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文学成就极高的张岱作品赏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明末清初文学成就极高的张岱作品赏析,第1张

张岱是明末清初的文化学者和著名散文家。

张岱作品

张岱出身书香门第,受父母文学熏陶。所以张岱对文学有自己的见解。张岱家境殷实,是当时的名臣。所以年轻的时候,张岱走遍全国,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张岱的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他秀气温婉的书生情怀,也可以看到张岱豪放的纨绔风范。这两种味道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都能体现出来。

张岱也擅长写散文。他的散文以《陶安梦忆》,《西湖梦寻》,《朗欢文集》著称。更何况张岱是个各方面都很有才华的人。他擅长文学、散文、历史、地理、数学等等。他对食物也有独特的看法。是张岱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分为20卷。从人们日常生活的记录到鬼神传说,相当于当时的百科全书。这本书反映了明末的社会现象和人文地理,是研究历史的资料。张岱喜欢历史。他还写了《夜航》,这是一部明朝史家的传记。这本书有200多卷,堪称佳作。

后来张岱在明朝灭亡后隐居。隐居期间,他仍致力于研究。他还没有写自己的墓志铭。它记录了他的生活和爱好,以及他的人生经历,阐述了他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张岱散文

张生于明末清初。他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散文和散文是著名的散文家。

张岱作品

张岱是个性奔放、个性鲜明的党委书记。张岱出生于书香门第。他从小就受到长辈的熏陶。张岱很早就接触了文学。此外,张岱擅长历史、地理和数学。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全能天才。

张岱家里有钱,物质条件优越,有足够的钱和时间四处旅游。在旅行的过程中,张岱接触到了许多新鲜的风景和风土人情。张岱的文采很好。把它们一一写下来,收入他的散文集《石头记》。这本散文集也是张岱最受欢迎的文学作品之一,深受大众喜爱。最著名的两篇文章是《陶安梦忆》和《看湖亭里的雪》。在这篇文章中,张岱用了许多句子来描述这一壮观的景象。看完之后,他觉得仿佛身临其境。写过雾凇的雾凇是光滑的,天空和云彩,山和水是白色的。湖面上的影子只是长坝上的一道疤,湖中央亭子上的一点点,一粒芥菜籽和船的其余部分。船上只有两三个人。描写完雪,大地一片白茫茫,就像在一个由白色化妆品和玉石组成的世界里。但在《白色海洋潮汐》年,张岱描述了涨潮时的壮观景象:涨潮到池塘时,水喷了好几尺,水面湿漉漉的。龟山向右旋转,一档,爆炸很生气。大炮裂成碎片,雪花在空中飞舞。对潮汐的惊心动魄的描绘。

在张岱的散文里,你可以从小到大。张岱总是对非常普通的琐事有着独特的视角,并给予精彩的诠释。

张岱的名句

张是明末著名的文化学者和散文家。张岱出生于书香门第。张岱从小受父母影响,对文学有自己的看法。

张岱作品赏析

张岱从小就聪明好学。他精通文学、历史、地理和数学。舅舅还夸大了岱的聪明敏捷,可以和南朝文学家江淹相提并论。

但是,张岱没有让家人失望。随着张岱在文学上的积累,他的文学底蕴越来越高。另外,张岱家族在当时社会地位很高,是有名的官家。张岱的古籍收藏为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岱的代表作有《湖心亭看雪》、《白海潮》、《夜航》、《西湖之梦》、《三仙颂》等。这些都体现了张岱的文学成就。在张岱的《陶安之梦》一书中,有这样一句美丽的话:“月色倒水,江涛鼾声,露珠呼息,天白。于达很惊讶。船过金山寺,已有两次鼓声。穿过龙王殿,进入大殿,一切都被画得静悄悄的。月光从林中漏出来,稀疏如雪。航行中,张岱看到月亮照在平静的湖面上,夜很静。这种照片是张岱在《西湖之梦》年记录的。后来,即使读了这么好的一句话,他也仿佛自己在场。

张岱在书中写了许多优美的句子。另外,张岱的散文也值得一读。张岱的散文很成功。现在后人读他的作品,还是会被他描述的画面所吸引。但是,在他的作品中,人们也能看到他放荡不羁的个性。

1、萝卜:严禁与桔子同食,同食患甲状腺肿;忌何首乌、地黄;服人参时忌食;忌与胡萝卜同食。

2、胡萝卜:不宜和西红柿、萝卜、辣椒、石榴、莴苣、木瓜等水果同吃。最好单独吃或和肉类烹调。

3、黄瓜:不宜和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如西红柿、辣椒等同烹调。

4、甘薯:(红薯、白薯、地瓜、山芋);不能与柿子同食,二者相聚会形成胃柿石,引起胃胀、腹痛、呕吐,严重时可导致胃出血等,危及生命;也不宜与香蕉同吃。

5、韭菜:不可与菠菜同食,二者同食有滑肠作用,易引起腹泻;不可与蜂蜜同食,同食则令人心痛;不可与牛肉同食,同食令人发热动火。

6、茄子:忌与黑鱼、蟹同食,同食有损肠胃;过老熟的茄子不宜食,易中毒。

7、菠菜:忌韭菜;不宜与豆腐同食,同食使人缺钙。

8、小白菜:忌兔肉。

9、南瓜:不可与羊肉同食,否则易发生黄疸和脚气;不可与富含维生素c 的蔬菜、水果同食。

10、竹笋:不宜与豆腐同食,同食易生结石;不可与鹧鸪肉同食,同食令人腹胀;不可与糖同食;不宜与羊肝同食。

11、辣椒:忌与羊肝、南瓜同食。

12、香菜:不可与一切补药同食;忌白术、牡丹皮。

13、莼菜:忌与醋同食。

14、茭白:不宜与豆腐同食,否则易形成结石。

15、芹菜:忌同醋食,否则易损齿;不宜与黄瓜同食。

16、芥菜:忌与鲫鱼同食,否则易引发水肿。

17、蕨菜:忌与黄豆、花生、毛豆等同吃。

18、菜瓜:忌与牛奶、奶酪、鱼类同食,否则易生疾病。

19、山药:忌鲫鱼、甘遂。

20、豆腐(豆浆):不要与牛奶同食;不要与菠菜同烹调;忌用豆浆冲鸡蛋;忌与四环素同用。

21、木耳:忌与田螺、雉鸡、野鸭、鹌鹑肉同食;忌与四环素同服

22、苋菜:不宜与菠菜、蕨粉同食

23、苦菜:不可与蜂蜜同食

24、花生:忌蕨菜、毛蟹、黄瓜。

25、马齿苋:不宜与鳖甲同食。

26、香瓜:忌与蟹、田螺、油饼同吃

27、猪肉:忌与鹌鹑同食,同食令人面黑;忌与鸽肉、鲫鱼、虾同食,同食令人滞气;忌与荞麦同食,同食令人落毛发;忌与菱角、黄豆、蕨菜、桔梗、乌梅、百合、巴豆、大黄、黄连、苍术同食;忌与牛肉、驴肉、羊肝同食。

