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资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端午节的资料,第1张

端午节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纪念革命女诗人秋瑾

秋瑾是五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分类: 地区 >> 北京

问题描述:

快!!!!!!!!救命的!!!!!!!!!

解析:

八国联军把北京分成不同的占领区,东四以北由日军占领,东四南大街以东由俄军占领,以西由意大利军队占领,皇城东北由德军占领,皇城东部由日军占领,皇城东南由英军占领,崇内大街以西东长安街以南由德军占领。西城由美军、法军、英军、意军占领,外城由英军、美军、德军占领,实行军事统治。日占区设立"安民公所",德占区设立"华捕局",沙俄侵略军张贴布告,禁止中国人民反抗,说"遇到执枪械华人,定改必即行正法。若由某房放枪,即将该房焚毁"。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大肆屠杀,被捕的义和团威武不屈,视死如归。

八国联军经常强指人说是义和团,不由分说加以杀害。侵略军把西四北太平仓胡同的庄亲王府放火烧光,当场烧死1700人。德国侵略军奉命"在作战中,只要碰着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幼,一概格杀勿论。"法国军队路遇一队中国人,竟用机枪把人群逼进一条死胡同连续扫射15分钟,不留一人。日军抓捕中国人,施以各种酷刑,试验一颗子弹能穿几个人,或者故意向身体乱射,让人身中数弹才痛苦地死去。杀人时,八国联军全副武装"监斩",人各个角度照相,企图恐吓中国人民,如今成为八国联军罪行的铁证。

据记载说:"城破之日,洋人杀人无算。""但闻枪炮轰击声,妇幼呼救声,街上尸体枕籍。"英国人记载说:"北京成了真正的坟场,到处都是死人,无人掩埋他们,任凭野狗去啃食躺着的尸体"。

八国联军侮辱妇女,任意蹂躏,据记载:"联军尝将其所获妇女,不分良曲老少,仅驱诸裱褙胡同,使列屋而居,作为官妓。其胡同西头,当经设法堵塞,以防逃逸。惟留东头为出入之路,使人监管,任联军人等入内游玩,随意奸宿。"大学士倭仁的妻子已经九十岁,被侵略军百般侮辱而死。许多人不甘侮辱,含冤自尽。国子监督酒王懿荣居住的锡拉胡同11号,愤怒地说:"岂能被所辱?"全家投井自尽。同治皇后的父亲、户部尚书崇绮的妻子女儿被拘押到天坛,遭到八国联军数十人 ,归来后全家自尽。崇绮服毒自杀。

8月28日,八国联军在皇宫阅兵,各国军队在天安门广场金水桥前集结列队通过天安门、端门,穿过皇宫,出神武门。依次有俄军、日军、英军、美军、法军、德军、意军、奥军等3170人,俄国军乐队吹奏各国国歌、乐曲。这是对中国的严重的侮辱,对中国 的践踏。阅兵之后,各国军官重新回到皇宫,以参观为名公然疯狂抢劫,一个英国侵略者事后回忆说:"一大群联军军官见到这些东西伸手就拿,把他们想要的东西装入口袋"。

北京被占领以后,八国联军统帅、德军元帅瓦德西特许士兵公开抢劫三天,以后各国军队又抢劫多日。中国的珍贵文物遭到了空前的浩劫。皇宫和颐和园里珍藏多年的宝物被抢掠。俄军最高指挥官阿列科谢也夫将军等人把慈禧寝宫用黄金和宝石精制的数十件珍宝"洗劫一空"。英、法士兵把各类珍宝抢光以后,以搬取大件之物,用大衣包、布袋装,运回驻地。仅嵩祝寺一处,丢失镀金铜佛3000余尊,锦绣制品1400件,铜器4300件。就连太和殿前存水的铜缸上面的镀金,也被侵略军刺刀刮去,至今刮痕斑斑。法国天主教主教樊国梁从一个官员家里抢走价值100万两白银的财物,法国侵略军统帅佛尔雷一个人抢劫的珍贵财物就有四十箱。法军抢劫礼王府白银200万两。东四一带的商店被抢掠一空,著名的"四大恒"金号全部被抢。地安门以东、东安门以北,房屋被焚毁十分之七八,前门以北东四以南,几乎全部被毁。

