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药的古籍记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圣药的古籍记载,第1张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列为“上品”

《本草纲目·兽部》阿胶

[兽部第五十卷 兽之一] 阿胶

(《本经》上品)

释名傅致胶(《本经》)。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时珍曰∶阿井,在今山东·兖州府·阳谷县东北六十里,即古之。东阿县也。有官舍禁之。郦道元《水经注》云∶东阿有井大如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者,即此也。其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用搅浊水则清。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盖济水清而重,其性趋下,故治淤浊及逆上之痰也。

集解《别录》曰∶阿胶出东平郡·东阿县,煮牛皮作之。弘景曰∶今东都亦能作之。用皮有老少,胶有清浊。熬时须用一片鹿角即成胶,不尔不成也。胶有三种∶清而薄者画家用;清而浓者名覆盆胶,入药用;浊而黑者不入药,但可胶物尔。颂曰∶今郓州亦能作之,以阿县城北井水作煮者为真。其井官禁,真胶极难得,货者多伪。其胶以乌驴皮得阿井水煎成乃佳尔。今时方家用黄明胶,多是牛皮;《本经》阿胶,亦用牛皮,是二皮可通用。但今牛皮胶制作不甚精,只可胶物,故不堪入药也。陈藏器言诸胶皆能疗风止泄补虚,而驴皮胶主风为最,此阿胶所以胜诸胶也。时珍曰∶凡造诸胶,自十月至二三月间,用牛、水牛、驴皮者为上,猪、马、骡、驼皮者次之,其旧皮、鞋、履等物者为下。俱取生皮,水浸四五日,洗刮极净。熬煮,时时搅之,恒添水。至烂,滤汁再熬成胶,倾盆内待凝,近盆底者名坌胶,煎胶水以咸苦者为妙。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鞍、靴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为真。真者不

修治弘景曰∶凡用皆火炙之。曰∶凡用,先以猪脂浸一夜,取出,柳木火上炙燥研用。时珍曰∶今方法或炒成珠,或以面炒,或以酥炙,或以蛤粉炒,或以草灰炒,或酒化成膏,或水化膏,当各从本方。

气味甘,平,无毒。《别录》曰∶微温。张元素曰∶性平味淡,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入手太阴、足少阴、厥阴经。得火良。薯蓣为之使。畏大黄。

主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音藓)。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本经》)。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别录》)。坚筋骨,益气止痢(《药性》。颂曰∶止泄痢,得黄连、蜡尤佳)。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及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时珍)。

发明藏器曰∶诸胶皆主风、止泄、补虚,而驴皮主风为最。宗曰∶驴皮煎胶,取其发散皮肤之外也。用乌者,取乌色属水,以制热则生风之义,如乌蛇、乌鸦、乌鸡之类皆然。时珍曰∶阿胶大要只是补血与液,故能清肺益阴而治诸证。按陈自明云∶补虚用牛皮胶,去风用驴皮胶。成无己云∶阴不足者补之以味,阿胶之甘以补阴血。,不论肺虚肺实,可下可温,须用阿胶以安肺润肺。其性和平,为肺经要药。小儿惊风后瞳仁不正者,以阿胶倍人参煎服最良。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又痢疾多因伤暑伏热而成,阿胶乃大肠之要药。有热毒留滞者,则能疏导;无热毒留滞者,则能平安。数说足以发明阿胶之蕴矣。