28、猪脑髓:不可与酒、盐同食,影响男子性功能;

29、羊肉:忌与豆酱、荞麦面、乳酪、南瓜、醋、赤豆、梅干菜同食;忌铜、丹砂。

30、鸡肉:老鸡鸡头不能吃,因毒素滞留在脑细胞内,民间有“十年鸡头生砒霜”的说法;忌与糯米、李子、大蒜、鲤鱼、鳖鱼、虾、兔肉同食;忌芥末、菊花。

31、猪油:不宜与梅子同食。

32、牛肉:不可与鱼肉同烹调;不可与栗子、黍米、蜂蜜同食;不宜与韭菜、白酒、生姜同食。

33、猪肝:忌与荞麦、黄豆、豆腐同食,同食发痼疾;忌与鱼肉同食,否则令人伤神;忌与雀肉、山鸡、鹌鹑肉同食。

34、牛肝:忌鲍鱼、鲇鱼;不宜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同食。

35、鸭肉:反木耳、胡桃;不宜与鳖肉同食,同食令人阴盛阳虚,水肿泄泻。

36、狗肉:忌与绿豆、杏仁、菱角、鲤鱼、泥鳅同食;忌用茶;不宜与大蒜同食。

37、猪血:忌黄豆,同食令人气滞;忌地黄、何首乌。

38、羊心、羊肝:忌与生椒、梅、赤豆、苦笋、猪肉同食;不宜与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同食。

39、驴肉:忌荆芥;不宜与猪肉同食,否则易致腹泻。

40、马肉:不宜与大米(粳米)、猪肉同食;忌生姜、苍耳。

41、鹅肉:不宜与鸭梨同吃。

42、鹿肉:不宜与雉鸡、鱼虾、蒲白同食

43、雀肉:春夏不宜食,冬三月为食雀季节。不宜与猪肝、牛肉、羊肉同食;忌李子、白术。

44、鸡蛋:忌与柿子同食,同食可引起腹痛、腹泻,易形成“柿结石”;不宜与兔肉、鲤鱼、豆浆同食;民间有吃“毛蛋”之习,其实“毛蛋”中含有大量病菌,易中毒。

45、鸭蛋:不宜与李子、桑椹子同食。

46、野鸭:忌与木耳、核桃、荞麦同食

47、鹧鸪肉:忌与竹笋同食

48、水獭肉:忌与兔肉、柿子同吃

49、獐肉:不宜与虾、生菜、梅子、李子同食

50、鹌鹑肉:不宜与猪肉、猪肝、蘑菇、木耳同食。

51、雉鸡(野鸡):不宜与猪肝、鲇鱼、鲫鱼、木耳、胡桃、荞麦同食

52、猫肉:忌藜芦;猫肉有伤胎之弊,孕妇忌服。

53、虾:严禁同时服用大量维生素c。否则,可生成三价砷,能致死;不宜与猪肉同食,损精;忌与狗、鸡肉同食;忌糖。

54、鲤鱼:忌朱砂、狗肉。葵菜、赤小豆、咸菜不宜与狗肉同食。

55、泥鳅:不宜与狗肉同食。

56、海带:不宜与甘草同食。

57、鲫鱼:不宜与芥菜、猪肝、猪肉、蒜、鸡肉、鹿肉等同食;忌山药、厚朴、麦冬、甘草。

58、鳖肉:忌猪肉、兔肉、鸭蛋、苋菜;忌与薄荷同煮;忌与鸭肉同食,久食令人阴盛阳虚,水肿泄泻。

59、带鱼、平鱼、银鱼、黄花鱼:忌用牛、羊油煎炸;凡海味均禁甘草;反荆芥。

60、龟肉:不宜与酒、果、瓜、猪肉、苋菜同食。

61、蜗牛:忌蝎子。

62、田螺:忌与香瓜、木耳、蛤蚧、冰糖同食;忌与四环素同用。

63、鲶鱼:不宜与牛肝同食;忌用牛、羊油煎炸;不可与荆芥同用。

64、鳝鱼:忌狗血、狗肉,同食助热动风;忌荆芥,同食令人吐血;青色鳝鱼有毒,**无毒。有毒鳝鱼一次吃250克,可致死。

65、海鳗鱼:不宜与白果、甘草同食。

66、青鱼:忌用牛、羊油煎炸;不可与荆芥、白术、苍术同食。

67、牡蛎肉:不宜与糖同食。

68、枣:不可与海鲜同食,否则令人腰腹疼痛;不可与葱同食,否则令人脏腑不合,头胀。

69、苹果:不宜与海味同食(海味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同吃,则易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

70、鸭梨:忌鹅肉、蟹;忌多吃;忌与油腻、冷热之物杂食。

71、桔子:忌与萝卜同食,同食诱发甲状腺肿;忌与牛奶、蟹、蛤同食。

72、山楂、石榴、木瓜、葡萄:不宜与海鲜类、鱼类同食;服人参者忌用;忌铁器;忌和四环素同吃。

73、桃子:不宜与鳖肉、龟肉同食。

74、香蕉:不宜与白薯同食。

75、柿子:忌与蟹、水獭肉同食,同食腹痛、大泻;忌与红薯、酒同食。

76、杨梅:忌生葱;不宜与羊肛,鳗鱼同食。

77、杏:忌与小米同食,否则令人呕泻。

78、芒果:忌与大蒜等辛物同食。

79、银杏(白果):严禁多吃,婴儿吃10颗左右可致命,三、五岁小儿吃30~40颗可致命;不可与鱼同吃,同食则产生不利于人体的生化反应,小儿尤忌。

80、柑子:忌与蟹同食。

81、大米(粳米):不可与马肉同食,不可与苍耳同食,同食心痛;