当时一位目击者写道:"各国洋兵,俱以捕孥义和团,搜查枪械为名,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卧房密室,无处不至,翻箱倒柜,无处不搜。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稍有拦阻,即被残害。"一个英国人说:"凡是士兵所需要的,都是一派出一队一队的士兵去抢劫中国人的财产而得来的。如果士兵需要一些东西,而中国人稍一迟疑的话,就免不了送命。" 八国联军抢走北京各衙署存款约6000万两白银,其中日军劫掠户部(今公安部院内)库存白银2914856两,并立即放火烧房,掩盖罪证。鼓楼的更鼓,被日军用刺刀刺破。

古观象台的天文仪器,在世界天文史上有重要地位。法国侵略军和德国侵略军争抢这批仪器,瓦德西说:"这些天文仪器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们的造型和各台仪器的龙形装饰都极为完美。"12月2日,法军抢去件,德军抢走天体仪、纪限仪、地平经仪、玑衡抚辰仪、浑仪,运到德国柏林。直到1921年才归还中国。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1403--1408)210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共22870卷。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被英法联军劫掠破坏,后来收藏在南池子大街的皇史成里,1900年全部被八国联军损坏。《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1772--1782)36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收集了3461种古籍,共79309卷,全书共7套,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时毁坏一套,1900年又被八国联军毁掉数万册。翰林院(今公安部院内)收藏了许多宝贵书籍,八国联军把藏书抢掠糟蹋一空。直到现在,伦敦、巴黎的博物馆里还有许多当年被抢掠去的图书。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继续进攻了保定、易县、永清、张家口、山海关、娘女关等地,沙皇俄国出动17万军队侵占了东北,八国联军在各地烧杀抢掠,把城市乡村变成一片废墟 。

中国也是盐井的发明地,“盐”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卤”。《说文》中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传说黄帝时有个叫夙沙的诸侯,以海水煮卤,煎成盐,颜色有青、黄、白、黑、紫五样。中国人大约在神农氏(炎帝)与黄帝的时期开始煮盐。

中国古时的盐是用海水煮出来。20世纪50年代福建有文物出土,其中有煎盐器具,证明了仰韶时期(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古人已学会煎煮海盐。根据以上资料和实物佐证,在中国,盐起源的时间远在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发明人夙沙氏是海水制盐用火煎煮之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 

扩展资料:

吃盐的好处

1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食盐在维持渗透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体内水的动向。

2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3氯离子在体内参与胃酸的生成

4食盐在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上也有作用。

5具有清火解毒、凉血滋肾、通便的功效 

—食盐

傅云龙自幼聪颖,12岁通经史,及长又致力于经、史、小学和金石诸学研究,著有《说文解字正名》、《金石集成》、《读通鉴札记》等。后又兼及兵学,任幕僚时曾助潼川知府守城,解叙永围,收复长宁,与李永和起义军交战。同治七年(1868年)报捐郎中,同治八年(1869年)赴京后入兵部武选司兼车驾司行走。光绪五年(1879年)起参加编纂《光绪顺天府志》,光绪十二年(1886年)得褒奖“俟知府分发后加三品衔”,随即充兵部则例馆纂修。光绪十三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奉旨考试出洋游历官,试题是《铁道论》,《记中国自明代以来与西洋交涉大略》。傅云龙第一名考取出洋游历大臣,奉派出洋游历六国。光绪十三年(1887年)9月26日(农历)傅云龙一行人从上海出发,开始了游历日本、美国、加拿大、古巴、秘鲁及巴西六国之行,加上途经的巴拿马、厄瓜多尔和智利等国共历经十一国,历时26个月。12名游历使中以傅云龙最为勤勉,著述甚多。傅氏每至一国,即收集该国地理、历史、政治、风俗、特产诸多资料,勘察并绘制各种地图和表格,据以编制图经。总计完成《游历日本图经》30卷,《游历美利加图经》32卷,《游历英属加拿大图经》8卷,《游历古巴图经》2卷、《游历秘鲁图经》4卷、《游历巴西图经》10卷。归国后傅氏将《游历图经》、《游历余纪》、《游历诗选》一百余卷呈交光绪皇帝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得到“坚忍耐劳,于外洋情形考究尤为详确”的批语,经总理衙门奏请,光绪皇帝将傅氏的品秩由三品提至二品,派往北洋大臣麾下使用。李鸿章为《图经》写序。

