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距离地球多远?和太阳相比大小如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4收藏

北斗七星距离地球多远?和太阳相比大小如何?,第1张

夜晚在北方的天空中有一颗不是很亮的星星。不管春下秋冬,斗转星移,它都在天空中的正北方为夜晚迷失方向的人指引着回家的路。这颗星星就是北极星。

我们如何找到北极星呢?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我们先找到北斗星。北斗星在北极星的身边不远的地方。北斗星很好辨认。它是由七颗明亮的恒星组成的,因为形状像一把勺子,所以古人把它们叫做北斗星。从北斗七星的斗口那两颗恒星的连线向斗口第一颗方向延长大约5倍的距离,我们就找到北极星了。

图示:北斗星和北极星

那么天空中的北斗星距离地球有多远呢?北斗星是由七颗恒星组成的,它们虽然在天空中组成了一个勺子的形状,但是它们中的每一颗到地球的距离都不一样。它们距离地球都非常的遥远在70光年以外。它们距离这么遥远我们能够看到到,因此我们凭借直觉就可以断定构成北斗七星的恒星都要比太阳大。

北斗七星距离地球具体有多远?它们都比太阳大多少呢?一起来比较一下。我们先来看一下北斗七星是由哪七颗恒星组成的。从斗口开始依次是天枢星、天璇星、天玑星、天权星、玉衡星、开阳星和摇光星。

图示:北斗七星的名称

天枢星

天枢星是勺口开始的第一颗恒星。天枢星距离地球大约有124光年,它是北斗七星中距离地球最远的一颗。它的质量是太阳的4倍,直径是太阳的32倍。天枢星的体积是太阳的3万多倍。它是北斗七星中体积最大的一颗。太阳和天枢星相比较就是下面这样子的。

图示:天枢星和太阳比较(图中的恒星并非北斗七星的真实模样)

天璇星

天璇星是勺口开始的第二颗恒星。它距离地球大约有80光年,质量是太阳的27倍,直径大约是太阳的3倍。

图示:太阳和天璇星(图中的恒星并非北斗七星的真实模样)

天玑星

天玑星是从勺口开始的第三颗恒星。它距离地球大约有84光年,质量是太阳的3倍,直径是太阳的3倍。

图示:天玑星和太阳比较(图中的恒星并非北斗七星的真实模样)

天权星

天权星是是勺口和勺柄相连接的那颗恒星。天权星的另一个名字很有名气,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它叫做文曲星。古时候人们经常把金榜题名高中状元的人成为文曲星下凡。天权星距离地球大约81光年,它的质量是太阳的16倍,直径是太阳的14倍。天权星(文曲星)是北斗七星中质量和体积最小的一颗。因此看上去也比较暗。

图示:天权星和太阳比较(图中的恒星并非北斗七星的真实模样)

玉衡星

玉衡星是勺柄的第一颗恒星,它距离地球大约80光年,它的质量是太阳的4倍,直径是太阳的4倍。

图示:玉衡星和太阳比较(图中的恒星并非北斗七星的真实模样)

开阳星

开阳星是勺柄的第二颗恒星。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做武曲星,和天权星的另一个名字文曲星相对应。它带地球的距离大约是78光年,它的质量是太阳的2倍,直径是太阳的2倍。

图示:开阳星和太阳大小比较(图中的恒星并非北斗七星的真实模样)

摇光星

摇光星是北斗七星最后一颗恒星。它距离地球大约有104光年,它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6倍,直径大约是太阳的3倍。

图示:摇光星和太阳比较(图中的恒星并非北斗七星的真实模样)

北斗七星中距离地球最远的是天枢星,体积最大也是天枢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是开阳星,体积最小的是天权星。

那北极星距离地球有多远?它太阳比起来都多大呢?现在的北极星叫做勾陈一。它距离地球大约434光年,它的直径大约是太阳的37倍,体积是太阳的5万多倍。如果我们把北极星、北斗七星和太阳放在一块就像下面这个样子。

在北极星和北斗七星面前,太阳就是一个小子啊!朋友们认为是不是这样呢?

北斗七星是7颗与太阳一样的恒星,同样位于银河系中,距离太阳都不是很远,之所以组成了勺子的形状,是因为他们在天球上的投影造成的,而不是因为他们是在一起,事实上,他们之间相距的也是很遥远的。下面我们逐一做一下简单介绍。

北斗一,又叫天枢,贪狼星,或者是大熊座α。距离我们约124光年,是一颗双星,主星的质量是太阳的4倍,半径为太阳的32倍,是一颗K0III型橙色巨星。

北斗二,又叫天璇, 巨门星,大熊座β。距离我们约794光年,质量为太阳的3倍,半径是太阳的2倍,和太阳一样是主序星,周围有尘埃带,可能孕育着行星。

北斗三,又叫天玑,禄存星,大熊座γ,距离我们约837光年,光度是太阳的59倍。

北斗四,又叫天权,文曲星,大熊座δ,距离我们约81光年,光度是太阳的24倍,

北斗五,又叫玉衡,廉贞星,大熊座ε,距离我们约81光年,光度是太阳的98倍,是一颗变星。

北斗六,又叫开阳,武曲星,大熊座ζ,距离我们约78光年,光度是太阳的78倍,开阳星是一个聚星系统,开阳主星本身就是一个双星系统,其两个子星又可以分成三合星和密近双星。开阳辅星同时也是密近双星。