82、黄豆:不宜与猪血、蕨菜同食;服四环素时忌用。

83、绿豆:不宜与狗肉、榧子同食。

84、小米(粟米):不可与杏同食,同食易使人呕吐、泄泻;气滞者忌用。

85、黑豆:忌与厚朴、蓖麻籽、四环素同用。

86、红豆:忌与米同煮,食之发口疮;不宜与羊肉同食;蛇咬伤,忌食百日;多尿者忌用。

87、葱:不宜与杨梅、蜜糖同食,同食易气壅胸闷;忌枣、常山、地黄。

88、醋:忌丹参、茯苓;不宜与海参、羊肉、奶粉同食;忌壁虎,可致死。

89、糖:忌虾;不可与竹笋同煮;不宜与牛奶、含铜食物同食。

90、酒:忌与汽水、啤酒、咖啡、奶、茶、糖同饮,不然对胃肠、肝、肾脏器官有严重的损害;不宜与牛肉、柿同食。

91、茶:贫血病人服用铁剂时,忌饮茶。不宜与狗肉同食;服人参等滋补药品时忌用。

92、蒜:一般不与补药同服。忌蜜、地黄、何首乌、牡丹皮;

93、花椒:忌防风、附子、款冬。

94、牛奶:忌牛奶中放钙粉;勿用牛奶冲鸡蛋;不宜与巧克力、桔子,四环素同食。

95、蜜:不宜与葱、蒜、韭菜、

两小时内不能同时食用的食物

以下食物两小时内不能同时食用,否则会发生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千万不可疏忽大意。

1、脚鱼与苋菜:食则死亡。解救:吃空心菜汁二两。

2、鲤鱼与甘草:食则死亡。解救:吃麻油二两。

3、狗肉与绿豆:食则涨破肚。解救:甘草一两煎水服。

4、桃子下烧酒:食则令人昏倒,多吃死亡。解救:牛黄丸三粒。

5、黄瓜与花生:食则泻肚。解救:吃霍香正气丸二粒。

6、蜂糖与生葱:食则死亡。解救:米炒枯研末,再用甘草二两煎水冲枯米吃。

7、茶煮青蛙:食则死亡。无法解救。

8、蚕豆与田螺:食则绞肠痛。解救:吃儿童小便二两。

9、孕妇不可吃螃蟹:食则流产。无法救之。

10、香蕉与芋头:食则中毒。解救:吃桐油五钱。

11、蛋与消炎片:食则中毒。解救:吃黄泥水二两。

12、冰棒与西红柿:食则中毒。解救:吃穿心连二两煎水服。

13、肉与菊花:食则中毒。解救:细辛一钱、川莲五分水煎服。

14、羊肉与西瓜:食则中毒。甘草二两煎水服。

15、梨子忌开水;食则泻肚。;解救:吃土霉素二片。

16、猪肉与芝麻花:食则死亡。解救;吃空心菜汁二两。

17、芥菜与兔肉、食则死亡。解救:吃杨梅水二两。

18、不可单用生姜下酒:食则胃脘痛,多吃则烂肝脏。

19、冬笋与龟肉:食则中毒。解救:甘草二两煎水服。

20、鲫鱼与冬瓜:食则脱水。解救:吃空心菜汁二两。

21、杨梅与鸭肉:食则死亡。解救:吃人乳一两。

22、黄疸病忌马肉:食则死亡。无法解救。

23、甜酒与味精:食则中毒。解救:甘草煎水服。

24、牛肉与香附子:食则生九子疡。

25、油煎蛋与糖精:食则中毒。解救:牛黄五分,开水服。

26、鹿肉与南瓜:食则死亡。无法解救。

27、蛇肉与萝卜:食则死亡。解救:吃血一两。

28、抬头黄鳝不能吃:食则死亡。无法解救。

29、洋葱与癞蛤蟆:食则死亡。解救:车前子一两水煎服。

30、红茹与柿子:食则胃结石,多吃死亡。

看这篇论文

   关于农业起源,古籍中有许多美丽动听的传说故事,经常要归功于伟大的神农、后稷和黄帝或其他帝王、名臣等等(1)。但要想真正解决中国农业的起源,仅凭古史传说是不可能的,必须依靠考古学和民族学的丰硕成果。近半世纪以来我国的考古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使我们能够了解中国原始农业的基本面貌,而近几十年来的民族学,又使这个基本面貌更加清晰和生动。

一.农业的发明

农业是在采集基础上产生的。产生的时间大约是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末期或新石器时代初期。人们在长期的采集野生植物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一些可食植物的生长,经过无数次的实践,终于将它们栽培、驯化为农作物,从而发明了农业。当农业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时,就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家曾在山西省朔县峙峪和沁水县下川等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发现了石刀、石锯镰、石磨盘、石磨棒等采集野生谷物的工具。其年代是距今28000—12000年,在地质年代上属于更新世晚期,当时处于冰期和间冰期交替之中。冰期气候干冷,狩猎不易,植物减少,人们的食物匮乏,迫使人们努力去采集野生植物充饥,也加深了对野生植物的观察和认识。在距今13000—12000年左右,处于间冰期,气候转为较温暖湿润,草本作物生长较为茂盛,禾本科植物增多,人们更易于采集到野生谷物,也会更加珍惜这些野生谷物。人们先是注意加以保护,然后尝试进行种植。一旦尝试成功,就会加以推广。农业也就诞生了。

因此最初的农业生产是完全模仿野生谷物的生长过程,将采集的野生谷物撒在地上,让它生长,到成熟时用手摘取,这是最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民族学的资料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例证:云南的独龙族就是将野生稻的种子撒在草地上,然后把草拔下来,既清除了农作物生长的杂草,又可利用带起来的泥土掩埋种子。农作物长大后,如果附近的草木遮挡阳光,则把这些树枝和杂草折断,让作物在阳光下生长。(2)

考古学家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江西省万年县吊桶环遗址和广东英德牛栏洞遗址的1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稻作遗存和水稻植硅石,可能就是属于这一阶段。玉蟾岩遗址发现3粒稻谷,其中1粒是野生稻,其余属栽培古稻,其年代为距今14000年左右。吊桶环遗址的植硅石鉴定结果,表明12000年前人们已采集野生稻为食物。大约在距今10000—9000年,栽培稻已经出现。牛栏洞遗址的植硅石年代为距今11000—8000年。(3)这3处遗址都没有发现典型的农业工具,可见当时的种植水稻的方式是与上述云南独龙族类似。