喜藏书和刻书,光绪十五年(1889)在日本刊刻有《籑喜庐丛书》14册,收有唐卷子本《论语》10卷、《新修本草》10卷、影日刊本《文选》残卷等珍贵本子,均为久已失传之本。其中《新修本草》10卷,是他在东京所见小岛氏藏书的传写本11卷(其中卷三为小岛氏补辑),贵阳藏书家陈榘在日本又赠予卷四、卷五、卷十五共3卷,于是将所得影刻成《唐卷子本新修本草十卷补辑一卷》,收入《纂喜庐丛书》之二,又刻《傅氏抄校书》9册,收书6种,是其自抄、自校、自刻之书。藏书处有“籑喜庐”,藏书印有“懋元父”、“云龙印信考藏”、“二十七岁后号醒夫”、“德清傅氏刊本”、“云龙眼福”、“籑喜庐审定古本”、“傅云龙审定善本卷子本”、“环游地球夏官大夫”等。著《补晋书艺文志》、《全汉碑目》、《北堂书抄引书目》、《籑喜庐所著书目》、《日本金石志》等。著作数十部。 光绪十三年(1887),兵部候补郎中傅云龙因考试名列第一而被选中游历考察十一国。傅云龙深知此次出洋任重道远,不敢稍有怠慢,出行前作了充分准备。在天津,参观了天津南岸炮台,武备学堂和机器局,又到上海会见了日本、美国和斯巴尼亚领事,洽谈去这些国家的有关手续和一些事务性的问题。

另外,还访问了矿务、文报局、缫丝局,千方百计寻找出访国家的图文资料。

他考察的目标是日本、美国、加拿大、古巴、秘鲁、巴西等11国。他为自己的考察定下了三条原则:不拾人唾馀,不拘已之成见,不旷日因循。对自己考察目标的国家,进行了认真负责,脚踏实地的考察。他把日程排得满满的,昼游夜记,写出各国《游历图经》、《游历图经馀记》一百一十卷,达百万字。以至“指茧目眵”。他慧眼独具,把游历考察的重点放在日本与美国。认为日本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相似,更值得借鉴;美国为富国之翘楚,文化传统相异,也值得比较借鉴。因此对这两国的考察特别认真仔细。傅云龙的十一国之行,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之先河,打开了国人认识世界的眼界,为学习西方先进技艺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以致以后形成了一股社会思潮。 致力于洋务运动,直接应用和推行西方先进科技,为中国的工业化起步贡献了力量

傅云龙游历回国以后,先任北洋机器局会办,一年后又兼任“海军衙门总帮办”和“会办天津海运。”光绪廿一年,被任命总办。天津机器局是洋务运动的一个窗口,是李鸿章一手操办起来的,也担负着许多军事工业生产的重要任务。傅云龙上任伊始,就迅速行动起来,建立门卫制度,清查仓库,追还欠款,加强巡逻队伍。内部整顿告一段落后,就着手抓机器局的生产。第一件大事是为军械局五百万空弹壳装火药。本来这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傅云龙发现这批弹壳的击发部分有问题,“引火爆药为平铺底面者,锡片凹凸。问之,则购逾十年。”这样的后果是枪弹或炮弹击发时不一定打得出去。他马上想到,很可能就这个原因,李鸿章检阅北洋水师时出现了许多哑炮的洋相,甲午战争中,哑炮也成了北洋海军败绩的原因之一。接着,他提出了装弹药的操作规范,检查了库存枪弹情况预防了类似情况发生。第二件大事是购买了铸钢和轧钢的机器,革去了不合理的工艺,改革了操作方法,只花了46天时间,就炼出了十炉钢。以后,每二三天就出一炉。在他的支持下,自行制造了第一批无烟火药。产品不仅合格,而且比进口更为适用。

