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详细资料大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峰详细资料大全,第1张

峰在地理学中为山峰的意思。

一般指尖状山顶并有一定高度,多为岩石构成。也有断层、褶皱或产状、垂直节理控制的结果,也有的是火山锥。

明袁枢(袁可立子)《黑龙潭》:“轻阴穿雨足,薄日影山峰。”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峰 外文名 :peak 拼音 :fēng 五行属性 :土 部首 :山 所属学科 :地理学 解释,基本字义,常用词组,古籍解释,形成,与山脉的区别,非著名山峰, 解释 基本字义 1、高而尖的山头:山峰。峰巅。峰峦。高峰。险峰。 2、形状像山峰的东西:驼峰。浪峰。 3、最高处:登峰造极。峰年(自然界中某种活动达到高峰的年度)。 常用词组 1、峰峦 fēngluán[ridges and peaks] 连绵的山峰峰峦起伏。 峰峦重叠 2、峰值 fēngzhí [peak value;crest value] 在所考虑的时间间隔内,变化的电流、电压或功率的最大瞬间值。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集韵》同峯。 形成 当两个板块相互挤压时,凸出的叫做背斜,凹下的叫向斜一般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有时背斜土质酥松,容易被侵蚀变为山谷或者盆地,而向斜变成了山峰。 与山脉的区别 山脉一般是指群山,一般是地壳运动时两个板块撞击形成的。山峰指独座的高山尘,是山脉中突出的部位。如喜马拉雅山是山脉,它的最高山峰是珠穆朗玛峰。 非著名山峰 “湖南K2”韭菜岭 韭菜岭位于湖南永州,为中国南方巍峨的五岭之一都庞岭的最高峰,海拔2009米、上升高度1509米,环境原始,户外资源也非常丰富,其艰险程度颇高,被称为湖南的K2(K2即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 韭菜岭生态环境原始,周边大片常绿阔叶林中有多种珍稀动植物,这一地区还是瑶族文化的发源地。山的西面是一片面积3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中间绿草繁茂、碧水涟绮的盆地就是瑶族人民的圣地千家峒,古迹众多,如湘南第一大古民窑遗址便是其一,为韭菜岭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粤北巅峰”船底顶 船底顶位于广东英德和曲江交界处,因顶峰酷似船底而得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船底顶海拔不过1586米,却被驴友们视为省内“自虐”的巅峰之地。 船底顶山势复杂、景观丰富,有竹林、草地、溪谷、湿地、悬崖、乱石坡等,囊括了广东省各种山区地貌,山涧瀑布错落其中,还被誉为广东地区最好的溯溪场所。而且,这里气候多变,一天之中温度变化大,风、雨、雾、烈日相伴而来,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蜀中仙山”九顶山 “蜀中多仙山,九顶称一绝。”九顶山位于四川北部,属岷山山系龙门山脉中部,最高峰狮子王峰海拔4969米。从成都前往九顶山需要4个多小时,九顶山是我国距大城市最近的绝世美景之一。 九顶山有罕见的海绵珊瑚礁化石,堪称地质研究的聚宝盆;这里还是我国羯羌文化的发祥地、我国早期道教发源地,有着自然和历史文化的双重遗产。九顶山还以奇峰异树、雪山峡谷、草甸湖泊及珍稀动植物闻名,宛如童话世界。 “甘南石城”扎尕那山 扎尕那山位于甘肃迭部县,海拔3970米,既有奇绝的自然景观,又不乏绝美的多样风景,被誉为甘南的世外桃源。 扎尕那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这里有“阎王殿”之称,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正北面巍峨恢弘的光盖山石峰了。而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为一道石门,神秘异常。而且,一山之中四季不同,集石林、峭峰、森林、田园及村寨为一体,有着圣洁、纯净的气质。 “赣西第一峰”武功山 武功山属罗霄山脉北段,位于江西西部,主峰白鹤峰(金顶)海拔1918米,为江西第一高峰,以花岗岩景观为主,山岳景观突出,瀑布群、高山草甸、金顶古祭坛群为三大绝景。 这里的高山垂直型自然植被景观为江西境内罕见,高山草甸、黄山松群落景色迷人。水景也是武功山一大特色,山中有大小瀑布近200处。 “京冀后花园”小五台 小五台山位于河北张家口地区,为恒山余脉,因有东、西、南、北、中五座突出的山峰而得名。主峰东台海拔2882米,为河北最高峰。 小五台山草木丰美,保留有大片原始次生林,有周边罕见的大片白桦林;这里自古还是佛国重地,五个台顶都有石质的庙宇建筑遗迹。冬天的小五台山还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各种自然冰雕、冰挂、冰瀑充满整个峡谷,置身其中感觉就像在水晶峡谷里。 “京北仙境”海坨山 海坨山位于北京延庆,是京北第一高峰,海拔2241米,为典型的北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这里植被丰富,还是野生动物的一方乐土,有鸟类125种、兽类29种,其中不乏白肩雕、金雕等珍稀动物。 大海坨有一个长近10公里,宽约500米、最窄处不过百米的草甸平缓山顶,南侧断裂升降显著、山势险峻。每年10月至次年6月还可以看到“海坨戴雪”的美景。 其中,西大庄科-海坨山-啤酒溪一线,无论是沿途景色还是登顶难度,都是北京及周边驴友心目中经典的穿越路线。 “滇中第一峰”雪岭 雪岭位于云南 东川,属乌蒙山系,是拱王山三大主峰中的最高峰,海拔4344米,为滇中第一高峰。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时间,山顶被积雪覆盖,在晚霞的映照下,雪山呈现出瑰丽的橘红色,因此又被人称为“雪火岭”。 奇特的冰蚀地貌是雪岭的一大看点,除此以外,这里还有万亩杜鹃花海、高山天池、七彩瀑布、百丈冰瀑、轿子佛光等四季景观,东川著名的红土地同样美不胜收,令人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 “黔东佛教圣地”佛顶山 佛顶山位于贵州东北部,主峰坐落在石阡 甘溪乡南部,海拔1869米,是贵州东部仅次于梵净山的第二大高山,有“梵净山的姊妹山”之称。 山中较好地保存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被丰富,被称为“动植物基因库”。这里的水源也很丰富,溪水众多,形成了大小七处数丈宽的瀑布。历史上,佛顶山还是黔东佛教圣地,如今还流传着仡佬族文化村的古老传说,与众不同的文化氛围令人神往。

