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是什么植物?
扶桑,为证。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7%F6%C9%A3&t=3
园林植物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或观果植物,以及适用于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而园林植物可分为木本园林植物和草本园林植物两大类。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分享园林植物名称及欣赏。
园林植物之针叶类
针叶园林植物,针叶树形挺拔秀丽,在园林中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其中雪松、南洋杉、金松、巨杉和金钱松五种,号称世界五大名树。常绿针叶树叶色浓绿或灰绿,终年不凋,生长较慢,但寿命长,其体形和叶色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感觉。
用来点缀陵墓、寺庙等,可给环境造成庄严肃穆的气氛。针叶树中有一部分是落叶的,除上述金钱松属外,还有落叶松属、水杉属、落羽松属等。落叶针叶树生长较快,比较喜湿,秋季叶色变为金黄或棕**,可给园林增添季相的变化。
园林植物之阔叶类
阔叶园林植物,在园林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中国南方园林常种植常绿阔叶树,如广玉兰、榕树等作为庇荫树或观花树木。而阔叶灌木植株较低矮,接近视平线,叶、花、果可供欣赏,使人感到亲切愉快,是增添园林美的主要树种。如北方常见的榆叶梅、连翘,南方常见的夹竹桃、马缨丹等。无论常绿或落叶灌木在园林中孤植、丛植、列植或片植,都很适宜,同各种乔木混植,效果更佳。
园林植物之阔叶藤本
阔叶藤本园林植物,它攀附在墙壁、棚架或大树上的藤本植物常用于园林攀椽绿化。这类植物在热带雨林中种类很多。园林中常见的常绿藤本植物有龟背竹、络石、叶子花等。落叶藤本植物有紫藤、爬山虎、凌霄花等。藤本植物中有些有攀附器官,可以自行攀缘,如爬山虎等,有些必须人工辅助支撑,才能向上生长,如紫藤等。
园林植物之草本类
草本园林植物,草本园林植物大部分用种子繁殖,春播后当年开花然后死亡的称为一年生草花,如矮牵牛等。秋播后次年开花然后死亡的称为二年生花卉,如金盏菊等。这两类草花的整个生长发育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合称一、二年生花卉。这类草花花朵鲜艳,装饰效果强,但生命短促,栽培管理费工,在园林中只用在重点地区,装饰各式花坛。
可以连续生长多年的为多年生花卉,冬季地上部枯萎,次年春季继续抽芽生长。在温暖地带,有些品种终年不凋,或凋落后又很快发芽。如芍药、耧斗菜等。这一类草花花期较长,栽培管理省工,常用来布置花缘。
马齿苋
编辑
[mǎ chǐ xiàn]
马齿苋(学名:purslane herb)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无毛,高10~30cm, 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国内各地均有分布。该种为药食两用植物。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明目。现代研究,马齿苋还含有丰富的SL3脂肪酸及维生素A样物质。SL3脂肪酸是形成细胞膜,尤其是脑细胞膜与眼细胞膜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A样物质能维持上皮组织如皮肤、角膜及结合膜的正常机能,参与视紫质的合成,增强视网膜感光性能,也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过程。此外,马齿苋还可作兽药和农药;马齿苋的食用价值在于它是马齿苋科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其植株匍匐,分支多,茎和叶呈肉质、多汁。叶小、互生、倒卵形全缘、厚而柔软。花淡**,通常3~5朵簇生于枝端,午时盛开。6~8月开花,7~10月结果,种子肾状卵形,呈黑色,是一种古籍上早有记载的野生佳蔬和中药;嫩茎叶可作蔬菜,对视力有一定的帮助。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活习性
3分布情况
4品种分类
5栽培技术
肥水管理
采收
留种
繁殖方法
盆土准备
种植方式
栽培要点
病虫防治
6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营养价值
食疗价值
1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茎平卧或斜倚,伏地铺散,多分枝
马齿苋(25张)
,