北斗七,又叫摇光,破军星,大熊座η,距离我们约101光年,光度是太阳的140倍,直径是太阳的26倍,质量是太阳的6倍。

北斗七星和太阳相比,都是比太阳更大的恒星,也正是因此,才会被我们看到,也才会在夜空中显得异常的明显。

当然,这些星不是一直都是组成一个勺子的样子,因为这些恒星也有各自的运动,只是由于距离遥远,所以他们的运动在地球上看起来很不明显。

但是如果时间拉长,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他们的变化的,比如以万年为单位,就可以明显看出勺子的变化了。

首先北斗七星指的是大熊座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等七颗星球。离地球的距离也从78光年到124光年不等。

北斗七星同太阳一样也是属于恒星,其质量大小均比太阳大,从太阳的15倍到61倍不等。

北斗七星是古人观测星空时,把这七颗天体连接起来,因其形状像是古代舀酒的斗形,所以取名北斗七星。自古以来北斗七星就在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北斗七星在不同季节斗柄指向不同(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所以先民认为北斗七星是天地万物的中心,春夏秋冬皆因北斗的指示而来临,故逐渐成为古代人们的信仰。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北斗七星”这个名词。在这里,我们还是再给大家普及一下。

在武侠中,我们可以知道“北斗七星阵”。在导航中,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的 科技 骄傲:“北斗导航系统”。在天文学上,北斗七星是由紫微垣中的天枢(贪狼)、天璇(巨门)、天玑(禄存)、天权(文曲)、玉衡(廉贞)、开阳(武曲)、摇光(破军)等七星组成。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故名北斗。

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北斗七星是上古时代人们用作定方向、定季节、定时辰的标尺,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

一、北斗七星距离地球多远?

二、北斗七星和太阳相比大小如何?

北斗1,天枢,光度有太阳的181倍,是太阳质量的4倍,半径的32倍。易学认为是智星、吉星、统治管理者的象征。

北斗2,天璇,光度为太阳的552倍,比太阳大近10倍,也热得多,被一圈寒冷的尘埃盘环绕。在地球上看,它与天枢连成的直线直指北极星。

北斗3,天玑,光度为太阳的59倍,太阳质量的29倍,半径的3倍。寓意为财富。

北斗4,天权,文曲星,北斗七星中最暗的星,光度为太阳的244倍,质量的16倍,半径的14倍。

北斗5,玉衡,光度为太阳的987倍,质量的29倍,半径的41倍。

北斗6,开阳,光度是太阳的602倍,质量的22倍,半径的34倍倍,是双星系。

北斗7,摇光,光度是太阳的141倍,质量的61倍,半径的34倍。

北斗七星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天体。但其实大多数人对它们并不算了解。不知道你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很少听说过南斗六星?

还有,北斗七星可以说是在夜空中比较容易辨认出来的天体,而且毋庸置疑的是,它们都属于恒星,那它们和太阳相比,是比太阳大?还是比太阳小呢?它们距离我们有多远?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北斗七星

其实北斗七星的叫法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天文和神话,就是很多人经常听到的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体系中的,这里四象就是耳熟能详的玄武、朱雀、青龙和白虎。

中国古人是极其崇尚北方的,这里的北方指的是 方位 。这种对于北方方位的崇敬可以追溯到中国古文明以前,相关证据就是墓葬挖掘过程中,就能发现5000~6000年前的古人对于北方方位的崇敬,而北方方位上正好有北斗七星,除此之外,在北斗七星的五倍延长线上还有一颗北方最亮的星,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极星,也是我们很熟悉的天体。也正因为北斗七星在北方,所以我们才可以拿它来辨别方向。

关于北斗七星的记载,最早是在于汉书的纬书《春秋运斗枢》当中就记载着:

这些名称就是中国人给北斗七星取的名字。而现代天文学其实不是这种叫法。在现代天文学中,北斗七星是大熊 星座 的七颗特别明亮的恒星所组成的,只不过它们排列成了斗形。因此,对于这些天体的命名是:大熊座α、大熊座β、大熊座γ这样一直到大熊座η。其实是利用 星座 名称加上希腊字母来命名的。

那它们距离我们多远呢?

如果从宇宙的尺度上看,北斗星距离我们都不算太远。都在150光年以内,当然对于我们人类而言,这个距离属于几乎不可能达到的距离,以目前最快的飞船飞过去都需要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的时间。但我们要知道的是,宇宙足够大,仅仅一个银河系半径就达到10万光年左右。所以,它们都还在银河系内,而且属于距离我们非常近的恒星。

我们都知道,北斗七星的特点就是斗形。而且很多人一直以为北斗七星一直都一个样子的,是固定不变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北斗七星也是会变,只是变得幅度极其小,以至于我们用肉眼几乎是观测不出来的。十万年前的北斗星就和我们现在的不太一样,而且目前也在变化,十万年后,就完全不是斗形的了。

不仅如此,北斗七星是围着北极星转动,因此,可以用来辨别季节。这一点也被中国的古人发现了,并且很详细地记载在了古书当中。比如:《鹖冠子·环流篇》当中就有相关的记载:斗杓东指,天下皆春

当然,还有让我们现在感到不可思议是,古人发明了一种计时方法,就是利用北斗七星来计时。因此,也就有了北斗七星“钟”和“北斗七星历”

所以,北斗七星在古代天文历法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北斗七星和太阳

上文也提到北斗七星都属于恒星,那它们有多大呢?