长寿的象征,国家一级保护鸟禽。又叫仙鹤、白鹤(其实白鹤是另一种鹤属鸟类)、鴜鷜。

中国古籍文献中对丹顶鹤有许多称谓,如《尔雅翼》中称其为仙禽,《本草纲目》中称其为胎禽。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它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鸟种,因体态优雅、颜色分明,在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寓意。

外形特征

丹顶鹤具备鹤类的特征,即三长——嘴长、颈长、腿长。成鸟除颈部和飞羽后端为黑色外,全身洁白,头顶皮肤裸露,呈鲜红色,丹顶鹤的尾脂腺被粉(冉羽)。幼鸟体羽棕黄,喙**。亚成体羽色黯淡,2岁后头顶裸区红色越发鲜艳。

分布

丹顶鹤繁殖地在中国松嫩平原、俄罗斯的远东和日本等地。它在中国东南沿海各地及长江下游、朝鲜海湾、日本等地越冬。

习性

丹顶鹤每年要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迁徙,只有在日本北海道是当地的留鸟,不进行迁徙,这可能与冬季当地人有组织的投喂食物,食物来源充足有关。丹顶鹤的栖息地是沼泽和沼泽化的草甸,食物主要是浅水的鱼虾、软体动物和某些植物根茎,以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丹顶鹤成鸟每年换羽两次,春季换成夏羽,秋季换成冬羽,属于完全换羽,会暂时失去飞行能力。丹顶鹤的鸣声非常嘹亮,作为明确领地的信号,也是发情期交流的重要方式。

繁殖

丹顶鹤属于单配制鸟,若无特殊情况可维持一生。每年的繁殖期从3月开始,持续6个月,到9月结束。它们在浅水处或有水湿地上营巢,巢材多是芦苇等禾本科植物。丹顶鹤每年产一窝卵,产卵一般2~4枚。孵卵由雌雄鸟轮流进行,孵化期31~32天。雏鸟属早成雏。

繁殖期求偶伴随舞蹈、鸣叫,营巢于具一定水深的卤芦苇丛、草丛中,每产1- 2卵,孵化期30--33天,早成鸟,2岁性成熟,寿命可达50-60年。

4月中、下旬开始营巢产卵,筑巢于周围环水的浅滩上的枯草丛中,每窝产卵2枚,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0~33天。待幼鸟学会飞行,入秋后,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迁飞南方越冬。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扎龙、向海、盐城等一批自然保护区。

文化意义

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它是生活在沼泽或浅水地带的一种大型涉禽,常被人冠以“湿地之神”的美称。它与生长在高山丘陵中的松树毫无缘份。东亚地区的居民,用丹顶鹤象征幸福、吉祥、长寿和忠贞。在各国的文学和美术作品中屡有出现,殷商时代的墓葬中,就有鹤的形象出现在雕塑中。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钟,鹤体造型的礼器就已出现。道教中丹顶鹤飘逸的形象已成为长寿、成仙的象征。 顶鹤寿命长达50年一60年,人们常把它和松树绘在一起,作为长寿的象征。丹顶鹤数量稀少,我国已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中国国家林业局已经把丹顶鹤作为唯一的国鸟候选鸟上报国务院。 形态特征体型中等(125厘米)的灰色鹤。前顶冠黑色,中心皮肤裸露,呈红色,头及颈深青灰色。自眼后有一道宽的白色条纹伸至后颈。体羽余部灰色,背部及长而密的三级飞羽略沾褐色。幼鸟全身黄棕色,随年龄长大,从身体到头颈逐渐变成成鸟体色。虹膜-褐色;嘴-污绿色,嘴端偏黄;脚-黑色。

叫声:配偶的二重唱为清亮持久的Kaw-Kaw-Kaw号角声。迁徙时成大群,发出的号角声如krraw。

种群现状

全球现存共约22万只,在我国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是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数量较多、较常见的一种鹤。有两个亚种:其中一个亚种分布在欧洲东部和北部,东至苏联的伯朝拉河和乌斯特乌萨;另外一个亚种分布在中亚至阿萨姆以东的部分地区。大群灰鹤每年冬天穿越喜马拉雅山中部进入印度越冬。我国可见到灰鹤的东部亚种,在新疆天山、内蒙呼伦贝尔、黑龙江、吉林等地繁殖。迁徙经新疆西部、东北及华北,在长江中下游、四川西部和华南各地越冬。

分布情况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的东北及西北。冬季南移至中国南部及印度支那。喜湿地、沼泽地及浅湖。越来越稀少。

生活习性

灰鹤十分害怕人,它们在偏僻的沼泽地里繁殖。巢筑在苇地或苔属植物覆盖草甸中。一窝两枚卵,卵呈绿褐色,并带有紫红色的斑点,卵的体积99×64厘米左右。正常的孵化期28天,雌雄换孵。雏鹤很早就能跟随双亲离巢走动,并从双亲嘴里取食,吃的全部都是蠕虫和昆虫。灰鹤在繁殖期初次与其他鹤类相遇时,它们是相当兴奋的,雄鹤与雌鹤并排站着,发出喧闹的叫声,这是它特殊的习性。

栖息范围较广,近水平原、草原、沙滩、丘陵地等地都可见。以水草、嫩芽、野草种子、谷物。昆虫以及水生动物为食。繁殖期在4~5月份,筑巢于未耕过的田地上或沼泽地的草丛中,多选择离水较远而干燥的土地。

繁殖习性

巢很简陋,每窝产卵二枚,淡棕色或红褐色。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卵期约1个月。雏鸟夏天长大后随双亲游荡,秋天南迁越冬。在江苏省盐城自然保护区越冬的灰鹤,最多一年达1100多只。

