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楼薤白半夏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栝楼薤白半夏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金匮要略》卷上:栝楼薤白半夏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24 备注 25 摘录 3 《金匮》卷上 31 方名 32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别名 33 组成 34 主治 35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36 用药禁忌 37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临床应用 38 各家论述 39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栝楼薤白半夏汤 1 拼音

guā lóu xiè bái bàn xià tāng

2 《金匮要略》卷上:栝楼薤白半夏汤

21 处方

栝楼实1枚(捣)薤白12克 半夏12克白酒1升

22 功能主治

通阳散结,祛痰宽胸。治胸痹,痰浊较甚,心痛彻背,不能安卧者。

23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上四味,同煮取400毫升,温服100毫升,一日三服。

24 备注

本方即栝楼薤白白酒汤加半夏而成。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散结;配以栝楼、薤白豁痰通阳,理气宽胸。用于胸痹痰浊壅盛,病情较重者。

25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上

3 《金匮》卷上 31 方名

栝楼薤白半夏汤

32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别名

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汤、瓜蒌半夏白酒汤

33 组成

栝楼实1枚(捣),薤白3两,半夏半斤,白酒1斗。

34 主治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

35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上同煮,取4升,温服1升,日3服。

36 用药禁忌

忌羊肉、饧。

37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临床应用

冠心病《福建中医》(1988;1:41):张某,男,54岁,干部。初诊自述心窝部闷痛彻背伴短气,间歇性发作已半个月,常于饭后或劳累时诱发,每次23分钟,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舌质淡暗,黄白腻,脉细弦,证为气滞血瘀所致之胸痹。处方:栝楼,薤白、葛根、丹参15g,半夏、当归各10g,赤芍、桑寄生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后症减,原方去葛根,加郁金10g、黄耆15g,连服30剂,随访半年胸痛未复发。

38 各家论述

①《金匮要略心典》:胸痹不得卧,是肺气上而不下也;心痛彻背,是心气塞而不和也,其痹为尤甚矣。所以然者,有痰饮以为之援也。故于胸痹药中加半夏以逐痰饮。②《古方选注》:君以薤白,滑利通阳;臣以栝楼实,润下通阻;佐以白酒熟谷之气,上行药性,助其通经活络而痹自开,而结中焦而为心痛彻背者,但当加半夏1味,和胃而通阴阳。

39 附注

瓜蒌薤白半夏汤(《济阳纲目》卷七十二)、瓜蒌薤白汤(《医醇剩义》卷四)、瓜篓半夏白酒汤(《医学金针》卷三)。

古籍中的栝楼薤白半夏汤 《证治准绳·类方》:[第三册]呕吐

大半夏汤(仲景)治胃反呕吐。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三两)白蜜(一升)以水一斗三升,和蜜扬之二百

《药征》:[卷中]半夏

婢加半夏汤证曰∶咳。苓甘姜味辛夏汤证曰∶呕。栝蒌薤白半夏汤证曰∶心痛。黄连汤证曰∶欲呕吐。附子粳米汤

《类证活人书》:卷第十八

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二大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薤白汤)(一百一)伤寒下利如烂肉汁。赤滞下。伏气腹痛

《张氏医通》:[卷十三·专方]痰饮门

甘遂半夏汤(金匮)治病者脉伏。自利反快而渴。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大者。三枚)半

《张氏医通》:[卷十五]不得卧门

邪气即病邪。简称邪。与正气相对而言。邪气是各种致病因素的统称。《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气它包括内生和外来两部分。外来之邪,多指自然界和社会因素对机能活动的干扰或对防卫机能的破坏;内生之邪,是指由脏腑机能失调或因此形成的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等),均可成为某些病变的致病因素。

