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夏,商,周时期的文史典籍,甲骨雕刻的名称,作者及年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尧,舜,禹,夏,商,周时期的文史典籍,甲骨雕刻的名称,作者及年份。,第1张

文史典籍有当时的,也有后人追述的,前者更可信,而后者则很难真实反映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前的历史。

尧舜禹的时代以及夏代还没有当时的文字(至少是没有发现)记载,《尚书》的《尧典》、《舜典》、《大禹谟》等都是后人造的东西,有些被专家考证为晋代人的伪造,所以都不太靠谱。

真正有文字记载的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这些甲骨文的作者是当时的卜者,一般都没有姓名,年份大概是商朝的中期到晚期。你可以看看《甲骨文合集》之类的。

西周时期有铸在钟鼎上的金文,绝对是记录当时重大事件的可靠材料,另外就是《尚书》中的《召诰》等《周书》也就是西周时期的政府文告,包括对外和对统治集团内部的。

东周也就是春秋时期,有了鲁国的编年史《春秋》以及春秋末期或战国时人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以及《国语》,是相对可靠的文史典籍。

另外《周易》、《诗经》、《周礼》、《仪礼》等也有重要的材料。

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先后出版的著作有《九家旧晋书辑本》(校补)、《齐鲁文化》、《鲁国史》(合著)、《儒教名流》、《儒家文化面面观》(主编)、《周公事迹研究》、《鲁文化史》、《儒家文献与早期儒学研究》等。在《历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孔子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史学月刊》、《史学集刊》、《历史教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1、《九家旧晋书辑本》(点校·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2、《鲁国史》(合著·人民出版社,1994)

3、《儒教名流》(独立·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4、《齐鲁文化》(合作·群众出版社,1998)

5、《儒家文化面面观》(主编·齐鲁书社,2000)

6、《鲁文化史》(独著·齐鲁书社,2001)

7、《周公事迹研究》(独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8、《儒家文献与早期儒学研究》(独著·齐鲁书社,2002)

9、《中国传统文化要论》(合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东方文化的圣地》(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1、《周公》(独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12、《孔子的智慧》(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

13、《孔子家语通解》(主编·台湾万卷楼,2005)

14、《出土文献与儒家学术研究》(独著·台湾古籍,2007)

15、《鲁国历史与文化探秘》(合作·文物出版社,2008)

16、《新出简帛文献注释论说》(主编·台湾书房,2008)

17、《荀子注说》(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18、《孔子家语注说》(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19、《论语诠解》(主编·广陵书社,2008)

20、《孔子家语通解》(修订版·主编·齐鲁书社,2009)

21、《论语诠解》(主编·山东友谊出版社,2012)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基本知识。古代传说,神农氏教民耕作,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当然,原始农业是由原始采集业进化而来的。故选A。大禹和黄帝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大禹治水,他是我国最后一位部落首领;黄帝是华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与生于姜水(今宝鸡境内)之岸的炎帝并称为中华始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周公辅佐周王制定礼乐制度。因此BCD都与原始农业无关。

点评:学生应该知道原始农业是怎么来的。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古代农业的特点、生产工具的演变等需要掌握。

祖冲之。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生于丹阳郡建康县(今江苏南京),籍贯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涞水县),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出身范阳祖氏。

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

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

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装置。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不用磁性。指南车是利用齿轮传动来指明方向的一种简单机械装置。其原理是,靠人力来带动两轮的指南车行走,从而带动车内的木质齿轮转动,来传递转向时两个车轮的差动,再来带动车上的指向木人与车转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车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指南车出发时设置木人指示的方向,"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关于指南车的出现时间,有四种说法:一、西晋崔豹所著《古今注》及《志林》等古籍说黄帝与蚩尤作战时,蚩尤作大雾,黄帝造指南车为士兵领路。二、《古今注》及《鬼谷子》等古籍说周公(即周武王弟)作指南车,是因"越裳氏"来进贡,迷失了归路,周公造"五乘"指南车,为他们引路。三、刘仙洲在所著《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一编)》中说指南车的发明应以古籍《西京杂记》记载为据,定为西汉。四、王振铎在所著《科技考古论坛》中说"创造指南车者,当以三国时马钧为可信",并引《魏略》所记来加以证明。

从现有资料判断,知指南车的内部结构有两种可能性:利用齿轮系统之定向性或磁铁的指极性。若以考古资料为据可知,中国齿轮出现的时间,在战国到西汉之间。《宋史》记载了宋代两种指南车的具体结构,可知宋代的指南车肯定是齿轮传动系统,依靠机械传动系统的定向性。则此种指南车出现时间不可能早在齿轮之前。