繁殖于新疆、内蒙古;越冬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迁徙时广泛见于内陆湿地(如中国南部和印度支那半岛。

相关文献

灰鹤是人们认识较早的一种鹤。古籍《古今注》载:“鹤千岁则变苍,子二千岁则变黑,所谓元鹤也”。《三才图会》载:“雷山有元鹤者,粹黑如漆,共寿满三百六十岁,则纯黑。五者,有音乐之节则至,昔黄帝习乐于昆化山,有元鹤飞翔。”这些记载把这种鸟神化了。在欧洲,《圣经》中就已提到灰鹤;在埃及的庙堂和史前洞穴壁画上,也有这种鹤的形象。生活在公元前384-322年的亚里士多德曾对灰鹤的迁徙、休息、交尾、孵化等都进行了精确的记载。 特征

大型涉禽。全长约140厘米。体羽多为蓝灰色。额及脸部皮肤裸露为赤红色;耳区有一簇黑色羽;头顶、颏、喉及后颈为白色,喉部白色羽毛部分,其宽度向下变窄,呈“V”字形。外侧飞羽灰色,内侧飞羽白色;前颈、下体、尾羽灰黑色。嘴黄绿色。脚暗红色。

白枕鹤是一种体型略小于丹顶鹤的优美的鹤。体羽蓝灰色,腹部较深,背部较浅,脸颊两侧红色,繁殖期尤为鲜艳;头和颈的后部及上背是白色的。前额、头顶前部、眼先和头侧眼周皮肤裸出、鲜红色,其上着生稀疏的黑色绒毛状羽;耳羽烟灰色;头顶后部、枕、后颈、颈侧和前颈上部、颏和喉白色;颈侧和前颈下部及下体暗石板灰色;上体石板灰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暗石板灰色;尾羽暗灰色,末端具宽的黑色横斑;翅初级飞羽黑褐色,具白色羽干纹;次级飞羽亦为褐色,基部白色;三级飞羽淡灰白色,延长成弓状;翅上覆羽灰白色,初级覆羽黑色,末端白色。雌雄相似。虹膜暗褐色,嘴黄绿色,脚红色。

习性

白枕鹤栖息于开阔平原芦苇沼泽和水草沼泽地带,也栖息于开阔的河流及湖泊岸边、邻近的沼泽草地。有时亦出现于农田和林地。 主要以植物种子、草根、嫩叶、嫩芽、谷粒、鱼、蛙、蜥蜴、蝌蚪、虾、软体动物和昆虫等为食。取食时主要用喙啄食,或用喙先拨开表层土壤,然后啄食埋藏在下面的种子和根茎,边走边啄食。白天多数时间用于觅食,非常警觉,通常在啄食几次后就抬头观望四周,一有惊扰,则立刻避开或飞走。

殖期5-7月。一雌一雄制,3月末到达繁殖地时即多成对或成家族群活动,雄鸟不时表现出求偶行为。求偶时雄鸟在雌鸟身边兴奋地来回奔走和跳跃,两翅半张或完全张开,并伴随着’kou-kou-kou’的高声鸣叫。雌鸟若接受雄鸟的求爱,则跟着对鸣和起舞,然后雌鸟展开双翅,身体下蹲,雄鸟即跳到雌鸟背上进行交尾;若雌鸟对雄鸟的求偶表现冷淡或走开,雄鸟即停止求偶表演。营巢于芦苇沼泽或水草沼泽中,水深10-30cm,有时可达80cm。由雌雄亲鸟共同营巢,以雌鸟为主。巢呈浅盘状,主要由枯芦三棱草、苔草、莎草和芦苇花、叶构成。巢的大小为直径80-120cm,巢露出水面高度为7-16cm。领域性极强,雌雄鸟通过在巢域内的鸣叫、巡飞和追逐飞行等方式来表示对巢域的占有和保卫。领域大小为4 5-6 5km2,巢间距平均为2683m。最早于4月上旬开始产卵,一直持续到5月下旬,年产1窝,每窝产卵2枚。卵为随圆形,灰色或淡紫色、密布紫褐色斑点,尤其以钝端较著。卵的大小为90-98mm × 56-63mm,平均92 9mm × 60 9mm,重150-205g,平均167g。产出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以雌鸟为主。孵卵时另一鸟多在巢附近一边觅食一边警戒,孵卵的亲鸟亦甚警觉,常常伸头观望,稍有惊动,便悄悄地从巢上下来,在走到离巢50m以外之后才突然起飞,使人难于找到巢。通常飞到离巢300m以外的较高处窥视,待入侵者离开后才又飞回巢中孵卵,孵卵期29-30天。雏鸟早成性,孵出的当日即能站立和行走。

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多成家族群或小群活动,偶尔也见单独活动的,迁徙和越冬期间则多由数个或10多个家庭群组成的大群活动。行动机警,很远见人就飞,起飞时先在地面快跑几步,然后腾空而起,飞至一定高度时,颈和脚分别向前后伸直,两翅扇动有力,飞行轻快。

分布范围

这种鹤的繁殖区在我国北方和西伯利亚东南风南部。我国白枕鹤多在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繁殖,与丹顶鹤的繁殖区几乎重叠。这两种在同一地区繁殖的鹤相互之间和睦相处,没有侵犯行为。白枕鹤的分布区比丹顶鹤更进一步向西扩展到蒙古东部的干旱草原地带。

每年3月,白枕鹤从南方飞回繁殖地,以家庭形式成小群活动在将要营巢的地区,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在产卵前三四小时筑起浅盘状简陋的巢,每窝产三枚灰白色带有棕褐色斑点的卵,孵化期间亲鸟表现不活泼,食欲下降,但警觉性高,每隔1小时左右翻卵一至二分钟。白枕鹤的孵化期29-30天。雏鹤出壳前卵内发出“唧、唧”的叫声。从凿孔到出壳有十四、五个小时,雏鹤3小时就能蹒跚行动,8小时后即能进食。