机器局屡屡取得成绩,北洋大臣也不断委以重任,让机器局承担了许多新的业务,其中有两项是制造钱币的工作,铸钱流通使一些重大工程,在财务开支方面得到不少方便,利润颇丰。短短七个月,就有数万两的赢利。

总之,傅云龙在北洋机器局期间,解决了长期停滞的局面,大力改革保卫制度,会计制度和用人制度,改进工艺,合理调配人手,又坚持自己操守,拒绝中饱私囊和行贿索贿,使得机器局面目一新。结果使北洋机器局的生产跨进了一大步,推进了该局的技术发展,对其他的相关企业也有所推动。因此说,洋务运动,特别是军工生产实践,对中国近代技术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虽然****是李鸿章,但是,傅云龙在洋务运动的实践里,认真踏实,身体力行,取得了出色成就,可谓是后起之秀,功不可没。正因为如此,李鸿章也特别器重他,尚博乡贤祠的碑文,也是李鸿章所撰。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傅范初、傅范冕在新学方面都有所成就。特别傅范初在电报、电灯、电机、摄影、制皂和罐头食品方面都有建树。

勤历述著,留下了许有学术意义,社会意义的著作,影响深远 傅云龙一生著作,可考者不下两千四百零四卷,约数千万字。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则说:“所著书不下亿兆余言,皆经天纬地之学。”主要著作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参与《顺天府志》的编写。编纂者数十人,傅云龙分纂了四十六卷,占三分之一,还帮分编纂之一的缪基孙作复纂,代“总裁”之一府尹沈秉成写序。正因为纂方志工作中的作用大,成就高,得了“三品衔分发省补用知府”的褒奖。

二、出洋游历和办洋务的著述。出洋游历十一国,行程十二万里,历时两年,写出了各国《游历图经》、《游历图经馀记》达百万字,详细记载了游历各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大大打开了中国人民认识世界的眼界,也带回了西方国家的先进技艺和理念,影响深远。在办洋务运动中,他又博考制造诸学,并自编《机器图说》八卷,《洋务实学文编》二卷作为学生教材。期间,又作《考工记》若干种及《比例尺图说》一卷。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三、国学研究,造诣极深,范围极广,著作篇幅浩翰,如《全汉文五百卷》及《金石集成三百卷》,都有极高的成就和研究价值。

1936年,浙江文献展览会陈列过傅云龙的著作。这次展览由当时浙江教育厂委托浙江图书馆举办,是浙江一次规格高、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的文化活动。《大公报》、《申报》、《东南日报》、《正报》和南京《国风》月刊、上海《美术生活》等报刊辟专栏并发特辑以报道。于右任曾专程赴杭参观,共有七万六千人次参观了这次展览。另一个事例,傅云龙的许多著作,如《游历图经》、《实学文导》、《机器图说考》、《比例图说》、《考化白金工记》、《考空气炮工记》、《比例尺图说》、《字学三种》等书,都遭遇了盗版,光绪二十八年,钦命二品顶戴江南分巡苏松太兵备道袁专门出示公告,“无得翻印渔利”。傅云龙著作的价值及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傅氏被派往北洋后,历任北洋机器局、海军衙门,神机营机器局等,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去世。 傅云龙的著作数量很大。据粗略统计,不下一百余种,共2347卷,约千余万字。重要的有:

1、《光绪顺天府志百三十卷》中三分之一的篇章四十三卷,又与人合撰三卷;还有代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前顺天府府尹、顺天府志总纂之一的沈秉成写的序文。(浙图古籍部、首都图书馆等,建国后有影印本)

2、游历图经(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上海图书馆近代文献阅览室、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南京图书馆古籍部,)