圆柱形,长10-15厘米淡绿色或带暗红色。茎紫红色,叶互生,有时近对生,叶片扁平,肥厚,倒卵形,似马齿状,长1-3厘米,宽06-15厘米,顶
端圆钝或平截,有时微凹,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或带暗红色,中脉微隆起;叶柄粗短。花无梗,直径4-5毫米,常3-5朵簇生枝端,午时
盛开;苞片2-6,叶状,膜质,近轮生;萼片2,对生,绿色,盔形,左右压扁,长约4毫米,顶端急尖,背部具龙骨状凸起,基部合生;花瓣5,稀4,**,
倒卵形,长3-5毫米,顶端微凹,基部合生;雄蕊通常8,或更多,长约12毫米,花药**;子房无毛,花柱比雄蕊稍长,柱头4-6裂,线形。蒴果卵球形,
长约5毫米,盖裂;种子细小,多数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泽,直径不及1毫米,具小疣状凸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1]
植物形态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马齿苋全株(7张)
马齿苋枝叶(4张)
马齿苋花果(5张)
2生活习性
马齿苋适应性非常强,耐热、耐旱,无论强光、弱光都可正常生长,比较适宜在温暖、湿润、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中生长,其实无论在哪种土壤中马齿苋都能生长,能储存水分,既耐旱又耐涝。和其他杂草一样,马齿苋的生命力非常强。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涝,生命力强,生于菜园、农田、路旁,为田间常见杂草。[1]
3分布情况
马齿苋
中国南北各地均产。广布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
马齿苋常生在荒地、田间、菜园、路旁,分布在中国各地,华南、华东、华北、东北、中南、西南、西北较多。[1]
4品种分类
大花马齿苋Portulaca grandiflora Hook 小琉球马齿苋Portulaca insularis Hosok 毛马齿览Portulaca pilosa L 沙生马齿苋Portulaca psammotropha Hance 四瓣马齿苋Portulaca quadrifida L[1]
5栽培技术
肥水管理
早春播种的出苗较晚,需7~15天,晚春和秋播的出苗只需4~6天。结合墒情应适时灌水,当苗出现2片真叶后应追1次肥,之后每次采收后再各追肥1次。马齿苋为浅根系植物,生长期间经常追施一点氮肥,其茎叶可以生长肥嫩粗大,增加产量,迟缓生殖生长,改善品质。久旱,应适当浇水,生长期间要注意除草。马齿苋极少发生病虫害。
采收
马齿苋是1次播种多次采收,采收是挑采。采摘应在花前,以保持茎叶鲜嫩,新长出的小叶是最佳的食用部分。嫩茎的顶端可连续掐取,掐取中上部,留茎基部抽生新芽使植株继续生长,直至霜降。采收时也可间拔,收大留小。
留种
马齿苋的蒴果成熟期有前有后,一旦成熟就自然开裂或稍有振动就撒出种子,且种子又很细小,采集时可以在行间或株间先铺上废报纸或薄膜,后摇动植株,让种子落到报纸或薄膜上,再收集。
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也可以用其茎段或分枝扦插繁殖。
整地施肥:亩底施优质农家肥2000~3000kg,磷肥:50kg,浇足底墒水,耕翻15~20cm,耙平,做成1~12m宽的畦。
播种:将畦面楼平,乘墒在畦面上开相距23cm的沟,沟深1cm,将种子与5~10倍的细沙混匀,均匀的撒于沟内,轻轻的楼土覆盖种子即可 亩用种量500~700g。
播后管理:温度高,墒情适宜时,播后2~4天即可出苗,马齿苋苗期生长缓慢,要注意清除杂草,撒播的,出苗10天
后,幼苗长到3~4厘米高时就要开始间苗,苗间距5cm;沟播的,出苗20天后,苗高15cm时,当苗田苗高15cm时,间苗,苗间距10cm。间苗后追
1次肥,亩追硝酸铵15kg,随浇水施入。生长期间,每次采收后再各追肥1次,用300倍的尿素水,亩施5kg左右,随水施入,浇水2~3次。生长期间要
注意除草。马齿苋极少发生病虫害。
在连茬田块,6月份马齿苋开花结实时,可留部分植株不采收上市,让其开花结籽,散落的种子来年就出苗生长,不用采种播种。
盆土准备
用
于栽培马齿苋的花盆不宜太小,口径35~40cm的泥盆最为适宜。马齿苋生长强健,对土壤要求不很严格
但选用疏松、肥沃、保水性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生长加快,茎叶幼嫩,品质特佳。马齿苋喜肥水,耐强光,尤喜空气干燥、土壤潮湿的环境。要注意摆放在阳光能
够照射到的地方,利于茎叶生长。弱光下马齿苋生长快而幼嫩,光照过强,则易老化。
种植方式
在中国,马齿苋多以春夏季节到田野采集野生种的茎叶供食用为主,在有些发达国家已逐步转向以人工栽培为主,中国台湾省正大力推广人工栽培。
凉拌马齿苋[2]
栽培季节,亚热带地区的台湾省南部、广东、海南等地区,2月下旬开始播种,陆续采收到11月;江浙一带 春季于5月中下旬播种,如用保护地种植,可提前到4月份播种,6月~8月为生长旺期;华北地区露地栽培于6月上中旬播种。