与此阶段同步的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可能还有河北徐水南庄头等遗址,以及华南地区的一些洞穴遗址,如广东英德牛栏洞(距今10000年)、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距今9000年)等。这一阶段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也被称为“火耕”或"刀耕火种”。

大约到了8000年前,原始农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突出的标志是出现了农业工具,反映了耕作方式有了明显的进步。由于谷物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物,必然要扩大种植面积以承受日益增多的人口压力。但是天然的适宜种植谷物的土地毕竟有限,必须开辟新的耕地。人们除了用火焚烧地面上的野草杂树之外,还要砍伐荒地上的树木和刨掘树根,平整地面,以便于播种,使庄稼顺利生长。而这些作业仅凭双手是无法完成的,必须依靠工具来进行。于是就出现了用来砍伐的石斧、石锛,用来修正土地的耒耜,以及用于收割的石刀、石镰,用于脱壳加工的石磨盘、石磨棒等农业工具。与此同时,经过长期的栽培驯化,野生的谷物逐步进化,品质得到改良,初步脱离了野生状态,产量相应提高。农业也就在当时经济生活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了。但是,当时还不可能会对土地进行施肥,因此种植几年之后,地力衰退,产量下降,就将土地抛荒,另辟新地种植。称之为抛荒制。

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发现了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大体上是属于这一阶段。如在黄河上游的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址(距今7800—7300年),黄河中游的河北省武安县磁山遗址(距今8000年左右)、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遗址(距今8000年左右),黄河下游的山东省滕县北辛遗址(距今7000多年),淮河上游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距今7868年左右),淮河下游的江苏省高邮县龙虬庄遗址(距今7000多年),长江中游的湖南省澧县彭头山遗址、八十垱遗址,湖北省宜都枝城北遗址(均距今8000年左右),长江下游的浙江省浦江县渠南村遗址(距今9700—8200年)、浙江省萧山跨湖桥遗址(早于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桐乡县罗家角遗址(距今7100年左右),等等。

在这些遗址中都出土了石斧、石锛、石铲、石耜、骨耜、木耒(痕迹)、石刀、石镰、石磨盘、石磨棒等一整套农业工具,发现了炭化的粟、黍、稻(籽粒或壳),属于人工栽培的粮食作物,此外,还有猪、狗、牛、羊、鸡等家畜、家禽的骨骼或模型,说明原始农业已经脱离了火耕阶段。特别是耒耜等翻土工具是典型的农具,而整地又是农业生产中的最重要环节,因此这一阶段的原始农业也被称为“耜耕农业”。

大约从距今6000多年开始,原始农业进入了时期。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农田的开辟,产量的提高,有了更多的粮食可养活更多的人口,人们可以比较长久地在一个地方定居,村落规模逐渐扩大。而人口的增加又迫使人们去耕种更多的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和饲养更多家畜,导致原始农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农具的种类增加,石质农具通体磨光,制作得更加精致、实用,提高了劳动效率。农田得到进一步整治,修整沟渠等排灌措施,对田里的庄稼加强保护管理(如铲锄杂草,驱赶糟蹋庄稼的野兽等)。这些都是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长江下游的马家浜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晚期遗址,都属于这一阶段。考古学家不但在这些遗址中发掘出大量木、石、骨、蚌质地的农具和数量众多的粮食作物遗存以及畜禽骨骼,更为难得的是发现了农田遗址。如湖南省澧县城头山遗址和江苏省苏州市草鞋山遗址都发现了6000年前的水田遗址。特别是草鞋山遗址的水田是由小块水池状的水田串联而成,小者几平方米,大者十几平方米,互相间有水口串联,并有水井、水塘、水沟等配套设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稻作农业已日趋成熟。同时也表明原始农业的耕作制度已由原始的抛荒制进步到熟荒耕作制,而南方则可能已是连续耕作制,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了。大约从5000多年前到4000多年前这段时间里,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达时期。农具的制作更加精致实用,种类增加。如石锄、石镢的普遍使用,石铲更为扁薄宽大,精工磨制,出现了有肩石铲、穿孔石铲、穿孔石刀,石镰的制作也较以前进步,粮食加工工具杵臼的出现和推广,晚期还出现了石犁,标志着生产力有显著的提高。农作物的种类增多,粟、黍、稻、麦、豆、麻已成为主要粮食作物,特别是水稻种植已扩大到黄河流域,粮食的产量有较大的增长。畜牧业进一步得到发展,后代称为“六畜”的马、牛、羊、猪、狗、鸡等均已饲养,采集渔猎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显著下降。水井的开凿并被使用到生活和生产上,给定居生活提供更大的方便,使人们可以向距离河流和泉水较远的地区扩展。发达的原始农业不但可以养活较多的人口,开始有了剩余产品,为积累了财富,而且为制陶等手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创造了条件,也为进入文明社会奠定了物质基础。处于这一阶段的考古学文化有: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华南地区的石峡文化,福建的昙石山文化等为数众多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丰富的考古资料证明,我国的原始农业已形成三大经济类型,即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粟作农业,以黄淮地区为中心的粟、稻混作农业,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稻作农业,基本上已奠定了我国传统农业的大体格局。二.作物的栽培

农业的产生是以粮食作物的栽培为标志。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农作物标本,说明黄河流域的先民至少在七八千年以前已经种植粟、黍、稷等旱作谷物,在5000年前已经种植小麦。而长江流域的先民则早在1万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