日本图经美利加图经英属加拿大图经古巴图经秘鲁图经巴西图经

3、游历图经余记(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上海图书馆近代文献阅览室、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南京图书馆古籍部,已收入《傅云龙日记》)

包括游历日本图经余记前编游历美利加图经余记前编游历英属地加纳大图经余记游历美利加图经余记二编游历古巴图经余记游历秘鲁图经余记游历巴西图经余记游历美利加图经余记后编游历日本图经余记后编

3、游历诗集(不易介集,存浙图古籍部):

游日本诗变前编游美利加诗权游加纳大诗隅游古巴诗董游秘鲁诗鉴游巴西诗志

大禹为传说的中国用箸第一人 我国东北有一则民间传说,相传大禹在治理水患时三过家门而不入,都在野外进餐,有时时间紧迫,等兽肉刚烧开锅就急欲进食,然後开拔赶路。但汤水沸滚无法下手,就折树枝夹肉或粉粢(米饭)食之,这就是筷箸最初的雏形。传说虽非正史,但因熟食烫手,筷箸因运而生,这是合乎人类生活发展规律的。 《礼记》郑注云「以土涂生物,炮而食之」。这是把谷子以树叶包好,糊泥置火中烤熟。有专家认为这种烤食法也推动了箸之形成。当先民把包好涂泥的谷粒置火灰中烤时,为使其受熟均匀,不断用树枝拨动,我们聪明祖先也就是在拨动原始爆米花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天长日久,筷箸的雏形也渐渐地在先民手中出现。 这当然是推测,因为新石器时代末期进入到夏禹时代还没有文字,当时无法记录箸之发明过程,但饮食专家的这些推测是不无科学道理的。 《韩非子·喻老》称筷为「箸」,这再次佐证筷最初是以木竹为材质。因北方多木,而南方多竹,我们祖先便就地取材,故竹木是我国最原始的箸之原料。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箸「从竹者声」,古人云: 「箸为挟提」而挟从木,这又一次旁证先民最早以细树杆或竹为挟食工具。不过用树枝、细竹从陶锅中挟取烫食到箸之形成,这是一个数百年甚至更远的漫长时间。 人类的历史,是进化的历史,随著饮食烹调方法改进,其饮食器具也随之不断发展。原始社会,大家以手抓食,到了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进餐大多采用蒸煮法,主食米豆用水煮成粥,副食菜肉加水烧成多汁的羹,食粥用上匕,从羹中捞取菜肉用餐匙极不方便,而以箸挟取菜叶食之却得心应手,所以《礼记·曲礼》说,「羹之有菜用挟,其无菜者不用挟。」郑玄注「挟,犹箸也。」由此可知,新石器时代羹为副主流,食羹用匙极不方便,以手来抓滚烫稀薄的羹,更是不可能的,于是箸便成了最理想的餐具。 总而言之,箸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的。远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已发现了匕匙。当历史推进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的智慧有了一定的发展,生活条件也有所改善,单以匕匙进食已不能适应烹饪的进化,箸也就顺乎潮流而出现。不过四千年前的夏代,箸还处於雏形,後又经过数百年的不断演化,至商汤时代也就渐渐形成比虎口长一些的两根长短相同的小棍棍。继而发展到商代末期,纣为满足於自己君王奢侈的高贵生活需要,而下令猎象锯牙而制成象箸。 因箸的诞生史无记载,现在只能根据一些专家的种种推论和旁证来追溯占箸的产生,但我们认为箸的如此出现是历史推衍的必然结果。

用植物纤维制造。

纸,用植物纤维制造,是能任意折叠用来书写的非编制物。

最早的纸在2200年前,西汉初期已有了纸,但还是很粗糙,不被广泛应用。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后,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莎草纸”并不是现今概念的“纸”,它是对纸莎草这种植物做一定处理而做成的书写介质,而中国所发明的造纸术,打破了植物纤维的原有排列,使之重新无规则交叉排列,这样制作出来的成品,才能叫做“纸”。)