上述所谓黄帝或周公造指南车之说都不能成立,尤其黄帝发明之说更早于车的发明时间。以刘仙洲所说西汉已有指南车较为妥当。至于王振铎主张三国有指南车说,则就更稳妥了,但将这说成指南车出现的时间就保守了些。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依靠人力带动行走,连接齿轮传动木人指示方向的车辆。

关于指南车的发明有许多传说和记载。据史书记载,东汉张衡(公元78-139年)、三国时代魏国的马钧、南齐的祖冲之都曾制造过指南车。《宋史·舆服志》中对指南车的结构和各齿轮大小和齿数都有详细记载。

现今虽可知宋代两种指南车的内部结构确是齿轮装置,与指南针无关,但对其他朝代指南车的内部结构,未见任何古籍及参考资料,也就无法证明其他朝代指南车内部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指南车是三国时的马钧发明的。

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装置。指南车的原理是,靠人力来带动两轮的指南车行走,从而带动车内的木制齿轮转动,来传递转向时两个车轮的差动,再来带动车上的指向木人与车转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车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指南车出发时设置木人指示的方向,“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指南车的发明较早。据传说西周时就已发明,但最早的确切记载是在三国时期。有历史典籍显示三国时马钧是第一个成功地制造指南车的人。从三国时开始,历代史书几乎都有指南车的记载,但是都比较简略。直至宋代才有完整的资料,《宋史》中较详细地记载了它的内部结构。

扩展资料

马钧的主要发明:

马钧是中国古代的机械大师。他从小口吃,不善言谈。但是他很喜欢思索,善于动脑,同时注重实践,勤于动手,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马钧早年生活比较贫困,长时间住在乡间,比较关心生产工具的改革,并且作出了突出贡献。

马钧在魏朝担任给事中,同时研制机械。他虽然一生不大得志,但刻苦钻研,设计制造出多种机械。魏明帝时,见当时织机五十条经线者有五十蹑(脚踏操纵板),六十条经线者六十蹑,便将织机一律改为十二蹑,大大提高了功效。

在洛阳时,又发明了排灌水车,名叫“翻车”,它利用人力可以将水由低处提到高处。他还研究制造出指南车,改进了诸葛亮的连弩,改进了攻城用的发石车。他制造的“水转百戏”以水为动力,以机械木轮为传动装置,使木偶可以自动表演,构思十分巧妙。

-指南车

-马钧

大盂鼎:“隹九月王才宗周令盂。”

静方鼎:“隹七月甲子王才宗周。”

大克鼎:“王才宗周,旦,王各穆庙,即立。”

《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正月》: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国语·卷七·晋语一》:“骊姬赂二五,使言于公曰:‘夫曲沃,君之宗也。”韦注:“宗,本宗也。曲沃,桓叔之封,先君宗庙在焉,犹西周谓之宗周。”

《竹书纪年》今本:“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郑桓公……”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成王自奄归,在宗周,作多方。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诸侯咸服宗周。

《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依之违之,周公绥之;愤发文德,天下和之;辅翼成王,诸侯宗周。

《汉书·卷八十五·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昔褒姒用国,宗周以丧;阎妻骄扇,日以不臧。

《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第八下》:至幽王*褒姒,以灭宗周……初,雒邑与宗周通封畿,东西长而南北短,短长相覆为千里。

《后汉书·卷一百十五·东夷列传第七十五》:后徐夷僣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

《晋书·列传第二十六·江统等传》:故申、缯之祸,颠覆宗周;襄公要秦,遽兴姜戎。

《宋书·志第四·礼志一》:宗周既兴,文史载焕,端委治于南蛮,颂声逸于四海。

《魏书·帝纪第十一》:赫赫宗周,翦为戎寇;肃肃清庙,将成茂草。

《尚书正义·毕命第二十六》: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于丰。於朏三日壬申,王朝行自宗周,至于丰。宗周,镐京。丰,文王所都。

《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四》:昔宗周卜世三十,今则倍之。

《通典·卷第三十一·职官十三》:宗周卜代三十,卜年七百,虽沦胥之道斯极,而文武之器犹在,斯则龟鼎之祚已悬定于杳冥也。

《通典·卷第一百七十七·州郡七》:宗周,镐京也。

《旧唐书·本纪第十九下·僖宗》:赫赫宗周,竟坠文王之基业。

《新唐书·卷二十七上·志第十七上》:其明日,武王自宗周次于师所……鹑首当山河之右,太王以兴,后稷封焉,而宗周之所宅也。

《旧五代史·卷一百四十五·志七》:宗周而上,率由斯道,自秦而下,旋宫声废。

《长安志》卷三引皇甫谧《帝王世纪》:“武王自酆居镐,诸侯宗之,是为宗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