每年10月白枕鹤南迁,在长江下游的湿地以及福建、台湾越冬,也有的到日本南部的和泉市附近越冬。属于国家II级保护动物。 俗名:锅鹤 玄鹤 修女鹤

地理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越冬,到东北乌苏里江流域繁殖。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分布范围:

繁殖于西伯利亚北部及中国东北;在日本南部及中国东部越冬。

形态特征

属于大型涉禽,它体型娇小,性情温雅,机警胆小,不易驯养。高1米左右, 体重约35公斤,体长约90厘米。它除了额和两眼前方有较密集的黑色刚毛,从头到颈是雪白的柔毛外,其余部分体羽都是石板灰色。

生活习性

栖息于河口、湖泊及沼泽湿地,食鱼类、甲壳类、多足类、软体动物、昆虫以及小麦、莎草科植物等。4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沼泽湿地。每窝产卵二枚。孵卵期约30天,幼鹤80天后具飞翔能力。

种群现状

野生数量7000多只,已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繁殖习性

白头鹤在苏联西伯利亚的维柳伊河流域及乌苏里江流域的比金河一带繁殖。据文献记载,有少量的白头鹤在我国满洲里一带和松花江流域繁殖,主要在我国长江下游各省和日本越冬,迁徙时经向海、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朝鲜半岛。

白头鹤在广阔的生满苔藓的沼泽地营巢,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产卵,6月初孵化,白头鹤在求偶时,其配偶仪式为婚舞与对唱。雄鹤叫声为两声一度,雌鹤为一长一短。在对唱时张开三级飞羽,头颈反复伸长,这种鹤每巢产两枚卵。孵化主要由雌鹤担任,雄鹤只在早晚替雌鹤孵40分钟至1小时。5月下旬小鹤相续孵出,叨壳经24小时,雏鹤重85-935克,孵出3天雏鹤可离巢30米活动,雄鹤带一只散步,雌鹤照看巢内的另一只。第五天两只雏鹤可跟双亲离巢走250米,第7天能在6平方公里范围内觅食。8月下旬到9月底离开繁殖地南迁。

白头鹤在繁殖地吃大量的山酸果蔓,特别是沼泽中的一种植物越桔,对白鹤胃检还有蚊的幼虫和绒状水生植物。夏天还吃昆虫、蛙和鲵,但主食物仍为植物性食物。在越冬地主要吃稻、小麦、大麦等谷物,也吃软体动物和昆虫。白头鹤有时与灰鹤在同一地区营巢,又共同迁徙,尽管有生态隔离现象,仍可见到杂交。在日本出水市白头鹤越冬地,1965年看到1只雄性灰鹤和1只雌性白头鹤杂交,据1968-1975年连续8年的观察,它们已有7批杂交后代。 天鹅是最大的水禽。

天鹅体形优美,具长颈,体坚实,脚大,在水中滑行时神态庄重,飞翔时长颈前伸,徐缓地搧动双翅。迁飞时在高空组成斜线或「V」字形队列前进。其他水禽无论在水中或空中行动均不如天鹅快速。

天鹅以头钻入浅水中觅食水生植物。游泳或站立时,疣鼻天鹅和黑天鹅往往把一只脚放在背後。天鹅雌雄两性相似。能从气管发出不同的声音。有些种类的气管在胸骨内呈襻状。甚至称为哑天鹅的疣鼻天鹅,也常嘶嘶地叫,或发出柔和的鼾声或尖锐的呼噜声。除繁殖期外,天鹅成群地生活。它们结成终生配偶。求偶行为包括以喙相碰或以头相靠。由雌天鹅孵卵,平均每窝产卵6枚,卵苍白色不具斑纹。雄性在巢附近警戒;有些种类雄性亦替换孵卵。在击退敌手後,天鹅像大雁那样发出胜利的欢叫声。幼雏颈短,绒毛稠密;出壳几小时後的幼雏即能跑和游泳,但双亲仍精心照料数月;有些种类的幼雏可伏在母亲的背上。

未成年鸟羽毛灰色或褐色具杂纹直至满两岁以上。第三年或第四年才达性成熟。在自然界中,天鹅能活20年 可活50年以上。 天鹅属有7~8种。

生活环境

天鹅是一种冬候鸟,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每年三四月间,它们大群地从南方飞向北方,在我国北部边疆省份产卵繁殖。雌天鹅都是在每年的五月间产下二三枚卵,然后雌鹅孵卵,雄鹅守卫在身旁,一刻也不离开。一过十月份,它们就会结队南迁。在南方气候较温暖的地方越冬,养息。

生活习性

天鹅保持着一种稀有的“终身伴侣制”不论是取食或休息都成双成对。雌天鹅在产卵时,雄天鹅在旁边守卫着,遇到敌害时,它拍打翅膀上前迎敌,勇敢的与对方搏斗。它们不仅在繁殖期彼此互相帮助,平时也是成双成对,如果一只死亡,另一只也确能为之“守节”,终生单独生活。

生长繁殖

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北迁,5至6月进行繁殖,巢多置于干燥地面上或浅滩上的芦苇丛间,每窝产卵4-7枚。

天鹅文化

在北半球分布的四种白色的天鹅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由于天鹅的羽色洁白,体态优美,叫声动人,行为忠诚,在[[欧亚大陆]]发展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约而同地把白色的天鹅作为纯洁、忠诚、高贵的象征。中国古代称天鹅为鹄、鸿、鹤、鸿鹄、白鸿鹤、黄鹄、黄鹤等,许多地名中仍包含了这些词汇,比如雁门关、鹄岭、鹄泽,黄鹤楼等,至今有些地方依旧是天鹅等雁形目鸟迁徙的重要通道。《诗经》中有“白鸟洁白肥泽”的记载,至今日 。天鹅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李商隐的诗句“拔弦警火凤,交扇拂天鹅”。日本是天鹅的越冬地之一,日语中天鹅的古名约有20多个,有的如“鸿”“鹄”等是由中国传入,有的则是天鹅栖息的地区的名字,还有的用的是天鹅鸣叫的拟声词,有的是对天鹅形态的描述。在日本有关天鹅的故事很多,它们被认为是天的使者,是“神鸟”。