巧的是,北斗七星的恒星实际上都要比太阳大。天枢星的质量是235倍太阳质量,半径是太阳半径的123倍,是一颗红巨星。

再比如:天璇星是一颗主序星,它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3倍,半径是太阳半径的2倍。还有天玑星,质量是太阳质量的27倍太阳质量,半径是太阳半径的3倍。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太阳和北斗七星的七颗恒星相比,其实属于小家伙。

北半球星空上最著名的标志之一就是北斗七星,这七颗亮星属于大熊座的成员,不同时间和季节它们的位置稍有差异,因此在古籍《鹖冠子》中就有记载: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夜晚仰望星空肉眼可见的大多数繁星都是恒星,仅有少数的几颗是太阳系内的行星,这些恒星都是银河系内太阳系周边的,距离我们几光年至数百光年不等。我们知道恒星是宇宙中能量的主要来源,主要是由氢、氦构成,在自身引力塌陷作用下,恒星内核处会发生氢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的剧烈程度与恒星的质量有着直接关系,恒星质量越大核聚变速度越快寿命就越短。我们的太阳是一颗普通的黄矮星,从其名字就可以看出来,“黄”指的是它的颜色,这与恒星表面温度有着绝对关系,太阳表面温度只有6000摄氏度,如果温度继续高可能就是白色甚至是蓝色了,“矮”说明太阳的体积质量都小。我们只要知道太阳在银河系中在宇宙中只是非常普通的一员就好,虽然在太阳系内它是绝对的老大。

接下俩说回北斗七星,看一下它们和太阳系的距离,以及这“七颗星”的大小。

瑶光-北斗第七星

这颗恒星距离地球104光年,其质量是太阳的6倍,半径为太阳的34倍,是一颗非常年轻的恒星,形成于1000万年前,瑶光在我国孤独又被称为破军星。

开阳-北斗第六星

这颗恒星距离地球83光年,质量是太阳的22倍,半径是太阳的24倍,年龄大约为37亿年,也是一颗年轻的恒星。开阳实际上是一个恒星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共包含六颗恒星,绕着共同的质心运动,但肉眼一般只能看到一颗。

玉衡-北斗第五星

这颗恒星的质量是太阳的29倍,半径是太阳的41倍,距离地球大约82光年,年龄大约3亿年,是一颗年轻恒星。

天权-北斗第四星

这颗恒星距离我们81光年,其质量是太阳的16倍,半径是太阳的14倍。天权是七颗星中和太阳比较类似的一颗恒星,同时也是最暗的一颗,视星等仅为33。

天玑-北斗第三星

这颗恒星质量是太阳的29倍,半径是太阳的3倍,距离地球大约83光年,也是一颗年轻的恒星。

天璇-北斗第二星

这颗恒星质量是太阳27倍,半径为太阳的3倍,距离地球大约80光年。

天枢-北斗第一星

这颗恒星在古代通常被称为贪狼,质量是太阳的45倍,半径是太阳的228倍,距离地球大约123光年。从其半径可以知道,这是一颗老年的-红巨星,很快就会消耗完核心氢燃料完成自己一生的使命。

从上边的描述可以知道北斗七星距离地球在78光年-124光年之间,视星等在177-33都是肉眼可见的,并且体积和质量都要大于太阳的存在。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北斗七星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夜观天象的重点星宿,《史记》中记载“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鹖冠子·环流》中这样描述北斗七星星:“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都表明了北斗星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北斗星由七颗明亮的恒星所组成,在北半球夜晚,可以观测到它们在一个星空平面上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其中,勺柄位置由揺光、开阳、玉衡、天权四颗恒星所组成;勺口位置由天玑、天璇、天枢三颗恒星组成。

以上七颗星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并不相同,我们看到的星空感觉在一个平面上,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光线在大气层上的折射投影罢了。根据天文观测的数据,其距离地球由远及近分别为天枢、摇光、天玑、天权、玉衡、天璇、开阳,距离分别为124、104、84、81、80、79、78光年,距离地球平均90光年。

这七颗恒星均比太阳要大,体积最大的为天枢,是太阳的328万倍;最小的是天权,是太阳的27倍。而按照质量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摇光、天枢、玉衡、天玑、天璇、开阳、天权,分别是地球的61、45、291、29、27、22、16倍。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星斗崇拜和星占之说,先民们崇敬天象,并且以天象变化来预测人事吉凶,尤其是南北斗主人生死,影响很深,北斗七星并不是独立的 星座 ,而是七个恒星的简称,因为这七星连起来就像古代舀酒的斗形,所以称它们为北斗七星,古代天文学家分别把它们称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

北斗七星距离地球多远?和太阳相比大小如何?

说起北斗七星,其实咱们地球与它还是有着颇深的渊源,不仅仅是北斗七星所组成的造型在天上比较特殊,而且还给地球辨别方向。其实还有一个特别深的渊源,地球是围绕在假想的地轴自转,而这里的“地轴”北端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更神奇的是北极星所在的位置刚刚好是在由北斗七星组成的“勺子”的底点天璇向“勺子”的外端口顶点天枢画一条直线并将其延长约5倍的位置。

北斗七星之一的天枢星是大熊座α星,它拥有4倍太阳的质量,32倍太阳的半径,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恒星,大约距地球124光年;北斗二也是天璇星,它是大熊座β星,并且位于大熊座的一颗恒星,距离地球大约794光年;北斗三天玑星是大熊座γ星,在我国古代,它被称为禄存星,有着“财富之星”的美誉,大约距地球837光年;