粟  粟是属于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作物,原产于中国北方,一直是黄河流域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它是从野生的狗尾草驯化而成的。何时驯化,尚不清楚。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辽宁、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出土了炭化粟粒、粟壳或谷灰。其中最早的为河北省武安县磁山遗址和河南省新郑县沙窝李遗址,前者距今8000年左右,后者距今7000多年。磁山遗址共发现了88个存有粮食的窖穴。腐朽的粮食均堆积在窖穴的底部,十分疏松,出土时略为潮湿,颜色显绿,风干后成灰白色,大部分已成粉末状。粉灰之中,可以看到清晰的外壳,颗粒完整,外部形态圆隆饱满,直径约2毫米,与粟粒基本相同。经灰象法鉴定证明是粟。有些窖穴的底部粮食堆积中发现有完整到陶盂,可能是盛取粮食的容器。有些窖穴在粮食堆积的底部整齐地摆放着猪、狗等家畜(骨架),可能是存放粮食时举行某种宗教仪式而放人的。新郑沙窝李遗址也发现一片面积约o.8—1.5平方米比较密集的粟的碳化颗粒。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大量粟的遗存。这些粟粒有的是存放在窖穴里,厚达18厘米。有的是放在陶瓮、陶罐或陶钵中。其中有的可能是作为种子而保存的,也有的是放在坟墓里作为随葬品,可见粟在当时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在黄河下游的山东省胶县三里河大汶口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距今4800多年的粟粒,体积达1立方米多。说明至迟在距今5000年前后,粟也成为黄河下游的主要粮食了。

黍、稷  黍稷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作物,生育期短,喜温暖、抗旱力极强,特别适合在我国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种植。黍稷本是同种作物,农学界一般将圆锥花序较密,主穗轴弯生,穗的分枝向一侧倾斜,秆上有毛,子实黏性者称为黍;将圆锥花序较疏,主穗轴直立,穗的分枝向四面散开,秆上无毛,子实不黏者称为稷。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出土了公元前5850年的碳化黍粒,说明黍在中国的栽培也有近8000年,与粟一样古老。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遗址和山东省长岛县北庄遗址也都发现了距今5500年左右的黍壳。在甘肃省临夏县东乡林家遗址的窖穴里,还发现了堆积达1.8立方米的稷穗,是捆扎成束堆放在一起的,也可能是作为种子贮藏的,其年代距今4000年左右。此外,在新疆、青海、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也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的黍稷遗存。它们和粟一样都是当时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

麦  麦在我国种植的历史较晚,目前只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发现麦的遗存,其中最早的是甘肃省民乐县东灰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小麦和大麦的碳化籽粒。距令5000年左右。其次为新疆孔雀河下游古墓中出土了数百粒小麦,距今4000年左右。在新疆哈密市五堡乡克孜尔确卡古墓中发现大麦的植株和穗子,距今3200年左右。看来麦子在新石器时代还不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稻  稻是一年生的禾本科草本作物,喜温暖、潮湿,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最主要粮食作物。栽培稻是从野生稻驯化来的。驯化的时间大约在1万多年前。考古学家在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旧石器时代晚期或新石器时代初期的文化层中,发现了12000年前的野生稻植物蛋白石,但已具有人工干预的痕迹,说明当时人们不但已经采集野生稻作为食物,而且可能已尝试人工种植。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也发现了3粒半1万年前的稻粒,其中一粒是野生稻,其余属古栽培稻。在广东英德市牛栏洞遗址也发现了1万年前的水稻植硅石。浙江省浦江县上山遗也发现了9000年前稻作遗存。这就证明我国栽培水稻的历史已有万年之久。到了8000年前左右,水稻的种植在长江流域中游和淮河上游都颇具规模。考古学家在湖南省澧县彭头山遗址、八十垱、李家岗遗址都发现了大量距今8000年左右的稻壳和稻谷遗存,有的保存极好,出土时如同新鲜稻谷。在淮河上游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也发现了距今8000年左右的稻谷遗存。经鉴定都属于古栽培稻。说明已经越过选育、驯化阶段,形成了早期稻作农业文化。大约到了7000年前,我国的稻作农业已进入发展阶段。淮河流域下游、长江中下游都已发现很多稻作文化遗址,如湖南省的临澧县胡家屋场、岳阳市坟山堡遗址,湖北省宜都城背溪、枝城北以及秭归县柳林溪遗址,浙江省桐乡县罗家角、余姚市河姆渡遗址,江苏省高邮县龙虬庄遗址等,都发现了大量的栽培稻遗存。这些遗址的年代距今7300—6800年。说明这一时期,稻作已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得到普及,并且水稻品种也得到了初步的改良,已有籼稻和粳稻两个品种。到了6000年前,我国的原始稻作开始进入发达阶段,水稻种植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稻田的整治已初具规模。到了5000年前,水稻的种植已经遍布长江流域各地以及华南、闽台地区,甚至连黄河流域(如陕西、河南、山东)都已开始种植水稻了。水稻的驯化、培育成功,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巨大成就之一。

蔬菜瓜果  原始居民除了食用主粮之外,还要吃蔬菜瓜果。根据资料,商周时期我国种植蔬菜瓜果的园圃业已经相当发达,推测其起始年代应有可能早到新石器时代。目前考古发掘中已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葫芦、菱芡、甜瓜子、莲子、桃核、梅核、枣核、栗壳以及菜籽等实物,年代最早可达7000年前。但是大部分都是属于野生植物,看来当时人们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培育粮食作物方面,同时采集一些野生果实充饥,不可能有人工种植。不过,在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遗址曾出土过距今近7000年的油菜籽,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的一座房子遗址里发现一件小陶罐,口很小,内盛碳化了的菜籽,经鉴定是属于白菜或芥菜的种子。将菜籽装在不易取出的小陶罐里,显然不是为了食用,应该是供来年种植使用。由此可见,我国人工种植蔬菜的历史已有六七千年之久,而白菜、芥菜和油菜的起源地正是中国,至今仍然是民间最主要的蔬菜。

纤维作物及蚕桑  原始人最初的衣服是冬披兽皮夏穿树叶,以后逐渐学会利用野生葛、麻的纤维纺织布料制成衣服。当原始农业发展以后,人们在种植粮食的同时也尝试栽培麻、葛等作物,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与此同时,人们也从采集野生的蚕茧进而学会养蚕缫丝纺织衣服。这个过程可能要晚于粮食作物的栽培,大约是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才发展起来的。首先被驯化栽培的是大麻。大麻是雌雄异株植物,雌株结的籽粒可食用,古人曾作为粮食,被列为“五谷”之一。雄株的纤维细柔,可作为纺织原料。原始先民可能是在采集雌麻籽粒过程中发现了雄麻纤维可做衣料,从而逐渐加以栽培种植。甘肃省临夏县东乡林家遗址出土过四五千年前的大麻籽,新疆孔雀河古墓内出土过4000年前的大麻纤维,辽宁省北票市丰下遗址出土的4000年前的麻布残迹,是目前最早的实物标本。另一种纤维作物苎麻是雌雄同株,大约与大麻同时被种植,浙江省吴县钱山漾遗址曾出土了一些苎麻布和苎麻绳子,距今也有4000多年。葛是野生纤维植物,但是在江苏省吴县草鞋山遗址发现过6000年前的葛纤维纺织品残片,说明当时原始先民可能已经有意识的加以保护利用,甚至也可能尝试种植它。原始先民在采集野生桑椹充饥过程中,会发现桑树上野蚕所结的茧,从而逐渐利用野蚕茧丝,继而有意识地保护、饲养,终于将它驯化成家蚕。河北省正定县南杨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过两件5400年前的陶蚕蛹,钱山漾遗址也出土了4700多年前的家蚕丝带、丝线和绢片。可见至少在5000年前,我国原始先民已经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这是纺织史上的一个重大成就,说明黄帝“淳化……虫蛾”的传说并非毫无根据。

