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姓的古代名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芦姓的古代名人?,第1张

1卢 芳:东汉曾被封为代王,他在新莽末年,自称为武帝曾孙刘文伯,联合三水地区羌、胡贵族起兵,后被匈奴单于立为帝。公元40年投降东汉,被封为代王。

2卢芳是卢氏唯一称帝的人。

3卢照邻:唐朝诗人。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所作诗多忧苦愤激之词,以《长安古意》最为有名。

4卢 镗:明朝大将。在浙东参与水陆十余战,斩敌千余,成为抗倭名将,名仅次于戚继光、俞大猷。卢文绍:清朝古籍校勘家。他校正《吕氏春秋》、《白虎通》等古籍三十八种,纠正错误多处。著有《群书拾补》。

5卢 挚:元代文学家。诗文与刘因、姚遂齐名,世称"刘卢"、"姚卢"。 卢贤拔:曾被太平天国封为丞相、镇国侯。太平天国早期文献、奏章制度多由他撰定草创;历任北洋军师长。

6唐代有卢氏宰相8人:卢冏、卢承庆、卢翰、卢迈、卢慎、卢杞卢嘉锡,当代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追溯“三商之源” 传承华商文明

  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商丘是商部族的发祥地、华裔商人的起源地和中国第二个王朝商朝的建国地。“三商之源”的文化资源在历史典籍中沉睡得太久太久,当我们深入挖掘,让它从历史典籍中喷薄而出,我们惊讶地发现,商丘这块由中华母亲河黄河冲刷沉淀的肥沃土地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古代文明,尤其是其中的商文化内涵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阅读。

  穿越时空隧道,博大精深的三商文化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精彩绝伦的历史画卷。

  玄鸟生商 商部族起源留下美丽传说

  大约距今4500年以前,三皇五帝中第三个帝王名叫帝喾。帝喾自幼聪慧过人,15岁便参与治理天下,后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领部落8个,执政后游察四方,向百姓普施恩德,并以仁德、信义和勤劳施教人民,各部落和睦友好。

  一个温暖的春日,艳阳高照,帝喾的次妃带着两个爱女到河边洗浴。大女儿名叫简狄,二女儿名叫建疵。这条河叫玄丘。两人一下水,就尽情地嬉戏起来。帝妃有娀氏看着两个女儿玩得那么开心,实在不忍心打断她们,就坐在一边的沙滩上静静地等候着。

  两个女孩开心地游戏着,笑声响彻晴空,直飞云霄。这时,突然有两只玄鸟飞来,也落到河边上戏水。玄鸟时飞时落。两个女孩一看飞来了玄鸟,就停止了“水战”,目不转睛地盯着上下翻飞的玄鸟。玄鸟停落在沙滩上蹦着、跳着,但等她们一走近,哗啦一下子又飞走了,简狄姐妹俩一连几次都没有抓着,伤心不已。有娀氏低下头去,突然发现脚边沙滩上玄鸟遗落了一只圆圆的鸟卵!有娀氏拿在手里,仔细观看着。一见母亲发现了稀罕物,姐妹俩又兴致勃勃地围了过来。妹妹建疵伸手接过去,拿在手里把玩着。简狄看着妹妹玩,心里痒痒,于是,她又从妹妹手里抢了过来。简狄抢到鸟卵,拿起就跑。妹妹一看姐姐跑了,就高声喊道:“姐姐,别跑!小心别弄破了!”简狄一边跑,一边把鸟卵含在嘴里,一不小心,脚下绊了一跤,险些摔倒,一定神,这才发现,嘴里那只鸟卵竟给吞下去了!

  简狄吞下鸟卵,心里一直惴惴不安。母亲就安慰她说:“没事的,孩子,过一段就会好起来的。”过了一段日子,简狄竟然生下了一个可爱的男孩,就给他取名叫“契”。这个“契”,后来就成了商族人的祖先。从此,商族人一直把玄鸟作为他们崇拜的图腾。

  “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这是《史记·殷本纪》记载的关于商部族起源的一个美丽传说。在《诗经》、《楚辞》、《吕氏春秋》等很多史书中都有简狄因为吞下玄鸟的卵而生下契的记载。商族人的祖先真的是天神让玄鸟降下,以致简狄怀孕而诞生的吗?这只是人们对自身产生的一种朴素解释罢了。就像在西方宗教里,圣母玛利亚受孕于天神而生下耶稣一样。不管怎么说,这总是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美丽故事。玄鸟生商不仅源于古典文献的传说,反映可靠历史的甲骨卜辞也有类似记载,在甲骨文中,“商”字上像鸟冠,下像穴居,意思是穴居的商人以玄鸟为图腾,并把商作为自己的族名。

