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木头的文言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两个木头的文言文,第1张

1 含两个 木 字的成语

木本水源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

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木雕泥塑 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

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木干鸟栖 指鸟栖树上,至树干枯也不离去。

比喻行事坚定不移。 木梗之患 比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木公金母 即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后用于祝寿,比喻庆寿之主人夫妇。

木坏山颓 木:梁木。山:指泰山。

颓:倒下。梁木折坏,泰山崩倒。

比喻德高望重的人死去。亦作“泰山梁木”。

木鸡养到 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木落归本 犹言叶落归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

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 木讷寡言 木讷:质朴而不善辞令。

质朴而不善于说话。 木人石心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木石心肠 形容人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 木头木脑 形容呆板、迟钝。

木心石腹 犹木人石心。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木朽蛀生 朽:腐烂。木朽腐烂就会生虫子。

比喻失去检点就会犯错误。 木已成舟 树木已经做成了船。

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2 核木记文言文全文翻译

不是《核木记》,没有这样一篇文言文,应该是《核舟记》。

核舟记

明魏学洢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瞭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由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选自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虞初新志》

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而且无不按着木头的原形来雕饰模拟物态,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二分左右。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两旁开有小窗,左边和右边各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子看,可见雕花的船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可欣赏到右边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边窗上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字,都涂了石青颜色。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当中戴高帽满腮胡须的是苏东坡,右边是佛印和尚,左边是黄鲁直。苏、黄两人正在共看一幅手卷。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讲什么话。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微侧着身体,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隐现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佛印极像弥勒佛,敞开胸怀, 双乳,抬头仰望着天空,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一样。他平方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两旁各有一个船夫。右边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面朝天,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住右脚趾头,像嘬着嘴唇在吹口哨的样子。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水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

这只船的底部比较平坦,就在上面题上名字,题的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划细得像蚊子脚,一钩一画都清清楚楚,字色黑。又用上一颗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红颜色。

总计这只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箬竹船篷、船桨、茶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以及篆字印章,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量量核舟的长度,甚至还不满一寸。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

魏子仔细地看了这只核舟后,惊叹道:噫,技艺也真是神奇啊!《庄子》《列子》书中所记载的能工巧匠,被誉为像是鬼斧神工的事情很多,可是有谁在不到一寸的材料上运刀自如地进行雕刻,而又能刻得胡须眉毛都清清楚楚的?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拿我的话来告诉我,我也一定会怀疑他在说谎。可现在这却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实。从这件作品来看,在棘木刺的尖端,未必不能雕刻出母猴来。噫,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注:

参考“古诗文网”曹光甫翻译,个别地方作了修订。

链接网址:gushiwen/GuShiWen_53ca8fd4fcx

3 建信立木文言文注释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一词多义:具:就绪

词类活用:怪(形作意动)感到奇怪

特殊句式: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介宾后置)

1 求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孔子去了周地,要向老子请教礼的问题。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生逢其时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容貌看起来却像愚钝的人。去掉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还有情态神色和过份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用网去捕它,会游的可以用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了,它是乘风驾云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就如同龙一样吧!”

罔,音网,同网,捕猎用的网;

纶,音伦,钓鱼用的丝线;

矰,音增,古代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

邪,音耶,同耶,助词,表示疑问的语气。

2 孔子问道于老子 原文

老聃居周日久,学问日深,声名日响。

春秋时称学识渊博者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皆称老聃为“老子”。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

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

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

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

孔丘向老子辞行。 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

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 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

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

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

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

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 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

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

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

“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老聃,真吾师也!'”

扩展资料:

孔子(英语:Confucius,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删定《诗》、《书》、《礼》、《乐》、《易》、《春秋》,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道家学说)创始人,被道教尊为教祖。

老子的思想养生主张是“无为”---不消耗,《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

3 于老子翻译,孔子多少岁问礼于老子,孔子向老子问礼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日:‘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之,若是而已。”

摘自《史记》《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礼记·曾子问》《庄子》中《知北游》《天道》《天运》等古籍中均记载有“孔子问礼于老子”一事,但其中孔子的年龄记述差异极大。《孔子世家》称孔子问礼于老子时,仅有十七岁至二十岁,而《天运》中却说孔子问礼于老子时已年五十有一《史记》所载基本上是可信的。

这里的老子对孔子所说的“深藏若虚”、“容貌若愚”、“去骄气与多欲,态色与*志”与《老子》书中的一一贯思想是一致的。

4 为什么“恭而无礼”会“则劳”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礼记·曾子问》《庄子》中《知北游》《天道》《天运》等古籍中均记载有“孔子问礼于老子”一事以上古籍虽都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一事,但其中孔子的年龄记述差异极大《孔子世家》称孔子问礼于老子时,仅有十七岁至二十岁,而《天运》中却说孔子问礼于老子时已年五十有一孔子所谓的“礼”,不仅仅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师生等应该秉承的礼仪,而是君子应该通过“仁”来辨别是非之后,而对一切事物所采用的一种不折不扣、不受外界影响亦不受内心迷惑的一种心智和处理事物的态度从历史来分析“ 礼”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秦始皇死于第五次东巡途中,终年49岁。关于他的死因,千百年以来一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死于疾病,一说是死于谋杀。

