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豆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白豆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生境分布 8 性味 9 归经 10 功能主治 1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白豆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白豆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白豆 1 拼音
bái dòu
2 出处《孙真入食忌》
3 拼音名Bái Dòu
4 白豆的别名饭豆(《日用本草》),眉豆、白目豆、甘豆(《广州植物志》)。
5 来源为豆科植物饭豇豆的种子。
6 原形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40厘米。3出复叶,顶生小叶卵状菱形,两侧小叶斜卵形,先端短尖,边全缘或近全缘。总状花序腋生,具长柄;花间通常有垫状腺体;萼钟形,浅绿色,萼齿披针形,上面2萼齿常合生;花瓣大大地伸出萼外;雄蕊2束。荚果长7~15厘米,种子颜色不一。花期7~8月。果熟期9月。
7 生境分布我国各省都有栽培。
8 性味甘咸,平。
①《孙寡人食忌》:"味咸。"
②《嘉佑本草》:"平,无毒。"
③《品汇精要》;"味甘,性平,无毒。"
9 归经入脾、肾经。
①《本草蒙筌》:"走肾经。"
②《本草求真》:"入肠、胃、肾。"
10 功能主治调中益气,健脾益肾。
①《孙真人食忌》:"肾病宜食。"
②孟诜:"补五脏,调中,助十二经脉。"
③《日华子本草》:"豆,暖肠胃。叶,利五脏,下气。"
11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白豆的方剂 桂红丸
桃仁1两,当归梢1两,阿魏1两,广木香1两5钱,白豆寇、蓬术、血见愁、穿山甲1两2钱。制法:上为末,
抒胀汤录》卷五:方名:抒胀汤组成:神曲3钱,柴胡5分,白芍3钱,茯苓1钱,萝卜子1钱,厚朴5分,人参5分
白药酒拼音:báiyàojiǔ处方:白茯苓5钱,白术5钱,花粉5钱,山药(炒)5钱,薏苡仁5钱,芡实(研
加减不焕金正气散gqìsǎn处方:苍术(米泔浸)1钱半,陈皮(去白)2钱,厚朴(姜汁炒)8分,藿香3钱,半夏(姜汁
橘皮醒酲汤íxǐngchéngtāng处方:香橙皮1斤(去白),陈橘皮1斤(去白),檀香4两,葛花半斤,绿豆
更多用到中药白豆的方剂用到中药白豆的中成药 安脾散
南木香半现,草果(面裹煨,去壳)半两,胡椒半两,白茯苓半两,白术半两,丁香(怀干)半两,人参(去芦
二十九味能消散g堿花125g肉豆蔻25g荜茇25g决明子25g白豆蔻25g骨碎补25g胡椒25g萝卜(炭)2g草
二十五味鹿角丸0g天竺黄50g红花40g丁香20g肉豆蔻15g白豆蔻15g草果15g檀香40g降香50g木棉花4
清肾热十味散每袋15g。清肾热十味散的主要成份:诃子、红花、白豆蔻、五灵脂、紫花地丁、刀豆、枇杷叶、茜草、紫草
风湿二十五味丸紫檀香、苦参、栀子、闹羊花、牛黄、西红花、草果、白豆蔻、紫花地丁、诃子、川楝子、麝香、漏芦花、石膏
更多用到中药白豆的中成药古籍中的白豆 《药症忌宜》:正文
香燥,辛热。苏子郁金降香橘皮沉水香通草(以上降)白豆寇木香香附(以上香燥)余药录后。宜补真气,酸敛,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姜煎服。治气虚不足呃逆。呃逆胃寒丁香柿蒂,或三香白豆等沉苏。丁香柿蒂散丁香、柿蒂、人参、茯苓、橘皮、
《普济方》:[卷二十二脾脏门]兼理脾胃附论蔻大椒官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钱一分)白茯苓炙黄)人麦(炒黄各二钱五分)浓朴(为细末。炼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加味二陈汤治食郁瘀滞,胸膈不快。苍术(米泔浸)白术(炒)橘红半夏(泡)茯苓川芎香附(各八分)枳壳
《普济方》:[卷一百八十一诸气门]一切气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楸 21 拼音名 22 花楸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花楸的用法用量 27 备注 2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花楸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花楸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花楸 1 拼音
huā qiū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楸21 拼音名
Huā Qiū
22 花楸的别名马加木、红果臭山槐
23 来源蔷薇科花楸属植物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 (Hance) Hedl,以茎、茎皮和果实入药。秋季采,晒干。
24 性味
果实:甘、苦,平。
茎、茎皮:苦,寒。
25 功能主治果实:健胃补虚。用于胃炎,维生素甲、丙缺乏症。
茎、茎皮:清肺止咳。用于肺结核,哮喘,咳嗽。
26 花楸的用法用量果实1~2两,茎、茎皮:3~5钱。
27 备注(1)同属植物天山花楸Sorbus tianschanica Rupr与上种近似,分布新疆,当地也作花楸入药。
28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花楸的方剂 五花散
:wǔhuāsǎn《华氏医方汇编》卷二:方名:五花散组成:白楝花3钱,白风仙花3钱(无花,梗代),
葵花散拼音:kuíhuāsǎn《医级》卷九:葵花散:处方:赤葵花10朵,白葵花10朵。制法:上烧灰为末。功
五花汤ǔhuātāng《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方名:五花汤组成:水芦花、红花、槐花、茅花、白鸡冠花各等分
五花解酒汤uājiějiǔtāng《点点经》卷三:方名:五花解酒汤组成:白葛花、旋覆花、金银花、木槿花、当归
祛风清热洗药《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方名:祛风清热洗药组成:红花2钱,防风3钱,白芷2钱,羌活2钱,桑叶2钱,杭
更多用到中药花楸的方剂用到中药花楸的中成药 锯叶棕/紫锥花叶提取物
aceaeAngustifoliae锯叶棕/紫锥花叶提取物说明书:药品名称:锯叶棕/紫锥花叶提取物
洋金花总堿loidofDaturametalL别名:曼陀罗花;凤茄花;弥陀花;Daturainnoxiami
伞花烃名称:Dolcymene别名:白里香素;对聚散花素;对异醛甲苯;pIsoprpyltolue
三花减肥茶拼音:sānhuājiǎnféichá英文:三花减肥茶说明书:药品名称:三花减肥茶剂型:茶汤。三花
风湿二十五味丸主要成份:驴血粉、檀香、紫檀香、苦参、栀子、闹羊花、牛黄、西红花、草果、白豆蔻、紫花地丁、诃子、川
更多用到中药花楸的中成药古籍中的花楸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六救荒本草]木部
