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古籍有哪些?
1、《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中庸》: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宋代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3、《孟子》:《四书 》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4、《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5、《三字经》: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传说中的华夏三大始祖是约5000年前的炎帝、黄帝与蚩尤。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蚩尤,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酋长,是今天的苗族的祖先,也是部分汉族人的祖先,为中华三大人文始祖之一。
相传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牛头双角又是传统的龙文化里的龙角有相同之处。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铜头铁额,八条胳膊,九只脚趾,个个本领非凡。
扩展资料:
“三祖文化”是和合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和谐的民族,“和而不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一贯追求,它的源头就是形成于4700多年前的涿鹿三祖和合文化。三祖和合文化的最明显的标志,是涿鹿之战后,黄帝与各部落之间的“合符釜山”。
这是一次经过激烈战争之后的政治盛典,是一次和合的盛典。合符釜山首次提出了和合的理念。而和合理念是中华文化和谐观念的源头。由此可见,以黄帝为代表的“三祖文化”,既是以后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思想的渊源,也是儒家强调秩序、礼乐文化的渊源,更是中华和谐文化的渊源。
—中华三祖
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又名何。大约4000年前,他出生在姜水的岸边。他与黄帝结盟,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生下了今天的炎黄子孙。
姓:一吉,后改蒋。
石头:
姓名:石年
传记
颜地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普通话?毓瑾道:“昨日少年宫娶了尤李,生了黄帝和。黄帝是由蟒水形成的,炎帝是由姜水形成的。黄帝是姬,炎帝是姜。两个皇帝互相帮助他们的老师,所以他们不同的美德的原因。“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炎帝、黄帝出生地的历史记载。所以他们是血缘相近的两个部落首领,起源于陕西中部的渭河流域。后来两个部落为争夺地盘,展开了汉泉之战。黄帝打败了颜地,两个部落逐渐融合成中华民族,汉唐以后称为汉。颜地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和科技的祖先。据说他们,他们的臣子和后代创造了古代几乎所有的重要发明。
颜地出生,轩辕氏的祖先黄帝出生在早在2700年前的春秋时期就有人定居的夏姬。“普通话?今有记载:“黄帝与济水同生,炎帝与姜水同生。“在宝鸡地区,这显然是1500多年前中国北魏时期的古地理学家平道元用朱写的。明朝天顺五年,《大一统志》记载:“姜水在宝鸡县南部。“就是今天宝鸡渭河边的河城。宝鸡市渭河有禹声九龙泉,泉上有汤集安神农寺,寺南有孟峪口长阳山,长阳山有颜地陵,都位于宝鸡市渭滨区义门乡,这里是人们祭祀颜地的地方。称神农。相传她母亲名叫努登,有一天她去了华阳。被龙包围,她怀孕生下炎帝。传说炎帝有一头牛,头上有角。颜地出生在烈山石室,在姜水长大。他有德有德,所以取名颜地。颜地又小又聪明。他可以说三天话,走五天路,了解三年的收成。在他的一生中,他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通过教人们修身养性,使人们能够丰衣足食;为了让人远离疾病,他尝试了各种药材,于是一天毒死70次。他还制作乐器,使人们懂得礼仪,受到后人的称赞。据《史记》等古籍记载,颜地姓“夷吉”,名施年。焦妈妈的女儿,名叫努登,是少年宫的。生为炎帝。龙,故称“江”。据《论纲》等记载:“炎帝以火德而非伏羲治天下,其俗重于手,其足不争。不发令,百姓照做,法不杀生,于是南至交趾,北至游都,东至长谷,西至四方。说:“以前的神农统治天下,他的服务已经盈利了。他没想到会被举报;不贪图世上的富贵,只贪图世上的富贵;不要对你的智力有自尊,但这个世界尊重它。
炎帝的传说炎帝姓姜。相传他是一个以羊为首的氏族的首领,也就是现在的羌人。起初,这户人家住在姜水河谷,现在是宝鸡市的清江。后来进入黄河中游,与九黎人长期冲突。九族首领蚩尤,有脸,青铜头,铁脖子,头上有角,耳毛硬如戟,能吃沙砾。他可能是一个以某种野兽为图腾的部落。他有八十一个兄弟,也就是八十一个氏族,一个强大的氏族部落,勇猛善战。蚩尤把炎帝驱逐到涿鹿。炎帝向黄帝求援,双方在涿鹿交战。蚩尤请风伯的雨师造雨,使士兵们因大雾迷了路。让黄帝大旱女神女娲把天气收拾干净,做个“南导车”告诉方向。这场激烈的战争的结果是蚩尤战败被杀。黄帝取得了胜利,被选为“天子”。历史学家越来越支持另一种观点,即颜地是像黄帝一样的一种财富。世世代代居住在渭河流域的,神农部落后期接管了,黄帝部落孙出生在渭河流域的吉水。此时神农部落已经无法征服指挥天下,黄帝开始收服诸侯,积蓄力量在汉泉与颜地神农作战。黄帝得以命令天下诸侯将炎帝神农氏流放到南方楚国,而南方另一个蚩尤部落不服从炎帝神农氏的命令,扬言要为炎帝报仇,召集所有的人民与黄帝作战,几次打败黄帝,最后被他的计谋打败杀死。后来考虑到炎帝是大家所期待的,黄帝先后平定了兴田蚩尤的叛乱,最终统一了全国。
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排列_文学创作 (lamsrscn)
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排列
作者:文学创作来源:文学创作发表于:2022-11-07阅读:115
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排列
先秦文学的重要文学家及文学作品:
1《山海经》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 物等方面的资料。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口”、“精卫填海”等就保存在《山海经》中。它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2《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3《尚书》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又称《书》。"尚"的意义是上古,"书"的意义是书写在竹帛上的历史记载,所以"尚书" 就是"上古的史书"。《尚书》书名为汉代今文家所定,主要记载商、周两代统治者的一些讲话记录。《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中的文诰都独立成篇,有完整的结构,文字古奥典雅,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着直接的影响。
4《春秋》