附方旧五,新十四。瘫缓偏风∶治瘫缓风及诸风,手脚不遂,腰脚无力者。驴皮胶微炙熟。先煮葱豉粥一升,别贮。又以水一升,煮香豉二合,去滓入胶,更煮七沸,胶烊如饧,顿服之。及暖,吃葱豉粥。如此三四剂即止。若冷吃粥,令人呕逆。(《广济方》)肺风喘促∶涎潮眼窜。用透明阿胶切炒,以紫苏、乌梅肉(焙研)等分,水煎服之。(《直指》)老人虚秘∶阿胶(炒)二钱,葱白三根。水煎化,入蜜二匙,温服。胞转淋∶阿胶三两,水二升,煮七合,温服。(《千金方》)赤白痢疾∶黄连阿胶丸∶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口渴,小便不利。用阿胶(炒过,水化成膏)一两,黄连三两,茯苓二两。为末,捣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粟米汤下,日三。(《和剂局方》)吐血不止∶《千金翼》∶用阿胶(炒)二两,蒲黄六合,生地黄三升,水五升,煮三升,分三服。《经验》∶ 治大人、小儿吐血。用阿胶(肺损呕血并开胃∶用阿胶(炒)三钱,木香一钱,糯米一合半,为末。每服一钱,百沸汤点服一盏,入生地黄汁一合,煎至六分,温服。急以帛系两乳。(《圣惠》)月水不调∶阿胶一钱,蛤粉炒成珠,研末,热酒服即安。一方入辰砂末半钱。月水不止∶阿胶炒焦为末,酒服二钱。(《秘韫》)妊娠尿血∶阿胶炒黄为末,食前粥饮下二钱。(《圣惠》)妊娠血痢∶阿胶二两,酒一升半,煮一升,顿服。(《杨氏产乳》)妊娠下血不止∶阿胶三两炙为末,酒一升半煎化,一服即愈。又方∶用阿胶末二两,生地黄半斤捣汁,入清酒三升,绞汁分三服。(《梅师方》)妊娠胎动∶《删繁》∶用阿胶(炙研)二两,香豉一升,葱一升,水三升,煮二物取一升,入胶化服。《产宝》胶艾汤∶用阿胶(炒)二两,熟艾叶二两,葱白一升。水四升,煮一升半,分温两服。产后虚∶阿胶(炒)、枳壳(炒)各一两,滑石二钱半。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下。未通,再服。(《和剂局方》)久嗽经年∶阿胶(炒)、人参各二两,为末。每用三钱,豉汤一盏,葱白少许,煎服,日三次。(《圣济总录》)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白瓜子丸的用法用量 6 各家论述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白瓜子丸 1 拼音

bái guā zǐ wán

2 处方

白瓜子2两,藁本1两,远志1两,杜蘅1两,天门冬3两,白芷1两,当归1两,车前子1两,云母粉1两,柏子仁半两,细辛半两,橘皮半两,栝蒌仁半两,铅丹半两,白石脂半两。

3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 功能主治

令色白。主面(黑干)(黑曾)。

5 白瓜子丸的用法用量

空腹服20丸,日3次。

6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铅丹除热下气,而镇摄阴邪从大便出;云母粉治身皮死肌;白石脂敛固肺气,肺气固则色白也;白瓜子即冬瓜仁,令人悦泽颜色;杜蘅、藁本、细辛、白芷、天冬、栝楼佐之,以祛在经风气之滞,乃内服正治法也。

7 摘录

《千金》卷六

古籍中的白瓜子丸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面体门]面

除,朝夕从事者,又安可已耶。治面。令光白润泽。白瓜子丸方白瓜子(炒令黄二两)本(去苗土)远志(去心)

《太平圣惠方》:[卷第四十]治面诸方

。五脏六腑十二经。或涩愈也治面。令色光白。宜服白瓜子丸方。白瓜子仁(三两微炒)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七]白瓜子

,明目,延年不老。又,取子三、五升,退去皮,捣为丸。空腹服三十丸,令人白净如玉。日华子云∶冬瓜仁,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三十八菜部上品]菜之走

方寸匕日三服治男子五劳七伤明目延年不老及去皮捣为丸空腹服三十丸令人白净如玉《本草品汇精要》元王好古

《新修本草》:[卷第六]紫芝

目录 1 拼音 2 《外科精义》卷下:通气散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25 备注 26 摘录 3 《奇效良方》卷五十八:通气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诚书》卷七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准绳·疡医》卷五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56 附注 6 《赤水玄珠》卷三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66 附注 7 《校注妇人良方》卷八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8 《普济方》卷二七八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9 《普济方》卷五十四 91 方名 92 通气散的别名 93 组成 94 主治 95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96 附注 10 《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脉因证治》卷上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附注 12 《瑞竹堂方》卷二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妇人良方》卷十二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普济方》卷五十三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7 《幼幼新书》卷三十九引张涣方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通气散 通气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tōng qì sǎn

