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哪一天暑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今年哪一天暑伏?,第1张

今年的住宿时间是在七月。

今年是7月,2022年7月16日,也就是农历6月18日星期六。刚开始不是很热,但是气温也会升高,农民耕地需要注意防暑。一般来说,每年盛夏的时候都很热。今年有两个仲夏,即闰仲夏。

盛夏的持续时间是10天,但是有闰的时候是20天,所以今年的盛夏应该会更热,因为从6月份开始,天气逐渐开始回升,南方部分地区的气温达到了30多度。

农民不得在上午10点至12点,下午1点至4点种植红薯、毛豆、白菜、苦瓜、秋黄瓜等作物,因为这两个时段的高温不利于作物生长。农民应该在早上6点到8点之间种植,因为这段时间温度不是很高,种植的作物成活率高。

特别是中游,中游的温度比最初的中游高,但中游也适合养生。建议农民在三伏天吃炒薏米干姜,祛寒除湿。

霜降(hoar-frost falls) (hoar frost descends)

霜降

shuānɡjiànɡ

霜降(そうこう)。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是水气凝成的,水气怎样凝成霜呢?★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

霜是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

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而形成霜,则必须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 ℃以下,并且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因此,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

“霜降杀百草”,严霜打过的植物,一点生机也没有。这是由于植株体内的液体,因霜冻结成冰晶,蛋白质沉淀,细胞内的水分外渗,使原生质严重脱水而变质。“风刀霜剑严相逼”说明霜是无情的、残酷的。其实,霜和霜冻虽形影相连,但危害庄稼的是"冻"不是"霜"。有人曾经试验:把植物的两片叶子,分别放在同样低温的箱里,其中一片叶子盖满了霜,另一片叶子没有盖霜,结果无霜的叶子受害极重,而盖霜的叶子只有轻微的霜害痕迹。这说明霜不但危害不了庄稼,相反,水汽凝华时,还可放出大量热来,1克0℃的水蒸汽凝华成水,放出气化热是667卡,它会使重霜变轻霜、轻霜变露水,免除冻害。

与其说“霜降杀百草”,不如说“霜冻杀百草”。霜是天冷的表现,冻是杀害庄稼的敌人。由于冻则有霜(有时没有霜称黑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统称霜冻。

防霜办法

①适时早种,错开晚秋霜冻;

②选用早熟高产品种;

③浇水,因为干土比湿土散热快;

④熏烟,可在小范围内形成保温云层,减轻冻害;

⑤锄地,“锄头有火”,可提高地温;

⑥施腐植酸钠或磷肥,使作物提前成熟。试验证明:施于山药、玉米、糜谷,可提前成熟5-7天;

⑦最根本是植树造林,它可调节气温,彻底改变环境。

霜降,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满地秸秆拔个尽,来年少生虫和病”。收获以后的庄稼地,都要及时把秸秆、根茬收回来,因为那里潜藏着许多越冬虫卵和病菌。

霜降又是黄淮流域羊配种的好时候,农谚有“霜降配种清明乳,赶生下时草上来。”母羊一般是秋冬发情,接受公羊交配的持续时间一般为30小时左右,和南方白露配种一样,羊羔落生时天气暖和,青草鲜嫩,母羊营养好,乳水足,能乳好羊羔。