《春秋》,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原为中国古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如史籍所载《夏殷春秋》《百国春秋》《周春秋》《燕春秋》《宋春秋》《齐春秋》等。今传本《春秋》相传是孔子删削《鲁春秋》而成。《春秋》为中国较早的编年史,以鲁国十二公为次序,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 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481)。《春秋》在语言上极为精炼,但又因为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现在能见到的,有《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前者以叙事为主, 后两者以解经为主、侧重阐发微言大义。合称"春秋三传"。
5《左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后人对此颇多疑义,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左传》记事,基本与《春秋》重合,还有个别战国初年的史料。在思想内容上,《左传》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规范评判人物。在艺术方面,它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 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6《国语》
《国语》,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旧传春秋时左丘明撰,现一般认为是先秦史家编纂各国史料而成。全书共 21 卷,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国语》的思想比较驳杂,它重在记实,所以表现出来的思想也随所记之人、所记之言不同而各异。就文学价值说,《国语》虽不及《左传》,但比之《尚书》《春秋》等历史散文还是有所发展和提高的。
7《战国策》
《战国策》,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刘向整理并取名《战国策》,至此成为完整的著作。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战国策》对后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汉初的散文家贾谊、晁错和司马迁都受到它的影响,《史记》的某些史料就直接取于《战国策》。
8《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 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以记言为主。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水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
9孟子和《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市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孟轲及其门人所著散文集,儒家经典之一,在后世被列为儒家经典。《孟子》发展了《论语》的语录体。《论语》中单人的语录占总条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对话体不到三分之一;而《孟子》则基本上是对话体。《孟子》文章向以雄辩著称,对后代散文的发展影响深远。
10荀子和《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荀子》,荀况的著作集,今存32篇。荀况,赵国人。《荀子》一书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全书基本上都是独立的专题散文,每篇都有题,作为各篇内容的概括,其中《大略》《宥坐》等最后六篇,疑为门人弟子所记。
11《礼记》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说《仪礼》的文章选集,又称《小戴礼记》或《小戴记》,《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礼记》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内容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12老子和《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相传为春秋末期老子所著。传世本《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道经”在前,“德经”在后,故后世又称之为《道德经》,作为先秦道家的奠基之作。《老子》以“道”为核心,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哲学体系。相较而言,《老子》与《论语》,是先秦王官之学“六经”之外深刻影响中华文化基本性格的两部著作。
13庄子和《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庄子》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今存33篇,分内7篇、外15篇、 杂11篇。内篇的思想、结构、文风都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思想观点与内篇有出入。
14韩非和《韩非子》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韩非子》是韩非的著作集,为法家重要著作,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共55篇。《韩非子》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5墨子和《墨子》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的言行录,为其弟子及墨家后学所记。《墨子》虽不重文采,整体风格为“意显而语质”,但是在对话体的结构中,每一篇都首尾完备,条理明晰,有很强的逻辑性。而且,在记述有情节有人物的历史故事时,能通过情节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营造出戏剧性很强的叙事效果。
16孙武和《孙子兵法》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春秋末年兵家孙武及其弟子门人所著。《孙子》虽是实用的兵书,可它的散文艺术却不容忽视。其文字简练,多用 排比句进行铺叙,用生动、通俗的比喻解说用兵之道,力求委曲详尽,明晓易懂。
17《易传》
《易传》是《周易》的组成部分。《周易》除《易传》之外,还包括《易经》。《易经》部分,除卦名、卦象之外,还包括卦辞和爻辞。《易传》部分,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称之为《易大传》,包括《彖》 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十篇,又称《十翼》。《史记》 认为《易传》出自孔子之手,现代多数学者认为《易传》当为战国晚期儒者所作。
18屈原和《离骚》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作于流放汉北期间。面对国家的衰弱,面对楚怀王的 软弱与多变,遭放逐而失意的屈原难平心中的忧愤之情,遂以“离骚”为诗题写下这首名垂千古的抒情长诗。全诗共 375 句,2456 字,可分为八个部分。《离骚》是一首极富有变化的诗篇,它把事实的叙述、幽独的抒怀和幻想的描写等交织在 一起,波澜壮阔而又结构完美。