详见百科词条:邪气 [ 最后修订于2016/3/9 10:49:07 共15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中医·咳嗽咳嗽(cough)为病名。是指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一种常见病症。宋以前,咳、嗽同义。《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咳”指肺气上逆作声,有声无痰;“嗽”指咯吐痰液,有痰无声;有声有痰为“咳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本证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咳嗽发病较急,除咳嗽主症外,常兼见表证,但若调治失当,可转为慢性咳嗽;内伤咳嗽经久难愈,感受外邪亦可急性发作。慢性咳嗽迁延日久,或年老体弱,脏气大伤,则可并发喘息,成为咳喘。现代医学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凡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照本文治疗。咳嗽既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因久咳致喘,表现肺气虚寒或寒饮伏肺等证者,参阅喘证、痰饮。针灸疗法对咳嗽发作期或初发期疗效较满意,久病患者可配合其他疗法治疗。咳嗽的分类咳嗽的分类,历代所用名称甚多。《黄帝内经素问·咳论篇》以脏腑命名,分为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等,并且描述了各类不同证候的特征。《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除五脏咳外,尚有风咳、寒咳、久咳、胆咳、厥阴咳等。明·张景岳执简驭繁地归纳为外感、内伤两大类。《景岳全书·咳嗽》篇说:“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日外感,一日内伤而尽之矣。”至此,咳嗽之辨证分类始较完善,切合临床实用。按病邪分类咳嗽从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风热嗽、热嗽、时行嗽、寒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等;从脏腑、气血分,有肺虚咳嗽、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劳嗽、气嗽、瘀血嗽等;从

详见百科词条:咳嗽 [ 最后修订于2018/7/5 0:51:56 共1745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1《本草纲目》时珍曰∶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民生日用,蹈其弊者,往往皆是,而妇妪受害更多,习俗移人,自不觉尔。况真茶既少,杂茶更多,其为患也,又可胜言哉?人有嗜茶成癖者,时时咀啜不止,久而伤营伤精,血不华色,黄瘁痿弱,抱病不悔,尤可叹惋。晋干宝《搜神记》载∶武官因时病后,啜茗一斛二升乃止。才减升合,便为不足。有客令更进五升,忽吐一物,状如牛脾而有口。浇之以茗,尽一斛二升。再浇五升,即溢出矣。人遂谓之斛茗瘕。嗜茶者观此可以戒矣。陶隐居《杂录》言∶丹丘子、黄山君服茶轻身换骨,《壶公食忌》言∶苦茶久食羽化者,皆方士谬言误世者也。

按∶唐右补阙母炅代茶饮序云∶释滞消拥,一日之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累斯大。获益则功归茶力,贻患则不谓茶灾。岂非福近易知,祸远难见乎?又宋学士苏轼《茶说》云∶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入肾经,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

惟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且苦能坚齿消蠹,深得饮茶之妙。古人呼茗为酪奴,亦贱之也。时珍早年气盛,每饮新茗必至数碗,轻汗发而肌骨清,颇觉痛快。中年胃气稍损,饮之即觉为害,不痞闷呕恶,即腹冷洞泄。故备述诸说,以警同好焉。又浓茶能令人吐,乃酸苦涌泄为阴之义,非其性能升也。

2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卷六木部普洱茶

出云南普洱府,成团,有大、中、小三等。云南志∶普洱山在车里军民宣慰司北,其上产茶,性温味香,名普洱茶。南诏备考∶普洱府出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慢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按∶普洱茶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有伪作者,名川茶,乃川省与滇南交界处土人所造,其饼不坚,色亦黄,不如普洱清香独绝也。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物理小识∶普雨茶蒸之成团,狗西番市之,最能化物,与六安同(按∶普雨即普洱也)。

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皮血者,研敷立愈。

闷百草镜云∶此症有三,一风闭、二食闭、三火闭,惟风闭最险,凡不拘何闭,用茄梗伏月采,风干,房中焚之,内用普洱茶二钱煎服,少顷尽出,费容斋子患此,已黑黯不治,得此方试效。

3《本草图经》:旧不著所出州郡,今闽、浙、荆、江湖、淮南山中皆有之。今通谓之茶,茶、茶声近。故呼之。春中始生嫩叶,蒸焙去苦水,末之乃可饮,与古所食殊不同也。

4《茶经》曰:茶者,南方佳木,自一尺、二尺、至数十尺,其巴川峡山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木如瓜芦,叶如桅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拼桐,蒂如丁香,根如胡桃。茶性极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痰。

5《纲目》:茶有野生、种生,种者用子。其子大如指顶。正圆黑色,其仁入口,初甘后苦,最戟人喉,而闽人以榨油食用,二月下种,一次须百颗乃生一株,盖空壳者多故也。畏水与日,最宜坡地荫处。清明前采者上,谷雨前者次之,此后者皆茗尔。