三.家畜的驯化

在旧石器晚期,由于狩猎工具的改进和狩猎经验的积累,人们捕捉野兽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有可能将一些暂时不吃的活的野兽或小动物放在天然地洞内或圈以栅栏养起来,以备日后捕捉不到野兽时食用。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洞养或圈养的野兽也越来越多。天长日久,部分野兽的性情开始渐渐温顺起来,进而驯化为家畜。这样就开始了原始的畜牧业。这一过程,大体上是与农作物的栽培同步的。从考古资料得知,至少在距今8000年左右,已经开始饲养狗、猪、牛、羊、马、鸡等家禽家畜。

狗  狗是由狼驯化而来的。早在狩猎时代,人们就已驯养狗作为狩猎时的助手。进入农业时代,狗会有一部分成为肉食对象。在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等遗址,都出土了距今七八千年的狗骨骼,说明至少在8000年前狗已成为家畜之一。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出土的狗骨,头骨较小,额骨突出,肉裂齿小,下颌骨水平边缘弯曲,与华北狼有很大区别,已具备家养狗的特征。而山东省胶县三里河遗址出土的陶狗鬶造型生动逼真,使我们得见新石器时代家狗的形态特征。

猪  猪是从野猪驯化而来的,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广西桂林市甑皮岩遗址发现了9000年前的家猪骨骼,河北省武安县磁山遗址、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遗址发现了8000年前的猪骨骼,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一件7000年前的陶猪模型,其形态处于亚洲野猪和现代家猪之间,属于原始家猪阶段。而山东省胶县三里河遗址出土的5000多年前的陶猪鬶,其形态则属于典型的家猪。在各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家畜骨骼和模型中,以猪的数量最多,而且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中经常以猪作为随葬品,说明猪已成为财富的象征。可见猪在我国原始畜牧业中已占据最重要的地位。

羊  羊是从野羊驯化而来的。羊一直是北方居民的主要肉食对象。因此北方的遗址中发现的家羊遗存较南方为多。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遗址出土过一件陶羊头,陕西省临潼县姜寨遗址也出土过一件陶塑器盖把纽,呈羊头状,西安市半坡遗址出土过羊骨骼。在南方,最早的发现是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的陶羊,其形态属于家羊。看来,至少在7000年前,羊的驯化已经成功。到了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南北各地已普遍养羊,因此,各地的遗址发现羊骨骼也较多。

牛  作为肉食的牛,主要是黄牛。耕牛则包括不同属的黄牛和水牛,它们各有其野生的祖先。在河北省武安县磁山遗址出土过黄牛的骨骼,河姆渡遗址出土过牛的残骨和牙齿,半坡遗址也出土过牛的牙齿,江苏省邳县刘林遗址还发现30多件牛的牙床和牙齿。说明牛的驯养早在8000年前就已开始,至6000多年前,南北各地都已饲养黄牛。水牛的饲养在南方可早到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就出土了16个水牛头骨。江苏省吴江县梅堰遗址也出土了7个6000年前的水牛头骨。在北方,山东省的大汶口、王因遗址,河北省的邯郸涧沟村遗址,陕西省的长安客省庄遗址,都发现过水牛骨骼。可见至少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水牛已经生活在淮河以北的一些地方了。

马  马的驯养比较晚,在我国一些较早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未发现马的遗存。我国家马的祖先是生活在华北和内蒙古草原地区的蒙古野马,最早驯养马的也应该是这一地区的先民。只在半坡遗址发现2颗马齿和1节马趾骨,未能肯定是家马。在新石器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距今4000多年),如山东省历城市城子崖、河南省汤阴县白营、吉林省扶余市长岗子、甘肃省永靖县马家湾等遗址出土过马骨。

鸡  鸡是由野生的原鸡驯化而来的。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就发现原鸡的遗骨,西安半坡遗址也发现原鸡属的鸟类遗骨,说明原鸡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有分布,各地都有条件加以驯化。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山东省滕县北辛等遗址都有家鸡遗骨出土,说明家鸡的驯化年代可早到8000年前,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记录。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西北地区都已饲养家鸡,成为主要的家禽。总之,古代所谓的“六畜”(马、牛、羊、鸡、犬、猪)在新石器时代都已经驯养了,除了马较晚之外,其它畜禽驯养的都早到七八千年前,远远超过传说中黄帝“淳化鸟兽虫蛾”的年代。

人因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而从一般动物中分离出来,而成为唯一的智能群体。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经历了一个由石器时代到金属时代的过渡。金属时代(包括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到来为人类文明带来了新的曙光,人们发现了七种至今仍然广泛应用着的七种金属,它们是金银铜铁锡铅汞。下面讲讲这七种金属的发现过程及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黄金时代

大约在5000多年前,即公元前3000年,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已经建立起来,首都开罗已经是一个繁华的城镇了。每逢赶集的时候,这里的人群熙熙攘攘。一天中午,安静而有序的城镇却出现了骚乱,人们争相涌向一个地方,透过围得密密的人群,人们发现开罗有名的旅行家里希尔正拿着一块黄灿灿的东西,里希尔说这是神赐予人类的宝物,他把它称作黄金。很快,开罗城拥有黄金的人都变得富有起来。人们纷纷去寻找金子,河滩上的沙地里站满了寻找金子的人群,开始只有很少几个幸运儿找到成块的金子,后来人们注意到沙子中混着一些金沙,人们就发现了“披沙淘金”的方法。后来人们又发现了平地掘井开采山金的方法,使得金子的产量更大了。