透可作香焚。俗名坏香,叶似回回醋树叶而薄窄,又似花楸树叶却少花叉,叶皆对生。味微苦。救饥采嫩芽叶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六救荒本草]草部尺余,叶似苦苣叶,茎叶俱有刺,而叶不皱,叶中心出花,头如红蓝而青紫色。性凉无毒,一云味甘性温平。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治诸般风证,偏正头痛,常宜服此调理。羌活丸甘菊花、羌活、麻黄、川芎、防风、石膏、前胡、黄芩、细辛
《王氏医案绎注》:卷四伏热为病也。予大剂芩连栀楝滑石丹皮砂仁延胡楂曲银花草决明等药。两服手足渐温。而脚背红肿。起如蒲桃大
《王氏医案绎注》:卷三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巴山虎 31 巴山虎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4 《辞典》·巴山虎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巴山虎的别名 44 来源 45 原形态 46 性味 47 功能主治 48 巴山虎的用法用量 49 附方 410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巴山虎 1 拼音
bā shān hǔ
2 英文参考Indian nightshade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巴山虎巴山虎为中药名,出自清·赵学楷《百草镜》,为《本草纲目》记载的羊踯躅根之别名[1]。
31 巴山虎的别名山芝麻根、巴山虎、闹羊花根、三钱三、一杯倒[2]。
32 来源及产地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 (Bl)G.Don的根[2]。分布长江流域各地,南达广东、福建[2]。
33 性味
辛,温,有毒[2]。
34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痛,化痰止咳[2]。
1治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痛风,腰椎间盘突出症,跌打损伤,慢性气管炎[2]。煎服:15~3g[2]。
2治痔漏,煎汤熏洗;癣疮,煎水和醋涂搽[2]。
35 化学成分根皮含裂缘莲醇(Sparassol)[2]。
4 《辞典》·巴山虎 41 出处《岭南采药录》
42 拼音名Bā Shān Hǔ
43 巴山虎的别名金扣钮根(《陆川本草》),细钮扣根、扣子头(《南宁市药物志》),紫花茄根(《福建中草药》)。
44 来源为茄科植物紫花茄的根。全年可采。
45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天茄子"条。
46 性味苦,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苦。"
②《岭南采药录》:"味苦,性寒。"
③《南宁市药物志》:"苦,平。"
④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淡,凉,有小毒。"
47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祛瘀消肿。治风湿痹痛,痧气腹痛,头痛,牙痛,咽炎,扁桃体炎,疳积,跌打损伤,瘰疬。
①《生草药性备要》:"跌打将死,煲酒服。"
②《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止渴,止咳。治痧气肚痛,五疳,小儿发热,蛇伤。"
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消肿,消炎止痛。治咽炎,扁桃体炎,淋巴结炎,胃痛。"
48 巴山虎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外用:捣敷。
49 附方①治头风痛:紫花茄根一至二两,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关节风温痛:紫花茄根一至二两,或加蘡薁干根、土牛膝干根各五钱,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胃痛:紫花茄根三至五钱,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瘰疬:鲜紫花茄根一至二两,水煎或调酒服;已破溃者加鸡蛋同炖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无名肿毒:鲜紫花茄根一两,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410 摘录目录 1 拼音 2 国家基本药物 3 《全国中草药汇编》:眼镜蛇 31 拼音名 32 眼镜蛇的别名 33 来源 34 生境分布 35 性味 36 功能主治 37 眼镜蛇的用法用量 38 摘录 4 《中华本草》:眼镜蛇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英文名 44 眼镜蛇的别名 45 来源 46 原形态 47 生境分布 48 性状 49 化学成份 410 眼镜蛇的药理作用 411 性味 412 归经 413 功能主治 414 眼镜蛇的用法用量 415 注意 4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眼镜蛇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眼镜蛇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眼镜蛇 1 拼音
yǎn jìng shé
2 国家基本药物与眼镜蛇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1150 185 抗眼镜蛇毒血清 注射剂 1000单位 瓶(支) 526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3 《全国中草药汇编》:眼镜蛇
31 拼音名
Yǎn Jìnɡ Shé
32 眼镜蛇的别名吹风蛇、扁头蛇、吹风鳖、饭铲头、蝙蝠蛇、琵琶蛇、饭匙头、万蛇、膨颈蛇、扁颈蛇、五毒蛇、白颈丫
33 来源有鳞目眼镜蛇科眼镜蛇Naja naja atra (Cantor),以除去内脏的全体入药。
34 生境分布广西、江西。
35 性味甘、咸,温。有毒。
36 功能主治通经络,袪风湿。主治风湿关节痛,脚气。
37 眼镜蛇的用法用量一般配药酒用,以蛇半斤,配定量风湿药酒3斤,约1个月即可服,每日服1两。或与黄梢蛇、金环蛇同浸酒,称“三蛇酒”。
38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4 《中华本草》:眼镜蛇41 出处
出自《广西中药志》
42 拼音名Yǎn Jìnɡ Shé
43 英文名Cobra
44 眼镜蛇的别名膨颈蛇、蝙蝠蛇、五毒蛇、扁头风、琵琶蛇、吹风蛇、饭铲头、万蛇、饭匙头、吹风鳖