古希腊对于天鹅的记述很多,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志》就论述了天鹅的习性和行为,还有天鹅形态解剖的记载。《希腊鸟谱》一书 中对于天鹅临终的鸣叫有着动人的描述,西方文化中,将文人的临终绝笔称之为“天鹅绝唱”(swan song)正来源于此。在英国,卓越的诗人或歌手可以与天鹅作比,例如莎士比亚的雅号正是“艾冯的天鹅”。西方的音乐和文学作品中也有天鹅的形象,圣桑的《天鹅之死》、柴可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中都有天鹅高贵、圣洁的形象,安徒生用天鹅羽色的变化演绎了一篇动人的《丑小鸭》。星空中的星座也有天鹅的身影(天鹅座),那是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化身,许多艺术家都以莱达与天鹅为题材创作了传世的美术作品。世界各地以天鹅命名的地名更是数不胜数,姓氏中的Swan也是来源于这种美丽而洁白的鸟。 形态:

大型涉禽,(135厘米)体羽除小翼羽、初级覆羽和初级飞羽为黑色外,为纯白色的白色鹤。嘴橘黄,脸上裸皮猩红,腿粉红。飞行时黑色的初级飞羽明显。幼鸟金棕色。 虹膜-**;嘴-橘黄;脚-粉红。 叫声:飞行时发出欢快、轻柔、悦耳的koonk koonk声。

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俄罗斯的东南部及西伯利亚,越冬在伊朗、印度西北部及中国东部。 分布状况:迁徙经由中国东北,冬季有2000多只聚于鄱阳湖及长江流域的湖泊越冬。我国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世界上最大的白鹤越冬地,近年来已发现来这里的白鹤有2896只之多,占全球白鹤总数的98%以上。鄱阳湖成了举世瞩目的白鹤王国。

习性

白鹤栖息于芦苇沼泽湿地,是湿地保护的重要物种,属于我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水生植物根、茎为食,也吃少量的蚌、鱼、螺等。飞行时头颈前伸,两腿后伸,鸣叫声清脆响亮,发音时能引起强烈的共呜,声音可以传到3~5千米以外。

白鹤是候鸟,到秋天和春天时集成大群迁徙。这也给白鹤的生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白鹤迁徙飞行时排成一字形或V字形。迁移时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就是体内脂肪。所以它们要在迁徙前吃饱喝足,不过这还是不够。在食物资源丰富的中途站,白鹤短短几天就可以让体重增加一倍,这种觅食效率是很惊人的。

白鹤在休息时,不是始终用同一只脚,而是右脚站了一会儿,就换上左脚,用两只脚交替着站,以免疲劳。这样可以轮流放松。同时,用一脚站着,可以望得更远,以警惕敌害的突然袭击。如果在睡觉时敌害来了,马上就可以逃跑,要飞走,也比爬起来以后再飞快多了。而当它们站在湖塘中水较深的地方,或是低着头找食的时候,从来也不用一只脚站立,而必须两脚都着地,这样才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当然,在孵化后代期间,它们也和别的鸟一样,乖乖地把身子蹲下来。

繁殖

每年6~8月份在内蒙古、黑龙江繁殖,到了冬天就经过长途跋涉到长江中下游过冬。营巢于沼泽地土丘或水中小岛上。每窝产卵2枚。雌雄轮流孵卵,孵卵期约30天。幼鹤85天后才有飞翔能力。在这85天里小白鹤是非常危险的。寿命约50~60年。 形态:

头顶黑褐色,后头至后颈羽毛尖长,呈柳叶状,羽基暗赤褐色,羽端金**,具黑褐色羽干纹。上体暗褐色,肩部较淡,背肩部微缀紫色光泽;尾上覆羽淡褐色,尖端近黑褐色,尾羽灰褐色,具不规则的暗灰褐色横斑或斑纹,和一宽阔的黑褐色端斑;翅上覆羽暗赤褐色,羽端较淡,为淡赤褐色,初级飞羽黑褐色,内侧初级飞羽内翈基部灰白色,缀杂乱的黑褐色横斑或斑纹;次级飞羽暗褐色,基部具灰白色斑纹,耳羽黑褐色。下体颏、 喉和前颈黑褐色,羽基白色;胸、腹亦为黑褐色,羽轴纹较淡,覆腿羽、尾下覆羽和翅下覆羽及腋羽均为暗褐色,覆腿羽具赤色纵纹。分布:

中国范围:中国的黑龙江尚志、沾河、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化、伊春、大兴安岭,吉林白城、通化、延边、吉林,辽宁本溪、丹东、大连、锦州、朝阳,内蒙古呼伦贝尔,新疆西部昆仑山和天山,青海西宁、门源、青海湖,甘肃武威、武都、文县、甘南、河西、兰州,山西雁北、忻州、太原、吕梁、晋中、上党、临汾、运城,北京房山、怀柔、密云,陕西,湖北,贵州贵定、兴义,四川巴塘、万源、奉节、巫溪、金阳、康定、石渠、茂县、汶川、广元、金堂,云南西部,喜马拉雅山脉等地,留鸟或旅鸟。

习性:

性格凶猛而力强,捕食鸠、鸽、雉、鹑、野兔,甚至幼麝等。金雕主要捕食大形的鸟类和中小型兽类,所食鸟类有赤麻鸭、斑头雁、鱼鸥、雪鸡,兽类有岩羊幼仔、藏原羚、鼠兔、兔、黄鼬、藏狐等,有时也捕食家畜和家禽。

繁殖:

繁殖期在2~3月间,多营巢于难以攀登的悬崖峭壁的大树上,飞行速度极快,常沿着直线或圈状滑翔于高空。营巢于难以攀登的悬崖上,营巢材料主要以垫状植物的根枝堆积而成,内铺以草、毛皮、羽绒等。 金雕是珍贵猛禽,在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数量稀少,而且因其羽毛在国际市场价格昂贵,特别需要保护。