北斗四天权星,它是大熊座δ星,位于斗柄与斗勺连接处,是斗勺中的第一颗星,在北斗七星中属于比较暗淡的一棵恒星,距离地球大约814光年;北斗五玉衡星,是大熊座的ε星,它位于斗柄与斗勺连接处,也是斗柄的第一颗星,距离地球大约809光年;北斗六开阳星,是大熊座的ζ星,有着开阳、武曲星之称,在古代人们还称它为辅星,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大约为782光年;北斗七摇光星是大熊座η星,又叫破军星,它是位于斗柄的最末端,而且还是颗B3V星蓝白色主序星,距离地球大约101光年。

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那么它们与太阳的体积相比,是谁更胜一筹呢?在古代人们靠北斗七星占卜肯定是在天空能看见它们的,它们的体积也是比较大的,而这七个恒星体力最小的是天权星,直径却是太阳的14倍,答案就已经出来了,这七个恒星个个都比太阳大。

目前正值初春,北斗七星在夜晚很早就升起来。当我们望向北方天空,可以看到七颗排列成勺子状的明亮星星,那就是北斗七星。通过北斗七星,还很容易找到不远处的北极星。

那么,北斗七星都叫什么?它们是什么天体?距离地球又有多远?

就像夜空中绝大多数肉眼可见的星星那样,北斗七星也是恒星,它们都能通过核聚变来发出光和热,而且都比太阳更大。但我们在地球上无法感受到北斗七星的热量,看起来比太阳小很多,这是因为这些恒星与地球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数十万倍。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北斗七星:

瑶光

瑶光古时又称破军,它位于1039光年之外。这颗恒星拥有61倍太阳质量,34倍太阳半径。由于质量更大,核聚变反应越剧烈,所以瑶光单位时间产生的能量也要更多,大约是太阳的594倍。瑶光的温度也很高,表面温度超过15万摄氏度。

开阳

开阳古时又称武曲,它位于829光年之外。这颗恒星拥有22倍太阳质量,24倍太阳半径,33倍太阳光度,表面温度将近9000度。仔细观察开阳,还能看到它附近有一颗暗淡的伴星,这颗恒星名为“辅”,它曾被古人用于视力测试。除此之外,还有四颗肉眼看不到的恒星,这实际上是六合星系统。

玉衡

玉衡古时又称廉贞,它位于826光年之外。这颗恒星拥有29倍太阳质量,41倍太阳半径,102倍太阳光度,表面温度8700度。玉衡的视亮度在北斗七星中位列第一。观测表明,玉衡的周围可能有一颗伴星,其质量估计为木星的15倍,或是一颗褐矮星,两者之间的距离约为820万公里。

天权

天权古时又称文曲,它位于805光年之外。这颗恒星拥有16倍太阳质量,14倍太阳半径,14倍太阳光度,表面温度9200度。这颗恒星相对比较年轻,它估计形成于3亿年前。此外,天权还有两颗肉眼不可见的伴星,所以这是一个“三体”。

天玑

天玑古时又称禄存,它位于832光年之外。这颗恒星拥有29倍太阳质量,3倍太阳半径,65倍太阳光度,表面温度9100度。天玑拥有一颗伴星,两者互相环绕的轨道周期为205年。

天璇

天璇古时又称巨门,它位于797光年之外,这颗恒星的各方面物理参数非常接近于天玑。天璇是一颗亚巨星,它的核心已经消耗完了氢燃料,目前正在冷却。

天枢

天枢古时又称贪狼,它位于123光年之外。这颗恒星拥有43倍太阳质量,30倍太阳半径,316倍太阳光度,表面温度4380度。天枢是一颗耗尽了核心氢燃料的红巨星,它还拥有一颗质量为太阳16倍的伴星。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约为23天文单位,环绕一周的时间约为45年。

北斗七星之间的距离并没有看起来那么近,它们之间也是至少相距数光年。例如,天玑与开阳的距离约为86光年,相当于太阳与天狼星的距离;天玑与天璇的距离为11光年,这都要比它们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更近。

我不知道谁认为的那么远成主流?

宇宙中的大错之一。

我认为北斗七星距离地球不远。

和太阳相比,其大小远远的小于太阳。

羲是谁:伏羲(生卒不详),风姓,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又称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所处年代约为旧石器年代中晚期。宓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我国医药开山祖师之一。

伏羲全能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依据六合万物的改动,发明发明了占卜八卦,发明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前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宓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今后逝世,留下了许多关于宓羲的神话传说。

伏羲有崇高之德,联合一起了华夏各个部落,定都在陈地,封禅泰山。宓羲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

伏羲仰观天上的云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闪,看地上会刮大风、起大雾又调查飞鸟走兽,依据六合间阴阳改动之理,发明了八卦,即以八种简略却寓义深化的符号来概括六合之间的万事万物。他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用于捕鱼打猎。他还发明了文字代替在绳子上打结的记事方法。

伏羲拟定了人类的嫁娶准则

伏羲拟定了人类的嫁娶准则,施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避免乱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自此来源,绵绵至今。

传说伏羲因为制作八卦,人奉之为神,尊其为八卦祖师。远古年代,人对大自然一无所知。气候会改动,日月会工作,人会生老病死,所有这些现象,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人们遇到无法答复的问题,都问宓羲,宓羲答复不了时,感到很茫然,人们为此每天惶惶不安地过日子。宓羲常常环顾四方,揣摩着日月经天,斗转星移,猜想着大地寒暑、花开花落的改动规矩。他看到中原一带蓍草茂密,开端用蓍草为人们卜筮。

