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叶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榆叶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榆叶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原形态 25 化学成份 26 性味 27 功能主治 28 榆叶的用法用量 2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榆叶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榆叶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榆叶 1 拼音

yú yè

2 《辞典》:榆叶

21 出处

《本草经集注》

22 拼音名

Yú Yè

23 来源

为榆科植物榆树的叶。

24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榆白皮"条。

25 化学成份

叶每百克含水分79克,蛋白质6克,脂肪06克,碳水化物9克,粗纤维15克,灰分34克。

26 性味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寒。"

27 功能主治

①《食疗本草》:"利小便,主石淋。"

②《本草拾遗》:"嫩叶作羹食之,消水肿。"

③《纲目》:"煎汁洗酒齄鼻;同酸枣仁等分蜜丸,日服,治胆热虚劳不眠。"

28 榆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29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榆叶的方剂 榆白汤

拼音:yúbáitāng《鸡峰》卷十八:方名:榆白汤别名:榆皮散组成:榆白皮、黄芩、瞿麦、茯苓(赤

地榆丹

:他榆丸处方:地榆(炙,锉)1分,黄连1分,干蓝叶1分,川升麻1两,川楝子半两,苦楝根半两。制法:

酸枣仁丸

二十七:方名:酸枣仁丸组成:酸枣仁(微炒)2两,榆叶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主治:虚劳烦热,不

地榆汤

方之地榆汤:组成:地榆、犀角(镑)、炒黄连、侧柏叶(微炒)、炙黄柏、当归(微炒)、黄芩、生地黄、赤

归榆汤

ng处方:当归、甘草、地榆、枳壳、荆芥、薄荷、柏叶。功能主治:产后阴蚀。用法用量:熏洗产门。注意:

更多用到中药榆叶的方剂

用到中药榆叶的中成药 地榆槐角丸

1两,荆芥5钱,枳壳(去瓤)2两,茜根5钱,侧柏叶5钱,茯神5钱,陈皮5钱。主治:《增补万病回春》

艾叶饮

方艾叶、当归(切,焙)、人参、生干地黄(焙)、地榆、干姜(炮)、阿胶(炙令燥)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

止血灵胶囊

sfortunei(Turcz)HandMazz的干燥茎、叶。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起草

艾叶丸

两(微炒),黄连1两(去须,微炒),木香1两,地榆1两(锉),伏龙肝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

槐角丸

》卷八之槐角丸:方名:槐角丸组成:槐角4两,侧柏叶(炒)2两,荆芥(炒)2两,白术(炒)2两,枳壳

更多用到中药榆叶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榆叶 《神农本草经赞》:[卷三下经]连翘

。一名轵。一名三廉。生山谷。小大翘分。形藏阖捭。榆叶狭长。莲房中解。热散心凉。声通耳骇。芬馥含仁。脱

《普济方》:[卷二百三十三虚劳门]虚劳不得眠(附论)

二。酸枣仁丸治虚劳。烦热不得睡卧。酸枣仁(微炒)榆叶麦门冬(去心焙各二两)上为末。炼蜜和捣百余杵。丸

《脉诀刊误》:[卷上]诊候入式歌

沉以抟。故曰营。难经曰。者弦。脉来厌厌聂聂。如循榆叶。(当根据素问作脉来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平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六救荒本草]木部

州山谷中亦有之。木高丈余,叶面宽稍圆,纹脉微粗似榆叶无二,开淡黄白花,结实似酸枣大微长,两头尖FS色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六救荒本草]草部

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榆树的别名 4 来源 5 性味 6 功能主治 7 榆树的用法用量 8 备注 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榆树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榆树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榆树 1 拼音

yú shù

2 拼音名

Yú Shù

3 榆树的别名

白榆、家榆、榆钱、春榆、粘榔树

4 来源

榆科榆属植物榆Ulmus pumila L,以果实(榆钱)、树皮、叶、根入药。榆钱,春季未出叶前,采摘未成熟的翅果,去杂质晒干。树皮,剥下树皮晒干,或夏秋剥下树皮,去粗皮,晒干或鲜用。叶,夏秋采摘,晒干或鲜用。根皮秋季采收。

5 性味

榆钱:微辛,平。

皮、叶:甘,平。

6 功能主治

榆钱:安神健脾。用于神经衰弱,失眠,食欲不振,白带。

皮、叶:安神,利小便。用于神经衰弱,失眠,体虚浮肿。内皮: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