各个地区气温超过20℃时,可随时播种,分期播种,分期上市。
盆栽马齿苋多采用压条及播种两种繁殖方法。压条就是将植株较长的茎枝压倒,每隔3节用湿土压1个茎节,压土处的茎节
生根后与主体分开,形成新的个体。播种要待气温超过15℃时进行。播种前,先将盆土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与细沙混匀后撒播,随后覆盖05cm厚
过筛细土。播后应注意保温保湿。播后2~3天即可出苗。出苗7天后间苗,株距3~4cm左右。当苗高15cm左右时,开始间拔幼苗食用,保持株距
7~8cm。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追肥要求薄肥勤施,每周一次,最好施用颗粒复合肥。
栽培要点
马齿苋从春季到秋季均可栽种。春播开始较迟,品质柔嫩。夏、秋播种易开花品质粗老。一般2~8月间均可播种。若为保护地(塑料大棚、地膜、温室)栽培,无严格播种期。
马齿苋种子细小,故要精细整地,并以条播为好。每亩施腐熟厩肥2000kg,耕翻深度15cm,打碎土块,畦面达到
平、松、软细的要求,作宽1米的畦,沟宽40cm。畦面开21~24cm宽的两条播种浅沟,进行条播。为了使播种密度均匀,可在种子中加入100倍种子重
量的细沙进行撒播。因种子易掉入土壤孔隙中,播后只需轻耙表土,无须再行覆土。如土壤干燥,则用洒水壶略喷湿畦面即可。当苗高15cm左右时,开始采拨幼
苗供食,使株距保持9~10cm,让其他苗继续生长。播后25天左右,株高25cm以上时,正式采收。一般幼苗单株产量达35~40g。采收时要注意在植
株根部留2~3节主茎,以后陆续采收。在生长期间,根据生长情况进行追肥,一般施用尿素300倍液1~2次,每亩每次用尿素5kg。马齿苋几乎不发生病虫
害,也就没有农药残毒问题。
马齿苋树主要用扦插繁殖。在生长期均可进行,选取健壮、充实和节间较短的茎干作插穗,长10~12厘米
插前可晾干数天,插于沙床,插壤应稍干燥,约15~20天可生根,极易成活。喜温暖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半荫,在散射光条件下生长良好,耐旱,要求排
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不耐寒,冬季温度不低于10℃。[3]
病虫防治
危害马齿苋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白粉病及叶斑病。病毒病用1:1:50的糖醋液叶面喷施防效达80%以上;白粉病常用800~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粉锈宁防治;叶斑病用百菌清、多菌灵、速克灵防治。[4]
6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一、概述
药用部位全草
功能消炎、止痢、解毒
马齿苋(7张)
主治热毒痢疾、肠炎、痈肿疮毒、蛇虫咬伤[5]
性味酸;性寒
归经大肠;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绞汁。
外用:适量,捣敷;烧灰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肠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水去湿,散血消肿,除尘杀菌,消炎止痛,止血凉血。主治痢疾,肠炎,肾炎,产后子宫出血,便血,乳腺炎等病症。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时珍)。[6]
二、文献记载
《开宝本草》:“服之长年不白。治痈疮,杀诸虫。生捣汁服,当利下恶物,去白虫。”
《本草纲目》:“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
《本草拾遗》:“诸肿揍疣目,捣揩之;破壬痫,止消渴。”
《滇南本草》:“益气,清暑热,宽中下气。滑肠,消积带,杀虫,疗疮红肿疼痛。
《药典》:藏药灿格日:全草治赤白痢疾,赤白带下,肠炎:外用治丹毒,痈疖肿毒,虫蛇咬伤《藏本草》。马齿苋:全草主治赤白痢疾,赤白带下,肠炎,淋病:外用治疔疮丹毒《中国藏药》。
布朗药宗新朵:全草治头晕眼花《滇药录》。宗新朵:全株外用于头晕眼花《滇省志》。宗新朵:全草主治头晕眼花《民族药志二》。
傣药帕八良(西傣),牙西码,芽席马(德傣):全草治肺热咳嗽,痢疾《滇药录》。帕拌凉:全株用于肺热咳嗽,痢
疾《滇省志》。帕板良:治疗心慌心跳,头痛,肺病,刀伤《傣医药》。帕拌凉:全草治心慌心跳,头痛,肺结核,刀伤,扭伤,接骨筋续《傣药志》。芽席马:全
草主治肺热咳嗽《民族药志二》。
哈尼药不泽:地上部分治痢疾,腹泻,血淋《滇药录》。不泽鲁沽茶:全株用于腹泻,痢疾,血淋《滇省志》。不泽,鲁壁沽茶:全草主治腹泻,痢疾,血淋《民族药志二》。
京药赵滩:全草治痢疾《民族药志二》。
朝药马齿苋:全草治清热解毒,止渴,杀虫,用于痢疾,诸肿恶疮,金疮,内瘘《朝药志》。德寄铺:全草主治痢疾,诸肿恶疮,金疮,内瘘《民族药志二》。毛南药=I马朱宁:全草治痢疾,肠炎腹泻《桂药编》。马朱宁:全草主治痢疾《民族药志二》。