对于古籍的编排顺序
按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排列:《尚书》(上古时期),《易经》(夏商周时期),《诗经》(西周至春秋时期),《内经》(战国时期),《山海经》(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礼记》(西汉时期)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黄帝,是我国远古时期的杰出英雄和领袖人物,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因最早于姬水之地(沮水)奠定了他的功业基础,故又姓姬,因出生并主要活动于陕北黄土高塬,而被尊称为黄帝。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完成了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结束了野蛮时代,中华民族开始步入文明,黄帝联合炎帝,战胜蚩尤,统一中原部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黄帝时代的制衣冠、造舟车、营蚕桑、创文字、建医学、定算数、发明指南车,为中华古国的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黄帝共有四个妃嫔;正妃为西陵氏女,名螺母,《史记·王帝本纪》中说:“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螺祖,为黄帝正妃”。螺祖发明了种桑养蚕和抽丝,织丝为绸,缝绸做衣,后人称她为“先蚕娘娘”,黄陵县城有螺祖养蚕遗址。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传说:彤鱼氏发明了烹调和筷子;方雷氏发明了梳子;嫫母发明了织机和盘线的木拐子,从此才有了布和衣服,后人称她为“先织娘娘”。
据历史文献记载,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有12个儿子被他赐姓,有2个儿子从了他的姓,有9个儿子被各封一国,黄帝的孙子颛顼,继承了帝位,号高阳氏;曾孙帝喾也得了天下,号高辛氏;尧帝是黄帝的玄孙,舜帝是黄帝的九代孙,夏禹为黄帝的11代孙,殷汤为黄帝的17代孙,而周文王姬发为黄帝的19代孙,黄帝后裔子孙相承有1520年。
《史记·王帝本纪》中说:“黄帝迁徙往来无常处”,东曾到过海边,登过泰山;西曾到过崆峒,登过鸡头山;南曾到过长江以南的湖南一带;北曾到过匈奴,即今天的内蒙古南一带,他们的足迹曾踏遍今天的大半个中国。陕西的黄陵县,河南的新郑市、新密市、灵宝市;河北省的涿鹿县,甘肃省的平凉以及山东等许多地方都留下了黄帝活动的遗址及大量的民间传说。这一切证明,轩辕黄帝不仅是中国古代确确实实存在过的一个伟大人物,而且为中华民族从荒蛮进入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几千年来,凡是中华儿女,不论他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都认为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伟大的革命先躯孙中山先生在祭黄帝诗中写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伟,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是黄帝肇造了中华文明;是黄帝开创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基业,黄帝功德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
人文始祖并不指一个人,而是具有开拓人文文化,对中华文明进步有巨大贡献的人。
一、有巢氏帝壳
他是五氏之首,也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建立了古巢国,是他这个时期,实行了土葬,并且教会了人建造房屋,还实行了族外通婚,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近亲结婚的危害非常大,并且实施了袭叶为衣等等。
二、燧人氏
燧人氏开创了中国火文明,第一位发现火的祖先,是古代人工取火的发明者,因为有了火,所以当时的人才能够吃到熟食,不再茹毛饮血,燧人氏也是三皇之首。
三、伏羲氏
伏羲氏是中国医药的鼻祖之一,同时发明了占卜八卦、教人渔猎的方法、发明了乐器瑟、创造了曲子,因为实在是非常厉害,所以关于伏羲氏有非常多的神话传说,是中国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
四、神农氏(炎帝)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始祖,炎帝发明了陶器、炎帝尝遍百草的事迹很多人都知道,是他发明了医药。
五、轩辕氏(黄帝)
皇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统一华夏部落,创医学、播种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等等。
感谢你的阅读,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再见!
“人文初祖”指开拓人文文化,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中华人文初祖有: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
有巢氏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
延伸:1人文初祖殿:
中华百帝宫正殿为人文初祖殿,门楣悬挂“人文初祖”匾。人文初祖殿供奉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
2人文初祖功绩简述:人文初祖的功绩和贡献是为人类创造了诸如:建屋取火、八卦文字、部落婚嫁、百草五谷、豢养家禽、种地稼穑等一系列最基本的生存、生活条件,使人类能够得以生存繁衍。
3人物简介:(1)有巢氏
:
有巢氏,人文初祖之一。开创了巢居文明,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鉴略三皇纪》载:“构木为巢室 袭叶为衣裳”等,从人类文明启蒙的角度看有巢氏为人类文明的领航者。据中国历史大系表:有巢氏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
(2)燧人氏:
燧人氏,人文初祖之一。燧人氏钻木取火,成为我国古代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我国火文明。
(3)伏羲氏:
伏羲氏,人文初祖之一。我国医药鼻祖之一。创造八卦,创造文字、教人渔猎等,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
(4)神农氏:神农氏(炎帝):我国上古时代神农部落首领。从神农开始至其后裔子孙,也是各部落联盟公推的天下共主,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
(5)黄帝(轩辕氏):
黄帝(轩辕氏):中国上古时期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
本文2023-08-06 08:04:1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9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