6《纲目拾遗》:雨前茶产杭之龙井者佳,莲心第一,旗枪次之,于谷雨前采撮成茗,故名。三年外陈者入药,新者有火气。凡茶皆能降火,清头目。其陈年者曰腊茶,以其经冬过腊,故以命名。佐刘寄奴治便血最效。产徽者曰松萝,长于化食;产浙绍者曰日铸,专于清火;产闽者曰建茶,专于辟瘴;产六合者曰苦丁,专于止痢;产滇南者曰普洱茶,则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

7《汤液本草》:茗,苦茶、腊茶是也。治阴证汤药内用此去格拒之寒,及治伏阳,大意相似。茶苦,《经》云:苦以泄之。其体下行,所以能清头目。杨士瀛:姜、茶治痢,姜助阳,茶助阴,并能消暑解酒食毒。且一寒一热,调平阴阳,不问赤白冷热,用之皆良。

8《纲目》: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此茶之功也。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苏轼《茶说》云,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入肾经,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惟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且苦能坚齿消蠢,深得饮茶之妙,古人呼为酪奴,亦贱之也。又浓茶能令人吐,乃酸苦涌泄为阴之义,非其性能升也。

9《本草经疏》:茗,《本经》味甘,气微寒,无毒,藏器言苦,然亦有不苦者。太阴为清肃之脏,喜凉而恶热,热则生痰而津液竭,故作渴也;瘘疮者,大肠积热也;小便不利者,小肠热结也;甘寒入心、肺而除热,则津液生,痰热解,脏气既清,腑病不求其止而止矣,令人少睡者,盖心藏神,神昏则多睡,清心经之热,则神常自惺寂,故不寐也。下气消食者,苦能下泄,故气下火降,而兼涤除肠胃,则食自消矣。凡茶之种类极多,方宜大异,要皆以味甘不涩,气芬如兰,摘于夏前者为良。夫茶能涤肠胃一切垢腻,宁非木中清贵之品哉?昔人多以苦寒不利脾胃,及多食发黄消瘦之说,此皆语其粗恶苦涩,品类最下者言之耳。

10《本经逢原》:茗乃茶之粗者,味苦而寒,最能降火消痰,开郁利气,下行之功最速,故《本经》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之患,然过饮令人少寐,以其气清也。消食止渴,无出其右,兼香鼓、葱白、生姜,治时疫气发热头痛。凡茶皆能降火,清头目。其陈年者曰腊茶,以其经冬过腊,故以命名。佐刘寄奴治便血最效。产徽者曰松萝,长于化食;产浙绍者曰日铸,专于清火;产闽者曰建茶,专于辟瘴;产六合者曰苦丁,专于止痢;产滇南者曰普洱茶,则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蒙山者世所罕有,近世采石苔代充,误人殊甚。其余杂茶,皆苦寒伐胃,胃虚血弱之人,有嗜茶成癖者,久而伤精,血不华,色黄瘁痿弱,呕逆洞泄,种种皆伤茶之害,而侵晨啜茗,每伤肾气。酒后嗜茶,多成茶癖。又新茶饮之。令人声音不清,以其能郁遏火邪也。至于精气寒滑,触之易泄者勿食,宜以沙菀蒺藜点汤代之。

11《随息居饮食谱》:茶以春采色青,炒焙得法,收藏不泄气者良。色红者,已经蒸庵,失其清涤之性,不能解渴,易成停饮也。

12《本草经集注》:(主)好眠。

13《千金·食治》:令人有力,悦志。

14《唐本草》:主瘘疮,利小便,去淡(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

15《食疗本草》:利大肠,去热,解痰。

16《本草拾遗》:破热气,除瘴气。

17《本草别说》: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

18张洁古:清头目。

19《汤液本草》:治中风昏愤,多睡不醒。

20《日用本草》:除烦止渴,解腻清神。炒煎饮,治热毒赤白痢;同芎藭、葱白煎饮,止头痛。

21《纲目》:浓煎,吐风热痰涎。

22《本草通玄》:解炙煿毒、酒毒。

23《随息居饮食谱》: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

目录 1 拼音 2 《衷中参西》上册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一味莱菔子汤的用法用量 25 一味莱菔子汤的临床应用 附: 1 古籍中的一味莱菔子汤 1 拼音