苗药藿威:全草治痢疾,肠炎腹泻,咽喉痛,牙痛,无名肿毒《桂药编》。绒桌倒:全草治肠炎,腹泻,痢疾,肾炎,
泌尿道感染水肿,溃疡病,痔疮出血,咽喉痛,牙痛,无名肿毒,痈疮《滇药录》。绒桌倒:全株用于尿道感染,水肿,溃疡病,咽喉痛,牙痛;外用于无名肿毒
《滇省志》。Reib xand mel(锐先脉),Vob hmid
niangx(窝咪仰):全草治小儿腹泻,治带状疱疹《苗医药》。地上部分用于痢疾,疔疮疖肿,虫蛇咬伤《湘蓝考》。藿威,屙莽灭,绒桌倒:全草主治肠
炎,腹泻,痢疾,肾炎,泌尿道感染,水肿,溃疡病,痔疮出血,咽喉痛,牙痛《民族药志二》。
仫佬药马有骂:全草治痢疾,肠炎腹泻,稻田皮炎《桂药编》。马有骂:全草主治痢疾,水田皮炎《民族药志二》。
纳西药布马:全草治肠炎,痢疾《滇药录》、《民族药志二》。
普米药玛此见:地上部分治肠炎,痢疾,泻下,脓血,热淋,尿血《滇药录》、《民族药志二》。
畲药酸苋鲜:全草主治肝炎《民族药志二》。
维药丝籽欧提:全草和种子主治内热炽盛,长期低热,中暑,便秘,痢疾,肠炎《民族药志二》。马齿苋子:果实治糖尿病[22]。
佤药全草用于红白痢疾,跌打瘀血肿痛《中佤药》。牙折骂:全草治肾炎浮肿,皮肤病《滇药录》、《民族药志二》。
瑶药莫瑞来:全草治痢疾,肠炎腹泻,肺热咳嗽《桂药编》。麻丫麻:全株用于肺热咳嗽,肾炎,痢疾,肠炎,痔疮出
血《滇省志》。麻丫痱:全草治肺热咳嗽,肾炎,痢疾,腹泻,痔疮下血《滇药录》。麻咀来,莫瑞来,麻丫麻:全草治疗肺热咳嗽,肾炎,痢疾,肠炎,腹泻,痔
疮出血,痈疮肿毒《民族药志二》。
彝药燕捻西:全草治痢疾,骨折《桂药编》。全草用于肺痈肠痈,泄泻痢疾,尿道灼热,血淋带下,痔瘘出血,乳痈瘰疬,毒蛇咬伤,骨折瘀肿《哀牢》。全草治痢疾,肠炎,百日咳,肺结核,痈疖《大理资志》。燕捻西鲜:全草主治骨折《民族药志二》。
壮药兵谷:全草治痢疾,肠炎腹泻,肝炎,肺炎,胃出血,白带,子宫出血,疔疮,湿疹,带状疱疹《桂药编》。杷回
薄:全株主治痢疾,肠炎,肝炎,肺炎,白带,胃出血,子宫出血,外用于带状疱疹,湿疹,疮疖红肿,脱肛《滇省志》、《滇药录》。白淹筛,兵谷,别母连,兵
头匙,汾瓜,白咪,巴林肥,杷回薄:全草主治痢疾,肠炎,肝炎,肺炎,白带,胃出血,子宫出血,带状疱疹,湿疹,疮疖红肿《民族药志二》。
景颇药ngimang:治痢疾,肠炎,乳腺炎《德宏药录》。
德昂药刀怀: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
僳僳药欧不俄:全草治急性胃肠炎,痢疾,阑尾炎,乳腺炎,痔疮出血,白带;外治疗疮肿痛,湿疹《怒江药》。
京药赵滩:全草治痢疾,肠炎腹泻《桂药编》。
侗药骂碑神:全草治痢疾,肠炎腹泻,骨折《桂药编》。骂碑神,骂必:全草主治痢疾,肠炎,骨折《民族药志二》。马岔(Mal Nguedc):全草治菌痢,腹泻,便血[12]。
仡佬药街改黑:全草煮糯米稀饭,常服治肺结核[37]。
满药叶洛少给,蚂蚁菜:鲜茎叶煮食用于止痢;生茎叶捣汁拌少许白糖,水冲服治疗阑尾炎,止痛;加蜂蜜少许煮服,治疗肺结核病[39]。[1]
营养价值
马齿苋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钙、磷、铁、铜、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C、核黄素等维生素和钙、铁等矿物质。其ω-3脂肪酸含量在绿叶菜中占首位。
每100g马齿苋鲜嫩苋茎叶含蛋白质23g,脂肪05g,糖类3g,粗纤维07g,钙85mg,磷56mg,
铁巨15mg,胡萝卜素223mg,维生素B1 003mg,维生素B2 011mg,维生素PP 07mg,维生素C
23mg。此外,还含有大量去甲肾上腺素、钾盐及丰富的柠檬酸、苹果酸、氨基酸以及生物碱等成分。[3]
食疗价值
一、食用作用
马齿苋全株入药具有解毒、抑菌消炎、利尿止痢、润肠消滞、去虫、明目和抑制子宫出血等药效;外用可以治丹毒、毒蛇咬伤等症。
利水消肿
降低血压马齿苋含有大量的钾盐,有良好的利水消肿作用;钾离子还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壁上,使血管壁扩张,阻止动脉管壁增厚,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消除尘毒
防治溃疡马齿苋能消除尘毒,防止吞噬细胞变性和坏死,还可以防止淋巴管发炎和阻止纤维性变化,杜绝矽结节形成,对白癜风也有一定的疗效;马齿苋还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能促进溃疡病的愈合。
杀菌消炎
马齿苋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各种炎症的辅助治疗,素有“天然抗生素”之称。
防治心脏病
马齿苋中含有一种丰富的Y-3脂肪酸,它能抑制人体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酸的生成,帮助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前列腺素增多,抑制血小板形成血栓素A2,使血液粘度下降,促使血管扩张,可以预防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从而起到防治心脏病的作用。