45 来源药材基源:为眼镜蛇动物眼镜蛇除去内脏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aja naja(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杀死后,剖除内脏,鲜用或盘成圆形,文火烘干。
46 原形态眼镜蛇,全长12m。体较粗壮,头呈椭圆形,头颈区分不明显,头及体背黑褐色,颈部具眼镜状斑纹,体背呈黄白色至灰褐色。无颊鳞,眶前鳞1,眶后鳞2或3;颞鳞2+3,上唇鳞223式,背鳞平滑,2321(19)15;腹鳞160196;肛鳞2分, 尾下鳞3854对。
47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平原、丘陵及山区。白天及夜间活动,性凶猛,受惊时能竖起体前部,颈部膨扁,呼呼作声。以鼠、鸟、蜥蜴、蛇、蛙等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48 性状性状鉴别,体较粗壮,头呈椭圆形,头颈区分不明显,体长140150cm。头黑褐色,颈部背面具眼镜状斑纹体背部黑褐色,有狭的黄折横斑纹,斑纹有时呈双条形。腹面前段呈黄白色,有1个黑褐色横斑,横斑前有1对黑色斑点,第2124鳞呈淡**,其余均为黑色。无颊鳞。背鳞平滑斜行。气腥,味淡。内骼:左右鼻骨的外侧缘较突出,两鼻骨的背面整体观近菱形,棘突较低矮,前关节面不在前关节突尖端。椎体下突与脉突的侧面成竖刀状。
显微鉴别,背鳞(1)甘油试液装片:呈略不对称的椭圆形,长径885mm,短径67mm,无脊棱及端窝,表面呈乳突多角形。
(2)扫描电镜观察:背鳞表面具刺状突起,排列较密,无端窝,夫脊棱,棘状突起排列稀密不一,背鳞表面无网眼状纹饰,无圆形小孔。
49 化学成份蜕皮角质蛋白含19种氨基酸,其中丝氨酸(serine)含量高,谷氨酸(glutamic acid)含量低而不含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垂体中含催产素(oxytocin),8异亮氨酸催产素(8isoleucine oxytocin),8精氨酸催产素(8arginine oxytocine)。血浆中含胆甾醇(cholesterol)200300mg/100ml。
肾上腺含Δ53β,11β17β羟甾脱氨酶(Δ53β,11β,17βhydroxy steroid dehydrogenase),6磷酸脱氢酶(6phosphate dehydrogenase),NADH黄递酶(pregnenolone)等。肾上腺组织可合成孕烯醇酮(pregnenolone),黄体酮(progesterone),脱氧皮质甾酮(deoxycorticosteron),皮质甾酮(corticosterone),醛甾酮(aldosterone),18羟皮质甾酮(18hydroxycorticosterone)等。
甲状腺及血清中含碘氨酸(iodoamino acid),一磺酪氨酸(monoiodotyrosine),二磺酪氨酸(diiodotyrosine),三磺酪氨酸(triiodotyrosine),甲状腺素(thyroxine)等。
干燥的蛇体中含有具降压作用的肌苷(inosine)和甲状旁腺提取物。
410 眼镜蛇的药理作用1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眼镜蛇毒对人或动物是以神经毒为主的混合毒,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广泛、复杂的,且常出现双向性作用,即由于剂量不同,或动物个体差异,或神经系统敏感性差异而表现兴奋或抑制作用。首先是呼吸机能的麻痹,这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呼吸停止时心跳尚继续维持若干分钟;如给动物作人工呼吸,心跳可继续 12小时以上。呼吸麻痹之原因,粗制蛇毒可能是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精制后的单纯神经毒,则为外周性作用,根据作用原理的不同,后者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眼镜蛇神经毒及甲种环蛇毒素(αBungarotoxin),其作用原理与箭毒相同,即阻断乙酰胆堿对运动终板上受体的作用;第二类为乙种环蛇毒素(αBungarotoxin)则系作用于突触前的运动神经末梢; 第三类为眼镜蛇毒,则同时具有上述二类的双重作用。蛇毒对植物神经系统也有显著而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有抑制作用。在颈动脉窦灌流试验中,低浓度蛇毒可引起呼吸短期兴奋,以后是较长期的抑制,并能阻断乙酰胆堿的反应;较高浓度还能阻断氰化钾的反应。此种抑制可能在蛇毒中毒所引起的呼吸抑制的原因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对肾上腺髓质的胆堿能受体有强度兴奋作用,使肾上腺索大量分泌,此可能与临床上所见到的血压与体温的上升、血糖增高有密切关系。对神经节则作用很弱,在高浓度时可麻痹感觉神经末梢(咬伤部位有麻木感),降低或阻断神经干的冲动传导。它还能提高离体肠肌紧张力,抑制离体心脏,此皆说明蛇毒对毒蕈堿受体亦有一定影响。在乙酰胆堿离体合成试验中,蛇毒能抑制胆堿乙酰化酶而发挥对中抠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阻断蛙腹直肌对己酰胆堿的反应,比氯化筒箭毒堿的作用强2倍以上,新斯的明能消除此种作用。
2对循环系统的毒性: 呼吸麻痹虽然是眼镜蛇科毒蛇咬伤致死的首发原因,但是轻度中毒病人或呼吸尚未遭受抑制以前, 大多数病人已呈现心肌损害和心肌炎的心电图变化,而且眼镜蛇咬伤中毒较严重的病人,甚至在呼吸遭受抑制以前已经出现严重休克;因此对循环系统的毒害也是中毒致死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在狗注射蛇毒后,血压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期:早期血压迅速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蛇毒所含的磷酸酯酶进入机体后,形成溶血卵磷脂酶导致组织细胞破裂,引起了组织胺、缓动素、五羟色胺、腺甙类物质的释放。大量组织胺释放,使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压上升,肺循环阻力增大,加上组织胺和缓动案使毛细血管扩张,循环血量相对不足,回心血量减少,以致心输出量下降。蛇毒早期使心收缩力加强加快,可能是一种代偿而非真正的强心作用。至于对离体兔心和蛙心的直接兴奋作用(所谓洋地黄样作用),估计在整体情况下无大意义。中期由于机体的抗损害作用,发挥代偿,使血压逐渐回升;此时呼吸、循环功能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晚期呼吸遭受抑制并逐渐转入麻痹,由于缺氧,血压常有短暂上升,在人工呼吸情况下,心收缩力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持续下降,出现心律不整,心力衰竭而死。心力衰竭的原因在于蛇毒对心脏的直接毒害。心电图早期即可出现 ST段下降、 T波平坦或倒置、 QT间期延长、 R波低电压等心肌损害的变化,晚期还可出现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束枝传导阻滞、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室节律或心室停顿等严重心律索乱。病理切片呈现心肌广泛浊肿、灶性坏死、心内膜下出血等急性阎质性心肌炎的病理变化。眼镜蛇毒对冠状血管呈扩张作用。从眼镜蛇毒中分离出的纯粹心脏毒素(Cardiotoxin)是一种强堿性多肤,含量很高,占蛇毒干重的2540%,对哺乳动物心脏的毒性极强,但致死性能只有神经毒性的 1/20。其原发作用是细脑膜的去极化,使心脏收缩期停跳。