詹建俊 是满族人,1931年生于辽宁沈阳,自幼随父移居北平(北京)。他的父亲詹恩轩雅爱书画,家中藏有齐白石、张大千等人的字画,经常带他参观书画展览,听京剧、曲艺,领略老北京风情。1942年他上小学高年级时,课余到北平“雪芦画社”学习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他喜爱吴道子、任伯年的画,特别是梁楷的《泼墨仙人》。他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渐养成了儒雅而豪爽的性格。

由于詹建俊在油画艺术上的成就和影响,1985年起他被推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并于1995年中国油画家学会成立时起担任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至今。二十年来詹建俊一直担任全国油画艺术的学术领导工作,作为中国油画艺术领域的组织者和带头人,领导主持了全国多项油画艺术的展览、交流与研究活动,并担任重大美术展览油画作品的评选、评奖负责人,曾任每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第六、七、八、九、十届评审委员会委员、油画评审组组长、总评奖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中国油画展》。为新时期中国油画艺术的发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等职。詹建俊从事油画教学、创作数十年,其油画造型坚实,结构严谨,手法简练概括,用笔洒脱,色彩强烈,风格爽健豪壮,富有诗意和音乐性。代表作有《狼牙山五壮士》《高原的歌》《潮》等,出版《詹建俊画集》。作品曾获“全国美展”金质奖章,“北京市美展”一等奖。

艺术年表 1931年 1月12日出生于沈阳市,满族。祖籍辽宁省盖平县,自幼随父移居北京。 1942年 读小学及初中时,课余人北平雪芦画社学习传统工笔人物画。 1948年 考入徐悲鸿主办的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 1949年 在学习期间,首次油画创作获学校举办的创作竞赛奖章。 1950年 为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学生,受教于徐悲鸿、吴作人、董希文等先生,在学习期间,首次油画创作获学院举办的创作竞赛奖章。 1953年 自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毕业创作年画《好庄稼》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单幅画出版和发行。毕业后留校当彩墨系研究生,受教于蒋兆和、叶浅予等先生。学习期间随叶浅予、邓白等先生率领的敦煌艺术考察团至敦煌临摹壁画,并赴甘南藏族自治州进行写生,作品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观摩展览。 1955年 考入文化部主办的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 1957年 自油画训练班毕业,所作油画《起家》被选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美术竞赛,获铜质奖章。开始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油画系教师。 1958年 随油画系至石景山地区办学、上课并每周至钢铁厂参加劳动。参加十三陵水库劳动。 1959年 创作油画《狼牙山五壮士》,由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并出版独幅精装画页,被列为建国以来有代表性的优秀美术作品。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1960年 为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及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 1961年 受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邀请创作历史画《毛主席在农民运动讲习所》。赴新疆喀什、和田等地写生,作品在中央美术学院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举行观摩展览。 1962年 当选为第四届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1963年 与舞蹈家王樯结婚。 1964年 派赴河北农村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停止正常工作。 1970年 至河北磁县参加劳动。 1974年 至山西大寨农村办学,为当地服务。 1975年 借调至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创作历史画《好得很》。 1976年 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深入生活,进行写生。 1977年 赴四川阿坝地区长征路上及云南大理、瑞丽进行考察写生。写生作品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举行观摩展览。 1978年 赴黑龙江农垦区及长江三峡沿岸旅行写生。创作《寂静的石林湖》、《海风》。 1979年 创作油画《高原的歌》,在北京市美术展览获一等奖,在第五届全国美术展览获二等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并于1981年被选送法国春季沙龙展览。创作《回望》《鹰之乡》参加油画研究会作品展,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为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并在中国美术家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理事。 1980年 油画《琼嶂》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亚洲现代美术展。油画《薄暮》获北京市优秀美术作品甲级奖。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恢复画室制,任第三画室主任。 1981年 第二次赴新疆写生,创作油画《帕米尔的冰山》在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览上获佳作奖,同时获北京市少数民族美术作品荣誉奖。创作油画《石林组画——星、霞、雾、湖、秋》,发行纪念邮票5枚。为中国美术家代表团成员赴西非尼日利亚、塞拉利昂、马里三国访问,举办作品展览,并顺访法国巴黎。 创作了非洲题材作品《黑非鼓手》《舞》《远方》《母亲》等参加在美术馆举办的中国访外美术家作品展。 1982年 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美艺术教育会议,为中国代表团团员。创作《高原情》参加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作品展。 1983年 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深入生活。 1984年 创作油画《潮》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质奖章,并获北京市美术作品荣誉奖及得到北京市政府表彰大会的表彰。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创作《潭》《瀑》《虹》。作品《深秋》《小憩》参加日本现代中国洋画家展。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詹建俊画集》。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詹建俊画集》。 1985年 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作品《凌妮》《岩》参加当代油画展。由中央电视台拍摄专题片《詹建俊和他的艺术》,参加亚广联亚洲艺术家专题节目。应邀赴日本参加中日友好协会举办的现代美术作品展开幕活动,作品《潭》《泉》参加展出。参加黄山油画艺术研讨会。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该委员会由中国美协聘请全国油画界中有影响力的70位著名专家组成。 1986年 组织并主持全国油画艺术讨论会。创作《冬雪》参加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油画联展。作品《礁》参加日本现代中国美术家展。 1987年 作品《黑非鼓手》《岩》等参加美国纽约中国当代油画展。组织并主持首届中国油画展。创作《遥远的地方》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展。作品《回望》赴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展出。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988年 为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团长,赴伊拉克参加巴格达第二届造型艺术展览会。 作品参加“中国首届人体艺术大展”。 1989年 被文化部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聘请为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油画评选委员会主任和总评奖委员会委员。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第五次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0年 应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邀请至德国进行学者访问、专业考察三个月。创作《秋声》参加全国风景画大展。 1991年 至法国、西班牙作专业访问。参加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意大利进行艺术交流访问。获“91中国油画年展”荣誉奖。被聘为文化部艺术(美术)专业人员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创作《长虹》参加20世纪中国美术作品展。国务院发给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 应邀赴香港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年展开幕并作专题讲座。组织并主持召开第二届全国油画艺术研讨会。应邀赴新疆参加新疆油画理论研讨会。 1993年 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创作《枯树中的一片绿》《倒下的树》等四幅以大树为题材的作品,参加具象油画展。主持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的筹办、评选、评奖工作。 1994年 组织并主持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创作《升腾的云》,参加第二届中国油画展。 1995年 任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及总评奖委员会油画组组长。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现代中国油画展,并作介绍中国油画发展报告。油画《闪光的河流》《藤》参加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作品展。中国油画学会成立,任学会主席。 1996年 领导组织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创作油画《大风》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选为第六次全国文代会中国美协代表。台湾《中国巨匠美术周刊》出版詹建俊专册。 1997年 领导组织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作品《凌妮》《马大爷》参加展出。应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邀请为祖国大陆文化人士参访团团员赴台湾访问。领导组织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 1998年 作品《狼牙山五壮士》参加在美国欧根海姆美术馆举办的中国五千年艺术展。任为文化部主办的“98中国国际美术年”艺术委员会委员。领导组织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应邀赴加拿大进行旅行写生并展出,同期至美国参观访问。 1999年 作品《红枫》参加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任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油画展区评选委员会主任及总评选委员。 2000年 应台湾山艺术基金会邀请赴台湾访问。作品《狼牙山五壮士》《高原的歌》《飞雪》参加20世纪中国油画展,任20世纪中国油画展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应邀至芬兰参加瓦萨市第十届文化论坛及中国风景展。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家一同赴埃及、南非参观访问。 2001年 召开“中国油画学会工作会议,”全国各地油画界代表及中宣部、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有关领导出席会议。詹建俊在会上作了《中国油画的处境的选择》的宗旨发言,该发言随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美术》等报刊发表。应邀至台湾出席“沙A七十年作品回顾展”开幕式及研讨会。赴俄罗斯为筹办特列恰科夫国家画廊藏画来中国展出挑选作品。油画《夕照》参加“研究与超越-中国小幅油画作品大展。”为中国文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三代中国油画家研究-詹建俊”画册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艺术大家个人词典系列-詹建俊词典”一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2年 “中国油画与新世纪”学术研讨会召开,詹建俊在会上作了“走中国油画的创新之路”的宗旨发言。陪同全国政协李瑞环主席访问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乌克兰、英国。应邀至韩国参加“东方的颜色展” 2003年 油画作品《旭日》参加“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精选作品展”。任“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划委员及油画评选组组长。 2004年 参加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全球化与中华文化2004文化高峰论坛”。任“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油画展区评审委员会主任及总评审委员会委员。赴欧洲德、法、意等国作文化之旅。获中国文联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基金理事会“造型艺术成就奖”。 2005年 为设于巴黎的“欧洲人文、艺术、科学院”客座院士。任“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组织委员会、艺术委员会主任。在“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研讨会”上作《自觉建构中国油画学派》的发言。任由中央宣传部及文化部领导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术委员会委员。 2006年 任“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及油画评选组组长。任“自然与人——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组织委员会、艺术委员会主任。油画作品《玉松》参展。组织并参加“中国的当代写实油画研讨会”与“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油画专业研讨会。赴印尼参加“李国基艺术中心”开馆仪式。赴日本东京、大阪、京都、箱根、奈良参观访问。 2007年 “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创作油画《王域高原》参展。“詹建俊艺术展”于5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各时期个人作品167幅,同时举行“詹建俊艺术展学术研讨会”大型画册《詹建俊》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2年“高原高原”第二届中国西部美术展油画年度展 学术提名展(陕西美术馆)