神话故事——雷神

假如你真的把雷神当成雷公,那可就大错特错了,雷神其实是个陈旧的超级大神和雷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相关,并且雷神的姿态跟雷公也不同很大,他的脑袋啊,归于正常的人脸的姿态。他真正不同寻常的当地在于身体,我在上一讲说伏羲的时分提到了雷神是一个轻嘘嘘的长条巨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其实啊,雷神长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龙的身体,用古书上的话说叫做人。

你看啊,咱们到现在一共认识了五位最最重要的大神盘古烛龙女娲还还有雷神,他们全都长了个人的脑袋,然后配一个龙或许蛇的身子,所以啊,其实你可以得出一个规矩来了,这种人脑袋。龙蛇身体的神通常来说都是很陈旧的神,并且往往都是非常凶猛的人。

当然了,不过雷神也这也不是说他跟打雷一点关系都没有,为什么他高兴的就会拍自己的肚皮宣告打雷相同吓人的声响。总之一句话,雷神啊,其实便是一条龙,一般都住在水里,雷神住在一个名字叫做雷泽的当地。

其实呢,本相是所谓燧人氏便是古时分掌握了使用火来加工食物的国家或许得当说是部落,他们打败了伏羲母亲华胥的部落。并和华胥结合,生出了伏羲。伏羲长大后把燧人氏使用火的技能发扬光大后地址的部落也就日益强壮起来,逐渐一起了周边的部落,成为了华夏的先人。而燧人氏掌握的火种技能在古代人看来便是一种神技,认为是类似天空中的雷相同的东西,所以神话为雷神。

1 什么为什么用的四字成语

是 成语古为今用

拼音gǔ wéi jīn yòng

解释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示例研究古典文学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

反义词以古非今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指继承文化遗产

成语:洋为中用

拼音:yáng wéi zhōng yòng

解释: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

示例:~和古为今用要有机地结合。

2 为什么四字成语多

成语为什么四字者为多?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这虽然是训蒙书,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

前面已经说过,成语多由四字组成,少于四字或多于四字的比较少;尤其少与于四字的成语,相形之下更少。因此日本人讲汉语,就有"四字汉语"这种说法(见一九七八年版,吉田升等编著的《中学校现代国语》),也有的称为"四字熟语"(见一九七八年版,今泉忠义等编的《中学校国语》)。不过他们列入"四字汉语"和"四字熟语"中的例语,在我们看来,有的不是我们所说的成语,因为我们没有那种说法。如"左往右往""上意下达""执行犹豫""质疑应答"之类。又如他们把"春夏秋冬""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也都认为是"四字熟语",我们也未便苟同。"春夏秋冬"这是气象学名词,"前后左右"这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位名词,"东西南北"是地理学上常用的方位名词。

尽管这样,成语之显然有四字性是无可否认的。例如下列的成语,就它们的出处来看,都不是四个字,换句话说,也就是这些成语都是把非四字的话加以提炼、形成四字成语,试看以下成语与其出处的关系:

(1)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篇)

(2)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篇)

(3)事半功倍"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证,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孟子·公孙丑》上篇)

(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刻)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5)黔驴技穷唐朝柳宗元有篇文章题目是《三戒》,其中有一个小题为《黔之驴》。"黔驴技穷"就是从这篇文章叙述的故事中提炼出来的。

(6)敝帚千金(或说"敝帚自珍")"里语曰: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曹丕《典论·论文》)

从上文看来,成语的四字性非常明显。或者把比四字为多的话缩减为四字,如"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或者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 只用四字,如"事半功倍""敝所千金"。或者把一个用字较多的故事,编写为四字,成为一个成语,如"刻(契)舟求剑""黔驴技穷"都是。

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意思很好,但因字数较多的关系,就没能形成成语,我们只能视为警句,有时引入文章。而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容易说,容易记,便可以成为成语。而同在《岳阳楼记》中的文句"百废俱兴",因为是四字,就成了成语。

成语为什么四字者为多?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这虽然是训蒙书,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

3 成语为什么要4字

因为自古以来四字成语一般都不标字数,五字以上往往标作“多字成语”。

四字成语占大多数。常用的汉语成语有4000条左右,其中四字成语占96%,其余是两个字到14个字的 。

一般成语都是有出处有典故的,成语以格式为主,一般都是四字格,只有少量的其他形式,其他形式有“三字格”、“五字格”等等。“四字格”是汉语成语的常见形式,也是汉语使用者最喜欢的形式之一。

吕叔湘先生曾这样指出:四音节好像一直都是汉语《百家姓》《李氏蒙求》《龙文鞭影》等等都是四音,亭台楼阁常有四言的横额,流传最广的成语也是四言为多。”。

4 成语为什么都是四个字

成语都是有来源的。

一是来自于群众口语,一是来自于书面,有案可稽。谁都知道,绝大多数成语由四个字组成。

为什么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呢?有的成语,如:“盲人瞎马”、“一刻千金”、“循循善诱”等,它们的早期形式分别为“盲人骑瞎马”、“一刻值千金”、“循循然善诱人”。原来是五、六个字。

四字的形式是后来形成的。为什么它们不向七、八个字发展,而发展成为四个字呢?其原因大致有三。

第一、是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的原因。汉语在音节上大多是成双成对的。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有多方面影响的诗集。《诗经》中的305篇差不多都是四字一句。

这种四字句,在后来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影响着诗人,作家。而诗人、作家的作品又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语言,成语基本上来源于古籍和人民群众的口语,因此多数成语是四个字。

第二、是修辞方面的原因。四字成语有短小精悍、活泼明快的特点。

特别是在语音方面组成抑扬顿挫的语调,有助于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汉语讲究四声。