从司马迁的记载来看,秦始皇是在平原津病倒的,但最后来到一百四十多里外的沙丘养病,此时的秦始皇意识还算比较清晰,因此还能让人写诏书,显然不会突然死亡。沙丘行宫在当时荒凉无比,当年赵武灵王就是在沙丘宫中被活活饿死的。这意味着生病卧床的秦始皇被人谋害的可能性非常大。

赵高弑君的可能性最大,实际上赵高掌管着诏书、玉玺,这意味着谁继承皇位的最关键之处掌握在他的手中。还有一点,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秘不发丧。赵高等人听说扶苏已经自杀了,才让车队日夜兼程回到洛阳,让胡亥即位。然后大开杀戒,先是诛杀蒙氏兄弟,再陷害李斯,并将李斯腰斩。这就免不了“杀人灭口”的嫌疑。

扩展资料

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世界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他们的实际影响却无法同秦始皇相比。

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  秦始皇死后,赵高采取了说服胡亥威胁李斯的手法,二人假造秦始皇发布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赵高阴谋得逞以后,开始对身边的人下毒手。他布下陷阱,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发觉赵高阴谋后,就上书告发赵高。胡亥不仅偏袒赵高,并且将李斯治罪,赵高升任丞相。

参考资料:

-秦始皇

  基督教的圣经《新约全书》是这样诠释人类的起源的:上帝创造了亚当,苦于他孤独寂寞,从他的胁下取了一根肋巴骨,创造了与亚当性别不同的夏娃。两人相与嬉戏在上帝的伊甸园中,因为好奇,因为神秘,偷食了上帝不许取食的苹果树上的金苹果。由是,唤醒了爱欲,知道了男女。于是,双方结合为情侣,夫妇。繁衍了人类,成为西方人的始祖。

  在西方文化的潜意识中,女人是男人的一部分。他们生来平等,因为爱和依恋,才结为情侣,夫妇,繁衍子孙,创造生活。他们的结合不是上帝的意志,而是本能的复苏和人性的觉醒。

  而很能代表东方文化的中国,却勾勒了这样一幅人类诞生的图画:法力无边,慈悲为怀的天神女娲,感到天地茫茫,宇宙洪荒,需要创造一群鲜活的生命来充实寰宇。于是,她抟黄土为泥,塑泥成人形,赋予他运动的生命。后来,女娲嫌塑泥烦琐而累,索性用草绳蘸泥,甩泥成人形。由是,手塑的黄泥人成了高等华人,绳甩的黄泥块成了低等华人。上帝造物之初,中国人就有了高下,贵贱之分。虽然也符合历史事实本身,但却否认了人生来平等的本源。连孰男孰女都由女娲决定,并由她男女配对,以繁衍子孙。这个神话,不过说明了,中国人不是个人意志,自由平等,爱情结合的先祖繁衍的生来平等的子民,而是权贵意志的产物。从诞生之初,庶民百姓,就没有自己的意志,也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圣经《创世纪》有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由于偷吃禁果,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亚当活了930岁,他和夏娃的子女无数,他们的后代子孙传宗接代,越来越多,逐渐遍布整个大地。此后,该隐(神话中的恶人)诛弟,揭开了人类互相残杀的序幕。人类打着原罪的烙印,上帝诅咒了土地,人们不得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果腹,因此怨恨与恶念日增。人们无休止地相互厮杀、争斗、掠夺,人世间的暴力和罪恶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上帝看到了这一切,他非常后悔造了人,对人类犯下的罪孽心里十分忧伤。上帝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消灭。"但是他又舍不得把他的造物全部毁掉,他希望新一代的人和动物能够比较听话,悔过自新,建立一个理想的世界。

  在罪孽深重的人群中,只有诺亚在上帝眼前蒙恩。上帝认为他是一个义人,很守本分;他的三个儿子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也没有误入歧途。挪亚也常告诫周围的人们,应该赶快停止作恶,从充满罪恶的生活中摆脱出来。但人们对他的话都不以为然,继续我行我素,一味地作恶享乐。

  上帝选中了诺亚一家:诺亚夫妇、三个儿子及其媳归,作为新一代人类的种子保存下来。上帝告诉他们七天之后就要实施大毁灭,要他们用歌斐木造一只方舟,届时载着他们全家和他们必须的生活用品。他们认为有益的种子,禽畜和兽类,从汪洋中寻觅出一个新的大陆,建立理想的快乐的家园。