  王亥经商 中国商业之源从此延绵流传

  时光如梭,过了数百年,商部族先人契的六世孙王亥在众星捧月中问世了。人们把聪慧、勇敢、富裕等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他,希望他长大成人后能光耀门庭,生活衣食无忧。上天真是有意点拨,王亥不仅开创了中国商业之源,而且为以后商部族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王亥出身于王室,生活比起周边伙伴更为殷实,家有耕牛数头,族人朝拜送来的布帛、栗、黍等享用不尽。生活富裕的王亥并没有坐享其成,而是突发奇想,要到外边的世界看一看,看有没有更新奇的东西。王亥亲自驯牛,并让人制作了木车,用牛拉木车,车上再满满放上帛粟等货物。就这样,王亥和儿时的伙伴一起,走出了自己的家园,踏过无人涉足的林间阡陌,趟过纵横交错的沟沟河河,来到了相距甚远、从无往来的其他部落。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同的生活习俗、别样的生产生活用品让王亥和他的伙伴们大开眼界。他们拿出自己带来的牛羊帛粟,去交换心仪的爱物。而王亥带来的物品同样令所到部落的人眼界大开。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史稿》中这样写道:“传说相士作乘马,王亥作服牛,就是驯养牛马,作为运载的工具……在各部落之间进行贸易。”

  王亥以物易物,受到族人的热情拥戴,使家族势力更加昌盛,这也使王亥更加坚定了经商的决心。于是,王亥频繁地与四周部落进行以物易物的商业贸易活动,甚至从现在的河南东部商丘走到了河北中部易水一带。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还说到,王亥到了有易氏的部落(今河北易水)一带后,“有易氏夺取了王亥的牛,杀死王亥。”对此史书也多有记载,如《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有“有易杀王亥,取仆牛”;《竹书纪年》记载“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王亥所带物品太丰盛了,怎能不遭人眼红;王亥所在的商部落太强盛了,怎能不遭其他部落忌妒。王亥在易水被有易氏部落之君绵臣杀害了。另据古籍记载,王亥的儿子上甲微为报父仇,起兵灭了有易氏,商人的势力由此扩展到易水流域,并把商人的经商传统带到更远的地方。以至于,王亥的七世孙商汤靠经商而兴盛起来的部族实力一举推翻了夏朝。

  我国以“商”字为地名的地方不止一处,诸如商丘、商山、商州、商县、商水、商河等等,而真正与中国商业起源相关联的只有商丘。商部落从契到王亥再到商汤的先商时期一直活动于现在的商丘一带,对此,史学界、考古学界都有定论。2004年5月,“中国·商丘与商业起源”研讨会在商丘召开,来自国内40多位研究历史、考古、经济、伦理的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围绕商丘与商业、商文化起源、中国商业起源等进行热烈讨论后,一致认为商丘不但是商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商业的起源地。新华社为此发了通稿:《专家考证:中国商业起源于河南商丘》。

  商汤伐夏 商业成就商王朝建功立业

  “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据说,这句为历代帝王警钟长鸣的话语就出自商汤伐夏的故事。

  夏朝的先人大禹是治水安民的英雄人物。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夺取帝位,建立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夏朝奴隶主贵族过着骄奢*逸的生活。夏启整天沉湎在饮酒、打猎和歌舞中。启的儿子太康更荒*无度,到洛水北岸打猎游玩接连几个月,把王位都丢掉了。夏朝末年,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夏朝开始走下坡路。夏桀即位后,更是暴虐无道,荒*无耻,“赋敛无度,万民甚苦”,各部落对他也已经离心离德。这就给商汤灭夏造成了有利的机会。

  商始祖契曾辅佐大禹治水,封于商地。商族兴起于黄河下游,黄河下游是一个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所以从契到汤,经过了14代,8次迁徙。商部落的畜牧业发展很快,王亥就在这时驯养牛马,开始了中国最早的商业贸易。