二、食用方法
马齿苋生食、烹食均可,柔软的茎可像菠菜一样烹制。不过如果对它强烈的味道不太习惯的话,就不要用太多。马齿苋茎顶
部的叶子很柔软,可以像豆瓣菜一样烹食,可用来做汤或用于做沙司、蛋黄酱和炖菜。马齿苋和碎萝卜或马铃薯泥一起做,味道很好,也可以和洋葱或番茄一起烹
饪,其茎和叶可用醋腌泡食用。
另外,凉拌马齿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有“天然抗生素”之称;马齿苋粥对人体有很好的滋养作用,可以很好地改善皮肤的颜色,使肌肤散发健康的光泽。[7]
三、适宜人群
宜食肠炎、痢疾、尿血、尿道炎、湿疹、皮炎、赤白带下与各种痈肿、疮疖、乳痛、痔疮出血、毒蛇咬伤以及肺结核等症患者宜食。 忌食孕妇忌食,脾胃虚寒的人也要少食。[8]
四、食用禁忌
马齿苋为寒凉之品,脾胃虚弱、腹部受寒引起腹泻的人,如果是单纯受凉造成的一般性腹泻不要误食;
忌与胡椒、该粉同食;
不宜与甲鱼同食,否则会导致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症。
孕妇要禁止吃马齿苋。马齿苋是滑利的,有滑胎的作用;
杜蘅
玉树芝兰 〖解释〗玉树:用玉做的树;芝兰:香草。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沅芷湘兰 见“沅芷澧兰”。
沅芷澧兰 《楚辞·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王逸注:“言沅水之中有盛茂之芷,澧水之内有芬芳之兰,异于众草”。芷,一本作“茝”。澧,一本作“醴”。本指生于沅澧两岸的芳草,后用以比喻高洁的人或事物。
沅茝醴兰 见“沅芷澧兰”。
义结金兰 结交很投合的朋友。
谢兰燕桂 谢兰,系“谢庭兰玉”之省称;燕桂,《宋史·窦仪传》载:“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窦仪父)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缙绅多讽诵之。”时称窦氏兄弟为燕山五龙。后遂以“谢兰燕桂”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
迁兰变鲍 语本《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后以“迁兰变鲍”比喻潜移默化。
契合金兰 契合:投合。金兰:指朋友间相处信诚。形容朋友间意气相投,感情深厚。亦作“契若金兰”。
兰芷之室 兰、芷:两种香草。比喻良好的环境。亦作“芝兰之室”。
兰质熏心 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
兰熏桂馥 比喻恩泽长留,历久不衰。
空谷幽兰 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金兰之友 指亲密的朋友。
金兰之交 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
桂子兰孙 对人子孙的美称。
桂折兰摧 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摧兰折玉 摧:摧残,毁掉。毁坏兰花,折断美玉。比喻摧残和伤害女子。
吹气如兰 见“吹气胜兰”。
采兰赠芍 兰:兰花,花味清香;芍: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芝兰之室 比喻良好的环境。
沅茞澧兰 沅、澧:都是水名;茞、兰:都是香草。比喻高洁的人品或高尚的事物。
芝兰玉树 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谢庭兰玉 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
絮果兰因 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絮果:比喻离散的结局。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
披榛采兰 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
契若金兰 比喻朋友交情深厚。
兰艾同焚 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
兰心蕙性 比喻人品高尚,举止文雅。
兰艾难分 好人、坏人难于分清。
兰桂齐芳 兰桂:对他人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德、美声。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
澧兰沅芷 沅、澧:都是水名;兰、芷:都是香草。比喻高洁的人品或高尚的事物。