甘南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拉卜楞寺、郎木寺、米拉日巴佛阁、扎尕那、甘加秘境、桑科草原、玛曲草原、尕海湖、卓尼大峪沟、阿万仓湿地。

1、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之一,也是甘南地区寺院的代表,有着“世界藏学府”的美誉。寺庙建筑宏伟壮观,金碧辉煌,具有藏民族独特风格。寺内的保存有多尊佛像、古籍、唐卡等各种文物及艺术品,在这里还可以看到最长的转经长廊,处处都充满了信仰。

2、郎木寺

郎木寺为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有着神圣又神秘的藏教文化,是灵魂深处最纯净的乐土。寺院在群山的环抱中静静地伫立着,被眼前精湛的构造工艺和精美的色彩搭配深深震撼到,感受藏教文化,体验藏族民俗。

3、米拉日巴佛阁

米拉日巴佛阁是一座红色的藏式高层建筑。佛阁建筑气势非凡,金碧辉煌,佛教风格浓厚,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更加神圣庄严。佛阁内部供奉了一千多尊塑像,在藏区十分罕见,也被称为藏传佛教的博物馆。

4、扎尕那

人间仙境扎尕那,是隐藏群峰峻岭之中的藏寨古村落,山势奇峻,风景特别秀丽,在云雾缭绕之中,宛如世外桃源。大山怀抱下的古村落,安逸宁静,看炊烟袅袅,赏悬崖耸石,这里的一切都呈现出最美的样子,令人无比向往。

5、甘加秘境

甘加秘境是甘南一处未被开发的小众秘境,在这片神迹之地上,风景如画,沿途可以遇见很多神秘风光,八角古城、作海寺、白石崖寺、丹尼索瓦人遗址溶洞都是到这片秘境游玩必去的景点,非常适合自家游玩。

6、桑科草原

桑科草原是一处天然的高山草甸草原,四周群山环抱大夏河水从中缓缓流过,水草丰美,牛羊肥壮。草原最美的季节就是夏季,草原上开满了鲜花,绿草如茵,可以看到大片的羊群,一望无际起伏变幻的绿色大草原如诗如画。

7、玛曲草原

玛曲草原作为原生态湿地草原,也是是离城市最近的湿地草原。草原生态环境被保护得很好,水草丰茂,牛羊成群,是当地藏族同胞世代生息的地方,也是著名的“河曲马”出产地,很适合夏天避暑游玩。

8、尕海湖

尕海湖是甘南最大的高原湖泊,宛如一片辽阔草原上的明珠。尕海湖纯净清澈,四周是大片湿地,湖边栖息着成群的鸟儿,碧波荡漾的倒映着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值得一去。

9、卓尼大峪沟

卓尼大峪沟是九条峡谷的总称,每条沟内都保留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青山滴翠,流水成韵。处处可见繁茂苍翠的森林,流水潺潺,湖水澄澈湛蓝,绿草如茵,宛如美丽清净的世外桃源,美得令人惊叹!