7 榆树的用法用量

榆钱:1~3钱;皮、叶3~5钱。接骨以内皮酒调包敷患处,止血用内皮研粉撒布患处。

8 备注

(1)同属下列植物,在不同地区均供药用。榔榆(蚊榔树、鸡瘤、小叶榆、秋榆)Ulmus parvifolia Jacq;红榔木(毛白榆、棉榔树)Ulmus pumila L var pilosa Rehd;滇榆(常绿榆、披针叶榆)Ulmus lanceaefolia Roxb。

9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榆树的方剂 桑花饮

成:干桑叶5钱,生甘草3钱,瓜蒌2钱,当归5钱,榆树皮2钱,荆芥2钱,紫花地丁5钱。主治:各种疔疮。

龟蛇散

雄蛇壳1钱(在墙屋及树上者为雄),大麦灰5钱,老榆树皮5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火烫伤异常疼痛

五枝洗剂

:wǔzhīxǐjì《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榆树枝、柳树枝、桑树枝、槐树枝、桃树枝。主治:急性

美首膏

组成:百草霜1两,雄黄1两,胆矾6钱,轻粉1钱,榆树皮3钱。主治:小儿白秃,癞疮。用法用量:剃头后搽

圈毒散

ndúsǎn《良朋汇集》卷五:方名:圈毒散组成:榆树面、飞罗面、乳香、没药各等分。主治:肿毒。用法用

更多用到中药榆树的方剂

用到中药榆树的中成药 烧伤喷雾剂

紫草5g川芎5g白芷5g细辛5g红花2g地榆5g榆树皮50g酸枣树皮10g冰片适量制法:以上十二味,

地榆槐角丸

补万病回春》卷四。中成药地榆槐角丸的主要成分为地榆、槐花(炒)、槐角(蜜炙)、大黄、黄芩、地黄、当

金不换膏

g大枫子(打碎)288g赤芍288g桃枝288g榆树枝288g槐枝288g桔梗288g苦杏仁288g

槐角地榆丸

95处方:槐角(炒)200g枳壳(炒)100g地榆(炭)100g栀子(炒)100g地黄100g白芍

止血灵胶囊

S3Bb001095处方扶芳藤蒲公英黄芪地榆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深棕色的粉末;味微苦。

更多用到中药榆树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榆树 《疡医大全》:[卷十六龈齿部]固齿门主方

细擦。固齿法(岐天师)雄鼠脊骨(一副)熟地骨碎补榆树皮面(各三钱)杜仲(三钱)当归细辛青盐(各一钱)

《疡医大全》:[卷三十七急救部]汤泼火伤门主方

并治牲口烧伤,敷上须臾水出,流水则吉,反此为凶。榆树根白皮研细一两,飞丹二钱和匀,井华水调敷,或冷水

《济世神验良方》:外科补遗

,纵成脓者,亦无不效,屡试屡验。又治发背神效方用榆树根皮切碎,清水泡洗,捣极烂,和香油遍敷患处,只空

《正骨心法要旨》:[卷二头面部]囟骨

活气理矣。肉破出血者,即用马屁勃灰先止其血;次用榆树皮灸熨法,内服人参紫金丹,以健脾胃提元气,止渴生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头面部]囟骨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当归藤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当归藤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状 28 性味 29 功能主治 210 当归藤的用法用量 211 附方 2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当归藤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当归藤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当归藤 1 拼音

dāng guī téng

2 《辞典》:当归藤

21 出处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22 拼音名

Dānɡ Guī Ténɡ

23 当归藤的别名

大力王、筛其蔃(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虎尾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24 来源

为紫金牛科植物小花酸藤子的根或藤。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25 原形态

常绿木质藤状灌木。根很长。枝纤细,外表灰褐色;幼枝被锈色腺毛。叶互生,2列状排列,叶片矩圆状卵形,长05~18厘米,宽03~09厘米,先端钝尖,基部圆或心形,主脉上有**腺毛,叶片中密生金**油点;叶柄短花单性异株,花小,绿白色或紫色,有柄;簇生状的花序,着生于侧枝或顶枝上,花序基部稍有鳞片;萼4~5裂,分离,宿存,花瓣4~5片,覆瓦状排列,背面光滑无毛;雄蕊4~5,着生于花瓣上,子房在雄花中退化,圆锥形,在雌花中球形或卵形,花柱圆柱形,柱头头状。核果球形,红色,径约4毫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

26 生境分布

生于灌丛林缘山坡较阴湿处。分布广东云南、贵州等地。

27 性状

根外表灰褐色,内皮红褐色,断面有菊花纹。

28 性味

苦涩,温。

①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涩微苦,平。"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苦涩,温。"