华夏殷商时期,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春秋时期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产生了纸。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扩展资料:

纸在文房四宝中,较之笔、墨、砚晚出。古今中外,公认为东汉初期的宦官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人。

据范晔的《后汉书》记载:"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是历史文献中最早的关于造纸术的记载。

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蔡伦造纸使用的原材料是树皮、麻头、旧布、渔网等价格低廉的物料,这样造出的纸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但是,在也有一些文献记载了蔡伦之前就有纸张使用的例证。例如,在班固的《汉书》中,就记载了公元前2世纪用纸包药事例。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和敦煌甜水井汉悬泉邮驿遗址出土的西汉纸,以现存实物证实了远在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西汉就已出现了纸张的使用。这大约比蔡伦发明造纸术要提前170年左右。

从以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早在西汉时期就发明了纸张,当时的纸张质量较差;不能用于书写,到了西汉后期,纸张的质量才有提高。而蔡伦正是在此造纸术的基础上,对原材料、工艺进行了改进,制造出了质量很高的纸,特别是蔡伦扩大了造纸的原料,而且为以后广用各种植物纤维造纸提供了条件。

参考资料:-纸

古字画、名人字画可以说基本上都是赝品。

确实有仿制水平较高的,比如上海几个卖家、天津几个(不好意思点名,有一个卖得火起来,去年下半年有几个不明底细的新注册的猛投,常在几千元结拍,此人到年底竟然一起拍就是几千元,开始蒙了几个新人,后来再也没人拍了。春节后他降低起拍价,还是没人拍)。我认为水平高的仿制品,也可算是艺术品,几百元、千元以内一副买回去装潢门店可以,不算贵。那个总是批发海外回流的,我注意过多次了,其零拍的作品,仿制水平不高。也许其中有珍品?很难说。还有一个将近一年了,总是起拍价数千元一幅,每天上十几二十几幅,常常连天累月没人投拍,可对事儿了碰上一位新来的,也卖出去过。我看他的销售额也不准够管理费的。(他总是放在“珍本拍卖”,一幅三天1元“占地费”) 有些省美协会员的作品,属于地方名家,倒是真的,一幅四尺整的经常可以三~五百元拍下——当然也需要你的慧眼,是不是真品,再是确定价位多少是你的心理底限。

孔夫子旧书网创建于2002年,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旧书网上交易平台,是传统的旧书行业结合互联网而搭建的C2C平台,是C2C的精准细分市场。网站目前以古旧书为最大特色,在中国古旧书网络交易市场上拥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

截至2012年12月底,孔夫子旧书网拥有申请加盟的书店30000多家;开通的书店7000多家;开通的书摊44000多家;网站会员60万;展示销售图书4000多万种;2010年中国商业网站分类排名榜(垂直类网上零售)中孔夫子旧书网排名第17名。

孔夫子旧书网特点:“珍本云集”、“书全价廉”和“不可替代性”。所谓“珍本云集”,是指大量的极具收藏价值的古旧珍本(明清、民国古籍善本,珍本期刊,名人墨迹,民国珍本,绝版书等)在孔网展示、交易,并且吸引了大量的学者、研究人员和藏书人长时间在线关注并参与。所谓“书全价廉”,是指网站展示的图书多达1700多万种,而且,因为旧书,所以价廉。这两大特色让孔网同时赢得了普通购书人和学术研究人员两大客户群的青睐,形成了远高于其他图书销售网站的用户忠诚度。所谓“不可替代性”,是指在孔网销售的旧书中有20-40%,近几百万种是其他任何渠道无法买到的,因此孔网买书、卖书的渠道具有不可替代性。

网站主要交易版块有“旧书店联盟”、“在线拍卖”、“旧书广场”、“特色广场”和“拍卖联盟”。主要社区版块包括“夫子资讯”、“夫子社区”、“古旧书院”、“专栏作者”和“夫子博客”等。 “旧书店联盟”是网站的主要交易区之一,卖书人以在网络上开设虚拟书店的方式销售图书。加盟书店有很多是实体书店,自从他们在孔网开通网上书店以来,每年的交易额节节攀升。