10、阿万仓湿地

阿万仓湿地是三条河流与黄河汇合的草原湿地,景色优美且独特,保存了很好的原生态民俗风貌。雪山、草原、湖泊等风光交织在一起,黄河的支流在大地上画出无数条曲线,水草丰茂,牦牛群和羊群散落其中,湿地风光美如画。

以上内容参考-拉卜楞寺-郎木寺

扎木年,是藏族弹拨弦鸣乐器。藏语“扎木”是声音,“年”为悦耳好听之意,“ 扎木年”意为声音悦耳的琴。

鹰笛,是藏族的一种特色乐器,又称鹰骨笛子,是由秃鹫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鹰笛主要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省的藏族地区。

扩展资料

藏族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弹拨乐器有札木聂、扬琴;弓弦乐器有牛角胡、贴琴、根卡、胡琴、热玛琴等;吹管乐器有竖笛、骨笛、大号、号、唢呐、铜笛、海螺、口弦、竹笛、泥笛等;打击乐器有大鼓、热巴鼓、达玛鼓、巴郎鼓、锣、镲、串铃等。

其中的札木聂、牛角胡、大号、竖笛最富有特色。札木聂即六弦琴,据传已有600~700年历史,是民间歌舞堆谐、囊玛和札木聂弹唱的主要伴奏乐器。牛角胡,藏语称“比汪”或“比庸”,与二胡形制相似,但琴筒用牛角制成,主要为弦子及折嘎伴奏。由于琴弓较短,演奏时凡旋律中的长音,均奏成八分音符的同音反复,并在弱拍上加用大二度或小三度的倚音或复倚音,形成弦子音乐的主要特色。竖笛、骨笛流传于牧区。

竖笛用木制,骨笛用鹰腿骨或羊腿骨制成,音区高,音量小,声音尖细,常用以吹奏牧歌曲调。大号,藏语称“同钦”,铜制,管身无孔,长约3米,下端有大叭口,能吹出基音及五度泛音,音量宏大,多用于寺院仪式活动及藏戏音乐中。

参考资料:

-藏族

甘南必去十大景点有:拉卜楞寺,郎木寺,米拉日巴佛阁,扎尕那,甘加秘境,桑科草原,玛曲草原,尕海湖,卓尼大峪沟,阿万仓湿地。

1、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之一,也是甘南地区寺院的代表,有着“世界藏学府”的美誉。寺庙建筑宏伟壮观,金碧辉煌,具有藏民族独特风格。寺内的保存有多尊佛像、古籍、唐卡等各种文物及艺术品,在这里还可以看到最长的转经长廊,处处都充满了信仰。

2、郎木寺

郎木寺,为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有着神圣又神秘的藏教文化,是灵魂深处最纯净的乐土。寺院在群山的环抱中静静地伫立着,被眼前精湛的构造工艺和精美的色彩搭配深深震撼到,感受藏教文化,体验藏族民俗。

3、米拉日巴佛阁

米拉日巴佛阁,是一座红色的藏式高层建筑。佛阁建筑气势非凡,金碧辉煌,佛教风格浓厚,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更加神圣庄严。佛阁内部供奉了一千多尊塑像,在藏区十分罕见,也被称为藏传佛教的博物馆。

4、扎尕那

人间仙境扎尕那,是隐藏群峰峻岭之中的藏寨古村落,山势奇峻,风景特别秀丽,在云雾缭绕之中,宛如世外桃源。大山怀抱下的古村落,安逸宁静,看炊烟袅袅,赏悬崖耸石,这里的一切都呈现出最美的样子,令人无比向往。

5、甘加秘境

甘加秘境,是甘南一处未被开发的小众秘境,在这片神迹之地上,风景如画,沿途可以遇见很多神秘风光,八角古城、作海寺、白石崖寺、丹尼索瓦人遗址溶洞都是到这片秘境游玩必去的景点,非常适合自家游玩。

6、桑科草原

桑科草原,是一处天然的高山草甸草原,四周群山环抱大夏河水从中缓缓流过,水草丰美,牛羊肥壮。草原最美的季节就是夏季,草原上开满了鲜花,绿草如茵,可以看到大片的羊群,一望无际起伏变幻的绿色大草原如诗如画。

7、玛曲草原

玛曲草原,作为原生态湿地草原,也是离城市最近的湿地草原。草原生态环境被保护得很好,水草丰茂,牛羊成群,是当地藏族同胞世代生息的地方,也是著名的“河曲马”出产地,很适合夏天避暑游玩。

8、尕海湖

尕海湖,是甘南最大的高原湖泊,宛如一片辽阔草原上的明珠。尕海湖纯净清澈,四周是大片湿地,湖边栖息着成群的鸟儿,碧波荡漾地倒映着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值得一去。

9、卓尼大峪沟

卓尼大峪沟,是九条峡谷的总称,每条沟内都保留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青山滴翠,流水成韵。处处可见繁茂苍翠的森林,流水潺潺,湖水澄澈湛蓝,绿草如茵,宛如美丽清净的世外桃源,美得令人惊叹!

10、阿万仓湿地

阿万仓湿地,是三条河流与黄河汇合的草原湿地,景色优美且独特,保存了很好的原生态民俗风貌。雪山、草原、湖泊等风光交织在一起,黄河的支流在大地上画出无数条曲线,水草丰茂,牦牛群和羊群散落其中,湿地风光美如画。

-拉卜楞寺

-郎木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