四声是由音调的高低、长短变化构成的。古时是“平上去入”,现在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通常情况下只分“平仄”。阴平、阳平属平声;上声、去声属仄声,仄声较短促,平声较柔长。

平仄声调相重相间适当搭配,能显示语调的各种变化,高低错落,急缓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四字结构是适应这 种变化的最简洁,最凝炼的形式。

请看下列成语的声调变化情况。平平仄仄式:风驰电掣 明争暗斗 风吹草动 天翻地覆仄仄平平式:斗转星移 以手加额 饮水思源 水到渠成平仄平仄式:吃里爬外 因小失大 惟妙惟肖 冠盖相望 平仄仄平式;年富力强 舌背耳聋 人面兽心 明辨是非仄平仄平式;血流如注 向平之愿 落花流水仄平仄平式:后发制人 未能免俗 趾高气扬 倒行逆施这各平仄协调的语言,确能构成音韵美,是汉语特有的修辞手段。

请看下面两句诗:“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虎踞龙盘”是仄仄平平,“天翻地覆”是平平仄仄,平仄合律,自然贴切。读起来跌宕起伏,声调铿锵,起到了独特的修辞作用。

第三、是成语的特殊使命方面的原因。成语有什么特殊使命呢?简单地说,既要表达深刻复杂的思想认识,又要极其概括精炼。

这样过长过短都不行,长了显得松散,累赘;短了,又不容易表达深刻、复杂的;思想认识。而四个字不多不少,最为合适。

因为四个字可以组合成任何一种结构结构关系,这些结构关系足以表达任何一种复杂的认识和思想。由此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1333262373262可见汉语成语以四个字为基本形式确实事出有因,并非偶然。

5 成语为什么大部分都是四个字的

成语就是现成语,是人民群众长期生活中习惯的固定词组成短句汉语语汇里有大量的成语它们都有一定的来源,一经形成和出现以后,就长时间为人民群众所运用1、成语的特点成语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源远流长⑴源远指成语沿用的历史性,例如:成语“有恃无恐”最早见于《左转·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沿用历史了“打草惊蛇”出自唐朝段成式所写的一个故事中“汝虽打草,吾已惊蛇”一句,至今至少千年以上“捕风捉影”最早出现在宋朝朱熹的《朱子全书学一》,“两面三刀”最早出于《元曲灰阑记》,“南腔北调”最早出现在清朝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这些成语都有一二百年甚至八九百年的沿用历史了⑵流长指成语使用上的社会性成语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在书面或口头上广泛使用的像一些来自古诗词中的成语,它们是从不同时代的诗词中截取的原文,因为它们或寓意深刻,或形象生动,是全诗的警句、名句,被人民群众喜爱,广为使用和传诵,得以流传例如“春风得意”“平分秋色”“山雨欲来风满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第二个特点是定型不变成语是一种定型的固定词组,绝大多数由四个字组成当然,三个字,五个字,甚至更多字数构成的也有如“一溜烟”“更上一层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己所勿欲,勿施于人”等,但这毕竟是少数为什么成语以四字居多呢?这和汉语的特点有关,汉民族讲话,在音节上大都是成双成对的汉语讲究四声,读起来能产生声音上的美感,四个字的结构能适应这种声调的各种变化《诗经》这部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中305篇基本上都是四字一句,这种四字句,结构短小精悍,活泼明快,读起来抑扬顿挫,在后来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影响着诗人,作家,而诗人、作家的作品,又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语言成语基本上源于古书和人民群众的口语,因此成语以四字为多而且成语既要能表达深刻复杂的思想,又要极其概括精炼,过长过短都不行,四个字最为合适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它的结构和组成部分不能随意更改或变动有的成语里有一组近义词或反义词例如,“三言两语”中的“言”和“语”是意思相近的词;“大同小异”中的“大”和“小”、“同”和“异”都是反义词,这些都不能随便更换再如,“奇装异服”中“奇”“异”同义,“装”和“服”同义,有人将“奇装异服”写成“奇装衣服”,表面看只是写了个错别字,其实反映了没弄清成语的结构例如,“两虎相斗”不能说成“三虎相斗”,“南腔北调”不能说成“东腔西调”,“盲人瞎马”不能说成“盲人瞎驴”四字结构的词语很多,有人专门为它们起了个名字叫“四字格”,其中有些原来就是成语,有些原来不是,用久了也就成了成语我们现在有很多成语就是这样发展来的2、成语的来源 成语都是有来源的一是来自于群众口语,一是来自于书面,有案可稽首先介绍出自群众口语的成语。

相信大家了解过二十四节气,而 春分 、 夏至 、 秋分 和 冬至 分别是其中的一个节气,那么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什么意思,以供大家参考!

         ▼ 目 录 ▼

         ★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意思

        ★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 二十四节气详细解释

        ★ 二十四节气歌

        ★ 二十四节气传统食物

▼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意思

春分的意思

春分通常特指太阳视黄经位于0°的时刻,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约为3月20日~21日期间)。

在时间段上也指太阳位于 黄经0°和15°之间的位置,即从春分日起至 清明 日前的时段,公历则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

春分地球现象

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 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

春分时,从理论上说,全球绝大部分地区 昼夜等长(参见晨昏蒙影),北极点( 北纬90°)与 南极点( 南纬90°)附近可以观测到“ 太阳整日在 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一日中 白昼长于 黑夜),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白昼短于黑夜)。

春分之后,北极附近开始 极昼,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结束, 极夜开始,范围渐大。

夏至的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 双子座 ),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秋分的意思

秋分(autumnal equinox),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故秋分也称降分。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 文化 遗产代表作名录。

