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茸丸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艾茸丸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魏氏家藏方》卷十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艾茸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艾茸丸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艾茸丸 1 拼音

ài róng wán

2 《魏氏家藏方》卷十 21 处方

白艾叶(细锉末,醋半盏同煮,醋尽为度)半两,当归(去芦,酒浸)半两,赤芍药半两,吴茱萸(汤泡7次,炒)半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半两,天雄(炮,去皮脐,锉,再炒)半两,没药(别研)半两,荜茇半两,木香(不见火)半两,沉香1分(不见火)。

22 制法

上为细末,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妇人下脏久虚,沉寒痼疾。

24 艾茸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温酒。盐汤送下。

25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十

3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31 处方

木瓜20枚(去皮核,作瓮子),甘菊花(为末)1斤,青盐(研)1斤。

32 制法

将甘菊花并青盐填满木瓜瓮子内,置笼床内蒸,以木瓜烂为度,研成膏,再入新艾茸2斤,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

33 功能主治

肾脏虚冷,气攻腹胁,胀满疼痛。

34 艾茸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3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古籍中的艾茸丸 《普济方》:[卷三十一肾脏门]肾脏虚冷气攻腹胁疼痛胀满(附论)

黄(研各三分)上为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艾茸丸(圣济总录)治肾脏虚冷。气攻腹胁。胀满疼痛。木

《圣济总录》:[卷第五十二]肾藏虚冷气攻腹胁疼痛胀满

,去滓食前温服。治肾脏虚冷气攻,腹胁胀满疼痛。艾茸丸方木瓜(二十枚去皮核作瓮子)甘菊花(为末)青盐

《疡医大全》:[卷二十七足踝部]脱疽门主方

霹雳火治脱疽及一切发背初起,不疼痛者,并宜灸之。艾茸(二钱)麝香(一钱)丁香雌黄雄黄(各二分)将药研

《外科正宗》:[卷之二上部疽毒门]脱疽论第十八

自回阳治脱疽及一切发背,初起不疼痛者,并宜灸之。艾茸(二钱)丁香雌黄雄黄(各二分)麝香(一钱)上下四

《本草述钩元》:[卷十七山果部]木瓜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毛诃子药典标准 31 品名 32 来源 33 性状 34 鉴别 35 检查 351 水分 352 总灰分 36 浸出物 37 性味 38 功能与主治 39 用法与用量 310 贮藏 311 出处 附: 1 用到中药毛诃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毛诃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毛诃子 1 拼音

máo hē zǐ

2 英文参考

terminaliae billericae fructus,belleric terminalia frui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毛诃子药典标准 31 品名

毛诃子

Maohezi

TERMINALIAE BELLIRICAE FRUCTUS

32 来源

本品系藏族习用药材。为使君子科植物毗黎勒TermznaLia bellirica(Gaertn) Roxb.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于。

33 性状

本品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38cm,直径15~3cm。表面棕褐色,被细密绒毛,基部有残留果柄或果柄痕。具5棱脊,棱脊间平滑或有不规则皱纹。质坚硬。果肉厚2~5mm,暗棕色或浅绿**,果核淡棕**。种子1,种皮棕**,种仁黄白色,有油性。气微,味涩、苦。

34 鉴别

(1)本品粉末黄褐色。非腺毛易见,为2细胞,基部细胞常内含棕**物。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13~65μm。石细脆类圆形、卵圆形或长方形,孔沟明显,具层纹。内果皮纤维壁厚,木化,孔沟明显。外果皮表皮细胞具非腺毛脱落的疤痕。可见油滴和螺纹导管。

(2)取本品(去核)粉末05g,加无水乙醇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甲醇5ml溶解,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5g,内径为2cm)上,用稀乙醇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用水5ml溶解后加在C18固相萃取小柱上,以30%甲醇10ml洗脱,弃去30%甲醇液,再用甲醇1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用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毛诃子对照药材(去核)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一冰醋酸一水(12:10:0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5 检查 351 水分

不得过120%(附录ⅨH第一法)。

352 总灰分

不得过50%(附录ⅨK)。

3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冷漫法测定,不得少于200%。

37 性味

甘、涩,平。

38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收敛养血,调和诸药。用于各种热证,泻痢,黄水病,肝胆病,病后虚弱。

39 用法与用量

3~9g,多入丸散服。

310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311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用到中药毛诃子的方剂 二十五味冰片散