“在线拍卖”是网站的另一个主要交易区,分为“珍本拍卖”和“大众拍卖”两部分,是为了方便广大书友拍卖一些珍稀图书或价值较高的旧书而设立的拍卖平台。

“旧书广场”是为买卖旧书提供的自由交易广场,会员可以在这里自由交易和发布求购配售信息,人气非常高,信息更新速度快。

“拍卖联盟”汇聚了国内11家大型拍卖公司,展现给网友最新、最快的各种拍卖信息。这些拍卖公司包括中国书店海王村、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和上海博古斋等业界最有名气的公司。

“夫子社区”和“夫子博客”是交流中国图书文化、古旧书知识和会员间沟通感情的两个版块。社区亲和力强,交流融洽,深受广大书友喜爱,凝聚了相当的人气。这为网站发展成为最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社区提供了可能性。

“夫子资讯”展示了业内外关于古旧书的各种媒体报道和其他信息;“古旧书院”中的淘书指南、淘书地图、藏家专栏和版本学堂等栏目更成为中国图书文化资源的宝库,为网站创立中国最大的旧书信息中心了奠定了基础。

“专栏作者”是孔夫子旧书网为网上注册的资深作者和书友提供一个展现自己文字风采、藏书风格的个人空间,搜集了站内众多的精品读书、藏书文章以及善本书影资料。

孔夫子旧书网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中文古旧书交易平台,截至2008年2月底,拥有申请加盟的书店9169家;开通的书店2948家;网站会员34万;展示销售图书近1700万种;从网站的流量方面来看,每天访问的独立IP超过20万人,日浏览量超过100万PV(根据网站google analytics统计)。2007中国商业网站排名榜(综合排名)中孔夫子排名第101名。2007中国商业网站排行榜(网上零售)排名,仅次于淘宝,排名第二。

孔网的用户群体以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身份和职业构成包括:收藏爱好者、文化人、艺术家、学者、作家、政府官员、科研工作者、高校师生、企业白领、媒体从业人员等,代表着中国时下最先进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具有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购买力——可以说孔网是中国知识精英的网上沙龙和精神家园。

孔网自2002年5月创办以来,赢得了广大书友、网友的良好口碑,形成了极高的用户粘稠度和品牌忠诚度——这也是孔网广告价值的核心优势所在。

孔夫子旧书网志存高远,秉承“网罗天下图书,传承中华文明”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将网站办成“以交易为核心的最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和资料中心”。孔网愿携手广大客户,本着创新、共赢的宗旨,一起开创更大的成功。

新网友须知:

1、网站只是提供交易平台,不参与任何形式的交易,所以网友购书时,一定要记得您定购的图书的书店名称,以便具体和他们联系。

2、网友订购图书后,及时进入个人中心,查看“我的订单”,以便知道自己订购图书的情况。

选择并进入你要去的旧书店。

1、在《网站首页》、《书店联盟首页》,直接输入条件查询。

2点击“高级检索“联接,进入高级检索页面,进行详细查询。如果所有的查询条件你都不输入,则认为你要查询所有图书,如果你只输入任意一项,那就只按该项条件查询,别的条件因为没有输入不会起作用的。例如,你只在书名处输入“鲁迅”,那么就会查到所有书名中包含“鲁迅“这两个字的所有图书

3在《交流社区》中点击“今日新书”联接查询今日书店最新上书。以上查询都是实时查询,没有滞后性!因为孔夫子旧书网采用动态生成静态页面的工作模式:一天内服务器会自动生成一次数据(凌晨4:00),这样你看到的静态页面信息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要想得到最新的实时信息,请按以上三种方式查询得到!