yī wèi lái fú zǐ tāng

2 《衷中参西》上册 21 方名

一味莱菔子汤

22 组成

莱菔子2两(生者1两,熟者2两)。

23 主治

伤寒、温病结胸。其证胸膈痰饮,与外感之邪互相凝结,上塞咽喉,下滞胄口,呼吸不利,满闷短气,饮水不能下行,或转吐出;兼治疫证结胸。

24 一味莱菔子汤的用法用量

共捣碎,煎汤1大茶杯,顿服之。

25 一味莱菔子汤的临床应用

结胸证:许某,年二十余,得温病,三四日觉中脘郁结,饮食至其处不下行,仍上逆吐出。其脉沉滑而实,舌苔白而微黄,表里俱觉发热,然不甚剧。自言素多痰饮,受外感益甚,因知其中脘之郁结,确系外感之邪与痰饮相凝滞也。先投以荡胸汤,两点钟后,仍复吐出,为拟此方,一剂结开,可受饮食,继投以清火理痰之品,两剂痊愈。

古籍中的一味莱菔子汤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十五]小儿腹胀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霞天膏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原形态 25 制法 26 化学成份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霞天膏的用法用量 210 附方 211 各家论述 212 摘录 3 《韩氏医通》卷下 31 方名 32 霞天膏的别名 33 组成 34 功效 35 主治 36 加减 37 制备方法 38 附注 附: 1 用到中药霞天膏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霞天膏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霞天膏 1 拼音

xiá tiān gāo

2 《辞典》:霞天膏

21 出处

《药性裁成》

22 拼音名

Xiá Tiān Gāo

23 来源

为牛科动物黄牛的肉经熬炼而成之膏。

24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牛肉"条。

25 制法

取精牛肉去净筋膜,洗净,入锅内加清水淹没,煎熬24小时,榨取肉汁,将渣再煎一次,然后合并滤清,入锅加黄酒收膏,膏成,倒入盘内,俟冷,切成小块,放透风处晾干。(每100斤加黄酒2斤)

《韩氏医通》:"黄牯牛一具(选纯黄肥泽无病才一、二岁者),洗净,取四腿、项、脊,去筋膜,将精肉切成块子如栗大,秤三十斤、或四、五十斤,于静室以大铜锅,加长流水煮之,不时搅动;另以一新锅煮沸汤,旋加,常使水淹肉五、六寸,掠去浮沫,直煮至肉烂如泥,漉去渣;却将肉汁以细布漉小铜锅,用一色桑柴文武火候,不住手搅,不加熟水,只以汁渐如稀饧,滴水不散,色如琥珀,其膏成矣。大概每肉十二斤,可炼膏一斤为度,磁器盛之。寒天久收若生霉,用重汤煮过;热天冷窨之,可留三日。"

26 化学成份

固体部分主要是种种含氮物质,如:肌酸,黄嘌呤,次黄质,牛磺酸,明胶。分子量较低的蛋白质(如膌类、胨类),肽类(如肌肽、鹅肌肽),氨基酸(如丙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尿酸,尿素,氨。又含不含氮的化合物,如:脂肪,乳酸,糖元,无机盐。以上诸种物质,大都是牛肉的原来成分,但如明胶主类,则大部分是在制作中变化而产生的。

27 性味

《本草经疏》:"味甘,温,无毒。"

28 功能主治

补气益血,健脾安中。治虚劳羸瘦,中风偏废,脾虚痞积,消渴。

①《韩氏医通》:"凡沉疴痼疾,癫狂风痫,痞积疮疡,一切有形之病及妇人症瘕,皆用霞天膏投所宜煎剂,汗吐下攻去污败虫物。"

②《本草经疏》:"主中风偏废,口眼歪斜,痰涎壅塞,五脏六腑留痰宿饮,癖块,手足皮肤中痰核。"

29 霞天膏的用法用量

内服:溶化冲或入丸剂。

210 附方

①治大病后极虚羸瘦:霞天膏每斤入茯苓四两,炖熔,空腹酒服三,四钱。(《本经逢原》)

②治肥盛多痰:霞天膏每斤入半夏曲四两,广皮二两,丸服。(《本经逢原》)