2 《外科精义》卷下:通气散

21 处方

玄胡45克 猪牙皂角 川芎各30克 藜芦15克 踯躅花75克

22 制法

上为细末。

23 功能主治

通窍除毒。治时气头面赤肿,或咽喉闭塞不通,用之取嚏,喷七八遍,泄出其毒则愈。若看病之人用此药,必不传染。

2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用纸燃蘸少许,纴于鼻中,取嚏为效。

25 备注

方中玄胡,《外科枢要》作“玄参”。

26 摘录

《外科精义》卷下

3 《奇效良方》卷五十八:通气散

31 处方

茴香 木香 全蝎 玄胡索 陈皮 菖蒲各3克 羌活 僵蚕 川芎 蝉退各15克 穿山甲6克 甘草45克

32 制法

上药为细末。

33 功能主治

理气通窍。治耳聋,气闭不适。

3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9克,不拘时温酒调服。

35 摘录

《奇效良方》卷五十八

4 《诚书》卷七 41 方名

通气散

42 组成

茴香1钱,石菖蒲1钱,人参1钱,延胡索1钱,陈皮1钱,木香1钱,羌活5钱,僵蚕5钱,川芎5钱,蝉蜕5钱,穿山甲2钱,甘草1钱半。

43 主治

暴怒气闭,耳部肿胀。

4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酒调服。

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5 《准绳·疡医》卷五 51 方名

通气散

52 组成

玄参1钱半,猪牙皂角1钱,川芎1钱,北细辛、藜芦、草乌头、羊踯躅花。

53 主治

时毒焮肿,咽喉不利。

5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用纸捻蘸少许,入鼻内取嚏为度,日2次。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56 附注

方中细辛、藜芦、草乌头、羊踯躅花用量原缺。

6 《赤水玄珠》卷三 61 方名

通气散

62 组成

木通5钱,木香5钱,枳壳5钱,菖蒲5钱,川芎2钱,柴胡2钱,陈皮2钱,白芷2钱,羌活2钱,僵蚕(炒)2钱,全蝎2钱,蝉蜕2钱,甘草1钱半,川山甲(炮)3钱。

63 主治

气闭耳聋。

6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酒调下。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66 附注

《济阳纲目》有延胡索,无柴胡。

7 《校注妇人良方》卷八 71 方名

通气散

72 组成

陈皮1钱,苏叶1钱,枳壳(面炒)1钱,木通1钱。

73 主治

虚人忧怒,以致伤肺与大肠,不能传送,大便秘结。产后大小便不通。

7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8 《普济方》卷二七八 81 方名

通气散

82 组成

陈皮1斤(去蒂),阿胶4两(炒),甘草4两。

83 主治

诸肿毒初发。

8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半两,用水2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

9 《普济方》卷五十四 91 方名

通气散

92 通气散的别名

通圣散

93 组成

穿山甲(炮)5两,蝼蛄5两,麝香1钱。

94 主治

久聋,诸药不效。

95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上以葱涎和捣,塞耳中;或为细末,每用少许,以葱管盛药放耳中。同时以追风散搐鼻。

96 附注

通圣散(《景岳全书》卷六十)。

10 《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101 方名

通气散

102 组成

郁李仁(去皮,研)半两,木香1分,槟榔(锉)3枚,大黄(锉)1两,芍药半两,细辛(去苗叶)1分,人参半两,山芋1两,桂(去粗皮)1两,甘草(炙,锉)1分,牡丹皮1分。

103 主治

聤耳。

10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空心温酒调下。

105 制备方法

上除郁李仁别研外,并为散,和匀。

11 《脉因证治》卷上 111 方名

通气散

112 组成

防风、藁本、独活、羌活、黄芩、黄连、人参、黄耆。

113 主治

风热乘肺,脉洪大,肩背痛,须颔肿,颈肩臑肘臂外后臁痛,汗出,小便数而欠者。

114 附注

《医部全录》本方用量:防风、藁本、羌活、独活各八分,黄芩、黄连各一钱;无人参、黄耆;用法作(口父)咀,水煎服。

12 《瑞竹堂方》卷二 121 方名

通气散

122 组成

穿山甲(锉细,用蛤粉炒胀,去粉)2两,白牵牛1两(炒),玄胡索(去皮)1两,陈皮(去白,净)1两(炒),木香1两半(不见火),舶上硫黄2两(炒),厚朴(去皮)1两,甘草1两(炙),黑牵牛半两(炒)。

123 主治

小肠疝气,腰腹牵引疼痛,感风寒或劳损腰痛,妇人吹乳,心气肿痛,疮疖不拘溃否等。

12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空心温酒调下,病在上者食后服,病在下者食前服。

1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3 《妇人良方》卷十二 131 方名

通气散

132 组成

破故纸不拘多少(瓦上炒令香熟)。

133 主治

妊娠腰痛,状不可忍。妇人肾虚腰痛。

13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空心先嚼胡桃肉半个,再服药2钱,温酒调下。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4 《普济方》卷五十三 141 方名