5g石斛75g甘松8g石花14g花苜蓿5g毛诃子10g诃子9g余甘子10g制法:以上二十五味,

二十五味驴血丸

方:驴血50g生等膏30g降香80g檀香50g毛诃子80g诃子150g石灰华100g余甘子100g

七珍汤散

钩木225g宽筋藤125g干姜50g诃子90g毛诃子50g余甘子100g制法:以上七味,粉碎成粗粉

二十六味通经散

方:降香50g红花50g沙棘膏50g诃子50g毛诃子25g余甘子50g藏木香50g寒水石(制)35

二十味金汤散

S3BC016695处方:金色诃子50g毛诃子35g余甘子50g藏木香50g悬钩木75g宽筋

更多用到中药毛诃子的方剂

用到中药毛诃子的中成药 二十五味冰片散

5g石斛75g甘松8g石花14g花苜蓿5g毛诃子10g诃子9g余甘子10g制法:以上二十五味,

如意珍宝丸

、短穗兔耳草、沉香、石灰华、红花、檀香、降香、毛诃子(去核)、余甘子、甘草、麝香、牛黄等31味。如

仁青芒觉

RenqingMangjue本品系藏族验方。由毛诃子、蒲桃、西红花、牛黄、麝香、朱砂、马钱子等药味

二十五味驴血丸

方:驴血50g生等膏30g降香80g檀香50g毛诃子80g诃子150g石灰华100g余甘子100g

七味宽筋藤汤散

C022395处方:宽筋藤30g诃子25g毛诃子25g余甘子25g獐牙菜25g巴夏嘎25g力嘎

更多用到中药毛诃子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毛诃子 《验方新编》:[卷二十妇科胎前门]胎冷腹痛欲泻

拘紧而母有此病,急宜安胎和气饮治之。安胎和气饮∶诃子(面煨)、白术各二两,橘红、白芍、木香各《验方新

《奇效良方》:[卷之六十二牙齿门(附论)]牙齿通治方

荣养髭发。沉香诃子皮青盐青黛(研,各二钱半)白檀香母丁香(各一钱半)当归香附子(炒去毛)细辛(去苗,

《痰火点雪》:[卷二火病失音]附∶诸方

两,炙)麦门冬(一两,去心,盐炒)知母(五钱,去毛,蜜水炒)白茯苓(去皮,一两)诃子(五钱)阿胶(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九三因心痛总治]苏合香丸

安息香(别为末,用无灰酒一升熬膏)香附子(去毛)诃子(煨去核)麝香荜茇(各二两)上为末,用安息香等膏

《仁术便览》:[卷二六郁]秘传降气汤

对古代人来说是没有刷牙这个概念的,所以也就没有像今天的压刷一样专业用来刷牙的器具,尽管如此,聪明的古人还是想出了很多方法以保持牙齿清洁,一、牙刷

1、杨柳枝

在甘肃省敦煌莫高石窟196窟西壁有晚唐时期刷牙的画面。牙刷是柳枝做成的。据考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牙刷和刷牙资料。在晚唐时期,那时都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支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很方便的牙刷。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个来源。 在赤锋县大营子村挖掘出土的辽庆应九年(公元595年)的附马墓中,有两把骨柄牙刷,长19厘米,有8个栽毛孔,分两排,孔部上下相通,有金属丝结扎过的痕迹,牙刷栽毛部的长度为25厘米,与现代牙刷极为相似。而外国的栽毛牙刷则是在公元15~17世纪才有的。

从古书记载来看,到了南宋,城里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毛孔两行,上植马尾。和现代的牙刷已经很接近了

2、木条

大约在一千五百年前,古人已经知道利用半圆形木条来刮除牙菌斑和牙结石。据说,这种木条缘自印度和中国,最终传入日本。起初,这种“牙刷”是僧侣在祭祀以前用于洁净牙齿的用具,后来逐渐被普通人使用。

后来,有人在这种木条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木条一端削尖,另一端做成刷状

二、牙膏

宋代,已有了类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药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来漱口。如果怕清洗不干净,便用手指代替现在的牙刷,在不然,就是先前说的杨柳枝,沾上古牙膏清理牙齿。

公元1552年,明代医学家江瓘编辑的《名医类案》一书中,载有用薄荷玄明散(制作方法:薄荷60克,硝石60克,没食子60克,冰片21克,玄明粉3克,硼砂30克,青盐60克,共研极细末)擦牙,治疗风热牙痛

公元1590年,李时珍撰写的白芷条下,载有用白芷3克,朱砂15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黄豆大,频用擦牙,以治疗风热牙痛。

古代医学文献还载有用细辛9克,白芷9克,青盐9克,冰片9克,荜茇9克,共研极细末擦牙,以治风寒牙痛;用补骨脂60克、青盐15克,共研极细末擦患牙,以治虚火牙痛;用咸橄榄核(烧存性)3枚,青黛09克,冰片03克,共研极细末,擦患牙及齿龈,以治疗牙龈出血;用没食子18克,生石膏30克,补骨脂18克,香白芷12克,青盐6克,熟石膏30克,共研极细末,擦牙预防龋齿;或用皂荚煅成灰与食盐混合,共研极细末擦

牙,预防龋齿。还有就单用食盐细末刷牙。

参考资料

本草纲目。红楼梦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