秋分之“分”为“半”之意,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二是按我国古代以 立春 、 立夏 、 立秋 、 立冬 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冬至的意思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开始“进九”。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曲阜、邹城,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

▼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春

二十四节气之首,也寓意着春天的开始,万物生长。

雨水

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

惊蛰

代表着天气回暖,春雷始鸣。万物冒地而出,生机勃勃。

春分

春分在气候上的特征尤为明显,这时节天气暖和、雨水充沛、春和日丽。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个时节阳光明媚、树木生长、生机勃勃。

谷雨

春雨贵如油。这个时节降水明显增加,更好地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

立夏

立夏标志着夏天的来临,炎暑降至。暴雨变多,农作物进入旺盛生长的阶段。

小满

这是一个反映降水的节气,意味着降水量大幅增加,农作物开始饱满。

芒种

这个时节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

夏至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小暑

盛夏正式开始。天气开始炎热,暴雨暴雷多的时节。

大暑

这个时节天气极为炎热。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暴雷,台风多发。

立秋

立秋表示开始进入秋季,但天气依然炎热,还未开始凉爽。

处暑

处暑意味着出暑。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

白露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节气。早晚的温差开始变大。

秋分

时至秋分,暑热已消,我国各地区的白天时间开始变短。

寒露

进入寒露,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

霜降

这个时节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加大。

立冬

意味着冬天的开始,万物进入休养、 收藏 状态。

小雪

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大雪

进入大雪,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冬至

冬至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中国,有南方祭祖,北方吃水饺的习俗。

小寒

有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

意味着天气寒冷到极致。但是大寒过后,也就意味着春天不远了。

<<<

▼ 二十四节气详细解释

起源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的积累以及智慧的结晶。我国的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二十四节气则是根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着密切的关系。

内容

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合称为“二十四节气”。也有人为其创作了记忆口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发展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二十四节气发挥着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诸如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节气既是自然节气也是民间重要节日。其与天干地支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属同一系统,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农事周期就是庆典周期,有些节气也就是节日。虽然此后由于在历史发展中阴阳合历历法的推广,节气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气仍旧被作为节日保留了下来。

影响

从历史上看,二十四节气早就跨 出国 门,走向了世界,影响到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人民依然在传承、弘扬着二十四节气及其附着的文化,充分表明了它的文化价值。

<<<

▼ 二十四节气歌

为了便于大家熟记,人们还编成了脍炙人口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歌总共四行,每一行描写一个季节,依次是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各分六个节气,因而被称为二十四节气歌。

<<<

▼ 二十四节气传统食物

立春吃春卷:“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过去立春的早上人们都要吃一根春卷。

雨水吃龙须饼:雨水节气中的最后几天就是民间所说的“二月二,龙抬头”,人们吃龙须饼怀念大旱中因悯农降雨而被罚压在山下的天龙。

惊蛰吃驴打滚: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青龙节里,民间流行着许多驱毒的活动。人们吃驴打滚寓意“害虫死,人翻身”。

<<<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什么意思相关 文章 :

★ 关于春分的分是什么意思

★ 春分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 关于春分是什么意思

★ 春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 春分知识大全

★ 二十四节气冬至是什么意思

★ 春分节气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1fc3c5445c1ba79cfc8b2d8178c3c5dd";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1 用大什么大什么组成四字成语

大大成语

大吃大喝

大模大样

大摇大摆

大吹大擂

大起大落

大轰大嗡

大是大非

大大咧咧

大手大脚

大慈大悲

大仁大义

大喊大叫

大恩大德

大吉大利

大智大勇

大红大紫

大彻大悟

大富大贵

大行大市

大喊大吼

大鱼大肉

男大须婚,女大必嫁

天大地大

大本大宗

男大当婚,女大须嫁

大开大合

大风大浪

无大不大

男大须婚,女大须嫁

大大落落

大经大法

大吵大闹

大请大受

百度汉语

2 填上动物名组成四字成语指什么为什么什么入什么

填上动物名组成四字成语指什么为什么什么入什么——指鹿为马、羊入虎口。

指鹿为马

zhǐ lù wéi mǎ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结构兼语式。

用法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正音指;不能读作“手指头”的“zhí”;为;不能读作“为了”的“wèi”。

近义词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反义词是非分明

例句东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3 成语为什么都是四个字

成语都是有来源的。

一是来自于群众口语,一是来自于书面,有案可稽。谁都知道,绝大多数成语由四个字组成。

为什么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呢?有的成语,如:“盲人瞎马”、“一刻千金”、“循循善诱”等,它们的早期形式分别为“盲人骑瞎马”、“一刻值千金”、“循循然善诱人”。原来是五、六个字。

四字的形式是后来形成的。为什么它们不向七、八个字发展,而发展成为四个字呢?其原因大致有三。

第一、是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的原因。汉语在音节上大多是成双成对的。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有多方面影响的诗集。《诗经》中的305篇差不多都是四字一句。

这种四字句,在后来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影响着诗人,作家。而诗人、作家的作品又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语言,成语基本上来源于古籍和人民群众的口语,因此多数成语是四个字。

第二、是修辞方面的原因。四字成语有短小精悍、活泼明快的特点。

特别是在语音方面组成抑扬顿挫的语调,有助于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汉语讲究四声。

四声是由音调的高低、长短变化构成的。古时是“平上去入”,现在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通常情况下只分“平仄”。阴平、阳平属平声;上声、去声属仄声,仄声较短促,平声较柔长。