3酶的作用:蛇毒本身含有很多酶,可对机体起严重的毒害作用。重要的有卵磷脂酶,它可引起溶血、组织胺的释放,侵犯毛细管壁细胞引起肺出血及心室纤维震颤至强直收缩,直接伤害神经系统(呼吸抑制、昏迷)等;蛋白质分解酶,可损害血管壁引起严重出血,组织破坏,甚至引起骨组织的坏死。同时释放组织胶等物质,并能影响神经功能。磷酸酯酶及磷酸二酯酶,能水解体内三磷酸腺甙,导致其缺乏等等。此外,蛇毒对体内某些重要的酶系统的活性也有抑制作用。
4对血液的影响:切眼镜蛇毒中毒致死的狗及兔,其红细胞、血色素、血球比积等均无显著变化,说明无血液浓缩现象。眼镜蛇毒能延长实验动物(兔)的凝血时间,体外加入蛇毒则凝血时间更显著延长,可以解释被蛇咬病人的出血倾向,对于整体动物,眼镜蛇毒能增加其红细胞脆性,但无溶血现象;亦未见产生定氧血色素的作用。它对狗、猫、兔及小鼠均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此可能与肾上腺素之释放有关,对大鼠则呈降血糖作用。对于动物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似无恒定的影响,在临床上,部分病例似有嗜酸性白细胞增加现象。在玻皿中,眼镜蛇毒的溶血浓度为1011或 109(狗)。
5对内分泌的作用:蛇毒中毒可引起肾上腺皮质的显著变化,如以小鼠半数致死量作指标,各种肾上腺皮质制剂均能有效的提高动物对眼镜蛇毒的耐受力,切除肾上腺的动物则显著下降,补充皮质激素可使耐受力提高到正常动物水平,加用抗组织胺药扑尔敏可使耐受力进一步提高,半数致死量升高几达一倍。因此,肾上腺皮质机能衰竭可能是蛇毒中毒致死的因素之一,治疗时可应用皮质激素,还可加用抗组织胺药。眼镜蛇毒激活肾上腺皮质作用也可能是小量蛇毒治疗某些疾病的药理机理之一。眼镜蛇毒对甲状腺机能也有明显的抑制影响,主要是抑制其吸碘机能及甲状腺素生成过程,利用I131 测得给蛇毒组大鼠的吸碘率、碘利用率、 无机碘含量、甲状腺平均干重均较对照组偏低。用瓦伯氏直接量压法的初步试验中,证明眼镜蛇毒(加入反应瓶中或注入动物体内使严重中毒)对家兔的心、肝及延脑组织的耗氧量无明显影响,即不抑制细胞呼吸。治疗应用 蛇毒有镇痛作用,0188mgkg对大鼠的镇痛作用较吗啡(1mg/kg)作用长34倍,且不产生耐受性及习惯性。它对神经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患、神经痛以及神经型麻风引起之疼痛有效,对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氏综合征亦有一定效果。
411 性味味甘;咸;性温;有毒
412 归经肝;肾经
413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痛。主风湿痹痛;中风瘫痪;小儿麻痹症
414 眼镜蛇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8g;或浸酒酒饮。
415 注意血虚筋骨失养者及孕妇禁服。
416 摘录《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眼镜蛇的方剂 上海蛇药片
,止血,抗溶血。用于蝮蛇咬伤,亦可用于五步蛇、眼镜蛇、银环蛇、蝰蛇、龟壳花蛇、竹叶青等毒蛇咬伤。用
祁门蛇药片蛇毒。用于五步蛇、腹蛇、竹叶青蛇咬伤,亦可用于眼镜蛇、金(银)环蛇咬伤。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8~
五蛇酒方:金环蛇25kg银环蛇5kg乌梢蛇10kg眼镜蛇5kg木防己5kg闹羊花125kg七叶莲5k
红卫蛇药片肿止痛,凉血散瘀。用于蝮蛇、五步蛇、竹叶青蛇、眼镜蛇、银环蛇等毒蛇及毒虫咬伤。用法与用量:口服,一
广东蛇药片解蛇毒,消肿止痛。用于毒蛇咬伤(银环蛇、蝮蛇、眼镜蛇、青竹蛇、金环蛇、烙铁头蛇咬伤)。用法与用量:
更多用到中药眼镜蛇的方剂用到中药眼镜蛇的中成药 上海蛇药片
,止血,抗溶血。用于蝮蛇咬伤,亦可用于五步蛇、眼镜蛇、银环蛇、蝰蛇、龟壳花蛇、竹叶青等毒蛇咬伤。用
祁门蛇药片蛇毒。用于五步蛇、腹蛇、竹叶青蛇咬伤,亦可用于眼镜蛇、金(银)环蛇咬伤。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8~
红卫蛇药片肿止痛,凉血散瘀。用于蝮蛇、五步蛇、竹叶青蛇、眼镜蛇、银环蛇等毒蛇及毒虫咬伤。用法与用量:口服,一
三蛇药酒银环蛇(鲜、去头、内脏及皮)00g牛膝50g眼镜蛇(鲜、去头、内脏及皮)500g大血藤75g杜仲
广东蛇药片解蛇毒,消肿止痛。用于毒蛇咬伤(银环蛇、蝮蛇、眼镜蛇、青竹蛇、金环蛇、烙铁头蛇咬伤)。用法与用量:
更多用到中药眼镜蛇的中成药古籍中的眼镜蛇 《奇方类编》:[卷下附录经验秘方]明目方
三枚同蒺藜汤下,久服不间断,目不昏花。老年可不用眼镜作蝇头字。《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公元1644年—1
《张氏医通》:[卷八七窍门上]目妄见此水亏而阴火用事也。试以格物之理参之。如西洋玻璃眼镜。人但知宜于老人。不知原为望气者而设。其最精者。
《类证治裁》:皇清例授文林郎先考羲桐府君传略咳喘,精神大衰,惟眼独明,于未病先作小行楷,无须眼镜,喜曰此天助我成此书也,为之愈恐不及。己亥春咳喘
《古今医案按》:[卷七]目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根·《中医大辞典》·山芝麻 31 山芝麻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使用注意 36 化学成分 37 山芝麻的药理作用 4 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的果实·《中医大辞典》·山芝麻 41 山芝麻的别名 42 来源及产地 43 性味 44 功能主治 45 使用注意 46 化学成分 47 山芝麻的药理作用 5 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山芝麻的根或全株入药·《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芝麻 51 拼音名 52 山芝麻的别名 53 来源 54 原形态 55 性味 56 功能主治 57 山芝麻的用法用量 58 注意 59 备注 510 摘录 6 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根或全株·《中华本草》·山芝麻 61 出处 62 拼音名 63 英文名 64 山芝麻的别名 65 来源 66 原形态 67 生境分布 68 栽培 69 性状 610 化学成份 611 鉴别 612 性味 613 归经 614 功能主治 615 山芝麻的用法用量 616 注意 617 各家论述 618 摘录 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山芝麻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山芝麻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山芝麻 1 拼音