211 各家论述

《本草经疏》:"胃病则水谷不能以时运化,羁留而为痰饮;壅塞经络则为积痰、老痰、结痰等证;阴虚内热生痰则为偏废、口眼歪斜;留滞肠胃则为宿饮癖块;随气上涌则为喘急迷闷;流注肌肉则为结核。王隐君论人之诸疾,悉由于痰。然而痰之所生,总由于脾胃虚,不能运化所致。惟用霞天膏以治诸痰症者,盖肉者胃之味也,以脾胃所主之物,治脾胃所生之病,故能由肠胃而渗透肌肤毛窍,搜剔一切留结也,阴虚内热之人,往往多痰,此则由于水涸火炽,煎熬津液,凝结为痰,胶固难散者,亦须以此和竹沥、贝母、橘红、苏子、栝楼根、枸骨叶之类消之;或以橘皮、白茯苓、苏子、白豆蔻仁、半夏、苍术为曲,治脾胃积痰;或以橘皮、贝母、苏子、栝楼根及仁、蓬砂为曲,治积热痰结。"

212 摘录

《辞典》

3 《韩氏医通》卷下 31 方名

霞天膏

32 霞天膏的别名

霞天胶

33 组成

黄牯牛1具(选纯黄肥泽无病,才12岁者)。

34 功效

安中益气,养胃健脾,补腰膝。久服润泽枯稿,开爽精神。

35 主治

痰。中风偏废,口眼斜,消渴吐涎,积聚,痰涎壅塞,五脏六腑留痰、宿饮癖块,手足皮肤中痰核,劳瘵蛊胀。

36 加减

和竹沥、橘红、贝母、苏子、栝蒌根、枸骨叶之类,可治阴虚内热之痰;和橘皮、白茯苓、苏子、白豆蔻仁、半夏、苍术为曲,可治脾胃积痰;和橘皮,贝母、苏子、栝蒌根及仁、硼砂为曲,可治积热结痰。

37 制备方法

上洗净,取四腿项背,去筋膜,将精肉切成块子,如栗大,称30斤,或4050斤,于静室以大铜锅(无则新铁锅)加长流水煮之,不时搅动。另以一新锅煮沸汤,旋加,常使水淹肉56寸,掠去浮沫,直煮至肉烂如泥,漉去滓。却将肉汁以细布漉小铜锅,用一色桑柴文武火候,不住手搅,不加熟水,只以汁渐如稀饧,滴水不散,色如琥珀,其膏成矣。此节火候最要小心,不然坏矣。大段每肉12斤,可炼膏1斤为度,瓷器盛之。是名霞天膏也。用调煎剂初少渐多,沸热自然溶化,若用和丸剂,则每3分,搀白面1分,同煮成糊,或同炼蜜调匀。寒天久收,若生霉,用重汤煮过,热天冷水窨之,可留3日。

38 附注

霞天胶(《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用到中药霞天膏的方剂 霞天曲

买和使用。《丸散膏丹集成》:方名:霞天曲组成:霞天膏4两,川贝母8两。功效:消痰饮,健脾胃。用法用

涤痰丸

,不得下者。用法用量:口服。制备方法:上为末,霞天膏为丸。附注:《风劳臌膈四大证治》本方用法:每服

更多用到中药霞天膏的方剂

用到中药霞天膏的中成药 霞天曲

买和使用。《丸散膏丹集成》:方名:霞天曲组成:霞天膏4两,川贝母8两。功效:消痰饮,健脾胃。用法用

涤痰丸

,不得下者。用法用量:口服。制备方法:上为末,霞天膏为丸。附注:《风劳臌膈四大证治》本方用法:每服

更多用到中药霞天膏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霞天膏 《韩氏医通》:[卷下]悬壶医案章第六

,以为人皆阴不足,服至数年,胖至短气。予反之以霞天膏,入辛热剂,决去滞余,而燥其重阴,然后和平无恙

《医旨绪余》:[下卷六十、《医通》节文]药性裁成

(如半夏三两、白矾一两)。俱造曲如前法。予又以霞天膏加白芥子三分之二,姜汁、矾汤、竹沥造曲,治痰积

《韩氏医通》:[卷下]药性裁成章第七

一(如半夏三两,矾一两),俱造曲如前法。予又以霞天膏加白芥子三分之二,姜汁、矾汤、竹沥造曲,治痰积

《本草述钩元》:[卷三十一兽部]牛

。长流水煮成糜。去渣取液。再熬成琥珀色。(即名霞天膏)收之。每饮一钟。旋至数十钟。寒月温而饮。病在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四十五兽部]牛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