兰因絮果 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絮果:比喻离散的结局。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
兰芝常生 兰芝:兰草和灵芝草。比喻高尚的美德长在。
兰摧玉折 旧时多用于哀悼人不幸早死。
兰质蕙心 形容美丽而聪明。
兰薰桂馥 原比喻恩泽长留,历久不衰。后用来称人子肖孙贤。
金兰之契 金:比喻坚;兰:比喻香;契:投合。指交情投合的朋友。
蕙心兰质 蕙、兰:都是香草名。蕙草样的心地,兰花似的本质。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
桂馥兰香 桂、兰:两种散发芳香的花;馥:香。形容气味芳香。
桂殿兰宫 建筑气派,设备华美的宫殿。
芳兰竟体 芳兰:兰草的香气;竟体:满身。香气满身。比喻举止闲雅,风采极佳。
春兰秋菊 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吹气胜兰 气息象兰花那样香。形容美女的呼吸。
采兰赠药 兰:兰花,花味清香;药:芍药。比喻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相爱。
兰质薰心 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
你好!
这是半夏。
这种药材,是有剧毒的,请勿食用。
吃一点(约半克左右),会使舌头木,咽喉疼痛,胃肠疼痛。
稍微多一点(五克左右),会导致终身失语,无法治疗。
再吃多一点(十克左右),会导致死亡。
我种着一片半夏,也尝过。但是没敢多吃,只是吃了两克左右,舌头就不会动了,咽喉、嗓子、胃、肠、极痛。喝了好多的水,折腾了一宿,第二天才好。想想真是后怕。可是,谁让咱是医学爱好者呢,只能是亲自尝试,才知道各种药材的功效与副作用。呵呵!好多人说我是神农。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半夏。半夏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江苏等地。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半夏,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矾制过入药。
半夏的药性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半夏的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半夏外用可消肿止痛。
半夏的临床应用
1半夏治疗呕吐。半夏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用之,对痰饮或胃寒所致的胃气上逆呕吐尤宜,半夏常配生姜同用,如小半夏汤(《金匮要略》);半夏配黄连,则治胃热呕吐;半夏配石斛、麦冬,则治胃阴虚呕吐;半夏配人参、白蜜,则治胃气虚呕吐,如大半夏汤(《金匮要略》)。近代以半夏制成注射液肌注,用治各种呕吐。
2半夏治疗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半夏内服能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半夏治瘿瘤痰核,常配昆布、海藻、贝母等;半夏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起或毒蛇咬伤,可生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3半夏治疗湿痰,寒痰证。半夏味辛性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半夏治痰湿壅滞之咳嗽声重,痰白质稀者,常配陈皮、茯苓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湿痰上犯清阳之头痛、眩晕,甚则呕吐痰涎者,则配天麻、白术以化痰息风,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古今医鉴》)。痰饮内盛,胃气失和而夜寐不安者,配秫米以化痰和胃安神。
4半夏治疗心下痞,结胸,梅核气。半夏辛开散结,化痰消痞。半夏治痰热阻滞致心下痞满者,常配干姜、黄连、黄芩以苦辛通降,开痞散结,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半夏若配瓜蒌、黄连,可治痰热结胸,如小陷胸汤(《伤寒论》);半夏治梅核气,气郁痰凝者,配紫苏、厚朴、茯苓等,以行气解郁,化痰散结,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半夏的用法用量
煎服,3~10g,一般宜制过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
半夏的应用禁忌