通气散

142 组成

茴香1钱,木香1钱,全蝎1钱,陈皮1钱,玄胡1钱,穿山甲(炮)2钱,羌活半钱,僵蚕半钱,川芎半钱,蝉蜕半钱,菖蒲1钱,甘草1钱半。

143 主治

耳聋,气闭不通。

14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温酒调下。

1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5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151 方名

通气散

152 组成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木香1分,槟榔1分。

153 主治

小儿腹胀。

15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匕,煎紫苏、木瓜汤调下。

155 制备方法

上锉细,用巴豆30粒同炒令赤色为度,去巴豆,捣三药为细散。

16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161 方名

通气散

162 组成

川芎、当归、白芍、杜仲、阿胶、茴香、川断、补骨脂、山药、橘核、防风、独活、香附、甘草、葱白、萆薢。

163 主治

妇人妊娠,劳伤损动,风邪寒气乘之,腰腹痛上连肩背,痛而不止则伤胎易堕。

17 《幼幼新书》卷三十九引张涣方 171 方名

通气散

172 组成

象牙(烧)1钱,鹅羽(烧)1钱,磁石皂子大(烧)。

173 主治

误吞铜钱物及钩绳之类,哽于咽喉。

174 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新汲水调下。

1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通气散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耳]耳聋

、人参、五味汤嚼下。益气聪明汤(见目。)〔气闭〕通气散茴香木香全蝎玄胡索陈皮菖蒲(各一钱)羌活僵蚕川

《张氏医通》:[卷八七窍门下]耳

头痛耳聋颊肿。四物汤加肉桂吞龙荟丸降火。及复元通气散调气。耳聋有湿痰者。滚痰丸下之。耳聋面颊黑者。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发无定处]瘿瘤

大。每服一钱,食远,灯心、生姜煎汤送下。方歌通气散瘿坚气瘤,麦桔芎归花粉投,芩枳二陈星贝藻,香附

《医宗金鉴》:[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三卷]腰痛总括

,方出本草小续命汤加牛膝,杜仲,炒穿山甲也通气散 活络丹4气滞闪挫通气散,木陈穿索草茴牵,血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十一·疮毒门]痈疽疖毒

《杨氏家藏方》卷八:五生丸处方天南星(生姜汁浸一宿,焙干)半夏(汤洗七次)附子(炮,去皮、脐)白附子天麻白矾(枯)各30克朱砂6克(别研为衣)制法上药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治风痰上扰,头目眩晕,呕吐痰涎。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用生姜汤送下。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五生丸处方南星半夏川乌白附子各30克大豆(去皮称)75克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痫证。用法用量每服3~5丸,不过7丸,姜汤下。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五《准绳·类方》卷五方名五生丸组成川乌头半两,附子半两(各生用,去皮脐),天南星半两(生),半夏半两(生),干生姜半两。主治风痫。用法用量每服5丸,冷酒送下,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醋煮大豆汁作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普济方》卷二四二方名五生丸组成川乌、草乌、南星、五灵脂、没药各等分(生用)。主治风毒,干湿脚气,浑身一切风痛,及服诸药不得效者。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温酒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以醋调五灵脂末作膏子,研和为丸,如梧桐子大。《玉机微义》卷四十一引李仲南方方名五生丸组成南星1两,半夏1两,川乌1两,白附子1两,大豆(去皮)1两。主治风痫有痰,阴脉弦细缓者。用法用量每服3丸至5丸,不过7丸,生姜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普济方》卷二四一引《卫生家宝》方名五生丸组成金毛狗脊1两(去毛),川乌1两,防风1两(去芦),川萆薢1两,蓬莪术1两(日晒干)。主治脚气,及风气攻四肢。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盐汤、盐酒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圣济总录》卷十五方名五生丸组成干姜1两(不炮),乌头1两(生,去皮脐),半夏1两(生用),附子1两(生,去皮脐),大豆末(生用)。主治痫疾。用法用量每服3丸,冷酒送下。制备方法上药除大豆末外,细锉,捣

详见百科词条:五生丸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3:40:27 共81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桑根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原形态 25 桑根的药理作用 26 性味 27 功能主治 28 桑根的用法用量 29 附方 210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桑根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桑根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桑根 1 拼音

sāng gēn

2 《辞典》:桑根

21 出处

《南京民间药草》

22 拼音名

Sānɡ Gēn

23 来源

为桑科植物桑的根。

24 原形态

形态详"桑叶"条。

25 药理作用

桑树根的乙醇及丙酮浸出液在体外有抑制真菌的作用。

26 性味

《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27 功能主治

治惊痫,筋骨痛,高血压,目赤,鹅口疮。

①《日华子本草》:"研汁,治小儿天吊,惊痫客忤;敷鹅口疮。"