shān zhī má
2 英文参考Helicteres angustifolia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screwtre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narrowleaf screwtree her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根·《中医大辞典》·山芝麻山芝麻为中药名,出自《福建民间草药》[1]。
31 山芝麻的别名
岗油麻、山油麻、假芝麻、假油麻、石秤砣[1]
32 来源及产地梧桐科植物山芝麻Helicteres angustifolia L.的根。分布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及西南地区[1]。
33 性味苦、微甘,寒,有小毒[1]。
34 功能主治解表清热,消肿解毒[1]。
①治感冒高热,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肠炎,痢疾。煎服:9~15g[1]。
②捣敷治外伤出血,痈肿,疔疮,毒蛇咬伤[1]。
35 使用注意内服过量可出现头晕,恶心,腹泻等反应。孕妇忌服[1]。
36 化学成分本品含山芝麻酸甲酯(Methyl helicterate)、山芝麻宁酸(Helicterilic acid)及其甲酯、白桦脂酸、齐墩果酸。根皮含曼宋酮等[1]。
37 药理作用体外试验,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1]。
4 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的果实·《中医大辞典》·山芝麻山芝麻为中药名,出自清·赵学楷《百草镜》。为《饮片新参》记载的六轴子之别名[1]。
41 山芝麻的别名土连翘、山芝麻、闹羊花子、八厘麻子[2]
42 来源及产地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 (Bl) G.Don的果实。产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北、河南[2]。
43 性味苦,温,有大毒[2]。
44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散瘀消肿[2]。
1治风寒湿痹,骨节肿痛,跌打损伤。内服:研末,03~09g;或入丸、散[2]。
2治痈疽,疔毒。研末调敷[2]。
45 使用注意内服过量易致中毒,本品内服宜慎,中毒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心跳缓慢、血压下降、动作失调、呼吸困难等症,严重者因呼吸停止而死亡。孕妇忌服[2][3]。
46 化学成分本品含八厘麻毒素[2]。
47 山芝麻的药理作用混悬液、浸剂、酊剂均有镇痛作用,其镇痛指数与阿片相似。但剂量加大,作用不见增加而毒性显著增加。梫木毒素有降压、减慢心率作用,本品对昆虫与人均有毒性。对人可致心律不整、呼吸困难及惊厥等。因此本品有较强毒性[2][3]。
5 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山芝麻的根或全株入药·《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芝麻 51 拼音名Shān Zhī Mɑ
52 山芝麻的别名大山麻、石秤砣、山油麻、坡油麻
53 来源为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山芝麻Helictercs angustifolia L,以根或全株入药。夏、秋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54 原形态小灌木,高约1米。茎直立,有分枝,茎皮坚韧似麻,小枝密被灰**短绒毛。单叶互生,矩圆状披针形。夏季叶腋抽出短花序梗,花数朵簇生其上,花梗短。朔果卵状矩圆形,略似芝麻果实,长近2厘米,密被星状毛茸,熟后5裂。
55 性味苦、微甘,寒。有小毒。
56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用于感冒高烧,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麻疹,咳嗽,疟疾;外用治毒蛇咬伤,外伤出血,痔疮,痈肿疔疮。
57 山芝麻的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干根研粉外敷或米酒调敷患处。
58 注意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59 备注(1)本品有小毒,内服量不宜过大。中毒时可见恶心,腹泻,头晕等反应。
510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6 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根或全株·《中华本草》·山芝麻 61 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62 拼音名Shān Zhī Mɑ
63 英文名Narrowleaf Screwtree Root, Root of Narrowleaf Screwtree
64 山芝麻的别名岗油麻、岗脂麻、田油麻、仙桃草、野芝麻、狗屎树、假芝麻、山麻、假油麻、芝麻头、牛釜尾、山野麻、白头公、油麻甲、野麻甲、假麻甲、苦麻、山脂麻、被油麻、坡片公。
65 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根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teres angustifolia L
采收和储藏:全株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66 原形态山芝麻 小灌木,高达1m。小枝被发绿色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57mm,被星状短柔毛;叶片狭长圆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55cm,宽1525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上面无毛或几无毛,下面被灰白色或淡**星状茸毛,间或混生刚毛,全缘。聚伞花序腋生,有花2至数朵;花梗通常有锥尖状的小苞片4枚;花萼管状,长约6mm,被星状短柔毛,5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不等大,淡红色或紫红色,比萼略长,基部有2个耳状附属体;雄蕊10,退化雄蕊5,线形,甚短;子房5室,被毛,较花柱略短,每室有胚珠约10个。蒴果卵状长圆形,长1220mm,宽78mm,先端急尖,密被星状毛及混生长绒毛。种子小,褐色,有椭圆形小斑点。花期几全年。