半夏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半夏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半夏现代研究
1半夏药理作用:半夏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各种炮制品对实验动物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半夏的稀醇和水浸液或其多糖组分、生物碱具有较广泛的抗肿瘤作用。水浸剂对实验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室性早博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半夏有显着的抑制胃液分泌作用,水煎醇沉液对多原因所致的胃溃疡有显着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此外,煎剂可降低兔眼内压,半夏蛋白有明显的抗早孕活性。
2半夏的化学成分:块茎含挥发油,内含主成分为3-乙酰氨基-5-甲基异恶唑、丁基乙烯基醚、茴香脑、苯甲醛、榄香烯等,还含谷甾醇、左旋麻黄碱、胆碱等及葡萄糖苷,多种氨基酸,皂苷,及少量多糖、脂肪、直链淀粉等。
3半夏的不良反应:生半夏对口腔、喉头、和消化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可导致失音、呕吐、水泻等副反应,严重的喉头水肿可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但这种刺激作用可能通过煎煮而除去。实验证明,半夏对动物遗传物质具有损害作用,故用于妊娠呕吐应持慎重态度。久用半夏制剂口服或肌注,少数病例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血尿。
4半夏的临床研究:半夏现代临床还用单用或配伍他药治诸多疾病:
制半夏先煎,加醋及鸡子清,搅匀,徐徐含咽,1日1剂。治疗痰火互结,咽部充血水肿之实证失音患者33例,服药2~3天痊愈(中国中药杂志,1992,3:142);
制半夏加食醋浸泡,苯甲醇过滤,口服,治疗慢性咽炎564例,治愈342例,好转170例,无效52例(现代应用药学,1993,2:25);
生半夏,加陈醋、温开水调匀,敷患处,治疗颈部淋巴结炎30例,效果满意(时珍国药研究,1991,1:36);
半夏配生姜、茯苓煎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1例,结果临床症状均消失,10例心电图恢复正常(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9:26);
另生半夏研末溶于米酒或50%乙醇中,取上清液滴耳,对急性中耳炎有较好的疗效(黑龙江中医药,1990,4:39)。
另有报道以生半夏配生姜煎液口服,预防脑CT增强扫描副作用800例,结果副作用明显减少,且止吐效果达987%(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5:299)
误服生半夏中毒时,可给服姜汁、稀醋、浓茶或蛋白等。必要时给氧或作气管切开。以生姜30g,防风60g,甘草15g,煎汤,先含漱一半,再内服一半,或以醋30~60ml加姜汁少许,漱口或内服。临床用生半夏时必须煎熟,以避免中毒。
5附药:水半夏
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iforme(Lodd)BL的块茎。水半夏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深秋采收,用石灰水浸泡1天,搅拌去皮后晒干或烘干。味辛,性温,有毒。水半夏功效与半夏类似,但无降逆止呕作用,兼有止血之功。水半夏临床多用于咳嗽痰多,痈疮疖肿,蛇虫咬伤,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同半夏。
半夏古籍摘要
1《本经逢原》:“半夏同甘苍术、茯苓治湿痰;半夏同瓜蒌、黄芩治热痰;半夏同南星、前胡治风痰;半夏同芥子、姜汁治寒痰。惟燥痰宜瓜蒌、贝母,非半夏所能治也。”
2《名医别录》:“半夏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
3《医学启源》:“半夏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阴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
钻叶紫菀