②《岭南采药录》:"去骨节风痰。"

③《南京民间药草》:"治筋骨痛,高血压。"

28 桑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

29 附方

①治风湿痛,跌打:陨伤,高血压:桑树根五钱至一两,大剂可至二两。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②治赤眼:鲜桑根一两。洗净,水适量煎服,或煮猪肝于早晨服。(《闽南民间草药》)

③治血露不绝:锯截桑根取屑五指撮,取醇酒服之,日三。(《肘后方》)

④中蜀椒、蜈蚣毒:煮桑根汁解之。(《补缺肘后方》)

210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桑根的方剂 桑根散

nsǎn《普济方》卷三○八引《十便良方》:方名:桑根散组成:蒜(细,切)、桑根白皮(取汁)。主治:蜈

桑根白皮饮

ēnbáipíyǐn《圣济总录》卷八十八:方名:桑根白皮饮组成:桑根白皮(锉)1两半,木通(锉)1两

乌雌鸡切面羹

鸡切面羹组成:乌雌鸡半只(治如食法),白面4两,桑根白皮3分(锉),赤茯苓3分(末),桂心末1分。主

小葶苈汤

汤组成:葶苈3分(隔纸炒,别捣研,丸如樱桃大),桑根白皮2两半,大枣10个(去核)。主治:喘咳上气,

桑根汤

nggēntāng《医心方》卷八引苏敬方:方名:桑根汤组成:桑根白皮5升,大豆5升。主治:脚气。通身

更多用到中药桑根的方剂

用到中药桑根的中成药 鸡苏丸

成:鸡苏叶(干者)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桑根白皮(锉)1两,芎1两,黄耆(炙,锉)1两,甘

红雪

(生用)木香60克槟榔60克葛根45克大青45克桑根白皮45克蓝叶45克木通45克栀子45克朱砂30

海蛤散

组成:海蛤1两(研细),泽漆叶1两,汉防己1两,桑根白皮1两(锉),百合1两,赤茯苓1两半,槟榔1两

补肺丸

成:麦门冬(去心)2两,款冬花2两,白石英2两,桑根白皮2两,桂心2两,五味子3合,钟乳5分(研为粉

石膏散

1两,人参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半(去心),桑根白皮1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

更多用到中药桑根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桑根 《普济方》:[卷三百三十五妇人诸疾门]血分水分肿满

赤茯苓大腹皮(锉)前胡(去芦头)木通(各炒二分)桑根白皮(锉)槟榔川大黄(锉碎微炒枳实散治妇人血分。

《圣济总录》:[卷第六十六]咳嗽面目浮肿

食。赤茯苓汤方赤茯苓(去黑皮)大腹子(锉)五味子桑根白皮(锉)紫苏茎叶(锉)人参陈橘皮(汤浸去白上八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九产后诸疾门]产后血风血虚浮肿

汤治产后通身肿满。气喘烦闷。防己枳壳(去瓤麸炒)桑根白皮(锉)葳蕤当归(切焙各一两)葶苈(隔纸炒一分

《圣济总录》:[卷第四十九]肺脏壅热

去心焙)麦门冬(去心焙)人参赤茯苓(去黑皮)百合桑根白皮(锉)紫菀(洗)贝母(炒)杏仁(汤浸去皮尖双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一喘嗽门]咳嗽面目浮肿(附论)

白血病(leukemia)是指发生于造血器官,以血液和骨髓中的白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发育异常的一种进行性恶性疾病。

其特征为一种或几种血细胞成分的自发性、进行性异常增殖,具有质和量改变的异常白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器官的广泛浸润,导致正常血细胞进行性减少,临床以贫血、出血、发热、白血病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国外自1845年起开始认识本病,至今虽已有一个半世纪,但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及某些理化因素(如电离辐射、苯、氯霉素、某些农药中毒)等有关。国内外尚无特异的药物能彻底治愈。西医采用联合化疗方法诱导缓解,但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有资料表明,我国白血病死亡率3~4/10万,预后较差。