67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及丘陵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68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较耐旱,忌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性的黄红壤上也能正常生长。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季34月播种育苗,种子混拌草木灰或细土,均匀地撒播于苗床上,覆盖细土2cm,后盖草、浇水。每1hm2播种量225kg。气温25℃以上时,播后1520d出苗,出苗后揭去盖草。翌年春季萌芽前,按行株距35cm×35cm开穴移栽。
田间管理 定植后至封行前,应隔月松土除草1次。春、夏、秋各追施人粪尿或复合肥1次,冬季追施草木灰或厩肥,并进行培土。
69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略扭曲,头部常带有结节状的茎枝残基;长1525cm(商品多已切成长约2cm的段块),直径0515cm。表面发**至灰褐色,间有坚韧的侧根或侧根痕,栓皮粗糙,有纵斜裂纹,老根栓皮易片状剥落。质坚硬,断面皮部较厚,暗棕色或灰**,强纤维性,易与木部剥离并撕裂;木部黄白色,具微密放射状纹理。气徽香,味苦、微涩。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10多列木栓细胞,含红棕色物;栓内层15列细胞。韧皮部纤维束与韧皮薄壁组织间隔排列,纤维壁厚,木化;分泌细胞含黄棕色分泌物,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簇晶或方晶。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散列;木射线13列细胞,壁微木化。本品薄壁细胞常含淀粉粒。
粉末特征:根的粉末及白色。①韧皮纤维众多,单个或成束,壁较厚,直径1230μm。木纤维壁较薄,有斜纹孔,直径1125μm。②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90μm。③管胞较窄长,有纹孔,直径1315μm。④木栓细胞棕色,表面观多角形。⑤草酸钙簇晶直径2031μm,并偶见小方晶。⑤淀粉粒多为单粒,直径48μm,脐点呈线形,复粒由24粒组成。
610 化学成份根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白桦脂酸(betu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山芝麻酸甲酯(methyl helicterate),山芝麻宁酸甲酯(methyl helicterilate),山芝麻宁酸(helicterilic acid)及山芝麻酸内酯(heliclactone),根皮含倍半萜醌类化合物曼家酮(mansonone)E、F、H、M。
611 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5g,加水50ml,煮沸,滤过。滤液加羟胶一三氯化铁试液,发生紫褐色沉淀(检查酯类);滤液加2,4二硝基苯肼试液,发生黄棕色沉淀。(检查羰基化合物)。
612 性味苦;性凉;小毒
613 归经胃经
614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痄腮;肠炎;痢疾;痈肿;瘰疮;毒蛇咬伤
615 山芝麻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616 注意《广西药植图志》:虚寒症忌服。
617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根:治疮,去毒,止血,埋口;又能开大肠,食多大便必快。2《广州植物志》:叶:捣烂敷患处,治疮毒。3《福建民间草药》:去瘀生新,消痈解毒。4《南宁市药物志》:解表清热,治痧气,热性感冒,毒疮。5《泉州本草》:清热止渴,祛痰止咳。治肺病,瘰疬。
618 摘录斑秃是秃发(脱发)的一种,俗称“鬼剃头”。中医古籍中曾有油风、毛拔、发落、发坠、鬼添头的称谓。
秃发有斑秃、全秃、普秃三种。它们的病因及治疗大致相同,只是临床表现的程度不同而已。
[临床表现]
斑秃常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骤然发生。病人常无自觉症状,也因其突然而不知所措。
第一个脱发区可以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但好发于头部。在头皮,或眉毛、胡须等处。据估计,人群中斑秃的发病率小于01%;约有95%的斑秃患者病变仅局限于头皮。
斑秃常表现为毛发部位出现独立的局限性的成片毛发脱落,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直径1~2cm或者更大。秃发区皮肤光滑,发亮,无显著萎缩,但仍有毛孔可见,损害周围毛发不易脱落,脱落的头发根部变细,毛球缩小,可形成惊叹号形状“!”。若损害逐渐增大,数目增多,相邻的皮损区可互相融合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斑片。其开始恢复时,患部可见细软、黄白色毫毛,逐渐变粗、变黑,最终恢复正常。斑秃病程长,绝大多数可以恢复,少数病人可在痊愈后复发。
病情若继续发展,皮损可累及全头,以至头发全部脱落。此时,头皮仍可保持正常外观,是为全秃。严重的病例,除头发全脱落外,全身其他各处的毛发,包括眉毛、睫毛、胡须、腋毛、阴毛及全身体毛等,都会脱落,这种情况称为普秃。在男性斑秃患者中,约有10%的人可能发展成普秃。
临床上,依病情的发展状况,斑秃可分为三期。(1)进行期:毛发、皮肤损害范围日渐扩大,在斑秃区周边外观正常的皮肤上,毛发疏松易抓落。(2)静止期:一般经3-4个月,斑秃可停止发展,并可长期保持原状,秃发区周缘毛发附着相当坚牢。(3)恢复期:脱发区开始生长毛发。
部分患者可有头晕发痒、腰痛、耳鸣、眼花等症状。医生检查时可发现少数早期患者在秃发区可以看见红斑与浮肿,毛囊口清楚可见。
[病理分析]
斑秃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数人是由于过度精神紧张和机体劳累引起,但也有的人没有这些原因。从医学上讲与自身免疫有一定的关系。其病因不明,但情志抑郁、内分泌障碍等,常易引发此病。
此病可能因高级神经中枢功能障碍,引起皮质下中枢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使毛乳头血管痉挛,毛发营养障碍而导致脱发,如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过度疲劳等,可突然发病或加重病情。对有过敏背景的斑秃,则可能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除真皮有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外,其毛囊血管分支亦有血管炎表现,血管被破坏,造成血管网减少,血量供应不足,致使毛发脱失。经免疫学研究,这种斑秃可出现抗甲状腺球蛋白、抗肾上腺细胞、抗甲状腺细胞等抗体,而无抗毛囊抗体,故认为是一种自体免疫性血管炎性秃发。目前还不能肯定斑秃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因可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皮质激素暂时有效等,至少提示在某些病例中可能包含自身免疫因素。此外,内分泌障碍、病灶感染、肠道寄生虫等,也可能为致病因素。