1选择并进入你要去的旧书店

2当你进入该旧书店后,你就可以查看你想要的图书的详细信息

3当你想定购某图书时,你可以点击右边的定购图标,就会有购物车自动弹出,并显示你的定购信息。这时你可以关掉或不关闭该窗口继续订购。

4在购物车内,你可以修改或删除你订购的图书。注意:当您订购某书的数量大于大于库存的数量时,系统会提示您添加失败

5当你点击购物车中《提交订单》后,您会进入订购人信息填写页面!这时,如果你已经登录,上面的输入栏会自动输入你的个人信息!如果你没有登录,你同样可以提交订单,但不能享有《我的订单》查询功能

6当系统提示您订单提交成功后,系统同时会给该店主发送mail通知店主,以便及时确认你的订单。如果你登陆后提交的订单,你就可以点击《我的订单》进行查看。

7这时,你订购的书店店主,就会看到你的订单,当店主确认了你的订单时,系统会同时给买书人发送E-mail以告知。如果你是第一次购买该书店的图书,你可以通过“在线消息”或在“与店主交流“中流言或电话与店主联系,以便完成交易。

1、 申请开设书店之前,你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上网操作能力。如果您对计算机比较陌生对上网比较生疏,为了广大书友的利益和您的书店的声誉,请您暂缓您的开设网上书店的计划。

2、 申请开设书店之前,您必须对“孔夫子旧书网”,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知道我们的栏目设置以及各个栏目的作用,如何和网友交流等等。如果你刚刚注册,就立即想开设书店,那样对你自己以及对广大网友都是不负责任的。

3、 申请开设书店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网站帮助”。学习和了解“网上书店”的一般操作流程和操作说明。只有这样,在我们开通你的书店后,你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店主,您才能可能真正为自己的书店赢得声誉和信用。

4、 如果你认为您以上几点都没有问题了,请按照我们的要求,认真填写你的书店真实信息。这是我们允许您的书店开通的首要条件。

5、 申请成功后,您就可以登录到自己书店的管理平台了,在那里您应该详细阅读各个功能的帮助文件和说明。同时您可以管理你的图书。

6、 当您的书店添加了100本以上的图书后,您可以通过在“交流社区”的“意见建议”板块,通过“网站公务专用帖”,以跟贴的方式,向网站提出"开通书店"的申请,网站进行确认。

7、 网站确认了您的书店满足网站规定后,会发消息通知你,同时立刻开通你的书店,这时你的网上书店才真正开张。这是您就可以经营自己的网络书店了。

8、 书店应该严于律己,如果书店有任何违规行为或侵害到网站的利益,网站有权停掉该书店的经营。

1、进入店主平台,点击订单处理“联接,即可进入订单处理的主页面!并将看到所有买书人对您的书店所下的订单! 2、每个订单都有详细的订单人信息和所定图书的详细信息!网友提交完订单后,订单状态为“未确认”。 3、当你决定受理该订单时,选择你要处理的订单,然后点击“订单确认”按钮,系统会自动进行批量操作,给买书人发送mail,告知其订单已经被店主受理,此时订单状态为“已确认”。 4、当某些订单交易结束后,选择你要处理的订单,然后点击“订单处理完成”按钮,系统会自动进行批量操作,每个订单中的图书库存会自动减少,如果库存减为0,状态设置为“已售”。如果你以后仍然想销售该书,请手工修改该书的状态和库存量。 5、如果订单中某本书你没有或已卖出或网友要求取消时,请先将该书取消,这样在给网友的确认订单的mail中不会出现该书,同时该书自动会变为继续销售状态。 6、选择定购你图书的订单人,就会把该买书人的所有订单信息显示出来,以便你进行相关操作 。

1、进入店主平台,点击“图书管理“联接,即可进入图书管理的主页面!并将看到所有您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发布的图书列表。

2、点击“添加新书“联接,您就可以在新的页面上进行新书的添加,提交后,会有一个弹出框提示你添加成功,并自动回到图书管理的主页面

3、点击“查询图书“联接,您就可以在新的页面上,输入所要查询的书名和类型,就会得到你想要的图书列表。此查询是模糊查询

4、点击列表中的书名,你就进入了该图书信息的修改、删除页面,提交后,会有一个弹出框提示你修改或删除成功,并自动回到图书管理的主页面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