中医无白血病这一病名,但类似症候在历代的一些医书中有所记载。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中描述的“五劳虚极羸瘦”,《圣济总录虚劳门》之“急劳”等。而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形成“症瘕”。因而,白血病可归属于中医学中“虚劳”、“急劳”、“症瘕”、“积聚”、“痰核”等范畴中。

现代约自1955年起就开始应用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此后,直至60年代,是我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研究白血病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临床资料及理论探讨文章不多,仅23篇,且多数属个案治疗经验。多数的临床经验总结主要是在70~80年代累起来的。70年代中,从中药中提取出的靛玉红、叁尖杉脂堿等,经临床验证,对白血病疗效良好,是我国发现的治白血病良药,提示开发应用中医药对玫克白血病具有广阔的前景。80年代报道病例数不断增多,至1990年为止,国内期刊共发表了有关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研究的文章近200篇(包括5例以下的个案50多篇)。据粗略统计,报道的总病例数有3000例左有,使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如对白血病的病因调查研究和中医学探讨,从细胞动力学、免疫学指标、动物实验对照治疗和辨证分型与血象、骨髓及血、尿环核苷酸的关系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以探讨中医中药的治疗机理。还有人系统地研究了1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脉象变化特点,认为脉象的变化与疾病性质、感邪轻重和正气盛衰有一定的规律,进一步完善了中医诊治白血病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临床应用来看,用中药治疗白血病有两方面的倾向:是根据已知中药对白血病具有明确的疗效,且本身毒副作用较小的特点,以中药为主进行治疗。二是利用中药具有调整机体偏胜、降低化疗药物毒性的作用,以中药为辅,配合西药进行治疗。据观察,中西药合用,疗效一般优于单用中药或西药,故临床上常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为主。此外,也有一些用气功、针灸、中成药治疗本病的零星报道。

用中医药治疗白血病虽已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但如何使治疗方案、疗效标准趋于统一、稳定,减少组方用药的随意性,提高中医药的疗效,除必要的文献研究总结外,还需要临床进一步作药物筛选,有效成分分析及剂型改革等等。

详见百科词条:白血病 [ 最后修订于2016/7/20 10:01:29 共1036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鉴别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注意 211 规格 212 贮藏 3 《杨氏家藏方》卷五 31 组成 32 主治 33 五积丸的用法用量 34 制备方法 35 附注 4 《普济方》卷三九二 41 组成 42 主治 43 五积丸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45 各家论述 5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51 组成 52 主治 53 五积丸的用法用量 54 制备方法 6 《鸡峰》卷二十 61 组成 62 主治 63 五积丸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7 《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71 组成 72 主治 73 五积丸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75 各家论述 8 《普济方》卷一六八 81 组成 82 主治 83 五积丸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9 《丹溪心法》卷五 91 组成 92 主治 93 五积丸的用法用量 94 制备方法 10 《脉因证治》卷下 101 五积丸的别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五积丸的用法用量 105 加减 106 制备方法 107 附注 11 《普济方》卷一六九 111 组成 112 主治 113 五积丸的用法用量 114 制备方法 12 《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经验秘方》 121 组成 122 主治 123 五积丸的用法用量 124 制备方法 13 《医统》卷三十三 131 组成 132 主治 133 五积丸的用法用量 134 制备方法 14 《增补内经拾遗》卷三 141 组成 142 主治 143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五积丸 1 拼音

wǔ jī wán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Wuji Wan

22 标准编号

WS3B247597

23 处方

茯苓 30g 当归 30g 白芍 30g 桔梗 60g 苍术(麸炒) 80g 白芷 30g 厚朴(姜制) 40g 陈皮 50g 枳壳(麸炒) 50g 麻黄 40g 法半夏 30g 桂枝 50g 甘草 30g 川芎 20g 干姜 30g

24 制法

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的水丸;味微甜而苦、辛。

26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 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气孔特异,保卫细胞侧面观以电话筒状。联结乳管4 ~25μm,含淡棕色颗粒状物。草酸钙方晶成片地存在于薄壁细胞中。草酸钙针晶细小, 长8~30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 纤维。石细胞类圆形,淡**或棕色,细胞壁三面厚一面菲薄。

