但进度缓慢,终於感到吃力,心想要如何快速造人,以填补辽阔的大地时,他背靠山崖,顺手摘下藤条,懒懒地在和了水的泥浆里搅着,然后一甩藤条,洒落许多泥点,这些泥点落在地上,经风一吹,都变成了人,於是不停地挥动藤条,大地上的人也不断的增多了。

圣经里的上帝造人故事记载在旧约的创世纪之中。话说上帝花了五日时间创造了大地万物,到第六日他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於是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进人的鼻孔后,就成为活生生的男人,取名亚当。

不久便取下亚当的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亚当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他为女人。』

在女娲和上帝造人的神话里,可以发现共同之处是都按着他们的形像造人,由此可见女娲和上帝的长相和人相似。不同之处在於圣经描述女人是男人肋骨造的,而不是泥土造的。

人类起源之迷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 自从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后,多数人相信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但人类这一支系是何时、何地从共同祖先这一总干上分离开来的?什么是他分离开的标志?原始人类又是何时、何地转化为真人的…… 对于这一系列的疑问,古人类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正确的回答。多数古人类学家认为:真人是以制造工具为标志,真人出现以前的人类祖先,科学家们称之为“前人”。直立是前人从人猿共祖主干上分离的形态学标志,他从主干分离的地区可谓人类最早的摇篮。真人不断演化发展,最后成为现代人,同时形成现代不同的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