  据《管子·轻重甲》记载,商汤时,夏桀骄奢*逸、挥霍无度,仅女乐就有三万人,而且“无不服文秀衣裳者”。为了削弱夏的力量,商汤采用大臣伊尹的策略,命令自己部族的妇女日夜赶制“文绣”,用来换取夏人的粮食。通过发展商业贸易,商族的粮食日益增多,国力日渐强盛。

  商在汤之前,一直臣服于夏。后来成汤在伊尹的建议下,停止对夏朝纳贡。夏桀大怒,召集诸侯在有仍(今山东济宁)地方会盟,准备进攻成汤。可是,夏桀的指挥棒不灵了,各诸侯谁也不听他的指挥。成汤和伊尹见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即起兵向夏朝进攻。夏桀的军队众叛亲离,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寿县东南),死于亭山。夏朝灭亡。成汤灭夏之后,向四方扩展了统治区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成为黄河流域的主要统治者,势力发展很快,尤其是前期政治状况较好,社会也比较稳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发展。标志这一文明的,是甲骨文字的相当成熟和青铜冶炼技术的相当进步。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也在亳(今河南商丘)。商丘至今还保留着帝喾陵、伊尹墓等商人先祖名臣的遗迹。

  商人的建国与商业的发展有密切关联。商汤重用伊尹,伊尹善于管理经济,认识到商品“重则至,轻则去”的流通规律,促进商品流通,稳定市场,结果出现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的局面。伊尹可以说是中国最早最著名的商业管理者,他正是利用商业手段帮助商汤建功立业。

  “三商之源” 一脉相承凸显商文化的丰富内涵

  从玄鸟生商,有了商部族先人契,到契的六世孙王亥以物易物,迈出商业文明第一步,再到王亥的七世孙成汤靠商业繁荣经济,强盛部族实力,一举推翻夏朝并取而代之,“三商之源”可谓一脉相承,凸现了商文化的丰富内涵。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各种自然的外在力量都在威胁和束缚着人们,因此,人们崇拜自然,并产生某一氏族同某种动物或植物存在着血缘联系的幻想,从而把它作为自己氏族的图腾,也就是这个氏族的祖先、保护神和标记。早期商部族以玄鸟为图腾,于是就有了玄鸟生商的传说。玄鸟是一种黑色的燕子。春天来了,燕子衔泥筑窝,寻食觅友,交配产卵,抚育后代。这种美好的场景使远古人类颇受启发。因此,人们便以玄鸟为图腾,追求勤劳、朴实、美好的生活。这种人类诞生之初产生的朴素意识至今仍是一种淳朴的境界,返璞归真,目前仍为许多人所推崇。

  都说中国历史是一部漫长的封建史,重义轻利的儒家文化和农耕经济是主流,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商业活动,商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亥经商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商业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滋养,华商文化逐渐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特征之一,勤俭持家乃商人经商的美德。中华民族历来都有勤劳的美德,体现在商人经商上同样如此。从商人王亥开始经商到成汤建立商王朝经历了七代的商业积累,可以说他们靠勤劳强盛了部族、壮大了国力。商人还把勤俭持家的美德代代相传,形成一种不怕艰苦、不畏风险的创业精神。

  特征之二,诚实守信乃商家立身之本。有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诚信为本”是中国人经商的传统美德,历代中国商人都把诚、信、义、仁作为从商的金科玉律。在中国传统伦理看来,诚信美德根源于人心,心正则诚,且只有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

  特征之三,开拓进取乃商家昌达的秘诀。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王亥正是走了前人从没有走过的路,才开创了中国的商业之源。古今有很多商人靠“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就大业。这种开拓精神还表现在不畏艰辛、敢于冒险等方面。

  特征之四,百折不挠乃商人制胜法宝。从商的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每一个成功的商人几乎都有一本艰苦创业史,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失利时表现出一种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曲径通幽的古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商人奋力前行。

  因为华商文化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从而使华裔商人与阿拉伯商人、犹太商人、印度商人等并肩立于世界商文化之林,丰富了世界商文化的多元化内涵。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对宗教的虔诚态度,使阿拉伯商人具有超强的自律性,他们在原始而又古朴的商业经营模式之下,拥有许多亘古不变的商业经营技巧;犹太人有强烈的民族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因为经历了很多磨难,更突出地形成了相信自己、重守信约、精明过人的个性特征;印度是佛教的发祥地,印度商人平和的心态,源于对宗教的信仰,表现在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上也能不急不躁,以静制动。