2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28 功能与主治

发表、温中、消积。用于外感风寒或内伤生冷,头痛、身痛、腹 痛、胸满、厌食、呕{恶}以及月经不调等症。

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9g,一日1~2次。

210 注意

孕妇忌服。

211 规格

每袋装 9g

212 贮藏

密封。

湖南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3 《杨氏家藏方》卷五 31 组成

沉香半两,木香半两,当归(洗,焙)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青橘皮(去白)半两,丁香1分,大黄半两(酒浸,湿纸裹炮),缩砂仁1两,半夏半两(汤洗7次后,以生姜制曲),陈橘皮(去白)半两,京三棱半两(炮),蓬莪术半两(炮),槟榔1分(锉),胆矾半两(别研),细松烟墨半两(烧留性)。

32 主治

五种膈气,中脘痞闷,噎塞不通,饮食减少:积聚癖块,心腹作痛,一切沉积。

33 五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20丸,食后临睡用橘皮汤送下。

34 制备方法

上药除胆矾外,并为细末,用肥枣50枚(去皮核),入米醋2升,煮枣令烂,次下胆矾末,煮少时,与前药同和为丸,如麻子大。

35 附注

按:《普济方》有厚朴(姜汁炙)半两。

4 《普济方》卷三九二 41 组成

缩砂仁5钱,木香2钱,丁香2钱,肉豆蔻3个(面煨),大曲饼(生)3钱,三棱(煨)3钱,莪茂(煨)3钱,白茯苓(去皮)3钱,腻粉2钱(炒),人参(去芦头)3钱,白术3钱,代赭石(火烧醋淬)3钱,白姜(炮)2钱,麦芽3分(生),百草霜1钱(炒),巴豆3钱(去壳,纸捶去油)。

42 主治

一切食积,乳积,积痢。

43 五积丸的用法用量

空心白汤吞下,五更服。如取积未动,早晨再1服,乳饭放迟,温食,免药食相忤,吐逆恶心。如止痢,食白粥即止。

44 制备方法

上除巴豆、百草霜另研外,余味各制为细末,再入巴豆、百草霜拌匀,捣饭为丸。

45 各家论述

此药内有温育补脾理气之剂,不损胃气。有积则利,积去则止,无积则不利。凡治积痢,先服之以去其积。

5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51 组成

酸石榴2枚,巴豆(和皮捶碎)半两,甘遂半两,大戟半两,芫花半两,京三棱1两,大黄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1两,五灵脂1两,豉1两,甜葶苈1两,乌梅(和核)1两半。

52 主治

五积气,心腹胀闷,噫气吞酸,不思饮食。

53 五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食后温水送下。

54 制备方法

上锉细,用水1升,煮令水尽,炒过勿太焦,捣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6 《鸡峰》卷二十 61 组成

面5两,大枣7个,巴豆31个。

62 主治

宿食不消,吞酸噫气。

63 五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5丸,食后白汤送下。

64 制备方法

上将白面、米汤调硬软得所,裹枣、巴豆候干,用炭火烧存性,取出放冷,为细末,水糊为丸,如黄米大。

7 《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71 组成

南星、川郁金、巴豆(去油)、肉桂(去皮)、僵蚕、使君子(为末)各等分。

72 主治

小儿疳劳诸积。

73 五积丸的用法用量

空心萝卜子煎汤送下。

74 制备方法

面糊为丸,如粟米大。

75 各家论述

南星去风积,川郁金去热积,巴豆去食积,肉桂去冷积,僵蚕去惊积。

8 《普济方》卷一六八 81 组成

巴豆(面援烧,去壳取肉)1两,黄柏末5钱,使君子肉5钱,蛤粉5钱,苦楝根末5钱,雷丸5钱。

82 主治

积聚。

83 五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煎使君子肉汤送下。

84 制备方法

上为末,和匀,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9 《丹溪心法》卷五 91 组成

丑头末1两,黄连半两,陈皮1两,青皮半两,山楂半两。

92 主治

小儿诸般疳积。

93 五积丸的用法用量

小儿2岁10丸,五更姜汤送下。至天明大便泄为度,温粥补之。未利,再服35丸。

94 制备方法

上炒焦黑色,为末。每用巴豆霜半钱,前药末半钱,宿蒸饼为丸,如麻子大。

10 《脉因证治》卷下 101 五积丸的别名

增损五积丸

102 组成

黄连肝肾积5钱,心肺积1两半,脾积7钱,厚朴肝心脾积5钱,肺胃积8钱,巴豆霜5分,川乌肝肺积1钱,心肾脾积5钱,干姜心肝积5分,肾积1钱5分,茯苓1钱5分,人参肝肺肾积2钱,心积5钱。