平仄声调相重相间适当搭配,能显示语调的各种变化,高低错落,急缓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四字结构是适应这 种变化的最简洁,最凝炼的形式。

请看下列成语的声调变化情况。平平仄仄式:风驰电掣 明争暗斗 风吹草动 天翻地覆仄仄平平式:斗转星移 以手加额 饮水思源 水到渠成平仄平仄式:吃里爬外 因小失大 惟妙惟肖 冠盖相望 平仄仄平式;年富力强 舌背耳聋 人面兽心 明辨是非仄平仄平式;血流如注 向平之愿 落花流水仄平仄平式:后发制人 未能免俗 趾高气扬 倒行逆施这各平仄协调的语言,确能构成音韵美,是汉语特有的修辞手段。

请看下面两句诗:“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虎踞龙盘”是仄仄平平,“天翻地覆”是平平仄仄,平仄合律,自然贴切。读起来跌宕起伏,声调铿锵,起到了独特的修辞作用。

第三、是成语的特殊使命方面的原因。成语有什么特殊使命呢?简单地说,既要表达深刻复杂的思想认识,又要极其概括精炼。

这样过长过短都不行,长了显得松散,累赘;短了,又不容易表达深刻、复杂的;思想认识。而四个字不多不少,最为合适。

因为四个字可以组合成任何一种结构结构关系,这些结构关系足以表达任何一种复杂的认识和思想。由此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1333262373262可见汉语成语以四个字为基本形式确实事出有因,并非偶然。

4 为什么成语大部分是4个字

没有什么人下定义,都是在语言中长期沿用,约定俗成的。

所以成语的成语的定义很长时间以来在学术界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炼,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

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

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

例如"主观能动性""革命乐观主义""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

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象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

谚语的形式,不象成语那样整齐。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

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可以勉强的。 成语跟歇后语不同: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后一部分是从正面作说明。

写文章为了收到鲜明、形象、生动、具体的表达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语似的引用歇后语。如"泥菩萨过河 自身难保。

"狗拿耗子 多管闲事。""泥菩萨洗脸 越洗越难看。

""蜜饯黄连 先甜后苦。"这些话,都是"歇后语"而不是"成语"。

成语跟引语不同:在古人的著作中有个别语句,如"勾心斗角"(见杜牧《阿房宫赋》)"水落石出"(见苏轼《赤壁赋》)等,因为时常被人们使用,后来就成了成语。但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两句诗。这两句诗不是人们时常使用的,而是在文章中偶而被引用了。

因此这类语句应该称之为"引语",不能看做是成语。 成语跟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也不一样,因为成语由四个字组成的占绝大多数,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较浓厚的普通词组,也看做是成语。

应当指出:凡是一个词组里的词可以抽换的,就应该把它看做普通词组。例如"根本改变""这个词组,在某种场合,也可以改为"彻底改变"、"基本改变"或"大大改变"。

又如"密切合作"这个词组,可以改为"紧密合作","肆意挥霍",可以改为"任意挥霍"或"随意挥霍"。这几个词组改了以后,并不影响内容,使人感到也很合适。

象这样可以自由改动的词组,都是普通词组。至于成语,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成语的词,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替换。

例如"虎口余生"这个成语,就不能改为"狼口余生"或"豹口余生",也不能改为"虎嘴余生"。又如:"不管哪个殖民主义者怎样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也掩盖不了他们的侵略本质。

"在这个句子里,不但不能把"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改为"花言地侈谈和平",或"巧语地侈谈和平",就是改为"巧语花言地侈谈和平"也是非常勉强的。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和歇后语的不同,看起来相当明显。

成语跟引语、普通词组、谚语的区别,一般说来也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也不容易分辨。我们应该承认有些固定词组或相当固定的词组是介于成语与谚语、引语或普通词组之间的,对这类词组,不必一定去划分它的界限。

例如"一文不值",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普通词组,因为把它该为"不值一文"、"不值一钱"或"一钱不值"都毫不勉强。但是,这个词组毕竟有相对的固定性,极象成语,把它看作成语,也未尝不可以。

又如"路。

5 关于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用最后一个字组成四字词语,都进来看看,比

可供楼主选择的成语如下所示,希望楼主喜欢:1 良字头的四字成语:良辰吉日良:好;辰:时日;吉:吉利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良辰媚景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良辰美景”良辰美景良:美好;辰:时辰美好的时光和景物良工苦心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又泛指用心良苦良工巧匠良工:手艺精良的工人;巧匠:技艺精巧的匠人指技艺高超的工匠良弓无改指继承父祖的优良传统和事业良工心苦良工:手艺高明的工匠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良金美玉成色好的赤金,无瑕的美玉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良贾深藏好的生意人常把贵重之物深藏而不显露也多比喻有真本事的人往往不轻易显露良苗怀新苗壮的禾苗正孕育着谷穗形容生机盎然良马见鞭影而行比喻有才智的人能闻风而动,自觉行事良禽择木比喻贤者择主而事良时吉日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同“良辰吉日”良时美景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良辰美景”良师益友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良史之才良史:旧指有学识,记事无所隐讳的史官形容优秀史官的才能良师诤友良:好;诤: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良田不如心田好比喻财产多不如心地善良好良心发现指触发了善良之心而对自己的言行有所悔悟良宵好景美好的夜晚和景色同“良宵美景”良宵美景宜人的夜,美丽的景色良玉不雕美玉不用雕琢,保持其天然的美比喻本质好不凭借修饰外表良莠不分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分辨良莠不齐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良莠不一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同“良莠不齐”良玉不瑑美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