  毁灭的一天到来了。万恶的人类,受到诅咒和惩罚。天倾地陷,洪水泛滥,百兽逞凶,诺亚们登上了方舟,在汪洋中中开始了新的开拓和发现,寻到了新的栖息地,开始致力于建设一个新的,博爱的,有序的理想社会。

  诺亚不是开天辟地的英雄,他只是物竞天择,自然选择的遗存(借上帝之手),友善睦邻,和衷共济,风雨同舟的真善美的化身。我们可以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移民乘坐五月花号船舰登陆大洋彼岸的马萨诸塞州土地,以一个个自由的联盟,民主推举的***,患难与共,向造物主索取生存发展的必须的团体,经过联合,议会协商,由殖民地而武装谋取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身上,看到诺亚方舟神话的影子。

  而同样的劫运也曾降临神州大地。没有和衷共济,也没有诺亚方舟。是天神女娲拯救了人类。她炼五彩石来补天阙,抑洪水,筑堤坝,分出陆地江海,供人类栖息繁衍,灾后重建。似乎,天性崇拜英雄,又畏惧英雄的艰险牺牲,甘愿做普通人的保守的中国人,离开了集非凡才智,卓越能力,和赫赫权威的神,或领袖,便不能自救,也不能救人。

  这几个创世纪的神话,恰恰说明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西方人对待人生的不同态度,他们各自固有的传统和理念。

  爱琴海文化,腓尼基文化——希腊文明,虽然是城邦国家治下的奴隶制文化,除了奴隶不享有人生权利,平民不能与闻政治以外,领主本身以协商会议方式共同执政。古代罗马沿袭了这种奴隶制的民主共和制度,即令是恺撒,屋大维这样的独裁者,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制君主,而只是僭主(非法获得最高权柄的独裁者)。后来,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解体,西方国家始终存在着世俗政权与教权的分治问题。因而也陷入长达千年的中世纪黑暗之中。直至人文主义曙光冲破了教会统治的藩篱,冲击了王权。人权的呼声,民主的浪潮,迫使英帝国首先实行了议会制度(贵族上院和平民下院联合议政参政),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时代。

  但在中国,自大禹建立夏朝以来,君主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到秦王嬴政采纳韩非子中央集权的理论,废除封建,建立郡县,集权于中央——皇帝手中时,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代代相承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封建皇帝,专制领袖,不但掌握了国家政权,军队,法庭,而且,他个人的意志,就是法令,可以生杀予夺从贵族到庶民,也即任何人的身家性命,财产,爱情和幸福。所以,从历史渊源上,东方的专制政体和西方的民主共和,就有本质的差异。因为崇尚平等、自由,西方人从摆脱教会统治,到抛弃君主的政权,经历了三百余年的历程。这一历程,以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为动力,在人性解放,人权和自由,人的价值回归和评估之后,焕发了巨大的创造力。在科学大发现和数次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经历了形式各异的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以后,终于寻觅到使人类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最佳途径,即尊重主权完整,在各自国内,以民主共和取代专制统治,消除暴力更替政权的流血方式。以自由竞争,民主选举,优胜劣汰,自然调节的政治体制,来达到长治久安,不断进步和持续繁荣。在此基础上,以高税收、高福利的政策,抑制贫富过度分化,调节国内各阶层矛盾,同时给失业无业人群以生活保障。从而弱化了阶级对立,获得了相对的社会稳定。

  毫无疑问,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人延续了封建专制崇尚暴力,依恋权势,以少数精英左右所有庶民命运的政治格局。所以,从满清以来,这个腐朽,积弱积贫的老大帝国,并没有真正从虚假的民主共和的幌子中获得彻底的解放。在不断的流血争斗中,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中,一度背离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主流,不断地在内耗中削弱着国力,戕害着人民,并使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降低到冰点。民族的进取心受到羁绊和压抑。在人治中,在特权优惠制下,滋长和繁衍着贪污腐败,道德沦丧。严格说,恐怕直到改革开放,才寻觅到真正的转机,但社会积弊却已由来已久,积重难返了。

  两种文化,两种传说,也决定了两种命运。古老文明不能战胜后起的先进,人本思想的匮乏,人的创造力的被束缚,专制体制的桎捁,科技文化的整体落后,便铸成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千孔百疮,疮痍满目的现实。

1995年10月,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地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考古排查活动,试图寻找更多有价值的古代遗迹。他们的首要搜索目标,正是位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附近的尼雅遗址。

尼雅遗址是1959年由考古专家们发现的一座遗址,据鉴定考证,发现该遗址为一座汉晋时期的精绝国遗址,因其地理位置位于尼雅村附近,专家们便将其称为“尼雅遗址”。现今的尼雅遗址内部,发现有房屋、场院、墓地、佛塔、佛寺果园、畜圈等遗址,出土大量陶器、木器、金属器、石器等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