就在里希尔发现金块后不久,他又发现了银子。一个寒冷的夜晚,里希尔和同伴围着一堆篝火聊天。第二天,就在他们快要启程的时候,里希尔扒拉一下火堆,他是一个细心的旅行家,每次出发前他总是要检查自己住的地方以免有东西丢失,这次检查他不但没有发现丢失的东西,火堆里的扒拉出来一些亮闪闪的东西却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伟大的发现意外地产生了。里希尔发现这种新的金属与金子的特性十分类似,也是沉重而柔软,用手捏捏就能使它变形,他把这种金属命名为白银。后来人们沿用了里希尔意外发现的这个方法,即用篝火灼烧银矿石而得到银,这实际上是一个简单的化学还原反应,木炭把银矿石中的硫化银还原成银。

青铜时代

1939年正值我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一年,这时考古界的一件重要发现在战火中诞生了,在安阳市武官村出土了一个殷代的庞然大物:司母戊大方鼎。这个大家伙重达875公斤,需要十二个强壮的成年男子才能抬得起来,可见当时铸造之不易。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经检测,铜占8411%,锡占 1164%,铅占279%。这个青铜器是我国青铜冶铸鼎盛时期的产物,从它的纹饰、构造等都反映了这个时代青铜冶铸的高超技术。

人类对铜的使用并非是从青铜而是从纯铜开始的。考古学家在伊朗西部的一些地区发现了大约公元前7000年前使用的小型铜器件,如小针、小珠和小锥等等。大英博物馆里收藏有5000年前苏美尔人铸造的铜牛头和3500年前埃及人制作的铜镜和铜制工具。在西亚地区,铜矿石裸于地表,人们在铜矿石上燃烧炭火,便会还原出与绿色矿石颜色不同的红色铜来。

由于纯铜硬度低,并不太适合于制作生产工具,后来,人们就有意识地在炼制铜矿石时掺入其他矿石,以制成铜的合金来提高工具的硬度。在我国,先秦的古籍《考工记》中记载了有名的“六齐”规则,即是青铜的六种配方,这套配方规定了铜和锡的不同比例造成的青铜的不同用途,其实质是比例不同硬度不同。据考古推测,这时人们已经能够制得纯铅和纯锡了。从商代的墓葬中先后发现了铅爵、铅戈和铅斛等纯铅制品。

铅属于重金属,因而铅及其化合物都有毒,古人开始因不了解这一点而大吃苦头。古罗马人曾经就喜欢用铅制的水管,考古发现古罗马人的尸骨上常常有黑色的硫化铅斑点,这就是由于使用了铅管里的水而导致的慢性中毒。后来人们渐渐认识到这一点,就不再使用铅制的器具作为饮食用具了。

锡由于其延展性好而易制成薄片,而且在常温下不易氧化,所以自古以来就被用来包裹器具。我国曾出土国几具殷代的虎面铜盔,其中一具很完整,内部红铜相当完好,外面镀了一层很厚的锡,锡层精美,至今仍光亮如新。这说明当时的人们不但认识到锡层美观,而且可以防腐。纯的锡器没有保存下来的,这是因为锡很怕冷,周围温度一旦低于13℃就会发生相变,变成粉末状的灰锡,这种现象被称为“锡疫”。

铁器时代

人类对铁的最早知识来源于从太空降下来的陨铁,埃及人称它为“天铁”,在西亚的一些游牧部落里还有一种有趣的传说,他们说铁既然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那么天空一定是个大铁盘。人们发现铁的硬度要比铜或青铜都大得多,尽管四处传说铁只有天上才有,但还是有一些不遵从祖训的年轻人企图在人间发现铁。大约在公元前 2200 年,西亚的赫梯人已经会冶炼和使用铁器了。公元前1290年,埃及国王致信赫梯国王要求提供一些铁,赫梯国王回信答应给他提供一把钢剑,但要求用黄金来交换,可见当时铁还是一种贵重的金属。赫梯国王还在信中炫耀说:“在我们的国土上,铁和尘土一样平凡。”

早期的冶铁技术也大多是采用固体还原法,冶炼时,将铁矿石和木炭一层一层地堆放在炼铁炉中,点火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从而使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为单质铁。早期的铁由于冶炼温度很低而性能很差,是含大量碳氧杂质的合金,古人称之为“恶金”。我国在解放初期大炼钢铁的时候,由于地方上不少“土高炉”温度上不去,而生产了不少没有价值的 “恶金”。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升高炉温的方法而炼出了性能较好的生铁,继而发明了用退火的方法“柔化”生铁而得到低碳钢。后来人们进一步发明了熟铁和钢的冶炼方法,铁在生产中从得以广泛应用。

汞和炼金术

七种金属为人类文明带来了新的曙光,但也是这七种金属,使人类陷入了某种神秘的境地,古代的人们天真地认为世界上只有这七种金属。他们认为金属起源于水银(汞的俗名)和硫磺,实际上,水银是一种银白色的液体金属,颜色和外观与银类似,铜铁锡铅都能溶于水银形成与金银类似的合金——汞齐;水银与硫磺化合后会生成**的硫化汞,与黄金类似。

基于水银和金属的这些特性,同时人们也认识到水银的化合物并非金银,炼金家们认为应该有一种特别方法可以使便宜的金属铜铁锡等变成贵重金属金银,他们称转变的秘方是一种叫“哲人石”的东西,但千百年来,“哲人石”只是炼金家的一种幻想,谁也没有发现这种东西。俄国学者莫洛佐夫写了一首题名为《七种金属》的诗歌来描述炼金家的这种思想,诗的译文如下:

世界由七种金属造成

宇宙啊,她赋予我们

铜铁银 锡铅金

各种金属之父是硫磺

水银则是他们的母亲

这种被科学史界称为“化学萌芽”的炼金术虽然给化学发展积累了一些资料,但由于他们远离生活和实践,一味地靠逻辑推理,从而导致了这种科学探索的失败。一直到九十年代的今天,在我国仍然有不少人存在着一些关于科学的天真幻想,这就给一些科学骗子以得逞的机会。八十年代的永动机,九十年代的“水变油”,就是很明显的科学骗局。从历史到现实,都很好地说明了,科学不能以幻想为基础,而只能以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验为基础。