  我们对商文化起源进行研究,就在于领悟华商精髓,促生华商情结,构筑中国商家的精神文化体系。在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的格局下,吸收借鉴世界各地先进的商业文明成果,让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与世界现代商业文化有效融合,才能使华商不断成长壮大,从而使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之巅。

常——遁将蜀中一才子,华阳国志垂青史。

一、 姓氏源流

1、 相传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以常为氏的古人相当多。相传周族与商族的首领高辛氏次妃为常仪,以善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帝王纪》说她是帝喾之次妃,生帝挚。因古代“仪”与“娥”同声通用,故后世的嫦娥奔月故事有可能是由常仪占月附会而成。《史记·五帝本纪》有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的记载,常先曾被黄帝任命为大司空(掌管工程的官)这是见于史载的最早的常姓。清人张满《姓氏寻源》说:“黄帝使常仪占月,又有常先为大司空,常姓宜出于此。”黄帝所居之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市西北,帝喾的都城在今河南偃师市,故中国最早的常姓出于河南。 因此,常姓应该说五千年前就有了,是为河南常氏。

2、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为西州时卫康叔支庶子孙。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封。卫康叔姓姬,名封,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的始祖。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常氏出自姬姓。卫康叔支孙食采常邑,因以为氏。”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卫国于前254年沦为魏的附庸,又于前209年为秦所灭。周初,周公大肆分封诸侯,诸侯又分封采邑。卫康叔把他的一个儿子封邑在常(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卫国灭亡后,其后裔有以国为氏姓卫,也有以邑为氏姓常的,史称常姓正宗。同时,也不能排除殷商后裔有改姓卫或常的。是为山东常姓。

3、 另一支"常"姓出自战国时吴国公族之后裔,也源于姬姓,即南宋罗泌《路史》所云“吴后有常氏”。吴国始祖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大伯和仲雍,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但吴国公族后代何人何时因何而得为常氏,未见古籍记载,尚待进一步考证。据《姓氏考略》所载:“吴后有常姓”,是为江苏常氏。

4、 出自恒姓,为避讳改姓。北宋真宗名赵恒,古时“恒”“常”义相近,故因避皇帝讳,改恒姓为常。恒姓本是楚国公族恒思公之后,此即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又有恒氏避宋讳亦改为常”,主要繁衍于今江苏省东海沿岸一带。二、 迁徙分布 常姓发源于今山东西部,最初,常姓是以此地为主要的繁衍中心的。战国末年,常姓主支便繁衍于今河南、河北南部等地,并已散居于大江南北。汉初有一支常姓迁入山西,形成以太原郡为中心的一大望族。同时,山东西部常姓起源地也形成了一大望族。汉末至三国时,常姓有一支迁入四川。魏晋南北朝时,有常姓迁入甘肃。隋唐时,新丰(今陕西临潼)人常衮迁居福建。宋代,常姓已多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并有常姓迁居福建、广东,最后到达云南、贵州等地。至明清,常姓已广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清代以后,又有部分满族人融入常姓。从历代繁衍迁徙情况看,常姓在北方的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河北、甘肃分布最广,江苏、四川、浙江次之。

三、 郡望堂号

1、 堂号

“知人堂”:唐朝常何,贞观时为中郎将。太宗要百官上书议论国事,常何是武人,不会写,只好请门客马周代写了三十多条。太宗看了很高兴,表扬常何写的好。常何不愿偷功,就告诉太宗说:“我不识字,这是门客马周代写的。”太宗马上封马周为监察御史,并表扬常何知人,赐予绸缎三百匹。常姓又以“太原”为堂号。

2、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平原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相当今山东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县,大致为今山东西部地区。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涉县西南),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包括汲县)以西地区。西晋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

武威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元鼎后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移治姑臧(今甘肃武威)。

四、 家乘谱牒

山西:常氏宗谱一百五十卷、太谷常氏家乘不分卷、夏县常氏五房谱不分卷 江苏:丰县常氏家谱六卷江西:万载大北门常氏族谱(卷数不清) 山东:泰安常氏族谱十一篇 湖南:长沙欧塘常氏六修家谱首一卷(卷数不清) 河北:滦县常氏八代族人族谱一卷五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