[中医理论]
祖国医学经典著作《诸病源候论》中写到:“人有风邪,有于头,在偏虚处,则发失落、肌肉枯死,或如钱大,或如指大,发不生,亦不痒,故为之鬼舔头。”古人所云鬼舔头系指块状脱发而言,其脱落处或如同钱大小,或如指肚大小,患处不痛不痒。同时,古人也知道,鬼舔头非鬼所为,而是风邪侵袭正气虚弱的人体而发病的,一旦风邪侵入头部,而头部阳气不足便致脱发。
中医认为本病常由青年之人,血热内盛,复由心绪烦躁,七情不遂,郁久化火,火热内蕴,热盛生风,“风动叶落”,毛发因之秃落。所以青少年患本病,多为内热所致,其治疗亦应以清热凉血,祛风生发之剂。切不可妄服补药。否则越补越热,越热则发越落。精神情绪变化是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点上中西医是一致的。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情绪的稳定,充足的睡眠,至少可以防止因精神刺激、疲劳过度引起的。
治疗
斑秃的治疗可用内服药、外用药和饮食疗法。
[西医治疗]
治疗首先要根据秃发的面积,如果面积小,只用局部用药,局部外用激素类药水,或鲜姜汁,刺激毛囊生长,一般3-6个月可以长出毛发;如果面积较大,可以口服激素,强的松15-30mg每天,逐渐减量,一般2个月内毛发生长,但由于此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医生指导下服用。此外多种维生素和一些中药如何首乌片等也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中医治疗]
中医对秃发早有认识,有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肾主骨,其荣原因与肾虚、血虚有关。近年来并有血瘀学说,故大凡秃法治疗以补肾、养血、活血为主。其中医分行大致有心脾气虚型、肝肾不足型、肝郁血瘀型、气血两虚型。患者可由医生辩证以养血补血、滋补肝肾、健脾益气、养阴凉血、疏肝理气、固涩通络等方论治。
(1)养血补血方:如神应养真丹加减,由地熟、当归、女贞子、菟丝子、羌活等养血,补肾、去风药物组成。少数服药后如觉咽口干等反应者,加用六味地黄丸或胆草泻肝丸。
(2)滋补肝肾方:熟地、当归、巴戟肉、肉苁蓉、熟女贞、桑椹子、羌活、赤勺、白勺、丹参各12克,川芎、荆芥各10克,对青少年病程短、脱发区少者效果尤佳。
(3) 健脾益气方:
(a)以异功散为主、同时配以黄芪30-60克,党参12-15克,白术、茯苓9-12克,陈皮6克,甘草12克。
(b)红参20克,黄芪50克,白勺30克,白术45克,灸甘草20克,肉桂30克,大枣20枚,加减共研细末,蜜蜂500克,炼蜜丸,每丸10克,含生药38克,日服三次,每次一丸
(4)养阴凉血方:生地、女贞子、泽泻、山楂、黄岑、白芷、桑叶各9克,首乌、旱莲草各24克,龙胆草、黄柏各6克,丹皮12克。
(5)疏肝理气方:方如小柴胡汤治疗斑秃,日本亦有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本病的报道,疗效满意,特别对那些与神经因素有关的斑秃患者效尤佳
(6) 固饰通络方:如桂枝、龙骨、牡蛎、赤勺、甘草、女贞子、旱莲草、五味子等
内用药 补骨脂制剂"制斑素",5毫升,肌注,1日1次,连续数月;首乌针剂注射或冲剂口服;黄芪当归针剂注射;乌须生发丸内服;金锁固精丸口服;七宝美髯丹,1日2次,每次1丸;六味地黄丸,1日2次,每次1丸;肾气丸或八珍丸,1日2次,每次1丸;神应养珍丹,6克, 1日2次;何首乌15克,枸杞子15克,当归15克,生侧柏叶30克,水煎服。
外用药 鲜生姜搓擦;虫草100克加白酒400克,浸泡1周后外搽;制首乌10克,川椒5克, 白酒250克,泡后搽,1日3次。
食疗法 生姜切片,搓擦脱发处皮肤,每日1~2次,每次4~5分钟,使头皮发热,连续使用至新发长出为止;辣椒油擦患处,一日数次,可促使毛发再生;桑白皮150克,煎汤去渣,浓缩后装入瓶中,外涂脱发处,每日数次;黑芝麻炒焦研末,猪油调拌,取擦患处;75%的酒精30毫升,浸入蜈蚣1条,7天后取擦患处,隔日1次。也可取辣椒粉15克,水杨酸10克,碎斑蝥15克,石炭酸1毫升,蓖麻油10毫升,浸入75%酒精350毫升中,7天后取擦患处;将鳗鲡鱼油加热后涂患处,1日2次,每次3~5分钟,7~10天为一疗程。
[中成药]
⑴十全大补丸,每服10克,每日2次
⑵养血生发丸,每服10克,每日2次
⑶养血生发胶囊,每服4粒,每日2次
⑷首乌片,每服5片,每日3次
⑸当归片,每服5片,每日3次
⑹杞菊地黄丸,每服6克,每日2-3次
⑺养血安神片,每服5片,每日3次
⑻斑秃丸,每服5克,每日3次或9克一丸,每日2次
⑼七宝美鬓丹,每次1丸,每日2次或每次3粒,每日2次
⑽薄盖灵芝片,每日3次。每次4片;注射液,每次4毫升,肌注每日1次
[外用方]
市售的中成药液有:10%斑蟊酊、20%补骨脂酊、25%川椒酊、101毛发再生精、斑秃生发水等。其他方剂:
⑴大蒜外擦:大蒜味辛、性温,又除风、破冷、镇静、止痒等作用,为含硫的植物挥发油,有兴奋神、刺激血液循环及发汗作用。
⑵生姜外擦:生姜含"姜辣素",能兴奋神经,扩张皮肤和粘膜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可用鲜生姜榨出汁,用小毛刷蘸姜汁刷秃发处,每日3次。
⑶鲜旱莲草洗净,榨取自然汁,擦患处,每日3-5次。
⑷侧柏叶阴干研末和麻油外擦。
⑸甘油红皮大蒜汁:新鲜红皮大蒜剥后捣碎取汁,以蒜汁、甘油为3:2之量搅拌后外擦脱发处
⑹半夏蘸醋外擦
⑺生川乌粉50克,醋调外擦,每日早晚各1次
⑻柚子核15克,开水浸泡半小时,外擦患处
⑼冬虫夏草30克,入白酒100毫升,浸泡一周,滤过取汁,外擦患处,每日5次
⑽斑槿酒:斑蟊9只,紫槿皮30克,樟脑12克,白酒300毫升,浸泡2周后外擦
⑾斑蟊7克,骨碎补、故子各12克,鲜侧柏叶30克,上四药切碎泡入75%酒精或普通白酒500毫升,一周后外擦
⑿朝天红辣椒、鲜姜块、侧柏叶各15克,泡入白酒一杯中,过一宿后取出绞取药汁和少量白酒,每天早晚擦患处
⒀侧柏液酒:侧柏叶、归尾、菟丝子、生姜各15克,浸白酒(盖过药面),一走后外擦
⒁补骨脂、首乌各30克,菟丝子、百部各15克,浸泡于40度白酒中,一周后取汁外擦患部,早晚各一次
⒂鲜侧柏叶90克,山柰45克,75%酒精700毫克,入瓶浸泡7-10天后,以生姜切面蘸药水,反复用力涂擦
⒃闹羊花21朵,鲜毛姜(骨碎补)手指大一段,切成17片,将以上两药置一中碗中,高粱酒浸入顶,碗口用纸封固,放锅中,隔水蒸一小时左右,每天用药酒擦患处,4-5次,月余可发生。此药有毒,不可入口。
⒄硫磺、雄黄、凤凰衣各15克,炮山甲9克,滑石粉、猪板油各30克,共为细末,板油、猪苦胆汁调药末、捣如泥,用纱布包好,擦抹患处,每日2-3次,连用1-2周。
⒅人参叶、侧柏叶、白藓皮各12克,高粱酒浸泡一周后,外擦患处,每日3次。
⒆补骨脂25克,旱莲草25克,75%酒精200毫升,浸泡一周后外擦,一日数次。
⒇生姜6克,生半夏(研磨)15克,先将生姜擦患处一分钟,稍等,再擦一二分钟,然后用生半夏细末调香油擦之,连续应用,有刺激发生之效
[单方验方]
⑴川芎5克,首乌20克,桃仁30克,打碎、泡开水代茶饮服,配何外用药治疗。