别名:剪刀菜、白菊花、土柴胡、九龙箭、钻形紫菀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痈肿;湿疹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切段,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原产北美洲。功效分类:清热燥湿药性味:味苦;酸;性凉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钻叶紫菀的全草。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鹿蹄草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生境分布 8 功能主治 9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鹿蹄草 1 拼音
lù tí cǎo
2 出处《江苏植物名录》
3 拼音名Lù Tí Cǎo
4 鹿蹄草的别名藏氏蓼(《中国北部植物图志》)。
5 来源为蓼科植物戟叶蓼的全草。
6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直立或斜生。茎四棱形,棱上有倒生钩刺。叶互生,戟形,长3~9厘米,宽2~7厘米,上面疏生伏毛,下面沿叶脉具伏毛,边缘具密而短的缘毛;托叶鞘膜质,斜筒形,向外反卷;叶柄有狭翅和刺毛。花序聚伞状,顶生或腋生;苞片卵形,生短毛;花梗密生腺毛秘短毛;花小,花被5裂,白色,先端淡红或淡绿色;雄蕊8。瘦果卵形,有3棱,黄褐色。花期秋季。
7 生境分布生于水边或湿地。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湖北等地。
8 功能主治《植物名实图考》:"捣浆,以新汲水冲服,疗痧症。"
9 摘录《辞典》
古籍中的鹿蹄草 《本草纲目别名录》:[本草纲目释名]草部(上)
)延胡索(玄胡索)山慈姑(金灯鬼灯檠无义草朱姑鹿蹄草)石蒜(乌蒜老鸦蒜一枝箭水麻蒜头草婆婆酸)水仙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山慈菇遗》)、鬼灯檠(《纲目》)、朱姑(《纲目》)、鹿蹄草(《纲目》)、无义草。时珍曰∶根状如水慈菇,花
《卫生易简方》:[卷之八]便痈个烧过存性,为末。食前酒调服,不过三次。又方用鹿蹄草捣烂,罨患处。又方用生米粉、生蜜调一合服,休吃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二疔疮]外治上,用铁锈水、紫花地丁草末,围四边肿上。即紫花鹿蹄草。红肿外好肉上,用生姜自然汁,调船灰末,敷好肉
《证类本草》:[卷第十一]山慈菰根(1)段成式,唐朝人,所著《酉阳杂俎》成书于公元1000年之前,其中有“又有一种,形如番芋,蔓生,艺者架小棚使蔓之,花开亦落土,结子如香芋,亦名花生”的描述。
(2)贾铭(1279—1368),元朝人,在《饮食须知》中有“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形如香芋,小儿多食,滞气难消……”的记述。《饮食须知》中的内容均来自诸家本草,成书年代应在14世纪中期,而所摘引材料的来源则应更早于成书年代。
(3)蓝茂(1397—1476),明朝人,所著《滇南本草》中有关于花生的记载,其成书年代约在15世纪中期。
(4)《常熟县志》(1503年)中有花生条目称“花生三月栽,引蔓不甚长,俗云花落在地,亦生子土中,故名,露后食之,其味才美”。
(5)《上海县志》(1504年)、《姑苏县志》(1506年)均有关于花生的描写。
(6)赵学敏,清朝人,1765年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中对落花生有较详尽的考证,书中引用过唐朝《酉阳杂俎》中有关花生的叙述,认为唐朝时已有花生栽培。
(7)檀萃,清朝人,1799年所著《滇海虞衡志》中有“落花生为南果中第一,…宋元间,棉花、番瓜、红薯之类粤估从海上诸国得其种归种之……”,“……棉花、番瓜、番芋、落花生同时传入中国”的记载。这说明中国在宋、元年间(即公元1000年左右)已有花生栽培,而且是与甘薯等作物同时从南洋诸岛国得来的。客观上,我国古代在自然科学方面尤其与农业有关的著述并完整保留下来的不是很多。明朝后期李时珍作著《本草纲目》(1578)和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1628)均未见关于花生的记述,其原因可能是到明朝末年在中国花生还不是一种广泛种植利用的农作物。唐朝《酉阳杂俎》对花生的描述是现存最早而明确的文字记载,但该书若干不同版本中又没有关于花生的文字表述,因此该书关于花生的记述是否出自唐朝原始版本尚有待考证。更早的文献如西晋嵇含所著《南方草木状》(304)中有关于“千岁子”的描述,性状均与花生相同,清朝广东编撰的《大埔县志》中则称千岁子即是花生,而千岁子这一植物名称最早见于汉朝文献《三辅黄图》。从上述有限的文字记载中,暂且不考虑若干不确定的部分,也可以说明在14世纪中期之前中国已有花生的栽培和文字资料。而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是1492年,欧洲文献中直到1535年才有关于花生的记述。
本文2023-08-03 21:11:5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