1、从花瓣形状:大白菜花瓣倒卵形,长7-8毫米,基部渐窄成爪;小白菜花瓣椭圆形或近圆形,基部具短爪。

小白菜开花。

大白菜开花。

2、从外形:小白菜外形均匀,头尾宽度基本一样,叶基较窄,叶脉细腻,而大白菜的叶子、叶基和叶脉都比较宽大,且大白菜能看到粗壮的根部。

大白菜。

小白菜。

3、从包心:大白菜包心较紧,叶子向里弯曲,皱缩程度严重,呈扭曲状;小白菜包心较松,不紧密。

大白菜包心紧。

小白菜包心松。

4、从大小:小白菜个头较小;大白菜个头较大。

小白菜个小。

大白菜个大。

5、从口感:大白菜水分较多,小白菜水嫩可口,味道更鲜美。

扩展资料:

小白菜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酸性果胶、钙、磷、铁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小白菜是蔬菜中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最丰富的菜。与大白菜相比,小白菜的含钙量是其2倍,维生素C含量约为3倍,胡萝卜素含量高达74倍。

小白菜所含的矿物质钙、磷能够促进骨骼发育,加速人体新陈代谢,增强机体造血功能。它还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6、泛酸等,能缓解精神紧张,考试前多吃小白菜有助于保持心态平静。小白菜还含有抗过敏的维生素,有助于荨麻疹的消退。 

-小白菜

-大白菜

传说中太阳里住着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也称“赤乌”。

神话传说中的三足乌鸦在很多典籍都有记载,在《山海经》有记载:它们一共有十只,居住在东方大海的扶桑树之上,每日轮流升起。某天,金乌作乱,十只同时飞上天空,大地被它们烧焦,直到被后羿射下了其中的九只——没错,这正是后羿射日的故事。

传说三足乌鸦每天早上随着太阳的升起而飞起并在太阳的光芒里获得重生。它的重生同时也意味着出生、死亡以及复活的问题密切相关。这个最先创造了世界的神鸟,据说出生于鳄梨树顶端的一团火焰里,而那棵鳄梨树又生长在方尖塔的塔尖上,此后关于它的故事又变得和凤凰极为相似了。

有好多人都说三足金乌是天帝东皇太一的儿子,根据古籍的记述,中国远古时代太阳神话传说中的三足金乌是天帝帝俊与羲和的儿子,三足金乌是太阳的化身,拥有太阳真火,理应威力无穷,实力强大,就算放到第一名也不为过。

但若是按照现代神话来讲,比如《西游记》,凤凰是天地初开的时候就出生了,与龙和麒麟争霸,甚至比当时的天帝还要早,加上三足金乌被后羿杀死了九个,看来也挺脆弱的,所以就排了第二名,如果按照古代神话来讲,比如《山海经》,凤凰仅仅是百之王,并无什么特别的神通,所以就三足金乌排第一了,但如果按照古代神话来排,那孔雀和大鹏就根本没法排名了。 

那么三足乌是如何诞生的呢?很可能源自于我国古代先人观察到的太阳黑子,太阳中黑子的形象犹如一直蹲坐的乌鸦,西汉马王堆中帛画上就是这样的形象,黑子如乌鸦可是依然无法说明三足的来历。要说明这个问题就得从古代鸟型器说起,因为在制作鸟型器时,因为两只脚无法使器物稳定的站立,一般的做法就是在其尾部另加一根短支柱。

酸菜(Sauerkraut)是一种蔬菜腌制食品,中国酸菜流行于东北、南方各省以及中国台湾,德国酸菜常见于德国和美国的威斯康辛州,常用于搭配肉类产品如香肠或德国猪脚,也常被用来制作鲁宾三明治。 酸菜的制作初衷是为了延长蔬菜保存期限,不同地区的酸菜口味风格也不尽相同。老百姓常说的“酸菜”一般指的是所有青菜或白菜所做的所有种类酸菜的总称。

中文名称

酸菜

口味

酸爽

主要食材

白菜、青菜、白萝卜、油菜、芥菜

古称

营养

维生素C、氨基酸、膳食纤维

分类

腌菜

英文名

ChinesesauerkrautpickledChinesecabbage

其他名称

泡菜、咸菜

收起

古籍记载

正确方法腌浸出的酸菜

“腌藏”的方法,是用盐撒在白菜上,把它排列放整齐,再压紧了,一个月后捞出来晒干,可久放不坏,称冬菜。由于腌干菜不如鲜菜好吃,到了清朝,这种腌菜逐渐发展成为酸菜,也是一种保鲜的办法。谢墉的《食味杂咏·北味酸菜》记载了酸菜的制法:“寒月初取盐菜入缸,去汁,入沸汤熟之”。腌菜即白菜冬天以淡盐水浸之,一月而酸,与南方作黄韭法略同 。而北方黄芽白菜肥美,腌成酸菜,韵味绝胜,入之羊羹尤妙。这里所说酸菜的制法与今基本相同,“入之羊羹”即“酸菜氽羊肉”。

分布地域

东北地区

过去,东北人的家里有两样东西不可缺少:

一是酸菜缸,

酸菜

二是腌酸菜用的大石头。

贫苦人家如此,豪门富户也如此。从前没有反季节的大棚作物,人们为了在冬天吃到绿色蔬菜而发明了腌酸菜这种冬贮大白菜的方法。当年张作霖的大帅府配有七八口酸菜缸,可往往还是不够吃。张大帅的儿子,亦即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少将,官拜解放军海军参谋长,文革时遭迫害,弥留之际,最想吃的就是酸菜。

东北酸菜的原料,就是当地人习以为常的大白菜。腌酸菜时,首先要挑好白菜,然后摘去残根烂叶、大叶黄叶,在太阳底下晒几天,用清水洗净后,再一棵棵、一层层地在大缸里摆放整齐,菜顶压一个大石头后,加入生水或者凉白开(最好是凉白开)浸腌起来,密封存放,在寒冷的环境中让菜慢慢紧缩,发酵,三十天以后便大功告成。赶上降温,便要透过冰碴从缸中取出酸菜。这种方法叫生腌,还有一种熟腌,所需要的时间要短一些。先烧一锅开水,把洗净的白菜放在锅里烫一下,放凉后再压进缸里,这样腌30天后就能炖熟食用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