103 主治

积块。

104 五积丸的用法用量

微溏为度。

105 加减

肝积,加柴胡2两,皂角2钱5分,川椒4钱,昆布2钱,莪术3钱5分;心积,加茯苓3钱,桂1钱,茯神1钱,丹参1钱,菖蒲5钱;肺积,加桔梗1钱,紫菀1钱5分,天门冬1钱,三棱1钱,青皮1钱,陈皮1钱,川椒1钱5分,白豆蔻1钱;肾积,加玄胡、苦楝肉各3钱,蝎1钱,附子1钱,泽泻2钱,独活、桂各3钱,菖蒲2钱,丁香5钱;脾积,加吴茱萸2钱,泽泻1钱。茵陈1钱,缩砂2钱,椒5钱;秋冬,加制朴1倍,减芩、连。服人觉热,加连;觉闷乱,加桂;气短,减朴。又有虚人不可直攻,以蜡匮其药,又且久留磨积。肉积,加硇砂、水银、阿魏;酒积,加神曲、麦芽;血积,加虻虫、水蛭、桃仁、大黄;气积,加槟榔、木香;水积,加甘遂、牵牛、芫花;涎积,加雄黄、腻粉;食积,加礞石、巴豆;癖积,加三棱、莪术;鱼鲜积,加陈皮、紫苏、草果、丁香、桂心;寒积,加附、朴、硫黄。

106 制备方法

另研巴豆,旋入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7 附注

增损五积丸(《医学入门》卷八)。

11 《普济方》卷一六九 111 组成

大黄3钱,黄柏3钱,槟榔7枚,山豆1两半(去皮),蛤粉3钱,雷丸3钱。

112 主治

积聚。

113 五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水送下。

11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2 《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经验秘方》 121 组成

硇砂3钱,干漆(炒)3钱,大戟(面煮)3钱,甘遂3钱,五灵脂3钱,广术(炮)5钱,玄胡5钱,丁香5钱,大椒5钱,枳壳(麸炒)5钱,沉香5钱,白术5钱,青皮(去白)5钱,陈皮(去白)5钱,槟榔5钱,木香5钱,干姜(炮)5钱,鳖甲(炙)5钱,当归5钱,芍药5钱,木通5钱,泽泻5钱,茴香(盐炒)5钱,半夏(汤浸7次)5钱,官桂5钱,厚朴(姜制)5钱,茯苓5钱,白豆蔻5钱,藿香5钱,肉豆蔻(煨)5钱,缩砂仁5钱,巴豆(去油)5钱,没药2钱,乳香2钱,血竭2钱,麝香2钱,大黄2两,牵牛2两,麦蘗(炒)3两,神曲(烧)3两,京三棱(炮)5两,青礞石(坩锅中烧)半两,牛膝(酒浸)半两,商陆(泔浸)半两,芫花(醋浸,炒)半两。

122 主治

积聚块硬,脐腹疼痛,两胁胀满,不思饮食;及寒气、怒恚气、忧喜气,内结如杯,呕吐痰水,四肢羸弱,三焦不和,中脘痞闷。

123 五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10丸,食后、临卧温水送下。

12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3 《医统》卷三十三 131 组成

大肥皂角(炙,去皮弦。灰火煨,勿令烟出)。

132 主治

积聚。

133 五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5丸,白汤送下。

134 制备方法

上为末,每两入巴霜1钱,研匀,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4 《增补内经拾遗》卷三 141 组成

人参、白茯苓、厚朴、黄连、川乌、巴豆。

142 主治

五脏之积。肝积肥气,心积伏梁,脾积痞气,肺积息贲,肾积奔豚。

143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五积丸 《圣济总录》:[卷第七十一积聚门]积聚

任下。治五积气,心腹胀闷,噫气吞酸,不思饮食,五积丸方酸石榴(二枚)巴豆(和皮椎碎)甘遂大戟芫花(

《普济方》:[卷一百七十一积聚门]积聚心腹胀满(附论)

(切焙)甘草(炙锉)木香芍药枳滓食后十味五积丸治五积气呕吐酸水。心腹胀闷。不思饮食。沉香(锉)青橘皮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九积聚门]积聚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不痊者被盖出或两肋酌。加五积丸大黄(三钱)黄柏(三钱)槟榔(七枚)山豆(一两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八积聚门]积聚(附论)

铜匙将药末入热汤内丸即放入千口土。水碗内次日服五积丸。一方无龙五积丸巴豆(面裹烧去壳取肉一两)黄柏

《女科经纶》:[卷八杂证门]瘕癖证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