29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补肾强腰。治月经不调,闭经,贫血,跌打损伤,骨折。

①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通经,活血,补虚劳,强腰膝,益精壮阳。治月经不调,经闭,贫血,胃痛,白带。"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活血散瘀,调经止痛,接骨。治骨折,跌打损伤,月经不调,腹泻。"

210 当归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211 附方

治骨折:虎尾草、车前草、锅铲叶、细黑心。捣烂敷患部,隔日换药一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212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当归藤的方剂 痛肿灵

g木香15g白芷15g姜黄25g朱砂根25g当归藤25g地瓜藤25g走马风25g猪牙皂25g香附

桂龙药膏

藤45g五爪龙60g万筋藤10g首乌藤150g当归藤165g四方藤55g温姜75g狮子尾30g九牛

桂龙药酒

藤45g五爪龙60g万筋藤10g首乌藤150g当归藤165g四方藤35g温姜75g狮子尾30g九牛

当归洗汤

拼音:dāngguīxǐtāng别名:当归汤处方:当归3两,独活3两,白芷3两,地榆3两,败酱2两,

内补当归散

dāngguīsǎn《鬼遗》卷二:别名:内补散、当归散组成:当归3分,芍药5分,干姜3分,辛夷(去毛

更多用到中药当归藤的方剂

用到中药当归藤的中成药 痛肿灵

g木香15g白芷15g姜黄25g朱砂根25g当归藤25g地瓜藤25g走马风25g猪牙皂25g香附

桂龙药膏

藤45g五爪龙60g万筋藤10g首乌藤150g当归藤165g四方藤55g温姜75g狮子尾30g九牛

桂龙药酒

藤45g五爪龙60g万筋藤10g首乌藤150g当归藤165g四方藤35g温姜75g狮子尾30g九牛

当归丸

拼音:dāngguīwán英文:概述:当归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四十六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产后逐瘀片

WS3B288298处方:益母草1248g当归156g川芎178g制法:以上四味,取益母草、当

更多用到中药当归藤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当归藤 《证类本草》:[卷第八]当归

当归味甘、辛,温、大温,无毒。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音癣)在皮肤中,

《本草纲目》:[草部卷十四草之三]当归

。许慎《说文》云∶生山中者,名薜,一名山蕲。然则当归,芹类也。在平地者名芹,生山中粗大者,名当归也。

《本草新编》:[卷之一(宫集)]当归

当归,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无毒。虽有上下之分,而补血则一。东垣谓尾破血者,误。入心、脾

《盘珠集胎产症治》:[卷下列方]补方六十三

泻加味归脾汤(三)人参白术(炒)茯神(去皮、木)当归(去尾)枣仁(去壳、炒)莲肉(去心)黄(蜜炙)远

《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一产后诸疾门]腹痛(附论)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斑蝥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6 各家论述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斑蝥通经丸 1 拼音

bān móu tōng jīng wán

2 处方

斑蝥20个(糯米炒),桃仁49个(炒),大黄(锦纹者)5钱(1方加虻虫半钱,水蛭1钱)。

3 制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4 功能主治

经候闭塞及干血气。

5 斑蝥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甚者10丸,空心酒送下;如血枯经闭者,用四物汤送下。

6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瘀血干结,新血不生,故窍道闭塞,月经不通焉。大黄醋煮,开结滋于以攻血,桃仁生研,破血闭燥以通经,斑蝥以毒攻毒而通经脉之闭塞也。酒丸、酒下,均力行血泽枯之助。血枯干结者,必当以四物汤送下,补血通闭为宜。

7 摘录

《济阴纲目》卷二

古籍中的斑蝥通经丸 《济阴纲目》:[卷之二经闭门]治血涩经闭

末,醋糊丸,如桐子大。食前醋汤或酒下二十丸。斑蝥通经丸治经候闭塞,亦治干血气。班蝥(二十个,糯米炒

《本草纲目》:[虫部第四十卷虫之二]斑蝥

)校正陈藏器∶蝥虫系重出,今并为一。释名斑蝥(《本经》)、龙尾(同上)、蝥虫(《拾遗》)、龙

《普济方》:[卷二百九十一瘰门]诸瘰

一名大圣散一名牵牛丸出仁济直指方)治瘰经年不瘥。斑蝥(不拘多少去头足濡米炒令黑色米黄为度去米就地隔纸

《普济方》:[卷二百九十三瘰门]诸

汗)当归(切焙)露蜂房(炙焦)地榆(醋炙各三分)斑蝥(去足翅糯米炒黄)蛇蜕(锉炒)乌贼骨(去甲)葛上

《普济方》:[卷二百九十二瘰门]瘰久不瘥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