经过几个月来的搜寻探索,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仍无重大所获。可正当大家都感觉灰心丧气时,一个新的发现令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挖开了一座不起眼的古墓,该座墓葬是一座夫妻合葬墓,从墓中出土的文物,以及衣冠华美程度来看,二人都属于西汉时期的贵族阶层。值得一提的是,当墓葬棺椁被打开后,考古专家们发现男尸的右臂上,绑着一块色彩明艳的织锦。织锦的色彩缤纷艳丽,上面还绣有不少字迹。专家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通过娴熟的手法,最终将彩色织锦护臂完整取下,送到实验室中进行下一步研究。

通过考古专家们的研究,发现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状,长度为185厘米,宽度为125厘米,周边饰有白绢镶边,分别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织锦质地细腻轻薄,色彩斑斓交织有度,其上织有八个篆体汉字,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但考古学家们很快就发现这个护臂上的文字并不完整。

专家们通过织锦护臂的材质等推出墓主所处的朝代,无法推出其中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很快专家们便有了新的思路——这或许只是半句话,墓中应该还有另外的半句。

但是找到另外的半句,似乎对考古学家们来说是大海捞针,经过推算,专家们确定这块布来自汉朝。这就使得专家们更加的疑惑了,因为汉朝的服饰大多数都是以暗色为主,很少有如此绚丽的颜色。

而且在布上面还画有麻雀、太阳、独角兽等等奇怪的图案,这是喜庆的象征,这其中一定还有其他的内涵。

正在专家们反复推敲时,传来了一个惊人的好消息:剩余的一部分文字在同一个墓中被发现了,就在女尸的裤子上。这台裤子花纹与材质用的都是与护臂同款的,是汉朝的精品。

经修复,发现了后面还有13个字。专家们将这其中的21个字拼凑完整,果然有了重大的发现。经还原,墓主想要表达完整的内容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这下就真相大白了,这是汉朝的一场战争。

千年前的战争画面一下子浮现在了专家们的面前。公元前25年,汉朝统治者英勇善战,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领土面积,很多少数民族无力反抗,只能屈服于汉朝的管制。

而这一切差点有了反转,同一年,南羌突然逆反,突如其来的逆反让西汉措手不及。面对如此突兀的情况,将军赵充国主动申请平定战乱。但是赵充国在当时已经是一位年岁过高的老将,汉宣帝并不敢轻易将这个重任交给赵充国。

处于形式的危机,汉宣帝决定让会占卜的钦天鉴,命其对形式进行预测。在观察天象后,钦天鉴和皇帝说了一句话:"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战者吉,弗敢战者凶。"大概意思是赵充国英勇无畏,是这场战争的首要人选,并且由他出战,必定会平定战乱。

汉宣帝听从了钦天鉴的建议,命赵充国出战。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赵充国便大败蛮夷凯旋而归。于是汉宣帝举国同庆,这件事也被记载了下来。

墓中的主人是皇室贵族,亲身经历了这件事,十分的喜悦,便将这件事记载在了一块布上,一部分记在了妻子的裤子上。一块小小的织锦护臂,让我们对汉朝的历史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每一件古物都有它的价值,每一件古物也有它的存在的意义。织锦护臂不仅彰显了西汉丝织工艺的魅力,同时还将传统的爱国情结传递到了今天。

古人们的智慧使我们佩服,钦天鉴通过观察行星得出的结论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却鼓舞了人心,让朝廷中的战士们认为这场战争势在必得,取得胜利也成了必然。

这一点在《汉书·赵充国传》就记载了过一场西汉讨伐西羌的战争,古代“中国”都是有着地域概念,指中原、中土,至于五星,是古代占辞术语,指五大行星,即:水、火、木、金、土。在古代是:岁星、荧惑星、填星、太白星和辰星,这从织锦五种颜色也可以分辨出来,在秦汉时期,最常用的是“青赤黄白黑”而织锦用了“青赤黄白绿”,可能是因为黑色不够靓丽采用绿色。

“五星出东方”就是五大行星同时出现,可能是“五星连珠”,由于五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时间不同,它们交汇概率十分小,而古人以观天象占卜,这种特殊异象也是被赋予了意义。

“五星出东方”织锦护臂的出现,重现了当时汉王朝的强大,诠释了华夏民族当年无比辉煌的历史。不仅如此,它作为一件最早出现“中国”两个字的丝织品,完整无误明确了“中国”的定义,称其是我国一级国宝,完全是实至名归。

美国学者班大为,在他研究中国五星聚的论文当中,就推算出了下一次五星聚会,时间是在2040年,伴随着这一天到来,中国很有可能会再次走向繁荣富强。

但到了那一天,科学家将在一次对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