⑵茯苓粉:每日2次,每次6克或临睡前10克吞服,或用茯苓批煎水内服亦可,效颇佳。
⑶雷公藤、首乌为主制成合剂。每毫升含雷公藤生药1克,成人剂量10毫升,每日3次,2个月为一疗程
⑷中药黄芪治疗顽固性斑秃:黄芪60克煎水,混合,早晚分服,连续用药,直至毛发新生,疗程3个月至半年,有效率793%
⑸鸡内金炒焦、研细,每服25克,每日3次,温水送服,有良效
有的病人开始也是少数脱发片块,但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脱发区周围的头发很容易脱落,经过数周或数月可使大部分头皮成为脱发片块,形成全秃。这类病人头皮部也可无自觉症状,少数病人可有瘙痒,或头皮发麻、发胀的感觉。
有的病人在眉毛、胡须、腋毛、耳毛的部位也有脱落,严重者可有睫毛、鼻毛、全身毫毛的脱落,最终形成普秃。经过一个月到数月的进展以后,病情渐渐稳定直至成长期,渐渐长出白色毫毛,最后形成黑发。
全秃或普秃的病程,一般较斑秃更长些,而且恢复很慢。有的患者可长年不愈,甚至成为永久性秃发。
参考资料:
斑秃不可怕
本病往往是突然发生一片或秃发斑,因大多数无任何自觉症状,患者自己不知道已患了斑秃,常常由别人无意中发现或理发时才被告知。这种秃发斑多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非常整齐,如果秃发斑较多时其分界则不很清楚。刚刚出现时斑块较小,直径1-2厘米,可逐渐扩大。在斑秃发展扩大时,周缘看似正常的头发很容易被拔掉,头发根很细,呈灰白色,没有痛感。局部头皮为正常颜色,表面光滑发亮。仅有很少病人在刚刚发病时伴有局部头皮瘙痒,斑秃处头皮微红。
有些斑秃病人的秃发斑较小,片数也只有1-2片,在几周内即停止扩大,周边部的头发长得很牢固,没有毛发松动症状。这是好转的现象,很快光滑秃斑上出现纤细浅色毳毛,逐渐变黑变粗变密而头发恢复正常。有些斑秃,周边头发松动明显,扩大较快,并陆续发生新的秃发斑,虽然其中几片斑秃中央出现了一些新生长的浅色毳毛,但边缘处看不到这种新生细毛,这种斑秃也不会在短时间内痊愈。斑秃一般均先发生于头皮,但在罕见情况下可先出现于眉毛、胡须或四肢毳毛处也是边缘清楚的脱毛斑,往往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消失。如患者,已有白发,则斑秃处黑发先脱落,白发晚脱或不脱。儿童除发生如成人一样的斑秃外,还可在枕下沿后发际线头发脱落,称蛇形脱发,很难治愈。
斑秃痊愈后常可复发。有的患者几个月后复发,也有几年后又复发。有的病人只复发1次,有的复发多次。斑秃的复发没有规律,一般来说有斑秃家族史者,尤其是有斑秃复发家族史者出现复发的机会要大的多。少数患者斑秃多次复发后,可发展成全秃后普秃。
少数斑秃患者可出现指甲的改变,表现为甲板上多数粟粒大小的凹陷甲板表面粗糙不平以及脆甲、脱甲等。伴有指甲改变者是斑秃严重的标志。大部分轻症和一般性斑秃部出现指甲异常,伴有甲板病变者,斑秃的自愈可能性较小。
斑秃的病程很不一致,斑秃会发展到什麽程度,是否会出现新的损害,是否会有复发等很难做出准确的预测。一般情况下,多发性斑秃比单发性者重些,全秃比斑秃更重,最重者为普秃。多数斑秃经数月或更长时间后可以自愈,也有很少数斑秃包括全秃和普秃,虽经各种方法治疗也难以治好。
斑秃是鬼剃头吗
有一位中年妇女,因家庭琐事与丈夫争吵,事后忧心忡忡,连续几液失眠,一天突然发现后枕部有一五分硬币大小的秃发区。邻居老太太告诉他这是鬼剃头。这位中年妇女更是惊恐万分,几天之内秃发区逐渐扩大,头发几乎全脱光了。
世上没有鬼,自然就谈不上给人剃头的鬼了,那为什麽叫鬼剃头呢?这无非是说明,头发是在不知不觉中突然脱落的,患者本人也不清楚头发是什麽时候掉的,脱发过程短暂、神奇罢了。
斑秃病人请注意眼睛
近几年来,国内外已发现斑秃患者可出现眼部病变。约有一般患者发生晶体改变,包括晶体混浊和散光;1/3患者出现视网膜变化,如轻度色素沉着区、色素斑、弥漫或局限性色素减少等。这些眼部改变均不影响视力。此外还可伴有白内障。 斑秃的眼部改变发生的频度,在多发性斑秃、全秃和普秃病人中相同,与患斑秃的持续时间与病人年龄也无明显关系。
斑秃的局部治疗
斑秃外用药治疗的目的,是刺激皮肤充血,改善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利毛发再生。物理治疗也有多种。共鸣火花每周2-3次。紫外线照射能促进血液循环,刺激新发再生,每2-3天照射1次,需要长期治疗。大面积和顽固的斑秃可应用光化学疗法,先在斑秃上外擦01%8-甲氧补骨脂素酒精溶液,45分钟后照射长波紫外线,开始每周2次,每次量维持在最小红斑量。当大部分新发再生后,逐渐减少照射次数,一般可治疗30次以上。本法存在1个问题,是在头发完全生长后,妨碍进行巩固治疗,因长波紫外线不能穿过头发到达头发,故需经常剪掉新生长的头发,暴露头皮,以利化学疗法持续进行,达到巩固疗效的目的。
斑秃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
关于斑秃的病因虽经各方面的研究已有数十年之久,提出了不少学说和理论,但至今尚无结论。近些年来,由于免疫学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免疫学检验技术的进展,发现了不少斑秃病人有免疫方面的异常,据此,一些人提出斑秃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是持相反意见的人也很多。认为斑秃是自身免疫疾病的证据如下:
(1) 首先临床观察发现,斑秃常与一些已肯定的或可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发生。
(2) 斑秃病人血清中发现多种抗自身组织的抗体,经免疫学研究发现,斑秃病人血清中有多种自身抗体。
(3) 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效药物,此药治疗斑秃也有良好的效果,可以使头发再生,对有自身组织抗体的病人,治疗后抗体消失。这种事实也说明斑秃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4) 斑秃和全秃脱发部位的脱发生长潜力是正常的,发生斑秃是由于体液因素的异常所至。者间接支持免疫功能异常在斑秃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5) 斑秃处外涂二硝基氯苯对一部分患者可使头发再生。这些能是由于二硝基氯苯在局部诱导产生了第二种抗原,形成抗原竞争,产生新的免疫反应,从而抑制了原先抗毛囊抗原的反应。有人认为这可以间接说明斑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上研究成果支持斑秃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但是,这些免疫学异常只是在一部分斑秃病人存在,还有一部分患者的免疫功能正常,更重要的是尽管做了许多的努力,至今仍未能确切的检出抗毛囊或毛球有关成分的自身抗体。
尽管目前还存在不同的争论,基于多方面的证据和事实,当前多倾向斑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文2023-08-06 08:15:1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9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