编辑本段霜降-农事

霜降前后始降霜,有的地方播麦忙。

早播小麦快查补,保证苗全齐又壮。

糯稻此节正收割,地瓜切晒和鲜藏。

棉花摘收要仔细,棵上地下都拾光。

复收晚秋遍地搞,柴草归垛粮归仓。

大棚瓜菜看管好,追肥浇水把虫防,

大葱萝卜陆续收,白菜抓紧来拢帮。

敞棚漏圈快修补,免得牲畜体着凉,

拴牢牲畜圈好猪,麦苗被啃受影响。

捕捞成鱼上市卖,藕苇蒲芡采收忙。

城乡害鼠一起灭,既防疫病又保粮。

编辑本段霜降-农谚

夏雨少,秋霜早。 夏雨淋透,霜期退后。

秋雨透地,降霜来迟。

秋雁来得早,霜也来得早。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今夜霜露重,明早太阳红。

霜重见晴天。

严霜出毒日,雾露是好天。

浓霜毒日头。

霜后暖,雪后寒。

一夜孤霜,来年有荒;多夜霜足,来年丰收。

霜降降霜始(早霜),来年谷雨止(晚霜)。

雪打高山霜打洼。

严霜单打独根草。

秋雁当头叫,必有大风到。

晚稻就怕霜来早。

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

霜降前,薯刨完。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适宜。

红薯半年粮,好好来保藏。

红薯本是庄稼宝,就看收存好不好。

地燥打洞,地潮搭棚。

瓜窖糟,如仓倒。

鲜瓜烂,饭丢半。

地瓜要坏,快切快晒。

作物霜后有表现:地瓜秧最明显,棉花处中间,蓖麻是硬汉,大白菜有霜无霜它不管,一个月后才被

砍。

棉是秋后草,就怕霜来早。

轻霜棉无妨,酷霜棉株僵。

早春棉,减产少,夏棉霜早不得了。

霜后还有两喷花,摘拾干净把柴拔。

时间到霜降,种麦就慌张。

霜降,瞎撞。

时间到霜降,白菜畦里快搂上。

缺苗补,密苗间,麦苗匀全才增产。

密了穗子小,秆软容易倒。

稀了穗头少,产量就难保。

以籽定苗,以苗定蘖,以蘖保穗。

芒种黄豆夏至秧,想种好麦迎霜降。

望近霜降好种麦。

迎伏种豆子,迎霜种麦子。

霜降播种,立冬见苗。

坝里霜降点。

寒露种菜,霜降种麦。

晚麦不过霜降。

霜降前,要种完。

麦不让霜。

湿地无晚麦。

霜降拢菜(白),立冬起菜。

霜降拔葱,不拔就空。

霜降萝卜,立冬白菜,小雪蔬菜都要回来。

地冻萝卜长。

复收拣起地里粮,积少成多堆满仓。

丰收第一收,精收第二收,复收第三收,三收才算收。

复收一亩数量少,万亩复收不得了。

宁可吃到肚里,不可瞎到地里。

庄稼老汉不知闲,放下锄头拿扁担。

扁担不扎,两头溜塌。

秋天弯弯腰,强似冬天转三遭。

出门带镰刀,回来挑一挑。

上洼不空手,回来不空篓。

出门样样收,回来过遍手,该喂牛的喂牛,能编篓的编篓,最后剩下入灶口。

留地不种麦,快着耕起来。

秋冬耕地如水浇,开春无雨也出苗。

冬耕灭虫,夏耕灭荒。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

霜降配羊清明羔,天气暖和有青草。

霜降来临温度降,罗非鱼种要捕光,温泉温室来越冬,明年鱼种有保障。

种完麦,忙完秋,快采藕。

种完麦,忙完秋,割苇蒲,采鸡头(米)。

霜降、寒露都在阳历10月,各地农谚综合于下:

山西:时值寒露抓秋耕,秋收秋种莫放松。采棉刨薯回茬麦结合秋浇快进行。浇地造林集饲料,山药异地换种子。

河北:寒露霜降,收割大豆。抓紧打场,及时入库。晚茬小麦,突击播种。收割山草,好喂牲口。菠菜油菜,种上几亩。来年春季,能早收获。

山东:霜降一到,天气渐冷。抓紧收割,地瓜花生。切晒瓜干,要趁晴天。地瓜入窖,不能放松。麦田苗情,检查要精。缺苗断垄,及时补种。

新疆:十月寒露与霜降,秋高气爽秋风凉。北疆初霜在上旬,南疆霜降见秋霜。抓紧秋浇和冬灌,劳动果实快贮藏。牲畜抓膘又配种,拉运草料到冬场。

江苏: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

上海:十月寒露接霜降,秋收秋种冬活忙,晚稻脱粒棉翻晒,精收细打妥收藏。

安徽,寒露收割罢,霜降把地翻。

湖南:十月寒露霜降到,收割晚稻又挖薯。

福建:十月寒露霜降临,稻香千里逐片黄,冬种计划积肥足,添修工具稻登场。

按时间先后排序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霜降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进入此节气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前后。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

 夏季的时候我们需要去注意的就是防暑了吧,在这时候的天气无疑是非常炎热的,对于我们的健康影响也是极大的,所以在这时候是很需要我们学会健脾祛暑的了,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来说是有极大好处的,那么具体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做到呢,一起看看吧。

  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

 中医学将一年分五季,分别为春、夏、长夏、秋、冬。七八月份正应长夏之季。长夏时经小暑、大暑两个节气,太阳灼热大地,地湿上升,形成暑热和潮湿交替两大特点。医学古籍中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意思是说,长夏养生重在健脾祛暑防湿,同时还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很多人都觉得夏季太热了,因此就需要尽量的去热了,但是实际上太过于贪凉,也是非常不利于我们健康的,需要尽量的避免才行哦。

  小心湿邪伤脾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脾的特点是喜干燥,怕湿浊。当湿邪之气侵犯人体后,会影响脾胃消化功能,人容易出现疲倦、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而一旦脾的运化功能减弱,则会进而影响到肝的生理功能,因此暑天养生重在健脾化湿、养护脾阳。呵护脾阳的要点在于避免过度贪凉,包括猛吹空调、过量吃冷饮,这是大家需要去注意的了哦,一个好的方法来帮助我们保护身体健康,特别是脾脏的健康,这是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了哦。

 上面介绍的就是我们在夏季防暑的时候需要去注意的地方了,可以发现在这时候我们需要小心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了,特别是上面介绍的这几点,是一定要注意重视的了哦,首先是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防暑的了,而且还可以很好的促进我们健康哦。

  在我国古代每个节气都有很多别称,广泛应用于诗歌或者文章当中,平时可以多做一些了解,不仅可以方便查阅古籍,马上就能知晓是指代哪个时令,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扩大我们的词汇量,下面就来举一些相关的例子以供参考。

 古代24节气雅称

 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季节变化来命名的,所以称呼中常常与四季有关。例如立春,又叫打春、岁首、立春节、正月节,指的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到了春分,春分,又叫仲春之月,因为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以此类推,孟夏在农历四月左右,适逢立夏或者小满,此时气温有了明显的升高,预示炎热的夏季马上就要到来了。在古代人们很重视农耕,将秋季分为三部分,例如有秋收、秋耕、秋种等,三秋即农历九月,此时已经步入深秋,属于季节的小尾巴。而腊冬在寒冷的冬天,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这样的节气。

 主要来历是什么

 其中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劳动人们就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的长短记录下来,规定成历法。而二十四节气是流传很久的一套,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直至今日,对于气候的观察还有很大的帮助,还影响着大家的衣食住行。

 有哪些相关歌谣

 除了俗语谚语,古代也有很多节气的歌谣适合儿童传唱,以下例举其中的几首:

 (其一)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其二)

 立春雨水渐,惊蛰虫不眠,春分近清明,采茶谷雨前;

 立夏小满足,芒种大开镰,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

 立秋处暑去,白露南飞雁,秋分寒露至,霜降红叶染;

 立冬小雪飘,大雪兆丰年,冬至数九日,小寒又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知道了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对你的日常生活会有一定帮助。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